发展赤峰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56360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5.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赤峰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发展赤峰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发展赤峰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发展赤峰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发展赤峰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发展赤峰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发展赤峰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发展赤峰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发展赤峰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发展赤峰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发展赤峰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发展赤峰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发展赤峰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发展赤峰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发展赤峰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发展赤峰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发展赤峰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发展赤峰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发展赤峰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发展赤峰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发展赤峰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docx

《发展赤峰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赤峰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发展赤峰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docx

发展赤峰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

【关键字】发展

赤峰市“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

为促进全市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优化区域布局,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产业升级,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平衡、更可持续的发展,根据《赤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工业发展根底与面临的形势

一、“十二五”时期工业发展的主要成就

“十二五”时期,我市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主要经济指标实现持续增长,工业经济稳中有进,为“十三五”时期工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根底。

——工业经济的总量和效益稳步提高。

2015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747.58亿元,是2010年483.46亿元的1.55倍,年均增长9.1%。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242家增加到562家,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6%,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30.5%提高到44.3%。

企业固定资产总额由2010年的806.82亿元增加到1620亿元。

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60.28亿元,是2010年1241.33亿元的1.58倍,年均增长9.57%。

工业的核心主导地位日益突出。

——主导产业和重点地区的支撑拉动作用稳步提高。

2015年冶金、能源、食品、化工、建材、纺织、医药、机械八个主导产业工业增加值增速9.2%,对规模以上工业的贡献率96.04%,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8.77个百分点。

全市销售收入超10亿元企业32户,销售收入1014.2亿元。

红山区、元宝山区、松山区的工业增加值总量占全市工业总量的42.44%。

三区的工业增加值总量均超过百亿元,重点地区的带动作用日趋凸显。

——主要产品产量和生产能力稳步提高。

2010年全市主要产品产量为:

原煤2956.85万吨、发电量218.62亿千瓦时、成品钢材154.1万吨、铜36.51万吨、锌8.2万吨、黄金6358千克、铁矿石原矿量2447.5万吨、水泥545.40万吨、饮料酒24.71万千升、食用植物油2.1万吨、成品糖4.66万吨、鲜,冷藏肉17.92万吨。

2015年上述产品产量分别达到2406.55万吨、226.70亿千瓦时、319.67万吨、14.16万吨、21.50万吨、8500千克、2722.61万吨、水泥503.89万吨、30.63万千升、1.77万吨、21.69万吨、17.19万吨。

主要产品产能大幅提高:

冶金日采选能力达到13.2万吨、年冶炼能力78.5万吨、年深加工能力21.6万吨;并网装机769.6万千瓦。

——工业投资水平稳步提高。

“十三五”期间,我市不断加大对工业的投入力度,工业重点项目建设作为全市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取得了明显成效。

2015年,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90.24亿元,比2014年增长40.1%。

近五年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1989.05亿元,年均增长20.71%。

自2011年以来,全市实施投资额3000万元以上工业重点项目共1022项,竣工完成项目936项。

左旗山金铅冶炼、灯笼河40万千瓦风电、大唐煤制气Ⅰ系列工程、中新纺织12万锭纺纱、伊品生物10万吨苏氨酸、10万吨合成氨和20万吨过瘤胃饲料添加剂等一大批项目顺利实施。

——中小企业的数量和服务体系建设水平稳步提高。

全市已基本建立了多层次、多功能、广覆盖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成立了赤峰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实现全市十二个旗县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综合机构全覆盖。

拥有国家级公共服务示范平台3个,自治区级公共服务示范平台42个,自治区级创业基地19个。

2015年,全市有工业中小企业4841户,其中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538户(中型企业89户,小型企业449户)。

2015年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45.9亿元,同比增长4.2%,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9%,同比上升1个百分点,实现利润65.4亿元,同比下降11.8%

——工业对GDP增长和社会贡献率稳步提高。

工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2.95%,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业人员2015年达到15万人,比2010年增加8000人。

——工业园区呈现集聚发展态势。

7个自治区级工业园区、7个市级工业园区实现销售收入占全市比重达50%以上。

赤峰经济开发区销售收入跨过750亿元大关,成为支撑赤峰城区发展的产业基地,构筑了赤峰东部工业走廊的雏形。

宁城经济开发区、翁牛特旗玉龙工业园区、林西工业园区、巴林左旗工业园区相继成为销售收入过百亿的产业集聚区。

二、工业经济发展中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十二五”末期国内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工业经济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

——工业经济总量相对不足。

“十二五”期间,我市工业经济与区内先进盟市相比,在总量和规模上存在一定差距。

从总量看,2015年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占全区的比重仅为9.5%,全区排名第4位,与“十一五”末相比名次仅上升1位;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

多数工业企业规模小,缺乏产业关联度和带动力较强的大企业。

——产业发展层次较低。

产业布局分散,集聚发展和延伸升级不足。

特色主导产业不强,战略性新兴产业、非资源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拉动作用较弱。

——产业结构有待优化。

从产业结构上看,全市工业经济以传统产业为主,冶金、能源两大行业占工业的比重近8.0%,是典型的资源依托型工业。

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偏少,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小,特色产业尚待进一步培育。

从产品结构上看,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很少,知名品牌产品少。

已有产品产业链短,本土配套率低,工业技术水平不高,深加工、精加工、高附加值产品少,原材料优势尚未转化为高加工度优势。

——发展方式亟待转变。

我市工业在总体上尚处在扩总量和以投资拉动为主的发展阶段。

三、“十三五”时期我市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面临的机遇

——经济下行是挑战更是机会

“十三五”时期要在稳定需求的同时,更加有效地进行结构性改革。

调整结构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消化过剩产能。

过剩产能占有大量资源,不能有效地产出,造成资源的错配。

推进结构性改革,就是要让资源能够重新流动起来,按照市场需求的变化有效地再配置,结构调整才能取得实质性进展。

在经济繁荣的时候,企业满负荷生产,很难下决心调整结构,经济下行的时候才会下决心调整结构,重新优化配置资源,所以经济下行是挑战更是机会,要紧紧地抓住这个机会,化危为机,为“十三五”或更长时期的经济增长创造条件。

——国家利好政策不断增多

国家正在建设面向环渤海经济圈和东北经济区的国家级产业合作与转型升级示范区,为我们用好支持政策提供了新契机。

国家着力推进“五化协同”和“扩大内需”战略,启动实施“11大领域投资工程包”和“6大领域消费工程”,为我们科学发展拓展了空间。

特别是2015年以来国家密集出台一系列稳增长优惠政策,有针对性增强定向刺激措施,为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增强了动力,这为我们盘活存量优化增量、做大总量提升质量、做强做优特色产业、实现跨越发展带来了重要机遇。

自治区加大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力度,对东部盟市多领域给予差别化政策,深入推进京蒙对口帮扶合作,加快建设蒙东能源基地,为我们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全力破解发展瓶颈、着力培养培育新增长点、实现赶超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

特别是2015年以来自治区制定实施一系列发展政策,大力支持县域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为我们充分释放发展潜能、积极提升发展活力、全面夯实发展根底、实现均衡协调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我市正参与共建“锡赤通朝锦”中蒙俄国际海陆经济合作示范区已纳入了自治区“十三五”总体规划并正在争取列入国家“十三五”东北振兴规划,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已获得国家部委明确支持,申报列入国家级产业合作与转型升级示范区将变现实。

围绕国家、自治区发展战略和赤峰发展布局,我市正在着力谋划和加快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总投资规模达到1.3万亿元。

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引导撬动作用和社会资本支撑作用,已推出了总投资规模千亿元的PPP重点项目。

目前,赤峰建设京津冀地区清洁能源输出基地正式列入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赤峰至河北500千伏电力改接输电通道已经列入国家重大根底设施工程包;赤峰至华北超高压电力外送通道已经列入自治区“十三五”总体规划。

这些重大事项的谋划、推进、实施,必将为我市“十三五”工业发展注入新的发展活动。

——丰富的资源优势

赤峰市地下矿产资源富集,已发现各类矿产70余种,矿产地千余处,金属矿主要有铁、铬、锰、铜、铅、锌、钴、钨、锡、钼、金、铌等。

是内蒙古自治区主要黄金产地,累计探明储量占全自治区原生金矿储量的80%以上。

赤峰市不仅是国家能源及有色金属基地,还是农牧业大市,能源、冶金、食品工业发展具备资源优势。

——较完善的工业根底

我市基本上形成了以能源、冶金、食品、医药、化工、建材、机械、纺织等为主的优势特色主导产业,涌现出了一批知名企业和知名品牌,重点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大大提高。

——优越的区位、交通优势

我市毗邻京津冀、环渤海两大经济圈,与东北老工业基地山水相连,背靠锡林郭勒盟、通辽等资源腹地,地处锡赤通朝锦经济带中心,距北京、天津、沈阳等中心城市左右,距锦州、秦皇岛等港口不足,是内蒙古距出海口岸最近的地区,有支撑工业经济发展的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全市高等级公路通车里程突破,位列自治区首位,全面融入了国家高速公路网;赤大高速、赤通高速、赤朝高速、赤承高速、赤凌一级公路建成通车,经锡高速公路进展加快,大板至经棚高速公路开工建设。

玉龙机场通航城市达到13个。

航空、铁路、公路建设超前,为货物周转、人员流动提供了巨大便利。

2、面临的挑战

——环境约束强化、资源供应面临挑战

未来几年内,环境对工业经济发展的约束必将进一步加强,并将在一定程度上相应降低潜在的工业增长水平。

同时,伴随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如果没有在能源节约利用方面有比较大的突破,资源能源对外依存度必将进一步持续上升。

我市属于生态脆弱地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压力加大,将会使工业发展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国内经济依然面临下行压力,经济转型还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关键时期,我市工业经济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进一步加大。

从经济结构调整看,我市工业经济总量不足,面临扩量与提质的双重挑战。

从外部市场需求看,我市工业产品销售以国内市场为主,当前国内大宗工业品产能相对过剩,市场价格低位徘徊,销售增长乏力,面临市场巨大的竞争压力。

总之,“十三五”时期全市必须强化危机意识、发展意识,忧患意识,科学判断新形势,牢牢把握新机遇,积极应对新挑战,努力再创新业绩,推动工业经济再上一个新台阶。

第二章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与任务

第一节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适应、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互联网+”战略,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

突出工业主导地位,以扩张总量、优化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为目标,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承接产业转移为引擎,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以优化环境为保障,以产业布局和产业定位为统领,积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壮大规模,努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促进工业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要素驱动型向创新型转变,实现我市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第二节基本原则

一、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分工原则

全面融入京津冀、环渤海经济圈和锡赤通朝锦经济带,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积极承接京津冀、环渤海经济圈产业转移,主动参与区域经济分工。

二、集群化发展原则

立足优势资源和资源组合优势,提高产业集中度和项目关联度,推进上下游企业聚集与产业链延伸拓展和链接配套,突出龙头带动、链式发展,加快培育一批技术先进、结构优化、特色鲜明、竞争力强、成长性好、关联度高、专业化发展的产业集群。

三、发挥比较优势原则

充分利用我市与京津冀、环渤海经济圈山水相依,背依锡林郭勒盟等资源腹地、居中锡赤通朝锦经济带的区位优势,地下金属、非金属储量丰富的资源优势,人口众多、教育水平较高、回乡大中专毕业生较多的人力、人才优势等有利条件,加快赤峰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做大做强的步伐。

四、坚持功能融合原则

摒弃就工业办工业的思维,在规划、建设工业园区的同时,同步考虑教、科、文、卫、居、娱、购等生活设施的规划和建设,促进产业发展与城镇发展相融合。

第三节战略目标

一、总量目标

到2020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实现1110亿元,年均增长8%以上。

全部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0%以上。

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7%以上。

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12%,完成投资3500亿元以上。

二、结构目标

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引领,以冶金、能源为支柱,以农畜产品深加工、机械制造、建材、医药、化工纺织为优势特色的相对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

三、两化融合目标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核心是突出信息化支撑,促进可持续发展。

推广“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逐级提升重点行业大中型企业两化融合水平,提高中小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开展研发、管理和生产控制以及应用电子商务开展采购、销售等业务的比例,增强信息技术支撑服务能力。

四、中小微企业发展目标

1、全市各类市场主体年均增长15%左右,中小微企业数量增长10%左右,工业中小企业数量增长8%左右。

中小微企业新增就业5万人左右,规模以上中小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7%。

2、中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含创业孵化基地)达到50个以上,特色产业集群达到40个以上。

自治区级及以上各类中小企业服务平台达到50个以上。

五、节能目标

“十三五”期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18%,水泥、有色金属加工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以及电力行业单位综合能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到22.45立方米/万元。

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推动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

加快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水能、地热能。

以国家节能技术推广目录为指导,重点推广高效节能型电机、广泛采用变频调速、无功就地补偿等节电技术,加快淘汰落后低效电动机、风机、水泵等耗能设备。

加强锅炉等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监管力度,开展全市燃煤耗电锅炉节能监测专项行动,对我市锅炉等耗能特种设备的节能设计审查、新产品能效测试、在用工业锅炉设备实行能效测试,对高耗能特种设备实行分类监管,争取淘汰一批、改造一批,推荐使用更换一批高效节能特种设备。

提高余热回收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

第四节工业发展布局

一、构建三大工业集聚区

坚持资源集约利用、园区集中布局、企业集群发展、强化点线结合、梯度集聚,推动各类产业向城镇集中、向园区集中、向资源富集区集中,着力构建三大工业集聚区。

即北部重化工业及农畜产品加工业集聚区,中部资源深度转化型、非资源型和新兴产业核心工业区,南部轻工食品及贵金属非金属工业集聚区,全面打造布局合理、分工明确、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产业格局,统筹吸纳城乡居民就业创业,辐射带动城镇乡村加快发展。

二、调整优化园区布局

实施园区集约化、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战略,避免园区盲目扩张、重复建设。

加强赤峰东部工业经济走廊建设,推动赤峰经济开发区红山高新产业园、元宝山化工园、安庆农产品园、马林有色金属产业园区四个园区相向发展,推动大企业、大项目向园区集中集聚,争取赤峰经济开发区晋升为国家级园区;重点发展以铜冶炼深加工为主的冶金工业、新型化工、新型装备制造、绿色食品加工和现代医药、电子信息、羊绒纺织、非金属新材料等优势特色产业,着力构建赤峰核心工业区,全面建成赤峰城区东部工业经济产业带。

加快旗县园区扩容升级,推动阿旗、敖汉等园区晋升为自治区级园区,打造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专业园区。

以能源化工、铅锌冶炼深加工产业集中集聚为重点,做大做强克什克腾旗煤电化基地、巴林右旗大板能源煤化工园区和巴林左旗凤凰山工业集聚区;以铜钼冶炼深加工、氟化工、农产品产业集中集聚为重点,培育壮大林西工业园区;以农畜产品深加工、矿山机械制造、农牧业机械制造、建材产业集中发展为重点,加快打造翁牛特旗玉龙和阿鲁科尔沁旗工业园区;以农畜产品深加工、棉纺织深加工、农机具制造、贵金属和非金属产业集中发展为重点,着力打造宁城、喀喇沁旗、敖汉旗工业园区,构建形成集中布局、层次递进、产业联动、各具特色的产业承接区。

三、完善园区发展体制机制

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着力破解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等问题。

加强工业园区基础建设和功能配套,规划和推进集中供热、集中供气、污水处理、危废处置、双电源建设风险应急等设施建设,实施园区污染集中达标排放,提高环境容量利用效率。

推动市内外大型企业引联重组,支持中小企业围绕大企业大集团搞协作、围绕园区搞配套、围绕优势特色产业搞延伸,形成分工合理、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专业化产业集群。

到2020年,打造销售收入超千亿元工业园区1个,百亿元工业园区9个,市级以上工业园区销售收入争取达到2200亿元以上。

第五节主要任务和发展重点

一、主要任务

1、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⑴向技术创新转型。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把创新摆在工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增加科技投入,针对经营管理、产品质量、产品结构、产品创新的短板,确定攻关课题,研发符合自身实际的先进适用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增加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⑵向绿色发展转型。

资源的粗放开发利用造成严重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破坏,工业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十三五”时期我市工业发展要向绿色发展转型,尽最大努力节约能源、水资源和建设用地,各类排放达到国家环境保护标准,重点抓好赤峰经济开发区循环化改造试点。

⑶向质量和效益转型。

确立以质量和效益为核心的发展工业理念。

通过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优化企业组织结构、引联重组、激活存量;从适应市场到引领市场;通过技术改造,革新挖潜、工艺优化、强化管理,内涵发展,增强内生动力。

⑷向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转型。

用信息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是新型工业化的必要途径。

两化深度融合的本质是生产过程的数字化、智能化,用数字化、智能化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

用互联网+工业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市场营销和集社会才智攻关企业面临的生产经营技术难题,改变企业封闭僵化的用人和管理体制机制。

⑸向产业配套延伸集群、专业化集群转型。

着力改变我市工业企业“大而全小而全”传统模式,形成横向配套、纵向延伸的集群发展的新格局,最大限度的降低企业成本。

大力发展纺织、农畜产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带动中小微企业规模发展,形成产业集群。

⑹向产业中高端发展转型。

资源型产业、传统产业是我市工业的主导,既不能推倒重建,另起炉灶,也不能维持现状,听任市场摆布。

资源型产业要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出路在于变初低端产品为中高端产品,破解延伸加工的难题,补上精深加工短板。

传统产业要变适应市场为引领市场,转变经营理念,在需求与供给两端发力,最大限度满足消费向中高端转型的需求。

⑺向开放的区域经济合作转型。

改变单一的原料供给格局,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融入区域经济的大循环,充分发挥赤峰市在区域经济中的有利位置,分享区域经济发展的成果。

2、新兴产业实现突破

⑴加强新兴产业的创新体制建设。

战略性新兴产业关乎赤峰工业的未来。

为此,要大力发展节能环保、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新能源等新兴产业。

努力建设一批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科技创新平台,推动、提高骨干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强化产、学、研、用结合,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

⑵重点培养信息产业,以云计算、大数据为基础,实施“两化融合”。

⑶抓好战略性新兴产业招商引资工作,争取在节能环保、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新医药等领域实现突破。

3、切实加强品牌建设

品牌建设要突出“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产业——品牌经济”,实施消费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战略,巩固发展建设“塞飞亚”商标及图和“塞飞亚草原鸭”中国肉类企业十大影响力品牌、“阿鲁科尔沁牛肉”、“阿鲁科尔沁羊肉”、“巴林牛肉”、“巴林羊肉”这四块地理商标。

到2020年,全市国家驰名商标、自治区著名商标、市级知名商标达到200个。

二、发展重点

“十三五”时期,要从解决产业链条过短且处于中低端、产业聚集程度不高且规模优势不突出、纵向一体化不够且资源分散不经济等问题入手,摒弃有了资源再建设企业的传统思维,通过整合资源、科技创新、引联重组等手段发展八大产业。

1、冶金产业

⑴目标

到2020年,全市有色金属产业形成日处理矿石20万吨、年冶炼190万吨、年深加工100万吨的生产能力,全行业销售收入达到2000亿元;全市钢铁深加工能力力争达到300万吨,建成国家重要的有色金属产业基地和蒙东钢铁产业基地。

⑵具体措施

①勘探增储。

继续加大找矿探矿的力度。

引进战略投资者开展风险探矿,鼓励多元主体对勘探空白区进行地质找矿和资源勘探,推进现有矿山企业实施探矿增储,加大二次找矿和500米以下深部找矿的力度。

加大盲区探矿、老矿区深部探矿、主体多元探矿和风险探矿、外围找矿,确保矿源接续、储量增加、自给率提升,争取有色金属资源探明储量翻一番以上。

突出抓好巴林左旗富河镇双尖山区域大中型银铅锌多金属、克什克腾旗维拉斯托大型锡多金属矿床资源勘探进度。

在资源富集区集中建设一批大型矿山,布局一批现代采选项目。

依法关停整合未达到行业准入条件的小矿山,尽快改变矿业开发“小、散、乱”的现状。

②坚持推进战略重组,建设大矿山、大集团。

深入挖掘与中色集团、云南铜业、东北特钢、山东黄金、铜陵有色等已入住大企业的合作潜力,围绕延伸产业链,引进一批新的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和合作伙伴,加快推进铜、铅、锌、钼、锡等有色企业的战略重组,扩大企业的经营规模,提高产业集中度,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企业集团。

加快矿产资源整合,鼓励冶炼企业前向一体化,推动矿山企业与冶炼企业深度联合。

推进矿山企业之间“大并小、强并弱”的整合调整。

推动矿产资源向技术先进、实力雄厚、环保达标和具有深加工能力的大企业集中。

采选方面,在阿旗、左旗、林西县、克旗、松山区等地资源富集区集中建设大型矿山。

③发展有色金属深加工,提高附加值。

发展有色金属深加工,初级冶炼产品深加工率达到50%以上,深加工产品超过20种。

积极推动冶炼企业重组升级,进一步扩大现代冶炼规模,构建形成较为全面的有色和黑色金属冶炼体系。

加快推进一批布局合理的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和特色鲜明的下游产品开发项目,有效推动金属采选冶炼业向冶金制品制造业转变,着力打造“中国铜都”、“北方锌都”。

重点推进中色大井子精锡冶炼及高纯锡深加工、黄岗矿业精锡冶炼及锡制品深加工等一批冶金深加工项目,确保中金岭南铅锌多金属冶炼、远联钢铁宽带钢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达产。

突出发展铜冶炼深加工业。

按照“大规模、高水平、新机制”的要求,进一步集中产能布局,做大做强核心龙头产业。

实施资源优化配置和“走出去”战略,全力支持大型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引联合作、搬迁改造等方式整合市内外有色资源,进一步扩大资源保障和铜冶炼规模;加快推动赤峰云铜50万吨阴极铜搬改扩、金剑铜业40万吨阴极铜退城入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集中打造以赤峰经济开发区为核心的铜冶炼深加工基地。

围绕机械装备、汽车家电、电子电力、建筑五金等关联行业,培育发展专业化铜加工企业集群,构建形成区域化系列铜基新材料产业链条,着力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国家级铜基新材料产业基地。

以电解铜为基础,发展铜板带、管、箔、杆、线的深加工,重点开发电解铜箔、优质铜线杆、高精度铜板带、铜合金棒材等产品。

到2020年,全市铜冶炼能力达到100万吨,铜深加工能力达到60万吨,铜产业销售收入力争突破1000亿元。

锌冶炼达30万吨。

铅冶炼40万吨,其中再生铅10万吨。

建成以赤峰经济开发区、巴林左旗工业园区为主体的锌冶炼基地,年冶炼能力达到50万吨。

在林西县工业园区进一步扩大优化钼、锡金属冶炼产能,分别实现年产2万吨、1万吨规模。

按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