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学笔记整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59402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43.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管理学笔记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教育管理学笔记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教育管理学笔记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教育管理学笔记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教育管理学笔记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教育管理学笔记整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教育管理学笔记整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教育管理学笔记整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教育管理学笔记整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教育管理学笔记整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教育管理学笔记整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教育管理学笔记整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教育管理学笔记整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教育管理学笔记整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教育管理学笔记整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教育管理学笔记整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教育管理学笔记整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教育管理学笔记整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教育管理学笔记整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教育管理学笔记整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管理学笔记整理.docx

《教育管理学笔记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管理学笔记整理.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管理学笔记整理.docx

教育管理学笔记整理

教育管理学

第一部分:

教育管理的管理学基础

教育管理的一般概念

一、什么是管理

(一)管理的界定

管理即通过各种管理职能,如计划、组织、指导与领导、激励与控制等来协调他人活动,利用各种管理资源,共同实现既定的管理目标,以取得个人单独活动所无法取得的效果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职能论:

管理就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以法约尔为代表)

目的论:

管理是为了实现预定的目的而组织和合理使用多种资源的过程

系统论:

管理是在组织中协调各子系统,并使之与环境相适应的活动(卡斯特等)

决策论:

管理就是决策(西蒙)

人本论:

管理就是指导别人、激励别人的方法与技术

模式论:

管理就是用数学模式与程序来表示计划、组织、控制、决策等合乎逻辑的程序,求出最优解答(伯法等)

教育管理的概念

现代的教育管理是指国家或地方政府对教育系统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一系列活动。

从管理的职能与管理过程来看,现代教育管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教育行政管理和学校管理。

教育行政管理是指国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教育的管理。

主要内容有:

1.实施教育法令;

2.制订教育规章;

3.编制教育计划、教育发展和改革规划;

4.审核教育经费;

5.任用教育行政人员;

6.视导和检查所属单位的工作;

7.协调教育与其他部门和社会其他方面的关系。

学校管理通常是指学校自身的内部管理,然而,目前学校管理正日益注重学校与社区、学校与社会其他部门的关系。

学校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

1.制订教学计划;

2.安排教学、科研任务;

3.制订学校规章制度;

4.协调学校各部门的工作;

5.管理学校其他工作;

6.协调学校与社区、学校与社会其他部门的关系。

第二部分:

教育管理的发展过程

管理理论的发展

一、管理理论发展阶段的划分

欧美学者的划分为:

1.20世纪初——20世纪30年代科学管理阶段

2.20世纪30——50年代人际关系阶段

3.20世纪50年代以后社会科学阶段

我国学者的划分:

1.20世纪初——20世纪20年代古典管理理论阶段

2.20世纪20——50年代人际关系——行为科学阶段

3.20世纪50年代以后现代管理理论丛林阶段

二、古典管理理论的发展

(一)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可以总结概括为以下四条科学管理原则:

1.劳动方法标准化原则。

通过对工人作业时每一个动作所需的时间与最佳工作方式的研究,制订标准的劳动方法;用科学的作业方法来代替过去单凭工人个人经验进行作业的方法。

2.选择、培训工人科学化原则。

要选取既适合于某种工作又有进取心的工人,并对他们进行取样,由工人自己挑选工作,自己设法掌握工作技能。

3.管理人员与工人合作原则。

管理人员应真诚地与工人合作,以确保所有工作都能按自己确立的科学原则进行。

4.分工负责原则。

将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在管理人员和工人之间进行分工,明确各自的责任。

泰罗等人倡导的科学管理对管理思想发展具有极大的意义:

首先,科学管理开创了管理科学化地先例,改变了过去只凭经验进行管理的传统,泰罗等人通过对工作时间和动作研究建立了一套科学的方法,适应了生产发展的需求。

第二.科学管理开辟了管理专业化地道路。

科学管理主张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离、管理人员与工人职责分明,有利于管理朝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第三,泰罗等人把劳动者生产率的提高与劳动者的工资联系起来,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益和利润。

(二)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法约尔的管理思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提出了管理过程学说:

法约尔是管理过程学说的创始人,他第一次较系统地论述了管理的职能。

他认为,企业的基本活动应包括六个方面,即技术活动(生产、制造、加工等)、经营活动(购买、销售、交换等)、财务活动(资金的筹措和运用)、安全活动(设备的维护和职工安全等)、会计活动(货物的盘存、成本统计、核算等)、管理活动。

其中,管理活动处于核心地位,它又有五项职能:

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计划。

管理中的计划是指对未来事态做出尽可能准确地预测,并制定一项指导未来的计划。

计划应具有统一性、连续性和灵活性。

组织。

管理中的组织包括对各种活动和关系的安排,即完成任务所需的人员、屋子等做出适当调配。

智慧。

管理中的指挥是指对下属人员和活动给予指导,使全体人员发挥最大的工作效益。

协调。

管理中的协调是使各种活动和谐一致,从而促使工作指向同一方向并取得成功。

控制。

管理中的控制是指检查、核实实际进行的工作是否与计划、指令、原则等相符。

2.提出了管理的14条原则。

法约尔认为,为了有效地开展管理活动,必须遵循一定的管理原则。

他提出了以下14条原则:

(1)分工;

(2)职权与职责的统一;

(3)纪律;

(4)统一指挥;

(5)统一领导;

(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

(7)个人报酬与支付公平;

(8)权利的集中与分散具弹性;

(9)等级链;

(10)秩序;

(11)公正;

(12)任用期稳定;

(13)首创精神;

(14)集体精神

3.提出可以把管理作为一门学科进行传授。

法约尔之处,管理是一门同其他学科类似的一般学科,经过验证的管理职能和原则,可以用正规的教学方式进行传授,使管理人员完全可以通过学习来掌握。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和法约尔的一半管理理论同属古典管理学派,但两者有一些差别。

泰罗的科学管理思想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是为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方法很具体、现实,涉及的范围较狭窄,尚未论及较深层的问题。

法约尔的一半管理理论是从组织管理的整体出发,研究组织中更为复杂现象的管理职能、管理过程的原则,以及组织结构合理化和管理人员职责分工合理化等问题,力图建立起能知道一般管理的理论。

(三)韦伯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

韦伯将组织权力分为三种:

1.传统权力:

通常在家庭中最为突出,它由一人建立,而后传给长子,这类组织性质是静止的。

2.超凡权力(神授全力):

在群众运动和自发社团中最为盛行,这类组织常存在很大的不稳定性,领袖在位时,信奉者激情高昂,领袖去世后信奉者四散而去。

3.法律权力:

存在于政府部门和企业,这类组织是最合法的单位,对国家负责,韦伯称之为“行政组织体系”,也称“官僚组织体系”“理性科层制”。

这种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是一种既要取得效率又有理性的组织,因为它具有以下特点:

1.明确分工:

对每个职位的权力和义务应有明确的分工,按职务的专业化进行分工。

2.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

3.人员的任免完全根据职务的要求,通过正式考试和教育训练来实行;

4.职业的管理人员;

5.严格的规则和纪律;

6.组织中的人员关系完全是一种职位关系,不受个人情感的影响,对内对外都是如此。

韦伯认为,这种高度结构化的、正式的、非人格化的理想行政组织体系是人们进行强制控制的合理手段,是达到目标,提高效率的最有效地行使,这种组织在精确性、稳定性、纪律型和可靠性等方面都优于其他组织行使,能使用与所有的各种管理工作和当时日益增多的各种大型组织。

韦伯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从古典管理理论发展的过程来看,古典管理理论主要关注两个方面,一是工作及生产过程,而是组织及其职能。

古典管理理论注重研究劳动过程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组织控制的严密性,强调生产效率和组织运行,然而这一理论最大的不足是未研究过组织中的人,这一缺陷为人际关系理论所弥补。

三、人际关系理论

梅奥的实验研究分为四个阶段:

1.工作场所照明的变化对生产效率影响的实验。

2.继电器装配室实验,以考察工作时间、条件的变化对生产效率影响的试验。

3.大规模的访问与调查。

4.接线板接线工作室试验。

梅奥等人进行的“霍桑试验”的研究结果对管理理论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1.引起人们对工作中人的因素的重视

2.认识到满足人的社会欲望、提高组织成员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

3.揭示了飞正式组织的重要影响

4.揭示了组织中发展持久合作的重要性

四、现代管理理论(管理理论的丛林)

1.行为科学学派:

2.社会系统学派:

3.决策理论学派:

4.系统管理学派:

5.经验主义学派:

6.管理科学学派:

7.管理过程学派:

8.权变理论学派:

9.组织行为学派:

10.社会技术系统学派:

教育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西方教育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管理学产生的标志及原因

教育管理学产生于19世纪末,因为近代出现了相对独立的教育行政系统。

(二)西方教育管理学的两大理论源流

1.德国的行政学(法学的行政学)

施泰因第一次区分了宪政与行政、第一次划分了行政和行政学领域,第一次研究了教育行政与教育行政学,教育学与教育行政学的关系等,对教育行政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美国的行政学(技术的行政学、职能的行政学或组织论的行政学)

(1)科学管理理论指导下所产生的技术的行政学,代表人物——卡伯利

(2)人际关系理论引导下的行政学,主要研究教育行政中的人际关系、教育行政民主化问题、教育活动中人的需要、动机和教育领导方式等问题,代表人物是格利费斯;

(3)现代管理理论(特别是巴纳德的社会系统理论和西蒙的决策理论)指导下的组织论的行政学。

其特点有:

综合运用科学管理与人际关系以及行为科学来研究教育行政问题;

运用了巴纳德和西蒙的理论研究教育行政组织、教育行政决策与政策、教育行政社会过程等问题。

二、我国教育管理学的产生

(一)我国教育管理学的产生(19世纪末20世纪初)

(二)我国教育管理学的发展

三、当代教育管理学的发展趋势

(一)理论接触由二元基础走向了多元理论的支撑

(二)教育管理研究的内容趋势表现在:

1.注重教育管理学的历史研究,在历史回顾中分析各自方法论的异同;

2.注重从哲学角度研究教育管理学问题,出现了教育管理哲学等问题;

3.注重研究教育研究与教育决策的互动关系;

4.注重研究教育政策,探讨教育政策的价值观和对发达国家教育政策进行比较研究;

5.注重研究学校效能问题;

6.研究后现代主义、建构主义、女性主义对教育管理的影响。

(三)教育管理研究从思潮上看,体现了人文主义和非理性主义

(四)教育管理研究从方法论上看,从最初的思辨性(演绎性)研究,到注重实证(孔德和斯宾塞的旧实证主义)到罗素和怀特海的逻辑实证主义(运用数理逻辑),后来又神话到运用高力士材料来建构理论,由库恩首先提出了“范式”这个概念。

(五)教育管理研究手段日益现代化

(六)教育管理理论层次发生变化,从横向上说,从规范理论(教育管理应然状态的研究)转向科学理论(陈述理论,实然状态的理论)和价值理论发展(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从纵向上说,由单纯注重现象学研究到开始注重现象学、元学和方法学的三级层次,形成了有相对独立色彩的全新的教育管理学科体系。

第三部分:

教育管理计划论

管理职能概述

一、管理职能的涵义

管理职能是指在社会管理系统中人、事物或机构所具有的作用或功能,管理职能存在于管理过程中。

第一个系统而全面论述管理职能的组织理论学派的创始人法约尔,他认为管理活动由五大要素构成,这五大要素就是管理的五大职能。

二、教育管理的职能

教育管理的职能是指教育管理系统所具有的职责和功能。

教育管理职能战士了各种教育管理行为,反映了某个单一管理过程质的规定性。

教育系统的管理过程同其他任何组织的管理过程一样,都执行某些共同的职能。

全面质量管理(TQM)专家戴明之处,一切有过程的活动都是由计划、执行、检查和总结四个环节组成的,它们就像一个不断旋转的圆环那样,沿着计划、执行、检查、总结四个环节螺旋上升,推动着管理过程的前进。

这一管理过程观被称为“戴明环理论”它不仅适用于工商企业组织,而且已在教育组织中得到推广和应用。

(一)计划

计划是学校管理过程的起始环节,要使管理工作顺利而有效地开展,必须抓好计划这一环节。

学校计划是根据国家教育政策与法规、学校任务、教育规律,科学地预测和学校组织的主客观条件制订的,它应是学校各项工作客观规律的体现,是学校整个管理活动的客观依据,也是学校管理科学化的重要标志。

它具有指令、指导和激励三项功能。

学校计划种类繁多,从计划的性质上看,可分为两类:

常规性计划,如学校的学期工作计划、部门工作计划、教师教学工作计划等从计划的时效上看,有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

从计划的使用范围看,有学校的整体计划、部门计划和个人计划等。

制订学校计划,应遵循下列基本要求:

1.方向正确,切实可行。

2.全面安排,突出重点。

3.分层落实,留有余地。

4.要求明确,便于检查。

(二)执行

执行是学校管理过程的中心环节,只有花大力气抓,方能保证计划的贯彻,使之真正落到实处。

在执行过程中,学校管理人员应随时掌握计划实施的进程,了解人、财、物、时间、信息等管理内容的动态关系,利用人、机构、规范等管理手段,采取“组织、指导、协调、激励和教育”等具体措施,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以保证计划的实施和管理目标的实现。

1.组织。

要求有三:

一,把学校的人员安排在适当的工作岗位上,保证事得其人,人尽其才;二,合理分配物力和财力,做到物尽其用,财尽其利;三,充分利用时间和信息,使组织成员有秩序。

2.指导。

指导使之学校管理者对人员和机构所进行的具体指示、帮助和引导。

为了使指导更为有效,管理者必须全面了解情况,敢于正视矛盾、解决矛盾,而不回避矛盾或听之任之,做到引导而不强加,帮助而不代替,示范而不说教,批评而不压制,使被指导者心悦诚服地接受指导,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达到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效能的目的。

3.协调。

协调是执行计划的一项重要措施,贯穿于执行的全过程,学校管理人员要随时根据执行阶段的动态变化来协调学校内部和学校外部的各种关系,以增强系统的活力,减少内耗,使学校工作既能按照计划的轨道发展,又能取得外部力量的理解和支持。

4.激励和教育。

激励和教育也是执行计划的一项重要措施,是调动学校组织成员执行计划的积极性的重要手段。

它可通过一系列物质的和道德的手段激发全系统成员,使其主动性、积极性和潜能都得到最大发挥。

(三)检查

检查是学校管理过程的中继环节,它是学校管理人员了解计划实施情况,推动学校各项工作,促使计划目标实现的一种管理职能。

从时间上看,有平时检查和阶段检查;从内容上看,有全面检查和专题检查;从检查的主题上看,有领导检查、相互检查和自我检查,检查的具体方法主要有参加实践、观察、听课、个别谈话、听取汇报、分析书面材料、召开会议等。

学校检查必须遵循如下基本要求:

1.必须以计划规定的标准为尺度。

2.必须客观,实事求是。

3.既要重视工作结果,又要重视工作过程。

4.要在检查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四)总结

总结是学校管理活动的一个周期的终止,预示着下一个周期的开始,起着成千启后的作用。

总结是教育管理活动不可忽视的一环,它要求用科学的方法,对所做的工作进行评估,肯定成绩,找出缺点,总结经验教训,探索管理规律,并指出未来的努力方向。

总结对于积累管理经验,提高学校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促使学校管理科学化,提高学校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效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做好总结工作必须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1.应以计划目标作为评估绩效的标准。

2.要以检查为基础。

3.要有激励作用。

计划、执行、检查和总结是学校管理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四个环节和职能。

计划是学校管理过程的起始环节,统帅整个管理过程;执行是学校管理过程的中心环节,为接话的实施服务;检查是学校管理过程的中继环节,是对执行的监督,也是对计划的检验;总结是学校管理过程的终止环节,是对计划、执行、检查的总评价,也为制定下一轮的计划提供依据。

计划职能

一、计划概述

(一)计划的涵义

计划是指向未来的,是一种没有实现的可能性。

管理中的计划是指管理人员对组织将要开展的活动及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的先行设计,或者说是为了达到目标所作的事前准备。

计划工作存在于所有管理活动中,是管理人员影响组织运行的一种方式。

(二)计划的重要性

计划的重要性渗透于整个组织经营的各个方面,贯穿于经营的全过程,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消除不确定性及变化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2.使整个组织的经营更为有效。

3.引起组织成员对目标的关注。

4.便于管理人员对组织进行控制。

二、现代计划方法

(一)滚动计划法

滚动计划是一种定期修订未来计划的方法。

它的主要特点是以滚动行使编制计划,即在每次制订或调整计划时,均按计划逐年或逐月顺序向前推进一段时间,连续滚动编制计划。

这种方法体现了计划的连续性与变动性的忒大那,加强了计划的适应性与科学性,大大增加了计划的弹性,从而提高组织的应变能力。

(二)目标管理

1.目标管理的涵义

目标管理是指围绕确定目标和实现目标而开展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认为在目标明确的条件下,人们能够对自己负责。

其实质包括三方面:

一是把任务转化为目标体系,使组织内个职能部门的成员都明确自己的职责,按目标导向原则指导自己的行动,从而实现由被动管理转为主动管理;而是动员组织内全体成员参与目标的制订,通过上下级地充分协商,使目标化为每个成员的自觉要求,形成下级目标的实现,上级为下级创造良好条件的良好风气,从而实现由全体成员参与的民主管理;三是尽可能使目标具体化,达到可检查、可控制和考核评价的要求,以利于实现自我控制。

2.目标管理的特点

目标管理是面向未来的管理。

目标管理是重视人地因素的管理。

目标管理是系统整体的管理。

教育计划

一、教育计划的涵义

教育计划的共同特征:

1.教育政策是制订教育计划的前提;

2.教育计划是量化了的教育发展目标;

3.教育计划作为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包含着对教育现状的分析、对未来发展的预测、

战略上的决策、以及建立实施方案等程序和步骤,具有技术性。

教育计划是教育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它是根据已有的或将要出现的主客观条件,围绕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规格二进行的先期设计,其功能表现为四个有利于:

1.有利于促进教育事业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

2.有利于合理、有效地使用教育资源;

3.有利于集中力量解决教育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4.有利于为各项教育管理工作提供目标和依据。

二、教育计划的制订

(一)教育计划制订的原则

1.适应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原则

2.从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原则

3.综合平和、重点突出原则

(二)教育管理计划编制的程序

1.确定目标及其优先顺序。

2.预测影响目标实现的各种因素。

3.提出并评价可供选择的计划方案。

4.提出实现所去顶的目标的有关政策。

(三)教育计划是教育管理过程的核心环节

从教育管理过程来看,计划是起点,也是核心。

第四部分:

教育管理中的决策理论

决策概论

一、决策的定义

决策是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从若干个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满意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1.决策要有明确目的;

2.决策要有若干可行的备选方案。

3.决策要进行方案的分析比较。

4.决策的结果是选择一个满意的方案。

二、决策的意义与作用

决策时管理者从事管理工作的基础,是衡量管理者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在管理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一)决策贯穿于管理过程的始终

(二)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组织的生存与发展

(三)决策能力是衡量管理者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三、决策类型

(一)按照决策的重要程度,可分为战略决策、管理决策、业务决策

(二)按照决策是否具有重复性,可分为常规决策和非常规决策

(三)按决策的性质可分为确定型、风险型、不确定型决策

决策过程

决策过程是指从问题提出到定案所经历的过程。

决策时一项负责的活动个,有其自身的工作规律性,需要遵循一定的科学程序。

在现实生活中,导致决策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严格按照科学的程序并行策,因此,明确和掌握科学的决策过程,是管理者提高决策成功率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般来说决策过程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一、判断问题——认识和分析问题

认识和分析问题是决策过程中最为重要也是最为困难的环节。

怎样才能正确地判断问题呢?

1.首先确定是否存在需要解决的问题

2.确定问题出在何处

3.明确真正的问题及其可能的原因。

二、确定决策目标

决策目标是指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根据预测,所能希望得到的结果。

三、拟定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

拟定行动方案要紧紧围绕着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决策目标,根据已经具备和经过努力可以具备的各种条件,并充分发挥积极性、创造性和丰富的想象力。

四、分析和评估个行动方案

首先要建立一套有助与之道贺检验判断正确性的决策准则。

然后根据组织的大政方针和所掌握的资源来衡量每一个方案的可行性,并据此列出各方案的限制因素。

第三是确定每一个方案对于解决问题或实现目标所能达到的程度,及采用这些方案后可能带来的后果。

最后根据可行性、满意程度和可能产生的后果,比较哪一个方案更有利。

五、选择满意方案并付诸实施

在抉择时要注意:

1.任何方案均有风险

2.不要以为追求最佳方案

3.在最终选择是,应允许不做任何选择

六、监督与反馈

由于决策的正确与否要以事实的结果来判别,而决策实施过程中的控制与评价又对决策的成败起着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把监督、控制和评价决策结果也列入决策过程。

要求在决策实施过程中建立信息反馈渠道,即使检查实施情况,发现差异,查明原因。

决策方法与技巧

一、决策方法

决策技术由具体的方法组成,其中包括诊断技术、对策技术、线性规划、系统模拟等。

总体上说,可以分为三类:

1.主观决策方法。

2.定量化决策方法。

3.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一)程序化决策方法

(二)适应性决策方法

二、决策技巧

决策能力可以通过两条相关的途径得到提高:

一是通过对科学决策理论和方法的学习;二是学以致用,通过反复实践以提高决策技能。

在实际决策时,要特别注意:

(一)克服决策过程中的心理障碍

(二)学会处理错误的决策

(三)明智地把握决策时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四)准确地收集、利用信息

教育管理中的决策问题

教育决策,指为了达到教育管理的某个或若干个目的,而对未来管理实践的方向、目标、原则和方法所做的决定。

它是教育管理者见之于客观行动的主观能力。

一、决策在教育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教育决策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基础

(二)教育决策是现代教育管理的前提条件

(三)教育决策是现代教育管理的基本职能

二、教育组织中的决策内容

(一)国家教育政策的研究与制定

(二)地方教育部门的教育决策

(三)学校组织系统的教育决策

三、教育管理中的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

(一)教育管理经验决策及其特征

经验决策是人们根据个人的经验和直观判断所作出的决策,是决策的低级行使。

经验决策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特点和缺陷:

第一,具有一定的重复性;

第二,具有一定的表面性;

第三,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第四,分析的非定量性。

人的情感、情绪、意志、士气对管理者的决策起着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而这些在很大意义上依赖于决策者的经验、智慧和艺术。

(二)教育管理科学决策及其特征

科学决策时指人们在有关领域内,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依靠科学的决策理论、决策程序和决策方法作出的决策。

第一,科学决策是高度创造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第二,科学决策具有高度的预见性;

第三,科学决策时定性和定量的统一。

第五部分:

教育管理组织论

组织释义

一、对组织概念的理解

(一)静态的组织观

(二)动态的组织观

(三)发展的组织观

(四)心理学的组织观

二、组织概念的演化规律

(一)由狭窄走向宽泛

(二)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