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与和平》读后感范文字.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2261288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0.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范文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范文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范文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范文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范文字.docx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范文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战争与和平》读后感范文字.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范文字.docx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范文字

  高中时,看完了《战争与和平》,和一位好友谈起书中的人物。

他是男生,最爱的人物是娜塔莎。

而我,爱的当然是安德烈公爵。

  安德烈公爵不可爱。

他说。

  公爵的确算不上一个可爱的人物。

他太完美,太理性,太深刻,太高贵,太冷傲,其实他也根本没必要成为一个可爱的人物。

他甚至不完全是个人,他是思想,是质问,是象征,是托尔斯泰创造出来的一个俄罗斯知识分子的代表。

  但这并不妨碍我爱他。

爱一个人,一个根本不存在的虚幻的人,常常和现实生活无涉。

只表示一种认同,或者,从他身上看到了自己追求的某种理想人格的影子。

  想起这件事,是因为前些天整理书,又看到了《战争与和平》,两部,81年高植译上海译文出版社版和XX年刘辽逸译人民文学出版社版。

都是二十年前的版本了,现在已经很难看得到了吧?

只翻看了一下,就进入了当年读这本书时的沉迷与震撼。

很想再读一遍,又觉得太费时,于是就想到了看电影这个偷懒的办法。

从迅雷上下载了电影,却是1956年美国赫本、亨利·方达版的,看了。

男女主角都很美,养眼。

但总觉得电影缺少了点儿什么。

于是,又用电驴下载了1968年邦达尔丘克的电影。

看看这部1969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著名影片。

看前苏联电影是相当费时费力的事,我到现在都记得当年上大学时,在大学礼堂里看前苏联那些战争大片的事,五六个小时的一部电影,看得人肚子都咕咕叫。

这部邦达尔丘克的《战争与和平》也很长,四集,六个多小时,是上海译制片厂的经典之作。

  两相比较,高下立判。

  从人物的造型上来说,也许美国版的亨利·方达更帅,赫本的娜塔莎也够漂亮,但美国人太爱他们的明星了,给了赫本太多时间,将一部气势恢弘的名著改编成了一个爱情故事。

这个爱情故事,去掉了太多历史背景,太多深沉的思考,太多战争场面,让几个主要人物尤其是安德烈公爵和娜塔莎的性格发展都没有了根基,来得有些莫名其妙。

这一方面,除了电影时间短,容量有限外,我总觉得,天性乐观的美国人,在理解那种既深沉又敏感,既理性又感性的俄罗斯性格方面,恐怕是有些障碍的。

  安德烈公爵心灵的发展史就是个明显的例子。

他一开始雄心勃勃,注重功名,而且十分理性,甚至认为人不必要为了信仰而战。

但当他奔赴战场,目睹了死亡之后,奥斯特里齐宁静、广阔的天空却给了他非理性的“天启”,让他顿悟般地感觉到了生命的虚无,转变了思想。

后来大橡树的枯荣给予他的,也是类似的启示。

这一体现安德烈灵魂转变的重要情节,在邦达尔丘克那里表现的很充分,在美国版里根本没有。

还有娜塔莎,安德烈公爵离开后的一年中,因思念而倍感空虚与无聊,是她被安纳托利吸引的重要原因,没有了这个原因,娜塔莎的私奔就显得有些突兀。

当然,“活泼的生命是不会犯错误的”,娜塔莎的纯真并没有因为私奔而变丑。

  但娜塔莎是不适合安德烈的。

他们之间自以为存在的爱情,其实

  都是一种错觉。

安德烈想用娜塔莎活泼的生命力来驱赶自己内心的虚无感,但当娜塔莎答应了他的求婚后,他内心却满是疑虑。

  “此刻,安德烈心中,对娜塔莎的激情消失了……追求和希望失去了原有的神秘的魅力,只留下对娜塔莎幼稚和软弱的怜悯”。

邦达尔丘克的电影里,安德烈脸上迷茫而严肃的表情,很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

在爱情这样应该感性的时刻,他心中却全是理性,并在这理性里认清了自己。

  很多年来,每想到安德烈这个人物,我总想,也许,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个女人适合安德烈。

每个女人到了他那儿,都会成为另一个丽莎。

安德烈不是用来生活的。

小说最后,娜塔莎和皮埃尔结了婚,有了几个孩子,终日沉浸在忙碌而快乐的家庭生活中。

皮埃尔可以,但你能想象,安德烈公爵会过这样的生活吗?

  50年代的亨利·方达、赫本,很年轻,很漂亮,但正象从美国版的电影中看不到俄罗斯广阔的社会背景一样,他们的气质中,也没有多少俄罗斯韵味。

这一点,只要和邦达尔丘克版的安德烈和娜塔莎一比较,就一目了然。

当然,也许美国人想拍的,只是一部好看的爱情故事。

那就无需比较。

  皮埃尔是另一位主人公。

他和安德烈性格不同,生活经历不同,但他和安德烈一样,对人生和社会有很多思考,所以,看起来如此不同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好朋友。

因为他们本质上是相同的。

不过皮埃尔更世俗,更生活罢了。

除了主人公,两部电影人物反差很大的,还有安德烈的父亲,老保尔康斯基。

这是个很多人都不喜欢的角色。

他是个标准的大男子主义者,严重看不起女人,认为女人天生不可理喻,孱弱懵懂,没有思想,能吸引男人的只有外表。

他跟安德烈谈到丽莎,很有意思:

很难对付是不是?

没办法,女人都这样……谁叫她那么漂亮呢。

这样的一个人物,在两部电影里形象相差很大。

美国版里,是肥胖的俄罗斯农民形象。

而在邦达尔丘克那里,则是戴着一头时髦假发的瘦削贵族,让人很容易就想到了

  十八、十九世纪的法国贵族——了解俄罗斯历史的人,一定会认同这样的形象。

  按说,没有理由喜欢这样的人,但很奇怪,我喜欢。

原因自己也不明白。

此外,我觉得安德烈从某种程度上说,和他父亲很象。

  喜欢的人物,还有库图佐夫。

这个人物,在两部电影里的形象差不多。

表面上,总是一幅浑浑噩噩,昏昏沉沉的样子。

甚至在打仗前,别人都在忙碌着奔跑、侦察,他却连开军事会议时都在睡觉。

他好象没有任何行动,但实际上,他对一切,目前的处境,敌我的形势,甚至未来的可能,都洞若观火,所以,他在关键时刻做出了正确的决策,成为了民族英雄。

这个人物,倒让我想起了老子的那句话,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拿破仑的几十万大军,就在这样的大智若愚面前,滚滚而来,又黯然溃去。

托尔斯泰是在用战争表达他认为的西方文明在俄罗斯的命运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