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处治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63078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84.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基处治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地基处治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地基处治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地基处治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地基处治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地基处治施工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地基处治施工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地基处治施工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地基处治施工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地基处治施工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地基处治施工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地基处治施工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地基处治施工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地基处治施工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地基处治施工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地基处治施工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地基处治施工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地基处治施工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地基处治施工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地基处治施工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基处治施工方案.docx

《地基处治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基处治施工方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基处治施工方案.docx

地基处治施工方案

 

强夯处理软土地基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批:

 

中交路桥北方工程有限公司

二〇一三年五月二十日

目录

第一章、概述0

第一节、工程概况0

第二节、场地地质条件1

第三节、编制依据2

第二章、施工总体部署2

第一节、施工准备2

第二节、施工组织机构及施工人员配制4

第三节、施工进度计划5

第三章、强夯设计参数5

第四章、强夯施工方案6

第一节、强夯试夯区6

第二节、强夯施工工艺7

第三节、强夯施工技术要求及保证措施10

第五章、工程质量和工期保证措施12

第一节、质量保证措施12

第二节、工期保证措施13

第六章、雨季施工安排及措施14

第七章、安全、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措施14

第一节、安全生产保证措施14

第二节、环境保护措施16

第三节、文明施工措施17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工程概况

滥坝互通处于六盘水至六枝高速公路第一合同段内,对应主线桩号约为K45+400~K45+631,该互通区地势低洼,局部积水,原设计采用换填石渣方案对场区主线及匝道范围内地基进行处治,设计换填深度3m,进场施工后发现场区内积水面积较大,互通区堆积有铅锌尾矿渣且局部存在软基,施工困难,环保部门要求对矿渣进行就地掩埋,避免二次污染,经设计单位与业主沟通后对该段进行了补堪并对设计方案进行了变更,对软基沉降区采用强夯置换墩进行处理。

第二节、场地地质条件

滥坝互通场区处于沟谷剥蚀峰丛地貌,微地貌为低山坡脚与山沟低洼地带,地表坡度25°~35°,高程在1853~1904m间,相对高差约51m,场址区山坡为第四系土层覆盖,沟谷、洼地内为荒地,杂草密布。

根据详勘及补勘钻探成果,场区内揭露的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层(Q4

dl+el)粉质黏土,下伏石炭系上统马平组(C3mp)灰岩,按由新到老分述如下:

2-11粉质黏土:

灰褐色~灰绿色,软塑,其中3.4~11.7m呈灰绿色,为全风化灰岩长期泡水软化。

钻探揭露层厚11.2m。

2-12粉质黏土:

黄褐色~褐黄色,可塑,黄褐色,硬塑,含约5%砾石,成分主要为灰岩,呈棱角状,粒径一般2~10mm。

本土层广泛分布于场区洼地表层,钻探揭露层厚0.5~8.0m。

2-13粉质黏土:

黄褐色,硬塑,含约10%的灰岩角砾,粒径1~10mm,棱角状,表层见少量植物根系。

本土层分布于场区山坡坡脚地带表层,钻探揭露层厚7.8~8.0m。

12-12强风化灰岩:

灰白色~青灰色,砂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份为石英、长石及岩屑,岩芯破碎成块状,块径一般10~50mm,为场区下伏基岩,钻探揭露层厚1.3~5.5m。

12-13中风化灰岩:

灰白色~青灰色,砂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份为石英、长石及岩屑,岩芯多呈柱状,钻探未揭穿。

场区附近地表水为山间沟谷积水,在降雨后,低洼地带和沟谷等分布有少量地表水。

场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空隙潜水。

场区为地下水排泄区,灰岩中分布有较丰富岩溶裂隙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在周边基岩出露的裂隙、孔洞、漏斗处直接下渗,呈管状沿岩溶孔隙、裂隙运移,在河流以下降泉出露,补给于山间沟谷,其水量受大气降雨影响较大,动态变化迅速,雨季较丰富,旱季则小甚至干枯。

该地下水在谷地内埋藏浅,因其受岩溶通道控制,分布不均匀,该层水无统一的地下水面,本次钻探未揭露到该层地下水。

根据两阶段勘察成果与补堪成果:

场区内BLK16揭露11.7m软塑状粉质黏土,为强风化灰岩长期泡水软化,地基承载力为120KPa,标贯击数2~3击,其余钻孔揭示均为硬塑~可塑状粉质黏土及含碎石粘土,层厚不均,承载力150~180KPa,标贯击数6~14击。

由以上成果可以看出,该路段主要问题是地势低洼,雨水易留存于低洼处,土层长期受水浸泡,但土质不差,承载力较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软基。

第三节、编制依据

1、《滥坝互通地基处治变更设计图》,中国公路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2013年4月;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

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强夯地基技术规程》YSJ209-1992YBJ25-1992;

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第二章、施工总体部署

第一节、施工准备

一、技术准备

1、施工前必须收集并熟悉相关资料,包括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施工场地范围内地下坑穴普探图,强夯设计图及相关要求。

2、编制强夯特殊路基施工组织设计,经驻地监理组审查后,报总监代表审批。

3、向技术人员、班组长等进行书面的技术、安全和环保交底。

4、施工放样。

施工强夯处理前,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测量控制基准点作好基准测量,并按照施工图准确布放施工区域边界线。

放样完成后申报驻地测量工程师,办理签认手续。

5、开工前,对具体施工人员(技术、操作、安全人员)进行交底,确保施工过程中的技术、质量和安全满足规定要求。

二、作业人员

要求作业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操作技能和施工经验,对操作工人应进行培训、技术安全交底,做到熟练掌握强夯施工的技术和工艺。

操作人员要保持稳定,特殊工种要持证上岗。

合理配置人员。

施工中一般每台班劳动力配置如下表:

每台班劳力配置一览表

序号

工种

数量(人)

备注

1

班长

1

2

机械操作手

2

3

测量员

2

4

试验员

2

5

安全员

1

6

工人

3

三、施工控制点建立

场地测量控制基准点:

设置在场地内和周边,为施工期间半永久性测量固定基准点,做为施工放点、放线和监测之用。

施工测量控制基准点,由建设单位提供的位于场地外的坐标控制点引入场地建立,每点必须建筑在固定台座(混凝土)上。

四、场地测量

用全站仪放样,在场区内示出处治范围轮廓;为了解施工场地目前的实际地貌,同时也为日后计算总夯沉量及回填土方量提供基本计算参数,强夯施工前要进行场地高程测量。

各区分别测量;测量仪器:

全站仪,水准仪。

五、场地平整及临时道路

清除路基表面杂物并初步整平,将施工场地平整至夯前高程,场区施工道路按要求修设成可通行路面,以保证强夯机械能正常行走,确保安全。

六、场地排水

现场及四周设立临时边沟将水排至D匝道边的溶洞中,施工现场地面应筑成适当的横坡并设置临时边沟,确保雨后场地无积水。

七、材料供应

根据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展情况,及时合理地调配施工材料,使得施工现场施工作料流动有序,不积压,不短缺,保证施工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

由于本项工程为比较单纯的强夯置换墩施工工艺,需用大量的石料,石料来源采用A匝道开山石料,粒径大于300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30%,含泥(土)量不超过5%。

八、机械设备

强夯机械及辅助设备,必须经过解体分部运进,将各部运抵现场时,其他机械也随之跟进,到达施工现场,卸车后进行组装,组装完成后需进行调试和试运行。

机械设备及时进行维修保养,确保使用完好,满足施工需要,保证使用安全。

施工机具的规格、性能、配套数量应满足施工要求,拟进场的主要施工机具如下表所示。

序号

设备名称

型号

规格

计划数量

用途

(一)施工主要机械

1

强夯机

履带式起重机

55t

1

强夯施工

2

夯锤

铸钢

17t

1

强夯施工

3

推土机

山推-120

D60

1

平整场地

4

挖掘机

小松

1.0m3

1

挖沟装料等

5

压路机

振动式

12-14T

1

碾压

6

15T自卸车

15T

5

运土、石料等

(二)测量设备

7

全站仪

RTS632

1

测量放线

8

水准仪

DS3

2

测量夯沉量

第二节、施工组织机构及施工人员配制

为确保该工程如期保质完成,本项工程直接由六盘水至六枝高速公路第一合同段项目经理部归属管理,以下简称“项目部”。

项目部人员对场地条件、地层条件和施工条件熟悉,具有较高的技术、组织、施工管理水准,且责任心极强。

本项目部将以先进的施工工艺、周密的施工管理、严格的组织纪律和全面的质量保证体系如期完成本项工程。

项目经理部设项目经理一名,技术负责一名,施工负责一名,下设施工员、技术员、质检员、安全员、材料员和资料员等。

项目经理对工程质量、安全、进度负全面责任,并确保公司质量体系在本项工程内的有效运行。

地基处治施工人员一览表

(一)项目管理人员

序号

职务

姓名

职称

职责

备注

1

项目经理

叶军永

高级工程师

项目总负责

2

项目副经理

王军威

高级工程师

施工现场负责

3

技术负责

朱云涛

高级工程师

项目技术负责

4

施工员

吴庆雨

助理工程师

现场施工管理

5

质检员

谷金宇

工程师

工程质量管理

6

测量员

包文成

助理工程师

现场测量管理

7

安全员

张昌平

工程师

施工安全管理

(二)施工作业组

1

强夯施工队

6

强夯施工、记录

2

测量组

2

控制地形测量

3

地基检测组

2

地基处理质量检测

第三节、施工进度计划

根据本项工程规模及施工特点,并结合我公司实际,抽调精兵强将,组织人力、物力突击,确保有效工期60天内完成全部工程的施工。

第一阶段为施工准备、分区段场地清理及平整:

接通水、电管线;施工范围内清理、铺设施工便道;抓紧时间建临时生活、生产设施;测量定位及复核,组织人员机械进场等。

计划在7天内完成。

第二阶段为强夯置换墩施工:

可在60天内完成本次强夯任务(包括每遍间歇时间)。

第三章、强夯设计参数

一、强夯设计要求

根据设计变更要求,同时对地形、地质资料等因素进行分析,滥坝互通软基处治共分为1区和2区两个区域采用强夯置换块石墩复合地基进行处理。

强夯置换夯锤锤底直径为2.52m,夯击能为2500KN·m,主夯间距为4.5m,置换墩直径为3m,置换墩与主夯点位置相同。

软基沉降1区置换墩墩长为3m,软基沉降2区置换墩墩长为5m。

本次地基处理的范围为滥坝互通高路堤两侧排水沟外侧之间的距离。

采用主夯、副夯、全幅满夯的次序进行。

主夯点、副夯点均按正方形布置(每四个主夯点正中夹一副夯点)。

墩体施工完毕后进行全幅满夯,铺筑一层70cm块片石垫层,压实垫层材料可与墩体相同,粒径不宜大于100mm。

其后在垫层上铺筑两布一膜。

路基填筑时设置盲沟降低地下水位。

二、强夯施工参数

(1)点夯

夯锤采用直径为2.52m的铸钢锤,夯点采用正方形布置,夯点间距4.5x4.5m(2500kN·m);

停锤标准:

最后2击平均夯沉量≤5cm,地基承载力由原来的120~150KPa提高到180~200KPa,否则应增加夯击遍数。

遍数:

2遍,主夯,副夯。

(2)满夯

夯锤采用17T铸钢锤,锤径2.52m,低能量全幅满夯;

夯点布置:

锤印互相搭接1/2夯痕;击数:

2~3击;点夯1遍。

强夯施工前应选择代表性区域进行试夯,通过试夯对强夯的施工参数进行调整,以便指导大面积施工。

本段工点初定每遍每点6击。

第四章、强夯施工方案

第一节、强夯试夯区

一、试夯区选择及试夯目的

在强夯范围内不同区域各选择一块有代表性的区域(20m×20m)作为试夯区,由各方现场共同确定,采用夯锤直径D=2.0~2.5m,夯锤重15-26T,夯击能量和每点夯击数暂按设计要求执行,通过试夯验证,然后最终确定。

本次试夯区和主要目的是:

检验土的加固效果;施工设备性能;确定和调整正式强夯施工参数,根据试夯结果指导大面积强夯施工。

试夯区收锤标准:

最后2击平均夯沉量≤5cm;

二、试夯区检测

试夯区强夯效果检验包括现场2×2m2承载板试、动探、土工试验检测。

夯实后地基进行承载板试验,要求地基承载力达到180~200KPa。

三、确定和调整强夯施工主要参数

1、夯击能量

①单击夯击能量

②强夯最佳击数

理论上,能使土中出现的孔隙水压力达到土的覆盖压力时的夯击能的击数为最佳击数。

可用土的有效压缩率与夯击数关系来确定强夯最佳击数。

从夯沉量—击数曲线来看,随着击数增加,曲线趋于平缓,点夯满足收锤标准,表时此时击数为强夯最佳击数。

2、夯点布置

3、夯点间距

4、加固范围

5、间歇时间

第二节、强夯施工工艺

一、施工顺序

施工放样平整场地测量高程设点定位第一遍主夯点平整场地重新放点第二遍副夯点修整场地第三遍全幅满夯检测验收。

二、工艺流程框图

见下页。

 

`

 

施工工艺流程框图

三、施工步骤

1、按变更设计场地,放样并进行场地整平;

2、布置第一遍强夯置换夯点,用装土的红色塑料袋标出每一个夯点点位,且偏差不大于5cm;

3、夯点布置:

主夯点间距为4.5m×4.5m(如图所示);

 

注:

带阴影圆部分为第一遍主夯点,空白圆为第二遍副夯点。

4、夯机就位,按设计要求的夯击能结合锤重定出落距,夯锤对准夯点中心进行夯击,形成夯坑,直至满足设计所规定的施工参数。

每台夯机派专人对每个夯点进行沉降量观测,观测仪器用DS3水准仪;

5、施工过程中,定期地对夯锤吊高、击数及夯点偏差进行质量控制,并做好检查记录。

收锤标准同前所述;强夯置换墩夯击成墩时,应在墩位连续夯击,每次夯击结束测量夯坑沉降量,并在夯坑内及时填筑补平墩体材料,并直至达到夯点停锤条件为止。

6、回填夯坑整平;

7、进行第二遍副夯;过程同第一遍主夯。

副夯点在每四个主夯点正中。

8、副夯点夯坑整平;

9、第三遍全幅满夯,采用低能量全幅满夯,互相搭夯不大于1/2夯痕。

10、墩顶铺设一层70cm厚压实垫层,并在其上铺设两布一膜,单位面积质量不小于350g/㎡,刺破强度不小于0.5KN。

四、强夯施工要点

1、分区作业:

根据变更设计要求进行放线并结合勘察报告及原始地形图,进行强夯分区。

2、平整场地,用推土机推平场地,使场地平整具备施工条件。

3、控制基准点和夯点测设,使用全站仪测定区域内的边界控制基准点。

钢尺布设点夯的夯点位置,夯点中心放置土装红色塑料袋以标明位置。

4、施工机械,使用30-100T履带式起重机,夯锤采用直径2.52m圆形锤,拉索牵引三轴式半自动脱钩器。

起重机的吊钩与脱钩器以钢索相连接。

脱钩器的吊钩可直接钩住夯锤的吊耳,用麻绳索一端连接脱钩器的脱钩把柄,另一端与起重机前部的稳固的销轴连接。

5、落距的确定:

按设计要求,单点夯击能量设定落距,脱钩器与起重机的吊钩和脱钩拉索连接好之后,在脱钩器的吊钩上,系上钢尺或测绳,提升脱钩器,至一定高度即脱钩器吊钩与地面的高度为落距与夯锤高度之和,此时可将脱钩器拉索的下端与起重机前部的稳固部位加以牢固的连接。

6、施工机械的平面移动方向:

可沿场地长边方向或短边方向开始,退行施工,起重机臂杆左右摆动范围内可覆盖4排夯点。

因此可同时推进。

7、夯坑推平,一遍点夯完成后,推平夯坑,再进行下一遍夯击,不应将在进行第一遍夯点与在进行第二遍夯击的夯点混在一起,交替施工,应及时回填夯坑,不至回填夯坑不及时而影响后续的强夯满夯施工。

8、点夯施工测量:

需测量每个夯点的起夯面高程、每一击夯沉量以及每遍最终夯沉量,测量应使用经校正好的水准仪,同一夯点每击夯沉量的测量仪器应架设在相同位置高程。

9、强夯记录:

应按统一标准记录,应包含击数,夯沉量(与击数对应),能级、夯锤重、落距、施工时间、天数等。

10、强夯置换墩夯击成墩时,应在墩位连续夯击,每次夯击结束测量夯坑沉降量,并在夯坑内及时填筑补平墩体材料,并直至达到夯点停锤条件为止。

第三节、强夯施工技术要求及保证措施

一、施工技术要求

1、强夯施工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有关规定进行。

2、强夯施工的标高控制。

强夯施工要求夯前及每遍夯完后均进行高程测量,并计算平均下沉量,取得数据作为技术资料存档。

3、每遍强夯的时间间隔控制

强夯施工时要求每遍强夯应有一定的时间间隔,按设计要求不小于3周。

具体时间可由现场确定。

二、减少强夯施工损害的质量措施

减少强夯施工对场地现有及即将施工的管线、结构造成损害的质量措施:

1、确定强夯范围时应离开现有建筑物或设施距离不少于20m。

2、可开挖隔震沟。

三、强夯竣工质量验收

竣工质量验收主要有现场效果检验和内部资料检查方面。

1、填写检验表格,与“验标”标准和设计标准进行比较,评定质量等级。

2、内业资料检查,主要查内容是否齐全,能否满足要求。

(1)材料出厂证明书(合格证)和试验报告表;

(2)工序质量检验签证及报告表;

(3)分项分部工程检查验收质量评定表;

(4)工程施工记录(包括设计图、施工图、变更设计图、变更设计通知单,监理工程师及甲方通知等);

四、强夯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1、在施工过程中应及时将质量监控信息反馈并指导调整施工参数,确保质量。

2、强夯施工必须按设计参数和强夯工艺进行施工,夯点布置偏差不得大于50mm。

3、每个夯击点的夯击数按单点夯后确定的沉降量及贯入度控制,如按沉降量控制时应水准仪观测,并做好记录。

4、夯击时,落锤应保持平衡,夯点错位不大于20cm,夯坑底倾斜大于30度时宜用砂土或碎石将坑底整平,才能进行下一击夯击。

5、每夯击一遍完成后,应进行场地平整和测量场地标高与平均下沉量,并再进行施工放线及施放夯击点位,方可进行下一遍夯击,在施工过程中,对毁掉的施工夯击点标桩,应及时进行补放,以免丢失。

6、强夯施工过程中应有人专门负责下列监测工作。

(1)开夯前应检查夯锤重量和落距,以确保单击能量符合设计要求。

(2)每遍夯击前,应对夯点放线进行复核,夯完后检查夯坑位置,发现偏差及时纠正。

(3)按设计要求检查每个夯点的夯击次数和每次的夯沉量。

7、在夯击中,当发现地质条件与设计提供的数据不符时应及时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处理。

8、施工中对方案制定的工作量或要求进行改变时,应报上级主管技术部门批准后方可施工。

9、强夯施工中应在现场及时对各项参数及施工情况进行详细记录。

10、强夯过程中夯坑周围不应有过大的隆起,如有异常及时报告监理工程师,会同设计、业主等部门再作处理办法,一般隆起可自行处置后施工。

11、夯坑应当日施工,当日推平,以防下雨泡水。

12、在施工过程中要求采取多遍夯击,直至满足墩体设计要求及收锤标准。

第五章、工程质量和工期保证措施

第一节、质量保证措施

一、技术保证措施

1、夯锤的选择

根据本工程待处理的土层,本次施工拟采用铸钢锤;对锤底静压力有要求,锤底静压力大则一般能产生较好的处理效果。

夯锤通过自动脱钩装置,使之能自由脱钩。

在其底面对称设置若干与其顶面共通的排气孔,孔径约250mm~300mm,以减轻气垫效应和有利于提锤。

2、强夯能级的控制

根据设计要求,选定夯锤后,用测绳与钢卷尺配合,通过调整自动脱钩装置,设置落距,并严格控制,以保证达到设计要求的夯击能量。

3、当夯坑内积水影响施工时,宜采用人工降低地下水位,并及时将夯坑内积水排除。

4、夯前、夯后必须清理并整平场地,测量夯前场地高程,地基处理完毕后,场地标高应达到设计要求。

5、强夯施工过程中应有专人负责监测工作。

二、施工作业保证措施

1、强夯施工落锤要保持平稳,如发现偏移或坑倾斜,要重新就位,并将坑底整平;

2、施工前现场技术负责人组织方案会审,进行技术交底,必要时对有关人员应进行技术培训。

3、对施工人员进行质量意识教育,每周定期召开质量例会,坚决实施质量否决权制度。

4、施工班组的技术员负责本班组的质量监督,认真填写质量记录,随时接受有关方面的质量检查。

5、根据试夯情况调整施工参数时,应报请业主,监理审核批准。

6、采取措施保护各类测试仪器电缆线不被破坏,保证监测工作正常进行。

7、采取措施保护地表各观测点不被损坏或产生位移,保证观测精度。

第二节、工期保证措施

本工程强夯加固施工工期较紧,须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从多方面给予有力保障。

一、项目经理部要做到靠前指挥,高速运转,所配备的技术人员要业务精、技术好、事业心强、有类似工程施工经验;项目作业层必须由一些骨干力量组织,首先为确保工期提供组织保障。

二、在合同规定范围内尽早开工,人、机、料等务必限期到位,各项施工准备工作尽可能提前,从而编制结合工程实际、有针对性措施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给制网络计划图、目标管理图,以优化的施工组织设计指导施工。

要重视施工组织的动态管理和不断优化,确保施工生产有秩序、有计划地进行。

三、把落实经济承包责任制与广泛开展QC活动相结合,充分调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制定、完善和落实大集体工期的经济责任制,使“保工期”形成系统,体现在项目实施各个环节、各项活动中。

四、加强施工管理,抓好施工中的统筹、协调与控制。

施工管理的中心是抓好各专业关键的工序的进展,做好工序衔接。

要坚持每周工地碰头会制度,加强检查监督,做到以日保旬,以旬保月,确保各项计划的落实兑现。

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强化施工现场管理,做到文明施工,努力实现施工作业、施工管理标准化、科学化,使施工生产有节奏地向前发展。

六、认真采用适合工程的实际的各种成熟工法,充分发挥设备能力材料性能,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把加快工程进度,确保工期建立在技术先进、措施有效的基础上。

七、加强同相关方面的联系和协调,为施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增进同业主、监理等单位的联系和密切配合,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避免差错和少走弯路,以促进工程的顺利进展。

八、为了保证本工程按期完工,我们将在现场配备先进、足够的各类机械,主要施工机械保证有效备用。

施工尽量采用机械化作业,同时保证机械设备完好率达90%以上。

第六章、雨季施工安排及措施

雨水对强夯质量、工期影响较大,故应予周密考虑,统筹安排,尽可能减少雨水对施工的正常进展带来的冲击。

一、统筹安排好各项工程的施工计划。

针对本工程项目较多的特点,考虑到有的项目施工受雨水影响较小,而有的项目受雨水影响又较大的实际,在工期上就必须综合多方面因素予以安排。

为了抢工期,即使不可避免地要遇到雨水,也应该尽量抢晴天,雨天要采用满足施工技术、质量和安全要求的针对性措施。

二、由于天气不稳定,施工中就不可避免地要碰上雨天,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安排上要灵活机动,积极抢晴天、战雨天,见缝插针。

若遇大风、大雨而不能正常施工,则可利用这些时间进行设备检修,开展学习、培训,为下一步投入施工作好充分的准备。

三、雨天施工中必须引起重视的方面和应采取的一些施工技术措施:

1、完善场内临时排水系统(沟网),并派专人维护,做到下雨不积水,能及时自排、抽排出场外。

同时,拦、截、堵好场外来水,并给于出路。

2、配备足够的施工机械,周密组织,提高工效。

3、随时了解、掌握近、中期天气预报和雨季变化情况,根据实际情况早作安排准备,防患于未然。

4、强夯施工:

(1)夯前土体面层须经碾压封闭,避免雨水浸入深部,使雨水对强夯的影响时间减少到最低限度;

(2)配备充足强夯机械、推土机、压路机,对场地进行大面积强夯,压缩作业时间,对夯中扰动土体立即推平、碾压、封闭。

第七章、安全、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措施

第一节、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1、安全是关系人命和施工顺利进行的大事,也是直接影响一个企业成败的关键。

本工程中工期短,各工序交叉作业繁忙、机械化程度高,施工安全尤为重要。

2、项目经理为该项目安全产生的第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笔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