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工程师案例分析各章重点全面解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63304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98.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造价工程师案例分析各章重点全面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造价工程师案例分析各章重点全面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造价工程师案例分析各章重点全面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造价工程师案例分析各章重点全面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造价工程师案例分析各章重点全面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造价工程师案例分析各章重点全面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造价工程师案例分析各章重点全面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造价工程师案例分析各章重点全面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造价工程师案例分析各章重点全面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造价工程师案例分析各章重点全面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造价工程师案例分析各章重点全面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造价工程师案例分析各章重点全面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造价工程师案例分析各章重点全面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造价工程师案例分析各章重点全面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造价工程师案例分析各章重点全面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造价工程师案例分析各章重点全面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造价工程师案例分析各章重点全面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造价工程师案例分析各章重点全面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造价工程师案例分析各章重点全面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造价工程师案例分析各章重点全面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造价工程师案例分析各章重点全面解析.docx

《造价工程师案例分析各章重点全面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造价工程师案例分析各章重点全面解析.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造价工程师案例分析各章重点全面解析.docx

造价工程师案例分析各章重点全面解析

2017年造价工程师案例分析各章重点全面解析

第一章建设项目财务评价

复习要求

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工程造价案例分析”的考试内容共包括九个部分,本章是第一部分。

建设项目财务评价是根据国家现行财税制度和价格体系,分析、计算项目直接发生的财务效益和费用,编制财务报表,计算评价指标,考察项目的盈利能力、清偿能力以及外汇平衡等财务状况,据以判别项目的财务可行性。

财务评价是案例考核中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在1997、1998两年的考试中均占有相当的分数,因此应该给予充分重视。

根据考试大纲的规定,建设项目财务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第一节财务报表的编制

财务报表的编制是与项目财务分析的目的相关联的。

一般来讲,为分析项目的盈利能力需编制的主要报表有现金流量表、损益表及相应的辅助报表;为分析项目的清偿能力需编制的主要报表有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及相应的辅助报表;为分析项目的外汇平衡情况需编制项目的财务外汇平衡表。

从案例考核的角度,下面主要介绍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是指能够直接、清楚地反映出项目在整个计算期内各年的现金流量情况的一种表格,利用它可以进行现金流量分析,计算各项静态和动态评价指标,从而进行项目的财务盈利能力分析。

按照投资计算基础的不同,现金流量表分为全部投资的现金流量表和自有资金的现金流量表。

一、全部投资的现金流量表的编制

全部投资的现金流量表是站在项目全部投资的角度,对项目各年的现金流量所进行的系统的表格式的反映。

全部投资的现金流量表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一)现金流入

现金流入由产品销售(营业)收入、回收固定资产余值和回收流动资金等三项内容构成。

(1)产品销售收入是项目建成后对外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所取得的收入。

在计算时,一般是假定生产出来的产品全部售出,也就是销售量等于生产量,其计算公式为        

  销售收入=销售量×销售单价=生产量×销售单价

计算时要注意:

在项目的投产期,尚未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此时的销售收入与达产期的销售收入是不同的。

现金流量表是站在项目全部投资的角度,对项目各年的现金流量所进行的系统的表格式的反映。

全部投资的现金流量表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2)回收固定资产余值一般是在项目计算期的最后一年进行,其中固定资产余值回收额应按照给出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计算。

(3)回收流动资金也是在项目计算期的最后一年。

要注意流动资金回收额为项目的全部流动资金。

(二)现金流出

现金流出由固定资产投资、流动资金投资、经营成本、销售税金及附加、所得税等五部分内容构成。

(1)固定资产投资又称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包括固定资产投资、预备费、建设期间利息以及投资方向调节税等四个内容。

在固定资产投资的计算中,要注意建设期利息的计算。

一般来讲,对于分年均衡发放的总贷款,其利息的计算原则是当年贷款按半年计息,上年贷款按全年计息。

计算公式为

(2)流动资金投资额来自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表的有关项目。

在编制现金流量表时要注意的是流动资金投入的年份,一般是在项目投产的第一年开始投入流动资金。

(3)经营成本是指总成本费用中扣除折旧费、摊销费、维简费和贷款利息以后的余额,其计算公式为

经营成本=总成本费用-折旧费-摊销费-维简费-贷款利息

计算经营成本时要注意的是,在经营成本中不包括利息支出。

这是因为在全部投资现金流量表中,是以全部投资作为计算基础的,因此利息支出就不再作为现金流出,而在自有资金的现金流量表中单有一项借款利息支出,因此经营成本中也不包括利息支出。

(4)销售税金及附加、所得税的计算均按有关规定进行,其中所得税额是在项目营运当年的应纳税所得额不为零的情况下,根据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的公式计算出来的。

在案例计算中,为简便起见,应纳税所得额一般可按下述公式计算:

应纳税所得额=销售收入-(总成本+销售税金及附加)

式中:

总成本=经营成本+折旧费。

(三)净现金流量

项目计算期各年的净现金流量为各年现金流入量减去对应年份现金流出量,而累计净现金流量为本年及以前各年净现金流量之和。

(四)现金流量表的延长表

在利用现金流量表进行项目财务评价时,有时为了方便计算,往往采用在现金流量表中增加一个延长表的方式。

现金流量表的延长表主要有三个栏目,即折现系数、净现金流量现值和累计净现金流量现值。

在这一部分要注意两点:

一个是折现系数的计算,要与项目计算期的年序规定相一致;另一个是累计净现金流量现值,其在项目计算期最后一年的数据即为该项目的净现值(NPV)。

(五)项目计算期的年序规定

二、自有资金的现金流量表的编制

自有资金现金流量表是站在项目投资主体的角度考察项目的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情况,它与全部投资现金流量表的共同点与区别有两点。

(1)现金流入各项与全部投资现金流量表相同。

(2)现金流出项目中,与全部投资现金流量表有所区别。

首先是对投资只计算自有资金,其次增加了两个栏目:

借款本金偿还和借款利息支出。

其中借款本金偿还又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借款还本付息计算表中本年还本额,另一部分是流动资金借款本金偿还,一般发生在计算期的最后一年。

三、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

这是案例分析中一个容易混淆的问题。

一般题目中的利率都是按年给出的,即年利率。

如果计息期也是以年为单位,则该利率即为实际利率;但如果计息期不是以年单位,而是月、季、或半年为单位,那么该利率就是名义利率。

由于在案例计算中所使用的利率均为实际利率,因此就有必要将名义利率换算为实际利率,否则就会出现错误。

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换算公式为

第二节财务评价静态指标的计算

静态评价指标不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此类指标的特点是简单易算。

二、借款偿还期

又称固定资产投资国内借款偿还期,是指在国家财政规定及项目具体财务条件下,以项目投产后可用于还款的资金偿还固定资产投资国内借款本金和建设期利息所需要的时间,是反映项目财务清偿能力的指标。

借款偿还期一般以年为单位,从借款开始年开始。

借款偿还期可根据编制借款还本付息表计算得到。

三、投资利润率

投资利润率是指项目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后的一个正常生产年份的年利润总额与项目总投资的比率,是反映项目盈利能力的指标。

投资利润率可根据损益表计算得出,在计算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1)项目总投资的构成。

项目总投资的计算公式为

项目总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流动资金投资

注意不要只计算固定资产投资而忽略了流动资金的投资。

(2)年利润总额是指一个正常生产年份的利润总额,不要用投产期的利润额来代替。

如果在生产期内各年的利润总额变化幅度较大,应计算生产期年平均利润总额与项目总投资的比率。

第三节财务评价动态指标的计算

动态评价指标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

与静态指标相比,动态指标更加注重考察项目在其计算期内各年现金流量的具体情况,因而也就能够更加直观地反映项目的财务状况。

一、财务净现值(FNPV)

二、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

财务内部收益率是使项目在整个计算期内各年净现金流量现值累计等于零时的折现率,它反映项目所占用资金的盈利率,是考察项目盈利能力的主要动态评价指标。

财务内部收益率可根据现金流量表中净现金流量采用插值法计算求得,在案例分析中,一般是采用列表法进行的,其基本做法如下。

三、动态投资回收期

动态投资回收期是指在考虑了资金时间价值的情况下,以项目每年的净收益回收项目全部投资所需要的时间,是考察项目在财务上投资实际回收能力的动态指标。

动态投资回收期可根据现金流量表的延长表中“净现金流量现值”与“累计净现金流量现值”栏目计算得出。

动态投资回收期反映了资金等值回收、而不是等额回收项目全部投资所需要的时间,因而与静态投资回收期相比,更具有实际意义。

第四节财务评价指标的敏感性分析

敏感性分析是经济决策中常用的一种不确定性方法,它是通过计算,分析项目的现金流动情况发生变化时对项目经济评价指标的影响,从中找出敏感因素,并确定其影响程度,为采取必要的风险防范措施提供依据。

在案例分析中,主要侧重对单因素敏感性分析的考核。

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是指在进行敏感性分析时,每次假定只有一个因素是变化的,而其他的因素均不发生变化,分析这个变化的因素对评价指标的影响程度,从而确定其敏感程度。

单因素敏感性分析的做法如下。

(1)确定敏感性分析的对象,也就是确定要分析的评价指标。

在案例分析中,往往以净现值、内部收益率或投资回收期为分析对象。

(2)选择需要分析的不确定性因素。

在案例分析中,一般取总投资、销售收入或经营成本为影响因素。

(3)计算各个影响因素对评价指标的影响程度。

在案例分析中,这一步主要是根据现金流量表进行的。

首先计算各个影响因素的变化所造成的现金流量的变化,然后再计算出因此所造成的评价指标的变化。

(4)确定敏感因素。

敏感因素是指对评价指标产生较大影响的因素。

在案例分析中,可利用相对测定法来确定敏感因素。

具体做法是:

设定要分析的影响因素均从初始值开始变动,且每次变动的幅度均相同,分别计算在同一变动幅度下各个影响因素对评价指标的影响程度,其中影响程度大的因素就是敏感因素。

(5)通过分析和计算敏感因素的影响程度,确定项目可能存在的风险的大小及风险影响因素。

第二章设计、施工方案的动手术经济分析与比较

第一节设计、施工方案的技术经济评价

一、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评价指标

设计方案的优劣直接影响建设建设费用的大小和建设时间的长短,影响建筑施工的目标和投入的人力、物力的多少,决定项目建成后的使用价值和经济效果。

不同的建筑体系,其设计方案技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是不同的。

(一)民用建筑工程设计

又分为小区规划设计和住宅平面设计。

对于小区规划设计,其技术经济评价指标主要有用地指标、密度指标、造价指标等。

对于住宅平面设计,其技术经济评价指标主要有平面系数、辅助面积系数、结构面积系数、外墙周长系数等。

(二)工业建筑工程设计

又包括总平面图设计和建筑的空间平面设计。

对于总平面图设计,其技术经济评价指标有建筑系数、土地利用系数、工程量指标、运营费用指标等。

对于空间平面设计,其技术经济指标主要有工程造价、建设工期、主要实物工程量、建筑面积、材料消耗指标、用地指标等。

二、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评价方法

设计方案技术经济评价的目的,是采用科学的方法,按照工程项目经济效果评价原则,用一个或一组主要指标对设计方案的项目功能、造价、工期和设备、材料、人工消耗等方面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从而择优选定技术经济效果好的设计方案。

其常用的方法主要有计算费用法和多因素评价优选法。

(一)计算费用法

这是指用货币表示的计算,费用来反映设计方案对物化劳动和活化劳动量消耗的多少,并以此评价设计方案优劣的方法,其中计算费用最小的设计方案为最佳方案。

计算费用法是技术经济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方法,有两种计算方式,即年费用计算法和总费用计算法。

年费用计算法的计算公式为

年计算费用=总投资额×投资效果系数+年生产成本

总费用计算法的计算公式为

总计算费用=总投资额+年生产成本×投资回收期

需注意投资回收期与投资效果系数互为倒数。

(二)多因素评分优选

这是一种定量分析评价与定性分析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它是通过对需要进行分析评价的设计方案设定若干个评价指标,并按其重要程度公配权重,然后按评价标准给各指标打分,将各项指标所得分数与其权重相乘并汇总,得出各设计方案的评价总分,以总分最高的方案为最佳方案。

多因素评分优选法的计算公式为

某设计方案的总分=Σ(该方案在某评价指标的评分×该评价指标的权重)

三、施工方案的技术经济评价指标

对施工方案进行技术经济评价的目的是论证所编制的施工方案在技术上是否可行,在经济上是否合理,通过科学的计算和分析,选择满意的方案,寻求节约的途径。

施工方案的技术经济评价指标主要有总工期指标、劳动生产率指标、质量指标、安全指标、造价指标、材料耗用指标、减低成本率、机械台班耗用指标及费用指标等。

其中综合技术经济分析指标应以工期、质量、成本、劳动务节约、材料节约、机械台班节约为重点。

四、施工方案的技术经济评价方法

(一)定性评价方法

这种方法是根据经验对施工方案的优劣进行分析和评价。

如工期是否合理,可按工期定额进行分析;流水段的划分是否适当,要看它是否给流水施工带来方便等。

定性评价方法比较方便,但不精确,决策易受主观因素影响。

(二)定量评价方法

1.多指标比较法

在应用时要注意应选用适当的指标,以保证指标的可比性。

多指标比较法主要用于在待比较的方案中,有一个方案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其余的方案、优劣对比明显时的情况。

如果各个方案的指标优劣不同,则应该采用下面的其他方法。

2.评分法

这种方法是组织专家对施工方案进行评分,采用加权计算法计算各方案的总分,以总分高者为优。

这是在案例分析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3.价值法

这种方法是通过计算各方案的最终价值,以价值大小来评定方案的优劣。

第二节运用价值工程进行设计、施工方案的评价

价值工程以方案的功能分析为研究方法,通过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方式,评价并优化、改进方案,从而达到提高方案价值的目的。

在价值工程方法中,价值是一个核心的概念。

价值是指研究对象所具有的功能与获得这些功能的全部费用之比,用公式可表示为

价值=功能/费用

价值工程侧重于在设计阶段开展工作。

应该指出的是,价值分析并不是单纯以追求降低成本为惟一的目的,也不片面追求提高功能,而是力求正确处理好功能与成本的对立统一关系,提高他们之间的比值,研究功能与成本的最佳配置。

运用价值工程的方法对设计、施工方案进行评价的基本步骤如下。

一、确定各项功能重要系数

其计算公式为

某项功能重要系数=Σ(该功能各评价指标得分×该评价指标的权重)/评价指标得分之和

二、计算各方案的成本系数

其计算公式为

某方案成本系数=该方案成本(造价)/各个方案成本(造价)之和

三、计算方案功能评价系数

计算公式为

某方案功能评价系数=该方案评定总分/各方案评定总分之和

式中:

某方案评定总分=Σ(各功能重要系数×该方案对各功能的满足程度得分)

四、计算各方案的价值系数

方案价值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某方案价值系数=该方案功能评价系数/该方案成本系数

五、方案评价

以价值系数最高的方案为最佳方案。

第三章工程量的计算与审查

工程量是以物理计量单位或自然计量单位表示的各个具体分项工程的结构、构配件的数量。

工程量计算是确定工程造价的重要环节,也是进行工程建设计划、统计、施工组织和物资供应的主要依据。

工程量计算的主要依据是工程量计算规则。

工程量计算规则是指建筑安装工程量的计算规定,其内容主要有工程量的计算内容、计算范围、计算公式和计量单位等。

第一节土方工程量的计算与审查

一、土方工程量的计算

在土方工程量的计算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在进行计算前应先确定与计算相关的基础资料,如土壤的类别、施工方法的选择、放坡系数的确定、工作面宽度的确定、土方体积折算系数等;

(2)计算平整场地工程量时,应在建筑物底面积外围外边线以外各放出2m,然后进行计算;

(3)要清楚挖地槽与挖地坑、挖土方的区别,它们的工程量计算公式是不同的;

(4)在计算回填土工程量时,要明确基础回填土工程量、管道沟槽回填土工程量以及室内回填土工程量的计算公式是不同的;

(5)土方的工程量计算,首先要明确计算的内容是运脏土还是运余土,是外运土方还是外购土方,其次要注意按规定计算外运土方的距离。

二、土方工程量的审查

对于土方工程量的审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挖土工程量的审查

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挖土深度是从设计室内地坪还是设计室外地坪至基础垫层底计算;

(2)挖土边坑、地槽的宽度应按基础垫层的宽度加四面或两面的工作面;

(3)选用挖土放坡系数,是否按规定综合考虑了地质情况、土壤类别、挖土深度、机

械型号、作业位置等因素。

(二)回填土方工程量的审查

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回填土数量中应为回填土体积减去设计室内地坪以下基础垫层中柱、梁等所占的体积;

(2)室外地坪以上、室内地坪以下砌筑基础、柱梁等体积不能在回填土数量中扣除。

(三)运土工程量的审查

主要是注意在运土方数量中是否已扣除了就地回填的土方量。

(四)平整场地工程量审查

要注意是否考虑了在底层建筑物外形每边各加2m的因素。

第二节建筑面积的计算与审查

建筑面积的计算与审查的主要内容是要确定建筑面积的计算范围以及与此相应的计算公式。

也就是说,哪些范围应该计算面积,哪些范围不应该计算面积,这是案例分析中的一个知识点。

一、计算建筑面积的范围

首先要熟悉建筑面积计算规则,其次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带有围护结构的建筑物,应按其围护结构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建筑面积;

(2)突出围护结构外的,如阳台、无柱走廊、檐廊等,均按其挑出墙外的水平投影面积计算建筑面积;

(3)有柱的雨篷、车棚、阳台、走廊、檐廊等均按柱外围水平面积计算建筑面积;

(4)按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建筑面积的有挑阳台、凹阳台、独立柱的车棚、单排柱的车棚或站台、挑出墙外有盖无柱的走廊或檐廊(宽度在1.5m以上)等。

二、不计算建筑面积的范围

(1)突出的外墙的构件、配件、垛、勒脚、台阶、悬挑雨篷、墙面抹灰、镶贴块材、装饰面层等;

(2)用于维修、消防的室外爬梯;

(3)层高2.2m以内的设备管道层、储藏室等;

(4)建筑物内操作平台、上料平台、安装箱等;

(5)没有围护结构的屋顶水箱、花架、凉棚等;

(6)独立烟囱、烟道、地沟、水塔、储油(水)池、地下人防通道等构筑物;

(7)单层建筑物内分隔的单层房间、平台等;

(8)建筑物内宽度大于300mm的变形缝、沉降缝。

第三节其他工程量的计算与审查

一、基础工程

基础工程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砌筑基础的外墙基础应按外墙中心线长度计算;

(2)内墙基础应按内墙基的净长计算;

(3)砖基础与砖墙的划分,应按计算规则进行。

二、钢筋混凝土工程

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计算现浇柱的高度时,应注意有梁板下的柱、无梁板下的柱和框架柱三种情况柱高的计算规则不同;

(2)现浇梁的混凝土工程量计算,应注意区别梁长计算的几种情况,即梁与柱连接、主梁与次梁连接、梁伸入到砖墙内以及梁与混凝土墙连接等

三、楼地面工程。

四、脚手架工程

应注意砌筑脚手架、现浇混凝土柱框架脚手架、装饰工程脚手架的工程量高度计算的方法各不相同。

五、装饰工程

注意内墙抹灰、外墙抹灰和天棚抹灰的工程量计算中应扣除面积和不应扣除面积的有关规定。

第四章补充定额的编制与审查

定额是规定消耗在单位工程构造要素上的劳动力、材料和机械的数量标准,是计算建筑安装产品价格的基础。

补充定额是定额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

当设计图纸中某个工程采用新的结构或材料,而在预算定额中未编制此类项目时,为了确定工程的完整造价,

就必须编制补充定额。

补充定额的编制依据主要有:

(1)现行的建筑安装工程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和安全操作规程;

(2)具有代表性的施工图,标准图集以及新技术,新材料和先进的施工方法;

(3)现行的全国统一劳动定额和地区的材料、机械台班消耗定额;

(4)国家、地方及各专业部门现行的预算定额;

(5)有关的实验、测定、统计和经济分析资料。

补充定额的编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节人工、材料、机械预算定额消耗量的确定

一、人工预算定额消耗量的确定

时间定额和产量定额是人工定额的两种表现形式,拟定出时间定额,也就可以定出产量

定额。

时间定额是在拟定基本工作时间、辅助工作时间、不可避免中断时间、准备与结束工作

时间以及休息时间的基础上制定的。

其基本计算公式为

二、材料预算屋额消耗员的确定

合理确定材料消耗定额,必须研究和区分材料在施工过程中消耗的性质。

施工中材料的消耗,可分为必需的材料消耗和损失的材料两类性质。

完成单位合格产品所必需消耗的材料数量,按用途可分为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周转性材料、其他材料。

其计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按标准规格及规范要求计算。

这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其中一些基本的计算公式应记住,如:

每立方米1砖墙砖的净用量计算公式为

(2)按设计图纸尺寸计算。

(3)对于配合比用料,可采用换算法。

(4)对于不能用其他方法确定定额消耗量的新材料、新结构,可采用测定法。

材料的损耗量,是指在正常施工条件下不可避免的材料消耗,如现场内材料运输损耗及施工过程中的损耗等,其计算公式为

材料损耗量=材料净用量×损耗率

所以,

材料定额消耗量=材料净用量十损耗量=材料净用量×(1+损耗率)

三、机械预算定额消耗量的确定

机械台班预算定额消耗量的计算步骤及计算方法如下。

(1)确定合理的施工条件。

这一点主要是拟定合理的工人编制所需要的。

(2)确定机械1小时纯工作正常生产率。

机械1小时纯工作正常生产率的确定方法,依

机械工作特点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如对于循环动作机械,其计算公式为

机械纯工作1小时正常生产率=机械纯工作1小时正常循环次数×一次循环生产的产品数量

机械纯工作1小时循环次数=60×60/1人次循环的正常延续时间(秒)

1次循环的正常延续时间=∑(循环各组成部分正常延续时间)-交叠时间

(3)确定施工机械的正常利用系数。

施工机械的正常利用系数,是指机械在工作班内对

工作时间的利用率。

(4)计算施工机械台班定额。

其计算公式为

施工机械台班产量定额=机械纯工作1小时正常生产率×工作班纯工作时间

=机械纯工作1小时正常生产率×工作班延续时间×机械正常利用系数

施工机械时间定额=1/施工机械台班产量定额

(5)计算预算定额消耗量。

其计算公式为:

机械预算定额消耗量=施工机械台班定额/(1+机械幅度差)

第二节定额单价的组成、换算与确定

一、人工单价的组成与确定

人工单价是指一个建筑安装工人一个工作日在预算中应计人的全部人工费用。

人工单价的组成,在各地区、各部门并不完全相同,或多或少。

一般地讲,其组成大致包括工资、工资性补贴、辅助工资、劳保福利费等。

人工单价的确定一般是按劳动部门的有关规定进行的。

二、材料单价的组成与确定

材料的预算价格是指材料从其来源地到达施工工地仓库后的出库价格,它一般由材料供应价、包装费、运输费、运输损耗费、采购及保管费组成。

材料预算价格的计算方法如下:

材料预算价格=(供应价十包装费十运输费十运输损耗费)/(l+采购及保管费率)一包装品回收值

三、机械合班单价的组成及确定

机械台班单价是指1台施工机械,在正常运转条件下1个工作班中所发生的全部费用,它共由7项内容组成:

折旧费、大修理费、经常修理费、安拆费及场外运输费、燃料动力费、人工费、养路费及车船使用税。

其中,有关项目的计算公式如下:

折旧费=机械预算价格×(1一残值率)×贷款利息系数/耐用总台班

大修理费=一次大修理费×寿命期内大修理次数/耐用总台班

台班人工费=定额机上人工工日×日工资单价

第三节工程造价指数的确定与运用

工程造价指数是反映一定时期由于价格变化对工程造价影响程度的一种指标,它反映了报告期与基期相比的价格变动趋势,是调整工程造价价差的依据。

一、工程造价指数的编制

工程造价指数一般应按各主要构成要素(建安工程造价、设备工器具购置费、工程建设其他费用等)分别编制价格指数,然后经汇总得到工程造价指数。

建安工程造价指数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价格指数,其计算公式如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