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语文仿真模拟试题 A解析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68531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3.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语文仿真模拟试题 A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语文仿真模拟试题 A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语文仿真模拟试题 A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语文仿真模拟试题 A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语文仿真模拟试题 A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语文仿真模拟试题 A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语文仿真模拟试题 A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语文仿真模拟试题 A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语文仿真模拟试题 A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语文仿真模拟试题 A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语文仿真模拟试题 A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语文仿真模拟试题 A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语文仿真模拟试题 A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语文仿真模拟试题 A解析版.docx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语文仿真模拟试题 A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语文仿真模拟试题 A解析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语文仿真模拟试题 A解析版.docx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语文仿真模拟试题A解析版

2019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仿真模拟试题A解析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自诩(xǔ)肖像(xiāo)虔诚(qián)残羹冷炙(zhì)

B.玄虚(xuán)孱头(càn)冠冕(miǎn)弦外之音(xuán)

C.羡慕(xiàn)连累(lèi)脑髓(suǐ)礼尚往来(shàng)

D.出售(shòu)给与(jǐ)剔除(tī)潜移默化(qiá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寒喧湛蓝绣闼金壁辉煌

B.戕害篡夺忏悔繁文缛节

C.妨碍辨白腥红并行不背

D.追朔国粹严厉浅移默化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近年来农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活条件大大改善,对商场里琳琅满目的高档电器也不再望尘莫及了。

B.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这个温文尔雅的节目走红,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节目中一举夺冠的小姑娘更是成为谈论的焦点。

C.奶奶去世已经十年了,但她生前对我的疼爱之情我却一直铭记于心,耿耿于怀,这份情和爱我任何时候都不会忘记。

D.如果没有政界的支持,再好的点子也可能被埋没;如果没有商界的参与,任何再好的城市规划都有可能被束之高阁,成为一纸空文。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原创歌曲《消愁》在酷狗音乐上线后,曾造就连续四个月蝉联单曲畅销榜冠军的记录,毛不易个人微博的粉丝量也从比赛前的200多一跃涨到了400多万。

B.复旦大学教授钟扬,在生命的最后16年,扎根青藏高原,带领团队收集4000万颗种子,盘点了世界屋脊的生物“家底”,使得他的名字在学界广为传诵。

C.调查显示,目前70%的家长倾向于选择北美外教,因为口音更纯正、教学方式更活泼,同时也是子女留学的首选地;20%的人愿意选择英国或澳洲外教,而愿意选择亚洲外教的比例仅为4%。

D.正因为音乐可以左右我们的情绪,甚至影响我们的决策,因而一些高级商场选择播放优美的轻音乐和古典音乐,以提高消费的可能性,增加顾客驻留的时间。

5.下面四组短语,填入横线后,上下句语义衔接连贯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这位老先生头发斑白,衣着朴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给我的印象太深了。

②雄伟的山,苍郁的树,苔染的石壁,滴水的竹林,都在江中投入绿油油的倒影,_______________,就连我自己也在这闪闪的绿色之中了。

A.风趣的谈吐,渊博的知识天空中的艳阳洒下金辉一片

B.谈吐学问,风趣渊博大地像一块鲜艳的地毯

C.谈吐风趣,学问渊博天空和地面整个绿成一片

D.谈吐的风趣,渊博的学问碧绿的江水轻轻拍打着船舷

6.下列诗歌与中国传统节日无关的一项是

A.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B.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C.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D.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

7.下列歌词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往事就像一场梦/将我的心轻轻触动

B.江南夜色下的小桥屋檐/读不懂塞北的荒野

C.在异乡的路上每一个寒冷的夜晚/这思念它如刀让我伤痛

D.过去的誓言就像那课本里缤纷的书签/刻画了多少美丽的诗

8.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B.《齐谐》者,志怪者也

C.毋从俱死也

D.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9.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君子学问渊博,仍然每天对自己检查反省。

B.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代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必定有自己的老师。

C.养生丧死无憾——(百姓)保养身体,安葬死者,没有什么不满足的。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假如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不会到这个地步。

10.下列对《定风波》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A.“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意即风雨骤至,盖顶而来,穿林打叶,声声入耳,然而诗人却且吟且啸徐步向前。

B.“一蓑烟雨任平生”中“一蓑”意思即“一阵”,烟雨弥漫,冒着漫天风雨,漫步在崎岖的旅途上,任其自然,乃是平生的惯常经历。

C.“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意思即骤雨已过,云开天晴,春风料峭,略带寒意,前路山头,夕阳斜照,诗人原来的酒意经过风雨的洗礼,早已消散了。

D.“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讲诗人沐浴着雨后的凉爽,回望刚刚过去的风雨萧瑟之处,则已是云消雾散,斜阳也收敛了光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3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何为其然也?

”客曰: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而又何羡乎!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正襟危坐危:

B.举匏樽以相属属:

劝酒

C.挟飞仙以遨游挟:

偕同

D.而卒莫消长也卒:

终究

12.下列句子“其”的意义与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何为其然也B.方其破荆州

C.其皆出于此乎D.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1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客”通过赞美曹操,抒发渴望建功立业却壮志难酬的愤慨。

B.作者借水、月等意象,阐释天地万物“变”与“不变”的关系。

C.作者用主客问答的形式,表现了顺其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

D.选文句式骈散结合,长短交错,语言清新明丽,声调和谐优美。

14.下列对《〈物种起源〉绪论》选段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我现在刊印的这个“摘要”必然是不完善的。

我不能在这里为我的一些叙述提出参考资料和证据。

我期望读者对于我的正确性能有若干信任。

我虽然时常注意,只信赖良好的证据,但是无疑错误还是会混入的。

这里我只能举出我所得到的一般结论,但我希望这样做通常可以把事情说清楚。

没有人比我更感觉到有把结论所依据的一切事实和参考资料在这里详细刊印出来的必要,我希望在将来的一部著作中做到这一点。

A.末句中的“这一点”是指刊印出结论所依据的一切事实和参考资料。

B.文中“必然”“无疑”“虽然”“但是”等词语使得表述更加准确、周密。

C.作者认为“摘要”不完善的原因主要是通过研究只能得出一部分结论。

D.从选文可以看出达尔文谦虚、审慎、充分尊重事实的科学研究态度。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5~16题。

①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在发生着剧烈的变化,社会在不断地转型,一步步走向复兴之路。

中国的文学随着时代在颠簸,几代人在适应,在试验,直至今天。

今天的中国文学有着它的热闹和华丽,我们欣赏着它的成就。

但环顾四周,回头望去,我们的文学还存在相当大的缺憾,不仅未坚挺于世界文学之林,就是在国内,社会和广大的读者仍不满意。

我们需要反省,这种反省是具备了一定实力后的意识,这种反省也只有在这个时候。

历史把这一任务扔给了我们,是我们当代作家的使命。

②我们的文学到了要求展示国家形象的时候。

③如何才能展示国家形象?

我谈不出更深的道理,我只是感觉,在面对着永恒和没有永恒的局面时,我们的文学里中国文化的立场一定有了问题。

④我们一直在说,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这无疑是真理,但一直是像标语一样只是写在墙上没有刻在心上。

好像如我们的许多事情一样,说的不一定做,做的不一定说。

可以说,在很长的时间里,我们的心中并没有以中国文化的自豪感去从事写作。

如果去问:

我们“民族的”这三个字是什么内容?

再问:

我们民族文化的经典著作有多少人在研究甚至读过?

我们常在抱怨外国对我们的文学了解不如我们对外国文学的了解,而我们自己又了解多少我们传统的东西?

我们没有坚持我们民族文化的立场,我们的血液里没有了中国的哲学、美学,虽然使用的是汉语,但中国的味道不足,这是必然的。

⑤我们的文学到了不应只面对中国人,也要面对全部人类去写作的时候。

当面对着全部人类的时候,以什么样的面目去面对?

我们之所以久久没有我们的文化立场,是我们民族的苦难太多,经历了外来的和内部的种种磨难,我们是不如人又极力要改变处境,当我们觉醒了,需要站起来的时候,必然就得倾诉。

所以,在一段时间里,我们都在倾诉,我们诉说自己的丑陋,这样,我们习惯了这种倾诉,也养成了外面世界寻找我们就要听我们倾诉的习惯。

我们需要倾诉我们苦难和种种丑陋去唤醒民众,但这如出售能源换取富裕一样,它不能保障长久的富裕和尊严。

现在,当我们要面对全部人类,我们要有我们建立在中国文化立场上的独特的制造,这个制造不再只符合中国的需要,而要符合全部人类的需要,也就是说为全部人类的未来发展提供我们的一些经验和想法。

即便这种制造还不大,哪怕是一个手电筒,但这手电筒是中国的,在世界上是唯一的,而不是别人用打火机了,我们还津津乐道着松节油,或者只是在说我们多么可怜呀还用着松节油,或者只去组装别人的打火机。

⑥我没有理性分析的能力,我只是感觉我们得调整我们的思维,这就是,我们的文学应该面对全部人类,而不仅仅只是中国。

在面对全部人类时,我们要有中国文化的立场,去提供我们生存状况下的生存经验,以此在世界文学的舞台上展示我们的国家形象。

可能这样的工作将很艰难,但如果从现在起,经过一代两代作家的努力,我们的文学才能坚挺于世界文学之林,成为世界文学的一部分。

⑦所以,我们要保护有着中国文学立场的文学原创。

15.对“我们需要反省现在的中国文学”的理由,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古代的中国文学相比,今天的中国文学还存在着相当大的缺憾。

B.今天的中国文学虽然成就斐然,但至今未能坚挺于世界文学之林。

C.反省是具备了一定实力后的意识,而走向复兴的中国在各方面都具备了一定的实力。

D.尽管今天的中国文学热闹而华丽,但社会和广大读者仍不满意。

1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一个世纪以来,中国文学一直在适应着社会的转型,虽然涌现了许多反映时代生活的优秀作品,但这些作品都缺乏中国文化的立场。

B.作者认为,从社会发展和文学自身发展等方面,都要求今天的中国文学能在世界文学的舞台上展示国家形象。

C.作者认为,我们要充分认识民族与世界的关系,钻研民族文化的经典著作,从而获得面向世界写作的能力。

D.也许经过几代作家的努力,我们的文学就能站在中国文化的立场上,为全人类提供我们生存状态下的生存经验。

非选择题部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3分)

17.根据语境,填写名句。

(3分。

任选3题,如全选,则取前3题评分)

(1)___________,靡有朝矣。

(《诗经·氓》)

(2)___________,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驽马十驾,___________。

(荀子《劝学》)

(4)亦以明死生之大,_____________。

(张溥《五人墓碑记》)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8题4分,第19题5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

我在那篇小说中写道:

“没处可去我便一天到晚耗在这园子里。

跟上班下班一样,别人去上班我就摇了轮椅到这儿来。

”“园子无人看管,上下班时间有些抄近路的人们从园中穿过,园子里活跃一阵,过后便沉寂下来。

”“园墙在金晃晃的空气中斜切下一溜阴凉,我把轮椅开进去,把椅背放倒,坐着或是躺着,看书或者想事,撅一杈树枝左右拍打,驱赶那些和我一样不明白为什么要来这世上的小昆虫。

”“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

”“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窣窣窸窸窣窣片刻不息。

”这都是真实的记录,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

(节选自《我与地坛》)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

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

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

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

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节选自《荷塘月色》)

18.甲、乙两文画线句中动词使用精妙,请作赏析。

(4分)

19.简析甲文“另一个世界”与乙文“另一世界”含义的异同。

(5分)

同:

异:

四、写作题(本大题40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支由城乡高中生组成的暑期实践小分队,参观学习“五水共治”“美丽浙江”的建设成果,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有了更深切理解。

在心得分享会上,大家踊跃交流。

甲同学:

建设优美生态,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攻坚克难、持之以恒。

乙同学:

呵护绿水青山,要摒弃“看客”心态,我们都应是绿色环保的践行者。

丙同学:

通过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绿水青山才能变成金山银山。

丁同学:

拥有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这就是我所向往、追求的中国梦。

请从上述某一同学的心得出发,结合你的见闻,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

【要求】①角度自选,题目自拟。

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

③明确文体,不要写成诗歌。

④不少于600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D

B

D

B

C

B

B

B

D

B

A

C

A

C

C

B

1.D【解析】此题考核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形声字重点记忆“统读字”,形似字注意字形的细微差别。

A项,“肖”应读“xiào”;B项,“弦”应读“xián”;C项,“累”应读“lěi”。

2.B【解析】此题考核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形的能力,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

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A项,金壁辉煌——金碧辉煌;C项,并行不背——并行不悖;D项,追朔——追溯,浅移默化——潜移默化。

故选B。

 

4.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与修改病句能力。

题干要求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A项,搭配不当,

“造就”与“记录”搭配不当,可改为“创下……记录”;C项,偷换主语,“同时也是子女留学的首选地”缺少主语;D项,语序不当,应为“以增加顾客驻留的时间,提高消费的可能性”。

故选B。

5.C【解析】①句注意前面“头发斑白,衣着朴素”的主谓句式。

②语段所描写的自然环境突出了一个特点——绿,故排除A、B两项;另一方面语段是属于静态描写,而D项是动态描写,且与下文“就连我自己也”衔接得不够紧密,故选C。

6.B【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于文学常识的掌握能力,答题关键词“与中国传统节日无关”,选项中B

项与与中国传统节日无关,A项,重阳节;C项,七夕节;D项,端午节。

7.B【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于修辞手法的掌握。

题中B项拟人,其余三项都有比喻。

8.B【解析】B项,是判断句,其余是省略句。

9.D【解析】文言文翻译最主要是抓得分点,考生把两句放到原文中,根据上下文意思,再结合句中得分点来翻译句子。

题中D项正确,其他选项中,A项,“博学”;B项,“学者”;C项,“养生”解释有误。

10.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综合鉴赏能力。

题干要求选出“理解不恰当的一项”,B项,“‘一蓑烟雨任平生’中‘一蓑’意思即‘一阵’,烟雨弥漫,冒着漫天风雨,漫步在崎岖的旅途上,任其自然,乃是平生的惯常经历”赏析错误,“一蓑烟雨任平生”中“一蓑”是“一袭蓑衣”之意,本句诗人之意是披着蓑衣在雨中漫步。

故选B。

11.A【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于重点实词含义的理解,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A项,应该解释为

“端正地”。

12.C【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其”的意思和用法。

C项,揣测语气词,解释为“大概”,其他作代词。

13.A【解析】此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和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

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由原文可知,A项,抒发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感叹。

 

【解析】按规定默写,要求默写几句就默写几句。

上下句的默写,可以根据上句或下句推导提醒。

内容提示的默写,可先在头脑中默背有关内容,选取与提示相对应的内容默写。

脑子里根本没有印象的句子,则不必苦思冥想,浪费时间,要把时间用在能够挣来分数的句子默写上,要注意养成“一字不差”的习惯。

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要像小学生一样写字,切勿卖弄。

18.甲:

①连用“滚动”“聚集”“压弯”“坠”“摔开”等动词,细致入微地描绘出露水从滚动、聚集到摔落的动态过程。

②感知微小事物的生机与力量。

(2分)乙:

①运用“泻”“浮”“冼”等动词,静态动写。

②形象地写出了荷塘上月光流照的轻柔、朦胧和缥缈。

(2分)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

题干问的很明确“动词使用精妙,请作赏析”,只分析动词的妙处。

首先找到文中的动词,然后分析作用效果,如甲处:

动词有“滚动”“聚集”“压弯”“坠”“摔开”,细致入微地描绘出露水从滚动、聚集到摔落的动态过程。

乙处:

动词有“泻”“浮”“冼”,形象地写出了荷塘上月光流照的轻柔、朦胧和缥缈。

19.同:

与特定现实相疏离的宁静的空间。

(2分)异:

甲文:

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一方天地;给人生命启迪

的精神家园。

乙文:

充满荷香月色的美妙所在;获得独立、自由的精神空间。

(3分)

20.【写作指导】本题材料是一个任务驱动型作文。

本次作文要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论展开论述,分享心得。

认真阅读材料,五个同学的心得,代表了五种立意,甲同学态度是持之以恒;乙同学是做绿色环保的践行者。

丙同学是通过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丁同学是向往拥有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考生可以就这几种观点,选择一种立意,展开论述,也可以有自己的见解。

只要不脱离材料的内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