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市奉新县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6899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3.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宜市奉新县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江西省宜市奉新县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江西省宜市奉新县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江西省宜市奉新县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江西省宜市奉新县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江西省宜市奉新县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江西省宜市奉新县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江西省宜市奉新县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江西省宜市奉新县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江西省宜市奉新县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江西省宜市奉新县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江西省宜市奉新县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江西省宜市奉新县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江西省宜市奉新县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江西省宜市奉新县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江西省宜市奉新县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江西省宜市奉新县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宜市奉新县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文档格式.docx

《江西省宜市奉新县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宜市奉新县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西省宜市奉新县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文档格式.docx

不可否认,传统至今依然坚实地存在。

传统从许多方面植入中国经验,形成种种文化神经,有价值的历史记忆始终活在中国经验之中。

不论是肯定、赞颂抑或分析、批判,整个社会需要特殊的思想爆发力开拓崭新的文化空间。

这需要依赖传统,同时还需要开拓传统。

传统的位置从来不是空无,传统始终是我们的起点。

重要的问题是,我们不要把起点误认为是终点。

任何一个有出息的时代都不是完整地复制传统,而是深刻地改造、发展和开拓传统。

吸收传统之中的创新精神,这就是最好的继承传统。

1.下列关于传统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统具有强大的号召力,从家族、地域到民族,强大的传统能号召所有社会成员同

心同德,并帮助人们完成这一代人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B.传统也可能成为一种遮蔽,当时代精神发生变革时,在传统的影响和作用下,社会成员都无法以自己的智慧去应对这个崭新的时代。

C.传统是人们依赖的坚实拐杖,它总是先于个人而存在,告诉一无所有地进入这个陌生的世界的每一个人应当如何立身处世。

D.传统指明现在与过去之间的一切内在衔接,它使人们明白现实不是悬空的、断裂的,而是从过去的必然之中诞生出来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传统的继承在时代文化之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包括惯例、规范、不可动摇的原则、整个社会崇拜的权威乃至教条等的传递。

B.社会历史的横向冲击是主动的,活跃的,开拓性的;

传统的继承与传递是被动的,守成的,循规蹈矩的。

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C.传统会发生改变和发展,因为社会历史强烈的横向冲击使人们开始脱离惯例,修改规范与原则,破除各种教条所拥有的权威。

D.时代文化的意义在于解决当代的问题,即如何使传统注入新的内容,使传统得到发展,而不是如何精确地复制传统范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统是历史传承的,也是现实创新的,它是时代的起点,但不是终点,只要深刻地改造、发展、开拓而不是完整地复制传统,就能开创一个伟大的时代。

B.传统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永远坚实地存在,中华文化传统的生命力取决于其传统文化精华,即传统中植入的活在中国经验中的有价值的历史记忆。

C.开拓崭新的文化空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过程,不论人们对传统持何种态度,它都在这个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人们既要依赖它,又要开拓它。

D.20世纪的五四时期,一批新文化运动主将主张抛弃中华文化传统、援引西方文化资源以拯救中华民族,他们的主张未免激进,但动机绝不是背弃自己的民族。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历史,常常于无声处照亮未来。

两千多年前,张骞两

次出使西域,拉开了中国

同中亚各国友好交往的序幕,也开辟出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自此“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

今天,沿着茶马古道、沙漠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等故道,“一带一路”倡议正在编织出沿线国家深化交往的全新图景。

历史与现实昭示人们,开放是民族成长的催化剂,文明更因交流互鉴而绽放异彩。

丝绸之路是各国人民的共同财富,“一带一路”追求的是百花齐放的大利,不是一枝独秀的小利。

“一带一路”建设倡导的和平发展、共同发展理念,吸引了世界的关注和参与。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至今三年来,已有70多个国家、国际组织积极响应,30多个国家与中方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

2015年,中国同“一带一路”参与国双边贸易额突破1万亿美元,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49个国家的直接投资额近150亿美元。

“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基础设施建设,为相关国家和人民带来丰厚福利。

“欢迎大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搭快车也好,搭便车也好,我们都欢迎”。

中国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目前,中国发起成立的“亚投行”正式运营,丝路基金、中国——欧亚经济合作基金等陆续组建;

中泰铁路、土耳其东西高铁、匈塞铁路等一批重大项目正加快推进。

仅以2016年上半年为例,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签承包工程合同额达514.5亿美元,同比增长37%。

凡此种种,映照着中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真诚落实,更彰显出相关合作的巨大潜力。

(摘自《人民日报·

奏响“一带一路”的时代和声》,2016年7月27日)

材料二斯诺普科夫认为,“一带一路”战略不仅给白俄罗斯带来了发展机会,也带来了中国的发展理念和人文精神。

斯诺普科夫表示,中白工业园是目前中白两国最重要的合作项目,它集合了很多创新型的企业,对白俄罗斯经济的现代化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他说,中白工业园的政策不仅是面对中国的企业而且是面对全世界所有国家的企业。

中白工业园的优惠政策是前十年免税,后十年的税减半。

(摘自央视新闻《斯诺普科夫:

“一带一路”拉近欧亚大陆》,2015年7月26日)

材料三《2017“一带一路”能源资源投资政治风险评估报告》综合了包括经济基础、社会风险、政治风险、中

国因素、能源因素和环境风险在内的六大维度上的37个具体指标,全面量化评估了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的能源资源投资政治风险的程度。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能源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旭在发布会上表示,与2016年的评估相比,2017年,高风险和较高风险的国家均有增多,低风险和较低风险国家则有所减少。

从区域来看,较高风险的投资地区仍在南亚、西亚和北非,投资风险较明显提升的区域是中东欧和独联体国家。

但是,从整体看,中东欧的投资风险仍然较低。

根据《报告》,这些变化主要归因至三个方面:

一是欧元的大幅贬值对中东欧等国的汇率变化产生较大影响,二是欧美对俄罗斯采取的经济制裁产生各种后果,三是国际油价下跌打击了资源国家的经济。

(摘自中国证券网《人民大学评估报告:

“一带一路”首重能源合作》,2017年1月15日)

4.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先是回顾历史,然后联系现实,引出对“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介绍,指出中国以此与越来越多的国家建立了经济合作关系。

B.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白俄罗斯认为“一带一路”给他们带来了发展机会,他们对于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是非常支持的。

C.材料三对《2017“一带一路”能源资源投资政治风险评估报告》进行了分析,该报告对2016.2017年投资风险进行了比较。

D.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一带一路”战略,而且都认为该战略必将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中国应该加大与其他各国的经济

合作力度。

5.下列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三则材料来源不一,时间不同,但都聚焦“一带一路”战略,说明最近几年我国政府对“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视。

B.材料一,记者运用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对“一带一路”进行了详细报道,为我们展现了国家战略。

C.材料二,中白工业园作为目前中白两国最重要的合作项目,惠及中白两国,促进了中白两国经济的现代化进程。

D.材料三,《2017“一带一路”能源资源投资政治风险评估报告》出自知名学府中国人民大学的研究团队,可见其是最权威的。

E.三则材料的

来源有纸质媒体,也有网络媒体,它们对“一带一路”报道的侧重有所不同,但对事件的报道都是客观真实的。

6.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一带一路”的认识。

(4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马婆的悲伤

马婆从妹家出来,眼泪就开始肆无忌惮地流。

那么要强爱面子的马婆,面对路人诧异的目光视若不见。

仲秋的微雨浸润着马婆规整的套装,

马婆的心凌乱成泥。

马婆没有回家。

她穿过两个十字路口拐进了龙泉湖公园,蹒跚地上了湖边八角亭。

马婆斜靠在亭柱上,不知不觉收住了眼泪。

过往的岁月就在马婆静静的呆坐里浮出了水面。

马婆还是马嫂的时候,精力全部放在对儿子的培养上。

从幼儿的益智类训练开始,到剑桥英语、到奥数培优、到解题速效……正规不正规的培训班,只要不与正课冲突,马嫂都推着儿子上。

马哥虽不太支持,可为了儿子的将来,只好认了。

儿子大学毕业去美国深造时,马婆费尽心机说服他留在了国外。

之后,马婆和马爷就成了亲朋好友羡慕的对象。

尤其是马婆的妹妹。

她的儿子成绩不太好,毕业后留在了本地。

妹妹一生气就开骂,你这个不争气的兔崽子,连你大表哥身上的一根汗毛都比不上!

只有马婆知道,她和马爷过得是什么日子。

每天早上一起床,马爷就打开电视,一整天不让关。

他说这样可以逼逼屋里的冷气。

马婆嘴上不说,心里也难受。

她觉得自己虽然有儿子,可常年过得却是没儿子的生活。

马婆整晚整晚睡不着,睡不着就想儿子,就想如何证明自己有儿子。

半月后马婆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

马婆不再随随便便穿衣服了。

就连上菜场也是整齐的套装,昂首挺胸,微微地趾高气扬。

马爷说她,马婆硬硬地回嘴,我和那些没儿子人不一样,我有儿子,儿子在国外,怎么着也得给他充充面子。

马爷鼻子一酸,眼泪差点滑出眼眶。

儿子去国外后,马婆很少再与马爷争吵。

用马婆的话说,这老东西辛苦了一辈子,到头来连儿子的面都难见,我得让他享享福。

马爷没有享福的命,儿子在美国定居不到两年,他就失去了健康。

一开始马婆没太当回事。

等她知道不好时,马爷的腿已经不太听使唤了。

马爷犯病是在早上,等办好住院手续时已经到了下午三点多。

好在马爷是轻微的脑梗,没耽误多大事。

躺着输液的马爷,看到其他病人都有小辈陪着,羡慕得眼里几乎迸出血来。

他一忍再忍,最后还是张大嘴巴哀嚎起来。

马婆又累又急又尴尬,边向同屋的病人和家属道歉边劝马爷。

劝着劝着自己也忍不住哭起来。

好在外甥及时赶到,止住了他们的哭声。

马爷出院后腿稍能走动,右胳膊和右手却失了灵活。

马婆按照医生的嘱咐,每天除了监督马爷进行自我煅炼外,就是不停地帮他按摩恢

复。

马婆渐渐地瘦了,由原来的一百四十多斤瘦到了一百一十斤。

马爷看着难受,有时忍不住骂儿子。

马婆却不依,你知道啥,儿子不是没孝心,他在国外生活压力大,也难。

马婆出门买菜仍旧穿戴整齐,昂首挺胸,微微地趾高气扬。

斜靠在亭柱上的马婆不知不觉坐了一个小时。

仲秋的微雨打湿了她的后背,马婆这才想起该

给马爷做饭了。

马婆小心地下了八角亭,走出了龙泉湖。



平静下来的马婆又想起她从妹妹家出门时的情景。

今天是妹妹的六十大寿。

饭后,妹妹当着她的面又骂起了儿子。

你这个不争气的兔崽子,连你大表哥身上的一根汗毛都比不上!

外甥喝多了酒,大着舌头回嘴,妈,你老……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你一点……都不知道,我大姨和……大……姨夫的苦。

外甥媳妇忙岔开了话。

大姨,怎么不让姨夫来,就两站的路,来热闹热闹多好。

马婆强忍着将落的泪说,对了,我得回去给他做饭了。

外甥媳妇跑去厨房给马婆打包现成菜时,马婆挣脱妹妹的手就出来了。

等外甥媳妇追出来,马婆已经走了二十多米远。

听到喊声,马婆没敢回头,她怕自己满脸的泪吓坏年轻人。

马婆擦了擦眼睛,迎着仲秋的微雨向家走去。

她知道她无论如何不能倒下,她还要照顾马爷,她还得撑起这个家。

马婆规整的套装和灰白的头发在人行道上摇曳,一如枝头瑟缩在秋风中的老叶。

7.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写马婆从妹妹家出来眼泪就开始肆无忌惮地流,这是马婆因外甥的话而想到自己家的处境时流下的悲伤之泪。

B.小说中马婆

把全部精力放在对儿子的培养上的情节,不仅突出了马婆的形象特点,也为后文写马婆晚年的处境做铺垫。

C.马爷看到马婆连上菜场也穿整齐的套装,昂首挺胸,微微地耻高气扬,觉得妻子爱慕虚荣,在外人面前充面子,于是数落马婆。

D.“马婆规整的套装和灰白的头发……一如枝头瑟缩在秋风中的老叶”以景物描写结尾,运用比喻手法,暗示马婆未来孤独的生活,引人深思。

8.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马婆的形象特点。

(5分)

9.作者创作这篇小说的意图有哪些?

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樊深,字文深,河东猗氏人也。

早丧母,事继母甚谨。

弱冠好学,负书从师于三河,讲习《五经》,昼夜不倦。

魏永安中,随军征讨,以功除荡寇将军,累迁伏波、征虏将军、中散大夫。

尝读书见吾丘子①,遂归侍养。

魏孝武西迁,樊、王二姓举义,为东魏所诛。

深父保周、叔父欢周并被害。

深因避难,坠崖伤足,绝食再宿。

于后遇得一箪饼,欲食之;

然念继母年老患痹,或免虏掠,乃弗食。

夜中匍匐寻母,偶得相见,因以馈母。

还复遁去,改易姓名,游学于汾、晋之间,习天文及算历之术。

后为人所告,囚送河东。

属魏将韩轨长史张曜重其儒学,延深至家,因是更得逃隐。

太祖平河东,赠保周南郢州刺史,欢周仪同三司。

深归葬其父,负土成坟。

大统十五年,行下部县事。

太祖置学东馆,教诸将子弟,以深为博士。

深经学通赡,每解书,尝多引汉、魏以来诸家义而说之。

故后生听其言者,不能晓悟。

皆背而讥之曰:

“樊生讲书多门户,不可解。

”然儒者推其博物。

性好学老而不怠朝暮还往常据鞍读书至马惊坠地损折支体终亦不改后除国子博士赐姓万纽于氏。

六官建,拜大学助教。

建德元年,表乞骸骨,诏许之。

朝廷有疑义,常召问焉。

后以疾卒。

深既专经,又读诸史及《苍雅》、篆籀、阴阳、卜筮之书。

学虽博赡,讷于辞辩,

故不为当时所称。

撰《孝经(问疑)》、《丧服问疑》各一卷,撰《七经异同说》三卷、《义纲略论》并《目录》三十一卷,并行于世。

 

 

(节选自《周书·

樊深传》)

【注】①即丘吾子。

春秋时孝子。

②长史:

古代职官名,将军的属官。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性好学/老而不怠/朝暮还往/常据鞍

读书/至马惊坠地/损折支体/终亦不改/

后除国子博士/赐姓万纽于氏/

B.性好学/老而不怠/朝暮还/往常据鞍读书/至马惊/坠地损折支体/终亦不改/

后除国子博士/赐姓万纽于氏/

C.性好学/老而不怠/朝暮还/往常据鞍读书/至马惊坠地/损折支体/终亦不改/

D.性好学/老而不怠/朝暮还往/常据鞍读书/至马惊/坠地损折支体/终亦不改/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弱冠指男子20岁左右的年龄。

古代男子20岁举行冠礼,表示已长大成人。

B.经学是训解或阐述儒家经典的学问。

它形成于汉代,汉武帝后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

C.乞骸骨,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的用语,有时也指游子企盼返归故乡安度晚年。

D.六官即天官冢宰、

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

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又称六卿。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樊深经历坎坷,侍亲至孝。

他在避难时,宁愿自己挨饿,也要送食物给继母;

平乱后,他归乡负土筑坟葬父。

B.樊深一生好学,至老不渝。

年轻时,他负书出门拜师,孜孜不倦讲习《五经》;

年老时,仍书不离身,分秒必争,不懈学习。

C.樊深精通经学,涉猎广泛。

他撰写了诸多解经著作,流行于世,也在史学、文字学、阴阳学等领域有所了解。

D.樊深学识渊博,但不被认可。

他解说经书,常常广征旁引汉、魏以来诸家学说,学生不能领悟,人们都在背后讥讽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属魏将韩轨长史张曜重其儒学,延深至家,因是更得逃隐。

(2)学虽博赡,讷于辞辩,故不为当时所称。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满江红·

赤壁怀古

戴复古①

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

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

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

卷长波、一鼓困曹瞒②,今如许?

江上渡,江边路。

形胜地,兴亡处。

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

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

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注】①戴复古,南宋词人。

其时南宋小王朝偏安一隅、苟且求存,抗金少有胜利。

②曹瞒:

曹操小名阿瞒。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与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相比,这首词起势同样不凡,同样气势雄伟,有先声夺人的效果。

B.这首词与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都对赤壁大战场面进行浓墨重彩的描绘,把战争的场面表现得淋漓尽致。

C.“卷长波、一鼓困曹瞒”句,刻画出波澜壮阔的中流水战,气势磅礴,与“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有异曲同工之妙。

D.“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

由三国至今,改朝换代的事已经发生不只一次了,历史的往事已经随江潮而逝去。

E.下片的结处,词人向道旁杨柳发问,言下之意是,由于自己感时伤世,面对“春风杨柳万千条”的美景,再也无心观赏了。

15.此词与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都写到周郎故事,该故事在两词中的作用有何异同?

请简要回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南朝宋文帝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虽有“___________”之雄心,但只怕也会有“_____________”的结局。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自己贬谪生活中缺少音乐,缺少知音,虽有良辰美景却只能孤独度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的《蜀道难》中,“”一句从正面描写了入蜀必经之地剑阁的高峻险要地势。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①一谈到近日研发成功的一种新型抗电磁干扰材料,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的研究员便会情不自禁地津津乐道说个不停。

②中国一贯坚持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反对动辄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反对为一己之私挑起事端,激化矛盾;

反对以邻为壑,损人利己。

③作为“梅兰竹菊”四君子之首,梅为历代文人雅士所喜爱。

此刻,寺院周围庄重的红墙,是我们镜头画面中的中国红;

洋洋洒洒的雪花,是飘舞在空中的精灵。

④市场监管局在“春安行动”节日食品大排查中,帮助两家脏乱差的馒头店进行规范整治、改头换面,消除了食品安全隐患。

⑤这个演员所有开车的动作戏与车配合得简直是天衣无缝,完全到了人车合一的境界,而且在动作戏上,他还融合了马戏、魔术、武术甚至舞蹈等元素。

⑥在与瑞典的对决中,因德尔波特罗和摩纳哥受伤,阿根廷人的排兵布阵顿显捉襟见肘,好在纳尔班迪安尚能披挂上阵。

A.①②⑤B.③⑤⑥C.②⑤⑥D.②④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城镇建设要充分体现天人合一理念,提高优秀传统文化特色,构建生态与文化保护体系,实现城镇与自然和谐发展。

B.金沙遗址博物馆的“太阳神鸟”金箔,是古蜀国黄金工艺辉煌成就的典型代表,以其精致和神秘展示了古蜀人的智慧和魅力。

C.全国规模最大的两栖爬行动物标本馆,已经收藏了10多万号标本,这些标本几乎覆盖了所有中国的两栖爬行动物种类。

D.音乐剧是19世纪末诞生的,它具有极

富时代感的艺术形式和强烈的娱乐性,它成为很多国家的观众都喜欢的表演艺术。

19.下列诗句中对仗最工整的一项是()

A.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B.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C.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D.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啃指甲这种“小毛病”,常常有人会无意识地去犯。

很多分析人士都认为说话摸鼻子是撒谎,①。

但现在有研究表明,啃指甲并不一定是因为压力而带来的“小习惯”。

其实,②。

因为他们太追求完美了,③,所以很难让自己放松下来,不能以平和的心态去完成一件事,或是某个工作事项及相关任务。

当无法完成心中所想达到的目标时,他们就会比普通人更容易产生挫败

感,缺少耐心,也就更感无聊。

而此时他们的身体就会做出一些强迫的重复性动作,而啃指甲则是最常见的行为。

21.请从下列历史人物或文学形象中任选一组,说明你更喜欢其中哪一个,并陈述理由。

要求:

对所选的人物或形象进行比较,不可出现常识错误,字数不超过100个字。

第一组:

林黛玉与薛宝钗

第二组:

项羽与刘邦

第三组:

李白与杜甫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网络女主播与朋友想骑共享单车出行,却无奈发现不少车被挂了私锁,无法使用。

性格刚直的女主播表示不能向这种无赖行为妥协,一定要带头抵制这种行为。

随即向附近的五金店老板借来电锯,在朋友的帮助下,不仅将自己需要的两辆车锁剪掉,还将另外一辆上私锁的车锁一并剪掉。

女主播把这个过程拍成视频发到网上,受到众多网友的力挺,在短短的20分钟内有数万网友围观,收到打赏超过1万元人民币。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

9届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参考答案

1.B(“社会成员都无法以自己的智慧去应对这个崭新的时代”中“都无法”应为“可能无法”)

2.B(“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于文无据,且理解错误,不合文意。

3.A(“只要深刻地改造、发展、开拓而不是完整地复制传统,就能开创一个伟大的时代”的表述不合逻辑。

前者是后者的必要条件而非充要条件,把“只要……就”改为“只有……才”。

见原文第4段。

4.D5.AE

6.①从历史的角度看,“一带一路”战略具有历史渊源,曾经的茶马古道、丝绸之路给中国和沿途各国带来了商业的繁荣。

②从发展的角度看,“一带一路”能促进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使沿线国家实现共赢。

③从现实的角度看,“一带一路”机遇与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