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重点考点整理笔记.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69798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4.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规划重点考点整理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城市规划重点考点整理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城市规划重点考点整理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城市规划重点考点整理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城市规划重点考点整理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城市规划重点考点整理笔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城市规划重点考点整理笔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城市规划重点考点整理笔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市规划重点考点整理笔记.docx

《城市规划重点考点整理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规划重点考点整理笔记.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城市规划重点考点整理笔记.docx

城市规划重点考点整理笔记

城市规划原理

1、城市与城市

2、城市规划的不同层面及其具体内容

3、城市总体布局

4、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5、城市设计

6、居住区规划

7、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8、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

1、城市与城市规划

城市:

人口数量、产业构成、行政管辖的意义

城市化:

 P12

(最简单的解释就是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1)人口职业的转变,

(2)产业结构的转变,

(3)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曹魏邺城:

图2-1-2 P21

(1)邺城的规划继承了战国时期以宫城为中心的规划思想,

(2)改进了汉长安布局松散,宫城与坊里混杂的状况,(3)邺城功能分区明确,结构严谨,城市交通干线轴线与城门对齐,道路分级明确,(4)邺城的规划布局对此后的隋唐长安城的规划,以及对以后的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田园城市:

图2-2-1(在圈上要回标出来)P29

霍华德指出“城市应与乡村结合”。

他以一个“田园城市”的规划方案更具体的阐述其理论:

城市人口30000人,占地404.7hm2。

城市外围有2023.4hm2土地为永久性绿地,供农牧产业用。

城市部分由一系列同心圆组成。

有6条大道由圆心放射出去,中央是一个占地20hm2的公园。

沿公园可建公共建筑物,包括市政厅、音乐厅兼会堂、剧院、图书馆、医院等,它们的外面是一圈占地58hm2的公园,公园外圈是一些商店、商品展览馆、再外一圈是住宅,再外面为宽128m的林荫道,大道当中为学校、儿童游戏场及教堂,大道另一面又是一圈花园住宅。

卫星城镇的三个阶段 P29-30

(1)这些城市除了居住建筑外,没有生活服务设施,居民在生产工作和文化生活上的需求尚需去巴黎解决,一般称这种城镇为“卧城”

(2)沙里宁的方案主张在赫尔辛基附近建立一些半独立城镇,以控制其进一步扩张

(3)居民的工作及日常生活基本上可以就地解决,这类卫星城镇是基本独立的

邻里单位:

 (道路\公共设施\学校)P33  

“邻里单位”思想要求在较大的范围内统一规划居住区。

“邻里单位”内要设置小学。

后来也考虑在“邻里单位”内部设置一些为居民服务的、日常使用的公共建筑及设施,使“邻里单位”内部和外部的道路有一定的分工,防止外部交通在“邻里单位”内部穿越

雅典宪章(四个大方面):

 P32

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工作、休憩、交通四大城市功能的正常进行

1.居住的主要问题:

问(人口密度过大,缺乏敞地及绿化,日照通风不良,公共服务设施太少)解(建议居民区运用城市最好的地段,规定城市种不同地段采用不同人口密度)

2.工作的主要问题:

问(工作地点在城市中的布局缺少统一规划与居民区距离过远,且交通不便利)解(有计划的确定工作与居住的关系)

3.休憩的主要问题:

问(大城市缺乏场地空间,旧区已坏建筑拆除后应辟为绿地,降低旧区人口密度,在市郊要保留良好的风景地带)

4.交通的主要问题:

问(宽度不够,交叉口过多,未能按功能分类;大城市办公楼、商业服务、娱乐设施过于集中在市中心,造成交通拥挤)解(局部的放宽道路,从整个道路系统规划入手,街道要进行分类,车辆的形式速度是道路功能分类的主要依据,同时也要结合调查统计的交通资料进行道路宽度的确定)

马丘比丘宪章(与雅的差别)P33

实践证明,过于追求功能分区却牺牲了城市的有机阻组织,忽略了城市中人与人之间多方面的联系,城市规划应努力去创造一个综合的多功能的生活环境。

这次集会后发表的《马丘比丘宪章》还提出了城市急剧发展中如何更有效地使用人力、土地和资源,如何解决城市与周围地区的关系,提出生活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问题。

周礼考工记P13 图2-1-1  P19

1内容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市朝一夫”

(意义):

《周礼考工记》记述的周代城市建设的空间布局制度对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实践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周礼考工记》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开始进入都城建设规划,这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

2体现了明确的社会等级和宗教礼法关系

3以宫城为中心,宫城南北轴线为主轴线,对称布置

4棋盘网格状的道路

5曹魏邺城

6元大都

2、城市规划的不同层面及其具体内容(城市规划的两个层面及包括的内容 P173)

城市发展战略:

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建设控制引导——详细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

(一般城市规划分为城市发展战略和建设控制引导两个方面。

城市发展战略层面的规划主要是研究确定城市发展目标、原则、战略部署等重大问题,表达的是城市政府对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方向的意志,当然在一个民主法制社会,这一战略必须建立在市民参与和法律法规的基础之上。

我国的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都属于这一层面。

总体规划的限期 P174

(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一般为20年。

城市总体规划还应当对城市更长远的发展做出预测性安排。

3、城市总体布局

1城市布局的不同类型P275-277

集中布局:

网格状、环形放射状

分散布局:

组团状、带状(线状)、星状(指状)、环状、卫星状、多中心与群组城市(了解)

2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原则P278

(1)立足区域、讲究整体

(2)节约紧凑。

强化结构(3)近远结合、弹性生长(4)保护环境、突出他色

4、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城市道路的分级(\主干道\次干道\支路)P369

(1)主干道(全市性干道):

主要联系城市中的主要功能区,主要交通枢纽和全市性公共活动中心等,为城市主要客货运输路线

(2)次干道(区干道):

为联系主要道路之间的辅助交通路线(3)支路(街坊道路):

是各街坊之间的联系道路)

城市道路系统的形式,方格网、环形放射、自由式和混合式P370

城市道路系统一般可以归纳为方格棋盘式。

环形放射式、自由式、混合式等几种形式

路幅宽度(道路红线)与道路宽度 P372

路幅宽度:

道路红线之间的宽度,是道路横断面中各种用地宽度的总和。

道路宽度:

只包括车行道与人行道的宽度,不包括人行道外侧沿街的城市绿化等用地宽度,主要由道路的功能来决定。

车道宽度 3.5米 

道路横断面形式:

(画图) P373

5、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的发展P36 P554-558

二战后——对城市景观环境(城市设计研究的重点集中在城市空间景观的形态的构成要素方面,并以城市空间景观中界面、路径、节点、场地、地标是最重要的构成要素)

70年代,西方社会经济大动荡,城市设计退化

80年代中期——解决城市社会问题的工具之一

城市设计的定义概括总结为:

城市设计,是根据城市发展的总体目标,融合社会、经济、文化、心理等主要元素,对空间要素做出形态的安排,制定指导空间形态设计的政策性安排

城市设计的内容:

1.空间关系:

包括城市的自然环境、人工环境,也包括城市发展中涉及的人文环境

2.时间过程:

环境随着时间改变,保持某种程度的延续性和稳定性,城市设计方案、政策等具体内容也应随着时间逐步调整

3.政策框架:

城市设计的目的是制定一系列指导城市建设的政策框架,在此基础上,进行建筑或环境的进一步设计与发展

6、居住区规划

居住区用地:

1.住宅用地:

住宅建筑基底占地及四周合理间距内的用地(含宅间绿地和宅前小路等用地的总称R01)

2.公建用地:

与居住人口想对应配建的,为居民服务和使用的各类公共建筑设施的用地,包括建筑基底占及其所属场院、绿地及配件停车场等。

R02

3.道路用地:

指住宅区范围内的各级道路,包括居住区级道路、居住小区道路、组团道路以及非共建的居民小汽车、单位通勤车等停放场地(其中居住区级道路,是一般用以划分小区的道路。

在大城市中,通常与城市支路统计。

小区路一般用以划分组团道路,组团道路上接小区路,下连宅间小路) P489

住宅群体平面组合的基本形式及特点P504-507(表格)

1,行列式,优:

施工方便,易有良好的日照通风,结构经济,构图强烈。

缺:

结构过于呆板,已形成穿越交通。

2,周边式,优:

形成院落,防寒保暖,节约用地。

缺:

日照通风,难以适应地形,结构不经济,施工复杂。

3,自由式,优:

便于适应地形变化,空间丰富。

缺:

不利于节能和结构的经济性

居住区道路的分级 P526

(1)第一级居住区级道路——居住区的主要道路,用以解决居住区内外交通的联系。

道路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m

(2)第二级居住小区级道路——居住区的次要道路,用以解决居住区内部的交通联系。

路面宽6~9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4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

(3)第三级组团级道路——居住区内的支路,用以解决住宅组群的内外交通联系。

路面宽3~5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8m

(4)第四级宅前小路——通向各户或各单元门前的小路,路面宽不宜小于2.5m)

建筑密度——建筑基底总面积/用地面积P541

建筑密度主要取决于房屋布置对气候、防水、防震、地形条件和院落使用的要求。

住宅建筑密度与房屋间距、建筑层数、层高、房屋排列等方式有关,在同样条件下,一般住宅层数越高,住宅建筑密度越低

容积率(又称建筑面积毛密度)——总建筑面积/用地面积P542

绿化率——又称绿化覆盖率,绿化面积/用地面积

绿地率——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的总和与居住区用地的比率

(同一小区,绿化率>绿地率)

7、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概念与原则

城市绿地系统是由一定质与量的各类绿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绿色有机整体,也是城市中不同性质不同规模的各种绿地共同组合构建而成的一个稳定持久的城市绿色环境体系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为了协调城市化绿地系统的生态环境效益、社会经济效益和景观文化功能,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对城市绿地系统建设的内容和行动步骤进行预先安排并不断辅助实践的过程。

7、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绿地系统布局结构的基本模式

点状绿地布局,环状绿地布局,放射状绿地布局,放射环状绿地布局,楔形绿地布局,带状绿地布局,网状绿地布局

8、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

文物保护的单位的利用方式 P648-650

1,保持原有的用途:

(最有利于文物建筑保护的利用方式)绝大多书宗教建筑,部分政府行政办公建筑和古典园林属于这一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