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72137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9.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x

《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x

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方案

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实施方案

(二分部二工区)

为安全、优质、快速、高效的将石锁高速公路建设稳步、扎实、有效推进,给省交通厅、云南人民及业主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并认真贯彻执行业主《关于大力开展石锁高速公路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的通知》(石锁建〔2010〕46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工区具体实际情况及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极易出现的质量通病问题,特编制本工区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实施方案。

一、编制依据

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

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3、《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041—2000);

4、《云南省石锁高速公路13、14、15合同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5、云交质发[2010]056号文件;

6、石锁建[2010]46号文件。

二、工程概况

二工区位于云南石锁高速公路中段,起止里程桩号为:

K63+105~K77+000,主线全长13.89公里,联络线4.114公里(Lk0+000~Lk4+114)。

地处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县境内,北接一工区,南接三工区,沿线经过东风镇、大新寨、新哨等村镇。

全线18座桥梁,53道涵洞,挡土墙、边坡防护工程量大,同时混凝土用量大。

其中桥梁工程混凝土用量为11.98万方。

三、组织建设及其职责

为认真贯彻执行《关于大力开展石锁高速公路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的通知》(石锁建〔2010〕46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混凝土治理活动的组织工作,确保二工区取得重点治理的实效性,使工程总体质量平提高上一个新的台阶,特成立二工区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活动领导小组。

(一)、领导小组成员

组长:

黄生平(工区经理)

副组长:

王睿(工区总工)谭金星(工区生产经理)宗威

成员:

李凯(工程部部长)贺波凡(测量部部长)

李志伟(试验室主任)胡万志(质量部部长)

周家明(物设部部长)方建军(安全部部长)

张义强(工区砼试验员)吴彭(工区砼试验员)

张桃榕(桥梁一队负责人)

陈庚美(桥梁二队负责人)

柳日飞(防护队负责人)

吴跃刚(涵洞盖板队负责人)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办公室主任由李凯担任,办公室主要负责二工区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活动的日常管理工作。

(二)、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

1、负责编制二工区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活动实施方案;

2、负责二工区混凝土质量通病活动的组织、实施、监督工作;

3、负责组织对成功经验进行总结、交流和推广;

4、负责对各协作施工队(班组)质量通病治理工作的处罚和奖励。

(三)、副组长职责

1、负责贯彻落实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及规范、标准;

2、主持混凝土工程技术创新,工法应用;

3、组织编制工程项目及重、难点工程的指导性作业书;

4、主持工区全线的混凝土质量策划工作。

(四)、各成员职责

1、负责混凝土施工质量的过程控制;

2、按规定的施工规范、验收标准、施工图纸控制现场混凝土施工的检查工作;

3、负责处理混凝土施工中提出的技术质量问题,参加不合格品的处理会议,及时向组长、副组长反馈各项工程的质量信息;

4、积极学习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先进技术,进行质量改进公关。

四、治理目标

通过质量防治工作的开展,全面提高二工区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可靠性和安全性,保证设计使用年限内的结构使用寿命。

1、明确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责任制度,责任落实到人。

2、加大试验检测力度,规范试验检测管理工作。

3、施工技术交底工作及时到位。

4、杜绝强度不达标混凝土,有效控制混凝土强度离散性,混凝土的强度必须大于设计强度且严格控制在设计强度的1.5倍以内;

5、杜绝使用不合格原材料,钢筋、水泥抽检合格率达到100%;

6、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在钢筋安装过程中抽检合格率达90%以上,工后抽检合格率达85%以上;

7、外观质量综合评分有明显提高;

8、预应力管道压浆、张拉应力等得到有效控制;

9、桥面铺装质量明显提升,桥面混凝土拼装层厚度、平整度合格率达到80%以上;

10、大力推广施工新工艺、新工法,形成一批较为成熟的混凝土质量有效控制的工艺和工法。

五、治理范围及内容

(一)、治理范围

二工区管段范围内桥涵(通道)、混凝土支挡工程等。

(二)、治理内容

1、管理通病

(1)、施工质量控制责任制度不明确、落实不到位

质量责任划分未覆盖所有施工内容;部分关键工序质量责任人落实不到位;质量责任制度只有奖惩办法而不落实;部分参建人员缺乏培训,质量意识淡薄。

(2)、试验检测力度不够及管理工作不规范

工地检测管理人员数量、质量不能满足规定要求;检测设备或仪器没有及时校验,在实际操作中不能满足试验要求;混凝土原材料抽样检测没有代表性;试验检测报告缺乏严谨性;混凝土必要质量技术指标漏检或检测频率不足;试验检测台帐不完善;工区标养室设施、试块养护不能满足规范要求;试验检查原始资料记录、签认不规范;混凝土配合比审查程序不规范;混凝土强制指标没有严格控制。

(3)、交底、变更管理工作滞后

施工技术交底工作不到位;设计变更手续办理不及时。

2、施工工艺通病

(1)、模板制作、安装和拆模质量差,存在构件轮廓线不顺滑,有歪斜、错台和边角破损等现象;

(2)、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控制不严;

(3)、混凝土生产、浇筑、养护不规范;

(4)、预应力施工不规范。

3、工程实体质量通病

(1)、质量技术指标合格率低;

(2)、混凝土外观质量存在缺陷;

(3)、原材料质量无法保证。

六、管理通病治理措施

(一)、施工质量控制责任制度不明确、落实不到位

质量责任划分到所有的施工内容;关键施工工序质量责任落实到人,由专人负责;进一步落实质量责任制度,既有奖励,也有惩罚,认真落实质量责任奖罚制度;加强对参建人员,尤其是施工技术管理人员培训工作,全方面增强质量意识,提高工程质量。

(二)、试验检测力度不够及管理工作不规范

规范工区试验室管理工作;及时对工区试验室检测仪器、设备进行检验,以便满足实际操作过程中的试验要求;有针对性的进行混凝土原材料抽样检测,使抽样检测具备代表性;增强试验检测工作的严谨性,使试验检测成果具有可指导性;严格按规范要求对混凝土必要质量技术指标进行检测,检测频率必须到位;完善试验检测台帐,对试验检测工作实施痕迹化管理;严格按规范要求对试验试块进行养护;规范试验检测原始资料,及时完善资料的签认手续;严格控制混凝土指标,对混凝土配合比严格按规定程序进行审查。

(三)、交底、变更管理工作滞后

及时对协作施工队(班组)进行施工技术交底;及时办理设计变更手续,及时对协作施工队(班组)进行设计变更交底。

七、施工工艺通病治理措施

(一)、轮廓线不顺,存在歪斜、错台和边角破损等现象

针对拆模质量差,构建轮廓线不顺滑,有歪斜、错台和边角破损等现象。

我工区要求在施工过程拆模后必须对模板进行清理、打磨,发现有错台现象及时改正、严格检查模板质量,拆模要严格按照拆模时间进行,不允许对没有达到拆模时间的结构物拆模,拆模时要按照拼模顺序先易后难、避免碰损结构物。

(二)、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控制不严

雨季即将来临,在雨季施工时,我工区将加大对砂、石等材料含水率检测频率;及时对施工配合比予以调整,对调整后的施工配合比经过验证和审批后方可进行指导施工生产。

(三)、混凝土生产、浇筑、养护不规范

严格对计量设备进行标定,确保计量准确;严格按规定对外加剂进行检测,确保剂量准确,并按规定顺序加入;加强对现场混凝土塌落度的检测频率;浇筑过程中严格控制混凝土分层厚度;严格控制钢筋密集区的振捣;严格进行砼覆盖养护制度;严格控制混凝土保护层垫块绑扎,浇筑前对垫块进行校验,严防变形偏位,以确保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四)、预应力施工不规范

严格控制预应力张拉龄期,严格控制强度;对张拉机具及时进行标定,锚夹具及时按规范进行检测,合理安排施工工序,穿束后及时进行张拉;严格控制孔道压浆密实。

八、工程实体质量通病治理措施

(一)、质量技术指标合格率低

针对质量技术指标合格率低的现象,我工区将在钢筋、混凝土生产前提前检验,对于不合格的产品严禁使用,对于结构物的保护层厚度、垂直度严格控制。

(二)、混凝土外观质量存在缺陷

对于混凝土外观质量差的现象,我工区将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施工。

首先检查其保护层厚度,混凝土浇筑要严格进行分层振捣,快插慢拔把混凝土中的气泡充分排出,严格控制振捣时间,避免震动棒与结构物钢筋接入,对于施工中局部产生的蜂窝麻面及时进行补修。

(三)、原材料得不到保证

针对原材料质量得不到保证的情况,我工区将加强对原材料的进场检验,编制原材料进场检验制度,对原材料使用情况进行追溯,直到混凝土28天强度检验,建立动态的反馈信息;对进场原材料的堆放和标识标牌等进行系统化、规范化管理,保证原材料在存放使用过程中不变质、不受污染。

九、治理过程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职能、进一步明确职责到人

1、我工区结合工区实际情况,加强组织领导,制定目标,明确、落实责任,贯彻执行工区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目标、责任到人、奖罚分明,定期开展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工作分析总结报告会,对好的方面予以推广,对不足部分加强完善,弥补不足。

2、积极主动的配合二总监办监理工程师对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的指导、检查、督促工作,邀请监理工程师参加本工区的通病治理总结分析报告会,对提出的好建议进行举一反三的思考,以便进一步指导治理活动工作的开展。

(二)、进一步加强质量体系建设,严格执行到位

1、统一协调,形成质量通病治理工作联动机制

使二工区与监理、试验、试验检测、施工协作队(班组)等单位做到密切配合,团结协作,及时组织完成混凝土质量通病调查、分析研究等各项工作,科学制定和部署专项治理措施。

实施过程中各单位要加强信息沟通,整合资源、技术共享,群策群力,保证工区质量通病治理工作得到有序、有效进行。

2、施工建设管理科学化,监督管理规范化、程序化、数据化

(1)、工区根据自身特点,明确治理目标和环节,细化治理措施,认真组织制定治理质量通病实施要点,落实责任,制定强有力的激励措施。

工区对治理通病行之有效的施工协作队(班组)给予奖励,对治理不当、措施不力的施工协作队(班组)给予处罚。

(2)、在质量通病治理活动中逐步总结完善各项质量管理制度,将认真贯彻执行质量创新、创优和精细、环保、节约、全寿命周期成本的理念,以及将现代化信息管理方式合理纳入到制度化管理轨道。

(3)、制定严格的检查制度,加强检查和督促落实。

定期组织对混凝土施工质量开展专项检查,及时总结交流经验和指出存在问题及不足。

对检查出的问题及不足督促限期整改,对抽检合格率低、质量问题突出的施工点(面)列入重点督查对象,加大检查频率。

(4)、对混凝土质量通病中反应出的技术薄弱环节要重点加强攻关,做到创新与集成并重,进一步发挥技术创新在石锁高速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中的重要支撑作用。

(5)、对混凝土质量通病的治理过程做好原始记录和影像资料,分类总结存档、备案备查。

3、精细化、规范化进行一线施工管理

(1)、认真落实质量保证体系,层层落实责任人。

严格“自检、互检、交接检”三检制度,上道工序未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坚决不得进入下道工序施工,混凝土质量问题未经监理工程师检查确认的,不得擅自修补封闭,确保不留质量隐患。

(2)、混凝土实行集中拌合,按标准化流程进行施工。

大力推行“二次投料”混凝土拌合的施工工艺,以提高混凝土有效强度。

(3)、施工技术管理人员必须熟悉图纸和施工技术规范,细化施工组织设计。

采取有针对性措施治理质量通病并层层进行施工技术交底,全面提高具体实施操作人员的质量意识。

(4)、全面加强对原材料、模板安装及混凝土拌合、运输、振捣、养护等环节的精细化管理。

(5)、加强混凝土施工动态控制,加强试验检测及数据分析,对发生变异的数据应重点分析,查找原因,及时整改。

施工质量以实际试验检测数据说话。

(6)、开展工地试验管理达标活动,重点加强混凝土拌和场地和混凝土浇筑现场的规范化管理。

(7)、开展工地试验管理达标活动,规范开展各项混凝土质量技术指标检测。

4、试验检测工作实行规范化管理

(1)、加强试验检测人员的培训和试验检测技术交流工作,全面提高试验检测队伍整体素质,提高试验检测技术业务水平。

(2)、严格执行工地试验室检查和考核制度,确保现场试验人员数量和资质、试验环境、仪器(设备)满足试验检测要求,同时多向中心试验室进行业务请教,对上级管理部门提出的管理要求和指导性意见,认真总结,领会使用。

(3)、保证检测工作及时、客观、科学、准确,通过数据动态分析,掌握混凝土质量状况,并对下一阶段的施工提供指导性意见。

(三)、精心细化管理,保证实施效果

1、确保原材料质量

原材料质量是工程实体质量的基础,切实加强对钢材、水泥、添加剂、集料、锚夹具等材料的进场检验。

所有材料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坚决杜绝边检验边使用以及未检验就使用的违规现象发生,检验合格的材料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存放、保管和使用。

严禁使用锈蚀严重的钢材,发现不合格的原材料必须立即清退出场并做好相应记录。

对机制砂混凝土,必须加大对机制砂细度模数和石粉含量的检测力度,细度模数严格控制在3.0范围内,石粉含量严格控制在5%范围内,同时对每批机制砂要加大亚甲蓝MB值检测力度,严格控制含泥量。

2、严格选用添加剂

选用混凝土添加剂要熟悉其产品性能,所用添加剂必须是附有检验合格证明的产品,严禁使用对工程质量和耐久性有不利影响的添加剂。

同时,要做好添加剂材料的物理防护工作,必须按规定在使用前复验并严格按试验确定的掺入量进行添加。

对于失效产品坚决不准使用。

3、严格控制施工配合比

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进行施工,雨天施工必须增加对骨料含水率的测定次数并据以调整骨料和水的用量。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根据施工工艺、施工条件、材料、混凝土质量波动的变化情况,及时进行调整配合比、报批。

加强混凝土拌合管理,确保计量准确、搅拌均匀,防止离析。

4、确保施工工艺规范化

模板制作质量应符合要求,安装必须牢固,对于支架支撑混凝土前期必须按规定进行预压检验,检验期间应设专人及时检查支架、模板有无变形和位移,并认真做好检查记录。

钢筋加工与安装要规范,避免过振和漏振。

认真加强混凝土保湿养护,养护时间必须达到规范要求。

加强对钢筋保护层质量控制,对于梁板尽量使用塑料垫块,大体积混凝土底部必须使用混凝土垫块,垫块的形状和形状应科学合理,易于施工控制;视结构部位特点合理布置保护层垫块,垫块布置应采用梅花形布置;变截面部位和主筋布置部位应适当加密,并采用有效措施保证在混凝土浇筑、振捣过程中不发生较大变位。

加强对预应力筋张拉机具、张拉、孔道压浆等施工环节的质量控制,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张拉时间要实行强度和龄期双控,孔道压浆必须密实。

5、重点加强大体积混凝土和高温、雨期混凝土现场施工质量管理

混凝土浇筑前必须做好周密安排,保证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大体积混凝土浇注前加强混凝土内外温差的控制,必要时采取相应的降温措施。

现场施工应密切关注施工环境,做好气温突变的应对工作,制取规定数量的试块与结构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养护,检测试块强度,以便指导施工作业生产。

6、及时开展实体工程质量检测

加强混凝土强度指标的无损检测,在每一混凝土构件达到龄期后采用回弹法强度普检,尤其加强对现浇结构混凝土构建的强度检测,发现异常认真核查处理到位,并做好相应检测记录,使整体混凝土结构强度得到保证。

对于大于C30等级以上混凝土,必须加强浇注成品构建的强度无损检测和钢筋保护层检测,对于强度检测值低于规定值必须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

7、加强现场作业人员培训和施工技术交底工作

深入落实层层施工交底制度,把通病治理的责任明确落实到施工一线。

同时加强一线工程技术管理人员了解质量通病的危害、产生的原因和表现形式,掌握施工工艺的关键环节,充分发挥一线人员的智慧,调动一线人员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一线作业人员的技术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

同时依托典型的示范工程,探索和总结质量管理经验,组织交流与推广,以点带面,推进质量通病治理工作走向新的台阶,使质量通病治理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

8、加强对机制砂混凝土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

机制砂混凝土在拌合时搅拌时间要比河砂略长;机制砂混凝土在浇筑时振捣时间不宜过长;机制砂混凝土容易产生塑性收缩裂缝,在表面收光时要进行二次压实抹光;机制砂混凝土养护时间应不低于14天。

9、加强对现浇梁板二次混凝土浇注接合面的质量控制

现浇梁板顶混凝土一定要认真振捣,收浆成型后用钢刷进行规范的拉毛处理,以确保二次浇筑混凝土质量,杜绝“夹心饼干”现象的发生。

当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时对梁板侧向胶锋面及横隔板等进行凿毛,同时按规定进行相应的养生工作。

十、防治活动实施计划和步骤

(一)、总体动员、部署阶段

1、在接到指挥部和分部通知后,我工区认真贯彻执行文件精神,及时进行动员和部署。

通过转发文件、召开会议等方式,通过在办公室、施工区悬挂标语大力宣传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的重要意义、目标和要求,为活动取得实效奠定坚实的基础。

2、工区试验室积极开展试验室达标工作,规范各项混凝土质量技术指标检测。

3、确定一个施工协作队(桥梁二队:

陈庚美队)作为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典型示范队伍。

选择13合同段作为本工区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典型示范标段,选择13标段租舍村大桥、14标段大龙潭大桥、15标段K73+882中桥作为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示范点。

4、施工过程中我工区将根据指挥部、分部、及监理单位下发的各项文件要求及时传达宣贯,并结合工区实际,编制适合本工区的可实施性文件及施工方案。

(二)总体组织实施阶段

1、工区按照《石锁高速混凝土质量通病实施方案》制定出具体可行的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实施方案,质量责任落实到人,明确工作目标、责任和内容,并认真加以落实,实现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目标。

2、我工区试验室积极配合分部中心试验室、总监办中心试验室加大检查、监督力度,积极开展试验室达标活动工作,规范各项混凝土质量技术指标检测。

(三)治理活动总结阶段

1、在大力开展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期间,我工区积极配合参与指挥部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工作领导小组连同二总监办及时总结砼质量通病治理经验,总结成熟的工艺、工法,提出有关意见和建议,编制具有长期指导作用的施工作业指导书,在全工区范围内加以推广。

2、针对我工区的示范项目,于2010年5月下旬召开一次工区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工作现场会,学习,交流、总结和推广通病治理的具体经验和措施,并报分部汇总。

3、我工区将于2010年10月中旬依照《石锁高速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奖罚办法》等有关文件对在治理活动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协作施工队(班组)进行表彰,对治理不当、措施不力的协作施工队(班组)进行处罚。

十一、常见混凝土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一)、蜂窝、孔洞 

 1、产生原因

  

(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石子、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2)、混凝土搅拌时间短、和易性差; 

(3)、浇灌混凝土时没有分层浇筑,下料不当,导致混凝土离析; 

(4)、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

 

2、 防治措施

(1)、严格控制材料的配合比,经常检查,确保材料计量准确。

  

(2)、混凝土搅拌时间要适宜,严格执行配合比,重视外掺剂的使用研究。

 

  (3)、混凝土浇筑高度过高时,要采取切合实际的措施进行下料;混凝土浇筑高度超过2米时,要采取措施,如用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进行下料。

  (4)、模板缝隙拼接严密,缝隙应用双面胶带密封,防止漏浆。

 

  (5)、浇筑时柱底部应先填50mm至100mm厚左右的同柱混凝土级配一样的水泥砂浆。

  (6)、控制好下料,保证混凝土浇筑时不产生离析,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不应超过2m。

  (7)、小蜂窝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或孔洞,应凿去蜂窝薄弱松散处颗粒,洗刷干净后,用比原来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浇筑捣实,并加强养护。

(8)、浇灌混凝土前认真检查模板的牢固性及缝隙是否堵好,模板应清洗干净并用清水湿润,不留积水,并使模板缝隙膨胀严密。

(9)、混凝土搅拌时间要适宜。

(10)、混凝土入模后,必须掌握振捣时间,一般每点振捣时间约20-30秒。

合适的振捣时间可由下列现象来判断:

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混凝土表面出浆且呈水平状态,混凝土将模板边角部分填满充实。

(二)、麻面

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粗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

1、产生原因

(1)、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干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

(2)、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3)、摸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

(4)、模扳隔离剂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

(5)、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2、防治措施

(1)、模板表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油毡纸、腻子等堵严,模扳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至排除气泡为止。

(2)、表面作粉刷的,可不处理,表面无粉刷的,应在麻面部位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

(三)、露筋

1、产生原因

(1)、混凝土振捣时钢筋垫块移位,或垫块太少,钢筋紧贴模板,致使拆模后露筋。

(2)、钢筋混凝土构件断面小,钢筋过密,如遇大石子卡在钢筋上水泥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使钢筋密集处产生露筋。

(3)、混凝土振捣时,振捣棒撞击钢筋,将钢筋振散发生移位,因而造成露筋。

 

    2、预防措施

(1)、钢筋混凝土施工时,注意垫足垫块,保证厚度,固定好。

(2)、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较密集时,要选配适当石子,以免石子过大卡在钢筋处,普通混凝土难以浇灌时,可采用细石混凝土。

(3)、混凝土振捣时严禁振动钢筋,防止钢筋变形位移,在钢筋密集处,可采用带刀片的振捣棒进行振捣。

 

    3、处理方法

(1)、首先将外露钢筋上的混凝土渣子和铁锈清理干净,然后用水冲洗湿润,用1:

2或1:

2.5水泥砂浆抹压平整。

(2)、如露筋较深,应将薄弱混凝土全部凿掉,冲刷干净润湿,用提高一级标号的细石混凝土捣实,认真养护。

(四)、混凝土强度偏高或偏低

 1、产生原因

(1)、混凝土原材料不符合要求,如水泥过期受潮结块、砂石含泥量太大、袋装水泥重量不足等,造成混凝土强度偏低。

(2)、混凝土配合比不正确,原材料计量不准确,如砂、石不过磅,加水不准,搅拌时间不够。

(3)、混凝土试块不按规定制作和养护,或试模变形,或管理不善、养护条件不符合要求等。

 

2、预防措施

(1)、混凝土原材料应试验合格,严格控制配合比,保证计量准确,外加剂要按规定掺加。

(2)、混凝土应搅拌均匀,按砂子+水泥+石子+水的顺序上料,外加剂溶液量最好均匀加入水中或从出料口处加入,不能倒在料斗内。

搅拌时间应根据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搅拌机容量合理确定。

(3)、搅拌第一盘混凝土时可适当少装一些石子或适当增加水泥和水。

(4)、健全检查和试验制度,按规定检查坍落度和制作混凝土试块,认真做好试验记录。

(五)、混凝土板表面不平整

 1、产生原因

(1)、有时混凝土梁板同时浇灌,只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然后用平锹一拍了事,板厚控制不准,表面不平。

(2)、混凝土未达到一定强度就上人操作或运料,混凝土板表面出现凸凹不平的卸痕。

(3)、模板没有支撑在坚固的地基上,垫板支撑面不够,以致在浇灌混凝土或早期养护时发生下沉。

 

2、预防措施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