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考研心得.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2272592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2.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科考研心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工科考研心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工科考研心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工科考研心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工科考研心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工科考研心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工科考研心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工科考研心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工科考研心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工科考研心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工科考研心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工科考研心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工科考研心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工科考研心得.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工科考研心得.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工科考研心得.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工科考研心得.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科考研心得.docx

《工科考研心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科考研心得.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工科考研心得.docx

工科考研心得

  考研最难的不是有多少专业课书籍要背,不是有多少英语单词没背会,不是有多少个政治大题不会背,而真正困难的是来自心里的焦躁不安和不够自信。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考研经验心得,供大家参考。

  考研经验心得1——主要针对工业设计,其他专业可参考。

  本人是二战2019年手绘129,理论124;2019年手绘134,理论126。

  我并未考上我心仪的学校,主要是差在公共课上了。

本不想写这篇东西,因为并没有完全成功,只读了调剂的学校,但是总觉的失败也有心得可以提取,同时避免大家走入我的困境。

马云说:

世界上成功的原因千千万万,但失败的原因无非只有那么几个。

希望各位考研人能借其精华,去其糟粕。

  言归正传,我报考的是武汉理工大学,这所大学的设计学还是很棒的,但是近几年考的人特别多,每年分都在增加。

这两年我的专业课考的还算不错,就讲讲专业课的学习经验吧。

  手绘——这基本上是每一个设计学考生都焦虑的,我在第二年备考时有很多学弟学妹来跟我抱怨手绘的问题。

我自己的手绘绝对不是我们班数一数二的,最多只能算是中上等,但是在准备考研的时候,我是有针对性的。

毕竟是考试,拿到分才最关键,但基本功也是要有的。

在保证基本功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提高自己的分数。

我没有报手绘班,手绘是长期的训练,短时间大的突破是不太可能的,但是如果你时间充裕,想多了解些知识,又有经济实力,那报个手绘班也是不错的选择。

  3月初——7月底其实手绘是可以提前准备80%的,许多人都很惊讶我连题目都不知道怎么准备。

我们考研大概的准备时间是从3月份到来年的考研一般是1月份,大约有10个月。

不过我没准备那么长时间,我基本是从暑假开始的,我怕自己战线太长最后没信心了,但是如果有耐心早点总没错。

手绘在早期的几个月就是带着练练,每天1——2张A3纸,好吧,我基本都是一张。

既可以进一步夯实基本功,也保证了手不会生疏。

  8月初——10月中旬大概到了8月份就可以对自己的手绘学习有一个详细的规划了,我把手绘的时间都安排在晚上,2小时左右。

8月开始就要对每天手绘的内容有特定的安排了,不再是以前随便画画。

首先要对产品进行分类,这个分类有许多种分法,比如按功能分,按主题分等等。

这个主要看个人喜好,我是按照功能分的。

分好类别之后要收集资料,这阶段尽可能多收集资料,见多识广嘛。

可以是照片、视频、手绘图等等,各尽所能的收集吧。

  收集资料也许会花掉一点时间,5——10天都有可能,但是别担心,“磨刀不误砍柴工”。

资料收集好了之后要进行筛选,选出各个小分支中具有代表性的产品图,所谓的代表性就是能一型多用。

举个简单的例子:

一个长方的造型,只需要简单的细节改变,我就可以把它设计成音响,也可以设计成垃圾桶,还可以设计成加湿器……挑出代表性的产品后就要开始真正的实践了,要坚持每天练习这些产品。

  根据我的经验手绘一个产品一两次是没有用的,记不住准确的型更加记不住细节,而且开始画一个造型的时候还容易走形。

所以这些型是要画很多遍的,直到你可以默写出来。

这就是为什么每个分支只选几个造型的原因,根本记不住所有的造型,那就着重记几个万能的吧。

  可以根据挑选出来的数量决定多少天会默写,这个默写包括造型、细节、上色、背景处理、展示方式……10月中旬的时候应该要能够把挑选出来的万能型都会默写了。

这个阶段也是要不断的改变,以便更好的适应自己,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时间安排适当调整万能型的数量。

  10月中旬——11月初这一阶段是要着重收集细节资料,米斯说:

细节是魔鬼。

在大型基本确定的情况下细节的刻画可以区别产品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分的高低。

比如:

长方形加了喇叭就是音响,加了排气孔就是加湿器……所以收集细节是有必要的。

我举一些常规的:

按钮,显示屏,电线和插头,排风口,凹槽……总之尽力通过细节的刻画使得产品丰富。

  11月初——12月初这时候进入了最紧张的复习阶段,你会发现时间越来越不够用。

  这里插一点关于政治的,政治这一时期会有许多新的资料出现,建议那种自己看不是很明白的同学去上一下辅导班,我是觉得挺有用的,那些老师会帮你把知识梳理通顺帮助理解。

关于辅导班的押题我倒是觉得可信但不要尽信,不能只依靠老师押题,那会死的很惨。

  继续回到手绘话题,这个阶段你大型的积累有了,细节的积累也有了,还有一些好的表现方式也在之前默写过了,你要开始创造关于你自己的东西了。

比如你自己从历年真题中抽一个题目,开始表现。

  这时候你需要考虑排版,大体上包括:

题目摆在哪里合适,题目的文字用什么样的方式表现,是否需要一些分析,小方案之间的摆放怎么合理,最终效果图如何表现,三视图放在什么位置,设计说明怎么安排等。

这些东西构成了你一个完整的版面,而不是只有最终方案表达。

  特别是像一些好的学校,他们更加注重你的想法,最终方案的演变过程,就是你的整个思路。

这一个月期间,一定要确定自己最终的版面是什么样子,可以固定的东西,在考场上尽量不要改变,一是我们不知道变的好不好看,第二要花费我们宝贵的时间去重新思考。

如果这些都准备好了其实你的版面也就准备的七七八八了,只等最后的产品出现了。

  在准备的时候,应该是对一个完整的题目进行准备的,要严格按照考试要求,使用考试时规定大小的纸张,完整的表现,此时还不用把时间看的特别重要,因为还在摸索阶段,你可以超过考试时间2——3小时,不要超太多,但是每一次结束都应该有一个完整的作品。

这一短时间的任务就是把能确定的定下来。

  放一个我自己准备的草稿,我们要求是半开的纸,比较大。

12月初——1月初已经到了最后的时间段了,不要急,不要怕,一切按部就班平稳推进。

这时候手绘就要进入模拟考试阶段,应该每周找1——2次完整的考试时间练习。

题目可以自己定也可以用已有的。

每一次完成后可以根据情况调整自己的安排,比如文字是不是太多,速度是否要加快等等。

这个时候不宜出现大的变动,除非这个东西严重影响了你的作品,必须改正。

模拟时可以把自己考试时要使用的颜色也定下来,这样好确定同一色系需要哪些马克笔的过度。

  工具前期练习时,铅笔,针管笔,勾线笔都可以。

上色是彩铅+马克,考试时我马克用的是日本的COPIC,之前说了要确定自己的颜色,我考试就带了11支马克,前期练习时马克可以不用这么好的,11月以后再用好一点的。

要提一下我黑色用的是美辉的油性马克,这种很浓很均匀,我是写题目和画框框用的。

考试时,我打型是用的最便宜的那种铅笔,然后用勾线笔勾一下,不要勾的太死,然后擦去铅笔就可以了。

根据经验用黑色彩铅打型在上色时可能会脏,可根据自己情况实验几次。

  史论这个也没什么好说的,就是背,还有就是要有资料。

一种资料是针对参考书的,一种是历年真题。

考了这么多年,知识点是固定的,所以会有重复的,看看历年真题哪些容易考。

我考武汉理工时买到了《设计艺术学》的参考资料,我后来感觉这个资料非常好,整理的很详细,又不罗嗦。

我后来又自己把名词解释和一些填空集中总结了一遍。

总共有A4纸200来页吧,其实背起来也挺快的,还买了历年的真题及答案。

我史论没看王受之,前期听了他的设计史音频,主要还是背那些资料,真心觉得有用。

背资料的时间我就不说了,大家自己安排吧。

  差不多就说完了,也算是对自己的两年考研时间有个交代吧!

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祝大家都考上自己理想的学校!

  考研经验心得2考研、找工作、出国留学,这是当代大学生毕业以后最常见的三种“出路”。

据2019年考研报名统计,全国报名考生达到了

  151.2万人。

其中,报考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的全国考生创下历史新高,达到

  26.37万人,而北京师范大学今年的报考人数超过了清华大学和中央财经大学达到了

  1.4万人。

来自我市一高校对外汉语专业的大四女生小悦就是这

  151.2万人、26.37万人和

  1.4万人中的一个。

  距离考研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承载了太多人的梦想与希冀。

  早上6点半,当天还在夜色与大雾笼罩之下的时候,小悦就起床了。

简单的洗漱过后,小悦背起书包去食堂。

买一杯豆浆,再买一个鸡蛋或者一个馒头,然后边吃边走向考研复习室,似乎一分钟都不能浪费。

  早上7点,小悦走进考研复习室,找到自己的位置坐下。

原本空荡的考研复习室早就坐满了人。

在这里,除了人和书,你找不到其他东西。

偶尔一位同学的手机铃声响起都会引起周围同学的不满。

  中午12点,结束上午的复习。

小悦给了自己两个小时吃饭和休

  息的时间。

对于考研的他们来说,保证足够的休息也是很重要的。

每天中午睡一会儿,下午和晚上看书才会有精神。

  下午两点,小悦又回到了位置。

6点复习结束去吃饭。

晚上7点到10点,这是一天最后的3个小时,她都会用来查找白天看书漏掉的东西。

  小悦的宿舍距离食堂有两百多米,而食堂距离考研自习室有三百多米。

考研的这段日子里,她的生活就几乎固定在了这五百米的范围以内。

每天24个小时,一半的时间她都在看书。

而小悦觉得这样还不够,她说:

  “我身边很多同学都是熬夜看书,早上七点到自习室看书,晚上11点回到宿舍还要再看一两个小时,比我拼命多了。

每周自习室里也都会有同学决定放弃考研,这个过程太累了。

  对于班里唯一一个报考北京地区大学研究生的小悦来说,考研的压力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从去年十月份开始,小悦就开始了报考研究生的准备。

北京师范大学对外汉语研究生考试的需要复习的书目很多,古代文学4本、古代文学作品选6本、现当代文学2本、现当代文学作品选2本、现代汉语4本……结束大学专业课学习以后,她就开始每日与这些书本作伴了。

有时晚上睡觉,闭上眼,那些文学作品都会自动在眼前浮现开来。

  偶尔不想看书了,小悦就会到附近的草坪坐一坐,或者去运动场跑跑步,约上几个考研的同学一起出去吃吃饭,暂时忘掉考研这会儿事。

  小悦班里有40多位同学,因为大学本科所学的专业让他们毕业

  出来不好找工作,班里有一半的人都选择了考研。

在考研的同学里,大家的目标也都各不相同,之所以没有出现报考同一所院校的情况,她说大家主要是为了避免竞争。

  至于为什么会选择考研?

小悦告诉记者,因为她还不想进入社会。

  虽然她自信能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但是社会的现实与激烈的竞争让她还适应不了。

于是她选择考研。

如果可以她希望自己能一直读下去,读完博士以后进入高校当老师,这是她理想的工作。

当记者问到如果今年没考上呢,她明确表示明年会再考。

  与小悦抱有同样想法的人不只她一个。

记者随机采访了二十多位考研的同学,他们中有一部分人是为了追求更好的学习,有一部分是为了拿到更高的学历以求找到好的工作,还有一部分就是如小悦一样,不想找工作,不想进入社会。

他们希望在学校能够多呆几年,待自己实力增强或者是竞争减小的时候再进入社会。

  为此,记者采访了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院长蔡敏教授。

  对于这种因为不想进入社会而考研的现象,他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他认为,这种现象可能是有三方面的原因。

一是学生怕毕业了找不到工作,担心自己的就业问题;二是对学生对工作没信心,就是找到工作了担心自己做不好;三则是他们对校园生活或许还有留恋,校园环境相对社会来说要简单得多,同学的关系也比工作后同事之间的关系好相处,基本生活也有保障,压力不大。

同时,蔡敏教授也指出,虽然有同学是抱着不想进入社会的心态而选择考研的,但是他希望大家在复习和准备的时候要学会改变观念。

既然决定了考研,就不要再存有不想进入甚至逃避社会的这种想法,毕竟可以逃避一时,逃避不了一世。

同学们应该把考研作为自己对人生的一种更高的追求来看待。

  考研经验心得3“有些同学在选学校的时候,畏首畏尾,瞻前顾后,标准一降再降,或者是刚开始复习的时候选了名牌大学,正式报名的时候又动摇了,报了一所二流学校,结果到最后连那个较次的学校都没上,为什么?

不管你承认不承认,一旦你在学校选择上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复习的时间和质量绝对会随之而下,其实你选什么档次的学校都差不多,如果选了好学校,复习时间不自觉的就会上去了,所以大家选学校的时候尽量往好了选,尤其是在研究生如此泛滥的今天,我认为一个烂学校的研究生是绝对不值得读的。

  1.2.关于准备时间早晚的问题个人认为准备时间是因人而异的,有些人属于耐久且需要细磨的类型,那么可以早点,有些人天生比较聪明,但没有耐心,可以相对晚些复习。

但是我建议还是看你报考的学校难易度,还有分是否需要考数学。

学校难考,又要考数学的,建议还是早点开始复习,我说的早点差不多每年的3月开始已经很早了,我觉得大部分人都可以在这个时间开始。

而学校相对好考,又或者数学不考的学生,我觉得最晚暑假6-7月也要开始了。

这里我说一下关于有些专业的同学在犹豫是否需要选择数学为考试科目,我个人意见,尽量选择吧,好就业,可以选择的学校多,当然也好调剂。

当然这些是自己拿决定的,别尽听外人的话。

  1.3.考研计划的制定,这个灰常重要,巨重要。

  要有一个合理的复习计划。

计划不要定时,要定量。

计划分为总计划、分期计划和每天计划。

从开始复习到考试之前,一共有多少时间,每本书要看多少遍,这是总计划。

每本书的每一遍花多长时间看完,在什么时间段看完,这是分期计划。

每天各科复习参考书要看多少页,这是每天的计划。

大家都不是小孩子了,逃几次课怎么了?

  就算挂了科又怎么了?

奖学金没了又怎么了?

开班会、年级大会我不去怎么了?

被通报又怎么了?

班上聚餐不去怎么了?

既然决定考研了,一切皆是浮云,认真复习才是王道。

这是很简单的道理,可就是有很多人不明白。

我为了考研主动挂了3科,扔掉了大一大二连拿2年的一等奖学金和一堆的荣誉证书,我敢说以一般人的智商,如果不大量逃课想考名牌学校是肯定没戏的!

  1.5.不要贪得无厌,买一堆参考书。

一本好书读5遍胜过5本好书读一遍!

  我在数学上花的功夫最多,暑假2个月的时间里,我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数学上,效果是立竿见影的,临考试前一个月很多人的复习全书还没看完,而我的数学复习全书完完整整看了3遍,《真题解析》完完整整看了3遍,《660题》2遍,《超越135分》2遍。

推荐李永乐系列,确实很经典,尤其是里面总结的解题思路与考生误区要反复研读。

这里我就借几个例子说一下,关于每门课的参考书我后面会详讲。

  1.6.复习方式:

复习最主要的还是要靠自己静下心来慢慢地理解。

  个人感觉每门课一开始千万要把基础过一遍,特别是数学,不要盲目的以为报了辅导班以后就靠着辅导班了,结果把筹码押错了对象,这样输得是你自己,筹码永远在自己手里,辅导班只是个辅助,学习还要靠自己,方法也是自己琢磨出来的,而不是模仿别人,不要太迷信前人,也不要太在意周围的人怎么着怎么着。

很重要的一点是问问自己究竟是属于哪一种学习类型的人,再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计划书,千万不可以盲目跟从别人的经验和进度,那样不但扰乱了自己正常的学习计划,也会影响了别人的情绪。

关于辅导班要不要报考,我个人建议,辅导班的数学确实对我帮助很大,帮我整理了很多的解法还有题目的类型,特别是线性代数那种很死的套路型题目,从辅导班那里我时候记了蛮多笔记了。

但是请记住前提是你自己看过几遍基础了,只是通过辅导班来提升一下自己的,不要盲目相信辅导班。

至于什么牌子的辅导班好,我在这里就不多说了也不好说。

另外,我的英语是很差的,所以英语的辅导班我也是去的,个人觉得对于我这种基础差的人来说,相对还是很有用的,但是英语好的人,有自信的人可以忽略我的话。

  1.7.考研是一个人的战斗!

!

!

  不要“夫妻双双把研考”,不要“先找份工作再考比较保险”,不要“考不上我还可以______”,不要到比较吵的图书馆去自习,不要老是跟别人攀比。

当然根据个人情况研伴是可以找的。

个人建议可以和同性的学霸为研友,一起学习,有人带动还是很好的。

  考研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中间还要承受很大的压力,其中有时你也会很烦躁,希望有人在身边和自己一起努力,提醒自己曾经定下的目标和当初的梦想;在遇到困难时有人与你并肩作战,可以排除孤独感,增加必胜的信心;同时在比较中前进,可能会有更好的效果。

  虽说考研最好结伴,但要睁大双眼选择。

意志不坚定的不要选,你不仅要帮他增强信心上,而且说不定你的意志也会被他给摧垮了;

  边考研边找工作的人不要选,这种人不会全心投入考研,最后很有可能结伴去找工作了;别做考研中的电灯泡,一来妨碍了别人,二来让你倍感凄凉与冷落,影响复习的心情;慎重对待男女同考,这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试想两个人亲亲密密一边嗑瓜子一边看辅导书,效率到底会怎样呢?

  1.8要知道考研的全过程里边最重要的是什么:

初试成绩尤其是三门公共课的成绩。

  现在有很多同学问我专业课的消息、如何买到试卷甚至是复试信息、如何提前联系导师等等,我想这些同学都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

本末倒置。

我认为初试成绩是重中之重,尤其是对我这种跨学校跨地区考的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三门公共课的成绩,因为这三门的成绩没有水分,谁复习的好谁考的就高。

而专业课的水分是很大的,我曾经看到一个帖子:

复习三周考上研究生。

当时我想:

这人简直是爱因斯坦再世啊!

仔细一看我释然了:

数学70+英语40+政治50+专业课145+总分320+,不用我再解释了吧。

所以如果你是跨学校跨地区甚至是跨专业的话,请记住这一点:

三门公共课才是你能有所依赖的,尤其是数学。

我一直认为:

想考天大结构这样的名牌学校的好专业,必须做到:

英语要过线,数学分要高。

所以,在考研过程中,不要去纠结一下不必要的事情,重心放在你该放的位置。

  1.9.对自己要有信心!

不是因为做不到而没有信心,而是因为没有信心所以才做不到。

  看过盗梦空间的人应该都知道,一个人的潜意识对自己的行动是多么重要。

而你的潜意识是什么?

自信,坚持,踏实,考上研究生……

  可以这么说,考研那么多人,有信心的能有几个?

这也许就是整体成绩不高,每年有大面积的人落榜的真正原因吧!

  不是因为做不到而没有信心,而是因为没有信心所以才做不到。

  这句话能理解的人不多,好在我当年是理解了。

其实考研并不难,难的是如何相信自己有成功的绝对实力。

这是好多同学的通病,还没有考试心已胆怯,那样失败只是早晚的事情。

他们可能在大学四年的成绩一般,甚至可能在一所不入流的学校,而考研的千军万马中不乏那些来自名校成绩骄人的学子,再加上地域、主场优势,可能未战已失去了一些信心。

这是要不得的!

  事实上,平时成绩好坏与能否考上研没有太大的关系,好多成绩不好的学生,他们甚至有个别课程没有及格,英语没过四级,但这并不影响他们考上重点院校;考研比考大学要相对容易的多,好多没能考上清华、北大的在考研时实现了他们四年前的梦想。

大家都是从高考的独木桥上走过来的,为何在考研时不相信自己呢?

  考研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没有把考研真正的放在心上,态度决定一切。

我认为始终要坚持考研第一,把考研当成自己目前的事业来做。

  态度决定一切,一定要端正考研态度,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定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该做什么并且知道自己要该怎样去做;要勇敢地面对考研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克服犹豫不决、精力分散、躲避面对、信心不足等消极影响,集中精力积极面对,只要能够在较长时间里保持注意力,并且坚持学习到最后,我想没有什么我们达不到的目的。

  1.10考研最主要的还是一个心态的问题:

三心二意、心猿意马、心浮气躁。

  考研成功的理由有成百上千个,但考研失败的原因却只有一个,那就是考研最大之忌:

三心二意。

我觉得考研最主要的还是一个心态的问题:

三心二意、心猿意马、心浮气躁。

不管是已经毕业的还是在校的学生,这一点都是考研大忌。

在考与不考之间徘徊,把考研当成一个平衡的手段,老觉得考不上还可以工作,实际上这种心理对考研的影响是很大的。

考研是一件艰辛的事,耐不住寂寞的人和心浮气躁的人考研,往往不能把心事放在复习上,别看他整天在教室呆着,但效果究竟如何呢?

在考研教室里趴着桌子睡觉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有一些考研的复习时老爱灵魂出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认真不了三天就想轻松轻松,可能是平时散漫惯了。

考研考的是人的毅力,要坚持,虽不可能是天天如一日,但也不能只有三天的热情吧!

要有足够的勇气去大胆的选择,要有足够的精力去应付。

这是很重要的。

  考研需要耐力,信心,忍受寂寞,学会放松。

既然选择了考研就

  要专心考,不要朝三暮四,花其它的心思,我知道做到这一点,非常困难,却很重要。

考研就是两个字“坚持”。

  考研经验心得4考研数学安排各阶段复习任务的方法强化阶段20__.7—20__.9目标:

归纳题型,总结方法资料:

  《考研数学辅导书》,在此阶段考生要多练,把这本书上的重要题型练熟练,开拓思路。

  巩固提高阶段20__.10—20__.11目标:

真题巩固资料:

  《历年真题解析》

  《120种常考题型》考研数学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同学们一定要把握命题规律,研究真题,掌握每章重点题型。

  冲刺阶段20__.11—考前目标:

实战演练,查漏补缺资料:

  《模拟试题》

  《历年真题解析》

  《120种常考题型》在当前强化阶段,希望大家一定要利用好现在的时间,注意考试的细节,调整好心里状态,能够在计算能力以及应试技巧能力上有质的提高。

  考研数学三备考方法转变做题方式很多文科生做数学题很喜欢:

做题——不会——看懂答案——结束,你是不是这样呢?

合适的方法是:

做题——不会——把目前能计算或推导的结论写出来,想想还差什么---看一眼答案,有些是一看就恍然大悟——那么就自己再重新算一遍,然后好好总结下为什么刚才没算出来,是方法没遇过还是要经过变形自己没看出来,有时候一道题做不出来答案一看就是种超纲题或者偏题难题,数学三一般考的都是最常见,最基础的方法,所以那些冷门方法一律放弃。

  “珍惜自己独立思考解题的机会”不要老是看答案,这样才能摆脱文科思维。

如果只是一味地机械做题,背答案,即使你做了李永乐的全套也还是没用。

  复习全书和指南我都用过,但我推荐全书,就数三而言,全书的题更好更全面,其实两本书很多题目都是重复的。

不要说复习全书看了3,4遍,这样太笼统,就像我一站时全书做了

  7.8遍不也只有110左右嘛,我个人觉得2遍为宜,做得太多后来只会记住题目而不是思维方法。

我推荐全书2遍后直接上真题,基础差的甚至660也不用做,因为660的题有些比全书还打,直接做数三真题,然后自己薄弱的地方找全书查漏补缺,而不是反复抱着全书死磕,因为你没个重点,以为全书每道题都要掌握。

通过做真题,你知道哪些是数三常考内容,哪些不是,你慢慢会发现全书上哪些是有价值的题目,真题做完数三做做数一数二的相关题,然后上模拟卷,模拟卷至少上30套吧,推荐合工大10-13的,李永乐400题,陈文灯的模拟。

  模拟题对于文科生的重要性:

首先,很多经验帖不强调模拟题,甚至反对模拟,我觉得这和数学基础有关,正如前文所述。

逻辑思维好的同学完全可以做做教材,全书,真题然后考个140+,因为他们数学基础好,他们懂得如何做题。

而基础差的同学,像我,可能做个n遍全书仍不得其法。

而模拟题或者说真题具有一下全书或者660之类的题集所不具备的几大优势:

  1.套题一般都是集中出线常考的知识点,有些套题几乎是真题的翻版,改个数字,而数三真题的最大特点就是来自真题,就像13的数三来自往年数三和数一数二的太多了。

所以做模拟就是加强对常考知识点的考核,而不像许多全书不分重点。

  2.通过严格掐时间做套题,可以培养你做题的时间优势,对难题有所放弃。

今年数三小题难,大题简单,很多人慌了手脚,这就是平时缺乏演练的结果,本人后期保持一天一套题的速度模拟,懂得如何跳过难题,保证计算率,不慌张,可以说考试当天对我来说只是一场模拟,所以我很淡定,要知道基础越差的同学,越是对数学害怕的文科生越是容易在考场紧张!

  3.反复看以前做的题容易记住题目本身。

许多同学做了7,8遍

  全书,全书的题都快背出来了,但考场变个型就不知道了,而模拟题很多都是对真题的适当变形,或者自创题,这里强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