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秧600.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73305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插秧60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插秧60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插秧60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插秧60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插秧60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插秧600.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插秧600.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插秧600.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插秧600.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插秧600.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插秧600.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插秧600.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插秧600.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插秧600.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插秧600.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插秧600.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插秧600.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插秧600.docx

《插秧60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插秧600.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插秧600.docx

插秧600

篇一:

《水稻插秧技术标准》

一、格田沉淀标准

水整地沉淀15~20天后,步入格田,手指(木棍)入土一节(2厘米),田面指划成沟慢慢恢复是最佳沉淀状态,此期正是插秧适期;指划不成沟,说明沉淀不好,不能插秧;指划成沟,但不恢复,说明沉淀过渡,二者都保证不了插秧质量。

要在最佳沉淀状态下插秧,严防边行推苗,影响插秧质量。

二、插秧技术要求

水稻插秧技术要点概括为适宜水深、田面硬度、插前三带、最佳插深、适龄壮秧、合理密植、科学灌溉、早施蘖肥、及时防虫、适时抢早、插满插严、按序插秧。

1、适宜水深。

要求插秧前一天把格田水层调整到1厘米左右(呈花达水状态)有利于插秧机作业,田面水过少,插秧机行走困难,秧爪里容易粘泥,夹住秧苗,秧槽内易塞满杂物,供苗不匀不齐,甚至折苗,造成缺苗严重。

田面水过深,立苗不正,插秧深浅不匀,浮苗缺苗多,插秧机行走过程中易推苗压苗,保证不了插秧质量。

2、田面硬度。

插秧时田面硬度检查方法是食指入田面一节(2厘米左右)深度划沟,周围软泥呈徐徐合拢状态,为最佳的插秧状态。

如沉淀不好,田面过于稀软,秧苗插不牢,立秧姿势乱,插秧机推压边行苗,插后秧苗易下陷,影响缓苗和分蘖生长。

田面硬度过大,插秧阻力大,容易伤苗,插秧深度变浅,插后痕迹不能及时合拢,造成漂苗、缺苗。

3、最佳插深。

机械插秧的深度是否合适对秧苗的返青、分蘖以及保全苗影响极大,一般插秧深度厘米时易散苗,倒苗、漂苗较多,插秧深度3厘米以上,就会抑制秧苗返青和分蘖,尤其是低位节分蘖受抑制明显,高位节晚生分蘖增多,分蘖延迟,分蘖质量差,弱苗插深还会变成僵苗。

而插秧深度在2厘米左右时,则不出现倒苗、漂苗现象,植株发根较多,生长健壮,分蘖力强,因此,水稻机械插秧深度控制在2厘米左右;人工插秧深度1~厘米;钵育摆栽钵面与泥面平;抛秧栽培钵面入土2/3(泥浆状态抛秧)为宜。

4、插前三带。

按照插秧的农时安排,有计划的在插秧前一天进行三带工作,边三带边插秧,切不可一次把插前三带工作做完,以避免肥料浓度过大造成烧苗现象发生,同时,还可以延长防治潜叶蝇的时间,提高对潜

叶蝇的预防效果。

插前三带一是带磷:

磷酸二铵125~150克/平方米;二是带药:

70%艾美乐6~8克或25%阿克泰6~8克/百平方米;三是带生物肥,如益微增产菌、世绿生物肥等,按照说明书使用。

5、适龄壮秧。

移栽期秧苗素质的好坏对秧苗返青、分蘖影响极大,一般要求旱育中苗(~叶)、旱育大苗(~叶)是根白而旺、扁蒲粗壮、叶挺而绿、秧龄适当、整齐均匀、干物重高、抗逆能力强的健壮秧苗,这样的秧苗插后返青快、分蘖早、生长旺盛。

而秧苗素质差的徒长秧苗,插秧后叶片搭拉在水面上,极易受到潜叶蝇的危害,叶片很快烂掉,即使叶片保持完好,撤水后叶片直立非常缓慢,缓苗慢、返青迟,如遇不良环境条件,则死叶、死苗率高。

6、合理密植。

插秧的密度(每平方米的基本苗数)应根据土壤的肥力状况、秧苗素质、气候条件、栽培水平等综合因素来确定,单位面积基本苗数以计划穗数(平方米收获穗数600穗以上)的1/4~1/5为好。

一般土壤肥沃、施肥水平高、供肥能力强、秧苗素质好、气候条件好的地号可适当稀插,平方米基本苗数不宜过多,一般在125株/平方米比较合适,变化范围控制在110~140株/平方米范围内,行、穴距前期以30×12厘米,后期以30×10为主,4~5株/穴,穴数30~33穴/平方米为宜。

而土壤较瘠薄,供肥能力差、气候条件差的地号则可适当增加密度,平方米基本苗数控制在140株/平方米较为适宜,变化范围控制在120~160株/平方米,行、穴距以30×10厘米或×12厘米,4~5株/穴,穴数33~35穴/平方米为宜。

要求第一生态区插秧基本苗数130株/平方米、第二生态区基本苗数140株/平方米、第三生态区基本苗数150株/平方米;人工插秧前期以9×3寸(40+20×10厘米),后期以8×3~4(33+20厘米)寸为主,4~5株/穴,130~150株/平方米;钵育摆栽9×4~5寸(30×~厘米),110~120株/平方米为宜。

7、科学灌溉。

插后立即上护苗水保返青,水深4~6厘米左右,苗高2/3,以不淹没秧苗心叶为准,促使秧苗早返青、早分蘖、早生快发。

在常温下地表水呈花达水时,秧苗返青所需天数为9~10天,护苗水深度2厘米时,秧苗返青所需天数为6~7天,护苗水深度4厘米时,秧苗返青所需天数为4~5天。

在一定条件下,护苗水深每增加2厘米株高增加1厘米,根数增加2条左右。

水稻返青后立即撤浅水层,保持3厘米左右浅水层,以利增加水温和泥温,加快水稻分蘖。

水稻分蘖最适气温30~32℃,最适水温32~34℃。

气温低于20℃,水温低于22℃,分蘖缓慢,气温低于15℃,水温低于16℃,或气温超过40℃,水温超过42℃,分蘖停止发生。

保持浅水层可以增加泥温,缩小昼夜温差,提高土壤营养的有效性,有利于促进分蘖,无水或深水易降低泥温,抑制分蘖发生。

要事先留好出水口,出水口高度5厘米,以防降水过多时水深淹没秧苗或长期深水淹灌,降低根系活力。

8、早施蘖肥。

插后3~5天秧苗返青后立即施蘖肥,施肥量是氮肥总量的30%,其中,蘖肥总量80%插后4~5天全田施入,另20%(尿素1公斤/亩左右)7~9天后看田找施,哪黄哪弱施哪,促使肥效反应在6~7叶期(有效分蘖盛蘖叶位),促进秧苗早分蘖、快分蘖、多分蘖,减少无效分蘖。

为了延长肥效期,可以用硫酸和尿素混配使用,3公斤硫酸铵代替1公斤尿素。

分蘖期稻苗体内三要素的临界量是氮%、无氧化二磷%、氧化钾%,叶片含氮量%时分蘖旺盛,含钾量%时分蘖顺利。

生物硅肥全部用在蘖肥上,5公斤/亩与第一次蘖肥一起施用。

9、及时防虫。

水稻潜叶蝇发生前在5月末~6月上旬,插秧后及时进行虫情调查,发现潜叶蝇危害时及时喷药防治。

调查的方法是选择插后8~10天的秧苗靠近水面并平铺(搭拉)在水面上的叶片,用手轻轻捋叶片,发现叶片中间有小颗粒即为潜叶蝇的幼虫,应立即喷药防治。

10、适时抢早。

水稻插秧起始温度是气温稳定通过13℃,泥温15℃,高产插秧期5月15~25日,钵育摆栽18~23日;5月10~15日、5月26~30日为平产期;5月10日前、6月1日后为减产期。

随时间托后,产量明显降低,以5月15日移栽产量为100,5月20日移栽的产量为94,5月25日移栽的产量为90,5月30日移栽的产量为。

11、插满插严。

插后同步补苗,插到头、插到边,格田四角插满插严,确保田间基本苗数合理、耕地利用率100%,要求做到秧苗栽的正,不要东倒西歪,插秧行要直,行穴距规整,每穴苗数均匀,栽插深浅整齐一致,不插高低秧、断头秧。

12、按序插秧。

插秧时应从稻田的下头开始,逐步向上头推进,待下一个格田插完秧以后,上一格田中的水放入下一格田做为护苗水,这样,即节约用水,又提高了水温,还减少肥料流失浪费。

同时,距主干公路两侧的稻田头两排格田应在5月15日后插秧。

三、水稻移栽标准

(一)机械插秧标准是早、密、浅、正、直、满、匀、扶、补。

1、早:

适时抢早。

2、密:

合理密植,保证田间基本苗数。

3、浅:

插秧深度2厘米以内,插深小于1厘米,穗虽多而穗小,不抗倒伏,插深大于2厘米,穗少而不能高产。

4、正:

要求秧苗栽的正,不要东倒西歪。

5、直:

插秧行要直,行、穴距要规整一致。

6、满:

插到头、插到边,格田四角插满插严,确保田间基本苗数合理、耕地利用率100%;

7、匀:

栽插深浅整齐一致,不插高低秧、断头秧,每穴苗数均匀。

{插秧600}.

8、扶:

插后及时上护苗水,促进秧苗早返青、早分蘖。

9、补:

插后同步补苗,确保水稻生育进程一致。

(二)摆栽标准是适、平、扶、匀。

1、适:

保证做到适时摆栽。

{插秧600}.

2、平:

钵面与泥面平齐。

3、扶:

摆后及时放水扶苗,防止晒干。

4:

匀:

行、穴距准确、均匀一致。

四、正确处理好五个同步关系

1、插秧与秧田后期管理相结合。

在抢农时插秧的同时不要忽视秧田后期管理,特别是要注意水分管理,不要因缺水使秧苗萎蔫影响秧苗素质。

2、插秧与插前三带相结合。

在插秧之前要分期做好三带工作,不可一次全部育秧大棚都做完三带工作,要根据插秧进程在插秧的前一天再进行三带处理。

3、插秧与灌护苗水相结合。

插秧后及时上护苗水,切不可插后不上水,秧苗处在晒干状态,致使秧苗底叶干枯,延长缓苗期,影响秧苗正常分蘖。

4、插秧与施蘖肥相结合。

在插后3~4天就要及时施蘖肥,最晚不晚于秧苗返青就施蘖肥,严防蘖肥施用过晚过迟,决不可全田都插完再施蘖肥。

5、插秧与补苗的同步关系。

在插秧的同时就要安排专人同步补苗,使得秧苗生育进程一致,便于实施本田管理,严防插完全田再统一进行补苗,这样将导致秧苗生育进程不同,本田管理措施实施不便,影响水稻正常生长。

五、加强秧田中后期管理

1、加大通风力度。

秧田管理的重点是保持秧田的旱育状态,促进秧苗根系发育。

近期由于防病、调酸等作业,秧田湿度较大,必须加大通风量,及早散去秧田多余水份,进入3叶期的秧田更要加大通风练苗力度,特别是阴天也要早晨打开棚头通风,散去棚内湿气,使秧田始终处在旱育状态,努力培育旱育壮苗。

2、严格水份管理。

秧田水份管理严格按照“三看”标准实施浇水,决不可随意加大秧田浇水次数和浇水数量,严格控制秧田水份,确保秧田实现旱育状态。

3、加强病害防治。

通过前期的努力,水稻秧田立枯病的防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仍有部分秧田发生立枯病危害,为此,要求各单位切不可掉以轻心,麻痹大意,要认真进行调查,发现发病中心立即浇的酸水和喷药防治,并且及时追肥或叶面追肥。

4、防御低温冷害。

水稻障碍温度指标是播种至出苗最低气温为-1℃,地表温度为-3℃;出苗至三叶期最低气温为3℃,地表温度为-1℃;三叶期以后最低气温为5℃,地表温度为1℃。

根据天气预报,如插秧期气温有1℃以下低温时,要将秧田盖好,或采取其他增温措施,严防秧苗受害。

当夜间温度10℃时,可以昼夜通风,促使秧苗逐步适应外界环境,提高练苗效果。

篇二:

《水稻机插秧栽培技术规程》{插秧600}.

水稻机插秧栽培技术规程

机插秧栽培技术是用机械代替人工栽插秧苗的一种水稻种植方式,主要包括了培育适宜机械栽插秧苗、高性能插秧机操作使用、大田农艺管理措施配套等,显著特点是播种密度高,移栽秧龄短,劳动效率高,易于集约化管理。

一、育秧

1、品种选择与种子准备

选用优质高产,分蘖力强,抗逆性好的早中熟品种。

早稻可选陆两优996、淦鑫203、金优463等中熟品种;晚稻可选淦鑫688、天优998、先农16号等中熟品种。

每亩大田用种量早稻按常规稻、杂交稻,晚稻按常规稻、杂交稻。

种子纯度和净度不低于98%,常规稻发芽率不低于85%,杂交稻发芽率不低于80%。

种子经晒种、选种、浸种消毒和催芽摊晾后再播种。

一般根据种子质量、含水率和天气情况晒种6-12h。

常规稻用盐水法选种后晒干备用或直接浸种;杂交稻用清水选种或风选法选种。

选种后用先安(20毫升加水10kg浸种12-24小时)或强氯精(50g加水15-20kg浸种10-14小时)消毒浸种,早稻浸36-48h,晚稻浸12-24h,杂交稻浸种时间可适当缩短。

早稻浸好后将种子上堆入袋,按“高温破胸、适温催芽、常温炼芽”的原则催芽;晚稻浸好后于室内1-2d便可自然发芽。

催芽后将芽谷置于室内摊晾,达到内湿外干,不粘手,易散落,即可播种。

2、秧田和秧盘准备

选择靠近大田方便运秧,灌溉条件好,土壤松软肥沃,地势平坦,背风向阳的田块,按秧本比常规稻1:

80-100、杂交稻1:

120-150备足秧田。

播前7-10d带水翻耕耙平,开沟起畦做好秧板。

畦宽,沟宽20-30cm(沟泥育秧的沟宽50-70cm),沟深15-20cm,四周开围沟,深20-30cm。

然后排水晾板,播前铲高补低,做到板面沉实不陷脚,平整无高低,无残茬杂物,秧板整齐沟边直。

机插秧专用标准塑料软盘规格为58cm×28cm×,选无破损、无变形、

盘面清洁的秧盘,按每亩大田备足秧盘,常规稻早稻30-40盘,常规晚稻25-35盘,杂交稻早稻20-30盘,杂交晚稻15-25盘。

每亩早稻秧田另需准备宽、长280m的农膜,晚稻相应准备遮阳网或无纺布。

3、床土准备

适宜作床土的有菜园土、耕作熟化的旱田土(不宜在荒草地及当季喷施过除草剂的地块取土)、秋耕冬翻春耖的稻田土,要求土质疏松肥沃、通透性好、中性偏酸,无残茬杂草砾石、无菌无污染的壤土。

肥沃疏松的菜园土,过筛后可直接作床土;其它适宜土壤提倡在冬季取土培肥。

一般每100kg过筛细土中均匀拌入600-675g水稻壮秧剂(江西省农科院早稻型或晚稻型壮秧剂)或硫酸铵100-130g、过磷酸钙100-180g、氯化钾40-100g。

选择晴好天气和土堆水分适宜时(含水率10%-15%)过筛,粒径不大于5mm,筛后用农膜覆盖继续集中堆闷,使肥土充分熟化。

一般于播前7d,每1000kg床土用40-60g敌克松100倍液喷洒闷堆消毒,或播后盖膜前,用65%敌克松50-60g兑水1000-1500倍液喷洒消毒,以防立枯病等苗期病害。

按每亩大田备营养细土100kg和未培肥过筛的细土25kg作盖籽土,或按每个标准秧盘备土。

盖籽土一定要用未拌壮秧剂的干细土。

4、播种与苗期管理

播种期按插秧期与秧龄逆向推算,确保秧苗适龄移栽。

早稻一般在3月中下旬播种,秧龄15-20d,叶时插秧;晚稻一般在6月中下旬,秧龄控制在12-18d,叶插秧。

{插秧600}.

播种密度按常规稻每盘播芽谷120-150g,成苗2-3株/cm2;杂交稻每盘播芽谷80-100g,成苗株/cm2。

先将秧盘平铺在做好的秧板上,整齐紧密排放,盘底与床面紧贴接触泥土。

然后铺撒准备好的营养床土于秧盘里,注意盘角床土铺放到位,土层,厚薄均匀,土面平整。

播前1d灌平沟水,待床土充分吸湿后迅速排水,也可在播前直接用喷壶洒水,使土壤饱和含水率达到85%-90%,即可播种。

做到按盘精量播种,分次匀播,播时不陷谷,播后轻塌谷,使种谷大半入泥,然后均匀撒上未经培肥的盖籽土,以盖没种谷为宜(厚3-5mm)。

覆完土,灌平沟水湿润秧板后迅速排放,弥补秧板水分不足,使床土湿透,畦面不上水,并沿秧板四周整好

盘边,盖好农膜,封严封实,上铺一层稻草,控温保湿促齐苗。

早春气温较低或遇倒春寒,须再搭拱棚增温育秧。

必要时苗床膜外四周撒药防鼠害。

播后保持平沟水,盖膜5d左右揭膜炼苗,并灌1次水浸透床土,弥补盘内水分不足。

揭膜至秧苗2叶期前,保持秧板盘面湿润不发白,盘土含水又透气。

2-3叶期视天气情况勤灌跑马水,做到前水不接后水。

并结合灌水,亩用尿素撒施或兑水浇施作断奶肥。

栽前2-3d及时脱水蹲苗,灌半沟水,使床土软硬适当,便于起秧机插,并视苗情施好送嫁肥,亩用尿素不超过5kg。

揭膜后及时用药1次防治稻蓟马和飞虱,重点防治立枯病和恶苗病,以300-500倍敌克松或甲霜灵药液喷洒;栽前2-3d注意防治飞虱、螟虫等,每亩秧田用5%锐劲特45mL加10%吡虫啉20g或75%的三环唑60g兑水50kg喷雾,或%快杀灵乳油30-35mL兑水40-60kg喷雾,做到带药移栽。

二、插秧

1、插秧期

机插秧一般在秧龄12-20d、叶龄时移栽,茬口、气候等条件允许时应尽可能提前插秧。

适宜移栽期早稻在4月上中旬,晚稻在7月上中旬。

2、大田耕整

大田耕整要求根据茬口、土壤性状采用相应的耕整方式,机插秧与手插秧的整地操作相同,但对大田耕整质量要求较高。

机械作业深度不超过20cm,泥脚深度不大于30cm,泥土上细下粗,细而不糊,上软下实。

田面平整,田块内高低落差不大于3cm,表土硬软适中,田面基本无杂草残茬等残留物。

插秧前水深1-3cm,泥浆沉淀,泥水分清,不浑浊,沉淀不板结。

早稻冬闲田应在前作收获后及时翻耕晒垡,灌(或蓄)水泡田,然后翻耕、耙田,移栽前结合施基肥再耙田、耥平;绿肥田于盛花期翻耕炕晒后,灌水泡田沤肥腐熟10-15d再犁耙、耥田。

晚稻田在早稻收割后抓紧时间翻耕压埋稻茬,灌水沤田7d左右后再耙田、耥平。

3、插秧密度与方法

机插密度一般按常规稻每亩万丛,每丛3-6株、行株距规格为

30cm×12-16cm;杂交稻每亩万丛,每丛2-3株,规格30cm×22-28cm。

起秧移栽时,根据机插进度,做到随起、随运、随栽,尽量减少秧块搬动次数,堆放不超过3层,遇烈日高温要有遮阳设施。

插秧机应符合技术条件要求,并按使用规定进行调整和保养,须由受过技能培训的熟练机手操作。

宜在晴朗或多云、阴天的早晨或下午进行机插秧,作业时根据秧箱内苗量及时补给,在确保秧苗不漂、不倒的前提下,应尽量浅栽,机插到大田的秧苗应稳、直、不下沉,确保机插质量。

机插深度以不大于20mm为宜,作业行距一致,不压苗,不漏苗,伤秧率和漏插率均低于5%,机插完成后应在大田四周及时人工补苗。

三、大田管理

1、施肥

机插秧与手插秧的大田施肥总量相似,早稻每亩大田施用纯氮(N)11kg、磷肥(P2O5)7kg、钾肥(K2O);晚稻每亩大田施用纯氮(N),磷肥(P2O5)8kg、钾肥(K2O)12kg。

氮磷钾比例按N:

P2O5:

K2O为1:

肥料运筹方面,一般按“适施基蘖肥、重施促花肥、不施或少施保花肥”为原则,基肥占总氮量的30%-40%,结合大田耕整时施用;分蘖肥占总氮量的30%-40%,分两次施用;穗肥占总氮量的20%-30%。

2、灌溉

按照“寸水栽插,浅水护苗活棵促分蘖,适时多次轻搁田,薄水孕穗浅水抽穗扬花,灌浆期干湿交替活熟到老”的原则进行水分管理。

栽时浅水机插,栽后及时灌1-2cm浅水护苗活棵,湿润立苗浅水早发。

分蘖期间歇灌溉,以保持3cm水层至湿润无水层为宜,够苗期适时搁田,当田间苗数达到预期穗数的75%-80%时即脱水搁田,多次轻搁。

拔节孕穗期保持2-3cm浅水层。

抽穗结实期坚持干干湿湿,交替灌溉,不可断水过早,确保青秆黄熟,注意防止倒伏。

3、病虫草害防治

根据当地病虫情报和防治意见及时做好病虫草害的防治工作。

机插秧行距较大,秧苗较小,草害明显重于常规稻大田,杂草防治除结合整地施肥进行以外,还需在插秧后5-7d,每亩用30%丁苄100-200g或35%苄喹20-30g或丁草胺40-60g

或吡嘧磺隆混入化肥或拌细入土撒施至大田防治,把握好除草剂施用时间和药量,并按药剂使用要求保持水层5d左右。

分蘖盛期重点防治二化螟,分蘖末期至孕穗期重点防治纹枯病、稻细菌性条斑病和稻纵卷叶螟。

破口抽穗期重点防治稻瘟病、纹枯病和二化螟,灌浆结实期注意防治穗粒瘟、纹枯病、稻飞虱和稻曲病。

(1)稻纹枯病:

返青分蘖期至拔节长穗期,100丛中有15丛发病即用药;稻株封行期必须施药1次,必要时孕穗期再施药1次。

亩用5%井冈霉素150mL或可湿性粉剂50g兑水50-60kg喷雾,或甲基托布津100g兑水75kg喷雾。

(2)稻瘟病:

破口期必须施药1次防治穗颈瘟,后期注意施药防治谷粒瘟。

亩用45%瘟特灵胶悬剂100mL或瘟格新35g兑水60kg喷雾,或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或稻瘟净或春雷霉素1000倍液兑水60kg喷雾。

(3)稻细菌性条斑病:

在初期及时扑灭发病中心。

亩用12%施稻灵胶悬剂35mL,或25%叶青双可湿性粉剂250g,或10%叶枯净可湿性粉剂200g,兑水50-60kg喷雾。

(4)稻曲病:

抽穗扬花至成熟中后期注意防治。

亩用瘟格新60g或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30g兑水60kg喷雾。

(5)二化螟:

密切注意病虫预报和施药时期。

选用锐劲特等高效农药,或亩用18%抗虫灵水剂200mL或97%米杀虫丹35g,兑水50-60kg喷雾。

{插秧600}.

(6)稻纵卷叶螟:

在3龄幼虫时用药。

选用锐劲特等高效农药,或亩用20%三唑磷乳油或25%喹硫磷乳油1500倍液喷雾,或18%杀虫双水剂或18%抗虫灵水剂200mL兑水50-60kg喷雾。

(7)稻飞虱:

孕穗后虫口密度平均每丛12头即用药。

亩用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20-25g,或吡虫灵可湿性粉剂10-15g,兑水60-70kg喷雾。

4、收获与贮藏

早、晚稻收获期分别在85%和90%以上的实粒黄熟时抢晴收割,采取人工或机械收割、脱粒。

稻谷收后及时摊晒,做到薄摊勤翻,谷粒干燥均匀,待稻谷水分适宜时(13%-14%)入仓贮藏。

篇三:

《水稻机插秧的优势及高产栽培技术》

水稻机插秧的优势及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介绍了水稻机插秧技术的优势,包括省工、省时、省力、省秧田;机插速度快、质量高、病虫害轻、生产成本减少;增加产量和效益等优点。

总结了水稻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机插秧;优势;高产;栽培技术

水稻机插秧与常规移栽方式相比,具有省工、省时、省力、省秧田,机插速度快、质量高、病虫害轻、生产成本减少,增加产量和效益等优点[1]。

近几年,腾冲县通过对水稻机插秧技术的试验示范和大面积推广,经过认真总结经验,找到了一些适宜当地的水稻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

1水稻机插秧技术的优势

一是省工、省时、省力、省秧田。

省去了人工拔秧的工作量,手扶式插秧机每天可插秧~hm2,为人手工插秧的10~20倍;育秧时间短,秧苗的秧龄为25d左右。

插秧不弯腰,比较省力。

手插秧田与大田的比是1∶10;机插秧田与大田比是1∶(80~100),节省秧田80%,而且机插秧育秧可不占用水田,房前屋后的平地、晒场都可利用。

二是机插速度快、质量高、病虫害轻、生产成本减少。

机插速度快,1h可插1~2m2;插秧质量高,宽行窄距,可充分利用光能,透风性好,有利于早期分蘖,根系发达,有利于肥料吸收;病虫害轻,机插实现有序栽培,通透性好,抗倒伏,抗病虫害能力强,比手插和抛秧可少施1~2次药,既降低成本又保护环境;生产成本减少,机插秧育秧成本为450~600元/hm2,人工插秧育秧成本为600~750元/hm2。

三是增加产量和效益。

因机插行距较宽,有利于通风透气和光合作用,能促进增产,在同等条件下,机插秧的基本苗能保证千粒重较高,稻穗大,成熟早,增产效果明显。

经农业部门测产,其产量比手插增产5%以上;由于增产,增加收入2250元/hm2以上。

2水稻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

播前准备

一是床土选择。

床土选择腐植质多的稻田土,1hm2大田一般需营养细土1500kg作床土并准备未培肥的过筛细土375kg作为盖种土。

在床土加工过筛时,每100kg细土+8kg腐熟细粪加1kg壮秧剂拌匀;过筛后,用农膜覆盖、集中堆闷,以促使肥土充分熟化[2]。

二是秧田选择。

秧田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排灌方便、邻近大田的田块作秧田;按1∶(80~100)的比例留足秧田面积[3]。

墒面宽140cm;沟宽25cm、沟深15cm;四周沟宽30cm、深20cm。

苗床板面要求达到“实、平、光、直”。

三是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在选用良种时,杂交稻推广滇杂33号、滇杂35号、滇杂46号;常规稻推广岫粳14号、楚粳8号、昌粳9、昌粳10;优质饵丝稻推广天杂58号、临籼21;优质稻推广滇瑞品系;

篇四:

《水稻插秧前后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水稻插秧前后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现在正是水稻插秧季节,那么在水稻插秧前后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记者对我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王世喜进行了采访,了解到,水稻插秧前和插秧后主要应该注意以下一些技术问题:

加强秧苗后期管理。

在三叶一心到插秧前,要保持棚内温度不超过20℃为宜,棚膜昼揭夜盖,最低气温高于7℃时,可昼夜通风,自然炼苗,插秧前3天,全揭膜锻炼秧苗。

水分管理上,在不致秧苗萎蔫的情况下,控制浇水,蹲苗壮根,使秧苗处于干渴状态,有利于插秧后发根好、返青快、早分蘖。

秧苗3叶期以后,若出现秧苗叶片普遍退绿发黄表现缺肥时,每100平方米苗床可用磷酸二氢钾或硫酸铵1-3公斤,兑水100倍液叶面喷洒,喷肥后要浇清水防止烧苗。

对发生青枯病的苗床,要立即灌水,水层控制在苗高的2/3。

精细整地。

地平是水稻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