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同步训练必修3第1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含详解.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74504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80.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同步训练必修3第1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含详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同步训练必修3第1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含详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同步训练必修3第1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含详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同步训练必修3第1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含详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同步训练必修3第1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含详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同步训练必修3第1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含详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同步训练必修3第1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含详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同步训练必修3第1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含详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同步训练必修3第1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含详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同步训练必修3第1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含详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同步训练必修3第1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含详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同步训练必修3第1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含详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同步训练必修3第1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含详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同步训练必修3第1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含详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同步训练必修3第1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含详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同步训练必修3第1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含详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同步训练必修3第1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含详解.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同步训练必修3第1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含详解.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同步训练必修3第1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含详解.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同步训练必修3第1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含详解.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同步训练必修3第1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含详解.docx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同步训练必修3第1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含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同步训练必修3第1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含详解.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同步训练必修3第1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含详解.docx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同步训练必修3第1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含详解

2020年精编地理学习资料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1课 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也不同。

读黄河流域图,回答1~2题。

 1.黄河流域作为一个区域,其划分的方法是(  )

A.利用单一指标B.利用综合指标

C.以行政区划为指标D.利用气候、地形等指标

 2.图中甲、乙、丙三地最主要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

A.气候干旱、洪涝灾害、生物多样性减少

B.酸雨、水土流失、赤潮

C.荒漠化、水土流失、海洋污染

D.水土流失、荒漠化、泥沙淤积

读我国四大茶区分布图,回答3~4题。

 3.关于四大茶区,叙述正确的是(  )

A.四大茶区1月份均温都在0℃以上

B.同一季茶叶采摘时间自南向北逐渐推迟

C.江北茶区和江南茶区以长江为分界线

D.自南向北,茶区土壤酸性呈增强趋势

 4.“南茶北引”过程中,茶叶在江北茶区易受到的自然灾害有(  )

A.低温、冻害B.台风、寒潮

C.水土流失D.风暴潮、霜冻

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2008年和2009年两大产业结构图。

读图,回答5~6题。

 5.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一产业产值保持稳定不变

B.目前该市以第二产业为主

C.2009年第三产业比重最大

D.产业结构应坚持均衡发展

 6.该市目前面临资源、能源短缺;进一步发展需要更多劳动力,而城市已经不堪人口重负;环境承载力达到极限。

对此,你认为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加大科技投入,减少企业数量,发展第三产业

B.实行区域经济合作,进行资源、能源的跨区域调配

C.引进高技术人才,限制外来人口进入,控制人口规模

D.严格土地管理,提高土地价格,缓解土地紧缺的局面

城市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其发展演变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读某城市空间分布不同阶段的发展演变模式图,回答7~8题。

 7.图中四个阶段按时间的发展演变顺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

C.②③①④D.①④③②

 8.图中发展阶段表明(  )

A.①阶段以农业为主体,中心城市辐射作用明显

B.②阶段区域以小城镇为主,内部经济差异比较小

C.③阶段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已经形成

D.④阶段区域内部差异继续加大,区域处于不平衡状态

读某地区示意图,回答9~10题。

 9.图中,甲、乙、丙、丁四区域(  )

A.是按照综合指标划分的

B.边界有实有虚

C.属于不同层次的区域

D.相互间区域环境差异大

10.有关该地区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区域光照充足但热量不足

B.乙区域降水少但季节变化大

C.丙区域河流长但流量季节变化小

D.丁区域土层厚但土壤肥力低

11.2006年夏季,重庆市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

为挽回旱灾的部分经济损失,重庆市政府组织农民工赴新疆摘棉花。

事实上,以前就有大量重庆民工到新疆摘棉花。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试分析上图中两区域差异最大的气候特征。

 

(2)制约新疆棉花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的最不利自然条件是什么?

其针对这一不利条件在生产中应采取什么措施?

 

(3)试分析重庆农民工赴新疆摘棉花的社会经济原因。

 

(4)重庆某乡镇的小明先去成都与表哥会合,再去南疆摘棉花,如何走最近?

请你帮他选择经过的主要铁路线。

 

(5)乙图中①山脉是我国西部两大盆地的分界。

山脉北侧的盆地中多为半固定沙丘而南侧多为流动沙丘,试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差异形成的自然原因。

 

第2课 区域发展差异

             

下面是两个区域图,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甲、乙两地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甲地位于南温带

②乙地地形为山地、丘陵

③乙地位于甲地的东南方向

④甲、乙两地均位于流域分水岭处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2.甲、乙两地相似的地理环境特征有(  )

①海拔高于四周②气候较周边地区凉爽

③干湿季明显④植被以草原为主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读三个经济地带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的变化(%)表,完成3~5题。

年份

1980

1985

1990

1995

比重增减

东部

52.3

52.9

53.8

58.3

+6.0

中部

31.2

31.1

29.8

27.6

-3.6

西部

16.5

16.0

16.4

14.1

-2.4

 3.下列属于三个经济地带划分依据的是(  )

A.经济发展水平B.经济发展速度

C.经济发展潜力D.经济结构特征

 4.下列有关三个经济地带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东部经济增长速度快于中西部

B.东部经济发展水平高于中西部

C.东部经济为正增长,中西部经济为负增长

D.中西部与东部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有所扩大

 5.为了加强三个经济地带联合与互补发展,由东部向中西部转移的工业发展类型主要为(  )

A.劳动密集型B.资金密集型

C.技术密集型D.严重污染型

下图是我国东、中、西部部分指标占全国比重示意图。

读图,回答6~7题。

 6.图中反映出制约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是(  )

①人才缺乏 ②交通落后

③资源短缺 ④外商投资少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7.下列措施中,对中西部地区吸引外资见效最快的是(  )

A.加大铁路建设力度B.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C.加大资源开发力度D.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为了缩小东、中、西部经济差距,促进三个经济地带的协调发展,20世纪末,国家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据此完成8~9题。

 8.适于中部地带发展方向的是(  )

A.大力开拓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科学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高档消费品工业

B.重点开发长江上游地区能源和矿产,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C.建设成为我国能源、原材料生产基地和商品粮、农牧渔副产品生产、流通、加工基地

D.广泛参与国际竞争,积极发展对外经济贸易和国际金融业

 9.限制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稀缺性资源是(  )

A.水资源B.石油资源

C.天然气资源D.太阳辐射能

10.下图是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有关资料,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A、B、C分别代表的是 西部 、 中部 、 东部 经济地带。

(2)能反映经济国际化程度的指标是图中的 出口额 和 外商直接投资 。

(3)结合有关知识分析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区位优势。

 

下图为沿106.5°E我国局部地形剖面图。

读图完成11~13题。

11.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地理意义表现在(  )

A.为农耕区和畜牧区的分界线

B.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

C.为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区

D.是长江水系与淮河水系的分界线

12.有关①地形区农业发展条件及面临的问题,叙述正确的是(  )

A.河网密布,灌溉水源充足

B.地势平坦,草原辽阔

C.水土流失严重,陡坡应退耕还林还草

D.土壤盐碱化严重,多中低产田

13.有关②地说法正确的是(  )

A.与①地气候类型相同

B.与①地相同,以水田为主

C.地方性土壤为紫色土

D.盆地地形,比①地太阳辐射量多

14.20世纪80年代,我国在沿海设立了一批对外开放港口城市,开启了外商在中国大规模投资的序幕。

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外商在中国东中西部投资增长速度图。

材料二 外商在中国投资产业结构图(2000年)。

材料三 不同年代外商在中国直接投资的地区比例(%)。

1990年

1995年

1999年

2000年

东部地区

93.86

87.69

87.77

87.83

中部地区

3.87

9.25

9.38

9.17

西部地区

2.27

3.06

2.85

3.00

(1)材料一表明外商在中国东、中、西部投资增长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共同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外商投资快速增长的原因是(填正确项字母)(  )

A.自然条件优越

B.市场潜力大

C.矿产资源丰富

D.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成熟

E.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转移

(2)材料二表明外商在中国投资的产业结构特征是 主要集中在制造业(第二产业) ;表中反映出外商在中国投资的地区分布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外商在东部投资的原因。

 

(4)中西部应该采取哪些对策吸引投资?

 

第3课 区域经济联系

             

              

下图示意我国及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带能源自给率的变化情况。

完成1~2题。

 1.图中四条曲线代表西部地带的是(  )

A.ⅠB.Ⅱ

C.ⅢD.Ⅳ

 2.下列地区可以大量调出能源输往Ⅳ地带的是(  )

①东北地区②西北地区

③青藏地区④西南地区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②④

读我国北水南调工程规划示意图,完成3~4题。

 3.图示地区的南部需要从北部调水的主要原因有(  )

Ⅰ.①河流域内降水量不大,蒸发较强

Ⅱ.①河流域为我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而②河流域以沼泽为主

Ⅲ.①河中下游地区人口较稠密,重工业较多,需水量大

Ⅳ.①河含沙量较大,水质较差

A.Ⅰ、ⅡB.Ⅰ、Ⅲ

C.Ⅱ、ⅣD.Ⅲ、Ⅳ

 4.该工程建设的有利条件是(  )

A.地势北高南低,可以自流引水

B.经过地区主要是沼泽等荒地,占用耕地少

C.输水线路短,线路里程不到300千米

D.输水干线经过地区以平原为主

川气东送工程是继三峡工程、西气东输、青藏铁路、南水北调之后我国第五大工程。

读川气东送示意图(甲)、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目标图(乙),回答5~6题。

 5.下列关于川气东送工程说法正确的是(  )

①川气东送工程主干道在湖北省内线路最长

②川气东送工程主干道避免了穿越长江

③工程沿线自然带表现出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④川气东送有利于改善沿线城市大气质量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②④

 6.2010年同2005年相比,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出现的变化是(  )

①能源消费结构以可再生能源为主

②可再生能源的消费比重均有增加

③煤炭的消费量大幅度下降

④天然气的消费增比幅度上涨最快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②④

读“我国承接全球IT产业转移的路径图”(图A)和“IT产业全球化竞争的金字塔模型示意图”(图B),完成7~8题。

 7.图A中,我国承接全球IT产业转移的路径①是指(  )

A.珠江三角洲B.长江三角洲

C.环渤海地区D.闽南地区

 8.图B为IT产业全球化竞争的金字塔模型,c是指(  )

A.制造和研发环节B.品牌和核心技术

C.加工和组装环节D.市场和运输环节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河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9.a、b、c、d四条河流依次是(  )

A.长江、汉江、湘江、珠江

B.岷江、大渡河、长江、珠江

C.黄河、汾河、渭河、汉江

D.黄河、渭河、汾河、汉江

10.甲城市所在的省(区)计划将d河的水北调,补给c河流域。

关于这一工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工程难度大,需要修建穿山隧道,地质条件十分复杂

B.该工程修建不会对武汉市带来任何影响

C.该工程主要目的是缓解c河流域生产、生活用水紧缺和生态环境问题

D.该工程修建也可以带动其他相关产业迅速发展

从19世纪后期至今,世界汽车产业中心经历了从欧洲到北美再到亚洲的变化过程。

读图,回答11~13题。

11.能反映世界汽车产业中心转移方向的是(  )

A.①→②→③B.①→④→②

C.③→④→②D.④→①→③

12.世界汽车产业中心不断向中国转移,主要是因为中国(  )

A.消费市场扩大B.原料供应充足

C.劳动力廉价D.技术水平较高

13.汽车产业中心的转移会使中国(  )

A.环境污染加剧B.就业压力增大

C.人口向内地集中D.产业升级加快

14.读世界三个国家跨区域调水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①为 美国 (国家)的   北水南调 工程;②为 埃及 (国家)的 西水东调 工程;③为 中国 (国家)的 南水北调 工程。

上述工程主要是解决其所在国家 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的问题。

(2)图①所示区域气候类型为 地中海气候 ,图②所示区域气候类型为 热带沙漠气候 ,图③所示区域 季风 气候显著。

(3)在图③所示的三条输水线路中,水质最好的是 西  线 ;输水量最大的是 中线   ;投资成本最低的是 东线 。

(4)试分析跨区域调水给受水区生态环境带来的有利影响。

 

15.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我国南水北调工程已经正式开工,工程近期供水目标是以解决城市缺水为主,兼顾生态和农业用水。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统计,我国水资源有80%以上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该地区的人口占全国的53.5%,耕地占35.2%。

而在长江流域以北广大地区,人口占全国的44.4%,耕地占59.2%,水资源仅占14.7%。

请你应用上述资料,说明南水北调的必要性。

 

(2)为了使长江水过黄河,设计者考虑了两种方案,请分别指出这两种方案的优缺点。

甲图所示方案优缺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图所示方案优缺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南水北调工程为平衡我国水资源贡献巨大,但开发新水源同样重要。

下图为某地水循环示意图,在凝结、蒸馏、蒸发、加热中各选一个词表示①②两阶段:

①阶段:

 蒸发 ,②阶段:

 凝结 。

第一章

第1课

1.A 2.C 第1题,黄河流域作为一个区域,是依据流域这一单一指标划分的。

第2题,甲地位于贺兰山以西的腾格里沙漠地区,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乙地位于黄土高原,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丙地位于渤海海域,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海洋污染。

3.B 4.A 第3题,江北茶区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江南茶区延伸到长江以北;自北向南,茶区的土壤酸性呈增强趋势;受气候影响,同一季茶叶采摘时间大致自南向北逐渐推迟。

第4题,江北茶区位置偏北,冬春季节易受寒潮、风雪、低温、冻害等影响。

5.C 6.B 第5题,该市2009年的第三产业比重约为50%,大于第二产业,说明目前是以第三产业为主。

各地区产业结构应合理发展,而非均衡发展。

第6题,缓解资源、能源短缺状况的有效途径之一是进行区域间的合作,实行资源、能源的跨区域调配。

7.C 8.B 第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并形成了一些卫星城,故C项正确;A、B、D错误。

第8题,②阶段为离散阶段,对应于自给自足式,是以农业为主体的阶段,以小城镇发展为主,缺少大中城市,没有核心结构,不构成等级系统。

故B正确;A项①为扩散阶段,对应于工业结构高度化阶段,中心城市的轴向外扩散带动中小城市发展,点—轴系统形成。

C项③为强化阶段,对应于工业化兴起、工业迅速增长并成为主导产业的阶段,中心城市强化,现代化的交通网络开始形成。

D项④为成熟阶段,对应于信息化与产业高技术化发展阶段,区域生产力向均衡化方向发展,空间结构网络化,形成点—轴—网络系统,整个区域成为一个高度发达的城市化区域。

9.D 甲、乙、丙、丁四区域的划分依据是植被;边界具有过渡性,是虚的;属于同一层次的区域;相互间区域环境差异大。

10.D 甲区域为地中海气候,光照、热量都比较充足;乙区域属于热带沙漠气候,降水量小,季节变化也小;丙区域属于热带草原气候,河流流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11.

(1)图甲阴天多,图乙晴天多。

(2)灌溉水源不足。

推广或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喷灌或滴灌技术)。

(3)重庆劳动力充足,新疆劳动力少;政府的政策引导;增加农民收入。

(4)成渝线、宝成线、陇海线、南疆线。

(5)天山北侧的准噶尔盆地西部有一些山口,来自北冰洋和大西洋的气流可以深入,因而降水多于南部地区,沙漠地区水分条件优于南部,因而多为半固定沙丘;而天山南侧的塔里木盆地是封闭型的,降水很少,所以沙漠中多为流动沙丘。

第2课

1.C 2.D 第1题,甲地在南回归线和30°S之间,属于南温带;甲地坐标约是(27°S,28°E),乙地的坐标约是(35°S,142°E),因此乙地在甲地的东南方向。

第2题,甲、乙两地都是热带草原气候,有明显的干湿季,植被以草原为主。

3.A 4.C 5.A 第3题,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三个经济地带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因此也成为三个经济地带划分的依据。

第4题,三个经济地带经济发展水平都呈增长趋势,只是中西部地区增长较为缓慢。

第5题,中西部地区劳动力资源丰富,土地价格较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有较大的优势。

6.C 7.B 第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西部地区科技人员、运输线路、外资占全国的比重都比较低,制约经济的发展。

第7题,优惠的政策、良好的投资环境有利于吸引外资。

8.C 9.A 第8题,A、D两项是东部经济地带发展方向,B项长江上游位于西部经济地带。

第9题,西北地区光热资源丰富,但水资源严重不足。

10.

(1)西部 中部 东部 

(2)出口额 外商直接投资

(3)①自然条件优越;②临海,便于对外联系,开放程度高;③交通便利;④发展早,经济基础好;⑤科技水平高,工业化水平高;⑥城市密集,城市化水平高;⑦以第二、三产业为主,产业结构相对合理。

11.B 12.C 13.C 第11题,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有:

1月0℃等温线、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南、北方分界线;水田、旱田分界线等。

第12题,①处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陡坡应退耕还林还草。

第13题,②地为四川盆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①地为温带季风气候,①地为旱地,②地为水田,地方性土壤为紫色土。

四川盆地阴天多,太阳辐射量少。

14.

(1)①外商在中国投资增长速度变化大(波动性强);②1990~1992年增长(上升);③1994~1995年和1997~1999年减小(下降);④1992~1994年增长速度最快;⑤1998~1999年增长速度最慢 BDE

(2)主要集中在制造业(第二产业) ①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沿海地区)或集中程度高;②东部高西部低(从东部向西部递减)

(3)原因:

①地理位置优越;②交通便利;③地势低平,气候温和多雨(气候条件优越);④经济发达,城市密集;⑤基础设施完善;⑥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⑦文化科技发达,人口素质高;⑧市场潜力大,居民消费水平高,购买力强;⑨经济腹地广;⑩市场经济体制健全,优惠政策多(政府管理比较高效)。

(4)对策:

①提高办事效率,优化投资环境;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③改善生态环境;④加大教育投入,培养高素质人才;⑤扩大(税收等)优惠政策;⑥调整产业政策,引导投资方向。

第3课

1.C 2.D 第1题,西部地带经济发展水平低,石油、天然气储量丰富但开采能力较弱,随着经济发展,特别是西部大开发的实施,能源自给率应该提高。

图中Ⅲ曲线1980年以来表示的能源自给率状况总体提高,2005年前后达到最高值,最可能是西部地带;东部经济发展水平最高,能源储量不足,Ⅳ曲线自给率最低,且逐渐减少,应代表东部地带,则Ⅰ、Ⅱ应分别代表中部地带和我国能源自给率。

第2题,东北地区本身需要大量能源,青藏地区则主要是太阳能、地热等不便输送的能源,水能也因其地势复杂不便开发,而西北地区的煤、石油和西南地区的天然气等便于输送的能源可大量输往Ⅳ地带。

  3.B 4.D 第3题,跨流域调水的原因在于调入区水资源短缺,调出区水资源相对富余。

图中①河为辽河,流经半干旱、半湿润地区,流域内降水少,蒸发旺盛,且辽河中下游地区人口稠密,重工业发达,需水量大,致使水资源短缺。

第4题,由图可知,工程经过地区多为平原,地势平坦,调水难度小,利于工程建设。

5.B 6.D 第5题,由图甲可知川气东送工程穿越了长江,川气东送干线主要为东西走向,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不明显。

第6题,由图乙可知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仍以非可再生能源为主,煤炭所占比重下降,但并不代表其消费量下降。

7.C 8.B 第7题,环渤海地区临近韩国,承接了韩国IT产业的转移。

第8题,c环节位于金字塔顶端,为美国、日本、西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掌握,应当是附加值最高的品牌和核心技术环节。

9.C 10.B 第9题,根据经纬度和河流分布状况可知,图中的甲城市位于陕西省,河流a为黄河、河流b为汾河、河流c为渭河、河流d为汉江。

第10题,陕西省的“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将汉江的水调至关中平原(渭河平原),可以缓解该区域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的缺水问题;调水线路途经秦岭,地质条件复杂,工程难度较大;武汉位于汉江与长江交汇处,调水对其肯定有一定的影响。

11.B 12.A 13.D 第11题,结合图中的经纬网可知,世界汽车产业最初的中心在欧洲,对应于图中的①;之后转移到北美,对应于图中的④;现在转移到了亚洲,对应于图中的②。

第12题,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再加上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居民的收入日益增加,购买力增强,故我国的汽车消费市场广大。

第13题,世界汽车产业中心不断向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