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演变教案.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2282221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7.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字的演变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汉字的演变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汉字的演变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汉字的演变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汉字的演变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汉字的演变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汉字的演变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汉字的演变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汉字的演变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汉字的演变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汉字的演变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汉字的演变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汉字的演变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汉字的演变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汉字的演变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汉字的演变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汉字的演变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汉字的演变教案.docx

《汉字的演变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字的演变教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汉字的演变教案.docx

汉字的演变教案

  汉字的演变教案11识记与理解记住商朝使用的文字和秦朝的标准字体,理解甲骨文在中国文字发展史和文化史上的地位。

  2.能力与方法通过汉字的演变过程及其规律的学习,培养学生探索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和区分事物的能力。

通过教师的引导,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追踪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初步能力。

通过对各种汉字的比较,学习和运用比较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汉字的特点及其价值,初步认识汉字文化,加深对悠久丰富的中华文明的情感。

通过对汉字的欣赏,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1.重点:

甲骨文。

  2.难点:

小篆。

  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

  1课时新授课

  1.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敢于质疑,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2.针对课文内容,指导学生阅读,归纳汉字的演变及其过发展过程。

  3.学生讨论汉字演变与历史发展的联系。

  一、甲骨文、古老的密码---战国文字:

  1.汉字的演变

  三、小篆和隶书、汉字的起源小篆---汉字的统

  一、汉字的最初模样监狱里造出的汉字:

隶书

  2.甲骨文

  四、草书、楷书和行书

  二、金文汉字字体的楷模:

楷书.金文快速书写的字体--草书与行书

  教师活动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个文字游戏,请大家看投影并在空白处填上相应的文字:

  1、山石____上古木____此木是___。

看见鸟兽的脚印,明白可以用形来区分事理,开始创造文字。

”由“图画”经过一个简化过程,取事物的主要特征,开始了“文字”的进化过程。

  投影:

从“鱼”字的演变可以推断汉字演变的过程。

  、汉字的起源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兽骨上。

它是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最旱的成

  体系的相当成熟的汉字材料。

  、汉字的最初模样投影:

甲骨文骨片和“众人协田”牛骨刻辞师:

用刀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它的字

  形有大有小,笔道很细,每个字都像是一幅小孩子画的画。

  同学们看一看有没有你认识的字?

  2、甲骨文:

投影:

  “甲骨文字举例”和“甲骨文与现汉字对照”学生活动:

试一试“给“甲骨文十二生肖”填上现代汉字。

”鼠牛虎鸡狗猪兔羊猴龙蛇马史海拾贝:

  1899年,北京国子监祭酒王懿荣在审视中药中,发现了一味名为龙骨的中药上面刻有文字。

他寻根问底,知道这个药材是从河南运来北京的。

经考察,发现这些带字龙骨出自殷墟,这些字就是商代的甲骨文。

  二、金文.金文

  教师讲:

金文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所谓青铜器是铜和锡合金制造的器皿。

这种合金更坚固,因其颜色发青,故称青铜器。

主要有乐器“钟”,食器“彝,尊,爵”,洗器“盘”,兵器“戈,戟”等。

金文的内容,最初只是铸刻一些代表族名,国名的符号。

后来基本上记功绩,受封赏,刻铸以传后代,来显其荣。

因古代人用钟鼎作为铜器的总称。

前人曾称这种文字为“钟鼎文”,又因为言辞多是为了“铭刻不忘,永作记念”,又称“铭文”。

这些称呼都不能概括其特点。

因此,后人便改称金文,使文字摆脱了图画性。

这是汉字发展的第一块里程碑。

金文,金文产生于西周,也叫钟鼎文,铜器铭文。

  它与甲骨文差不多同样古老,它的特点:

笔形比甲骨文丰满粗肥,外形比甲骨文方正、匀称。

、古老的密码---战国文字:

在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中国被划分为七个诸侯国。

各国的文字差异很大,就像古老的密码,很难破译。

  投影材料:

  “刻有楚国文字的铜节”和“刻有秦国文字——大篆的石鼓”大篆是对后来的小篆而言的。

广义的大篆包括小篆,以前的甲骨文,金文和六国文字。

这里的大篆指通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文字。

  由于周平王东迁洛阳,秦占据了西周的故地,同时也继承了西周的文字,即是继承金文发展而来的。

因其带有地域性,有的难以识别。

  大篆,也称籀文。

因其着录于字书《史籀篇》而得名。

石鼓文是唐代在陕西凤翔发现的我国最早的石刻文字,世称“石刻之祖”。

因为文字是刻在十个鼓形的石头上,故称“石鼓文”。

今中国考古界一般认为是战国时代秦国的遗物。

石鼓文是集大篆之成,开小篆之先河,在书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是由大篆向小篆衍变而又尚未定型的过渡性字体。

  “籀文”也叫大篆,通行于春秋战国,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

  三.小篆和隶书小篆---汉字的统一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对汉字也进行了统一。

  投影:

图为秦丞相李斯书写的《峄山刻石》。

  教师讲:

小篆是汉字第一次规范化的字体。

春秋战国时的“文字异形”,秦始皇统一后,采纳了丞相李斯的意见,推行“书同文字”的改革,统一了文字。

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重大的文字改革。

小篆,小篆又名秦篆,政权式推广于秦朝。

  投影:

铸有小篆文字的秦虎符。

  秦代的统一文字:

小篆,使汉字的笔画和结构得到定型,奠定了汉字方块形的基础,标志着汉字的统一。

  议一议:

秦始皇统一文字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隶书---监狱里造出的汉字:

隶书,是小篆的简便写法,最早流行于秦代下层人物中间,相传为程邈在监狱中将其整理成一种新字体。

  投影:

  “湖北出土的秦隶竹简”和“汉隶。

”秦代有两次文字改革,一是统一文字,由大篆改为小篆;二是使用了较小篆方便些的隶书。

这是第二块里程碑——文字发展摆脱像形性。

  隶书在汉代得到了很大发展,变无规则的线条为有规则的笔画,奠定了现代汉字字形结构的基础。

  四、草书、楷书和行书汉字字体的楷模:

楷书中国东汉末年,一种新的汉字字体:

楷书出现了。

投影:

  “楷书

  的创始人钟繇”和“钟繇作品《宣示表》”楷书笔画平直,字形方正,书写简便。

直至今天,楷书仍是汉字

  的标准字体。

楷书,产生于南北朝,也叫真书、正书。

  快速书写的字体--草书与行书:

古代的中国人还创造出了两种可以快速书写的字体:

草书和行

  书。

  草书主要有章草、今草和狂草3种。

  投影:

用章草书写的汉木简。

  今草是东汉人张芝所创。

  投影:

张芝写的草书。

  狂草是唐代人张旭所创。

狂草极难辨认,但却有很高的艺术欣赏

  价值。

  投影:

  《张旭狂草图》行书,产生于东汉。

特点:

介于草楷之间,字形灵活,书写便利。

  是现在人们常用的一种字体。

行书是一种实用与审美价值兼具的书体,魏晋时开始流行。

图为最擅长写行书的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

  投影:

  《兰亭集序》中国浙江的兰亭碑亭。

当年,王羲之在这里写下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

  ●课堂小结

  1.组织学生对本课进行小结。

  活动:

投影汉字的演变过程楷书、大篆、小篆、甲骨文、金文、隶书、草书、行书

  2.对学生所总结的本课内容进行点评。

  3.统计学生各组得分情况,表扬课堂积极发言的同学。

  ●学习与探究

  1、学习测评:

  1.甲骨文是。

  a.我国最早的文字

  b.比较成熟的文字

  c.完全成熟的文字

  2.秦始皇巡游各地时,往往要刻石记功,石刻上的文字应是。

  a.隶书

  b.楷书

  c.小篆

  2、学习活动:

巩固知识:

  1、简述汉字形成和发展的历史。

说一说汉字有哪几种字体。

  2、你能说说商朝的国家“档案”是用什么文字书写的吗?

  3、想一想秦始皇又是用什么文字批阅奏章公文呢?

学生活动做文字游戏答题方法:

按教师指定要求回答与学生自由抢答相结合,按组计分。

  讨论方式:

学生讨论,小组发言后,教师总结。

通过“想一想”进行扼要地提出问题,为增加学生兴趣学生可自由发言。

从而引入本课的学习。

  展示资料,让学生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对汉字的发展史一个总体的了解。

  学生阅读教材和观察投影后可以回答。

  活动:

投影“试一试”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结合语文知识从汉字的造字方法方面讨论,并得出相应的答案。

  学生看书,用投影仪展示有铭文的西周青铜器“散氏盘”。

教师指导学生从形体、结构进行观察。

培养学生的书法鉴赏能力。

  学生活动:

  “比一比”金文跟甲骨文相比有什么特点?

  看一看:

大篆这种文字有什么特点?

  观察投影,说一说小篆文字的特点。

经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小结。

  “议一议”,学生自行阅读课文并根据已学知识回答,老师引导归纳。

  学生观察投影,讨论、归纳隶书的特点。

  学生观察投影,讨论、归纳楷书的特点。

学生观察投影,讨论、归纳草书的特点。

  学生观察投影,讨论、归纳行书的特点。

  请学生根据板书,以抢答形式完成“历史知识”图表,总结本课所学的内容。

  “学习测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课堂进行。

  “学习活动”作为课后探究活动进行。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甲骨文”,难点是“小篆”。

本课是一节文化课,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主要方式是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归纳、启发设问,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并利用多媒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学习器官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

采用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参与的方法,对汉字的演变与历史发展的影响进行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及对历史事件的评价能力。

  本课形式较为新颖、气氛活跃、寓学于乐,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汉字的演变教案2活动目标

  1.对汉字的来源产生兴趣,知道汉字是中国人发明的文字,感受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与骄傲。

  2.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

事物的外形--象形字--汉字,尝试进行图画、象形字、汉字的对应匹配。

  3.通过观察与分析,了解汉字产生的规律并对相似性原理进行运用和迁移。

  4.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5.通过多种阅读手段理解图画书内容,了解故事,感受故事诙谐

  幽默的情节。

  活动准备

  1.资源包材料:

教学CD《仓颉造字》。

  2.汉字演变过程示意图;象形文字、图卡和汉字卡若干套;轻快的

  音乐。

  活动过程

  1.出示汉字宝宝让幼儿认读,导入活动。

  提问:

你们认识这些汉字吗?

汉字有什么用?

  小结:

很多地方都有汉字,汉字是中国人发明的,中国的汉字有

  四五千年的历史了,有了汉字,可以让我们很方便地交流,知道更多的东西。

  2.欣赏教学CD《仓颉造字》,初步了解汉字的起源。

  教师:

汉字是谁发明的,你们知道吗?

  播放故事后提问:

是谁发明了汉字啊?

他是怎么发明的?

幼儿发言后教师小结:

为了方便管理自己的工作,仓颉根据事物的外形发明了象形字,后来的人们把这些象形字慢慢地进一步简化了,就变成了我们现在用的汉字。

  3.大胆想象与匹配,感知汉字的演变过程。

  教师出示”人”的外形,引导幼儿猜想:

看到这张图片后你们会发明什么字?

肯定幼儿的想法,演示”人”字的演变过程:

你们的想法可真棒。

我们来看看仓颉根据人的外形发明的象形字”人”,和后来人们把它变成的简单的”人”。

古代的人记录下来的字就像一幅图画,使人们一看就知道。

后来,人们为了使用方便,又把古代的字慢慢改简单,变成现在的汉字,我们祖祖辈辈的中国人真了不起。

  逐一出示火、月、水、日、山的象形字的图片,提问幼儿,你们猜猜会是什么字呢?

  引导幼儿发现汉字的演变过程并小结:

事物的外形--象形字-汉字。

汉字是最优秀的文字,日本、朝鲜人用的文字就是根据汉字创造的.。

现在有很多的人从不同的国家来中国学习汉字。

作为中国的孩子,我们要努力学习汉字,长大后让更多的人喜欢中国的汉字,喜欢中国。

  4.游戏:

找个朋友变变变。

巩固对汉字演变过程的了解。

  游戏:

找朋友。

放背景音乐,幼儿每人选择一张卡片,玩”找朋友”游戏。

找到的幼儿坐到座位上,教师引导幼儿相互检查是否找对,将结果展示在白板上,展示时引导幼儿说:

我是图片……我是象形字……我是汉字……句式。

  游戏:

变变变。

教师出示目的字:

口、大、小、人等,鼓励幼儿和朋友一起运用肢体动作表现字形,及时发现并肯定幼儿的创意和合作行为。

  5.拓展讨论,迁移经验。

  提问:

仓颉根据事物的外形创造了字宝宝,还有一些科学家找到事物相似的地方发明了很多的东西。

你们猜猜,科学家看到小鸟在天空飞发明了什么?

潜水艇是根据什么发明的?

解放军在森林里战斗为什么要穿上迷彩服?

它是根据哪种小动物的本领发明的?

  汉字的演变教案3教学目标:

  1、通过比一比,发现汉字演变过程,感悟祖国文字的趣味及文化内涵。

  2、熟读词语,积累和雨有关的词句。

  3、成语接龙,收集于春天有关的成语。

  4、练习正确规范书写汉字。

  5、阅读欣赏,提高自主阅读能力。

  6、组织语文生活,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及习作水平。

  教学重点:

字、词、句的积累教学难点:

阅读、习作。

  教学课时:

  4课时第一课时

  一、有趣的汉字:

  1、导入激趣。

  你知道汉字最初的样子吗?

他们是怎样演变的?

  2、组织学生看题。

  3、指导观察:

从“春”字的演变中你发现了什么?

  4、简介:

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书。

  5、举例说说你还知道哪个汉字的形态演变?

  二、词语超市:

1、提出自学要求:

自读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2、组织讨论词义。

  3、组织交流词义。

  4、朗读巩固词语。

  5、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写雨的词?

  三、成语接龙:

1、出示成语及填空题,思考:

你知道几个以“春”字开头或结尾的词语。

  2、交流评价,填写。

  四、课堂总结,鼓励。

  第二课时

  一、写字板:

1、认读这6个字。

  2、你认为哪个字最容易写错?

  3、描红,写字。

  4、同桌互评。

  二、阅读欣赏《燕子的信》:

1、出示自学提示:

①读一读这个故事,想办法认识生字。

  ②先查字典理解带点的字义,再联系上下文说说词语的意思。

  2、组织并参与学生的自学。

  3、检查自学情况,帮助解难。

  4、朗读。

  5、概括短文大意。

  6、拓展说话:

假如你是一名旅客,看到燕子的信,会有什么想法?

  7、积累文中的好词语。

  三、小结。

  第三课时

  一、教学准备布置教室

  二、活动过程:

1、激趣。

  同学们,古诗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今天我们来举办一个“古诗朗诵会”。

  2、宣布注意事项,选出评委,讨论评分标准。

  3、学生自愿上台朗诵搜集到的古诗,并适当地解说出诗的大意。

  4、评委评出优胜者。

  5、颁奖。

  第四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的活动,指导习作:

1、回顾上节课的活动过程,全班交流说话。

  这次活动中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个环节?

你的心情怎么样?

  2、你能把这次活动的过程写下来吗?

你也可以把上次观察到的春天的景色或人们在春天的活动,写成

  一篇习作,题目自拟。

  二、学生习作,师巡视或个别指导。

  三、鼓励学生自己修改或互相修改习作。

  四、总结。

  汉字的演变教案4

  知道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

  知识与能力:

记住商朝使用的文字和秦朝的标准字体,理解甲骨文在中国历史发展上的地位。

  过程与方法:

通过汉字的演变过程及其规律的学习,培养学生探索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和区分事物的能力。

通过对各种文字的比较,学习和运用比较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汉字的特点及其价值,初步认识汉

  字文化,加深对悠久丰富的中华文明的情感。

通过对汉字的欣赏,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重点:

  1、甲骨文。

  2、小篆。

  难点:

  1、甲骨文评价。

  2、草书、楷书、行书的形成。

  一、导入新课

  1、学生齐读课文引言。

  2、教师引入:

如果你不说话、不使用肢体语言,能快速准确地将一件事告诉你的同桌吗?

说说你是怎样做的?

字在这一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

汉字是如何产生,如何演变的呢?

  二、新课讲授甲骨文

  1、学生阅读教材。

  多媒体出示刻画符号若干,让学生研究。

  2、问:

什么叫甲骨文?

为什么要刻在龟甲、兽骨上?

都刻了些什么?

甲骨文的发现与识读有什么意义?

  3、抽学生来汇报学习成果。

指导学生识读、仿写甲骨文,认识

  它是一种成熟与完备的文字?

  4、小结甲骨文。

  金文

  1、学生阅读教材。

  2、现在已经发现最大的青铜器是什么?

为什么把它叫做司母戊

  鼎呢?

  3、商周时的金文各有何特点?

这些金文对今天来说有何作用?

小篆和隶书

  1、学生阅读教材

  2、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文字差异很大,很不方便于交流,于

  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各国文字统一起来,怎么样统一的?

  3、汉朝流行的字体和小篆有何不同?

草书、楷书和行书

  1、学生阅读书上的本目内容,找出草书、楷书、行书出现与

  成熟的年代或先后顺序。

  2、动手仿写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各几个字,然后思

  考:

为什么会出现“草书”、后来又为什么会出现楷书?

后来为什么又出现行书?

  3、从中你能发现什么汉字演变的基本规律?

课堂小结学生归纳,教师补充。

  学习测评完成课后学习测评题。

  汉字的演变教案5活动目标:

  1、了解汉字的起源,知道汉字是从象形字慢慢演变过来的。

  2、激发学习汉字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电脑动画《汉字变身》,

  2、汉字:

日、月、天、星、山、石、田、土

  3、汉字和象形字配对若干,活动过程:

  1、汉字的起源这是什么字?

你们知道它们是怎么来得吗?

小结:

我们的汉字是从象形字变过来的。

那么你们知道它们是怎么变得吗?

  2、汉字的演变你看到了哪个汉字宝宝变身?

它是怎么变的?

小结:

古时候字没有发明的时候,古人就把要讲的事画下来,我们现代的人把这些象图画一样的文字叫象形字。

可是画画很麻烦,也很占地方,我们的祖先很聪明,他们就把这些象形字慢慢地简化了,就变成了我们现在用得汉字。

世界上有一些国家,比如日本、朝鲜人用的文字就是根据我们的汉字创造的。

我们中国人很了不起吧!

  3、猜一猜:

出示象形字,猜一猜是什么汉字

  4、配对游戏:

找朋友教学反思:

本课结束时学生都热血沸腾。

沉浸在汉字艺术的博大精深与无穷的魅力之中。

他们能与枯燥的汉字历史、大量的文献资料融合在一起,依托的是兴趣。

这也是本节课设计之初的目标——激发学生了解汉字文化的兴趣。

为什么要探讨汉字的起源问题呢?

翻开生活这本最好的教科书,从孩子们最熟知的“新华书店”、“肯德基”的牌匾到名胜古迹的楹联,从喜结良缘的“双喜字”到祝寿时的“寿”字,都让学生们感受到汉字无处不在,它很有用。

汉字从生活中来,就应该让它回归到生活中去。

小孩儿爱听故事、爱讲故事,那就让故事的内容集中到汉字上吧!

从汉字起源的“结绳说”、“契刻说”、“八卦说”到“仓颉说”,从王懿荣在龙骨上发现甲骨文的故事到程邈在监狱里造出隶书的故事,把枯燥的学术知识一下变得趣味盎然,学生学得乐在其中。

  当然,历史文化的那份厚重是任何传说、故事所不能替代的。

  在这节课上,不仅让学生们立足世界,了解了四个文明古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我们中国的文字,还让他们知道,随着时间的流逝,只有我们中国的文字一直发展演变下来。

在感受这份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