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演变教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48782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8.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字演变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汉字演变教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汉字演变教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汉字演变教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汉字演变教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汉字演变教案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汉字演变教案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汉字演变教案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汉字演变教案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汉字演变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汉字演变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汉字演变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汉字演变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汉字演变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汉字演变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汉字演变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汉字演变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汉字演变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汉字演变教案Word下载.docx

《汉字演变教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字演变教案Word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汉字演变教案Word下载.docx

在感受这份奇迹的同时,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也溢于言表。

  汉字演变教案2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汉字的演变,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自豪感,提高对纯洁祖国语言文字的认识。

  2、了解甲骨文的历史,初步了解汉字的起源,引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3、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策划和开展活动、查找和运用资料的能力,提高正确运用汉字的自觉性。

  课前准备:

课前搜集关于汉字演变的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汉字不光神奇、有趣,还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进行综合性学习,增进对汉字的了解,加深对汉字的热爱吧。

我们知道汉字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字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今天,我们就先来感受一下汉字的演变过程。

  2、提出学习目标

  

(1)了解汉字从古到今大体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

  

(2)仔细发现,从表格中你发现汉字的演变趋势是什么?

  (3)读通读顺《甲骨文的发现》一文,讲讲这个故事,谈谈感受。

  (4)课外资料搜集展示;

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果

  

(一)关于汉字的演变

  1、从表格中,我们了解到了汉字从古到今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五个阶段。

  2、我还发现了汉字的演变趋势:

汉字的发展是逐步从象形走向符号化的,从笔画较多走向笔画简单,使书写更加快速便捷。

  

(二)关于《甲骨文的发现》

  1、我会读通、读顺这个故事,并能准确地读准生字词。

  2、我了解到了甲骨文是怎么被发现的故事。

  3、读了这个故事,我了解到汉字的历史非常悠久,甲骨文是现存的最早的文字系统。

  4、我发现,在生活中只有仔细观察和善于思考,可能就会有新的发现。

  (三)资料搜集展示:

  1、采用编汉字小报的方式介绍汉字的演变:

  汉字的最初模样,是用刀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甲骨文,是现在所知最早的汉字,与甲骨文差不多同样古老的字体还有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金文,后来到了秦代,秦代就统一了文字小篆。

甲骨文是19世纪末发现于河南小屯村的,甲骨文从殷墟出土,故又称“殷墟文字”,它的特点是图画文字;

金文产生于商代后期,通行于西周。

常铸刻在钟或鼎上,又叫“钟鼎文”,它的特点是象形程度降低;

小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正式使用的文字。

它的特点是结构简化统一,字体定型,笔画整齐,标志着汉字的统一……

  2、解说式:

  甲骨文大都是商王朝占卜吉凶时,刻的卜辞和有关的记事文字,是殷代到纣亡273年间的遗物,日前成为研究商周社会的重要历史资料。

已发现的甲骨文单字有4500个左右,可认识的约1700字……

  金文的笔画特点是字形圆转,大小均匀,象形性比甲骨文有所降低,字的定型性有所提高,但还有较多的异体字……

  篆书有大篆和小篆之分。

小篆笔画更加匀称整齐,线条粗细一致,更加圆转,符号性增强了,图画意味大大削弱了。

因为小篆在大篆基础上简化而成,一般说小篆是大篆的简体……

  隶书将小篆圆转均匀的线条变成方折平直、粗细有致地笔画,风格也变为横扁舒展,“隶变”成了古今汉字的分界……

  ……

  3、谈感受:

  从看汉字的演变过程

  ,可以看到:

汉字字形的总体发展趋势是由繁到简,每一种新字的出现,都改变着前一种字形难写、难记的特点:

同时,汉字不断趋于定型化、规范化。

  (四)创作性展示

  1、个性感受:

通过搜集关于汉字的资料,感受到了汉字的神奇、有趣,感受到了它的悠久历史,蕴含的丰富的文化,让我们更加地热爱了祖国的文字……

  2、我想说:

通过活动,让我们初步认识了汉字文化,加深对悠久丰富的中华文明的情感,并提高了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同时,我还懂得了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

  三、知识的拓展延伸

  课外再搜集更多关于汉字的相关资料,了解汉字的历史

  汉字演变教案3

  活动目标

  1.对汉字的来源产生兴趣,知道汉字是中国人发明的文字,感受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与骄傲。

  2.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

事物的外形--象形字--汉字,尝试进行图画、象形字、汉字的对应匹配。

  3.通过观察与分析,了解汉字产生的规律并对相似性原理进行运用和迁移。

  4.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5.通过多种阅读手段理解图画书内容,了解故事,感受故事诙谐幽默的情节。

  活动准备

  1.资源包材料:

教学CD《仓颉造字》。

  2.汉字演变过程示意图;

象形文字、图卡和汉字卡若干套(山、火、水、月、日);

轻快的音乐。

  活动过程

  1.出示汉字宝宝(山、火、水、月、日)让幼儿认读,导入活动。

  提问:

你们认识这些汉字吗?

汉字有什么用?

很多地方都有汉字,汉字是中国人发明的,中国的汉字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了,有了汉字,可以让我们很方便地交流,知道更多的东西。

  2.欣赏教学CD《仓颉造字》,初步了解汉字的起源。

  

(1)教师:

汉字是谁发明的,你们知道吗?

  

(2)播放故事后提问:

是谁发明了汉字啊?

他是怎么发明的?

(可视情追问:

没有发明文字时,仓颉想了哪些办法记录他管理的工作?

这些办法好吗?

他后来又想了什么办法?

)(3)幼儿发言后教师小结:

为了方便管理自己的工作,仓颉根据事物的外形发明了象形字,后来的人们把这些象形字慢慢地进一步简化了,就变成了我们现在用的汉字。

  3.大胆想象与匹配,感知汉字的演变过程。

  

(1)教师出示”人”的外形,引导幼儿猜想:

看到这张图片后你们会发明什么字?

为什么或根据什么发明”人”字呢?

还有谁愿意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肯定幼儿的想法,演示”人”字的演变过程:

你们的想法可真棒!

我们来看看仓颉根据人的外形发明的象形字”人”,和后来人们把它变成的简单的”人”。

古代的人记录下来的字就像一幅图画,使人们一看就知道。

后来,人们为了使用方便,又把古代的字慢慢改简单,变成现在的汉字,我们祖祖辈辈的中国人真了不起。

  

(2)逐一出示火、月、水、日、山的象形字的图片,提问幼儿,你们猜猜会是什么字呢?

  (3)引导幼儿发现汉字的演变过程并小结:

事物的外形--象形字--汉字。

汉字是最优秀的文字,日本、朝鲜人用的文字就是根据汉字创造的。

现在有很多的人从不同的国家来中国学习汉字。

作为中国的孩子,我们要努力学习汉字,长大后让更多的人喜欢中国的汉字,喜欢中国!

  4.游戏:

找个朋友变变变。

巩固对汉字演变过程的了解。

  

(1)游戏:

找朋友。

放背景音乐,幼儿每人选择一张卡片(事物的外形卡、象形文字卡、汉字卡),玩”找朋友”游戏(3人一组)。

找到的幼儿坐到座位上,教师引导幼儿相互检查是否找对,将结果展示在白板上,展示时引导幼儿说:

我是图片……我是象形字……我是汉字……句式。

  

(2)游戏:

变变变。

教师出示目的字:

口、大、小、人等,鼓励幼儿和朋友一起运用肢体动作表现字形,及时发现并肯定幼儿的创意和合作行为。

  5.拓展讨论,迁移经验。

仓颉根据事物的外形创造了字宝宝,还有一些科学家找到事物相似的地方发明了很多的东西。

你们猜猜,科学家看到小鸟在天空飞发明了什么?

潜水艇是根据什么发明的?

解放军在森林里战斗为什么要穿上迷彩服?

它是根据哪种小动物的本领发明的?

  活动提示

  1.本活动的重点是对汉字的来源产生兴趣,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知道汉字是对中国人发明的文字;

难点是了解汉字产生的规律并对相似性原理进行运用和迁移。

  2.汉字的演变是一个比较抽象的过程,有条件的话可以制作动画,变抽象为具体。

游戏环节应给予幼儿充足的时间,让幼儿尽情表现,充分体验与汉字互动的乐趣;

迁移经验环节可根据幼儿的经验和兴趣进行取舍。

  3.在语言区提供操作卡《象形文字》,引导幼儿观察、猜想和对比,进一步了解文字从象形文字到汉字的演变过程。

  4.请家长和孩子一起收集更多不同的象形字,一起探讨汉字的演变,感受汉字的奇妙与魅力。

  附录仓颉造字相传仓颉在黄帝手下当官。

那时,当官的可并不显威风,和平常人一样,只是分工不同。

黄帝分派他专门管理圈里牲口的数目、屯里食物的多少。

仓颉这人挺聪明,做事又尽力尽心,很快熟悉了所管的牲口和食物,心里都有了谱,难得出差错。

可慢慢的,牲口、食物的储藏在逐渐增加、变化,光凭脑袋记不住了。

当时又没有文字,更没有纸和笔。

怎么办呢?

仓颉犯难了。

  仓颉整日整夜地想办法,先是在绳子上打结,用多种不同颜色的绳子,表示多种不同的牲口、食物,用绳子打的结代表每个数目。

但时间一长久,就不奏效了。

这增加的数目在绳子上打个结很便当,而减少数目时,在绳子上解个结就麻烦了。

仓颉又想到了在绳子上打圈圈,在圈子里挂上各式各样的贝壳,来代替他所管的东西。

增加了就添一个贝壳,减少了就去掉一个贝壳。

这法子顶管用,一连用了好几年。

  活动反思

  小百科:

演变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yǎnbià

n,意思是变化发展。

卫生学已经演变为预防医学。

指历时较久的发展变化。

  汉字演变教案4

  1识记与理解

  记住商朝使用的文字和秦朝的标准字体,理解甲骨文在中国文字发展史和文化史上的地位。

  2、能力与方法

  通过汉字的演变过程及其规律的学习,培养学生探索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和区分事物的能力。

通过教师的引导,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追踪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初步能力。

通过对各种汉字的比较,学习和运用比较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汉字的特点及其价值,初步认识汉字文化,加深对悠久丰富的中华文明的情感。

通过对汉字的欣赏,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1、重点:

甲骨文。

  2、难点:

小篆。

  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

  1课时

  新授课

  1、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敢于质疑,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2、针对课文内容,指导学生阅读,归纳汉字的演变及其过发展过程。

  3、学生讨论汉字演变与历史发展的联系。

  一、甲骨文

(二)、古老的密码———战国文字:

  1、汉字的演变三、小篆和隶书

  

(1)、汉字的起源

(一)小篆———汉字的统一

  

(2)、汉字的最初模样

(二)监狱里造出的汉字:

隶书

  2、甲骨文四、草书、楷书和行书

  二、金文

(一)汉字字体的楷模:

楷书

  

(一)、金文(又叫钟鼎文或铭文)

(二)快速书写的字体——草书与行书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个文字游戏,请大家看

  投影并在空白处填上相应的文字:

  1、山石____上古木____此木是___。

(岩、枯、柴)

  2、____泉边____好____真妙。

(白水、女子、少女)

  3、____是柴山山____。

(此木、出)

  4、因火生____夕夕____。

(烟、多)

  问:

同学们,

  讲授新课

  投影:

“想一想”

  我们天天书写汉字,天天阅读汉字排印的书报,但你知道汉字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吗?

知道汉字有哪几种字体吗?

知道商朝的国家“档案”用什么文字书写、秦始皇用什么文字批阅奏章公文吗?

  师:

我国的汉字从她的出现到成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在这个演变过程中,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显示出了神奇的智慧。

同学们你们对汉字的演变过程知道多少呢?

  一、甲骨文(板书)

  1、汉字的演变(扳书)

  汉字的形体,即字体,指汉字的书写体态。

汉字从产生到现在,虽没有跳出表意文字的圈子,但文字的形体一直按从繁到简的规律发展演变。

主要出现了八种字体:

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

《说文解字》说,“黄帝的史官仓颉(jé

)看见鸟兽的脚印,明白可以用形来区分事理,开始创造文字。

”由“图画”经过一个简化过程,取事物的主要特征,开始了“文字”的进化过程。

从“鱼”字的演变可以推断汉字演变的过程。

  

(1)、汉字的起源

  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兽骨上(主要是牛肩胛骨上的文字)。

它是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最旱的成体系的相当成熟的汉字材料。

  

(2)、汉字的最初模样

甲骨文骨片和“众人协田”牛骨刻辞

用刀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它的字形有大有小,笔道很细,每个字都像是一幅小孩子画的画。

同学们看一看有没有你认识的字?

  2、甲骨文:

“甲骨文字举例”和“甲骨文与现汉字对照”

  学生活动:

试一试“给“甲骨文十二生肖”填上现代汉字。

  鼠牛虎鸡狗猪兔羊猴龙蛇马

  史海拾贝:

1899年,北京国子监祭酒王懿(yì

)荣在审视中药中,发现了一味名为龙骨的中药上面刻有文字。

他寻根问底,知道这个药材是从河南运来北京的。

经考察,发现这些带字龙骨出自殷墟,这些字就是商代的甲骨文。

  二、金文(板书)

  

(一)、金文(又叫钟鼎文或铭文)(板书)

  (投影:

图为有铭文的西周青铜器“散氏盘”)

  教师讲:

金文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所谓青铜器是铜和锡合金制造的器皿。

这种合金更坚固,因其颜色发青,故称青铜器。

主要有乐器“钟”,食器“彝,尊,爵”,洗器“盘”,兵器“戈,戟”等。

金文的内容,最初只是铸刻一些代表族名,国名的符号。

后来基本上记功绩,受封赏,刻铸以传后代,来显其荣。

因古代人用钟鼎作为铜器的总称。

前人曾称这种文字为“钟鼎文”,又因为言辞多是为了“铭刻不忘,永作记念”,又称“铭文”。

这些称呼都不能概括其特点。

因此,后人便改称金文,使文字摆脱了图画性。

这是汉字发展的第一块里程碑。

金文,金文产生于西周,也叫钟鼎文,铜器铭文。

它与甲骨文差不多同样古老,它的特点:

笔形比甲骨文丰满粗肥,外形比甲骨文方正、匀称。

  

(二)、古老的密码———战国文字(板书):

  在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前221年),中国被划分为七个诸侯国。

各国的文字差异很大,就像古老的密码,很难破译。

  投影材料:

“刻有楚国文字的铜节”和“刻有秦国文字——大篆(zhuà

n)的石鼓”

  大篆是对后来的小篆而言的。

广义的大篆包括小篆,以前的甲骨文,金文和六国文字。

这里的大篆指通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文字。

由于周平王东迁洛阳,秦占据了西周的故地,同时也继承了西周的文字,即是继承金文发展而来的。

因其带有地域性,有的难以识别。

  大篆,也称籀(zhò

u)文。

因其着录于字书《史籀篇》而得名。

石鼓文是唐代在陕西凤翔发现的我国最早的石刻文字,世称“石刻之祖”。

因为文字是刻在十个鼓形的石头上,故称“石鼓文”。

今中国考古界一般认为是战国时代秦国的遗物。

石鼓文是集大篆之成,开小篆之先河,在书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是由大篆向小篆衍变而又尚未定型的过渡性字体。

“籀文”也叫大篆,通行于春秋战国,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

  三、小篆和隶书(板书)

  

(一)小篆———汉字的统一(板书)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对汉字也进行了统一。

图为秦丞相李斯书写的《峄山刻石》。

小篆是汉字第一次规范化的字体。

春秋战国时的“文字异形”,秦始皇统一后,采纳了丞相李斯的意见,推行“书同文字”的改革,统一了文字。

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重大的文字改革。

小篆,小篆又名秦篆,政权式推广于秦朝。

铸有小篆文字的秦虎符。

  秦代的统一文字:

小篆,使汉字的笔画和结构得到定型,奠定了汉字方块形的基础,标志着汉字的统一。

  议一议:

秦始皇统一文字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从此奠定了中华民族文化统一的基础,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二)隶书———监狱里造出的汉字:

  隶书,是小篆的’简便写法,最早流行于秦代下层人物中间,相传为程邈(mio)在监狱中将其整理成一种新字体。

“湖北出土的秦隶竹简”和“汉隶。

  秦代有两次文字改革,一是统一文字,由大篆改为小篆;

二是使用了较小篆方便些的隶书。

这是第二块里程碑——文字发展摆脱像形性。

  隶书在汉代(公元前206—220年)得到了很大发展,变无规则的线条为有规则的笔画,奠定了现代汉字字形结构的基础。

  四、草书、楷书和行书(板书)

  

(一)汉字字体的楷模:

  中国东汉(25——220)末年,一种新的汉字字体:

楷书出现了。

投影:

“楷书的创始人钟繇”和“钟繇作品《宣示表》”

  楷书笔画平直,字形方正,书写简便。

直至今天,楷书仍是汉字的标准字体。

楷书,产生于南北朝,也叫真书、正书。

  

(二)快速书写的字体——草书与行书:

  古代的中国人还创造出了两种可以快速书写的字体:

草书和行书。

  草书主要有章草、今草和狂草3种。

用章草书写的汉木简。

  今草是东汉(25——220)人张芝所创。

张芝写的草书。

  狂草是唐代(618—907)人张旭所创。

狂草极难辨认,但却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张旭狂草图》

  行书,产生于东汉。

特点:

介于草楷之间,字形灵活,书写便利。

是现在人们常用的一种字体。

行书是一种实用与审美价值兼具的书体,魏晋(220—420年)时开始流行。

图为最擅长写行书的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

《兰亭集序》

  中国浙江的兰亭碑亭。

当年,王羲之在这里写下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

  ●课堂小结(投影:

“历史知识”图表)

  1、组织学生对本课进行小结。

  活动:

投影汉字的演变过程(请按顺序填写)

  楷书、大篆、小篆、甲骨文、金文、隶书、草书、行书

  2、对学生所总结的本课内容进行点评。

  3、统计学生各组得分情况,表扬课堂积极发言的同学。

  ●学习与探究

  1、学习测评:

  1、甲骨文是()。

  A、我国最早的文字B、比较成熟的文字C、完全成熟的文字

  2、秦始皇巡游各地时,往往要刻石记功,石刻上的文字应是()。

  A、隶书B、楷书C、小篆

  2、学习活动:

巩固知识:

  1、简述汉字形成和发展的历史。

说一说汉字有哪几种字体。

2、你能说说商朝的国家“档案”是用什么文字书写的吗?

3、想一想秦始皇又是用什么文字批阅奏章公文呢?

学生活动

  做文字游戏

  答题方法:

按教师指定要求回答与学生自由抢答相结合,按组计分。

  讨论方式:

学生讨论,小组发言后,教师总结。

  通过“想一想”进行扼要地提出问题,为增加学生兴趣学生可自由发言。

从而引入本课的学习。

  展示资料,让学生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对汉字的发展史一个总体的了解。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学生阅读教材和观察投影后可以回答。

  (设置问题,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投影“试一试”(投影出甲骨文的十二生肖文字,让学生填上相对应的现代汉字)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结合语文知识从汉字的造字方法方面讨论,并得出相应的答案。

  学生看书,用投影仪展示有铭文的西周青铜器“散氏盘”。

教师指导学生从形体、结构进行观察。

培养学生的书法鉴赏能力。

“比一比”金文跟甲骨文相比有什么特点?

(学生广泛交流。

鼓励学生积极思维)

  (通过投影楚国和秦国的文字,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通过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看一看:

大篆这种文字有什么特点?

(特点:

结构工整,笔画均匀,长方形。

  (创设情境。

通过联系实际引起师生共鸣,使学生能加深对课文内容认识的深度,理解文字的演变与历史发展的对应关系。

  观察投影,说一说小篆文字的特点。

经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小结。

笔画整齐,线条化,结构简化统一,字体定形。

  “议一议”,学生自行阅读课文并根据已学知识回答,老师引导归纳。

  学生观察投影,讨论、归纳隶书的特点。

笔画线直,字形扁方,简化笔画,与现代汉字相近。

  学生观察投影,讨论、归纳楷书的特点。

结构匀称,横平坚直,正方形,沿用至今。

  学生观察投影,讨论、归纳草书的特点。

体势连绵,曲折多,灵活流畅,难写难认。

  学生观察投影,讨论、归纳行书的特点。

  请学生根据板书,以抢答形式完成“历史知识”图表(汉字的演变过程),总结本课所学的内容。

  “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