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讲座发言稿Word格式.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28225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1.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讲座发言稿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专题讲座发言稿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专题讲座发言稿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专题讲座发言稿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专题讲座发言稿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专题讲座发言稿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专题讲座发言稿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专题讲座发言稿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专题讲座发言稿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专题讲座发言稿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专题讲座发言稿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专题讲座发言稿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专题讲座发言稿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专题讲座发言稿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专题讲座发言稿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讲座发言稿Word格式.docx

《专题讲座发言稿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讲座发言稿Word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专题讲座发言稿Word格式.docx

2、特点

①报道的客观性,即不要夸大其词。

②较强的时效性,即及时撰写稿件。

③描写的形象性,即注意遣词造句。

④严格的真实性,即不要弄虚作假。

三.通讯稿的种类与要素

1校园常见的通讯种类

(1)人物通讯

所谓人物通讯,就是以报道社会先进人物为主的通讯。

它着重揭示先进人物的精神境界,通过写人物的先进事迹,反映出人物的先进思想,使之成为社会的共同财富。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写作时切不可把先进人物写成从来没有过的大智大勇,十全十美,写人叙事力求言真意切,恰如其分。

(2)事件通讯

所谓事件通讯,就是报道典型的、有普遍教育作用的新闻事件。

它既可以反映现实生活中发生的重大的、振奋人心的典型事件和突出事件;

也可以从某一新闻事件截取一个或若干个片断,进行细致详尽的描述,揭示事件的深刻含义;

还可以是若干事件的综述。

写事当然离不开事件有关的人,但它不像人物通讯那样着力刻划人,而是以事件为中心,在事件的总画面中,为了写好事来写人。

以本次讲座为例,在撰写通讯稿的过程中,要写培训的背景、培训的流程、培训的内容、培训的意义,还可以简单评价一下主讲者的讲课风格及效果等。

(3)概貌通讯

所谓概貌通讯主要是反映一个单位、地区的某种气象、面貌。

概貌通讯又称风貌通讯,以反映社会生活、风土人情、自然风光和日新月异的建设成就为主的报道。

(4)工作通讯

所谓工作通讯,就是反映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的成绩,总结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或者探讨有争议的亟待解决的问题的报道。

它是报纸上经常运用指导工作的重要报道形式。

它的主要特点有五条:

1、是把介绍工作经验和分析问题作为主旨;

2、是凭借事实,深入分析;

3、是生动活泼,讲究文采;

4、是不拘一格,形式多样;

5、随笔、散记、侧记、札记、记事均可。

 2、通讯稿的要素:

(1)标题

新闻的标题是其“眼睛”,是其内容的主题,是全文的精华。

标题是否精彩,直接关系到能否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也就关系着新闻是否达到报道的目的,换来高点击率。

 ?

 标题,分眉题(又称引题、肩题)、正题(又称主题、母题)和副题(又称辅题、子题)。

 标题,力求言简意明,平易亲切,准确新颖,富有吸引力。

采用哪种标题,要酌情而定。

 用来揭示主题或提示重要事实;

正题上面一行是眉题,用来引出正题,说明事实,交代背景,烘托气氛,揭示含义;

正题的下面一行是副标题,用来补充说明情况或说明正题或依据。

?

 如:

副校长王宁生、陈蔚文(分眉题) 传达全国人大会议精神(正题) 陈蔚文向校党委中心组传达王宁生向农工基层传达(副题) (一般很少用)

 又如:

中医药强省必将实现(正题) 我校举行广东省专家迎春座谈会(副题)

喜讯:

李国桥教授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过多的形容词和其他修饰词都是毫无用处的,最重要的是要把消息传达给读者。

 如果要报道的事情本身就很能引起大家的阅读兴趣的,你只要一开头就把六个w尽快交代清楚就行了。

这六个w就是why、what、who、when、where、how。

 如:

经过长达15个月的艰苦谈判,美日两国政府于1日凌晨在此间达成部分贸易协定。

鉴于汽车和汽车零件谈判尚无结果,美国依据贸易法“超级301条款”从即日起开始对日本汽车贸易行为进行调查。

 几百名身穿军装的学生站在大学城初秋的阳光下,目送一辆辆巴士开上离

开小谷围岛的公路。

坐在车里的是与他们相处仅仅两个星期的军训教官,但直到这些车都消失在视线里,同学们才陆续走回宿舍。

1、“为”字开头。

如:

为迎接“5.12”国际护士节的到来,我校护理学院特于5月10日晚在生活区举办?

为了响应广东省团委关于落实“健心工程”的号召,进一步提高我校全体师生的心理素质?

 2、只写活动流程或比赛结果。

由中药学院主办的“百草杯”辩论赛经过初赛、半决赛的层层筛选,终于选出两支种子队伍“04中药一班”以及“04制药工程”。

他们于5月23日晚进行了最后的争霸赛?

比赛分两个阶段进行。

在5月25日晚举行的初赛上,我校的20个班级同台竞技。

最后,12个班级进入决赛。

而总决赛刚在28日上午隆重展开?

(3)主体

 新闻主体的作用有下述两点:

 过渡手段注意新闻的连贯性。

常用关联词和过渡性语言就够了,如“同样”,“另一方面”,“另外”,“接着”,“然后”等

 整体性段落在新闻主体中极为有用。

在这类段落中,总是有一个主题句。

如果主题句把这一段的含义阐述得很明白,那么这一段文字就围绕这个主体句形成统一的整体。

琐碎与恰当的关系。

于琐碎。

记者应该从展开报道的内容、解释新闻事件的角度去选择细节,而不是完全根据读者的兴趣去选择。

有些事件的部分或全部细节确实有趣,值得写进报道中,但是很多事件中的的部分细节是不需要写进报道中去的。

 场面描写马虎怠工、套话连篇。

特邀嘉宾的一曲《奔跑》赢得观众阵阵喝彩,而“篝火”舞蹈更将晚会推向高潮。

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最后,04中药一班勇夺冠军。

至此,“百草杯”辩论赛取得圆满成功。

各进入决赛班级倾情演唱,博得场下阵阵热烈的掌声。

经过激烈的争夺,中药学院03级中药2班摘走比赛桂冠。

 以随便选一个小小的瞬间或一个特别的动作或一个普通人的话写出细节来,让人身临其境

 “通过?

进一步”结尾。

通过此次活动,同学们的明礼诚信意识得到加强,我校的素质教育也得到进一步发展。

活动通过征文活动、开办论坛、专题讲座等形式让全体师生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描写马虎怠工、套话连篇!

(4)背景

(5)结尾

结尾就是新闻的结束,是新闻的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它具有阐明新闻事实的意义,揭示事件发展的趋势,加深读者的理解和引起读者的思考。

新闻的结尾无固定的格式和写法,常用的写法有结论式,前瞻式、解析式、启发式、号召式、鼓励式等,结尾要力争写出新意,在深刻、含蓄、发人深省中结束全文,切忌出现画蛇添足的赘笔。

 四、通讯稿的写作要求及步骤

 1、写作要求:

 稿件中第一次提到人物时,职称应写在人名前面。

如“校党委书记黄斌”,而非“校党委黄斌书记”。

【篇三:

“新课程专题讲座”讲稿】

织金二小2015年秋季学期教育专题讲座

(一) 学习时间:

xx年xx月xx日;

地点:

 会议室

参加人员:

全体教师

主讲:

罗琴  主题:

新课程专题讲座

老师们,大家好!

近年来,新一轮课程改革一直是基础教育改革的热门话题。

为了适应新课改,我们每位老师必须首先从整体上搞清楚:

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什么、课程改革的总目标是什么、新课程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有什么要求、在新课程评价理念下,什么样的课算是一堂好课、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等核心问题。

根据学校工作安排,今天(xx月xx日)我为大家作“新课程专题”,作为我个人的学习汇报,下面和各位共同学习三个问题:

(一)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

一、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是什么?

强调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指导学生进行倡导探究性学习。

二、十项教学技能是什么?

从教学信息传播的过程出发分析教学信息交流过程中教师行为方式的构成要素,十项教学技能总结归纳如下:

 1、导入技能;

 2、语言技能;

 3、板书技能;

 4、教态变化技能;

  5、演示技能;

 6、讲解技能;

 7、提问技能;

 8、反馈强化技能;

  9、结束技能;

 10、教学组织技能

三、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四、课程改革的总目标是什么?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

要求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

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社会法律和社会公德;

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具有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

技能和方法;

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五、基础教育课程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时间的功能。

六、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建立什么样的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七、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建立什么样的教师观?

 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教师是教育科学的研究者。

  3、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与开发者。

4、教师应该成为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八、新课程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有什么要求?

  1、服务。

2、调控。

3、反思。

4、合作。

 九、新课程下如何备课?

 1、备教材的利用价值。

2、备课程资源的开发。

3、备教学过程的设计。

 4、备学习方式的选择。

5、备师生问题的生成。

6、备教学活动的开展。

十、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发现学习?

 “发现”,不只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确切的说,它是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

 “发现”,是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比较高的境界。

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教师应该有长期的、自觉的意识。

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表达个体在自学中所产生的观点或存在的问题。

作为教师,哪怕学生只发现一点点,也应予以鼓励,同时要尊重学生,增强其信心。

学生能说多少就说多少,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必强求标准答案。

即使学生的观点是错误的,

也不要全盘否定,要对敢于表白自己观点的勇气予以肯定。

学生自学发现后,还要继续鼓励他们“讨论再发现”。

因为通过讨论,学生有辨析,有补充,发挥了群体力量,达到了更高层次的发现,促进了集体智慧的发展。

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在一次又一次的补充和辩论中,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越来越深入了。

学生在经历了多次的锻炼后,也会逐渐地掌握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十一、如何实施作业个性化?

 1、留因材施教的作业。

教师要将学生视为具体的、活生生的、有丰富个性的、不断发展的个体,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课程学习的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

因此留作业应做到因材施教,做到客观看待学生身上存在的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采取按能力分组、分层,适度布置作业。

 2、留落实训练目标的作业。

留作业是检验教与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

因此,我们要注意给学生留落实训练点的作业,做到训练到“点”,落实到“点”,减轻学生因重复训练而带来的心理、生理负担,留下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由学习、发展,更好地发展其个性。

 3、留谈学习方法的作业。

当学生领会了一些学习的方法后,可试着布置一些谈学习方法的作业。

第二天,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以小组交流的形式,鼓励学生议一议。

这样,能做到举一反三,相互启发,教学生会学,使学生终身受用。

减少学生不必要的“写”,增多学生的“说”,更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4、留想象作业。

当今课改,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而培养想象能力是一条很好的途径。

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捕捉课文中可延伸、可拓展,又能升华和突出主题的地方,鼓励学生发散、变通,培养想象力。

十二、学生评价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1、注重对学生学习和发展过程的评价。

在学生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给予评价和反馈,能有效地改变评价过分偏向终结性的现象,也有助于实现评价的个体化,是实现评价发展性功能的重要途径。

(1)、教师要更加注重对学生日常学习和发展的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和变化,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和反馈。

(2)、利用成长记录等方法关注学生发展的过程。

学生通过成长记录看到自己进步的轨迹,发现自己的不足,加强了自我反省和自我评价。

 (3)、将日常评价、阶段评价和期末评价有机结合起来。

学生日常表现和作业、单元测验、期末考试在期末成绩中各占一定比例,使学生和家长不再只关注期末考试的结果,体现形成性评价。

2、重视评价内容的多样性,关注对非学业内容的评价。

 3、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4、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将评价与考试作为促进学生学习的环节。

  5、注重通过评价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和实践能力。

  6、注重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十三、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时应关注哪些方面?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时应注意八个“关注点”:

 1、关注学生的潜能。

 2、关注学生的多元智能。

 3、关注弱势群体。

 4、关注评价中的“无法量化”或“不确定”的内容,尤其要关注德育中的道德评价和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

 5、关注“违规事件”。

 6、关注对学生的“无意伤害”。

 7、关注教师自身的行为效应。

 8、关注学生生活中的反评价因素。

十四、激励性评价必须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1、客观性原则。

2、指导性原则。

 3、探究性原则。

4、情感性原则。

十五、在新课程评价理念下,什么样的课算是一堂好课?

新课程倡导“以学论教,教是为了促进学”,作为好课应体现以下六个方面:

 1、应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一堂课的效果如何,应当首先关注学生学得如何。

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学习过程,教师教学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能否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

 2、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的过程。

 教师讲,学生听,师生交流是单向的。

新课程倡导学生学习中的交流应是多向的,不仅包括师生之间的互动,还应包括学生与其他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在教学中应始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和合作者。

 3、应该为学生的主动建构提供学习材料和充足的时间。

教师要用好教材,但不是只教教材,必须为学生的主动建构提供一定的与教材中的问题相联系的学习材料,指导学生学会利用材料中提供的各种信息去进行分析、思考、展开探索。

在课堂上,教师一定要为学生的知识建构提供充足的时间保障,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在小组中交流的时间,交流后整合的时间,如果忽略了这一点,学生的主动学习,师生的互动常常会流于

形式。

 4、应该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

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

学生是否形成了深层次的理解大致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

①能否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学的知识;

②能否基于这一知识作出推论和预测,从而解释相关的现象,解决有关的问题;

②能否运用这一知识解决变化了的问题;

④能否综合几方面的相关知识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

⑤能否将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实际问题中去。

这些方面,教师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和练习是可以判断学生对知识真正理解和掌握情况的。

 5、应该使学生获得对该学科学习的积极体验与情感。

积极的体验会使学生不断产生浓厚的兴趣和需要,对学习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并从中获得兴奋和快乐,而积极的体验建立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之上,建立在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力量之上,建立在不断的成功与进步之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错误应该得到允许和理解,而不是排斥和打击,学生的创造性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而不是忽略和抹杀。

 6、应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方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即培养反省认知的意识,引导学生思考:

“我是怎么想的?

”、“为什么这么想?

”、“我的解题途径是否最佳?

”、“是否还有更好的解题途径?

”、“今天学的这些知识之间有何联系?

”等等。

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养成反思的意识和习惯。

教师还应重视学生生成性问题的思维过程,不惜打乱、突破原有的课堂教学设计,及时抓住学生思维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方式。

十六、教师怎样指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

 1、引导开展多样化的学习活动;

2、进行必要的方法指导;

  3、提供必要的资料支持;

4、组织协调各方面关系;

  5、指导运用多种手段,真实记录活动过程情况;

 6、指导做好原始资料的保存积累工作;

  7、拓宽思维,将活动引向深入。

(二)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进行有效的语文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新理念

根据新的培养目标、新课改精神、新教材特征和教育对象的认知特点,教学设计应以下面的新理念作指导:

(一)以人为本,体现“三个一切”。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要从过去的以教材为中心、以如何教为重点,转到以学生为中心、以如何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从而获得发展为重点,真正体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