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82982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3.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

小学

三年级

学科:

语文

下册

第三单元

版本:

苏教版

课题:

单元备课,《苹果里的五角星》《剪枝的学问》《金子》《煮书》,习作3,练习3

课型:

新授

课时:

12课时

教材起始页:

P37—51

第三单元备课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共安排了《苹果里的五角星》《剪枝的学问》《金子》《煮书》四篇课文,还安排了习作3和练习3。

《苹果里的五角星》讲的是邻居家的小男孩把他在幼儿园学到的横切苹果的有趣发现传给“我”的事。

《剪枝的学问》记叙了“我”在桃园看剪枝并了解剪枝的原因,启示我们:

“减少”是为了“增加”;生活中处处有学问。

我们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金子》讲述了彼得•弗雷特去萨文河找金子,埋头苦干儿个月,一无所获.就在他准备离开时,发现这片土地很肥沃,于是他在这里培育花苗,田地里长满了美丽娇艳的鲜花,最终实现梦想的事。

《煮书》通过爷孙俩围绕“煮书”展开的交谈,告诉学生读书就要反复诵读品味,读熟读透。

习作3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新发现,要写出自己在大自然中发现的动植物的特点,并且写得生动有趣。

练习3要教会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指导书写上下相同的字,积累和学习有关的成语,练习怎样同别人商量,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单元教学目标

1.会写生字,掌握它们的音、形、义;会认生字,读准字音即可。

能正确读写本单元要求掌握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指定的课文,

3.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学习,明白其中蕴含的道理。

单元重点难点

重点:

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学习,明白其中蕴含的道理,

难点:

学习作者在叙事中寓理的写作方法。

单元教学建议

学习本单元课文,要引导学生在反复认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仔细体味文中蕴含的道理,并能在现实生活中实践运用。

单元课时分配

《苹果里的五角星》  2课时

《剪枝的学问》    2课时

《金子》       2课时

《煮书》       2课时

习作3       2课时

练习3       2课时

第8课苹果里的五角星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正确认读本课“苹、晰、疏、循、矩、案、魅”等7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新、者、拦、未、使、图、创、造”等8个生字。

2.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清晰”“魅力”造句。

3.情感目标:

能从课文内容中得到启示:

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并从中得到启示:

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苹、晰、疏、循、矩、案、魅”等7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新、者、拦、未、使、图、创、造”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清晰”“魅力”造句。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每天都要做数学题。

有的数学题可以有不同的解法和做法,可以训练我们的思维,提高我们的解题能力。

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课文讲的是用不同的处理方法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相信大家一定会感兴趣的。

教师板书课题:

《苹果里的五角星》。

2.质疑:

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

苹果里为什么有五角星呢?

  3.好,带着你心中的疑问来读课文,并找出不认识的生字朋友,跟它交朋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组长带领组员商量准备用什么方法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扫除文字障碍。

2.教师指导提出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可概括为四读:

一读:

扫读。

(扫除障碍读)小声自由读课文,把课文中的字音读准,把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做上记号,查字典解决。

二读:

连读。

小组内成员分自然段连读课文,读通课文,检查字的读音。

三读:

想读。

小声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

四读:

选读。

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3.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学生自学课文。

(教师巡回指导)

三、记忆字形,检查自学

1.在自学生字时,你有哪些困难?

(在字音、字型、字义等方面的困难)在自学生字时,出示生字卡片,“苹、晰、疏、循、矩、案、魅”,指名读。

生:

“案”是前鼻音,无声母,不读nàn。

生:

“魅”读mèi,不读mò。

生:

“循”前鼻音,第二声,不读sún。

课件出示:

清晰生疏图案深有感触

魅力创造力苹果核

鲜为人知循规蹈矩

生自由认读。

指名读,个别读,齐读。

理解词语“清晰、生疏、循规蹈矩、鲜为人知、魅力”的意思。

生:

清晰:

清楚、明白。

生:

生疏:

陌生;不熟悉。

生:

循规蹈矩遵守规矩。

生:

鲜为人知:

鲜,少。

很少被人所知道。

生:

魅力:

很有吸引人的力量。

师检查学生的朗读课文情况。

指名读,其余评议。

2.师生共同解决困难,重点指导学生区别多音字“藏、切、鲜”。

生:

“藏”有两个读音,在“宝藏”中读“zàng”,在“隐藏”中读“cáng”。

生:

“切”有两个读音,在“亲切”中读“qiè”,在“横切面”中读“qiē”。

生:

“鲜”有两个读音,在“鲜艳”中读“xiān”,在“鲜为人知”中读“xiǎn”。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4.边读边思考:

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我”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5.指导书写。

课件出示“新、者、拦、未、使、图、创、造”

生:

“造”字是一í个半包围结构的字,笔画较多,不能丢里面的部分。

生:

“新、创”书写时左右要匀称。

生:

“拦、使”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偏旁都是在左边,书写时左窄右宽。

生:

“者”下面是“日”字。

6.学生描红。

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清晰”、“魅力”造句。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课前准备:

苹果实物、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1.听写词语。

2.指名读课文。

二、细读文本,感知创造

(一)细读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第1、2自然段

第1自然段有几句话?

你读懂了什么?

交流体会:

邻居家的小男孩活泼天真的特点。

教师板书:

显示新本领

分角色读两人的对话。

2.过渡:

事情就是这样平静地开始,可接下来就有了新的发现让人惊奇了。

3.苹果,大家都熟悉,现在,老师请你来画一个大苹果。

4.又大又圆的大苹果画好了,如果老师要和你一起分享这个苹果,你们一般会怎么切呢?

5.请你用一条虚线表示出你的切法。

6.你们都是毫不犹豫地竖切,然而,小男孩是怎么切的呢?

7.自读第3、4自然段,画出文中小男孩切苹果的方法及由此产生图案的有关句子。

8.请大家拿出苹果,动手来切一切。

讨论交流。

(结合理解“横切面”、“清晰”等词语)

9.请大家用实线将小男孩的切法表示出来。

10.苹果切好了,小男孩此刻的心情怎样?

哪个字特别能体现出来?

他说的话也应该带有自豪感。

我们一起来把这几句有感情地读一读。

“我”想到了什么?

板书:

打破常规循规蹈矩

指导读好感叹句,体会作者惊奇的心情。

4.小结:

谁能说说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5.指导朗读:

小男孩第一次和第二次说的话要读出充满自信的语气;

第三次说的话,要读出自豪的语气;

“我”说的话要读出平缓的语气。

最后一句感叹句要读出惊奇的语气。

6.齐读第一段。

(二)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第5自然段。

2.用上文的词语说说第一句里的“这样切苹果”是指怎样的切法。

两次用“也许是出于”表示什么意思?

生:

表示对第一次拦腰切苹果原因的猜想。

师:

既然是两种猜想,不能确定原因,所以两次说“也许是出于”,接着说的就是确定的内容了

指导朗读:

读出不确定的猜测语气。

3.指名读下面三句话。

理解三层意思:

①第一层意思是什么“鲜为人知的图案”指的是什么?

生:

苹果里的五角星。

②从哪里看出它“竟有那么大的魅力”?

说说第二层意思。

生:

苹果里隐藏着“五角星”的这个秘密传到幼儿园,再传给“我”,“我”又传给大家,证明它有很大的魅力。

③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层的含义?

生:

由这个苹果里“五角星”的发现,能使人感到人的创造力是什么。

4.小结:

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师板书:

创造力

5.齐读第五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往大处说呀,创造力的产生,在于一个人敢于怀疑前人的观点,打破自身的局限,哪怕是小事,也能用另一种新的方式进行思考和实践,才能有所发现,创造。

2.你们身上有没有创造力呢?

可大着呢!

3.这篇课文主要讲了邻居家的小男孩把他在幼儿园里学到的横切苹果的有趣发现传给“我”的事。

告诉人们:

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希望同学们也学小男孩,多观察、多思考、多实践、不断有小发明、小制作涌现。

4.在平常的学习上、生活中,你们是否也能用新方法,从新角度来思考问题呢?

(出板报、做作文、自己谱曲唱《我能行》……)

五、作业布置

小男孩不仅让作者大受启发,而且深深影响了我们,以他的切苹果中,你想到些什么?

今天的日记请完成这个作业。

板书设计:

《苹果里的五角星》

显示新本领

创造力

打破常规循规蹈矩

教后反思:

 

第9课剪枝的学问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正确认读本课“惑、浓、盼、番”等4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叔、挥、夺、抚、摸、留、暑、蛋、理”等9个生字。

2.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剪枝的学问,揭示“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懂得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和精彩句段。

3.情感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我”的心理变化为主线,抓住带有“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这四个词语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反复朗读,体会“我的心理变化”。

教学重点

朗读感悟,体会“我”的心理变化。

教学难点

明白剪枝的学问,揭示“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惑、浓、盼、番”等4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叔、挥、夺、抚、摸、留、暑、蛋、理”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1.板书:

剪枝。

你知道什么是“剪枝”吗?

生:

拿把剪刀给小树修修剪剪。

2.如果见到种果树的农民伯伯剪枝,你有什么问题问问他吗?

生:

伯伯你为什么要剪枝呢?

3.劳动中的知识也不少,我们今天就来了解“剪枝的学问”。

教师板书课题:

《剪枝的学问》

二、初读课文,检查自学。

1.听课文录音后自读课文,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长句子多读几遍。

(2)大声读课文,不理解的词语下打个问号,并尝试联系上下文想想它的意思。

(3)边读边思考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

2.检查自学效果

(1)检查词语朗读情况:

能手吸收夺走挥舞剪枝浓郁光鲜成熟抚摸道理

指名读词,注意前后鼻音及多音字的字音,相互问问说说词语的意思。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朗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教师抽查,比一比,谁读得最棒。

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并选择段落赛读。

思考每个自然段的大致意思。

(3)尝试理清课文层次。

教师点拨:

找到季节变化的关键词,按事情发展顺序分段。

(1)简介王大伯是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

二(2、3)写“我”在果园看到王大伯等人在剪枝,非常奇怪,经询问,了解了剪枝的原因。

三(4)写春天来了,桃花盛开,“我”盼望花儿早日结果。

四(5)写桃子丰收了,我在惊喜的同时真正的理解了王大伯的话。

3.朗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分析字型,说识记方法。

课件出示会认字“惑、浓、盼、番”

生:

“盼”不能只读右边,区分“盼”和“粉”。

生:

“惑”应读三声“huǒ”。

2.指导书写。

课件出示会写字“叔、挥、夺、抚、摸、留、暑、蛋、理”

生:

“夺、蛋”注意上紧下松。

生:

“挥、抚、摸、理”左窄右宽。

3.学生描红,仿影,临写。

完成习字册。

4.教师矫正学生握笔姿势、写字姿势。

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剪枝的学问,揭示“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懂得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

3.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和精彩句段。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产生疑问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王大伯是——

生:

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

他家树上结的桃子总是——

生:

那么大,那么甜。

2.读到这里,我们都有这样一个疑问,那就是:

(指名学生说)为什么王大伯家的桃子总是那么大,那么甜?

(师在课题上板书一个问号)

3.师:

王大伯家的桃子为什么会那么大,那么甜,因为他掌握了——

生:

剪枝的学问。

4.今天,我们继续学习9(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5.过渡:

剪枝的学问是什么呢?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二、精读课文,了解剪枝。

1.学习第一段

(1)王大伯是种桃能手,从哪里可以看出?

生:

远近闻名、总是、大、甜

换词理解能手(能人)、远近闻名(人尽皆知、家喻户晓)。

(2)有感情的朗读这一段。

指名读。

指导朗读:

读出敬佩的语气。

过渡:

如果此时王大伯出现在你眼前,你有什么问题问他吗?

2.学习第二段

(1)“我”跟你一样好奇,教师板书:

满怀好奇,带表情读好这个词语,略皱眉。

(2)怎么他的桃子就能结得那么大,那么甜呢?

跟着“我”一起去看一看,问个究竟。

(3)自由读一读第二段。

(4)我看到了什么?

(读出相应句子)“只见”后面都是我看到的情景。

用个词语概括这番情景。

生:

我看到王大伯他们在剪枝。

(5)再读,说说还从这写内容中读懂了什么?

生:

剪枝动作熟练、潇洒;慧眼识“枝”能一眼分辨出有用枝和无用枝,经验丰富;剪掉了许多的枝条。

(6)好好的枝条被剪掉,我看到后的心情或者说表情是什么样的呢?

读他问王大伯的话,你可以理解当时的他。

出示:

“王大伯,您怎么啦?

干吗要把这些好好的枝条剪掉呢?

教师指导朗读,注意读好“怎么、干吗、啦、呢”等语气词,读出两个问号表达的当时的心情、神情:

着急、不理解、一脸疑惑等。

教师板书:

一脸疑惑

(7)看到我一脸疑惑的样子,王大伯把剪枝的原因告诉了我。

同桌一问一答,说清原因。

(8)指名直接对话表演。

(9)从王大伯的说明中可以看出:

他剪掉的是什么枝条?

为什么剪掉它?

他留下的是什么枝条?

对留下的枝条是怎样做的?

怎样想的?

(10)王大伯对不能结桃子的枝条“咔嚓咔嚓”地剪去,对能结桃子的枝条“抚摸”,“充满信心的说”,真不愧是个种桃能手啊!

分角色朗读对话。

(11)我听了王大伯的话,不再一脸疑惑,出现了什么变化?

生:

将信将疑。

教师板书:

将信将疑

结合课文理解“将信将疑”。

(半信半疑,一半相信,一半怀疑。

为什么我会“将信将疑”呢?

生:

种桃能手不会做不利于桃子丰收的事,但剪掉了枝条,桃子不就少了吗?

(12)指导读好“将信将疑”时心里想的话。

3.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一读

(2)春天到了桃花开得怎样?

从哪里可以看出?

播放图片欣赏美景。

(蜂在花中舞,人在树下戏)随机说上几句古诗赞赞眼前景象。

(3)此时的我最盼望什么?

生:

这朵朵桃花能早日变成又大又甜的桃子。

教师板书:

急切盼望

(4)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

读出轻松、愉快的语气。

4.学习第四段

(1)桃树春天开花,夏天结果。

所以暑假一到,“我”就来到了王大伯的桃园。

这时的我看到了什么景象呢?

指名读相应语句。

“只见”后面都是我看到的情景。

(2)王大伯桃园里结的桃子有什么特点?

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

生:

一个个光鲜红润。

(3)看到这些桃子的我心情怎样?

生:

惊讶、高兴,即又惊又喜教师板书:

又惊又喜

(4)读好“啊”这个语气词中代表的感情,再读我看到的景象。

(5)为什么我看到又多又大的桃子会又惊又喜,惊的是什么?

喜的又是什么?

惊的是:

大伯的预料成了现实,剪枝果真实现了丰产;

喜的是:

桃园丰收了,结了那么多光鲜红润的大桃子。

(6)此时的“我”不禁想起什么?

指导读好最后一句话。

再次出示:

“你别看这根枝条长得粗壮,其实它只吸收营养,不结果实。

这种枝条不剪掉,到了春天就会疯长起来,把许多养分夺走。

”(引导学生初步体会“减少是为了增加”这个道理。

)教师相机板书:

减少→增加

(7)现在的“我”还“将信将疑”吗?

“我”明白了什么?

教师小结:

看来“减少”是为了“增加”啊。

这劳动中也藏着丰富的学问,我们可得好好向生活学习,向有经验的人学习呀。

(8)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朗读全文,说说剪枝的学问到底是什么?

学完课文后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怎样判断无用枝?

怎样剪才合适?

等等)

2.小结:

“剪枝的学问”告诉我们生活就是一本教科书,到处有学问,只要我们平时注意观察,留心周围事物,并且善于思考,就能发现生活中的规律。

四、作业设计

了解生活中还有哪些“减少”是为了“增加”的典型事例。

板书设计:

《剪枝的学问》

满怀好奇

一脸疑惑减少

将信将疑

↓↓

急切盼望

又惊又喜增加

教后反思:

第10课金子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正确认读本课“畔、淘、彼、茸、悟”等5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坑、甘、买、掘、钱、盆、沃、扮、厅”等9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

能从中悟出要想获得财富或成功就必须付出辛勤劳动的道理。

教学重点

认真阅读理解课文,适当想像,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难点

认真阅读理解课文,适当想像,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畔、淘、彼、茸、悟”等5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坑、甘、买、掘、钱、盆、沃、扮、厅”等9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认识蒲公英一天的变化。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描述“我”和哥哥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的种子玩乐的情形,解释草地变颜色的原因。

通过朗读传达出在草地上玩乐的欢快,对草地的喜爱。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畅谈梦想,引入课题。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活着都有自己的梦想。

比如杨利伟叔叔从小梦想着能飞向太空,经过不懈的努力,现在杨利伟叔叔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你能谈谈你的梦想吗?

(学生畅谈)

许多人都有过寻找到金子发财致富的梦想。

“金子”我想大家都知道,它是一种贵重的金属。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与金子有关的生动有趣而又蕴涵道理的故事。

教师板书课题:

《金子》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梗概。

1.默读课文,想一想,回答下面的问题。

(1)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2)他有什么样的梦想?

(3)他一开始有没有实现梦想?

(一无所获)

(4)后来他有没有实现呢?

(找到真金)

2.再请你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哪里写了彼得一无所获?

生:

1-2自然段。

哪里写了他找到真金?

生:

第7自然段。

三、记忆字形,检查自学。

1.自由读课文,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词,自由练读。

  táobǐɡānmǎijuékēnɡwāqián

 淘金者彼得•弗雷特不甘心买地挖掘坑坑洼洼金钱

  pénrónɡwùbànpànwòtīng

  倾盆大雨绿茸茸若有所悟装扮河畔肥沃客厅

指名示范读词,读后评议是否读正确了。

(注意:

坑是后鼻音,盆是前鼻音)

齐读生字词

理解词语“一无所获、若有所悟”的意思。

生:

一无所获:

什么东西都没有获得。

生:

若有所思:

好像在思考着什么。

3.分段指名读课文,读后评议,指出不足,进行纠正训练。

4.指导书写。

课件出示:

“坑、甘、买、掘、钱、盆、沃、扮、厅”

(1)认读田字格中的生字,口头扩词。

(2)交流记字方法。

(3)教师板书示范,揭示重点:

甘:

笔顺为横、竖、竖、横、横

钱:

右边要充分展开,特别是斜钩要长一些。

盆:

上面分中的一捺要展开,下面皿的最后一横要长,托住上面部分。

5.学生在书上用钢笔描红。

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运用多种方式反复朗读课文,能从中悟出要想获得财富或成功就必须付出辛勤劳动的道理。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彼得的梦想是什么?

教师板书:

梦想

生:

找到金子。

  2.过渡:

那么,他的梦想到底有没有实现呢?

让我们来一起走进课文。

二、走进文本,感悟梦想

(一)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段

这一段中有个词蜂拥而至,什么叫蜂拥而至?

生:

像蜂群似的拥挤着来到。

说明来的人怎么样?

生:

很多。

为什么有这么多淘金者蜂拥而至?

生:

希望找到金子。

所以他们在河床上挖出许多大坑。

结果如何?

生:

一无所获,扫兴离去。

2.谁能读好这一段,读出淘金者们从满怀希望到扫兴离去这样一种巨大的心理变化。

(指名读,齐读)

(二)第二、三自然段

1.在众多的淘金者中,彼得•弗雷特也是其中一员。

指名读第2、3自然段

2.你觉得他和其他淘金者相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生:

同样满怀希望,不同的是,他更吃苦耐劳。

从哪里看出他更吃苦耐劳?

生:

不甘心、默默地、埋头苦干几个月、翻遍。

3.结果如何呢?

生:

没有发现一丁点儿、失望、连都没有、准备离开。

4.读到这里,你对彼得的遭遇有什么想法?

是啊,命运真是太残酷了,对这样一个吃苦耐劳的人,却把他的希望完全敲碎。

彼得•弗雷特开始时不甘心落空,正是因为他相信

(像他这样付出劳动,一定会有所收获,一定能实现梦想。

而事实却敲碎了他的梦想,他不得不准备离开。

(三)第四-七自然段

1.命运真的如此不公平吗?

如果彼得就此离去,那么他的命运就会截然不同,也就不会有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这个故事。

来,我们来读读接下去又发生了什么?

自读4-7自然段。

2.你们知道彼得最后怎么样了?

齐读第7段

(1)彼得实现了他的梦想,成了唯一找到真金的人,你们觉得他的真金是指什么?

生:

收获鲜花财富实现梦想。

教师板书:

实现

(2)他说话时是怎样的心情?

生:

非常骄傲。

对,也就是不无骄傲。

3.那他为什么会成为唯一有所收获的人呢?

再读读4-6自然段,圈出你觉得能反映彼得之所以成功的原因的词和句。

学生交流:

(发现、若有所悟、全部精力)

(1)发现

彼得发现了什么?

描述一下他所看到的情景

生:

坑坑洼洼的地方已被大水冲刷平整,松软的土地上长出了一层绿茸茸的小草。

若有所悟,他悟到了什么?

教师板书:

若有所悟

你觉得他的想法有没有道理?

生:

很有根据。

你举得彼得是个怎样的人?

生:

有心人、聪明人。

(2)全部精力

彼得不但是个有心人,而且非常吃苦耐劳,这点我们从上文已经感受到了。

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付诸行动。

想一想,培育花卉要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