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地理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84444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90 大小:67.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0页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0页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0页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0页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0页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0页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0页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0页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0页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0页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0页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0页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0页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0页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0页
亲,该文档总共9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docx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旅游地理教案.docx(9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docx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

学科

中国旅游地理

授课教师

执教班级

授课时间

 

执教课题

第一章绪论

知识

1.了解旅游地理学的科学范畴和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概况。

2.了解中国旅游地理的基本知识体系。

能力

 掌握学习中国旅游地理的目的和方法。

情感

  培养学生学习中国旅游地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了解中国旅游地理的基本知识体系;

难点:

掌握学习中国旅游地理的目的和方法并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灵活运用。

教学用具

与器材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1.图示教学法

2.对比分析教学法

3.讨论法、案例法

课  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立疑激趣

同学们,你喜欢旅游吗?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旅游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出示多媒体课件,播放我国著名的各类旅游(旅游资源、旅游饭店、旅游交通等)的图片。

通过CAI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欣赏旅游景观,增加感性认识,调动学生学习中国旅游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

提出问题:

我们从刚才播放的CAI中看到了哪些方面的信息?

旅游与地理有什么关系?

导入新课

二、新授

第一章绪论

一、旅游地理学的概念及学科性质

教师简要介绍中国旅游活动的发展,导入旅游学的概念 

1、旅游学

是以旅游业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社会经济科学分支,属于社会科学范畴。

教师提出问题,“请同学们回忆导课环节的课件,思考旅游要涉及的问题与地理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导入旅游和地理的关系

2、旅游和地理的关系

一般而言,人们通过旅游可以获得丰富的地理知识;而地理知识的丰富又有利于更好地开展旅游活动。

请同学谈自己的旅游经历,导入

旅游几乎没有哪几个方面与地理无关,地理也几乎没有哪几个部门无助于研究旅游现象。

教师提出问题,“什么是旅游地理学”

导入旅游地理学概念

3、旅游地理学的概念

旅游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课件展示旅游地理学涉及范畴,引导学生认识旅游地理的重要性。

 

二、旅游地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阅读教材,讨论归纳。

教师补充。

1、有关旅游地理的论述出现的时间?

举例说明。

2、现代旅游地理学专著出现时间?

3、中国旅游地理学真正起步的时间?

三、中国旅游地理研究的任务和主要内容

1、中国旅游地理研究的任务

引导学生讨论,中国旅游地理的研究对象

人类旅游活动(旅游的主体、旅游的客体、联系的纽带)

带领学生归纳总结中国旅游地理研究的主要任务

2、中国旅游地理研究的主要内容

课件出示中国旅游地理研究主要内容:

旅游者的研究;

旅游资源的研究;旅游业的研究;旅游信息与地图的研究;旅游区划的研究。

提出问题,“上述内容分别包含那些具体内容”。

学生讨论,归纳。

教师通过课件出示具体内容的代表图片,引导学生补充,完善。

教师介绍其各自作用。

四、中国旅游地理研究的现实意义

1、促进旅游事业健康发展

案例说明:

可以开发利用保护旅游资源、掌握客流规律、合理布局

2、是旅游者出游的得力参谋

案例说明:

你根据哪些因素选择旅游目的地?

五、学习中国旅游地理的目的及方法

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学习旅游地理的目的和意义有所了解和认识了,在此请同学归纳学习中国旅游地理的目的。

1、学习中国旅游地理目的

掌握中国旅游地理基础知识和技能

树立较强的空间地域意识,

树立环保意识,

激发爱国热情,

成为具有现代服务于管理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2、学习中国旅游地理方法

课件出示案例一:

西安与桂林旅游发展的优势条件和特色

导出对比分析法

课件出示案例二:

某地旅游地图认识

导出地图辅助学习法

课件出示案例三:

分析东北旅游区旅游资源的特征及影响因素

导出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法

课件出示案例四:

学生谈旅游的收获

导出实地考察法

课件出示案例五:

获取信息的方式

导出多媒体辅助学习法

引导学生思考还有那些方法,进一步补充归纳

四、小结

学生归纳本节课的收获。

课后作业

P3/1、2

学科

中国旅游地理

授课教师

执教班级

授课时间

 

执教课题

第二章中国旅游资源概述

第一节旅游资源概述

知识

1.掌握旅游资源的概念和基本分类。

2.了解旅游资源的特点

能力

 能够正确区分不同类型旅游资源

情感

  使学生感受旅游资源在旅游业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旅游资源的概念和基本分类;

难点:

正确区分不同类型旅游资源。

教学用具

与器材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对比分析法

课  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1、根据同学们的理解,举例说明什么是旅游资源?

导入新课

二、新授

第二章中国旅游资源概述

第一节旅游资源概述

一、旅游资源的概念

根据导入环节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教师进行归类,

引出资源的概念

1、什么是资源?

指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的天然来源。

由此引导学生认识旅游资源与资源的关系从中理解旅游资源的定义

2、什么是旅游资源?

出示关于旅游资源的三种观点:

观点一:

观点二:

观点三:

教师逐一分析,指出其各自特点。

导出旅游资源广义、狭义的关系,

引导学生理解国家旅游局对旅游资源的定义: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都可视为旅游资源。

二、旅游资源分类

根据导课环节学生的讨论情况,引导学生认识旅游资源的分类:

1、自然旅游资源

2、人文旅游资源

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类型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类型旅游资源的特点和内容

三、旅游资源的特点

1、多样性

教师指出多样性特点,学生阅读教材,讨论归纳,举例加深理解。

教师补充。

2、定向性

教师提出问题,你喜欢到哪里旅游,为什么?

教师列举西藏、桂林、北京、上海等城市,引导学生谈谈这些旅游地的吸引力主要在那里?

引导学生理解定向性特点

3、唯一性

教师指出唯一性特点,学生讨论,举例加深理解。

教师补充。

4、变化性

教师指出变化性特点,学生讨论,举例加深理解。

教师补充。

四、小结

学生归纳本节课的收获。

教师通过课堂小测验,检验学生学习情况

课后作业

P38/1、2

学科

中国旅游地理

授课教师

执教班级

授课时间

 

执教课题

第二章中国旅游资源概述

第二节中国旅游资源的地理背景与特征

知识

1.了解中国旅游资源形成的地理背景

2.掌握中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

能力

 能够正确分析中国旅游资源的特征

情感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中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

难点:

正确分析中国旅游资源的特征,在今后的学习中能灵活运用。

教学用具

与器材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1.图示教学法

2.讨论法

3.案例法

课  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立疑激趣

播放多媒体课件(我国著名的自然旅游景观)。

激发学生对旅游地理兴趣,增加感性认识,

提出问题:

我国为什么有如此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

导入新课

二、新授

第二章中国旅游资源概述

第二节中国旅游资源的地理背景与特征

一、位置、疆域和邻国

出示中国政区图,学生自主学习,读图分析,讨论。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围绕下列内容进行补充介绍。

1、中国的地理位置

2、中国的总面积

3、中国陆上疆域长度,相邻的国家

4、中国海岸线长度,相邻的海洋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如此辽阔的国土,多种类型自然环境,对旅游资源有怎样的影响?

二、人口和民族

出示中国人口分布图,学生自主学习,读图分析,讨论。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围绕下列内容进行补充介绍。

1、中国的人口总数

2、中国的少数民族数量和分布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如此众多的民族,对旅游资源有怎样的影响?

三、地貌概况及特征

出示中国地形图,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阅读教材,读图,分析、讨论,归纳,教师补充:

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地形复杂多样,以山地为主

3、地貌类型种类齐全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如此丰富的地貌,对旅游资源有怎样的影响?

四、水体概况及特征

1、河流

我国的河流按水系划分可分为外流河和内流河

出示中国河流分布图,引导学生找出外流河和内流河的分界线,读图指出我国主要外流河、内流河有哪些,讨论各自特点。

2、湖泊

引导学生读图指出我国主要的淡水湖、咸水湖,认识其位置。

3、瀑布

出示瀑布的定义:

瀑布是由地球内力和外力综合作用而形成的河床不连续落差而出现的跌水。

多媒体展示:

贵州黄果树瀑布、黄河壶口瀑布、镜泊湖吊水楼瀑布和九寨沟的诺日朗瀑布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瀑布的特点,感受瀑布的气势。

4、泉水

认识泉水的定义:

地下水的天然露头称为泉。

指出我国泉水资源的特点:

(1)我国是多泉的国家,仅温泉就有2600多处,全世界的温泉共6000多处,我国占2/5以上,居世界首位

(2)分布广泛,遍布全国各地。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认识泉水的分类

(1)按泉水的温度分类:

泉水可分为冷泉(20℃以下)、温泉(20~37℃)、热泉(高于37℃)、沸泉(超过当地沸点的泉)。

(2)按泉水的矿化程度:

淡水泉和矿泉两类。

多媒体展示我国著名的疗养温泉:

陕西临潼华清池,云南安宁的“天下第一汤”,重庆的南温泉、北温泉,北京的小汤山温泉,台湾的北投温泉、阳明山温泉等。

引导学生认识温泉的医疗功能。

多媒体展示我国许多奇异的泉涌,如“毒泉”、“害羞泉”、“蝴蝶泉”、“间歇泉”等。

5、海洋

出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讨论:

(1)我国大陆海岸线的起止点、长度?

我国大陆海岸线北至中朝边界的鸭绿江口,南到中越边境的北仑河口,总长达18000km。

(2)我国主要的邻海有哪些?

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其中,渤海是我国内海,其余三个海域属中国近海。

(3)我国主要海岸类型有哪些?

分布哪里?

平原海岸,又称沙岸,主要分布在我国杭州湾以北。

山地丘陵海岸,又称岩岸,主要分布在杭州湾以南。

生物海岸,包括红树林海岸及珊瑚海岸。

红树林海岸主要分布于福建福鼎以南至海南岛;珊瑚海岸分布在北回归线以南,属于亚热带浅海环境产物。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如此众多的水资源,对旅游资源有怎样的影响?

五、气候特征

1、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2、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

教师归纳出气候特点,师生共同举例印证。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如此多样的气候,对旅游资源有怎样的影响?

六、我国生物资源的特征

1、种类齐全,多珍稀品种

2、地域差异显著

教师归纳出生物资源的特点,师生共同举例印证。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如此众多的生物,对旅游资源有怎样的影响?

四、小结

学生归纳本节课的收获。

课后作业

P38/3

学科

中国旅游地理

授课教师

执教班级

授课时间

 

执教课题

第二章中国旅游资源概述

第三节中国自然旅游资源

知识

1.掌握中国自然旅游资源的主要类别与代表性景区景点。

2.了解中国主要自然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旅游价值及分布状况。

3.了解中国主要自然旅游资源的形成原因及其构造特性。

能力

 掌握我国不同类别的自然旅游资源,能够认识其代表景区

情感

  使学生感受我国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掌握中国自然旅游资源的主要类别;

难点:

认识我国不同类别自然旅游资源的代表性景区景点。

教学用具

与器材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1.图示教学法

2.情景教学法

3.案例法

课  时

7课时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激发兴趣

1、旅游资源通常主要分为哪几类?

2、简要介绍我国自然地理背景和特征?

中国丰富多彩的地理环境,会形成怎样的旅游资源?

导入新课

二、新授

第三节中国自然旅游资源

我国自然旅游资源主要包括:

地貌旅游资源、水体旅游资源、气候旅游资源和生物旅游资源。

一、地貌旅游资源

教师介绍地貌旅游资源在我国旅游资源中的重要性,指出主要类型。

1、地貌旅游资源是自然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2、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广义的山地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2/3以上。

3、地貌类型多种多样:

(1)山地、平原、丘陵、盆地、高原等常见地貌类型。

(2)在特殊条件下形成的岩溶地貌、丹霞地貌、火山熔岩地貌、风成地貌、黄土地貌、冰川地貌等特殊地貌类型。

1、山地旅游资源

通过多媒体播放风光图片,创设情境,以模拟导游形式进行讲解,增加学生对各类山地资源的由来、位置、特色的感性认识。

(1)五岳

(2)佛教名山

(3)其他风景名山

黄山、庐山、雁荡山

2其他地貌旅游资源

(1)岩溶地貌

从岩溶地貌的成因进行分析,通过代表图片增加岩溶地貌的景观特色感性认识,由学生读图认识岩溶地貌的著名旅游地。

(2)丹霞地貌

对比岩溶地貌,由学生分析,教师补充归纳。

(3)火山岩地貌

形成原因、景观特色、著名的旅游地

(4)风成地貌

形成原因、景观特色、著名的旅游地

(5)黄土地貌

形成原因、景观特色、著名的旅游地

(6)冰川地貌

形成原因、景观特色、著名的旅游地

二、水体旅游资源

课件展示水资源风光,由学生分类

1、江河旅游资源

(1)长江。

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冬雪峰,流经青海、西藏、四川、重庆、云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11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全长6300多千米。

长江无论从长度、流域面积,还是从入海流量、水力资源、通航里程等方面都居我国首位。

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

长江两岸自然风光绚丽多姿,名胜古迹众多,是一条黄金旅游路线。

(2)黄河。

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的卡日曲,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九省区,注入渤海,全长5464km,是我国的第二大河。

黄河干流在内蒙古河口镇以上为上游,河口镇到河南孟津之间为中游,孟津以下为下游。

黄河流域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摇篮,也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3)黑龙江。

全长4370km。

(4)珠江。

是我国华南第一大河,全长2197km,居全国第四位。

(5)钱塘江。

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全长494km。

钱塘江涌潮是举世闻名的奇观。

2、湖泊旅游资源

(1)杭州西湖。

13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赞美杭州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华贵之城”,宋代大文学家苏轼诗赞西湖: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鄱阳湖。

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南岸,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

(3)洞庭湖。

位于湖南省北部、长江南岸,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4)太湖。

地跨江苏、浙江两省,古称震泽,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

(5)青海湖。

古称西海,蒙古语称库库诺尔,意为青色的湖。

位于青海省东北部,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

3、泉水旅游资源

(1)华清池

(2)中泠泉

(3)安宁温泉

(4)趵突泉

4、瀑布旅游资源

(1)黄果树瀑布

(2)壶口瀑布

(3)吊水楼瀑布

5、海滨旅游资源

(1)北戴河海滨

(2)青岛海滨

(3)三亚海滨

(4)大连—旅顺口海滨

通过多媒体播放风光图片,创设情境,以模拟导游形式进行讲解,增加学生对各类水体旅游资源的代表景观的名称、基本概况、旅游特色、地位等的感性认识,进而掌握水体旅游资源的特色,认识其重要性。

三、大气与天象旅游资源

欣赏各种类型大气景观、天象奇观图片,理解其旅游资源价值,归纳主要旅游观赏地

1、大气景观

(1)云、雾、雨

(2)冰、雪、雾凇

(3)日出、日落

(4)佛光、蜃景

2、天象奇观

日月食、日月并生、极昼极夜、流星雨等

四、生物旅游资源

由学生阅读教材进行归纳、通过欣赏各类动植物景观图片加深认识,由学生进行模拟导游,介绍其特色。

1、植物旅游资源

(1)古木名树

(2)草原与草地

(3)花卉

(4)植物园、观赏花园

(5)森林公园

2、动物旅游资源

(1)陆地动物

(2)水生动物

(3)鸟类动物

(4)昆虫

(5)动物园

四、小结

归纳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练习题检测学习效果。

课后作业

P38/4—11

学科

中国旅游地理

授课教师

执教班级

授课时间

 

执教课题

第二章中国旅游资源概述

第四节中国人文旅游资源

知识

1.掌握中国人文旅游资源的主要类别及代表景点。

2.了解中国主要人文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旅游价值与分布状况。

能力

 掌握我国不同类别的人文旅游资源,能够认识其代表景区

情感

   使学生感受我国悠久的历史和古代劳动者的聪明才智。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掌握中国人文旅游资源的主要类别;

难点:

认识我国不同类别人文旅游资源的代表性景区景点。

教学用具

与器材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1.图示教学法

2.情景教学法

3.案例法

课  时

7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对比播放我国自然旅游资源(黄山、九寨沟、杭州西湖等)和人文旅游资源(北京故宫、长城、西安兵马俑、苏州园林等),请同学们谈谈这两类旅游资源各自的特色。

引导学生思考,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多彩,是我国旅游资源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同学们应该重点学习的内容之一

导入新课

二、新授

第二章中国旅游资源概述

第四节中国人文旅游资源

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的人文旅游资源主要包含哪些内容。

古都名城、古代工程、古代建筑、宗教古迹、古典园林、文化习俗、风土民情、土特产品和工艺品等。

一、古都名城

1、城市的出现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

教师简要介绍城市的演变过程,使学生认识城市出现的必然性。

2、我国政府三次公布了99座城市为历史文化名城

学生读表2-1,认识我国主要历史文化名城。

3、七大古都:

北京、西安、开封、洛阳、南京、杭州、安阳。

多媒体出示七大古都,名称和城市景观图片,师生共同讨论,归纳七大古都在历史上的影响,可见展示各自的旅游特色,使学生加深理解。

二、文物遗址

1、古人类文化遗址

通过课前预习作业,要求学生复习中国历史知识,在课堂上有学生做讲解员介绍我国主要的古人类文化遗址,并在地图上指出其所在位置。

2、名人故居

通过课前预习作业,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认识孙中山、宋庆龄、鲁迅、徐悲鸿、郭沫若等人物,简要介绍他们的主要事迹,在地图上指出他们的故居所在的位置。

3、革命遗址及纪念地

三、古代建筑

1概述

课件展示我国古代建筑的代表,如故宫、布达拉宫等,对比展示西方建筑,引导学生对比分析,认识我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1)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

①巧妙而科学的木框架式结构。

②庭院式的组群布局。

③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

除上述特征外,我国古代建筑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中国传统文化意识和封建伦理观念的影响,它们在建筑的格局上讲求均衡整肃、对称协调。

各类建筑物不仅在方向、位置的设定上有规矩,而且在建筑物的形式、尺度乃至色彩和彩绘的图案等方面,都有严格的等级差别。

这一点在皇家宫殿和大型寺院的建筑上反映最为明显。

通过多媒体课件(各类屋顶的样式和代表、戗兽的位置和形状、各种级别台基、斗拱、彩画等),引导学生认识建筑物的各类等级。

(2)建筑物的等级:

①屋顶:

a式样:

我国古代建筑屋顶的式样以庑殿式等级最高,以下依次是歇山式、攒尖式、悬山式、硬山式。

如:

北京故宫太和殿是重檐屋顶的典型代表,级别最高。

天安门城楼则为重檐歇山式屋顶形式。

b戗兽的数目:

戗兽越多,级别越高,且多为奇数。

我国古代建筑中戗兽最多为11个。

c琉璃瓦颜色:

黄色高于绿色,绿色又高于其他颜色。

黄色在我国是最尊贵的色彩。

自唐代始,黄色被定为皇室特用的色彩。

②台基:

台基级数多的级别高于级数少的;白玉台基级别高于其他材料台基;有围栏的台基级别高于无围栏的台基。

③面阔间数:

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都以“间”作为计数单位。

面阔

间数越多,则级别越高。

一般面阔间数为奇数,在中国以面阔11间为最大。

在间数中,往往以“九五”象征帝王之尊

④斗拱:

斗拱多的建筑级别高于斗拱少的建筑。

⑤彩画:

通常见到的画于建筑物表面的彩画有三种:

和玺彩画;旋子彩画;苏式彩画。

它们的级别依次递减。

2、宫殿建筑

3、礼制建筑

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以模拟导游形式简要介绍故宫、布达拉宫、天坛、孔庙、成都武侯祠等著名宫殿、礼制建筑,使学生认识宫殿、礼制建筑特色。

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以模拟导游形式简要介绍故宫、布达拉宫等著名宫殿,使学生认识宫殿建筑特色。

4楼阁建筑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认识楼阁的种类,多媒体课件展示著名的楼阁建筑,如:

江南三大名楼。

四、古代工程

在我国几千年的文明历史中,劳动人民在军事、水利、桥梁、城郭等方面创造了许多浩大雄伟的工程。

它们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引导学生讨论归纳所了解的古代工程有哪些?

再逐一介绍。

1、防御工程

(1)古城池

分别介绍我国早期的城池、如今保存较完整的城池、古城池遗址。

(2)长城

教师简要介绍长城的历史,引导学生认识现保存完好的长城是明代修建。

图片展示长城的组成,由学生总结。

多媒体欣赏著名的长城。

2、水利工程

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由学生分组准备,查阅资料,制作课件,自主设计讲解著名水利工程、古代路桥。

(1)京杭大运河。

(2)都江堰。

(3)坎儿井

(4)灵渠

3、古代路桥

(1)赵州桥。

(2)卢沟桥。

五、帝王陵墓

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古代帝王陵墓的组成,认识封土的形式(方上、以山为陵、宝城宝顶)和存在的时代。

图片认识各代著名的帝王陵墓。

六、古典园林

多媒体课件展示世界三大园林形式,认识其各自特色和中国园林在世界上的地位。

世界上的园林形式主要有三大类,即中国自然式风景园林、欧洲大陆的几何规则式园林和西亚园林。

1、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及主要特征

学生阅读教材,归纳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阶段,教师讲解各个阶段园林的特点。

我国最早的园林形式叫“囿",产生于殷商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囿”中有了成组的风景。

以自然山水为主题的中国式园林开始萌芽。

秦汉时期,帝王在“园林”中大筑宫室,进而形成了我国宫殿与苑园紧密结合的传统风格。

魏晋时期,我国园林继承了秦、汉“三山一池”的传统,逐步形成了以自然山水为主题的园林风格。

唐宋时期,我国的园林艺术达到鼎盛,形成了富有“诗情画意”的山水园林特色,使自然美与艺术美巧妙地融合为一体。

元、明、清以后,我国的园林艺术,逐渐达到了成熟的巅峰。

中国自然式风景园林的突出特点是出于自然而又超于自然。

(对比东西方园林得出结论)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的园林造景手法(借景、对景、障景、框景、夹景、抑景、透景、漏景等等)认识中国园林。

引导学阅读教材,归纳园林的分类,通过代表园林认识各自特点。

七、宗教古迹

列表格归纳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