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度八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A卷.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84911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770.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度八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A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版度八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A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教版度八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A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教版度八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A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教版度八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A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人教版度八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A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人教版度八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A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人教版度八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A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人教版度八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A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人教版度八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A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人教版度八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A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人教版度八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A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人教版度八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A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人教版度八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A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人教版度八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A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人教版度八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A卷.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度八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A卷.docx

《人教版度八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A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度八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A卷.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度八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A卷.docx

人教版度八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A卷

人教版2019-2020年度八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A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通过收看专题片,使我们认识到人类要与动物和谐相处。

B.在福建省经济贸易洽淡会上,外商和港澳同胞参加了丰富多彩的洽谈会的展品。

C.我们要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保护好属于我们人类自己的家园——地球。

D.近段时期以来,小王电脑水平有了明显的增强。

2.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有较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B.《藤野先生》一文,通过对日本老师藤野先生为“我”添改讲义,纠正“我”的解剖图,关心“我”的解剖实习,向“我”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等事情的叙述,赞美了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C.王维是唐代山水田园诗人,人们称赞他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代表作有《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汉江临眺》等。

D.《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作家法布尔耗尽一生的光阴而创造的奇迹,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书中除了真实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

全书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和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3.下列划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祖籍(jí     尴尬(gān gà)  佃户(tián) 妯娌(zhóu)

B.叮嘱(zhŭ)  妯娌(zhóu li) 无垠(yín)  骷髅(kū lóu)

C.豪绅(shēn) 哭泣(qí)       衙门(yá)   私塾(sŭ)

D.光绪(xù)   和蔼(ái)       愧怍(zhà) 伛(yŭ)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的老师经常教育大家学习不能囫囵吞枣,应该精益求精

B.小猴子总是担心月亮会掉下来,天天失眠,真是杞人忧天

C.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我们应该见异思迁.

D.路面刚结了冰,学校·老师提醒我们走路要小心翼翼,以免滑倒受伤

5.为下列句子选择恰当的一项,使句意准确、完整:

()

雨给我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

春天的雨 ①  ;夏天的雨  ② ;秋天的雨   ③    ;冬天的雨   ④    。

A.①清新而又娇媚 ②热烈而又粗犷 ③自然而又平静 ④端庄而又沉静

B.①热烈而又粗犷 ②端庄而又沉静 ③自然而又平静 ④清新而又娇媚

C.①清新而又娇媚 ②热烈而又粗犷 ③端庄而又沉静 ④自然而又平静

D.①热烈而又粗犷 ②自然而又平静 ③清新而又娇媚 ④端庄而又沉静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小题。

向一扇门道歉

李克红

①小时候,我跟随祖父母生活在缅因州的巴尔渔港。

祖父是个粗鲁的渔夫,几乎每天都会对祖母发脾气,有时候甚至会打祖母耳光,祖母只能躲在粮仓或者厨房里偷偷地哭。

我暗暗在心里告诉自己:

如果再有下次,我一定要帮助祖母和祖父对抗!

②有一天早上,我起床后就听到祖父在骂祖母,说她做的早餐不好吃,还把手中的碟子摔碎在地上。

我冲过去,对着祖父喊:

“你太过分了!

”祖父见我居然也敢“教训”他,更恼火了,甩了我一个耳光,然后气呼呼地开着卡车出去了。

③等我吃完早餐再赶到学校的时候,教室的门已经关上了——老师已经开始上课了。

我的情绪还没有完全恢复,所以在我推门进入教室时,情不自禁地用了一些力气,教室的门“砰”的一声发出了重重的声响。

凯恩老师和同学们都惊诧地看着我,凯恩老师严肃地叫住我说:

“科林,你赶紧向这扇门道歉!

④向一扇门道歉?

我承认我有错。

事实上,我做过很多错事,我曾打疼过邻居家的小男孩,曾故意刮花过卡尔伯伯新买的小帆船,还曾在凯蒂的座位上放过好几颗猫屎……这一切我都被迫对着他们本人道歉,但这次凯恩老师竟然让我对着一扇门道歉,难道门也会伤心或者疼痛吗?

于是我说:

“凯恩老师,我可以向您和同学们道歉,但我没有必要向门道歉。

⑤没想到凯恩老师说:

“你没有任何地方对不起我,你只是在用仇恨对待这扇门。

不管是什么原因导致你迟到,都不关这扇门的事,它是无辜的,所以你必须向它道歉。

⑥“可是,门没有知觉呀。

”我说。

⑦凯恩老师认真地说:

“既然门没有知觉,你为什么要用仇恨和怒气去对待它?

为什么不对它展示你的友好?

你可以用仇恨对待这扇门,也可以用爱善待这扇门。

无论今天早上在你身上发生了什么事,你可以用仇恨去对待,也可以用爱去对待,一切在于你的选择。

”这时,我突然想起了我的祖父,他让我心中充满怒火,但他毕竟是我的祖父,我为什么要和他对抗呢?

为什么不能用爱来感化他呢?

我突然觉得凯恩老师让我向门道歉非常有道理,于是我转身走到门边,对着门认认真真地说:

“对不起,是我的错,我明明可以做到爱你,却用仇恨来对待你。

⑧我转过身来,发现凯恩老师和同学们的眼里都充满了赞赏。

那天傍晚,我放学回家后,就对祖父说:

“对不起,亲爱的祖父,一切都是我的错,但是我也希望你知道,祖母陪伴了你一辈子,她是世界上最爱你的人,也是我们家里最需要关心的人。

她做的早餐再难吃,但毕竟是她为你做的;她为你缝补的衣服再粗陋,但毕竟是她为你缝的;她为你铺的床垫不够软,但毕竟是她为你铺的。

你为什么不多疼爱她,却每天对她发火呢?

⑨祖父真的被我感化了,他哭着向祖母道歉,然后祖母也哭了……从那以后,祖父变了,我们整个家都变了,没有打骂声,也没有吵架声,一切都充满着温馨,充满着爱。

⑩这件事已经过去了很多年了,但凯恩老师的话至今还会在我的耳边回响,教导着我做人做事——我们可以选择用仇恨去对抗,也可以选择用爱去包容和感化。

(《知识窗》2017年第3期)

6.文章的标题是“向一扇门道歉”,请认真阅读文章,说一说凯恩老师要“我”向一扇门道歉的原因和“我”向门道歉的结果。

7.对比是一种常用的写作手法,请你以这篇文章为例,谈一谈使用对比手法的好处。

8.这篇文章内涵丰富,阅读之后也许能够改变我们待人处事的方式,影响我们的生活方式。

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段100字左右的阅读感悟。

父亲的佛珠

①父亲正在和一截木头倔犟对视,彼此互不相让。

②这是一截降龙木,来自太行山深处。

父亲无法破译降龙木的基因里那层隐秘的佛性,但这丝毫不影响他想做几串佛珠的打算。

③现在,父亲开始用他那苍白的、青筋暴露的双手做起那精细活儿。

他左手捏紧一粒初具雏形的珠子,右手拿着木锉,他必须小心翼翼,因为稍一用力就会凹进去一块。

更何况,他的手实在颠抖得厉害。

他尽量屏气凝神也无济于事,不可救药的老年性震颤依旧耀武扬威地不听使唤。

一抖起来,他手背上、手臂上的阳光便一朵一朵跟着晃,而手中的珠子便趁机拼命挣扎,又是一番激烈较量。

他的胳膊开始发麻,气息有点儿短促,他终究还是败下阵来。

珠子躺在茶几上,气定神闲地对老头儿喊话:

“看吧,你老了!

”老头儿气哼哼地不搭理它,汗珠子啪嗒一声砸进碎木屑里。

④父亲做第五粒珠子的那天,老三两口子又闹别扭了。

每次吵架都弄得一大家子不得安生。

每当这种时候,父亲便喘着粗气,对自己发誓说以后再也不管他们的事了。

⑤我说:

“好,那就不管。

”我选择忽略他的口不对心。

⑥可是到傍晚的时候,父亲有些沉不住气了。

他催促我给老三打电话。

老三肯定又拒接他的电话了——每次惹了事,老三都不接他的电话。

父亲也许被这个事实打击到了,有些悻悻的。

但马上,他便又遭受了来自我的打击:

我不肯打这个电话。

父亲有一刹那的错愕,他以为,为了这个家,我们会努力去帮助他们和解。

可是我选择了旁观。

我想,他对我很失望。

⑦我再次回家的时候,父亲正戴着老花镜打磨木珠子,苍凉从他的眉目间、骨头缝里漫无边际地溢出来。

我想他真的老了,老到即便在自家的地盘上,也无法再像过去那般生气地拍桌子、声若洪钟地吼我们几个不听话的小崽子了。

我突然有了流泪的冲动。

⑧父亲每天与木头较劲,与不服管教的老三较劲。

他每天都给老三打一个电话,然后坐下来锯木头,锉木头。

终于,父亲做完了17粒珠子,将它们串成了第一串佛珠。

⑨那天父亲心情相当不错。

——老三他们两口子有说有笑的,回来吃饭了。

父亲心情好的时候就爱和老三下棋。

“下棋,你不行。

”老三用嘴角的微笑挑衅他。

“别得意,鹿死谁手还不知道呢。

”父亲立刻瞪着眼珠子反击。

父亲果然不是对手,他的脑子慢慢就跟不上节奏了。

他佝偻着身子,颤抖的手捏着一枚棋子,久久不能落下。

他有些茫然无措,却依旧固执地坚守着每一寸阵地,他以昂扬的姿态节节败退。

⑩但父亲败北的场面不荒凉,一切似乎都在相爱相杀中得到体谅与和解。

那一刻,我忽然觉得,我们其实都是父亲手里的木头珠子,被他打磨,想从他手里逃脱,却最终被他紧紧地串在一起。

⑪我很难想象这个家没有父亲的样子。

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父亲坚持用自己颤抖的手做佛珠,表现了他顽固不化的特点。

B.“父亲的佛珠”既是文章写作的线索,又喻指父亲的孩子们。

C.父亲发誓不管老三的事了,却还是每天都给老三打电话,可见父亲是个口是心非的人。

D.“汗珠子啪嗒一声砸进碎木屑里”,“砸”字生动写出了父亲汗珠的大和重,表现了父亲不怕困难,坚持与木屑斗争的特点。

10.阅读文章第③、⑨段,概括出父亲的两次“败北”事件。

11.阅读文章第⑦段,说说“我突然有了流泪的冲动”的原因是什么。

12.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文中两处画波浪线的句子。

(1)一抖起来,他手背上、手臂上的阳光便一朵一朵跟着晃,而手中的珠子便趁机拼命挣扎,又是一番激烈较量。

(从修辞角度)

(2)他佝偻着身子,颤抖的手捏着一枚棋子,久久不能落下。

(从描写角度)

13.联系文章有关内容,说说你对第⑩段画横线句子含义的理解。

网络红包潮

(媒体报道)

从2月11日打响的网络红包战,经过节前一周的蓄势预热,在除夕夜上演终极对决,红包金额大幅加码。

支付宝20点到24点五个整点,以“捉红包”形式投放1亿元现金红包。

作为春节红包活动的创始者,微信通过与央视春晚的首次携手,从晚上8点开始,用户“摇一摇”手机可以抢到由各企业赞助商提供的超过5亿元的现金红包。

与此同时,阿里系和腾讯系的两大社交平台新浪微博和QQ每个整点派发的明星红包和企业红包引发一轮又一轮的刷屏模式。

受此启发,各种“打车红包”“旅游红包”“流量红包”“理财红包”也快速传播,春节发红包已经成为中国企业通过新媒体自我营销、提升用户品牌认知和忠诚度的一个重要手段。

(红包简介)

传统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传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

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恶鬼妖魔或“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

到了明清时,压岁钱大多数是用红绳串着赐给孩子。

民国以后,则演变为用红纸包一百文铜元,其寓义为“长命百岁”,给已经成年的晚辈压岁钱,红纸里包的是一枚大洋,象征着“财源茂盛”“一本万利”。

(市民评论)

往年,陶女士一家都是边打牌边看央视春晚,有时根本不知道有些什么节目。

她说,今年一家人在一起边看边聊,得益于“春晚抢红包”。

“因为抢红包,大家牌都不打了。

一家人坐在一起,边看春晚边聊天,更有年味。

趁这个机会,我们还建了一个家庭微信群,我们发些红包让晚辈抢,开心聊天。

我们与孩子的距离拉近了很多。

网友“高小上”:

微信发红包的方式很好。

对智能手机功能向来感冒的妈妈,现在也会用微信抢红包了,甚至还学会用微信与我聊天,互送祝福。

这种感觉真好。

博友严先生:

今年过年,大人还好,娃儿不是耍手机,就是耍平板电脑。

他们宁愿在微博上吐槽春晚,也不愿意和家里人聊。

现在又多了电子红包,年味更淡了。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在你旁边,你却在抢红包。

”这是网友们对此次春节抢红包大战的一种吐槽。

对此,郑群也深有体会。

在郑群的老家叙永县马岭镇有一个习俗,每年初一凌晨,有车的家庭都要开车在马路上跑一圈,寓意来年开车平平安安。

以往每年,儿子都会一起去,今年却因为抢红包不去了。

“不去也就算了,最让我窝心的是,过年这几天,他时时刻刻都盯着手机,跟他说什么都爱理不理,有时根本没听见。

这些都是因为抢红包。

(微信怎么领发红包)

一、首先我们需要在手机中下载安装微信,另外由于需要付款或者领取红包,因此我们也需要绑定银行卡。

二、要体验微信新年红包功能,我们还需要关注“新年红包”微信公众账号,关注后,即可使用该功能了。

三、微信新年红包功能主要分为我们为朋友或亲人发红包和领取朋友或者亲人送给自己的红包。

1、微信发送红包分为三个步骤:

首先填写红包信息,如红个数、包红包金额和祝福语等;然后使用微信支付交付红包金额,此流程需要用户绑定银行储蓄卡,暂不支持信用卡;最后就可以将红包发送给指定好友群或单个好友。

红包发出后,好友将会收到领取红包的信息,好友按照提示领取即可。

领取成功后,还可以使用相关银行卡对此次红包里的金额进行提现。

另外微信新年红包还推出一项“拼手气群红包”功能,可以向群里好友送红包,而群友们主要靠运气,会随机收到不同金额的红包,给人一种比较神秘的感觉。

2、领取红包分为“普通红包”与“拼手气群红包”两种,普通红包就是亲朋好友送给我们的红包,而拼手气群红包则属于随机性收到的红包,并且金额也是随机分配的。

14.下列说法与材料内容完全符合的一项是()

A.从2月11日打响的网络红包战以来,春节发红包就已经成为中国企业通过新媒体自我营销、提升用户品牌认知和忠诚度的唯一手段。

B.长辈在春节拜年时,会给晚辈分发压岁钱。

压岁钱分为两种。

一种像龙形,置于床脚;一种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

C.使用微信支付交付红包金额,需要用户绑定银行储蓄卡或者信用卡。

D.微信红包分为“普通红包”与“拼手气群红包”两种,这两种红包都是亲朋好友发送的,而且每个红包的金额也是随机分配的。

15.认真阅读上下文,分点扼要说说传统的春节红包有哪些涵义?

16.邻居李大爷在手机上已经安装了微信,他也想用微信给孙子们发红包,可是他不会使用,你能告诉他使用方法吗?

17.网络红包已掀起了一股热潮,你认为网络红包会不会取代传统红包?

请结合材料说说你的理由。

三、文言文阅读

夏翁,江阴巨族。

尝舟行过市桥,一人担粪,倾入其舟,溅及翁衣。

其人旧识也,僮辈怒,欲殴之。

翁曰:

“此出不知耳,知我宁肯相犯!

”因好语遣之。

及归,阅债籍,此人乃负三十金无偿,欲因以求死。

翁为之折券①。

长洲尤翁开钱典②。

岁底,闻外哄声,出视,则邻人也。

司典者前诉曰:

“某将衣质钱,今空手来取,反出詈语③,有是理乎!

”其人悍然不逊,翁徐谕之曰:

“我知汝意,不过为过新年计耳。

此小事,何以争为?

”命检原质,得衣帷四五事④,翁指絮衣曰:

“此御寒不可少。

”又指道袍曰:

“与汝为拜年用,他物非所急,自可留也。

”其人得二件,默然而去。

是夜竟死于他家,涉讼经年。

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

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

或问尤翁:

“何以预知而忍乏?

”翁曰:

“凡非理相加,其中必有所恃,小不忍则祸立至矣。

”人服其识。

【注】①折券:

撕毁债券,不再索取,即免债的意思。

②钱典:

当铺。

③詈(lì)语:

骂人的话。

④事:

量词,件、样。

18.下列句中加点的“其”与“倾入其舟”的“其”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真无马耶

B.必细察其纹理

C.公问其故

D.其如土石何

19.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一人因欠夏翁三十金无法偿还,将粪倒入他的船中,以求死。

但夏翁未与他计较,并免除了他的债务。

B.一个邻居将衣物质押到尤翁的当铺,年底空手到当铺中来取,并辱骂店员,引起争执。

C.尤翁可怜邻居的贫困,将其质押的衣物全部还给他,可见尤翁是一个十分宽厚的人。

D.那个邻居因负债太多,在来之前就已经服毒,想敲诈尤翁,但未成功。

后死于他人家中,引发官司。

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尝舟行过市桥  舟:

_______________    ②翁徐谕之 徐:

______________

③既不获        既:

_______________    ④人服其识 服:

_______________

21.翻译下列句子。

①此出不知耳,知我宁肯相犯!

②或问尤翁:

“何以预知而忍乏?

四、对比阅读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顺宗即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①,尤奇待②宗元,与监察吕温密引禁③中,与之图事。

转尚书礼部员外郎。

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

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永州司马,即罹窜逐④,涉履蛮瘴⑤,崎岖堙厄⑥,蕴⑦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

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注释) ①用事:

执掌政权。

②奇待:

器重礼遇。

③禁:

宫禁,帝王的住处。

④罹窜逐:

遭遇放逐。

⑤涉履蛮瘴:

经历蛮地瘴疠之苦。

⑥堙(yīn)厄:

指道路艰难。

⑦蕴:

积聚。

2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水尤清冽    清冽:

____

(2)皆若空游无所依 若:

_____

(3)佁然不动       佁然:

_______ 

(4)悄怆幽邃       邃:

______

(5)览之者为之凄恻 览:

______

23.翻译下列句子。

(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永州司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甲)文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写小石潭水“清”的特点?

请结合相关内容具体分析。

25.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概括(甲)文作者感到“凄神寒骨”的原因。

五、情景默写

26.名句积累与运用

(1)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2)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_______(《天净沙·秋思》)

(3)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4)《观沧海》中描写山岛上草木茂盛,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以衬托大海的勃勃生机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

(5)古人常用明月寄相思之意,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有诗句“_____,______”,就是希望明月送去自己对远方朋友的担忧和牵挂。

(6)《次北固山下》中“_____?

______”两句以雁足传书的典故传递无限的桑梓之思。

(7)《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

六、名著阅读

27.名著阅读与综合实践

名著阅读

(甲)身躯凛凛,相貌堂堂。

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

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拳打景阳猛虎,脚踢蒋氏门神。

(乙)那官人生的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三十四五年纪。

头戴一顶青纱抓角儿头巾,脑后两个白玉圈连珠鬓环。

(1)(甲)(乙)是《水浒》中两个人物外貌或情节概括,任选一个,请按示例形式,概述人物的故事情节。

(注意:

不可重复试卷中的内容)

示例:

孙悟空翠屏山芭蕉洞三借芭蕉扇

(2)(甲)(乙)中所刻画的英雄人物的性格有何异同?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近日,某校开展了“重温笔顺,写好汉字”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来参加。

(1)请看图一,你从中发现了什么问题?

请简要说出你的发现。

(2)看图二,请你和老师一起研究书法作品,说出你的感受。

师:

“户”字运笔意趣在于“曳”,最后一笔是撇,有飘逸之感,真可谓笔势送足。

你:

“草”字运笔意趣在于“垂”,             ,           ,真可谓精神外露。

师:

很不错!

你用了老师的示例,也说到点子上。

(3)请你邀请书法名家魏先生指导,商定讲座安排。

你:

魏先生,您好!

下周是我校的“书法活动周”,特邀您下周二给我们开一个讲座。

魏:

哎呀,很不巧,下周二我另有活动,能换个时间吗?

你:

                                                                     。

魏:

太好了!

那我们下周五下午在你们学校的报告厅见!

七、作文

2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与老师同学交流,开启了我们的智慧,增进了彼此的情谊;与街坊邻居交流,丰富了我们的阅历,增长了我们的才干;与大自然交流,拓宽了我们的视野,陶冶了我们的情操;与中外名人交流,震撼了我们的心灵,引发了我们的思考……我们的成长也因此而更加精彩。

请以“一次难忘的交流”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1)不少于600字;

(2)文中不得出现自己的校名及姓名,如必须出现,一律用“ⅹⅹⅹ”代替。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二、现代文阅读

1、

2、

3、

三、文言文阅读

1、

四、对比阅读

1、

五、情景默写

1、

六、名著阅读

1、

七、作文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