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化学作业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85429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60.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化学作业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环境化学作业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环境化学作业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环境化学作业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环境化学作业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环境化学作业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环境化学作业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环境化学作业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环境化学作业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环境化学作业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环境化学作业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环境化学作业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环境化学作业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环境化学作业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环境化学作业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环境化学作业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环境化学作业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环境化学作业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环境化学作业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环境化学作业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化学作业答案.docx

《环境化学作业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化学作业答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环境化学作业答案.docx

环境化学作业答案

绪论

1、如何认识现代环境问题的发展过程?

答:

环境问题不止限于环境污染,人们对现代环境问题的认识有个由浅入深,逐渐完善的发展过程。

a、在20世纪60年代人们把环境问题只当成一个污染问题,认为环境污染主要指城市和工农业发展带来的对大气、水质、土壤、固体废弃物和噪声污染。

对土地沙化、热带森林破环和野生动物某些品种的濒危灭绝等并未从战略上重视,明显没有把环境污染与自然生态、社会因素联系起来。

b、1972年发表的《人类环境宣言》中明确指出环境问题不仅表现在水、气、土壤等的污染已达到危险程度,而且表现在对生态的破坏和资源的枯竭;也宣告一部分环境问题源于贫穷,提出了发展中国家要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

这是联合国组织首次把环境问题与社会因素联系起来。

然而,它并未从战略高度指明防治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没明确解决环境问题的责任,没强调需要全球的共同行动。

c、20世纪80年代人们对环境的认识有新的突破性发展,这一时期逐步形成并提出了持续发展战略,指明了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

d、进入20世纪90年代,人们巩固和发展了持续发展思想,形成当代主导的环境意识。

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等重要文件。

它促使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实现人类的持续发展作为全球的行动纲领。

这是本世纪人类社会的又一重大转折点,树立了人类环境与发展关系史上新的里程碑。

2、怎样理解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系统的影响?

答:

地球环境系统即为生物圈,生物圈有五大圈层组成: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壤圈、岩石圈。

这五大圈层受到人类影响,也就影响了整个地球环境系统。

例如:

大气圈:

人类的工业化,是的矿物质燃料使得CO2、SO2等气体大量进入大气中使得大气吸收的地面的长波辐射增多,形成保温层,这就是我们说的温室效应。

生物圈:

人类的砍伐,屠杀野生动物,造成生态系统的破坏,食物链的断裂或减少,是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受到影响,造成灾害,各种生态系统的恢复力减弱,抗破坏力减弱。

土壤圈:

树木的砍伐造成水土流失,人们盲目施肥,造成土壤污染

水圈:

水的污染就不用说了

岩石圈:

人类活动的原因引发酸雨,溶洞腐蚀,砍伐造成风沙肆虐,风化现象加剧。

而且五大圈层相辅相成,一个受到影响会引发其他的影响,进而造成自然灾害,造成生命财产损失,人类的活动最终的苦果还要人类自己承受。

3、根据环境化学的任务、内容及特点以及其发展动向,你认为怎样才能学好环境化学这门课?

答:

(1)环境化学的任务、内容、特点:

环境化学是在化学科学的传统理论和方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化学物质在环境中出现而引起的环境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解决环境问题为目标的一门新兴学科。

环境化学是一门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它既是环境科学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化学科学的一个新的重要分支。

(2)环境化学的发展动向:

国际上较为重视元素(尤其是碳、氮、硫、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其相互耦合的研究;重视化学品安全评价;重视臭氧层破坏、气候变暖等全球变化问题。

我国优先考虑的环境问题中与环境化学密切相关的是:

以有机物污染为主的水质污染;以大气颗粒物和二氧化硫为主的城市空气污染;工业有毒有害废弃物和城市垃圾对大气、水和土地的污染等。

(3)我对学好这门课的观点:

环境化学包含大气、水体和土壤环境化学多个分支学科,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大气、水体和土壤环境中的来源、存在、化学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

这就决定了环境化学研究中需要运用现场研究、实验室研究、实验模拟系统研究和计算机模拟研究相结合的系统研究方法,主要以化学方法为主,还要配以物理、生物、地学、气象学等其他学科的方法。

因此,要求研究人员具有较广泛的各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和实验动手能力。

我们在日常学习中应当以开阔的视野,除了环境化学之外,广泛涉猎各相关学科,并注重培养自己的实验操作,如此才可能学好这门课。

4、举例简述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的迁移转化过程?

答:

以汞为例,说明其在环境各圈层的迁移转化过程,见下图。

汞在环境中的存在形态有金属汞、无机汞化合物和有机汞化合物三种。

在好氧或厌氧条件下,水体底质中某些微生物能使二价无机汞盐转变为甲基汞和二甲基汞。

甲基汞脂溶性大,化学性质稳定,容易被鱼类等生物吸收,难以代谢消除,能在食物链中逐级放大。

甲基汞可进一步转化为二甲基汞。

二甲基汞难溶于水,有挥发性,易散逸到大气中,容易被光解为甲烷、乙烷和汞,故大气中二甲基汞存在量很少。

在弱酸性水体(pH4~5)中,二甲基汞也可转化为一甲基汞。

第1章:

典型化学污染物

1.列举几种典型的无机污染物(包括重金属和无机非金属物质),说明其主要来源和危害。

答:

重金属:

1.汞(Hg):

来源:

俗称水银,是唯一在常温下呈液态且能挥发的金属。

汞污染主要来自使用和生产汞及其化合物的工厂所排放的含汞“三废”。

氯碱、塑料、电子、炼金和雷汞生产排放的废水是水体中汞的主要来源。

土壤汞的污染主要来自燃煤、有色金属冶炼等。

大气中汞的污染主要来自含汞金属的冶炼废气以及化石燃料燃烧过程中排放出的含汞废气和颗粒态的汞尘。

在正常的氧化还原电位和pH范围内,汞主要以单质汞、HgO·H2O和HgCl2的形式存在于环境中。

危害:

汞是环境中毒性最强的重金属元素之一,其熔、沸点在金属中最低,无色、味,引起水污染,在水生生物体内富集,通过食物链又危害人及其他动物。

汞具有很强的神经毒性,还会引起口腔消化道症状、腐蚀性肠炎等。

金属汞和无机汞在人体内大部分可以排泄出去,但在水中由于污泥中微生物的作用,汞被转化为甲基汞,甲基汞是一种有机汞,有很强的亲脂性,会积累在中枢神经,并排出缓慢。

典型的有“水俣病”事件。

其中,

对于植物的危害体现在:

汞是危害植物生长的元素,如果土壤中的共含量过高,那么汞不但能在植物体内积累,还会对植物产生毒害。

对于人类的危害体现在:

汞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金属汞以蒸气形式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皮肤也有一定的吸收能力。

汞化合物侵入人体,被血液吸收后可迅速弥散到全身各器官。

人体对汞虽然有一定的解毒和排毒能力,但重复接触汞后,可能引起肾脏损害,排汞能力随之降低。

同时,甲基汞能改变细胞通透性,破坏细胞离子平衡,抑制营养物质进入,损害肝脏,引起肾功能衰竭,还可引起神经系统的损害。

2.铅(Pb):

来源:

铅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重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分布甚广。

铅污染的来源非常广泛,主要来自于矿山开采,汽车废气、冶炼、制造以及使用铅制品的工矿企业,如蓄电池、电缆包铅、油漆、颜料、农药、陶瓷等。

危害:

在环境中,铅是所有有毒物质中分布最广泛的一种。

它每年使成千上万的人中毒,尤其是对城市地区的儿童威胁最大。

铅在降尘中广泛存在,它们会降到农作物上,或者通过食物的制作过程将其污染。

因此,饮食和呼吸是人体铅暴露的主要途径。

再者,饮用水中也可能含铅。

铅的长时间、低剂量暴露会引起贫血,还会损伤儿童神经功能、视觉能力以及导致神经损伤、记忆力衰退、注意力分散等。

另外,还会出现厌食、疲劳、头疼等症状。

处于发育期的儿童,对铅多导致的危害非常敏感,其机体的快速发育也会吸收更多的铅。

在孕妇怀孕期间,铅可以经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尤其是在即将分娩前这种影响非常显著,经常接触高浓度铅的孕妇出现流产和死产的比例非常高,即使接触浓度很低的铅,也可能引起婴儿体重下降、听力损伤或者智力水平下降,新生儿血铅浓度约为母亲血铅浓度的80%-100%。

此外,有机铅还可以经皮肤直接进入血液。

铅主要沉积在骨骼和牙齿中,并随钙摄取量与血液酸碱值的变动而变动。

比如过度劳累、发烧会使血液中pH下降(血液偏酸),导致铅中毒症状,摄取含钙量高的食物则会使铅中毒症状减轻。

3.锡(Sn):

比较活泼,在自然界中均以化合状态存在,主要是锡矿石。

来源:

锡污染主要是有机锡的污染,主要来自工业废水和农业。

锡在工业上主要用于制造马口铁和锡箔,在食品工业中还可作为包镶材料。

锡的化合物在陶瓷工业上可制造珐琅,锡也可在医药上用于治疗皮肤传染病等。

在使用锡的过程中,也向环境排放大量锡。

有机锡农药和防污涂料是水环境中有机锡的主要来源,用于杀虫剂的有机锡会直接对土壤、空气和水体造成污染,同时,作为PVC稳定剂、杀菌剂和木料防腐剂等的有机锡也是锡污染的一个来源。

危害:

锡本身是无毒的金属,大多数无机锡化合物属于低毒或微毒类,少数无机锡对动物有明显毒性。

有机锡是一类具有较高毒性的物质。

研究表明,生物长期处于有机锡污染环境下,即使浓度很低的有机锡也会产生明显的毒性作用。

有机锡可经呼吸道、皮肤和消化道吸收,一般接触有机锡后1-8天即出现中毒症状,严重时可出现昏迷、抽搐等明显精神症状。

4.镉(Cd):

是一种白色金属,抗腐蚀、耐磨,稍经加热易挥发,属于分散元素,在各圈层中的储量以及各个圈层中的迁移通量都较小。

来源:

水体中镉污染物的来源可追溯到含镉矿物开采、冶炼以及工业废水的排放和各种镉化合物的生产和应用等领域。

排入大气的镉主要来自钢铁工业、废物灰化、火山活动等。

土壤中镉的来源主要是抛弃的废物、煤的燃烧、钢铁生产、磷肥和锌的生产等。

危害:

镉和汞一样,是人体不需要的元素。

镉对生物有机体的毒性通常与抑制酶系统的功能有关。

在人体内半减期为10-30年,对人体组织和器官害处是多方面的,能引起肺气肿、高血压、神经痛、骨质松软、骨折、骨炎等病症。

镉还具有“三致”毒性和内分泌干扰作用,引起前列腺癌、呼吸道癌、肾癌,阻断睾丸酮的合成,从而对胚胎生长发育产生显著影响。

无机非金属物质:

1.氰化物(cyanide):

指带有氰基CN的化合物。

通常人们了解的氰化物都是无机氰化物,是指包含有CN-的无机盐。

来源:

水中氰化物的主要来源为工业污染。

氰化物和氢氰酸广泛用于采矿提炼、摄影、冲印、电镀、金属表面处理、煤气、染料、塑料、合成纤维以及洗涤等行业,这些行业都会排放工业含氰废水,其中电镀工业是排放最多的。

另外,氰化物还被大量用于黄金开采中,这也是一个污染来源。

危害:

氰化物都有剧毒,而且中毒非常迅速,它们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如皮肤吸收、伤口侵入、呼吸道吸入、误食等,而水质和环境的污染使人与其他生物体被动吸收更是防不胜防。

氰化物进入人体后,能使中枢神经系统瘫痪,使呼吸酶及血液中血红蛋白中毒,引起呼吸困难,全身细胞会因缺氧窒息而使机体死亡。

2.砷化物(arsenide):

砷是一种类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以硫化物矿的形式存在。

来源:

环境中砷污染的主要来源是化工、冶金、火力发电等工业排放的三废,以及以砷化物为主要成分的农药。

危害:

砷具有毒性,易从五价还原到三价,而三价砷比五价砷的毒性更强。

有研究表明,在人工培养的细胞中,三价砷可发生类似于汞甲基化的过程,甲基化后的产物具有高活性,能够损伤DNA。

同时,砷还具有致癌性,并能引起催化剂中毒。

2.什么是POPs?

POPs的判别标准是什么?

POPs公约涵盖了哪些污染物?

如何分类?

答:

定义:

POPs指通过各种环境介质(大气、水、生物体等)能够长远距离迁移并长期存在于环境,具有长期残留性、生物蓄积性、半挥发性和高毒性,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具有严重危害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有机污染物。

特征:

国际上公认POPs具有四个特征:

(1)能在环境中长期存在。

由于POPs对生物降解、光解及化学降解作用有较高抵抗力,一旦排放到环境中,就难以分解,可以在水体、土壤、沉积物等环境介质中滞留数年甚至更长时间。

(2)可蓄积于食物链中,对高营养级生物造成影响。

因POPs具有低的水溶性、高脂溶性特点,导致POPs从周围环境介质中富集到生物体内,并可通过食物链生物放大达到中毒浓度。

(3)能够通过长远距离迁移达到偏远的极地地区。

POPs具有半挥发性使得它能够以蒸气形式存在或吸附在大气颗粒物,便于在大气中做长距离迁移,并可通过“蚱蜢跳效应”、“全球蒸馏”等迁移到偏远的地区。

(4)在一定的浓度下会对接触它的生物体造成有毒或有害的影响,如可以产生致癌、致畸和致突变效应及内分泌干扰效益等。

POPs的判别标准:

(1)能在环境中持久地存在。

在空气中的半衰期大于2天,在水中的半衰期大于2个月,在土壤或沉积物中半衰期大于6个月。

(2)能蓄积在食物链中,对较高营养等级的生物造成影响。

一般其生物富集因子(BCF或者BAF)大于5000;其辛醇/水分配系数KOW>105。

(3)能够经过长远距离迁移到达偏远的地区,一般在空气中的半衰期大于2天。

(4)在相应环境浓度下会对接触该物质的生物造成有害或有毒效应。

POPs公约是指《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在2001年,该公约包括了12种对人类健康和自然环境特别有害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分别为艾氏剂、氯丹、狄氏剂、DDT、异狄氏剂、七氯、灭蚁灵、毒杀芬、六氯苯、多氯联苯、多氯代二苯并二噁英和呋喃。

其中前9种属于有机氯农药,多氯联苯和六氯苯也是精细化工产品,六氯苯和多氯代二苯并二噁英和呋喃也是化学产品的衍生物杂质和含氯废弃物焚烧产生的次生污染物。

2009年,POPs公约的第四次缔约国大会又增加9种POPs,分别为α-六六六、β-六六六、γ-六六六、开蓬/十氯酮、五氯苯、六溴联苯醚和七溴联苯醚、六溴联苯、全氟辛烷磺酸及其盐类,前5种属于杀虫剂,后4种属于溴代阻燃剂,五氯苯也是化学产品的衍生物杂质和含氯废弃物焚烧产生的次生污染物。

因此,现在POPs公约涵盖的污染物及分类归纳如下:

3.PCB,PBDE,PCDE,PFOS/PFOA分别指代什么化学污染物?

这些污染物的来源、环境水平、毒理学效应和污染防治措施。

答:

PCBs:

polychlorinatedbiphenyls,多氯联苯。

它的结构由两个以共价键相连的苯环所组成,如图。

PCB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低挥发性、低水溶性、较高的正辛醇/水分配系数和生物富集因子,高度化学惰性及髙介电常数,能耐强酸、强碱及腐蚀性。

PCB

来源:

PCBs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进入环境:

随工业废水排放进入环境水体,从密封存放点渗漏或在垃圾场所沥滤释放到环境,由于焚烧含PCBs的物质而进入大气,由于世界各国大多数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已停止生产PCBs,环境中PCBs主要来自于废旧电器设备。

环境水平:

自从瑞典科学家于1988年在野生动物和鱼类体内检测到高浓度PCBs后,PCBs污染问题才逐渐被重视。

据WHO的数据,全世界生产的约200万吨的工业PCBs,有31%左右已排放到环境中。

与国外相比,我国生产的PCBs总量虽不多,但由于人们对其认识不足,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挥发和泄漏以及对废旧的电力电容器的拆卸等环节,已使相当数量的PCBs进入环境,造成局部地区严重污染。

同时,由于PCBs的长距离迁移性和“蒸馏效应”,在北极、南极和西藏南迦巴瓦峰的一些动物和雪水中都发现了PCBs,在人体中,据2003年报道,有3/4因纽特女人血液中PCBs含量超出了安全值的5倍。

2004年报道在俄罗斯靠北极地区人群中的5%人血脂中PCBs含量超高。

因此,PCBs的环境水平是较高的,甚至超过了安全许可值。

毒理学效应:

PCBs具有毒性,最低致死计量为500mg/Kg(人经口)。

涂敷于动物皮肤时,能使局部表皮增厚,毛囊肿胀,肝脏出现脂肪变性等。

而且还具有亚急性和慢性毒性,严重的PCBs中毒会使动物产生腹泻、血泪、运动失调、进行性脱水和中枢神经抑制等症状,甚至死亡。

肝脏是PCBs中毒的主要器官之一,同时研究表明,中毒病人免疫系统可能受抑制。

PCBs还具有致癌性和致突变性,对水体和大气可造成污染,对水生生物、家禽等也具有生态毒性。

污染防治措施:

1限制开放性使用或禁止生产和使用PCBs。

2治理已有的PCBs污染。

目前PCBs的治理方法主要有热分解法、氯解法、加氢脱氯法、微波等离子法、金属钠法、活性炭吸附法、臭氧法、湿氏催化法、水泥法、微生物法、掩埋法、焚烧法等。

其中焚烧法被认为是目前最好的处理方法,但必须在专用的高效焚烧炉中进行,不能随意焚烧。

3争取国际援助,加强技术合作,提高中国的PCBs焚烧处置的技术水平。

在国外专家与环境咨询机构的帮助下,建立PCBs处置全过程的技术规范,开展PCBs污染场地修复的示范工程研究。

4尽快颁布中国PCBs废物限期治理的管理规定,对其进行限期处理,并尽快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PCBs污染防治规划及技术经济政策框架。

PBDEs:

polybrominateddiphenylethers,多溴代联苯醚,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溴代阻燃剂,结构如图。

具有与PCBs相类似的结构。

化学性质非常稳定。

PBDEs

来源:

PBDEs被广泛应用于商业、纺织业、塑料和电器产品等行业中。

在产品的使用过程中,PBDEs可通过蒸发和渗漏等进入环境,焚化和报废含有PBDEs的废弃物也是PBDEs在环境中的主要来源。

除此之外,阻燃剂生产厂边也直接排放一些PBDEs。

进入大气中的PBDEs会通过大气干湿沉降作用向水体和土壤转移。

家具是室内空气中PBDEs的主要来源。

环境水平:

PBDEs极易从产品散逸出来进入环境。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现,环境中PBDEs的含量逐年升高。

PBDEs由于具有低挥发性和水溶性而极易吸附于泥土和颗粒上,所以大部分沉积在据污染源较近河流的底泥中和空气悬浮颗粒中,而低溴代联苯醚具有比高溴代联苯醚更高的挥发性、水溶性和生物富集性,所以普遍存在于河底底泥、水、空气和生物样品中。

据检测,在一些与PBDEs产业发达的地区如土壤、大气、河底底泥、鱼类及电子垃圾拆解工人血液中,高溴代和低溴代联苯醚含量都很高。

室内空气中的含量一般高于室外。

在食物、血液和母乳中也有检测到高含量存在。

毒理学效应:

一般认为,由于PBDEs和PCBs在结构上很相似,其毒性也具有相似性。

PBDEs会扰乱甲状腺激素的作用。

尽管如此,也不能认为它们毒性相同。

PBDEs不像PCBs和二噁英那样会对Ah受体具有强烈的诱导作用,低溴代的PBDEs具有较高的致癌性和内分泌干扰特性,而高取代的PBDEs毒性较小。

大气、土壤和水体中痕量的PBDEs可通过食物链最终进入人体,可能对人体和高级生物的健康造成危害,对生物有肝肾毒性、生殖毒性、胚胎毒性、神经毒性和致癌性等,能干扰内分泌,改变动物的本能行为,对人类特别是儿童可能具有潜在的发育神经毒性。

污染防治措施:

1禁止使用PBDEs,并制定出台相关法规。

2对废弃物进行处理,并对有害废弃物作严格的规范性处理。

如将电子产品回收,通过处理后再使用;不回收的,全部掩埋。

3国家建立和完善政府绿色采购政策和相关的采购标准,优先采购环境友好的产品,引导电器与电子产品生产向绿色化方向发展。

PCDEs:

polychlorinateddiphenylethers,多氯代联苯醚,是一类具有持久性、生物累积性并能造成全球污染的有机氯化合物,其结构如图。

PCDEs

来源:

PCDEs与PCBs有相似的用途,可作为液压油,电子绝缘体、阻燃剂、润滑剂和增塑剂,其衍生物也用作杀虫剂和抗菌剂。

PCDEs在环境中的广泛分布除了其工业用途外,还有两个主要来源,一是来源于氯代苯酚和氯代苯氧乙酸的副产物,历史上氯代苯酚和氯代苯酚钠盐广泛用于木头防腐剂、杀真菌剂和除草剂等,这些化工品含有一定量的PCDEs,另一来源是不完全燃烧过程如城市垃圾焚烧炉等,这些不完全燃烧过程向环境中排放PCDEs。

环境水平:

PCDEs已经在全球范围内的环境介质、生物体和人体中广泛存在,对全球生态系统造成了一定污染。

目前已在飞灰、沉积物、鱼、海鸥、猫头鹰和人体脂肪组织中检测到了PCDEs。

PCDEs在食物链中的生物放大作用在较高营养级中已观察到,处在食物链最顶端的动物PCDEs最高。

毒理学效应:

一些研究表明,PCDEs具有与PCBs相似的免疫毒性,能够引起广泛的毒性和生物化学响应。

PCDEs可影响到生物体诸如免疫功能、激素代谢、生殖遗传等各个方面。

PCDEs的靶器官是肝脏和甲状腺。

PCDEs先进入血液和肝脏后,再分配到动物脂肪和肌肉中。

还有研究表明,PCDEs还可能影响出生率,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

污染防治措施:

1禁止使用该类物质。

2加强环境分析方法研究,大力推广更准确的采用低分辨质谱的内标法,长期目标应是推动高分辨率质谱的普及使用,以取得更准确的分析结果。

3开展标准物质合成。

4进行毒理研究。

5加强新型绿色阻燃剂的开发。

6加强环境基础研究,抓紧有关政策的制定。

PFOS/PFOA:

PFOS(perfluorooctanesulfonate,全氟辛烷磺酸基化合物)与PFOA(perfluorocaprylicacid,全氟辛酸)是环境中常被检出的两种典型的PFCs(全氟化合物),且它们是多种PFCs在环境中的最终转化产物,可在生物体内蓄积且不易降解,结构如图。

PFOS

PFOA

来源:

PFOS和PFOA的使用量很大,环境中的PFOS和PFOA主要有两个来源:

一是产品中含有或产品制造过程中需要的该类表面活性剂(如PFOA类表面活性剂);二是含有该类物质基团的产品在自然界中降解释放。

一般认为,PFCs如PFOS和PFOA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和污水处理厂等。

环境水平:

PFOS和PFOA在环境中分布广泛。

目前在地表水、地下水、空气、土壤、海洋、所有的动植物及人体血清中已检出,而且在美国,日本,欧洲及我国几乎所有的自来水水样检测中发现了他们的存在,其浓度大致在几个到几十个ng/L左右。

在我国圈养大熊猫等多种濒危动物血清中检测到PFOS和PFOA,在污染区域的鱼体中检出包括PFOS和PFOA在内的7中PFCs,并且我国部分人群血清的PFOS浓度明显高于发达国家。

并且在北极动物的血液中也检测到其存在。

毒理学效应:

PFCs类的共同特点是不会被人体降解,属于表面活性类物质,可自由分布在细胞壁、细胞膜等界面,对细胞正常的膜内外物质交换基因表达产生干扰影响。

同时,研究发现,PFOA能引起皮肤刺激反应并可透过皮肤进入人体引起体重和肝脏的变化,造成肝脏细胞变行或坏死。

并且,研究表明,PFOS和PFOA能和POPs一样造成神经行为的缺陷。

PFOS和PFOA还能影响人类精子的活性,对睾丸间质细胞产生毒害性,影响胚胎的生长发育,对细胞和基因产生遗传毒性,并有一定的致癌性。

污染防治措施:

1.限制或禁止PFOS和PFOA的生产和使用。

2.控制环境候总PFCs的安全浓度,如应用活性炭离子交换树脂对PFCs进行吸附,利用高级氧化技术、纳滤和反渗透工艺控制等。

3.继续毒理性研究,对其引发的毒作用机制,敏感指标等进一步深入研究,以便制定规章,寻求经济而有效的控制新技术。

4.寻找更高效的工艺处理如净水工艺灯,更好的处理所含的PFCs,降低其浓度。

5.研究PFCs类代替品或回收减排,减少排放到环境中的PFCs。

4.PAH,PCDD,PCDF和Dioxin分别指代什么化学污染物?

这些污染物的来源、环境水平、毒理学效应和污染防治措施。

答:

PAHs:

Polycyclearomatichydrocarbons,多环芳烃,是含有两个以上苯环的碳氢化合物以及其衍生物的各种化合物的总称。

以下是萘、蒽、菲的结构,如图。

萘蒽菲

来源:

PAHs的来源可分为天然来源和人为来源。

人为来源是主要来源。

天然来源包过火山爆发、森林植物和灌木丛燃烧等。

有些藻类、微生物和植物也能通过生物合成产生一定数量的PAHs。

人类活动特别是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也是PAHs的主要来源。

煤、石油、天然气、木材、纸张、秸秆、烟草等汗碳氢化合物的物质,经过不完全燃烧或在还原气氛中热分解都会产生PAHs交通工具尾气排放、吸烟、蚊香驱蚊等过程也会产生。

在适当环境和充分时间和100-1500C的低温下,有机物的裂解也能产生PAHs,还有一部分来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