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实验报告钢丝的杨氏模量测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89877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12.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钢丝的杨氏模量测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钢丝的杨氏模量测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钢丝的杨氏模量测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钢丝的杨氏模量测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钢丝的杨氏模量测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钢丝的杨氏模量测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钢丝的杨氏模量测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钢丝的杨氏模量测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钢丝的杨氏模量测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钢丝的杨氏模量测量.docx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钢丝的杨氏模量测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物理实验报告钢丝的杨氏模量测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钢丝的杨氏模量测量.docx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钢丝的杨氏模量测量

大学物理仿真实验

班级:

学号:

2014年12月10日

实验名称:

钢丝的杨氏模量测量

实验原理

任何物体(或材料)在外力作用下都会发生形变。

当形变不超过某一限度时,撤走外力则形变随之消失,为一可逆过程,这种形变称为弹性形变,这一极限称为弹性极限。

超过弹性极限,就会产生永久形变(亦称塑性形变),即撤去外力后形变仍然存在,为不可逆过程。

当外力进一步增大到某一点时,会突然发生很大的形变,该点称为屈服点,在达到屈服点后不久,材料可能发生断裂,在断裂点被拉断。

人们在研究材料的弹性性质时,希望有这样一些物理量,它们与试样的尺寸、形状和外加的力无关。

于是提出了应力F/S(即力与力所作用的面积之比)和应变ΔL/L(即长度或尺寸的变化与原来的长度或尺寸之比)之比的概念。

在胡克定律成立的范围内,应力和应变之比是一个常数,即

(1)

E被称为材料的杨氏模量,它是表征材料性质的一个物理量,仅与材料的结构、化学成分及其加工制造方法有关。

某种材料发生一定应变所需要的力大,该材料的杨氏模量也就大。

杨氏模量的大小标志了材料的刚性。

通过式

(1),在样品截面积S上的作用应力为F,测量引起的相对伸长量ΔL/L,即可计算出材料的杨氏模量E。

因一般伸长量ΔL很小,故常采用光学放大法,将其放大,如用光杠杆测量ΔL。

光杠杆是一个带有可旋转的平面镜的支架,平面镜的镜面与三个足尖决定的平面垂直,其后足即杠杆的支脚与被测物接触,见图1。

当杠杆支脚随被测物上升或下降微小距离ΔL时,镜面法线转过一个θ角,而入射到望远镜的光线转过2θ角,如图2所示。

当θ很小时,

(2)

式中l为支脚尖到刀口的垂直距离(也叫光杠杆的臂长)。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和入射角相等,故当镜面转动θ角时,反射光线转动2θ角,由图可知

(3)

式中D为镜面到标尺的距离,b为从望远镜中观察到的标尺移动的距离。

(2)和(3)两式得到

(4)

由此得

(5)

合并

(1)和(4)两式得

(6)

式中2D/l叫做光杠杆的放大倍数。

只要测量出L、D、l和d(

)及一系列的F与b之后,就可以由式(5)确定金属丝的杨氏模量E.

实验内容

杨氏模量的测量仪包括光杠杆、砝码、望远镜和标尺。

实验前,先要熟悉实验用的仪器,了解仪器的构造,仪器上各个部件的用途和调节方法,以及实验中要注意的问题,这样就能熟练地操作仪器,顺利地进行实验。

杨氏模量测量仪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待测金属丝长约1m,上端夹紧悬挂于支架顶部,下端夹在一个金属圆

柱G(名叫管制器)的底部,支架中部有一平台F,平台中一圆孔,管制器能在孔中上下移动,砝码P加在管制器下的砝码托上,金属丝受到拉力而伸长。

1.           调节仪器

(1)   调节放置光杠杆的平台F与望远镜的相对位置,使光杠杆镜面法线与望远镜轴线大体重合。

(2)   调节支架底脚螺丝,确保平台水平,调平台的上下位置,使管制器顶部与平台的上表面共面。

(3)   光杠杆的调节,光杠杆和镜尺组是测量金属丝伸长量ΔL的关键部件。

光杠杆的镜面

(1)和刀口(3)应平行。

使用时刀口放在平台的槽内,支脚放在管制器的槽内,刀口和支脚尖应共面。

(4)   镜尺组的调节,调节望远镜、直尺和光杠杆三者之间的相对位置,使望远镜和反射镜处于同等高度,调节望远镜目镜视度圈(4),使目镜内分划板刻线(叉丝)清晰,用手轮(5)调焦,使标尺像清晰(图2)。

2.           测量

(1)   砝码托的质量为m0,记录望远镜中标尺的读数r0作为钢丝的起始长度。

(2)   在砝码托上逐次加500g砝码(可加到3500g),观察每增加500g时望远镜中标尺上的读数ri,然后再将砝码逐次减去,记下对应的读数ri,取两组对应数据的平均值。

(3)   用米尺测量金属丝的长度L和平面镜与标尺之间的距离D,以及光杠杆的臂长。

3.           数据处理

(1)   逐差法

用螺旋测微计测金属丝直径d,上、中、下各测2次,共6次,然后取平均值。

将d每隔四项相减,得到相当于每次加2000g的四次测量数据,并求出平均值和误差。

将测得的各量代入式(5)计算E,并求出其误差(ΔE/E和ΔE),正确表述E的测量结果。

(2)   作图法

把式(5)改写为

(6)

其中

,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M是一个常量,若以为纵坐标,Fi为横坐标作图应得一直线,其斜率为M。

由图上得到M的数据后可由式(7)计算杨氏模量

(7)

4.           注意事项

(1)   调整好光杠杆和镜尺组之后,整个实验过程都要防止光杠杆的刀口和望远镜及竖尺的位置有任何变动,特别在加减砝码时要格外小心,轻放轻取。

(2)   按先粗调后细调的原则,通过望远镜筒上的准星看反射镜,应能看到标尺,然后再细调望远镜。

调目镜可以看清叉丝,调聚焦旋钮可以看清标尺。

实验仪器

杨氏模量测试仪:

由支架、待测金属钢丝、上端夹具、管制器、平台、砝码、光杠杆、镜尺组等组成。

实验操作

(1)调节平台的高低,使管制器顶部与平台的上表面共面。

调节时用手小心托住平台防止光杠杆倾跌。

调节光杠杆的臂长,并使光杠杆镜面法线与望远镜在同一水平面上。

(2)调节支架底脚螺丝使仪器平正,以水平仪上的水平泡居中为准。

(3)调整望远镜及标尺的位置、首先沿镜简的轴线方向,通过准星,观察反射镜内是否有标尺的象,如果看不到标尺象,则可左右移动望远镜底座,或松开手轮,调整望远镜,直至反射镜内出现标尺的象为止。

(4)测量钢丝长度,应注意两端点的位置,上端起于夹钢丝的两个半圆柱的下表面,下端止于管制器的下表面。

(5)光杠杆放在工作平台上,刀口放在平台的横槽内,后足尖放在管制器的沟槽内,但不得与钢丝相碰,光杠杆的平面镜要与平台垂直。

(6)光杠杆、望远镜标尺调整好后,整个实验中防止位置变动。

加取砝码要轻取轻放,待钢丝不动时再观测读数。

观察标尺时眼睛正对望远镜,不得忽高忽低引起视差。

 

数据记录及测量

砝码质量/g

拉伸长度/mm

平均值/mm

500

1.18

1.08

1.13

1000

2.32

2.38

2.35

1500

3.49

3.36

3.43

2000

4.49

4.65

4.57

2500

5.74

5.62

5.68

3000

6.66

6.49

6.57

3500

7.94

8.02

7.98

直径d/cm

0.288

0.262

0.284

0.245

0.284

0.285

平均值

0.275

l=4.02cmD=119.05cmL=144.82cm

逐差法:

b0=4.57mm,b1=4.55mm,b2=4.22mm,b3=4.55mm,

=4.47mm,

,代入测量数据平均值,得E=2.15×

.

=0.002+0.002+0.0028+

E=

×

 

作图法:

斜率M为0.00228

思考题

1.利用光杠杆把测微小长度ΔL变成侧b,光杠杆的放大率为2D/L,根据此式能否以增加D减小来提高放大率,这样做有无好处?

有无限度?

应怎样考虑这个问题?

答:

能增加D减小l来提高放大率,这样做有好处。

因为将微小量扩大有利于减小误差。

这样做有限度。

由于当θ大到一定程度时,就不能近似等于了。

所以应在减小误差和利用

,2

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