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沉降变形观测实施组织方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94809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10.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路基沉降变形观测实施组织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路基沉降变形观测实施组织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路基沉降变形观测实施组织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路基沉降变形观测实施组织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路基沉降变形观测实施组织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路基沉降变形观测实施组织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路基沉降变形观测实施组织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路基沉降变形观测实施组织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路基沉降变形观测实施组织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路基沉降变形观测实施组织方案.docx

《路基沉降变形观测实施组织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路基沉降变形观测实施组织方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路基沉降变形观测实施组织方案.docx

路基沉降变形观测实施组织方案

宁启铁路复线电气化改造工程Ⅱ标

 

路基沉降变形观测方案

 

中铁二十四局集团

宁启复线电气化改造工程Ⅱ标项目部

2010年5月28日

 

宁启铁路复线电气化改造工程Ⅱ标

 

路基沉降变形观测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核:

 

中铁二十四局集团

宁启复线电气化改造工程Ⅱ标项目部

2010年5月28日

路基沉降变形观测实施组织方案

一、工程概况

1.1工程概况和地质情况

宁启铁路位于江苏省中部,处在长江北岸,呈东西走向,西起南京铁路枢纽京沪线林场站,途经六合、仪征、扬州、江都、泰州、姜堰至海安,与新长铁路相交,过海安经如皋至南通,在南通与沪通铁路衔接连通上海方向。

本标段为宁启铁路扬州东至海安县段,具体里程范围扬州东(不含)-海安(不含)K99+650一K195+100,全长95.45km。

扬州东至海安段为冲湖积平原,松软土分布较普遍。

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冲积的软塑—流塑状粉质黏土和饱和稍密状粉土。

软土路基主要在DK156—DK195段,主要为冲-湖积软土,地层结构及物理力学性质主要为:

填土、粉土夹粉质黏土、淤泥质粉质黏土、粉质黏土。

本标段软土分布里程为表1

序号

分部范围

工点名称

成因分类

长度

备注

1

DK156+120--DK157+650

软土路基

湖积

1530

 

2

DK167+100--DK169+200

软土路基

湖积

2100

 

3

DK171+100--DK171+950

软土路基

冲积

850

 

4

DK173+040--DK173+400

软土路基

冲积

360

 

5

DK174+450--DK193+260

软土路基

湖积

18810

 

6

DK193+773--DK194+197

软土路基

湖积

3312

 

 

1.2沉降观测目的和意义

在软土路基上填筑路堤以及临近既有线施工时,应进行沉降变形监测。

通过对路基沉降变形进行系统的观测与分析评估,在路堤填筑过程中,指导控制填土速率,及时调整设计使地基处理达到预定的变形控制要求,分析评估沉降稳定且工后沉降满足要求,以确定轨道结构施工和铺轨时间。

同时在运营期间对指导轨道参数调整、养护维修,确保列车高速、平顺、安全舒适运营。

二、作业依据及执行规范

2.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2.2《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99)

2.3《时速200-250公里有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指南试行》铁建函[2007]76号

2.4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提供测绘成果资料

2.5设计院软土路基交底文件

2.6时速200km/h客货共线有砟轨道铁路验收标准

三、组织机构和仪器设备

1.为顺利完成沉降变形观测任务,保证沉降变形观测系统的质量,分部成立以总工程师为首的监测组,在其领导下开展各项工作。

其组织机构如下:

组 长:

储著友

副组长:

吴陈东

组员:

王金宏、宣林杰、李亚、黄兴安、方毅、金啸斌

2.主要仪器设备

根据工程需要,各个分部配备的用于沉降变形观测的主要仪器为尼康全站仪 532C1 台 ,天宝数字水准仪 DINI03 1套 。

四、沉降变形观测断面设置和观测元件埋设要求

4.1.监测测试项目:

包括路堤基底沉降监测、路基面沉降监测、软土路堤填筑过程中变形监测、水平位移检测、增建二线桩基施工、填筑施工对既有线位移检测等。

4.2.观测断面及观测点的设置原则

4.2.1路基沉降观测应以路基面沉降和地基沉降观测为主。

沉降变形观测断面应根据不同的地基条件,不同的结构部位等具体情况设置;测点的设置位置应满足设计要求,同时还应针对施工掌握的地质地形等情况调整或增设。

4.2.2观测点应设在同一横断面上,这样有利于观测点的看护,便于集中观测,同一观测频率,更重要的便于各观测数据的综合分析。

4.2.3新建路堤地段观测断面包括沉降观测桩、沉降板和位移观测桩,沉降观测桩每断面设置3个,分别位于双线路基中心及左右路肩以内1m处;沉降板每断面设置1个,布置于双线路基中心。

位移观测边桩分别位于两侧坡角外2m、10m处,并与沉降观测桩及沉降板位于同一断面上。

见图6

4.2.4既有线及并行路堤地段观测断面包括沉降观测桩、沉降板、位移观测边桩和既有线路肩观测桩。

4.3观测元件与埋设技术要求

4.3.1沉降监测元件主要有沉降板、沉降观测桩、位移桩、路肩观测桩。

见图7

①沉降板由底板、测杆、保护管组成。

其中底板是30cm×30cm×0.8cm的钢板,测杆采用Φ20mm钢管,与底板双面电弧焊接固定在垂直位置上,保护套采用Φ49mmPVC管。

②沉降观测桩采用C15混凝土方桩,断面采用10cm×10cm正方形,其中埋设Φ16mm钢筋一根,桩长0.6m,桩周以C15混凝土浇注固定,确保桩埋置稳定。

③位移桩采用1米长,直径0.1m的圆木,中间钉小铁钉。

④既有线路肩观测桩采用Φ16mm钢筋,桩长0.6m,在钢筋上放保护管(保护套采用Φ49mmPVC管)。

五、各项监测要求

5.1基底沉降观测要求

每100-200m设一个监测断面,桥涵过渡段必须设置,且应加密。

每个监测断面设置一个沉降板。

沉降板安装前应先将地面整平(可铺设0.1m厚的中粗沙,注意保持底板的水平和垂直度。

设置护管时,其底端必须与其下板面有一定的间距。

填土高度小于2.0m,每两天观测一次,超过2m高度后,要求每天观测一次,在沉降速率较大的情况下,还应加密观测。

地面沉降量用仪器测量,精度要求准确到

±1mm。

5.2路基面沉降监测要求

路基成形后应及时设置监测桩,路堤地段每50---100m设一个监测断面,桥(涵)过渡段必须设置,且应加密。

每个断面设置3个监测点。

分别位于双线路基中心及左右路肩以内1m处。

5.3坡脚位移桩监测要求

软土路堤填筑施工过程中应在两侧坡脚外2.0m、10m处设位移观测桩,沿线路走向间距25m;根据沉降观测控制填土速率、记录填筑期及放置期的沉降量。

5.4既有线沉降监测要求

在既有线路肩内侧设观测桩,间距25m—50m。

六、观测的频率和控制标准

6.1观测频率:

路基沉降观测频次不低于下表2的规定。

表2观测频率规定

观测阶段

观测频次

填筑路基

一般

1次/天

每天填筑量超过3层时

1次/填筑3层

沉降量突变

2~3次/天

两次填筑间隔时间较长

1次/3天

路基施工完毕

第1个月

1次/周

1个月以后

1次/2周

轨道铺设后

第1个月

1次/2周

第2~3个月

1次/月

3个月以后

1次/3月

6.2既有线路肩位移桩的控制标准为水平位移不超过2mm;坡脚位移观测桩的控制标准为边桩水平位移速率小于5mm/天,竖向位移速率小于10mm/天;当位移超过控制标准时,应停止填土施工,分析原因,研究好处理措施后方可填筑。

实际工作中,观测时间的间隔还要看地基的沉降值和沉降速率。

当两次连续观测的沉降差值大于4mm时应加密观测频次;当出现沉降突变、地下水变化及降雨等外部环境变化时应增加观测频次。

七、观测技术要求和数据处理

7.1沉降观测应采用二等几何水准测量,路基沉降观测水准测量的精度为±1.0mm,读数取位至0.01mm;剖面沉降观测精度不低于4mm/30m;位移观测测距误差±3mm;方向观测水平角误差为±2.5"。

7.1.1高程控制测量技术和精度指标

(1)高程系统应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按三等水准测量要求施测。

其主要精度要求符合下表3的规定。

表3各等级水准测量精度要求(mm)

水准测量

等级

每千米水准测量偶然中误差M△

每千米水准测量全中误差MW

限差

检测已测段高差之差

往返测

不符值

附合路线或

环线闭合差

左右路线

高差不符值

二等水准

≤1.0

≤2.0

6

4

4

——

三等水准

≤3.0

≤6.0

20

12

12

8

四等水准

≤5.0

≤10.0

30

20

20

14

(注:

表中L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单位km。

(2)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符合下表4的规定

表4各等级水准测量技术要求(mm)

等级

水准仪

型号

视线

长度

(m)

前后视距离较差

(m)

前后视距较差累计(m)

视线离地最低高度(m)

两次观测高差较差(mm)

二等

DS1

50

1

3

0.5

0.7

三等

DS1

100

3

6

0.3

1.5

四等

DS3

100

5

10

0.2

5.0

在实际测量中,采用闭合水准路线或沿路基外侧设置加密水准基点,允许闭合差△=±4L1/2(mm)

式中L—水准路线长,单位为km。

7.2水准测量作业结束后,每条水准线路应以测段往返测高差不符值计算每km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

M△=±{[ΔΔ/R]/(4n)}1/2≤1.0mm

式中Δ—测段往返测高差不符值(mm)

R—测段长度

n—测段数

7.3外业工作:

在实际测量中,采用固定的水准仪及水准尺,并保证前后视距尽量相等,使测量误差降低到最低限度。

7.4完成外业工作后,应及时整理平差,计算出各测点高程,算出水准路线长及闭合差,如不满足要求,应对有问题的段落进行复测,找出原因。

如实填写沉降观测表格,表格见附表8。

7.5对于准确的测量结果,按要求及时整理,并绘出绘制“时间-填土高-沉降量”关系曲线图,见图4。

同时详细记录填土厚度及接管情况等纪录,从而直观地反映出随填土荷载变化的沉降变化规律。

图5沉降-填土高-沉降量

 

 

7.6沉降观测质量控制措施

(1)沉降观测应采用符合精度要求的测量仪器进行观测,测量仪器应注意按照规定进行检定,合格后方可正式使用。

(2)成立专职技术人员组成沉降测量小组,专项负责沉降观测。

沉降测量小组成员必须经过培训,富有责任心,并及时、客观、准确的记录和整理测量资料。

(3)保证施工过程中沉降杆不被破坏,对施工负责人、工程机械司机、运输车司机进行沉降观测重要性的专项教育,设专人指挥倒车,运输车在沉降观测桩周围卸土时,确保沉降观测杆不被破坏。

(4)观测桩位置插上标志旗,提醒操作人员注意。

基床表层施工完后砌成砖垛将观测桩围护。

观测桩周围用TY60打夯机夯实,并重点抽查该处压实质量。

(5)观测杆发现碰撞或丢失,要立即补好。

(6)在卸载前和卸载后各进行一次沉降观测,找好两者关系,并做好记录。

(7)在卸载和级配碎石施工期间,认真做好沉降观测工作。

(8)观测资料应齐全、详实、规范,符合设计要求,并及时整理分析,提供给设计单位修正完善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