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概论期末考试试卷Word文件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29517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医学概论期末考试试卷Word文件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基础医学概论期末考试试卷Word文件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基础医学概论期末考试试卷Word文件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基础医学概论期末考试试卷Word文件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基础医学概论期末考试试卷Word文件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基础医学概论期末考试试卷Word文件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基础医学概论期末考试试卷Word文件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基础医学概论期末考试试卷Word文件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基础医学概论期末考试试卷Word文件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基础医学概论期末考试试卷Word文件下载.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基础医学概论期末考试试卷Word文件下载.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基础医学概论期末考试试卷Word文件下载.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基础医学概论期末考试试卷Word文件下载.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基础医学概论期末考试试卷Word文件下载.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基础医学概论期末考试试卷Word文件下载.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基础医学概论期末考试试卷Word文件下载.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基础医学概论期末考试试卷Word文件下载.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基础医学概论期末考试试卷Word文件下载.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基础医学概论期末考试试卷Word文件下载.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基础医学概论期末考试试卷Word文件下载.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础医学概论期末考试试卷Word文件下载.doc

《基础医学概论期末考试试卷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医学概论期末考试试卷Word文件下载.doc(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基础医学概论期末考试试卷Word文件下载.doc

传出神经E.效应器

5.下列关于刺激与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组织受到刺激后必然引起反应B。

组织一旦发生反应就出现兴奋活动

C.只有阈刺激会引起组织产生兴奋D。

抑制也是组织发生反应的一种形式

E。

以上说法均不对

下列生理过程中,不属于正反馈调节的是

A.排尿反射  B.分娩C。

血液凝固  D。

减压反射E。

排便反射

平均动脉压在一定范围内升降时,脑血管可相应的收缩或舒张保持脑血流量相对稳定属

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C.自身调节 D.正反馈调节E.负反馈调节

8.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反射  B.反应  C.正反馈  D.负反馈E.兴奋

9.判断组织兴奋性高低常用的指标是

A.刺激的频率B。

刺激强度—时间变化率C。

刺激的时间D.阈强度E。

阈刺激

10.骨骼肌细胞兴奋-收缩耦联中起关键作用的物质是

A.Na+B。

Ca2+C。

Cl—D.Mg2+E。

Fe2+

11.机体的内环境是指

A.细胞内液B.组织液C。

细胞外液D.血浆E。

脑脊液

机体调节的最主要方式是

A.自身调节B.神经调节C.体液调节D.条件反射E。

反馈调节

13。

具有预见性的调节方式是

A.自身调节B。

神经调节C.体液调节D。

条件反射E.反馈调节

14.作用广泛而持久的调节方式是

自身调节B。

神经调节C。

体液调节D.条件反射E。

15.只能在局部发挥作用调节方式是

条件反射E。

刺激的阈值指的是

能引起细织发生反应的最短作用时间B.能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适作用时间

C。

能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D。

能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适刺激强度

能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各种环境变化

17。

下列哪一项不是上皮组织的特点

A.包括被覆上皮和腺上皮B。

细胞排列紧密C。

具有保护作用

D.含有丰富的血管E。

细胞间质较少

18.下列哪一项不是结缔组织的特点

A.细胞形态丰富B。

细胞排列疏松C。

D。

含有丰富的血管E.细胞间质较少

19.分布于心血管腔面的是

A.内皮B.单层柱状上皮C。

单层立方上皮D。

间皮E.复层扁平上皮

20.分布于呼吸道的腔面的上皮是

A.单层立方上皮B。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C。

内皮D.单层柱状上皮E.间皮

21。

受体的化学本质是

脂肪B。

糖类C。

蛋白质D.核酸E。

脂质

第二章第二节运动系统

1.运动系统由:

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

2.根据骨的形态,可将骨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四类.

3。

骨由骨质、骨膜和骨髓三部分构成。

4.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

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

椎体和椎弓围成的孔为椎孔;

相邻椎骨的上下切迹围成的孔为椎间孔。

6.骨髓分为具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和无造血功能的黄骨髓两种。

7.肋是由肋骨和肋软骨两部分构成。

从上向下胸骨由胸骨柄、胸骨体和剑突三部分组成。

9.关节的辅助结构有韧带、关节盘或半月板等.

躯干骨包括26块椎骨、1块胸骨和12对肋。

有横突孔的椎骨是颈椎;

椎体上有肋凹的椎骨是胸椎;

棘突呈板状的椎骨是腰椎.

12.髋骨由髂骨、耻骨和坐骨三块骨融合而成。

13.鼻腔外侧壁有三个骨片,自上而下依次称为上鼻甲、中鼻甲和下鼻甲.

14.鼻旁窦共有4对、分别是额窦、筛窦、上颌窦和蝶窦。

15。

脊柱有四个生理弯曲,即凸向前的颈曲、腰曲和凸向后的胸曲、骶曲。

一侧胸锁乳突肌收缩使头向同侧倾斜、脸转向对侧;

两侧同时收缩使头后仰。

骨骼肌的辅助结构有:

筋膜、滑膜囊和腱鞘.

18。

膈有三个裂孔,由后向前依次是:

主动脉裂孔、食管裂孔和腔静脉孔.

19.腹前外侧壁有三块扁肌、由浅及深分别是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

20.胸骨角平对第2肋,肩胛下角平第7肋,肩胛上角平第2肋.

21.两侧髂棘最高点的连线,平对第4腰椎的棘突.

22.腹股沟管内男性有精索通过,女性有子宫圆韧带通过。

1。

肩胛下角位置是

A.平第1肋B。

平第2肋C.平第3肋D.平第7肋E平第10肋

2.胸骨角是

A。

平对第2肋间隙B.平对第2肋

C。

胸骨体与剑突形成的结构D。

两肋弓的夹角E。

平第10肋

3.重要的呼吸肌有

A.胸大肌B。

膈C.胸小肌D。

前锯肌E.胸小肌

使外展肩关节的肌是可使

背阔肌B。

三角肌C.肱二头肌D。

肱三头肌E.斜方肌

右侧胸锁乳突肌收缩

A.头后仰B.头歪向右侧、面转向右侧

头歪向左侧、面转向左侧D。

头歪向右侧、面转向左侧E。

头前伸

能伸膝关节的肌是

缝匠肌B。

臀大肌C.股四头肌D.梨状肌E.股二头肌

躯干骨不包括

A.尾骨B.颈椎C.胸骨D.肋E.锁骨

8.不属于间接连结的是

A。

颅顶的缝B.肩关节C。

肘关节D.踝关节E.腕关节

9.有关红骨髓的描述正确是

存在于骨的骨密质内B.不存在于椎骨内

存在于成人长骨的骨髓腔D.髂骨、胸骨、椎骨内终生保存红骨髓

E.不能转变为黄骨髓

10.指出下列骨不属于脑颅骨者

上颌骨B。

蝶骨C.额骨D.筛骨E.颞骨

11.骶管麻醉的穿刺部位正对

骶角B.骶管裂孔C.骶前孔D。

骶岬E。

骶后孔

12.属于长骨的是

肩胛骨B.胸骨C。

锁骨D.尺骨E。

顶骨

13.肩部最高的骨性标之志是

肱骨头 

 

 

B.锁骨 

C.喙突 

D.肩峰E。

肩胛骨上角

14.膝关节的主要运动形式是

A.内收和外展 

B。

屈和伸 

C.环转运动 

D。

旋内和旋外E.旋前和旋后

全身运动最灵活的关节是

A.肩关节B。

肘关节C.髋关节D。

膝关节E。

踝关节

全身最复杂的关节是

A.肩关节B.肘关节C。

关节D.膝关节E.踝关节

人体最长的长骨是

肱骨B.胫骨C.股骨D。

腓骨E.尺骨

18.臀部肌内注射常选的部位是

臀部内上限1/4区B。

臀部外上限1/4区

臀部内下限1/4区D。

臀部外下限1/4区

E。

臀部上1/4区

椎体小、横突有孔、棘突短并且分叉是

A.颈椎B.胸椎C。

腰椎D.骶椎E。

尾椎

20.股三角内由内向外依次排列

A.股动脉 

股静脉 

股神经 

B.股静脉 

股动脉 

股神经

D.股神经 

股静脉 

股动脉股神经 

股静脉

股神经 

精索 

股静脉

关于腹股沟管的描述正确的是

是腹肌间的管道 

B.位于腹股沟韧带外侧半上方

C.外口称为深环 

女性有子宫主韧带通过

男性有精索通过

22.不属于躯干骨的是:

A.颈椎B.肋C.肩胛骨D.胸骨E尾骨

23.下述中错误的是:

A.肩关节由肱骨的肱骨头与肩胛骨的关节盂构成

B.膝关节由股骨下端、胫骨和腓骨上端构成

C.髋关节由髋骨的髋臼与股骨的股骨头构成

D.肘关节包括三组关节:

即肱尺关节、肱桡关节和桡尺近侧关节

E.膝关节是人体最大最复杂的关节

第二章第三节消化系统第七章第五节消化吸收

1.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

上消化道是指从口腔_到十二指肠这段消化管。

下消化道是指空肠以下的消化管。

咽峡是口腔_和咽_的分界.

4.牙露于口腔的部分称_牙冠_。

嵌于牙槽内的部分称牙根。

大唾液腺有腮腺_、_下颌下腺_和_舌下腺__三对。

6.咽经鼻咽__与鼻腔相通;

经_咽鼓管与鼓室相通;

经_口咽与口腔相通。

7.胃的入口贲门_称;

出口幽门_称。

8.胃分四部。

分别是贲门部、_幽门部、_胃底部和_胃体部。

9。

盲肠和结肠的特征性结构是_结肠带、_结肠袋和肠脂垂_.

10.结肠分为_升结肠、横结肠、_降结肠和乙状结肠_四部分.

胆总管由_肝总管、胆囊管汇合而成.肝总管由_左右肝管汇合而成.

12.食管按所在部位不同可分为_颈部_、胸部_和_腹部_三部,其全长有三处生理性狭窄。

其中,第一个狭窄位于_起始_处,距中切牙_15厘米;

第二狭窄位于与主支管交叉_处,距中切牙_25_厘米;

第三个狭窄位于穿膈肌_处,距中切牙_40厘米。

小肠长约_5—7米,从上至下分为_十二指肠_,空肠_,_回肠三段.其第一段按位置不同又可分_上部,_降部___水平_部和_升部。

14。

阑尾的位置变化较大最常见于__盲肠下位_,__盆位.

13.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点在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_中外_1/3处,此处也称_麦氏_点.

15.肝的机能血管是_门静脉,而肝的营养血管是_肝静脉_.

胆囊位于胆囊窝,形为梨状,可分前端圆钝的_胆囊底,中间的_胆囊体_和后端狭细的胆囊颈_,此部移行为管状,称_胆囊管_

17.胆囊底突出于肝前缘与腹前壁相贴,相当于_十二肋与__锁骨中线相交处。

十二指肠大乳头的顶端有_胆总管和__胰管的共同开口。

胃液的主要成份包括盐酸、胃蛋白酶原和内因子、黏液。

20.腹膜形成的结构包括小网膜、大网膜、韧带、系膜、陷凹等。

肝的上界在右锁骨中线平对第5肋,在左锁骨中线处平对第5肋间隙。

22.进出肝门的结构有肝固有动脉、肝门静脉、左、右肝管、淋巴管和神经.

23.胰液中的消化酶有胰淀粉酶、胰脂肪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

24.胃可吸收酒精和少量的水分.

25.维生素C可促进铁的吸收,维生素D可促进钙的吸收。

26.胃的运动形式有容受性舒张、紧张性收缩和蠕动。

27.胃是腹膜内位器官,肝是腹膜间位器官,胰和肾是腹膜外位器官。

28.盲肠和结肠的三个特征性结构是:

结肠带、结肠袋和肠脂垂。

1.属于上消化道的结构是:

A.十二指肠B.空肠C。

回肠D.结肠E.盲肠

2.下消化道的起始部

A.十二指肠升部B.十二指肠空肠曲C.十二指肠球部

D.空肠末端E。

回肠末端

3.关于食管的描述哪项错误

A.起始处距中切牙15C.mB。

食管上段肌层由骨骼肌构成

C.全长约25C.mD。

向下续于十二指肠E。

向下续于胃

4.胃的分部不包括

A.贲门部B.胃底C。

胃体D.角切迹E。

幽门部

有关胃的说法哪一种是错误的:

A.入口为贲门.出口为幽门B。

胃壁肌是平滑肌。

外膜是浆膜

胃主要位于腹上区D.幽门前方可见幽门前静脉

E.胃溃疡及胃癌好发于胃小弯处

6.十二指肠大乳头位于

A.上部B。

降部C.水平部D。

升部E。

胆总管与胰管的共同开口处

对小肠的描述.何者错误

A.上端接幽门B.下端续于盲肠C。

分空肠、回肠两部分

D.借小肠系膜将空肠、回肠连于腹后壁E.全长约5-7米

具有结肠带、结肠袋和肠脂垂的消化管

A.盲肠B。

直肠C。

回肠D。

空肠E。

十二指肠

大肠不包括

回肠B。

盲肠C.阑尾D.直肠E.结肠

肝外胆道不包括

肝左管B。

肝右管C。

胆囊管D。

胰管E。

肝总管

胰的叙述正确的是

胰管开口于十二指肠B.胰尾和肝门邻近C.胰头后方有门静脉D。

其血供直接发自腹主动脉E.胰腺属于腹膜内位器官

12.肝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

肝细胞B.肝索C.肝小叶D。

肝门管区E。

胆小管

合成、分泌盐酸的是

主细胞B.壁细胞C.上皮细胞D.颈粘液细胞E.杯状细胞

激活胃蛋白酶原的物质是

肠致活酶B.内因子C.盐酸D.C.A.2+E.胨

食物的胃排空速度由快到慢依次是

糖类.脂肪类.蛋白质B。

脂肪类.蛋白质.糖类

C.糖类。

蛋白质。

脂肪类D.蛋白质.糖类.脂肪类

E.蛋白质.脂肪类。

糖类

VitB.12的吸收部位是

A.胃B。

十二指肠C.空肠D。

回肠E。

结肠

17.胃酸的生理作用不包括

A.促进胰液。

胆汁的分泌B。

杀死进入胃内的细菌C。

激活胃蛋白酶原D。

促进维生素B。

12的吸收E.促进铁和钙的吸收

18.主动吸收胆盐和维生素B。

12的部位是

十二指肠B.空肠C.回肠D.结肠E。

盲肠

消化腺腺细胞分泌消化液的方式为

易化扩散B.单纯扩散C。

主动转运D。

出胞作用E.胞吐

下列哪一离子能与胃粘液共同构成胃粘液屏障以保护胃粘膜

K+B。

Cl-C.HCO3—D。

CA2+E。

NA+

有关糖类的吸收.下述哪一项不正确

A.糖类是以单糖的形式吸收的B.糖的吸收是主动转运过程

C.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D.双糖也可以被直接吸收

与NA+的转动相偶连

22.关于消化器官活动的调节.错误的是

支配消化器官的神经包括外来神经和内在神经

B.内在神经指分布在食管中段到直肠的壁内神经丛

支配消化器官的外在神经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其中副交感神经的影响较大

支配消化器官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是完全拮抗的

E.支配消化器官的副交感神经主要是迷走神经

23。

体温调定点位于

脊髓B。

中脑C.延髓D。

视前区-下丘脑前部E。

小脑

24.运动时主要的产热组织或器官是

A.内脏B。

皮肤C。

脑D。

心脏E.骨骼肌

25。

副交感神经兴奋引起的唾液腺分泌特点是

A.量多而酶成分也多B。

量多但酶成分少C.量少.酶成分多

量少。

酶成分也少E.唾液分泌量不变

26。

临床用冰袋给病人降温是

辐射B。

传导C。

对流D。

发汗E.以上说法都错

27.体温的昼夜变化错误的是

A.清晨2~6时体温最低B.下午2~8时体温最高

C.昼夜体温变化幅度不超过1℃D。

中午12时体温最高

体温呈周期性变动

28.食管的第二个狭窄约距中切牙:

15C.mB。

25C。

mC.40C.mD.45C。

mE.50C。

m

29.胃:

A.在中等充盈时,位于右季肋区B.分为胃弯,胃体和胃窦

C.角切迹将胃窦分为幽门窦和幽门管D。

分为贲门部、幽门部、胃底和胃体

E。

胃入口称幽门,出口称贲门

30。

下列对十二肠的描述中,错者是:

长约25厘米B.十二指肠呈"

C."

形包绕胰头

C.十二指大乳头为胆总管和胰管共同开口处D.上部称为十二指肠球部

E.降部沿第1—3腰椎体右侧和右肾前面下

31。

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是:

A.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

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内1/3交点处

C.两侧髂前上棘连线的中点处

D.两侧髂结节连线的中,右1/3交点处

脐与右髂前下棘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

32.大肠:

A.起始部为盲肠B。

阑尾末端通盲肠C.结肠右曲称脾曲

乙状结肠起于结肠左曲E。

直肠在冠状面上有骶曲和会阴曲

33.结肠带,结肠袋,肠脂垂存在于:

A.直肠B.阑尾C.大肠D。

结肠E。

回肠

34.高温环境下的主要散热方式是

辐射B。

传导C.对流D。

发汗E。

运动

35.关于胆总管的正确描述是:

A.由左,右肝管汇合而成B。

位于肝十二指肠韧带内C.是胆囊管的延续

D.开口于十二指肠上部E.为右肝管的延续

36。

对于胆总管的不正确描述是:

走在肝十二指肠韧带内B.下降于十二指肠与胰头之间

C。

斜穿十二指肠降部后内侧壁D.与胰管汇合,形成略膨大的肝胰壶腹

与胰管汇合,其开口于十二指肠小乳头

37。

肝门通过物不包括:

A.肝固有动脉分支B.门静脉及其分支C.左肝管D。

肝静脉E.右肝管

38。

胰:

A.是人体第二大腺体B.由外分泌部和内分泌部组成C。

位于胃的后方

D.在第一~二腰椎高度横贴于腹后壁E。

以上都正确

39.腭扁桃体位于

A.鼻咽B.口咽C。

喉咽D。

口腔E。

上鼻道

40。

胃溃疡的好发部位是

A.胃底部B.胃体部C.幽门窦D。

幽门管E。

角切迹

41.十二指肠溃疡的好发部位是

A.上部B。

降部C.水平部D.升部E。

十二指肠乳头

42.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是

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

B。

左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

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右1/3交点处

左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右1/3交点处

E.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内1/3交点处

43.腹膜内位器官是

肝B。

小肠C。

胃D。

肾E.胰

44。

胰岛素是由()分泌的

胰岛A。

细胞B。

胰岛B.细胞C。

D.细胞

D.PP细胞E。

G细胞

45.关于基础代谢率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女性比男性高B。

成年人比幼儿高C。

老年人比年轻人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