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等教育自考法学概论习题及参考答案完整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95685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高等教育自考法学概论习题及参考答案完整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全国高等教育自考法学概论习题及参考答案完整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全国高等教育自考法学概论习题及参考答案完整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全国高等教育自考法学概论习题及参考答案完整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全国高等教育自考法学概论习题及参考答案完整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全国高等教育自考法学概论习题及参考答案完整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全国高等教育自考法学概论习题及参考答案完整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全国高等教育自考法学概论习题及参考答案完整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全国高等教育自考法学概论习题及参考答案完整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全国高等教育自考法学概论习题及参考答案完整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全国高等教育自考法学概论习题及参考答案完整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高等教育自考法学概论习题及参考答案完整版.docx

《全国高等教育自考法学概论习题及参考答案完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高等教育自考法学概论习题及参考答案完整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国高等教育自考法学概论习题及参考答案完整版.docx

全国高等教育自考法学概论习题及参考答案完整版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

[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全国高等教育自考法学概论习题及参考答案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3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法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

00040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

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根据法律的空间效力、时间效力和对人的效力的不同,法律可以划分为(A)1-P38/39

A.一般法和特别法B.根本法和普通法

C.实体法和程序法D.国内法和国际法

2.我国现行宪法规定,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C)6-P245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补充B.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补充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D.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施行时间是(D)5-P196

A.2005年4月27日B.2005年6月1日

C.2005年9月27日D.2006年1月1日

4.我国最高国家检察机关是(B)4-P186

A.最高人民法院B.最高人民检察院

C.国务院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5.下列不属于行政立法的是(A)5-P201/202

A.行政许可B.部委规章

C.行政法规D.地方政府规章

6.下列不属于行政处罚的是(C)5-P207

A.警告B.罚款

C.罚金D.责令停产停业

7.我国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业务执行机关是(D)7-P297

A.股东大会B.监事会

C.经理D.董事会

8.下列没有商法典的国家是(C)7-P291

A.德国B.法国

C.中国D.日本

9.下列不属于商法法律部门的是(B)7-P291

A.证券法B.反垄断法

C.破产法D.保险法

10.下列不属于税收特征的是(D)8-P327

A.强制性B.固定性

C.无偿性D.营利性

11.下列不属于我国市场规制法的是(A)8-P324

A.公司法B.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C.产品质量法D.广告法

12.被法学家称为现代市场经济各国“经济宪法”的是(C)8-P333

A.财政法B.税法

C.反不正当竞争法D.票据法

13.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属于(B)8-P334

A.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

B.采用假冒或仿冒等不正当手段从事市场交易损害竞争对手的行为

C.虚假宣传行为

D.排挤他人公平竞争的行为

14.为了追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刑事责任而进行的诉讼活动是(D)10-P402

A.民事诉讼B.仲裁

C.行政诉讼D.刑事诉讼

15.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行使审判权的司法机关是(A)10-P404

A.人民法院B.公安机关

C.人民检察院D.人民政府

16.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下列不属于刑事诉讼当事人的是(B)10-P406

A.自诉人B.证人

C.被告人D.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

17.因医疗行为引起患者起诉医疗机构侵权的诉讼,承担主要举证责任的是(C)11-P441

A.患者B.法院

C.医疗机构D.医疗事故鉴定机构

18.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对于违反法庭规则的诉讼参与人或其他人,可以(D)11-P444

A.拘传B.逮捕

C.没收财产D.拘留

19.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对当庭宣判的案件应当在(C)11-P447

A.3日内发送判决书B.5日内发送判决书

C.10日内发送判决书D.15日内发送判决书

20.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适用第一审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自立案之日起(B)11-P447

A.3个月内审结B.6个月内审结

C.9个月内审结D.12个月内审结

21.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行政诉讼的被告是(C)12-P455

A.公民B.法人

C.行政机关D.其它社会组织

22.我国行政诉讼法的主要渊源是(A)12-P455

A.《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23.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下列属于人民法院受理的事项是(B)12-P459

A.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

B.认为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发给抚恤金的

C.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

D.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决定

24.我国现行的确立自然人国籍的原则是(C)13-P486

A.血统主义

B.出生地主义

C.血统主义为主,出生地主义为辅

D.出生地主义为主,血统主义为辅

25.“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给予另一国国民的待遇(D)13-P487

A.高于本国国民B.不低于本国国民

C.高于第三国国民D.不低于第三国国民

26.一国领土的组成部分是(B)13-P490

A.领陆、领海、领空B.领陆、领水、领空

C.领陆、领海、空气空间D.领陆、内水、领空

27.我国最高人民法院规定,对于应当适用的外国法律,可以通过下列哪种途径查明(A)14-P520

A.由当事人提供B.由该外国政府提供

C.由该外国法院提供D.由该外国元首提供

28.下列不属于确定国际民事诉讼法院管辖权原则的是(B)14-P521

A.遵守国家司法主权原则B.平等原则

C.便利诉讼原则D.有效原则

29.国际私法的调整对象是(D)14-P509

A.国家之间的关系B.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

C.国家之间的法律关系D.涉外民事关系

30.我国公民和外国人结婚适用(C)14-P516

A.当事人的本国法B.当事人的依据地法

C.婚姻缔结地法D.婚礼举行地法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

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31.迄今为止,已发现的最早一批奴隶制的成文法律有(ABE)1-P15

A.汉穆拉比法典B.十二表法

C.禹刑D.汤刑

E.摩奴法典

32.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包括(CDE)4-P121/122

A.直接反映了我国的国家性质

B.体现了我国政治生活的全貌

C.便于人民群众管理国家

D.能够保证国家权力的统一行使

E.有利于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33.我国有限责任公司的特征包括(BDE)7-P293

A.股东人数具有广泛性B.由定额股东所组成

C.设立条件较为严格D.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负责

E.兼有资合性和人合性

34.我国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包括(ABD)8-P326

A.平衡协调原则B.维护公平竞争原则

C.平等原则D.责权利一致原则

E.处分原则

35.我国行政诉讼法的任务包括(BCD)12-P456

A.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惩罚犯罪分子

B.保证人民法院正确及时审理行政案件

C.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D.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

E.教育公民自觉守法,积极同犯罪行为作斗争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成文法1-P38

答:

是指有权制定法律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所制定的具有条文形式的法律文件,即规范性文件。

37.人身权6-P285

答:

是民事主体所固有的,即法律直接赋予民事主体必须享有的各种人身权利。

38.犯罪客体9-P362

答:

是指为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

39.物证10-P410

答:

是指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物品和痕迹

40.国际法13-P474

答:

是指国家之间的关系为主要调整对象的有拘束力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称。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41.简述法律的基本特征。

1-P26/27/28

答:

(1)法律是调整人们行为的一种行为规范。

(1分)

(2)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

(1分)

(3)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范。

(1分)

(4)法律是规定权利义务的规范。

(1分)

(5)法律是对社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

(1分)

42.简述我国婚姻法规定的结婚必须具备的实质条件。

6-P268

答:

一、结婚必须具备的条件有三项:

(1)符合一夫一妻制度;(1分)

(2)男女双方必须完全自愿;(1分)

(3)结婚必须达到法定年龄。

(1分)

二、结婚不得违反法律禁止结婚的规定有两项:

(1)结婚双方不得属于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的亲属范围;(1分)

(2)不得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

(1分)

43.简述正当防卫必须具备的条件。

9-P369/370

答:

(1)必须是对不法侵害行为才能实行防卫。

(1分)

(2)必须是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才能实行防卫。

(1分)

(3)必须是对实施不法侵害的人才能实行防卫。

(1分)不允许对没有参加侵害行为的第三者(包括不法侵害者的家属)造成损害。

(1分)

(4)防卫不能过当。

(1分)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14分)

44、试述我国“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法律适用原则。

2-P70/71

答:

(1)坚持以事实为根据,就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1分)因为构成案件的事实是客观的存在,对于负有处理案件责任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来说,案件事实是他们必须认识的首要对象。

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

(2分)因此,要求他们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调查研究、重证据而不轻信口供、查明事实真相,坚决摒弃一切先入为主、偏听偏信等主观主义、粗枝大叶和各种不正之风。

(2分)

(2)以法律为准绳,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要忠实于法律。

(1分)这包括两层含义:

一是在查明案件事实的过程中,必须遵照法律规定的程序;二是对案件所作的处理结论必须以法律的规定为标准。

(2分)因此,要求他们不可以自己的想法代替法律,滥用法律,坚决摒弃各种枉法行为。

(2分)

(3)以事实为根据和以法律为准绳二者作为一项法律适用原则,是相互依存的。

(2分)一方面,案件事实是构成案件本身的东西,离开客观事实就不可能以法律为准绳,就谈不上正确适用法律;另一方面,离开法律这个准绳,即使弄清了案件的事实,也不能对案件作出正确的处理。

(2分)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45.李某与张某是多年未见的好友,一日路上偶遇,二人上前热烈拥抱,李某兴高采烈地打了张某腹部一拳,嚷着:

“小子,这些年跑哪儿去了?

”话音未落,张某就痛苦地捂着腹部倒在地上,李某连忙将张某送往医院救治,结果张某在途中死亡。

经法医鉴定,张某患有脾肿大,因李某击打一拳造成脾破裂而死。

张某的家人、同事等均不知其患有此病。

问题:

(1)李某是否构成过失犯罪为什么

答:

李某的行为不构成过失犯罪。

(2分)因为本案属于意外事件。

所谓意外事件,是指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不是出于故意或过失,损害结果是由于不能预见的原因引起的。

(2分)

(2)对张某的死亡李某是否应承担刑事责任为什么9-P368

答:

李某不应承担刑事责任。

(2分)本案中李某主观上不存在过失,因为行为人主观上不可能也不应当预见到其行为的结果,因此不应承担刑事责任。

(2分)

46.吴大爷2005年3月因病去世,生前未曾立下遗嘱。

吴大爷有一亲生儿子甲,一亲生女儿乙。

乙早在2002年因车祸身亡,其后女婿丙一直与吴大爷共同生活,照顾其起居,尽了主要赡养义务。

吴大爷还有一名养子丁,丁很早就因工伤丧失了劳动能力。

问题:

(1)什么是法定继承

答:

法定继承是指按照法律规定的继承人的范围和顺序进行的继承。

(2分)

(2)依我国继承法规定,甲、乙、丙、丁分别是否有继承权

答:

甲是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有继承权;(1分)乙因在遗产继承之前死亡而丧失权利能力,故无继承权;(1分)丙作为丧偶女婿本不是法定继承人,但因尽了主要赡养义务而转为第一顺序继承人;丁作为养子是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有继承权。

(1分)

(3)本案中,遗产在有资格的继承人之间是否应等额分配为什么6-P281

答:

在甲、乙、丙、丁之间不应等额分配遗产。

(1分)在同一顺序继承人原则上继承份额相等,但生活有特殊困难且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可多分,继承人多尽了抚养义务的可多分,能尽义务而不尽义务的应少分或不分。

因此,丙因多尽了抚养义务可多分,丁因丧失劳动能力应多分。

(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