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全程训练计划生物课练5 酶和ATP.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97237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78.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全程训练计划生物课练5 酶和ATP.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全程训练计划生物课练5 酶和ATP.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全程训练计划生物课练5 酶和ATP.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中全程训练计划生物课练5 酶和ATP.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中全程训练计划生物课练5 酶和ATP.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高中全程训练计划生物课练5 酶和ATP.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高中全程训练计划生物课练5 酶和ATP.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高中全程训练计划生物课练5 酶和ATP.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高中全程训练计划生物课练5 酶和ATP.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高中全程训练计划生物课练5 酶和ATP.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高中全程训练计划生物课练5 酶和ATP.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高中全程训练计划生物课练5 酶和ATP.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高中全程训练计划生物课练5 酶和ATP.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高中全程训练计划生物课练5 酶和ATP.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高中全程训练计划生物课练5 酶和ATP.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全程训练计划生物课练5 酶和ATP.docx

《高中全程训练计划生物课练5 酶和ATP.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全程训练计划生物课练5 酶和ATP.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全程训练计划生物课练5 酶和ATP.docx

高中全程训练计划生物课练5酶和ATP

课练5 酶和ATP

一、选择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5分)

                 

1.(2017·广州一模)(基础题)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酶的合成都要经过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

B.酶可提供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C.ATP合成酶都存在于线粒体中

D.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可证明酶具有高效性

2.

(2017·武汉调研)(基础题)如图表示在有酶催化和无酶催化条件下某化学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曲线A表示有酶催化的化学反应

B.E表示酶降低的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C.该化学反应常常伴随着ATP的合成

D.该结果表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

3.(2017·黄冈质检)核酶是一类具有催化功能的单链RNA分子,可降解特异的mRNA序列。

下列关于核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核酶能将所有RNA单链降解,与脂肪酶有3种元素相同

B.核酶和脂肪酶都能与双缩脲试剂在常温下发生紫色反应

C.因核酶为单链RNA分子,所以核酶分子中一定不存在氢键

D.核酶在温度过高或过低条件下降低活化能的效果可能不同

4.(2017·四川资阳一诊)下列有关酶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界中的光能、热能、机械能、电能和化学能都可以转化为ATP中的能量

B.人成熟红细胞不能合成酶,但能产生ATP

C.酶催化的化学反应都需要消耗ATP

D.人的心肌细胞中,ATP合成速度远远大于分解速度,从而保证心肌细胞有充足能量供应

5.(2017·湖北黄冈质检)在线粒体的内外膜间隙中存在着一类标志酶——腺苷酸激酶,它能将ATP分子末端的磷酸基团转移至腺嘌呤核糖核苷酸(AMP)上,结果产生(  )

A.一分子AMP和一分子ADPB.两分子ADP

C.一分子ATP和一分子ADPD.一分子ADP

6.(2017·合肥一六八中学段考)下列有关ATP的叙述,都不正确的一组是(  )

①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不能产生ATP ②植物细胞产生的ATP,均可用于一切生命活动 ③ATP中的能量可来源于光能、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 ④ATP和RNA具有相同的五碳糖 ⑤在有氧和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都能形成ATP ⑥ATP分子中的两个高能磷酸键稳定性不同 ⑦ATP中的“A”与构成DNA、RNA中的碱基“A”表示相同物质 ⑧ATP与绝大多数酶的组成元素不存在差异

A.①②⑦⑧B.①②③④

C.⑤⑥⑦⑧D.③④⑤⑥

7.(2017·郑州一检)据图判断,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丙物质含有的元素为C、H、O、N

B.乙物质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C.酶1、酶2和酶3催化的反应均伴有大量的能量释放

D.细胞的无氧呼吸只有第一阶段产生了ATP

8.(2016·北京卷)葡萄酒酿制期间,酵母细胞内由ADP转化为ATP的过程(  )

A.在无氧条件下不能进行B.只能在线粒体中进行

C.不需要能量的输入D.需要酶的催化

9.(2017·皖江名校联考)(亮点题)生物体内的高能磷酸化合物有多种,它们的用途有一定差异,如表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最为准确的是(  )

高能磷酸化合物

ATP

GTP

UTP

CTP

主要用途

能量“通货”

蛋白质合成

糖原合成

脂肪和磷脂的合成

A.无光情况下,叶肉细胞内合成ATP的场所有线粒体和叶绿体

B.在糖原、脂肪和磷脂的合成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均不能来自ATP

C.UTP分子中所有高能磷酸键断裂后,可得到尿嘧啶脱氧核苷酸

D.葡萄糖和果糖反应生成蔗糖的过程中,可由ATP直接供能

10.(2017·石家庄质检)ATP(甲)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主动运输过程中,乙的含量会明显增加

B.丙中不含磷酸键,是RNA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C.丁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而戊可用于甲的合成

D.甲→乙和乙→丙过程中,其催化作用的酶空间结构相同

二、非选择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12分)

11.(2017·云南一检)某课外活动小组用淀粉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得到如下图所示的实验结果。

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酶活性是指________,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以________作为检测因变量的指标。

(2)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与预期不符,于是活动小组又进行________(填“对照”、“对比”或“重复”)实验。

得到与上图无显著差异的结果。

查阅资料后发现,盐酸也能催化淀粉水解。

因此推测,该实验中淀粉可能是在________和________的作用下分解的。

pH为3条件下的酶活性________(填“小于”、“等于”或“大于”)pH为9条件下的酶活性,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常温、常压下,与盐酸相比,淀粉酶降低反应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2017·天津一中考试)在生物体内能量的转换和传递中,ATP是一种关键的物质,其分子结构式如图。

(1)从ATP的分子结构式可知,去掉两个磷酸基团后的剩余部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体骨骼肌细胞中,ATP的含量仅够剧烈运动时三秒钟内的能量供给。

在校运动会上,某同学参加100m短跑过程中,某肌细胞中ATP相对含量变化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由A到B的变化过程中,说明ATP被水解,释放的能量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由整个曲线来看,肌细胞中ATP的含量不会降为零,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进行一项实验,目的是观察ATP可使离体的、刚刚丧失收缩功能的新鲜骨骼肌产生收缩这一现象,说明ATP是肌肉收缩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①必须待离体肌肉自身的________消耗之后,才能进行实验。

②在程序上,采取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先滴加________(“葡萄糖溶液”或“ATP溶液”),观察________与否以后,再滴加________(填“葡萄糖溶液”或“ATP溶液”)。

③如果将上述顺序颠倒一下,实验结果是否可靠?

解释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016·新课标全国Ⅰ)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实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

A.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B.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C.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D.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2.(2014·福建理综)用蛋白酶去除大肠杆菌核糖体的蛋白质,处理后的核糖体仍可催化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

由此可推测核糖体中能催化该反应的物质是(  )

A.蛋白酶B.RNA聚合酶

C.RNAD.逆转录酶

3.(2013·课标Ⅱ)下列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

B.低温能降低酶活性的原因是其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

C.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度

D.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

4.(2015·海南单科)ATP是直接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有机物。

下列关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酒精发酵过程中有ATP生成

B.ATP可为物质跨膜运输提供能量

C.ATP中高能磷酸键水解可释放能量

D.ATP由腺嘌呤、脱氧核糖和磷酸组成

5.(2014·大纲全国)ATP是细胞中重要的高能磷酸化合物。

下列有关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线粒体合成的ATP可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

B.机体在运动时消耗ATP,睡眠时则不消耗ATP

C.在有氧与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中都能形成ATP

D.植物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所需的ATP来源于呼吸作用

6.(2014·江苏单科)下列生命活动中不需要ATP提供能量的是(  )

A.叶肉细胞合成的糖运输到果实

B.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的过程

C.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为葡萄糖

D.细胞中由氨基酸合成新的肽链

7.为了研究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设置三个实验组:

A组(20℃)、B组(40℃)和C组(60℃),测定各组在不同反应时间内的产物浓度(其他条件相同),结果如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三个温度条件下,该酶活性最高的是__________组。

(2)在时间t1之前,如果A组温度提高10℃,那么A组酶催化反应的速度会__________。

(3)如果在时间t2时,向C组反应体系中增加2倍量的底物,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那么在t3时,C组产物总量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生物体内酶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其特性有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8.(2017·广东揭阳期末)猪笼草是一种食虫植物,为了验证猪笼草分泌液中有蛋白酶,某学习小组设计了两组实验,如图所示,经35℃水浴保温一段时间后,③④中加入适量双缩脲试剂,①②不加任何试剂,下列组合能达到目的的是(  )

A.①和②B.②和③

C.①和④D.③和④

9.(2017·蚌埠三模)如下图所示为影响酶促反应的温度、pH和底物浓度与反应速率关系的曲线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影响乙曲线的因素是温度,影响丙曲线的因素是pH

B.甲曲线中,A点与B点限制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不同

C.乙曲线中,D点与F点酶的空间结构都被破坏且不能恢复

D.丙曲线中,G点时对应因素升高,酶的活性不能到达H点

10.(2017·绵阳统考)如图表示在不同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酶促反应速率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

(2)Ⅱ和Ⅰ相比,酶促反应速率慢,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AB段和BC段影响反应速率的主要限制因子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酶浓度相对值为1个单位,温度为25℃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最大值应比Ⅱ的________(填“大”或“小”)。

(5)为了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有人做了如下实验:

试管编号

加入物

现象

1

2mL猪肝研磨液+1mL蒸馏水+2mL3%的过氧化氢

放出大量

的气泡

2

2mL猪肝研磨液+1mLNaOH+2mL3%的过氧化氢

无气泡

3

2mL猪肝研磨液+1mLHCl+2mL3%的过氧化氢

无气泡

实验中的自变量是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无关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两个)。

(6)有同学准备以H2O2为材料来研究温度对H2O2酶活性的影响?

你认为是否妥当?

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练5 酶和ATP

1.解析: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具有催化功能的RNA,蛋白质的合成需要经过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而RNA是转录的产物,A项错误;酶只是降低了反应所需的活化能,并不能提供活化能,B项错误;ATP在细胞中合成场所广泛,如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有ATP的合成,即类囊体薄膜上有ATP合成酶,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都有ATP的合成,即ATP合成酶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中都有分布,C项错误;酶在发挥催化作用时具有高效性(与无机催化剂相比)、专一性、作用条件温和等特点,D项正确。

答案:

D

2.解析:

曲线A表示无酶催化时的化学反应,曲线B表示有酶催化时的化学反应,A错误;两条曲线的峰值差(E)表示酶降低的化学反应的活化能,B正确;生成物的能量比反应物高,说明这是一个吸能反应,则该化学反应应该常伴随着ATP的水解,C错误;该结果表明酶可以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D错误。

答案:

B

3.解析:

核酶的本质为RNA,脂肪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二者共有的元素有C、H、O、N4种;脂肪酶能够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核酶不能发生该反应;核酶为单链RNA,但单链RNA折叠也可能形成氢键;温度过高或过低对核酶的影响不同,因此导致核酶降低活化能的效果也可能不同。

答案:

D

4.解析:

热能不能转化成ATP中的能量,A项错误;人成熟红细胞中不含细胞核,不能合成酶,但能通过无氧呼吸产生ATP,B项正确;酶催化的化学反应有的为放能反应,会合成ATP,C项错误;人的心肌细胞中,ATP的合成速度应等于分解速度,从而保证心肌细胞有充足能量,D项错误。

答案:

B

5.解析:

ATP分子末端的磷酸基团转移至腺嘌呤核糖核苷酸(AMP)上,即ATP分子(含3个磷酸基团)转化为ADP(含2个磷酸基团),AMP(含1个磷酸基团)结合磷酸转化为ADP(含2个磷酸基团)。

答案:

B

6.解析:

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中无线粒体,ATP来自无氧呼吸,①错误;在植物细胞的叶绿体中合成的ATP只提供给暗反应,用于C3的还原,②错误;光能、化学能可转换为ATP中的能量,ATP水解释放的能量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化学能、电能等,③正确;组成ATP和RNA的五碳糖都是核糖,④正确;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场所都是细胞质基质,⑤正确;ATP分子中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稳定性不同,远离A的那个更不稳定,⑥正确;ATP中的A表示腺苷,而核酸中的碱基A表示腺嘌呤,⑦错误;组成ATP的元素是C、H、O、N、P,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组成蛋白质的元素主要是C、H、O、N,⑧错误。

答案:

A

7.解析:

由题图可知,甲为ADP,乙为AMP(腺嘌呤核糖核苷酸),丙为腺苷,丁为磷酸。

腺苷由一分子核糖(组成元素为C、H、O)、一分子腺嘌呤(组成元素为C、H、O、N)构成,A项正确;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B项正确;酶1、酶2分别催化ATP、ADP的分解,该过程有高能磷酸键的断裂,可以释放大量能量,酶3催化的反应无高能磷酸键的断裂,不能释放大量能量,C项错误;无氧呼吸只有在第一阶段葡萄糖分解生成丙酮酸的过程中产生ATP,D项正确。

答案:

C

8.解析:

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葡萄酒酿制期间,酵母菌可通过无氧呼吸产生ATP,A项错误;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葡萄酒酿制期间,酵母细胞内由ADP转化成ATP的过程可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B项错误;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ADP需要在接受能量同时与一个游离的Pi结合才形成ATP,C项错误、D项正确。

答案:

D

9.解析:

叶绿体内能产生ATP,但必须要有光照,无光情况下,叶肉细胞内合成ATP的场所有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A错误;ATP是细胞内的能量“通货”,蛋白质、糖原、脂肪和磷脂合成过程中可由ATP直接供能,B错误;UTP分子中所有高能磷酸键断裂后,得到的是尿嘧啶核糖核苷酸,C错误;蔗糖的合成过程中可由ATP直接供能,D正确。

答案:

D

10.解析:

图中甲为ATP,乙是ADP,生物体内ATP和ADP的含量非常少,但都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所以主动运输过程中,乙的含量不会明显增加,A错误;丙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含有一个磷酸键,B错误;丁为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而戊可用于甲的合成,C正确;催化甲→乙和乙→丙过程的酶不同,故酶的空间结构不同,D错误。

答案:

C

11.解析:

(1)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酶活性与pH的关系,故自变量是pH。

由题图可知,因变量的检测指标是反应1h后淀粉的剩余量。

(2)题图所示的实验结果与预期不符,需要进行重复实验,以排除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由于盐酸可以催化淀粉的水解,因此在酸性条件下,淀粉可能是在淀粉酶和盐酸的共同作用下水解的。

pH为3条件下的反应速率与pH为9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基本相同,但在pH为3的条件下,淀粉的分解是盐酸和淀粉酶共同催化实现的,故此时的酶活性小于pH为9条件下的酶活性。

(3)pH为1时,淀粉酶的活性受抑制,淀粉的分解是盐酸催化的结果,pH为7时淀粉的分解是淀粉酶催化的结果,题图中1h后,pH为7条件下的淀粉剩余量小于pH为1条件下的剩余量,故淀粉酶的催化效果更显著。

答案:

(1)酶对化学反应的催化效率 pH 1h后淀粉剩余量 

(2)重复 淀粉酶 盐酸 小于 两种条件下反应速率基本相同,但pH为3的条件下,有盐酸催化淀粉分解干扰实验结果 (3)1h后,pH为7的条件下淀粉的剩余量小于pH为1条件下淀粉的剩余量

12.解析:

(1)ATP分子去掉两个磷酸基团后的剩余部分是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腺嘌呤)组成的化合物,即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2)ATP是直接能源物质,在剧烈运动时会用于肌肉收缩等生命活动,ATP在细胞内含量少,但可与ADP之间快速转化。

(3)由于实验的目的是证明ATP是肌肉收缩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所以实验时应以是否提供ATP为自变量,但实验前必须要耗尽肌肉自身原有的ATP,同时要注意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否则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答案:

(1)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2)①肌肉收缩等生命活动 ②ATP的生成和分解是同时进行的 (3)①ATP ②葡萄糖溶液 肌肉收缩 ATP溶液 ③结果不可靠。

如果外源ATP尚未耗尽,会出现滴加葡萄糖溶液肌肉也会收缩的现象,造成葡萄糖也能被肌肉直接利用的假象

加餐练

1.解析:

测定酶活力的实验中缓冲液可维持溶液的pH,所以缓冲液应在底物与酶混合之前加入,反应时间的测定则应在底物与酶混合之后开始,据此可判断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

2.解析:

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核糖体是由蛋白质和rRNA组成的,用蛋白酶去除大肠杆菌核糖体的蛋白质后,核糖体中只剩下RNA,因此,由题中信息“用蛋白酶去除大肠杆菌核糖体的蛋白质,处理后的核糖体仍可催化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可说明催化该反应的物质是RNA,故C正确,A、B、D错误。

答案:

C

3.解析:

细胞生命活动所必需的酶,如呼吸酶,会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各类细胞中;低温抑制酶的活性,在一定范围内,当温度回升后,酶的活性可以恢复,但酶的空间结构一旦被破坏,其活性将无法恢复,低温没有破坏酶的空间结构;酶提高化学反应速度是靠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实现的;酶在化学反应中充当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

答案:

B

4.解析:

酒精发酵过程主要是酵母菌的无氧呼吸过程,在第一阶段释放出少量能量,生成少量ATP,A项正确;跨膜运输包括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ATP可为主动运输提供能量,B项正确;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在相关酶的作用下,ATP中的高能磷酸键水解可释放能量,C项正确;ATP由腺嘌呤、核糖和磷酸组成,D项错误。

答案:

D

5.解析:

呼吸作用产生的ATP可以用于各项生命活动,A项正确;机体在睡眠时生命活动仍然进行,如细胞分裂、神经传导等,仍需要消耗ATP,B项错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均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均能合成ATP,C项正确;植物根吸收矿质元素离子所需的ATP由呼吸作用产生,D项正确。

答案:

B

6.解析:

叶肉细胞合成的葡萄糖在细胞间运输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的过程是胞吞,需要消耗能量;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成葡萄糖,不消耗能量;氨基酸合成多肽链,物质的合成消耗能量。

答案:

C

7.解析:

(1)由图可见,在O~t1范围内,B组产物浓度最高,且曲线的斜率最大,可知B组酶活性最高。

(2)由图可知,在时间t1之前,温度从20℃提高到40℃,酶促反应速度加快,所以,A组提高10℃后,酶催化反应的速度加快。

(3)据图可知,C组在t2时,产物浓度远低于A、B两组,说明反应物并没完全反应完毕,而且t2前后产物浓度不变,说明酶已完全失活,因此t2时增加底物量,产物不再增加。

(4)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酶的特性有:

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较温和等。

答案:

(1)B 

(2)加快 (3)不变 60℃条件下,t2时酶已失活,即使增加底物,反应后的产物总量也不会增加 (4)蛋白质或RNA 高效性和专一性

8.解析:

若分泌液中含有蛋白酶,则①中的蛋白块水解,蛋白块体积减小,①和②比较能达到实验目的,A项正确;②和③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不能作为对照实验,B项错误;①和④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不能作为对照实验,C项错误;蛋白酶的本质是蛋白质,蛋白酶本身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现紫色,即使蛋白液中的蛋白质完全水解,也会呈现紫色反应,因此③④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项错误。

答案:

A

9.解析:

低温时酶的活性很低,但并不失活,高温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而失活,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而失活,分析题图,影响乙曲线的因素是温度,影响丙曲线的因素是pH,A正确;甲曲线表示底物浓度与反应速率的关系,A点与B点限制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不同,A点的限制因素是底物浓度,B点时底物到达饱和状态,限制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不再是底物浓度,B正确;乙曲线是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曲线,D点是低温条件,酶的活性很低,但是酶的空间结构不被破坏,温度恢复,酶的活性即恢复,F点是高温条件,高温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即使温度恢复酶的空间结构也不能恢复,C错误;丙曲线是pH对酶活性的影响曲线,G点时pH过低,酶的空间结构被破坏,pH升高,酶的活性不能恢复,故不能到达H点,D正确。

答案:

C

10.解析:

(1)常用产物生成速率或底物消耗速率来表示酶促反应速率。

(2)分析题图可知:

低温能使酶的活性降低,从而降低反应速率。

(3)图中AB段,随底物浓度增大,酶促反应速率增大,此时底物浓度为限制因素,BC段酶促反应速率不随底物浓度发生变化,表明酶已经饱和,此时限制因素为酶的浓度。

(4)在其他条件不变时,酶的浓度减小,最大酶促反应速率降低。

(5)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自变量为不同的pH,因变量为酶的催化活性,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其他因素均为无关变量。

(6)因温度升高,使过氧化氢分解加快,故不能用过氧化氢作材料来探究温度对过氧化氧酶活性的影响。

答案:

(1)产物生成速率或底物消耗速率 

(2)低温使酶的活性降低 (3)底物浓度、酶浓度 (4)小 (5)不同的pH 酶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