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9753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78.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3.无线传感设备及视频监控系统(硬件)

针对各个灾害点实际情况,选择高科技探测设备探查清楚。

视频监控系统一方面,在距离合适同时具备施工条件的情况下,采用铺设光纤;

另一方面,可以采用移动GPRS为无线传输通道,可对范围广,环境恶劣,技术、质量要求高的地域进行廉价、便捷、不受时间空间制约、长期地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在线监测。

图1系统构成示意图

3.1.系统功能特点

基于GPRS无线传输和internet互联网络或卫星通讯方式构建地质环境自动化远程监测系统。

传输设备必须具备GPRS通道。

所使用的监测设备满足如下工作环境条件:

a)环境温度:

-20~50℃;

b)相对湿度:

40℃时20%~90%;

c)大气压力:

~(海拔2000m及以下)

d)自动监测仪、采集发射传输设备、中心控制设备之间通讯畅通,无丢失数据或“塞车”现象。

采集发射传输设备接口通用,可接入地下水监测仪、各种地质灾害监测仪、自动雨量计等多种监测设备。

3.2.设备技术指标

高智能型电子测斜仪:

测量维数为XY二维,测量范围为±

30°

,分辨率为°

,工作温度为-20~80℃,自带温度补偿及RS-232或RS-485数字输出口。

高智能裂缝宽度仪:

量程200mm,分辨率0.01mm,精度0.1mm,工作温度为-20~80℃,自带温度补偿及RS-232或RS-485数字输出口。

智能型雨量计:

①分辨力:

0.1mm;

②降雨强度测量范围:

~8mm/min(毫米/分);

③测量准确度(在~8mm/min雨强范围):

降水量<

10mm,测量误差:

±

0.2mm;

降水量≥10mm,测量误差:

±

(0.2mm+1%;

④输出信号:

RS-485接口,输出实时累计降雨量、雨量编码器真值、相关报警信号;

⑤雨量计本机存储记录容量:

大于3000mm或大于年。

太阳能电池组:

高质量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板,功率50W;

38Ah免维护蓄电池;

光伏控制器带电瓶低压控制保护功能、输出电流10A。

太阳能支架,路灯厂家定制加工。

锥形钢杆,下面底座为地面积500×

500mm 

上面积为200×

200mm 

高为700mm四棱台,钢板厚度5mm,在底座里面安放太阳能蓄电池,传输终端等设备。

支架固定在钢筋混凝土墩上,高度以不易遭破坏为宜。

地质灾害多参数采集传输仪:

能采集数字输出的任意监测设备,单台终端能接入8套以上数字输出监测设备,工作温度为-20~80℃,防潮防水,功耗低于300mA。

对单体地质灾害作多参数综合采集传输预警,采集的传感器数据,通过GPRS无线网络远程传输监测数据,可查询监测数据与曲线、曲线趋势预警;

应用于崩塌、滑坡、泥石流单体灾害的综合多参数实时监测、数据传输与远程报警。

4.地质灾害监测预测系统(软件)

4.1.系统结构框架

本系统基于ESRIArcGIS平台,以为开发平台,选用C#语言,Web服务器采用IIS,在线数据通信部分在.Net平台使用C/S与B/S相结合的模式开发方式;

系统的后台数据库选用MicrosoftSQLServer2005Express或Oracle10g数据库。

功能结构框架图如下:

图2功能结构框架图

4.2.系统功能特点

权限管理:

根据用户所在辖区和权限等级设定用户不同的浏览查询和操作权限;

全面丰富灵活的用户角色权限管理系统,将为系统管理提供安全保证。

地图展现:

海量基础地理数据分多级比例尺快速浏览,专业数据层数据实时更新并在图上动态表示;

提供数据空间查询和在线编辑等复杂GIS功能。

数据查询:

提供文本字段综合模糊查询功能,对用户、站点、雨量等参数按权限、区域、时段显示所有满足条件的数据记录。

统计图表:

根据数据可以实时生成日报表、月报表、降雨笼罩图、雨情分布图、等值线图等相关统计专题图表,为辅助决策提供重要参考资料。

预警设置:

提供自动预警和手动预警方式,预警中心可提供短信和电话预警。

自动预警:

各站点可按照参数标准自定义设置预警参数,对达到预警标准的站点执行自动预警操作,向所设置的相关用户发出短信或电话预警信息。

手动预警:

管理人员可以按照操作步骤手动操作预警流程,发布预警信息。

移动操控:

为持有移动终端的管理员用户提供远程登录、查询、地图浏览、预警管理、专题图浏览等相关操作。

数据集成:

将位移传感器、雨量计等在前端采集到的数据通过GPRS发回到监测中心服务器,监测中心服务器将全部监测数据存储到的监测数据库中。

当系统客户端要查看监测信息时,则向系统服务器端请求统计图表页面,服务器端访问监测数据库,并查询相应监测信息进行统计和显示。

4.3.主要功能模块介绍

4.3.1.三维地理信息模块

包括基本的GIS功能:

对各类影像数据、矢量数据及标注图层进行管理,地图的放大缩小、漫游,距离量测、面积量测和体积量测,POI信息点查询定位,飞行和定位路线的录制,坡度、坡向信息以及地形坡面分析。

  系统集成了基础地理、基础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防治规划等数据,以上数据分别来自WMS、ArcIMS等数据源,可为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决策提供基础数据。

4.3.2.灾害数据管理模块

主要针对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及重点防御监测点,建立其属性信息数据表并与地理信息相关联,实现在三维视图中的查询、编辑。

灾害点管理包括:

空间信息管理、属性信息管理、群测群防信息管理和“地质灾害主要危险点防御预案表”的录入、查询以及备份。

监测点管理内容包括:

监测点空间信息、属性信息和监测设备信息(每个监测点可安装一台雨量计、一台裂缝位移测量仪和两部视频监控红外摄像机)等。

4.3.3.信息浏览查询模块

用户可以在三维视图上通过点选相应的灾害点或监测点进行信息查询,也可以通过关键字查询定位地标信息以及灾害信息。

同时,可以查看监测仪器的实时和历史数据。

雨量计监测数据分别以日降雨量和小时降雨量为单位统计为柱状图;

裂缝位移测量仪监测数据统计显示为曲线图;

监控视频查看窗口能够显示监测点的实时图像,这样即使是在中心机房也能全面系统地了解各个灾害点和监控点的详细情况。

4.3.4.预警管理模块

按照参数标准自定义设置预警参数,对达到预警标准的站点执行自动预警操作,通过移动MAS服务器,系统使用者可以以手动或自动方式,向预先设置的职能部门领导及办事人员发出短信或电话预警信息。

4.3.5.报表图表模块

4.3.6.资料管理模块

本系统将文书、资料、科技成果等信息资源统一进行管理,并按照权限分为无条件共享、条件共享和不予共享的三种分类,建立了对应信息共享机制:

由管理员统筹制定文档信息资源共享目录,建设信息资源共享交流平台。

4.3.7.公文管理模块

提供部门内部公文的提交、审批、流转、发送,系统提供流程管理工具,根据部门流程情况,用户可自己设置每个部门的公文审批流程,并将发送后的公文归档入库进行统一管理。

4.3.8.网上信息发布模块

管理员通过本系统发布通知、公告、防汛信息等,用户将在门户网站,通知、公告栏中查看到当前最新的通知、公告信息。

4.3.9.用户管理模块

包括权限认证和用户信息管理两个部分。

用户需要登录才可以使用该系统,各个功能模块也需要登录后才可用。

已登录用户可以添加、删除、编辑和设置其属性信息。

系统会根据作业人员的操作产生操作日志,详细记录操作人员所有操作动作,便于系统管理员进行用户查询、管理;

发生异常情况时,可及时追溯当时操作人员,责任明确到个人。

4.3.10.基础信息管理

包括滑坡泥石流事件、稳定状况分布、灾害隐患点基本数据、地质灾害预警短信发布对象数据、自动气象站实时每分钟雨量数据及其小时降水量、日降水量等基本信息,为系统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4.3.11.系统管理模块

管理员通过对系统的各项参数和环境,进行增加、修改、删除操作,就能够实现对系统的统一管理,方便快捷。

4.3.12.日志管理模块

日志记录了谁(用户)在什么地方(记录机器IP)在什么时候进行了什么操作;

管理员可以对日志进行查看,删除操作。

通过完善的日志系统记录,记录详细的登录信息,业务操作信息和错误信息,为系统管理提供良好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