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老子孔子和百家争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9861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5课老子孔子和百家争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第5课老子孔子和百家争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5课老子孔子和百家争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5课老子孔子和百家争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5课老子孔子和百家争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5课老子孔子和百家争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5课老子孔子和百家争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5课老子孔子和百家争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第5课老子孔子和百家争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第5课老子孔子和百家争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第5课老子孔子和百家争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第5课老子孔子和百家争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第5课老子孔子和百家争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第5课老子孔子和百家争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第5课老子孔子和百家争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5课老子孔子和百家争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第5课老子孔子和百家争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5课老子孔子和百家争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5课老子孔子和百家争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老子认为,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还可以互相转化。

“祸兮,福之所依;

福兮,祸之所伏”,乃是老子思想的一种真实体现。

引用成语典故“塞翁失马”,阐释老子思想,帮助学生理解。

二、孔子

1.孔子生平

孔子(前551——前479年)是宋国贵族的后代,其曾祖父因为在政治斗争中失败,逃到鲁国。

孔子幼年丧父,家境贫寒。

但是鲁国人好礼的习俗很早就影响了他。

15岁时,立下人生志向。

20岁时,做过鲁国的委吏,看管仓库,计算账目;

还当过乘田,即管理畜牧的小官。

孔子30岁左右,思想体系初步形成,博学的名声大起来,有人愿意作他的门徒。

从此,他有了自己的第一批弟子。

孔子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曾经在外奔波14年,向所到国的国君讲解自己的治国理想,但都没有被采纳,政治上一无所获。

孔子晚年,在家乡一边教书,一边整理周朝流传下来的文化典籍。

孔子死后,他的学生将它的言行编著成书,称为《论语》。

2.思想主张

孔子思想核心是“仁”。

他认为“仁”是人们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仁者爱人”,是孔子对“仁”最具有代表性的解释。

引导学生解读“厩(马圈)焚。

子退朝,曰:

‘伤人乎?

’不问马。

——《论语》”,加深理解对孔子思想的理解认识。

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后来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历代统治者不断对其加封,建造庙宇祭祀。

在今天孔子的老家山东曲阜,能看到规模宏大的孔府,孔庙,孔林。

3.教育成就

西周时期,“学在官府”,只有贵族才能接受教育。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一生教书40余年,据说有3000多弟子,其中学有成就的“贤人”72位。

他主张“有教无类”,收学生不管出身贵贱贫富。

当时许多人对孔子都很敬重,甚至称他为“圣人”,乐于向他求教。

孔子长期被奉为读书人的宗师,他的许多教学思想至今仍很有价值。

引导学生阅读孔子教育教学理论,领悟孔子教学思想的价值。

4.文化成就

孔子晚年一边教书,一边整理、研究、编写了《诗经》、《尚书》、《周礼》、《易经》、《春秋》等著作。

这些著作集及《论语》后来成为儒家的经典。

孔子的思想和学说,集具代表性地反映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孔子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地位,是任何其他一个思想家无法比拟的。

三、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的原因

一是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

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政治、经济方面激烈深刻的变革,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各种思潮、学派,思想家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提出自己的思想。

二是私学的发展。

各学派的思想家著书立说,广招门徒,阐发自己的观点,批驳他人的观点。

三是各国国君宽容的政策。

当时,各诸侯国君主也积极招贤纳士,寻求治国安邦之良策。

例如齐桓公时期,在都城临淄的稷门(西门)外,建造学宫,招徠天下贤能。

对于出类拔萃者,齐桓公不仅冠以大夫称号,还在市区为他们建造高大宽敞的宅邸,鼓励他们高谈阔论,著书立说,既可以对治理国家的方针政策提出自己的看法,也可以对国君的各项方针策略进行赞美或抨击,甚至可以通过同国君面对面地辩论。

到战国时期稷下学宫再次兴盛,各派思想家荟萃于稷下学宫,他们主要从事学术辩论;

著书立说;

议论国家治乱兴亡,为国君出谋划策,学术空气十分民主,对于繁荣学术、活跃思想,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百家争鸣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25、26页内容,归纳概括各学派的思想特点,通过进行课堂讨论“你认为哪家学说更适合当时统治阶级的需要?

为什么?

”使学生认识到一种学说能否化为实践,取决于这个学说是否满足国家和社会的需要。

小结

学派

人物

时代

主要思想

儒家

孔子

春秋

“仁”,“仁者爱人”

孟子

战国

“仁政”;

“民贵君轻”;

“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墨家

墨子

“兼爱”、“非攻”;

提倡节俭

道家

老子

事物都有自己的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福兮,祸之所伏”

庄子

自然界是一个整体,人应顺其自然

法家

韩非

主张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由君主掌握一切大权,实行法治

作业

列举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思想家及思想主张。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2011-11-2523:

14:

34)

标签:

杂谈

分类:

小课题研究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政治、经济制度的大变革时期,也是学术思想空前自由、活跃的时期。

产生于这一时期的孔子与诸子百家的学说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我国文化发展史、世界文化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他们的政治主张及治学方法,今天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有些甚至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2.内容标准

知道孔子,了解“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

3.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孔子在思想教育文化方面的主要贡献,知道“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派别及代表人物。

【过程与方法】:

联系已学过的知识或自主阅读、或思考讨论,了解孔子的主要思想,探讨孔子言论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收集孔子、墨子、孟子、庄子、韩非子等各派学说的资料,根据各派的学术观点讨论对班级“破坏公物”遏制方法,加深对各派学说的理解和应用在课上就班级建设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了解老子的哲学思想,培养辨证看待事物的能力;

学习诸子百家在社会大变革时期,敢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4.重点、难点的确立及依据:

了解孔子与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成就。

依据:

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与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在我国文化发展史、世界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孔子的学说在当今的世界,仍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深远的影响,它的潜在价值将不断地被重新发现、认识和评估。

他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也被公认为世界十大历史文化名人之首,要了解中国思想,必须了解孔子。

如何帮助学生分清各派的政治主张,如何帮助学生认识到“百家争鸣”现象是大变革时代的产物。

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其心理特点,加之本课涉及人物众多,各派纷呈,哲学理论性很强,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和难以理解所以确定为难点。

二、教学方法设计及依据

说教法、学法

为了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知识为主线,育人为主旨的原则,使历史教学达到提高学生语言表述历史的能力,联系实际、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本课采用的教法、学法有:

(1)情境教学法、谈话法:

增加课容量,同时把繁杂的问题简易化,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可提高教学效率。

(2)问题探究法、讨论法:

通过师生与生生的互动,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自主学习法、分析归纳法: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情景模仿的途径来学习历史,让学生在生活中亲身体验和感受历史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一年级的学生。

初一学生,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有限,但好奇心与表现欲强,注意力易分散,所以教学中一定要注重教学的实效性,要运用直观、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

同时初一年级的学生可塑性强,处于德育教育的关键时期,所以本节课的教学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最佳时机。

但是我们也应当注意到,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能力依然是比较欠缺,需要引导他们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一、孔子

1、伟大的思想家

2、伟大的教育家

二、老子 

《道德经》 

过渡

四、小结

五、

巩固练习

听春秋时期悠扬古曲《渔舟唱晚》

导入孔子图片

(问题)如果我们要为孔子制作一张名片的话,该如何介绍呢

归纳学生所谈引导学生思考:

(问题)

1、孔子的思想成就有哪些?

孔子为何被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

1“仁”的含义:

社会人群要互相敬爱、谦让、和谐相处。

在学生理解“仁”的含义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的事例。

2“礼”的含义:

结合学生实际生活,中学生要不要受“礼”的约束。

3在政治方面,孔子提倡“为政以德”即统治者要施行仁政,减轻人民负担。

2、孔子在教育领域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①开创私学

②教育思想

教育对象:

有教无类

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

学习态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学习方法:

温故而知新

3、《论语》

(问题)孔子的言论记载在哪部书里?

这部书他能看到吗?

与孔子同一时代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讲述《道德经》并总结出其朴素的辨证思想。

孔子开创了民间自由讲学的先河,一个中国学术思想史的黄金时代便开始出现,它光芒四射,灿烂夺目,成为人类文化发展史上最富丽的时代。

——《中华史纲》

1、教师解答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战国时的“百家争鸣”在历史上称为“诸子百家”。

2、展示《诸子百家简表》

学以致用

或运用儒家思想教育观点,或运用法家严格惩罚观点,或运用道家自我觉悟观点,或用墨家互相帮助的观点就破坏班级公物行为提出你的解决办法。

诸子百家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同时注意尊重、吸收别人的意见,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希望今后我们的课堂也能形成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

多元化的试题

连线题

选择题

猜一猜

谈个人对孔子的了解情况。

学生阅读课本回答孔子的思想主要是“仁”和“礼”。

学生回答。

学生联系实际,举例说明如何现实生活中“仁”“礼”的事例。

谈谈学生们的认识与体会

学生回答

例如:

“我们学生必须遵守

学生阅读材料总结——因材施教

由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谈谈孔子教育思想对现实教与学的积极影响。

学生背诵语文书中学到的孔子言论。

讲述《塞翁失马》的故事和寓意

学生阅读小字,总结战国时期的“百家”主要是那几家并指导学生归纳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

把全班分成四个大的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在组内进行合作探究、交流学习的体会充分挖掘潜能。

学生和教师一起进行课堂小结

多元化练习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通过假设这一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兴趣,而达到了解孔子的目的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理解孔子的“仁”“礼”的思想内涵,并根据学生阅读、探讨的情况,指导学生明确“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的概念。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对学生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

启发学生回忆小学历史和社会课有关孔子办学的内容,并结合语文课刚刚学完的《论语》内容,引导学生回答。

古言说半部《论语》治天下,点明《论语》的重要性。

因为在“百家争鸣”中,道家是一个重要学派,适当提到老子,不但使上下教学内容本源相贯,也使课文结构更具完整性。

指出这个黄金时代便是百家争鸣时期,过渡到下一目“百家争鸣”并提出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另一方面也可以体现新课改倡导的强化学生主体地位这一目标,同时也可以使学生享受自主学习的乐趣。

引导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教学

这样做是根据教育学中的巩固性原则,它有利于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

导入新课(约3分钟)

播放古曲

导入孔子图片提出问题。

(置疑)如果我们要为孔子制作一张名片的话,该如何介绍呢?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在轻松的氛围中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吸引学生兴趣。

讲授新课(约30分钟) 

三、孔子

1、伟大的思想家。

(置疑)孔子的思想成就有哪些?

【教师活动】:

  ①仁:

  ②礼:

人们的言行举止要符合社会规范。

③在政治方面:

孔子提倡“为政以德”即统治者要施行仁政,减轻人民负担

设置问题:

现实生活有哪些“仁”“礼”,和应该怎样做?

【学生活动】:

在学生阅读探讨教材有关内容的基础上,引申“仁”“礼”的思想内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如何处理同学与同学间的关系,懂得做人的原则。

历史与现实生活有效的结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和情感教育的。

①开创私学  

启发学生回忆小学历史和社会课有关孔子办学的内容,并结合语文课刚刚学完的《论语》内容,引导学生回答出孔子在办学思想、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方面相关论述,联系现实学习情况,指出孔子教育思想影响的深远性。

  演绎、归纳出孔子的主要教育思想。

  教育对象:

  教学方法:

  学习态度:

  学习方法:

  【学生活动】由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谈谈孔子教育思想对现实教与学的积极影响。

复习知识、启发思维、引导思考、归纳得出结论。

(置疑)孔子的言论记载在哪部书里?

四、老子 

《道德经》并总结出其朴素的辨证思想。

【过渡】 

  

三、百家争鸣 

(以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

指导学生阅读小字,总结战国时期的“百家”主要是那几家并指导学生归纳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

设计意图:

【学生活动】有人说;

教育的本质是唤醒、激励学生的潜能。

让学生分四大组讨论、展示、回答,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另一方面也可以体现新课改倡导的强化学生主体地位这一目标,同时也可以使学生享受自主学习的乐趣。

并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实事求是的精神和探索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理念。

采取了连线、选择、猜谜的多元化习题

本课小结

板书设计 

第10课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促进

动荡 

引发 

出现 

思想活跃 

百家争鸣

变革 

诸子百家

教学评价

我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情景教学、问题教学法和讨论法放手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整个过程中,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每一次课后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遗憾,也正是在不断的反思、总结的过程中,才能不断提高。

在这次说课中我还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请各位评委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