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00815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50.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docx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docx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山西师范大学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专业及班级:

地理科学1002班

姓名:

赵凯丽

学号:

1055010219

 

2012年9月

自然地理考察报告

一、考察时间、地点

时间2012年8月7日到21日。

地点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

二、考察目的

自然地理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野外教学实习对本专业本科学生来说是一次启蒙教育,是以认识为重点的自然地理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训练的实践过程。

通过对基本自然地理(地质、地貌、土壤、植物、水文等)现象的野外实地考察和现场实践获得感性知识,并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理论理解,获得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的必要手段。

此次考察目的旨在通过短期的野外实践让我们对自然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概括性的了解,进一步巩固和掌握课堂的知识。

并让我们发现新问题,激发新的研究兴趣和科学探险精神。

三、考察要求

1,通过实习,使学生初步了解主要地貌类型,基本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并分析其成因。

了解地质、水文、气候、土壤与植被对地貌发育,地貌灾害与防治的影响。

2,使学生学习掌握地貌野外考察全过程的程序和方法,包括资料收集、野外观测、标本与样品的采集等

3,通过实习,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了解掌握有关一起和工具(罗盘,GPS等)的使用原理和方法。

四、考察的内容

第一站陕西省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建设占地130亩,包括逸夫科技馆、昆虫博物馆、动物博物馆和土壤博物馆、植物博物馆、中国农业历史博物馆5个专业博物馆和室外蝴蝶园、树木园及多种植物种质资源圃等,是国内在建的最大农业博物馆组群。

博览园创始人周尧,昆虫分类学家,1939年至2008年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先后任教授、昆虫所所长、昆虫博物馆馆长。

他创办的昆虫博物馆、昆虫分类学报、昆虫研究所、周尧昆虫分类研究奖励基金会、中国昆虫学会蝴蝶分会等伟业,为学校在全国赢得了荣誉。

2.中科院水土保持所

水土保持研究所以黄土高原为重点,面向全国,针对水土流失区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理论与关键技术问题开展研究,为国家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宏观决策提供理论依据、配套技术和实体样板;形成了以水土保持为主导学科,以土壤学、生态学和农业工程学有关领域为支撑的总体学科框架;确立了在国家水土保持科技方面的中心地位,发挥了在水土保持科技发展方面的引领作用。

在黄土高原不同类型区建有安塞水土保持综合试验站、长武黄土高原农业生态试验站、固原生态试验站、神木侵蚀与环境试验站等野外站。

建有人工模拟降雨大厅和人工干旱环境气候室等重要科研实验设施,形成了集应用基础研究、试验与示范、决策服务于一体的水土保持科研体系。

2.翠华山

翠华山是自然风景名胜区,位于西安市南23公里的秦岭北脉,海拔2132米,面积1785公顷。

以“终南独秀”和“中国地质地貌博物馆”著称。

翠华山旅游景区由碧山湖景区、天池景区和山崩石海景区三部分组成。

翠华山原名太乙山,传说有太乙真人在此修炼过,所以得此名。

翠华山的山崩地貌类型之全,结构之典型,保存之完整,规模之巨大,旅游价值之高,经陕西省科技情报研究所检索,国内外罕见,素有"中国山崩奇观"、"地质地貌博物馆"之美称。

山崩时,巨大的砾石相互碰撞、挤压、垒叠,在巨砾间留下许多幽深的缝隙。

冰洞和风洞就是这类缝隙中最特殊的两种。

天池堰塞湖天然大坝堵截了太乙河上游的山间流水,在坝后1公里处,形成一个面积为0.14平方公里的天然湖泊—堰塞湖。

可划船、垂钓等。

此湖有“秦岭明珠”之称,为秦岭72峪唯一一处堰塞湖,烟波浩渺,云蒸霞蔚,蔚为壮观。

山崩巨石与天池湖光相融,碧峰绿水,奇石异洞,构成一幅人间仙境。

山崩是山坡上的岩石、土壤快速、瞬间滑落的现象。

泛指组成坡地的物质,受到重力吸引,而产生向下坡移动现象。

暴雨、洪水或地震可以引起山崩。

人为活动,例如伐木和破坏植被,路边陡峭的开凿,或漏水的管道也能够引起山崩。

有些山崩现象不是地震引发的,而是由于山石剥落受重力作用产生的。

在雨后山石受润滑的情况下,也能引发山崩;而由于山崩,大地也会震动起地震。

第二站甘肃省

1.褶皱、背斜、向斜和断层。

褶皱是岩石中面状构造(如层理、劈理或片理等)形成的弯曲。

单个的弯曲也称褶曲。

背斜是地层中一种上凸的褶曲构造,其核部由老地层组成。

地层时代由核部向两翼由老到新排列。

向斜是地层中一种下凹的褶曲构造,其核部由新地层组成。

地层时代由核部向两翼由新到老排列。

由于背斜岩层向上拱起,且油、气的密度比水小,所以背斜常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

与之相对,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

断层是地壳岩层因受力达到一定强度而发生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显相对移动的构造称断层。

在地貌上,大的断常常形成裂谷和陡崖,如著名的东非大裂谷、中国华山北坡大断崖。

2.刘家峡水电站

刘家峡水库位于黄河上游,兼有发电、防洪、灌溉、养殖、航运、旅游等多种功能。

水库地处高原峡谷,被誉为“高原明珠”,景色壮观。

到刘家峡游览,可乘船溯流而上,河水清洌,浪花飞舞;进入峡谷后,但见两岸奇峰对峙,壁立千仞,景色变化多端,足可与桂林山水、长江的巫峡相媲美。

出峡后,眼前是高山湖,湖水荡漾,衬以蓝天白云,别有一番湖光山色。

黄河向西流是这里的一个奇特景观。

黄河之水天上来,到了刘家峡,却来了个大回转,向西流去,所谓九曲黄河,在刘家峡就能够看到一曲,电站的拦河大坝就锁在这段河谷中,站在黄河单拱第一桥面上,电站主坝一览无余。

主坝高147米,长100米,如同天门紧锁在悬崖峭壁之间,巨大的龙门吊矗立在坝上,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从大坝乘坐仿古游艇到库区游览,驶到洮河口,携有大量泥沙,浑浊不堪的洮河水注入水库,立即与清澈的黄河水形成泾渭分明的两股水流,但浊流很快被清波吞没,这也是一个奇景。

沿黄河干流向上不远,便进入了一个由特抗风化的石英砂岩构成的嶙峋地貌区,有点象石林,但要高大的多,白色陡壁上长着些顽强的绿草和苔藓,有个陡壁上用红漆写着几个莫名其妙的字,据说是几十年前有人在那里刷标语,还没写完便绳断跌落粉身碎骨,此后再没人敢试了,看来人不一定能胜天,天人合一却是最重要的。

这片石丛中隐藏着一座炳灵寺,是凿空一座山而建,有一个几十米高的大佛,其中更珍贵的是几个唐代和北魏时期的石窟。

丹霞地貌是由陆相红色砂砾岩构成的具有陡峭坡面的各种地貌形态。

形成的必要条件是砂砾岩层巨厚,垂直节理发育。

因在中国广东省北部仁化县丹霞山有典型发育而得名。

第三站青海省

青海湖又名“库库淖尔”,即蒙语“青色的海”之意。

它位于青海省东北部的青海湖盆地内,既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也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

由祁连山的大通山、日月山与青海南山之间的断层陷落形成。

青海湖每年12月封冻,冰期6个月,冰厚半公尺以上。

青海湖湖水来源主要依赖地表径流和湖面降水补给。

湖中有5个小岛,以海心山最大。

鸟岛位于湖的西部,面积0.11平方公里,是斑头雁、鱼鸥、鸬鹚等10多种候鸟繁殖生息场所,数量多达100,000只以上。

青海湖在不同的季节里,景色迥然不同。

夏秋季节,当四周巍巍的群山和西岸辽阔的草原披上绿装的时候,青海湖畔山清水秀,天高气爽,景色十分绮丽。

辽阔起伏的千里草原就象是铺上一层厚厚的绿色的绒毯,那五彩缤纷的野花,把绿色的绒毯点缀的如锦似缎,数不尽的牛羊和膘肥体壮的骢马犹如五彩斑驳的珍珠洒满草原;湖畔大片整齐如画的农田麦浪翻滚,菜花泛金,芳香四溢;那碧波万顷,水天一色的青海湖,好似一泓玻璃琼浆在轻轻荡漾。

而寒冷的冬季,当寒流到来的时候,四周群山和草原变得一片枯黄,有时还要披上一层厚厚的银装。

每年11月份,青海湖便开始结冰,浩瀚碧澄的湖面,冰封玉砌,银装素裹,就像一面巨大的宝镜,在阳光下熠熠闪亮,终日放射着夺目的光辉。

第四站宁夏回族自治区

1.腾格里沙漠

中国第4大沙漠腾格里沙漠中国大沙漠。

在阿拉善地区的东南部,介於贺兰山与雅布赖山之间。

沙漠内部有沙丘、湖盆、草滩、山地、残丘及平原等交错分布。

沙丘面积占71%,以流动沙丘为主,大多为格状沙丘链及新月形沙丘链,高度多在10∼20公尺(33∼66呎)之间。

湖盆共422个,半数有积水,为乾涸或退缩的残留湖。

腾格里沙漠形成的两个主要原因,就是干旱和风。

加上人们滥伐森林树木,破坏草原,使土地表面失去了植物的覆盖,沙漠便因而形成。

沙漠的形成,除了干旱气候条件与滥伐森林树木,破坏草原外,还要有丰富的沙漠物质来源,它们多分布在沉积物丰厚的内陆山间盆地和剥蚀高原面上的洼地和低平地上。

2.神奇:

石头缝里长出的西瓜

“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吃中卫西瓜枉此生。

”来到宁夏中卫,一定要吃中卫的西瓜。

中卫日照充足,干旱少雨,是宁夏中部典型的干旱带,这种西瓜就是在极其干旱的条件下用特殊旱作模式培育出来的,因而含糖量高,易储存,是中卫市群众的创造,在中卫地区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它是一种由旱而生、有水而兴的产业:

首先在干旱的山坡地上覆盖一层碎砂石,然后再种上地膜西瓜。

不要小看这十几厘米厚的碎砂石,它既可以蓄水、保墒、保温,又可以避免水蚀风蚀、水土流失。

而且这些砂石中还富含多种矿物质,历经逐年风化,营养成分通过雨水冲刷渗入泥土中,被西瓜根系吸收,结出的西瓜富含硒元素,有延年益寿、抗衰老、抗癌作用,因而得名“硒砂瓜”。

其中,已被列为国家A级绿色食品的“香山硒砂瓜”因个大、瓤红、汁多、甘甜、耐储存、易运输而颇受消费者青睐,登上沃尔玛等大型超市,远销东部、南方各地。

3.中卫寺口

中卫寺口,历史上是汉朝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后牧羊的地方。

寺口景区向以险、幽、奇、绝而著称。

西景区山势逾险,人文景观丰富,属于丹霞地貌。

西汉苏武牧羊时苏武居住的石窟和圈羊石窟古朴险峻。

云汉天度索桥、西部攀岩基地等都是该景区的精品。

东景区以峡谷山石地貌景观闻名,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谷道狭窄,奇峰兀立,形态万千。

喀斯特即岩溶,是水对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石膏、岩盐等)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流水的冲蚀、潜蚀和崩塌等机械作用为辅的地质作用,以及由这些作用所产生的现象的总称。

由喀斯特作用所造成地貌,称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

4.贺兰山

贺兰山脉主峰敖包圪垯位于银川西北,海拔3556米,是宁夏与内蒙古的最高峰。

贺兰山脉为近南北走向,绵延200多公里,宽约30公里,是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地理界线。

山体东侧巍峨壮观,峰峦重叠,崖谷险峻。

向东俯瞰黄河河套和鄂尔多斯高原。

山体西侧地势和缓,没入阿拉善高原。

贺兰山是荒漠草原和荒漠,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外流区域和内流区域的分界线。

贺兰山东麓是我国冲积扇发育比较典型的地区之一,受独特的气候和山地特征以及黄河冲积平原的影响,该地区冲积扇发育有着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特点:

扇体主要以砂砾石物质为主形成,砾石滩地与前缘坡地呈突然转折,前缘形成咸水湖沼和沙地,扇体坡度较大,扇体前缘基本沿直线分布等。

而且本地区冲积扇在发育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北段的大武口冲积扇物质组成较细,坡度较平缓,面积较大。

中段的大水沟等四个扇体组成物质较粗,坡度较大,而面积较小。

南段的贺兰口等4个扇体则物质粗,坡度大,面积中等。

冲积扇(alluvialfan)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

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了侧向约束,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

冲积扇平面上呈扇形,扇顶伸向谷口;立体上大致呈半埋藏的锥形。

以山麓谷口为顶点,向开阔低地展布的河流堆积扇状地貌。

它是冲积平原的一部分,规模大小不等,从数百平方米至数百平方公里。

广义的冲积扇包括在干旱区或半干旱区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即洪积扇;狭义的冲积扇仅指湿润区较长大河流出山口处的扇状堆积体,不包括洪积扇。

贺兰山岩画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游牧民族的艺术画廊。

贺兰山在古代是匈奴、鲜卑、突厥、回鹘、吐蕃、党项等北方少数民族驻牧游猎、生息繁衍的地方。

他们把生产生活的场景,凿刻在贺兰山的岩石上,来表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再现了他们当时的审美观、社会习俗和生活情趣。

在南北长200多公里的贺兰山腹地,就有20多处遗存岩画。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贺兰口岩画。

第五站内蒙古自治区

1.北方兵器城

北方兵器城是中国兵器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投资筹建的具有国防、科普、环保、爱国主义教育,兵器展览、军工文化传播、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特色旅游景区。

景区占地面积19.8万平方米,由地面常规重武器陈列区和地下常规轻武器展区两部份组成。

2.包头市赛汗塔拉公园

赛汗塔拉蒙语的意思是美丽的草原,位于包头市中心,是全国唯一的都市草原,面积近万亩,草原有钢城,钢城有草原,是包头市独特的风景园区内水草肥美,鸟语花香,一眼望不到头的绿色与蓝天白云相接,置身其中,油然而生“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感觉。

草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草原包括在较干旱环境下形成的以草本植物为主的植被,主要包括两大类型:

热带草原(热带稀树草原)和温带草原。

 狭义的草原(Steppe)则只包括温带草原。

因为热带草原上有相当多的树木。

草原是一种植被类型,通常分布在年降水量200~300mm的栗钙土、黑钙土地区,由旱生或中旱生草本植物组成的的草本植物群落,其优势植物是多年生丛生或根茎型禾草和一些或多或少具有耐旱能力的各种杂草。

6、考察总结

经过为期两周的实习考察,我对综合自然地理的了解更为深刻,不仅更好的完善了野外知识,而且更是对课堂知识做了更好的补充。

让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更多的了解地质地貌,水文土壤在现实生活中的形态特征,完善了我们的知识体系,让我们明白了地理科学研究的价值所在。

同时也观赏了祖国的大好河山、秀丽风景,这是一次难忘的实习,意义深刻,终生难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