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野外实习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883089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52.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docx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野外实习报告.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docx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篇一:

地理科学野外实习报告

  本科学生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报告

  专业地理科学

  年级20XX级

  姓名周成凤

  学号094130094

  指导教师

  职称副教授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地理科学系

  20XX年5月5日

  目录

  一地理综合实习基本概况2

  

(一)实习时间及地点2

  

(二)实习人员2

  (三)实习目的2

  (四)实习准备2

  (五)实习基本内容及经过3

  二实习沿线和实习区地理概况4

  

(一)自然地理51地质地貌52气候与水文63植被与土壤74自然灾害125自然资源12

  

(二)人文地理161人类活动历史162人口和民族163经济和产业174城镇与交通185主要资源环境问题206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1

  三专题报告22

  四综合实习总结27

  1实习收获272实习建议27

  一、地理学野外综合实习基本概况介绍

  

(一)实习时间及地点

  本次野外综合实习从20XX年4月1日-5月21日,共计51天,各个阶段安排如下:

  1、4月1日-4月15日:

准备野外实习阶段,主要是参加学院组织的讲座,认真对实习路线及沿线的地理概况等情况进行熟悉了解,以及确定专论题目;

  2、4月16日-4月23日:

野外综合实习考察部分——确定以昆明市呈贡县→石林县→蒙自市→屏边县→河口县→建水县→江川县→澄江县→昆明市呈贡县的实习考察路线,进行为期8天的地理野外综合实习;

  3、4月25日-5月21日:

整理实习材料,撰写、修改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报告等。

  

(二)实习人员构成

  实习指导老师:

王平、左俊辉、段勇、丁文荣、吴宁等老师

  实习成员: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09级地理科学学生93人及其带队教师、指导教师共5人。

  (三)实习目的

  自然地理综合野外实习是地理科学专业自然地理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地理科学专业的学生将来的地理教学具有很重要的作用;通过自然地理综合野外实习可以形成自然地理学野外工作的意识,了解野外工作的思路与途径,初步掌握自然地理学野外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等。

通过野外实习,一方面使我们获得实习区基本地理现象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练习了野外采集和编录标本样品,做好野外观察点上的地理现象的记录,提高了对地理野外工具的操作能力。

使我们在野外工作方法和技能方面受到初步训练,培养和提高了我们的观察、分析野外地理现象的能力。

同时也走出课堂,培养了我们应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实习准备

  实习动员

  20XX年4月10日全体20XX级地理科学专业的学生在汇文楼4区403教室参加动员大会。

动员的内容主要为野外综合实习的目的意义、实习计划、实习路线和主要实习内容、实习要求和实习纪律、成绩考核等。

  1.认真预习实习指导书,认真预习《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指导书》;

  2.查询、检索实习沿线和主要实习地区有关实习内容;

  在图书馆文献信息系统或者络上,检索“石林喀斯特地貌”、“岩溶生态环境”、“石漠化”、“石林世界地质公园”、“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

  地”;“蒙自县”、“开远市”、“个旧市”、“个开蒙城市群”、“昆河经济带”;“屏边县”、“屏边火山”、“火山灰土”、“山地黄壤”、“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古林箐省级自然保护区”、“石灰山雨林、季雨林”、“黄色石灰土”、“黄色砖红壤”、“黄色赤红壤”;“河口县”、“河口热区开发”、“河口边境贸易”、“元江或红河水系”、“干热河谷”;“建水旅游开发”;“通海县”、“江川县”、“澄江县”“星云湖”、“阳宗海”等。

并熟悉实习沿线和实习区地质、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资源环境、经济、聚落、人口、文化、边贸、旅游等内容的研究进展。

  布置并落实实习报告专论部分选题;

  3.其它工作准备借实习用具、有关图件等。

  (五)实习基本内容与经过

  1.昆明→石林实习内容

  实习主要内容:

石林喀斯特地貌;喀斯特自然环境特点(土壤、植被);喀斯特高原湖泊地貌(长湖);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问题(石漠化)等。

  2.蒙自县实习内容

  实习的主要内容为:

个开蒙城市群规划与建设;蒙自县土地分级与分类、土地利用、民族宗教文化、城市发展的问题等。

  3.屏边县实习内容

  该地实习的主要内容为:

团山附近火山地质地貌;火山灰土、山地黄壤及其退化;南亚热带次生林;滴水层瀑布;区域气候特点及其分异等;大围山自然保护区植被、土壤及垂直自然带;亚热带南部地带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状况;城镇聚落(以屏边县城为主)等。

  4.屏边→马关→河口实习内容

  该线路上实习的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马关古林箐自然保护区喀斯特山原北热带雨林、季雨林景观;热带雨林、季雨林群落;黄色石灰土、黄壤等;昆河经济带发展及沿线开发。

南溪河水文特征、河流地貌、流域自然特征及热作开发;河口口岸建设及边境贸易;河口县民族文化;红河下游湿热河谷自然环境条件、自然资源优势及其开发;红河下游湿热河谷自然环境(河口县)与中游干热河谷自然地理特征对比。

  5.河口→建水实习内容

  实习的内容主要有:

建水县城的历史文化价值及其保护与开发。

  6.建水→澄江→昆明实习内容

  实习的组要内容是:

(1)“昆明-玉溪湖盆高原区”自然环境演化特点;

(2)

  星云湖、抚仙湖湖泊地貌与湖泊水文及其保护与开发等。

  二、实习沿线和区域地理环境基本概况

  

(一)自然地理

  1.地质地貌

  

(1)石林县地质地貌

  石林地区居扬子准地台西南隅,区域地质构造为石林倾伏试背斜,构造轴向15°NE-195°SW,岩层产状平缓,为巨厚层状。

平面上发育有一组扭性裂隙,缺乏张性破裂面。

出露的地层以上古生界为主,次为元古界、下古生界和新生界。

  石林在地质学上称为岩溶地貌,又称喀斯特地貌。

距今亿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汪洋,海底沉积有厚厚的石灰岩,经中生代地壳的运动,海底上升,露出水面,形成陆地。

200万年来,在高温多雨的环境中,在强烈的溶蚀和日复一日的风化作用下,海水和雨水沿着构造裂隙运动,使溶沟不断地扩大和加深,久之先成石芽,继而形成千百万座拔地而起的石峰,与众多的石柱、石笋连片成群。

石林地区地貌类型主要有高原丘陵、低山、盆地、石林、石芽、溶斗、落水洞、溶洞、湖盆、河谷、峰丛、峰林、孤峰等。

  本次实习的第一个地点就是乃古石林景区,乃古是彝族的撒尼语,包含了古老和黑色的意思。

乃古石林距石林县城10km,距大石林景区8km,景区面积约10km2,该景区由东区、西区、白云湖、白云洞、古战场等组成,可以用“峰上望、林中游、地下钻”来形容乃古石林的特点。

该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完好,较为典型。

喀斯特地貌介绍如下:

  ①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因:

喀斯特地貌是在一定的大气、气候和生物条件下,水对岩石溶蚀、侵蚀及淀积沉积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水、大气、生物、岩石的相互作用。

水对可溶性岩石以化学过程为主,机械过程为辅的破坏与改造作用,叫喀斯特地貌。

  ②喀斯作用过程:

喀斯特作用的化学过程主要包括:

方程正向是岩石溶蚀的过程,逆反应则是淀积的过程,两个过程交替进行,则是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原因。

首先地表附近有节理发育的致密石灰岩;其次中等到较大的降雨量;然后是地下水循环通畅。

原因是石灰岩(碳酸钙)在略有酸性的水中容易发生溶解,而这种水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

雨水沿水平的和垂直的裂缝渗透到石灰岩中,将石灰岩溶解并带走。

由于地表物质也被流水带走,还没有被溶解的石灰岩就形成了石灰岩喀斯特面。

沿节理发育的垂直裂缝逐渐加宽、加深,形成石骨嶙峋的地形。

当雨水沿地下裂缝流动时,就不断使裂缝加宽加深,直到终于形成洞穴系统或地下河道。

在乃古石林,我们还看到了岩石表面有水平裂纹,这叫做“卸荷剥离”现象,海相沉积,地表抬升,压力减小,出露水面的就膨胀出现裂痕。

  

(2)弥勒县地质地貌

  篇二:

  地理野外实习

  学院:

  姓名:

  班级:

  学号:

提交日期:

报告命科学与化学学院段明生07科学教育一班27204010620XX年5月25日

  2

  3

  4

  篇三:

峨眉山——自然

  峨眉山——自然地理实

  习报告

  目录

  第一章实习区概况..................................................................................3

  峨眉山简介...................................................................................3

  峨眉山地质...................................................................................5

  峨眉山地貌................................................................................14

  峨眉山气候................................................................................15

  峨眉山水文................................................................................17

  峨眉山动物资源概况....................................................................18

  第二章实习目的及要求........................................................................18

  实习目的........................................................................................18

  实习要求........................................................................................19

  第三章实习路线、时间、地点、组织单位........................................19

  实习路线...........................................................................................19

  实习时间...........................................................................................19

  实习地点...........................................................................................19

  组织单位...........................................................................................19

  第四章实习内容....................................................................................20

  峨眉山植物....................................................................................20

  峨眉山土壤.....................................................................................23

  第一章实习区概况

  峨眉山简介

  峨眉山区是我们此次野外实习的重点,主要为大峨山,重点识别该区所出露的各类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划分地层和判断褶曲、断层等构造,认识构造地貌,流水地貌,岩溶地貌形态。

  峨眉山位于中国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

主峰为金顶。

最高峰万佛项,海拔3099m。

相对高差近2600m。

面积154km2,外围保护区域面积为469km2。

地理坐标为103°20′E,29°30′N,地处长江上游,屹立于大渡河与青衣江之间,是长江上游唯一的自然和文化双遗产之地,也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古时称作蒙山、牙门山,被誉为“震旦第一山”。

  长久以来,峨眉山以其秀丽的自然风光和神话般的佛教胜迹而闻名于世,故有“峨眉天下秀”之美称。

峨眉山,距成都160公里,面积115平方公里,是大峨山、二峨山、三峨山的总称。

因大峨山、二峨山远望相对如娥眉,故称峨眉山。

英语E-mei,Mount亦作MountEmei。

峨眉山与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是举世闻名的普贤菩萨道场。

主峰3099米,高出成都平原2,500~2,600米。

为褶皱断块山地,断裂处河谷深切。

一线天、舍身崖

  等绝壁高达700~850米。

山势雄伟,隘谷深幽,飞瀑如帘,云海翻涌,林木葱茏,有“峨眉天下秀”之称。

山上多佛教寺庙,向为著名游览地。

  峨眉山主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

全山形势巍峨雄壮,草木植被浓郁葱茏,故有“雄秀”美称。

因为高度可观、面积庞大,登山路线几近百里,对普通攀登者形成有力挑战。

近年来建成了登山索道,游人已可轻松登临,去极顶俯瞰万里云海,在金顶可欣赏“日出”、“云海”、“佛光”和“圣灯”四大绝景。

佛光是峨眉山最壮美的奇观。

峨眉山上共有佛寺数十处,寺内珍藏有许多精美的佛教瑰宝。

许多笃信佛教的老人不辞艰苦,一步一歇,历经十数日始上山顶。

无数慕名猎奇的游客远涉重洋,几经周折,始满数载愿惬意离山。

峨眉山优美的自然景观、良好的生态环境使它成为人们探奇揽胜、求仙修道的理想处所。

  1982年,峨眉山以峨眉山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1996年,峨眉山与乐山大佛共同被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全人类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

20XX年,峨眉山景区被国家旅游局首批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

  峨眉山景区面积154平方公里,包括大峨、二峨、三峨、四峨四座大山。

大峨山为峨眉山的主峰,通常说的峨眉山就是指的大峨山。

大峨、二峨两山相对,远远望去,双峰缥缈,犹如画眉,这种陡峭险峻、横空出世的雄伟气势,使唐代诗人李白发“峨眉高出西极天”、“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之赞叹。

峨眉山以多雾著称,常年云雾缭绕,雨丝霏霏。

弥漫山间的云雾,变化万千,把峨眉山装点得婀娜多姿。

  峨眉山层峦叠嶂、山势雄伟,景色秀丽,气象万千,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妙喻。

清代诗人谭钟岳将峨眉山佳景概括为十种:

“金顶祥光”、“象池月夜”、“九老仙府”、“洪椿晓雨”、“白水秋风”、“双桥清音”、“大坪霁雪”、“灵岩叠翠”、“罗峰晴云”、“圣积晚钟”。

现在人们又不断发现和创造了许多新景观,如红珠拥翠、虎溪听泉、龙江栈道、龙门飞瀑、雷洞烟云、接引飞虹、卧云浮舟、冷杉幽林等。

峨眉新十景为:

金顶金佛、万佛朝宗、小平情缘、清音平湖、幽谷灵猴、第一山亭、摩崖石刻、秀甲瀑布、迎宾滩、名山起点。

无不引人入胜。

进入山中,重峦叠嶂,古木参天;峰回路转,云断桥连;涧深谷幽,天光一线;万壑飞流,水声潺潺;仙雀鸣唱,彩蝶翩翩;灵猴嬉戏,琴蛙奏弹;奇花铺径,别有洞天。

春季万物萌动,郁郁葱葱;夏季百花争艳,姹紫嫣红;秋季红叶满山,五彩缤纷;冬季银装素裹,白雪皑皑。

登临金顶极目远望,视野宽阔无比,景色十分壮丽。

观日出、云海、佛光、晚霞,令人心旷神怡;西眺皑皑雪峰、贡嘎山、瓦屋山,山连天际;南望万佛顶,云涛滚滚,气势恢弘;北瞰百里平川,如铺锦绣,大渡河、青衣江尽收眼底。

置身峨眉之巅,真有“一览众山小”之感叹。

  佛教文化

  中国四大佛教名山:

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

状如五瓣莲、建寺最早、素有“华北屋脊”之称的山西五台山是文殊菩萨道场。

地处四川盆地绵延数百里常有金顶佛光奇观的“峨眉天下秀”是普贤菩萨道场。

孤悬碧海清波之中的“海天佛国”普陀山是救苦救难大慈大悲观音菩萨的道场。

号称有四百八十寺的九华山是“地狱未空誓不成佛”的大愿地藏王菩萨的道场。

  相传佛教于公元1世纪传入峨眉山,汉末佛家便在此建立寺庙。

他们把峨眉山作为普贤菩萨的道场,主要崇奉普贤大士,相信峨眉是普贤菩萨显灵和讲经说法之所。

据佛经载,普贤与文殊同为释迦牟尼佛的两大胁侍,文殊表“智”,普贤表“德”。

普贤菩萨广修十种行愿,又称“十大愿王”,因此赢得“大行普贤”的尊号。

普贤菩萨形像总是身骑六牙白象,作为愿行广大、功德圆满的象征。

普贤菩萨名声远播,广有信众,菩萨因山而兴盛,山因菩

  萨而扬名。

相传东汉时,山上已有道教宫观。

峨眉山被尊为普贤菩萨道场后,全山由道改佛。

东晋时期,高僧慧持、明果禅师等先后到峨眉山住锡修持。

唐、宋时期,两教并存,寺庙宫观得到很大发展。

明代之际,道教衰微,佛教日盛,僧侣一度曾达1700余人,全山有大小寺院近百座。

至清末寺庙达到150余座。

  近两千年的佛教发展历程,给峨眉山留下了丰富的佛教文化遗产,成就了许多高僧大德,使峨眉山逐步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影响深远的佛教圣地。

峨眉山佛教属于大乘佛教,僧徒多是临济宗、曹洞宗门人。

峨眉山佛教音乐丰富多彩,独树一帜。

全山共有僧尼约300人,寺庙近30座,其中著名的有报国寺、伏虎寺、清音阁、洪椿坪、仙峰寺、洗象池、金顶华藏寺、万年寺八大寺庙。

尼众修行的寺院有伏虎寺、雷音寺、善觉寺、纯阳殿、神水阁。

寺庙中的佛教造像有泥塑、木雕、玉刻、铜浇、铁铸、瓷制、脱纱等,造型生动,工艺精湛。

如万年寺的铜铸“普贤骑象”,重达62吨,高米,为宋朝时铸造,已有上千年历史,堪称山中一绝,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

阿弥陀佛铜像,三身佛铜像,报国寺内的脱纱七佛等,均为珍贵的佛教造像。

此外古贝叶经、华严铜塔、圣积晚钟、金顶铜碑、普贤金印,均为珍贵的佛教文物。

  峨眉山在中国名山中的地位

  以自然风光优美、佛教文化浓郁而驰名中外的峨眉山,以其“雄、秀、神、奇”的特色,雄踞于中国名山之列并为其中姣姣者。

  

(1)雄:

高大的形体,雄伟的气势,引起崇高的美感。

峨眉山在四川盆地西南缘平地拔起,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m,相对高差2600m,与五岳中最高的华山相比,仍高出1000多m,所以历代称之“高凌五岳”。

峨眉主峰三峰并立,直指蓝天,气势磅礴。

登临金顶,极目眺望,或群山叠叠,或云海茫茫,变幻无穷,令人心旷神怡。

  

(2)秀:

峨眉山处于多种自然要素交汇地区,植物垂直带谱明显,植物种类繁多,类型丰富,植被覆盖率高达87%以上。

山中峰峦叠障,林木繁茂,郁郁葱葱,山体轮廓优美,线条流畅,景色多姿多彩。

在天下各大名山中,其繁茂的植被景观,堪称第一。

  (3)神奇:

峨眉山这个“普贤道场”的佛门圣地,浓郁的佛教文化色彩使它笼罩在一片神秘的宗教气氛之中。

而神话传说,以及戏剧、诗歌、音乐、绘画、武术等的渲染与传播,使这座佛国仙山的神奇色彩更加虚幻莫测。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峨眉山的佛教文化、寺庙建筑与自然景观有机地巧妙的融合在一起,这在中国名山中实为首届一指。

峨眉山奇特的气象景观如金项的云海、日出、佛光、圣灯、朝晖、晚霞,以及雷洞烟云、洪椿晓雨、大坪霁雪、雨湘雾湘等,千变万化,绚丽多彩,堪为中国名山之首。

  峨眉山雄秀神奇的自然景观与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有机地融为一体,相得益彰,给人们美的享受与熏陶,使之成为人们崇拜与讴歌的对象而名扬天下。

  峨眉山地质

  中国地质史上中生代末期的燕山运动莫定了峨眉山地质构造的轮廓,新构造期的喜马拉雅运动,及其伴随的青藏高原的强烈抬升造就了雄秀壮丽的峨眉山的现代地貌。

峨眉山的地层从前寒武纪(中国通称震旦纪)以来,除缺失中、晚宴陶世、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沉积外,其余各时代地层均有沉积。

其中保留了典型的沉积相标志和大量生物化石,为研究沉积相,复原古环境,进行全球生物地层学及生物地理学研究提供了重要地史资料。

峨眉山麦地坪剖面对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的研究碳酸盐台地沉积相的研究中、卞三叠统龙门洞剖面对潮坪沉积相的研究;晚二叠世基性岩浆喷溢的峨眉山玄武岩对大陆裂谷作用,上地慢

  篇四:

  南京地区

  地理学野外教学实习报告

  目录

  前言

  第一章实习区概况

  一、南京地区

  二、盱眙地区

  三、镇江、扬州地区

  第二章气象气候

  一、南京地区的气候类型

  二、南京地区的气候特征

  第三章地质地貌

  一、南京地区的地质特征

  二、南京地区的主要地貌类型及其特征

  三、南京地区地貌的形成与演变

  四、南京地区不同地貌类型上的土地利用

  五、南京地区典型地貌与生产生活

  第四章土壤

  一、南京地区土壤资源概况

  二、不同土壤类型的发生过程与特征

  三、不同母质发育土壤的对比分析

  四、土壤资源合理利用与改良设想

  第五章植被

  一、从气候、植被角度分析老山、紫金山和第一山植被的异同,说明各自的代表植物

  二、以老山和紫金山为例,图文并茂的分析说明各自的植物种群的自然演替情况

  三、以第一山为例,分析该地区的植被特点,以及园林植物的配置形式

  第六章水文水资源

  一、淮河基本概况及历史变迁

  二、黄河夺淮入海对淮河流域的影响

  三、洪泽湖现状及形成过程

  四、洪泽湖大堤的现状、功能和特点

  五、淮河及洪泽湖水质分析

  第七章南京人文地理

  一、南京老山自然与人文景观特征分析

  二、狮子岭兜率寺佛教建筑特征

  三、钟山风景区生态环境保护现状以及问题分析

  四、钟山风景区游客市场特征分析

  五、钟山风景区山、水、城、林资源组合优势分析

  六、盱眙第一山旅游资源单体分类以及评价

  结束语

  前言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包含了人文地理、自然地理、地质学、气象学、土壤学、植物学等等。

同时,它还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作为一名地理科学专业的学生,必须对这些知识进行必要的学习理解。

为了加强对书本知识的理解,通过野外实习,提高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角度考虑问题的习惯,提高身体素质。

  本次实习时间为年月日至年月日,历时7天。

实习地点主要为南京地区,包括南京滨江地区、紫金山一带以及淮河附近等。

期间我们学习了许多平时在课堂学不到的知识,还领略了不一样的风土人情,实习参加的人员包括等共200人左右。

  本次实习的主要任务:

  1.获得地球各圈层运动构造的常见现象的感性认识;

  2.熟悉并掌握野外地理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3.认识南京地区的地理概况,并对地理学有一个综合的认识;

  4.掌握南京地区的地质地貌状况、水文状况、气候状况、人文状况和生态状况;

  5.了解与熟悉依据地理现象进行地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