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封地区地质认识实习报告.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230323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4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登封地区地质认识实习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登封地区地质认识实习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登封地区地质认识实习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登封地区地质认识实习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登封地区地质认识实习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登封地区地质认识实习报告.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登封地区地质认识实习报告.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登封地区地质认识实习报告.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登封地区地质认识实习报告.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登封地区地质认识实习报告.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登封地区地质认识实习报告.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登封地区地质认识实习报告.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登封地区地质认识实习报告.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登封地区地质认识实习报告.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登封地区地质认识实习报告.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登封地区地质认识实习报告.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登封地区地质认识实习报告.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登封地区地质认识实习报告.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登封地区地质认识实习报告.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登封地区地质认识实习报告.doc

《登封地区地质认识实习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登封地区地质认识实习报告.doc(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登封地区地质认识实习报告.doc

专业:

地质工程

班级:

姓名:

学号:

目录

前言 1

1.1实习区地理位置与概况 1

1.2实习目的与任务 2

1.3实习时间安排 2

1.4实习内容 2

1.5野外实习路线 3

第二章地层 3

2.1太古界 3

2.2元古界 3

2.3古生界 5

2.4中生界 6

2.5新生界 6

第三章岩石 7

3.1岩浆岩 7

3.2沉积岩 8

3.3变质岩 10

第四章构造 11

4.1褶皱 11

4.2断裂 12

第五章地质发展阶段简述 14

第六章其他方面 15

6.1矿产 15

6.2地貌 16

第七章后记 17

参考 17

II

登封地区地质认识实习报告正文

登封地区地质认识实习报告

前言

1.1实习区地理位置与概况

登封市位于河南省中西部见图1,中岳嵩山南麓,市境东西长56公里,南北宽35.5公里,总面积122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6万亩,辖7镇7乡2个工业区1个办事处,有15个民族,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市总人口60万。

登封市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是全国著名的“文物之乡”和“武术之乡”。

图1登封交通位置图

登封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我市已探明的矿产品种达37种,具有储量大、品位高、易开采等优点。

其中煤炭探明储量15.8亿吨,远景储量30亿吨,1991年被确定为全国15个重点开发区之一,被能源部定为全国100个商品煤基地之一。

铝钒土储量2.4亿吨,是河南省两个铝钒土基地之一。

石灰石储量30亿吨。

现代装饰材料花岗石储量30亿吨,品种齐全,质量上乘。

硅矿储量8亿吨。

被明代大药物学家李时珍誉为神奇的“嵩山药石”——麦饭石储量2亿吨。

目前已初步形成了矿产品开采、加工、销售的综合性生产经营格局。

中岳嵩山是我国五岳之一,耸立于河南省中部登封市境内,地理坐标为东112°44'~113°01',北纬34°27'~34°33',整个山脉东西绵延近百千米,东望郑州,西临洛阳,南横颖水,北依黄河,峰岳连绵,气势磅礴。

嵩山地区,总面积450平方公里,主要地质遗迹类型为地质(含构造)剖面。

  嵩山在大地构造上处于华北古陆南缘,在公园范围内,连续完整地出露35亿年以来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五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地层,地层层序清楚,构造形迹典型,被地质界称为“五代同堂”,实际上是一部完整的地球历史石头书。

嵩山主峰地区的玉寨山、峻极峰、五指岭、尖山等,多为石英岩组成,加之构造运动所致,使诸峰在400m标高上拔地而起,立壁千仞,险峻清秀,奇峰异谷遍布全区,形成独特的地形、地貌。

区内清晰地保存着发生在距今23亿年(命名为嵩阳运动)、18.5亿年(中岳运动)和5.7亿年(少林运动)三次前寒武纪全球性地壳运动形成的沉积间断和地层角度不整合界面遗迹,中岳运动塑造了嵩山构造地质体的雏形,为风化剥蚀作用提供了原始条件;燕山运动所产生的构造格局为现今嵩山面貌提供原形。

喜马拉雅运动使嵩山在不断隆升中经受剥蚀,断层碎裂带成为隘口;破碎的节理、裂隙形成形状大小、深浅不同的峡谷;产状直立的石英岩被剥蚀为簇林地貌或壁立千仞的悬崖。

形成隆、陷、褶、断等地壳表面构造类型与环、线、块相间排列的构造格局,是地壳构造演化的一个缩影,是研究前寒武系沉积建造受运动影响挤压变质、褶皱造山、剥蚀夷平等过程乃至地壳演化规律的天然实验场,是对游人普及地球科学知识的宝库。

几十年来许多中外地质学家慕名而来,相继而至,不辞辛苦,足遍本区,对区内地层和构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1950年,张伯声对嵩山进行地质调查,确立了“嵩阳运动”;1954年,张尔道在嵩山地区地质调查确立了“中岳运动”,1958~1959年王曰伦等对嵩山地区进行路线地质研究,提出了“少林运动”的存在;1958年以来马杏垣等对五佛山的层序划分和嵩山构造变形史进行了详细研究,建立了区内“重力滑动构造系统和模式”,以上这些研究奠定了嵩山地区的地质研究基础。

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北京(武汉)地质大学、西北大学、南京大学、西安科技大学以及省内各系统的有关科研、教学和生产单位,由于地质专业是河南理工大学的王牌专业,所以几乎每年都来考察,对本地区投入了大量的工作,出版和发表了数以百计的研究专著和论文,大大提高了嵩山地区地质研究程度。

1.2实习目的与任务

本次地质认识实习是在学习完《基础地质学》课程理论教学之后,进行的一次地质基础的教学性认识实习,也是地质工程专业学生专业教学的第一个野外实践性教学活动。

通过认识实习,使自己能够将课堂理论教学的书本知识与野外实践联系起来,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方法和工作能力,初步掌握认识和鉴定常见矿物和岩石的基本方法,学会判识地质构造的工作方法,学会使用地质罗盘测量岩层面、断层面产状,学会标准的地质工作野外记录方法,学会编写《地质认识》实习报告。

1.3实习时间安排

地质认识实习安排在固定的实习基地--登封。

实习时间为3周,分为三个阶段:

1.室内准备阶段:

由资环学院领导作实习动员报告,讲述实习意义及有关事项;指导教师讲述实习要求,讲述实习区地质概况;学生准备实习仪器、资料及实习用品。

2.野外实习阶段:

由指导教师按实习路线带领各班学生进行野外地质观察和记录、描述;

3.室内整理和编写报告阶段:

认真整理野外记录,按照提纲编写实习报告。

1.4实习内容

实习过程中的地质内容有:

1.认识和鉴定实习区的三大类岩石及矿物。

学会区分三大类岩石,初步掌握常见矿物和岩石的特征及鉴定标志和方法。

2.认识实习区常见的地质构造,学会判识褶曲、断层、节理的方法。

3.认识实习区各地质时代的地层,了解和掌握从太古代到新生代地层的名称、岩性特征和古生物化石特征。

4.了解实习区各种矿产的特征、成因和用途,为应用地质理论寻找矿产资源奠定基础。

5.了解实习区水文地质特征和工程地质条件,为后续专业教学及实践打好基础。

6.了解实习区地质地貌及第四纪地质特征,掌握对地形、地貌成因的分析方法。

7.学会正确使用罗盘测量岩层、断层产状的方法。

1.5野外实习路线

本次野外实习共8天,7月2日上午路线为:

市区—井湾—蛤蟆咀(登巩公路剖面),观察元古代地层,下午路线为:

中岳庙后沟—小顶山—黄盖亭,察小顶山背斜、逆掩断层等;7月3日路线为:

县城—永泰寺—未名采石场—未名村旁乡村小路,观察寒武系地层;7月4日上午路线为:

稻田沟—海宴煤矿—沙锅窑,观察石炭系、二叠系地层,下午路线为:

王堂水库附近,观察三叠系地层及生物遗迹化石;7月5日,由于大雨,没有出行;7月6日路线为:

玉皇庙—沙锅河,观察玉皇庙大断层,岩浆岩产状的“岩株”特征;7月7日路线为:

北庄—龙山—逍遥谷,观察太古代、元古代地层及岩浆岩岩墙;7月8日路线为:

城西岗—石称—采石场,观察花岗岩及伟晶岩。

第二章地层

本区属华北地层区豫西分区嵩箕小区,地层发育比较齐全,太古界、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皆有出露。

现由老到新分述:

2.1太古界

主要分布于登封市君召以北地区,总体上呈近东西向展布,为本区最古老的层,自下而上分为三个岩层。

1.石牌河组:

主要为灰绿、灰黄色黑云斜长变粒岩、黑云斜长片麻岩加斜长角闪片(麻)岩,厚度达于265m。

本区在区域上构成背斜或穹隆,核部大多已变为混合岩,或被片麻状花岗岩或变闪长岩体占据。

本组原岩为中基性--中酸性火山岩加少量沉积岩。

2.郭家窑组:

主要为灰绿斜长角闪片麻岩夹角闪片岩及斜长角闪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变粒岩和磁铁矿石英薄层或透镜体,上部加少量云英片岩,后875m。

本组岩石遭受不同程度的混合岩化。

原岩为基性—中酸性火山岩夹沉积岩。

3.老羊沟组:

下部为白云石英片麻岩和云母片岩。

上部为绢云石英片岩、绿泥石英片岩夹变质砾岩及含砾绢云绿泥石英片岩,厚312m。

本组岩层以片岩为主,无片麻岩,未见混合岩化现象,各种片岩构成韵律层,含大量云母等粘土质变质矿物。

原岩以沉积岩为主,局部夹酸性火山岩。

综上所述,登封组下部为混合杂岩,包括片麻状花岗岩、混合岩和片麻岩,通常构成穹隆状构造的核部;中部以基性--中酸性火山岩为主,杂有基性岩体,局部有中性岩体;上部为浅变质的沉积岩,具复理石沉积特征。

2.2元古界

1.下元古代嵩山群:

分布于御寨山、嵩山、五指岭一带,自下而上分为罗汉洞组、五指岭组、庙坡山组和花峪组,各组之间均为整合接触。

1)罗汉洞组:

与下伏太古界登封群成角度不整合接触,可分三段:

一段为灰白色巨厚层含砾粗粒石英岩及长石石英岩,底部为变质砾岩,后155m。

二段为白色厚—巨厚层中细粒石英岩,不对称波痕发育,厚319m。

三段为灰色厚层粗粒石英岩夹薄层绢云石英片岩,波痕及交错层理普遍发育,后203m。

本组具粗细相间的韵律性特征,石英岩普遍含磁铁矿,岩层中普遍发育波痕和交错层理,并可见到泥裂、槽模及沟模等层面构造。

据分析,应属河流相—滨(浅)海相碎屑沉积。

2)五指岭组:

分一、二、三段。

一段为灰白、浅黄色绢云石英岩与石英岩互层,上部有白云质大理岩薄层或透镜体。

厚123m。

含微古植物化石球形藻。

二段为青灰、灰白千枚岩、千枚状石英绢云片岩夹石英岩,顶部有白云质大理岩头透镜体,厚190m。

含圆柱叠层石。

三段为紫杂色绢云石英片岩夹铁质石英岩。

底部为一层厚层中粗粒石英岩,含绢云母、绿泥石,交错层理发育。

上部具一层厚8~10m的假象磁铁矿层。

本层厚312m。

综上所述,五指岭组为一套主要有石英岩、绢云母石英片岩、绢云片岩及不稳定白云质大理岩组成的韵律性较好的类复理石沉积,岩层中波痕及交错层理发育,局部发育单斜向斜层理。

该组属滨海—浅海相沉积。

3)庙坡山组:

后395m。

下部为灰白色厚层状石英岩夹致密石英岩,底部岩层发育不对称波痕及泥裂。

中部为灰白色夹紫红色条带状石英岩。

下部为中厚层状粗粒石英岩夹紫红色赤铁石英岩及千枚状绢英片岩。

本组主要属浅海相沉积。

4)花峪组:

厚129m。

底部为紫杂色铁质千枚岩和角粒状千枚岩,靠上有一层含磷千枚岩。

下部为黄色厚层层状白云岩和泥质白云岩。

偶夹千枚岩。

白云岩中含锥叠层石。

中部为灰紫、灰白色千枚岩,靠底有一层含磷千枚岩。

上部为灰白色中层状石英岩。

本组岩层多见弧形斜层理、交错层理和波痕等层面构造,结合岩石组合及沉积韵律分析,应属滨海—前海相沉积。

2.中元古界汝阳群:

自下而上由兵马沟组、云梦山组、白草坪组组成。

1)兵马沟组:

仅见于嵩山西部,分布范围有限,厚560m。

不整合覆于登封群之上。

2)云梦山组、白草坪组:

在本区分层标志不明显,且厚度变化较大,最大出露厚度为262m。

除与下伏马沟组呈平行不整合外,在大部分地区直接不整合于嵩山群或登封群之上。

其岩性为灰紫、紫红色底砾岩、不等粒石英砂岩夹长石石英砂岩、层间砾岩及少量页岩。

泥痕、泥裂及各种斜层理普遍发育,并可见泥痕与泥裂重叠现象,属滨海相陆源碎屑沉积。

7月2日在蛤蟆嘴看到云梦山组与庙坡组角度不整合,见图2。

图2蛤蟆嘴云梦山组与庙坡组角度不整合素描图

3.上元古界洛峪群:

与下伏汝阳群为整合接触。

自下而上包括崔庄组、三教堂组、洛峪口组。

1)崔庄组:

为灰绿、紫红等杂色页岩夹泥质灰岩和薄层砂岩。

厚90~130m。

2)三教堂组:

主要为肉红、灰黄色石英砂岩,底部为砾岩或含粒粗砂岩。

本组厚12~105m。

3)洛峪口组:

底部为含砂白云质灰岩,下部为黄绿色页岩夹含锰白云质灰岩和薄层细砂岩,中上部为叠层石灰岩、含燧石团块硅质泥岩和白云质灰岩、泥灰岩,夹页岩、粉砂岩和薄层细砾岩。

本层厚330m。

洛峪群属浅海—滨海相碎屑—碳酸盐沉积。

2.3古生界

本区古生代底层有寒武、奥陶、石炭及二叠系。

1.寒武系:

广泛分布于嵩山及箕山地区,自下而上可分为三统八组,各组之间均为整合接触。

1)下寒武统:

下部辛集组,上部馒头组。

辛集组:

本组在登封县送表以南与震旦系罗圈组平行不整合接触;在送表以北超覆谷前震旦组不同层位置上,厚51~139m,由南向北变薄。

下部为单红、灰白色砾岩、砂砾岩、钙质石英岩、铁质灰岩及砂质泥灰岩等,其中碎屑岩由北向南粒度变细,含来得利基虫。

馒头组:

厚30~150m。

主要为灰黄色薄层泥灰岩夹紫红色页岩。

含较丰富的三叶虫化石。

2)中寒武统:

自下而上为毛庄组、徐庄组、张夏组。

A毛庄组:

厚86~126m。

主要为紫红色粉砂质页岩、紫色页岩、薄层粉砂岩。

上部夹泥质条带灰岩。

粉砂岩页岩层面常含白云母碎片。

灰岩中含三叶虫化石。

B徐庄组:

厚103~150m。

下部为猪肝色、黄绿色页岩夹海绿石砂岩、粉砂岩及灰岩。

中部为紫红、黄绿色页岩与泥质条带灰岩及鲕粒灰岩互层。

上部为深灰色薄—中泥质条带灰岩、泥质条带鲕粒灰岩。

灰岩中含三叶虫化石。

C张夏组:

厚179~268m。

主要为灰、深灰色厚—巨厚层鲕粒灰岩、含泥质条带鲕粒灰岩及白云质灰岩,夹豆状灰岩。

含三叶虫化石。

3)上寒武统:

自下而上依次为崮山组、长山组、凤山组。

A崮山组:

厚42~79m。

主要为灰色厚层白云岩、白云质灰岩,顶部为灰黄色薄层泥质条带白云岩。

含三叶虫化石。

B长山组:

厚19~46m。

为灰、灰黄色厚层细晶白云岩、含燧石团块白云岩夹黄色薄层泥质白云岩、白云质灰岩。

含三叶虫化石。

2.奥陶系:

本区缺失上、下奥陶统,仅有中奥陶统马家沟组,属地台型碳酸盐沉积。

本组不整合于寒武系之上。

底部有一层砂砾岩;下部为黄绿色页岩、灰黄色薄层粉晶白云岩和泥灰岩;中、上部为薄—厚层泥晶灰岩、角粒状灰岩、白云质灰岩、粉晶白云岩。

厚49~302m。

富含头足类及牙形石化石。

3.石炭系:

仅发育中石炭统本溪组及上石炭统太原组。

1)本溪组:

与下伏奥陶系或寒武系平行不整合接触,厚2~16m。

下部为紫灰、灰黄色含铁铝土页岩,底部夹透镜体或鸡窝状赤铁矿或黄铁矿层;中、上部为灰、绿灰色鲕状铝土泥岩、粘土岩、铝土岩及粉砂岩。

含蜓类、腕足类、双壳类、牙形石及介形虫等动物化石,并含较丰富的植物化石。

2)太原组:

与下伏本溪组整合接触,厚51~105m。

主要为燧石团块灰岩或生物屑灰岩与铝土页岩互层,夹砂岩及煤层或煤线,其中一3煤大面积可采。

顶部常以灰黑色硅质岩与上覆山西组分界。

灰岩一般为6~8层,深灰、黑灰色,含黑色燧石团块或条带。

本组富含蜓类、腕足类、珊瑚类、双壳类、牙形石、介形类、植物化石。

4.二叠系:

自下而上分为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石盒子组、石千峰组,各组之间为整合接触。

1)山西组:

与石炭系太原组整合接触,厚50~109m,由砂岩、粉砂质页岩、泥质页岩、粘土岩、炭质页岩及煤层组成。

本组含煤6层。

其中二1煤俗称大煤、大占煤,厚4~6m,全区普遍稳定,为区内主要可采煤层。

二2煤局部可采,二3煤偶尔可采,其余煤层皆不可采。

本组香炭砂岩含海绿石,大占砂岩含硅化木,页岩、粘土岩含植物化石。

2)下石盒子组:

厚60~140m,由灰、灰黄色粉砂质粘土岩、粘土岩夹细粒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炭质粘土岩及煤线组成。

底部为浅灰色厚层中粗长石石英砂岩,含菱铁矿结核,硅、铁质胶结。

中上部含灰紫、灰黄、灰红等杂色含紫斑粉砂岩粘土岩,含煤层2~8层,均不可采。

本组富含植物化石,主要有:

带羊齿、脉羊齿等。

3)上石盒子组:

下段以灰黄色调为主,沉积韵律清晰,每一轮回由灰黄、灰绿、灰白色长石石英砂岩开始,继而粉砂质粘土岩和高岭石粘土岩,最后以炭质粘土岩、煤线及铝土质粘土岩终止。

上段厚一般为60~160m,为灰白—浅灰巨厚层粗—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夹灰黄、灰绿色粉砂岩及薄层粘土岩,底部为肉红色含砾粗砂岩。

4)石千峰组:

厚82~280m。

下部以灰绿、灰黄色细砂岩、粉砂岩、紫红色砂质粘土岩为主,夹紫红色粘土岩、灰黄色薄层砂屑灰岩。

中、上部色调以暗紫色为主,自下而上依次为灰色厚层中细粒石英砂岩,暗紫色粉砂岩、砂质粘土岩、粘土岩,紫红色钙质粘土岩,含钙结核粘土岩。

本组含孢粉、叶肢介化石,及瓣鳃类、腹足类化石碎片。

综上,二叠系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及上石盒子组下段为海路过渡相含煤碎屑沉积、上石盒子组上段及石千峰组为陆相沉积。

2.4中生界

本区中生界仅有三叠系,与下伏二叠系整合接触。

自下而上分为刘家沟组、和尚沟组、二马营组和油房庄组。

1.刘家沟组:

厚375m,以灰紫、灰红色砂岩为主,夹大量砂质、粉砂质粘土岩或页岩及钙质粉砂岩。

底部为红灰色巨厚层中粒石英砂岩。

本组含多层钙质同生砾岩,夹薄层灰黄色砾状泥灰岩和灰色灰岩,粘土层中常含钙质结核。

生物化石很少。

含动物化石二齿兽及孢粉化石。

本组为炎热干燥气候条件下的河、湖相沉积。

2.和尚沟组:

厚229m。

以鲜红及暗红色砂质页岩、页岩、粉砂岩为主,夹暗紫色中—细粒石英砂岩。

顶部粉砂岩含大量痕迹化石。

本组属滨湖及浅湖相沉积。

3.二马营组:

厚179~322m。

下部为黄绿色细粒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与紫红色粘土岩互层。

上部为黄绿、紫灰色细粒长石砂岩、石英砂岩与紫红色粘土互层,并与肉红色厚层中粒长石砂岩构成沉积韵律,沭河、互相沉积。

含大量轮藻化石,并有哺乳动物化石。

4.油坊庄组:

厚694m。

下部为黄绿色长石沙岩与紫灰色细砂岩及粘土岩呈不等厚互层,属滨湖想趁机。

上部为杏黄色厚层长石砂岩夹紫红色粘土岩,属河流相沉积。

本组含植物化石。

2.5新生界

1.古近系陈宅沟组:

本组分布于颍阳—大金店—告城一带,与下伏新近系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厚185~436m。

主要为褐红、砖红色砂岩、砾岩与粘土岩呈不等厚互层。

2.新近系洛阳组:

本族主要分布于吕店—大金店一带。

下部为浅黄、青灰色砂砾岩、棕红色沙岩夹砂质粘土岩及薄层泥灰岩。

中部为橙黄、棕红色砂质粘土岩、泥质砂岩夹砂砾岩、泥灰岩。

上部为棕红色砂质粘土岩夹泥灰岩及砂砾岩。

3.第四系:

区内第四系广泛分布,但缺失下更新统,其余各统均有沉积,并与下伏前第四系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均属未固结成岩的松散沉积物,自下而上为:

1)中更新统坡积—洪积层

分布于山前岗坡丘陵、山间底地及山前倾斜平原,厚度受基地地形控制,一般为7~18m。

主要为棕红、褐红色亚砂岩、亚粘土夹砂粒透镜体,底部为砂砾石层。

砾石大小混杂,多具棱角状,次棱角状,排列杂乱,成分因地而异,与下伏基岩成分关系密切。

属坡积—洪积成因类型。

2)上更新统冲积—洪积层

主要分布于区内较大河流两岸,为Ⅱ级阶地的主要组成部分,厚7~24m。

与下伏中更新统平行不整合。

主要为浅黄、褐黄色亚粘土、亚沙土夹透镜体沙里层或砂层。

底部局部为砂砾石层,砾石滚圆度好。

所含化石有介形虫、腹足类、瓣鳃类及轮藻类。

3)全新统冲积层

广泛分布于河流两侧及河谷中,组成河流Ⅰ级阶地及河床、河漫滩。

与下伏上更新统呈整合或平行不整合接触。

下部冲积层组成近代河流Ⅰ级阶地及近代冲积平原,厚4~6m。

主要为砂砾石层、砂层和灰黄色亚粘土或亚粘土。

上部冲积层分布于现在河流的河床、河漫滩。

言行随地而已,为砂砾石层砂土和亚粘土。

厚1~5m。

以上各层在7月1日至7月8日的实习中都看到过,并附图3嵩箕地区地层简表。

(后附)

第三章岩石

嵩山地区三大类岩石发育齐全。

岩浆岩与变质岩分别形成于嵩阳期、王屋山期和嵩阳期、中条期,分布于太古代及早元古代地层中;沉积岩则组成中元古代志新近系地层。

3.1岩浆岩

岩浆岩是由在地幔或地壳深处形成的岩浆(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炽热、粘稠、含有挥发分的熔融体)沿地壳薄弱地带上升逐渐冷凝固结形成的岩石。

如果岩浆上升未达到地表即已冷凝,则称为侵入活动,由此形成的岩石称为侵入岩。

如果岩浆沿构造裂隙上升,由火山通道喷出地表,称为喷出活动,由此形成的岩石称为喷出岩。

侵人岩根据形成的深度可分为深成侵入岩(地表3km以下)和浅成侵入岩(地表3km以内)。

喷出岩又可分为两种:

一种是从火山喷发溢流出的熔浆冷凝而成的岩石叫熔岩,另一种是火山喷发出来的各种碎屑物质组成的岩石叫火山碎屑岩。

1.辉绿岩是一种基性浅成侵入岩。

深灰、灰黑色。

主要由辉石和基性长石组成,含少量橄榄石、黑云母、石英、磷灰石、磁铁矿、钛铁矿等。

基性斜长石常蚀变为钠长石、黝帘石、绿帘石和高岭石;辉石常蚀变为绿泥石、角闪石和碳酸盐类矿物。

按次要矿物的不同,可分为橄榄辉绿岩、石英辉绿岩等。

常以岩床、岩墙、岩脉形态产出。

是铸石原料。

质地均匀、无裂纹者可做石材原料,细粒者尤佳。

在太室山腰逍遥谷有一处辉绿岩墙大约宽8-10m,由于受到岩墙积压呈破碎状,节理发育,严氏硬度大。

呈灰黑色,细粒全晶质构造。

岩墙为太古代登封群条带状混合岩。

岩墙素描图4。

图4绿灰岩与围岩的接触关系素描图

2.花岗石是一种深成酸性火成岩。

二氧化硅含量多在70%以上。

颜色较浅,以灰白、肉红色者常见。

主要由石英、长石和少量黑云母等暗色矿物组成。

石英含量为20%-40%,碱性长石约占长石总量的2/3以上。

碱性长石为各种钾长石和钠长石,斜长石主要为钠更长石或更长石。

暗色矿物以黑云母为主,含少量角闪石。

具典型的花岗结构或似斑状结构。

按所含矿物种类可分为黑云母花岗岩、白云母花岗岩、角闪花岗岩、二云母花岗岩等;按结构构造可分为细粒花岗岩、中粒花岗岩、粗粒花岗岩、斑状花岗岩、似斑状花岗岩、晶洞花岗岩等;按所含副矿物可分为含锡石花岗岩、含铌铁花岗岩、含铍花岗岩、锂云母花岗岩、电气石花岗岩等。

花岗岩是一种分布广泛的岩石,各个地质时代都有产出。

形态多为岩基、岩株、岩钟等。

在成因方面,有人认为花岗岩是地壳深处的花岗岩浆经冷凝结晶或由玄武岩浆结晶分异而成。

也有人认为是区域变质和交代作用所引起的花岗岩化作用的结果。

我们在老飞机场看到箕山花岗岩和河石秤花岗岩,见图5,说明这里的岩石多而质好。

其中区份黑色物质的方法是:

粒状是角闪石,片状是黑云母。

斜长石为短柱状不规则方块,石英为烟灰色不规则方块。

图5石秤球形花岗岩

岩浆侵入与围岩的接触关系。

在7月6日在玉皇庙村旁的山丘我们考察了花岗岩与石英岩的接触关系,其上为灰白色石英岩,下为花岗岩。

他们呈锯齿状或港湾状不整合接触,在接触带围岩颜色发生变化(褐色)是因为岩浆的高温作用使铁锰氧化。

在侵入体中有一定量的俘虏体。

3.伟晶岩:

呈脉状侵入登封群郭家窑组。

矿物成分主要为更钠长石、微斜长石、条纹长石、石英与白云母,其次有黑云母。

可见白云母扭着现象和石英块体被压变成平行排列。

我们在飞机场附近的一个采砂厂看到这种岩石,并采集了标本。

3.2沉积岩

暴露在地壳表部的岩石,在地球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遭受到各种外力作用的剥蚀破坏,然后再把破坏产物在原地或经搬运沉积下来,再经过复杂的成岩作用而形成岩石,这些由外力作用所形成的岩石就是沉积岩。

沉积岩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先成岩石(无论是火成岩、变质岩和先成的沉积岩)风化作用和剥蚀作用的破坏产物,包括碎屑物质、溶解物质和新生物质;除此还包括生物遗体、生物碎屑以及火山作用的产物。

这些物质在低洼的地方沉积下来,总称为沉积物。

沉积岩是在地沉积岩壳发展过程中,在外力作用支配下,形成于地表附近的自然历史产物。

地表环境十分复杂(如海陆分布、气候条件、生物状况等),同一时代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区不同时代,其地理环境往往不同,从而所形成的也互有沉积岩差异,各种都毫无沉积岩例外地记录下来沉积当时的地理环境信息。

因此,是重塑沉积岩地球历史和恢复古地理环境的重要依据

按重量计,只占地沉积沉积岩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