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提纲25885.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0349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1.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提纲2588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提纲2588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提纲2588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提纲2588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提纲2588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提纲25885.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提纲25885.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提纲25885.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提纲25885.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提纲25885.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提纲25885.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提纲25885.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提纲25885.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提纲25885.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提纲25885.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提纲25885.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提纲25885.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提纲25885.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提纲25885.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提纲25885.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提纲25885.docx

《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提纲2588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提纲25885.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提纲25885.docx

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提纲25885

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

1、兴奋性2、内环境3、钠泵4、阈电位5、红细胞比容6、红细胞渗透脆性7、心动周期8、心输出量9、窦性心律10、房室延搁

11、肺泡通气量12、通气/血流比值13、肺牵张反射14、容受性舒张

15、能量代谢16、基础代谢率17、排泄18、水利尿19、渗透性利尿

20、近点21、视敏度(视力)22、暗适应23、明适应24、易化

25、脊休克26、第一、第二信号系统27、一侧优势和优势半球28、应激29、第一信使与第二信使30、月经周期31、顶体反应

二、判断题:

1、通过对单细胞生物以至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研究,发现生命现象至少包括新陈代谢、兴奋和抑制三种基本特征。

(×)

2、内外环境因素(条件)的变化就是刺激。

(√)

3、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等五个环节组成。

因此,神经调节是通过一种开放回路来完成的。

(×)

4、在静息状态下,Na+较容易通过细胞膜。

(×)

5、正常细胞膜内的K+浓度约为膜外K+浓度的10倍。

(×)

6、静息电位的大小接近钾的平衡电位。

(√)

7、阈下刺激不能引起锋电位,但在刺激达到阈值后,锋电位就始终保持固有的大小和波形。

(√)

8、与无髓神经纤维相比,有髓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快,单位长度内每传导一次兴奋所涉及的跨膜离子的总数要少,而能量消耗较多。

(×)

9、男人体液所占体重的百分比小于同年龄同体重的女人。

(×)

10、血浆和组织间液的胶体渗透压主要影响毛细血管内、外水分的移动。

(√)

11、若将血沉快的病人的红细胞置于正常人的血浆中,则形成叠连的程度和红细胞沉降的速度加快。

(×)

12、制造红细胞所需要的铁95%直接来自食物。

(×)

13、如某人的血清中含有抗B凝集素,其血型一定是A型。

(×)

14、窦房结自律细胞与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0期去极化,都是由于钠通道大量开放,N

a+迅速内流形成的。

(×)

15、心动周期中,心房的血液充盈主要依赖于地心引力的作用,心室的血液充盈主要是由于心房收缩的挤压作用。

(×)

16、在一定限度内,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愈大,则搏出量就愈多。

(√)

17、心室肌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相当于整个收缩。

(×)

18、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受到神经与激素的调节进行舒缩活动,使毛细血管交替开放与关闭。

(×)

19、安静状态下,心交感中枢与心迷走中枢都有紧张性,但后者的作用占优势。

(√)

20、潮气量减少或功能残气量增加都导致气体更新率降低。

(√)

21、肺活量等于潮气量、补呼气量与补吸气量之和。

(√)

22、肺各部位的通气/血流比值均为0.84,大于或小于0.84,都可引起肺泡与血液间气体交换不足。

(×)

23、在一定范围内,深而慢的呼吸比浅而快的呼吸更有效。

因为前者的每分钟肺泡通气量大于后者。

(√)

24、消化道平滑肌具有兴奋性、自动节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

(√)

25、胃的容受性舒张是通过交感神经引起的。

(×)

26、胰液是消化液中最重要的一种。

胰液缺乏时可显著影响三种主要食物(特别是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

(√)

27、胃液和胰液分泌的调节都可以分为头期、胃期和肠期。

(√)

28、缺铁性贫血患者口服铁剂时常伴服维生素C,是因为维生素C能将高铁还原为低铁而利于吸收。

(√)

29、脂肪的各种水解产物进入小肠上皮细胞后,又重新合成为甘油三酯。

(√)

30、年龄越小,基础代谢率越低;年龄越大,基础代谢率越高。

(√)

31、体温升高时,酶的活性一定增高,代谢率也一定增高。

(×)

32、当环境温度接近于体温时,散热的主要方式是发汗。

(√)

33、皮质肾单位在肾血流量的调节中起重要作用;近髓肾单位在尿液的浓缩与稀释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34、当体动脉血压比正常降低10%时,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也降低10%。

(×)

35、钠在肾小管重吸收的规律是:

越靠近端则重吸收的量越多,越靠远端则越少。

(√)

36、肾小球滤液中的蛋白质浓度较血浆和组织液中的高。

(×)

37、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提高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

(√)

38、决定尿量多少的主要环节是肾小球滤过率的大小。

(×)

39、两眼会聚的意义在于看近物时,物像仍可落在两眼视网膜的相称点上。

(√)

40、正常人在安静时6m以内的光线正好能聚焦在视网膜上。

(×)

41、视杆系统无色觉功能,但对光的敏感度较高。

(√)

42、耳蜗底部受损主要影响低频听力,耳蜗顶部受损主要影响高频听力。

(×)

43、有髓神经纤维传导神经冲动的速度比无髓神经纤维较快的主要原因是前者直径比后者大。

(×)

44、绝对不应期愈短,单位时间内神经纤维产生和传导冲动的次数就愈多。

(√)

45、突触后抑制是通过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抑制性递质,在突触后膜上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引起的抑制。

(√)

46、单个动作电位所引起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足以引起突触后静息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

(×)

47、突触前膜的突触前受体的生理作用是调节轴突末梢递质的释放。

(√)

48、皮质脊髓束中的纤维大多数是直接经单突触终止于前角

运动神经元的。

(×)

49、任何无关刺激和非条件刺激多次结合应用,都可以形成条件反射。

(√)

50、人类左侧大脑皮层在语言活动功能上占优势,这与后天生活实践中习惯用右手劳动有关,但主要由遗传因素决定。

(×)

51、无论什么情况下,觉醒状态只能先进入慢波睡眠,然后才能进入异相睡眠。

(√)

52、下丘脑与神经垂体之间通过垂体门脉系统发生功能联系。

53、甲状腺分泌T3的量远少于T4,但其生物活性却比T4约大5倍。

(√)

54、生长素通过生素介质间接促进软骨生长。

(√)

55、长期大量服用糖皮激素后,其血中ACTH浓度升高,可引起肾上腺皮质增生。

(×)

56、降钙素是由甲状旁腺滤泡旁细胞分泌的。

(×)

57、血液中ACTH及皮质醇的水平在午夜最低,在清晨6~8点钟达高峰。

(√)

58、精子经过在附睾中的发育已经具备了受精能力。

(√)

59、排卵是由于黄体生成素大量释放而引起的。

(√)

60、整个妊娠期垂体促性腺激素分泌均增高,维持了黄体的持续存在。

(×)

61、测定尿中或血中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可诊断早期妊娠。

(√)

三、填空题:

1、机体中的可兴奋组织通常指神经、肌肉和腺体,这些组织受到有效刺激后能产生动作电位。

2、机体组织在接受刺激而发生反应时,其表现形式为兴奋和抑制。

3、人体功能的最主要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其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

4、细胞一次兴奋后的兴奋性周期变化中绝对不应期的兴奋性可以认为下降到零。

5、当静息电位的数值向膜内负值加大的方向变化时,称作膜的超极化;当膜内电位向负值减小的方向变化时,称作膜的去极化。

6、在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物质是乙酰胆碱,该物质可被胆碱酯酶水解而迅速失活。

7、组织兴奋后处于绝对不应期时,其兴奋性为零。

8、合成血红蛋白的原料是蛋白质和Fe2+。

保证幼红细胞进行正常细胞分裂和发育成熟的因子是促红细胞生成素。

9、血浆蛋白中构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是白蛋白,具有免疫功能的是球蛋白,参与血液凝固的是纤维蛋白原。

10、有注射器将血管中的血液抽出,放入试管中发生的凝血,属于内源性凝血。

11、心动周期中,心室内压最高是在快速射血期,最低是在快速充盈期。

12、影响每分心输出量的因素是搏出量和心率。

13、第一心音发生于心室收缩的早期,第二心音发生于心室舒张的早期;心室收缩力量增强时,可明显增加第一心音的强度,高血压时第二心音的强度增加。

14、心肌细胞慢通道主要为Ca2+的通道,其通道的特异性阻断剂有Mn2+和

异博定。

15、细胞外Ca2+浓度增高,可使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平台期Ca2+内流增多,因而心肌的收缩力量增强。

16、兴奋在心脏内传导时,传导速度最慢的部位是房室交界结区,最快的部位是浦氏纤维。

17、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0期是由Ca2+内流形成,3期则由K+外流引起。

18、心肌自律细胞的特点是在动作电位的4期有自动去极化。

19、心肌兴奋时兴奋性变化的特点是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相当于收缩活动的收缩期和舒张早期。

20、心脏射血能力加强可使中心静脉压下降,由平卧位转换为立位时中心静脉压可下降

21、心迷走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的递质是乙酰胆碱,它可与心肌细胞膜上的M型受体结合,该受体作用的阻断剂为阿托品。

22、缩血管神经都属于交感神经,其节后纤维末梢释放的递质为去甲肾上腺素,它可与血管平滑肌细胞膜的

受体结合。

23、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的适宜刺激是对动脉管壁的机械牵张,对博动性压力变化尤为敏感。

24、肺和胸壁之间的胸膜腔含有少量浆液,其中的压力在整个呼吸过程通常都低于大气压。

25、生理无效腔等于解剖无效腔与肺泡无效腔之和,正常人生理无效腔与解剖无效腔几乎相等,实验中加接导管进行人工呼吸时,解剖无效腔增大。

26、在液体内或液气界面,气体分子的扩散速度与分压差成正比,与深解度成正比,与分子量的平方根成反比。

27、通气/血流比值减小时,意味着部分毛细血管血液流经未通气的肺沟,增加了功能性动静脉短路;通气/血流比值增大时,意味着部分肺泡得不到足够的血液灌注,增加了功能性无效腔。

28、O2在血液中主要运输形式是氧合血红蛋白,CO2在血中主要运输形式是碳酸氢盐。

29、胃被食物充盈后,蠕动明显增强,胃液分泌增多。

30、交感神经兴奋可使胃运动减弱,胆囊舒张,括约肌收缩,消化腺分泌减少。

31、胃运动的形式有容受性舒张、紧张性收缩和蠕动。

32、在消化期内,抑制胃液分泌的主要因素是盐酸、脂肪和高渗溶液。

33、食物中三大营养成分在胃中排空的速度由快到慢依次是糖类、蛋白质、

脂肪。

34、胰液中消化蛋白质的酶有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消化糖类的酶有胰淀粉酶。

35、人体安静时主要产热器官是内脏,其中产热量最多的是肝脏,运动时主要产热器官是肌肉,主要散热器官是皮肤。

36、人在寒冷环境中主要依靠战栗来增加产热量。

37、环境温度低于体温时,大部分的体热通过皮肤的辐射、传导和对流散热。

38、调节体温的基本中枢在下丘脑。

39、尿生成过程的三个环节:

(1)肾小球的滤过;

(2)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3)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

40、肾脏外髓部的渗透压梯度主要由Nacl形成;内髓部的渗透压梯度主要由尿素和Nacl形成。

41、肾脏分泌H+是在碳酸酐酶催化下进行的。

42、抗利尿激素的释放受血浆晶体渗透压的改变和循环血量的改变的调节。

43、肾小球有效滤过压等于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

44、大量饮水引起尿量增多,主要是由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45、Na+主动重吸收造成浓度梯度,后者引起Cl-被动重吸收。

由于Na+、Cl-重吸收造成的渗透压差,往往是水分被动重吸收的重要原因。

46、“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指的是嗅觉适应现象。

47、人眼的适宜刺激是波长370-740nm的电磁波。

48、视近物时,眼球发生晶状体变凸、瞳孔缩小和眼球会聚三方面的调节。

49、人在暗光处能不断视物的基础是视紫红质既有分解又有合成。

50、维生素A缺乏时,可影响人在暗光中时的视力,引起夜盲症。

51、视网膜中存在着分别对红光、绿光和蓝特别敏感的三种视锥细胞。

52、声波振动的频率愈低,行波传播的愈远,最大行波振幅出现的部位愈靠近基底膜的顶部。

53、兴奋通过一个化学性突触所需时间通常为0.3~0.5ms。

54、突触后抑制是由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引起,其轴突末梢释放抑制性递质,使突触后膜发生超极化,称为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55、骨骼肌牵张反射的两种类型分别是腱反射和肌紧张。

前者也称位相性牵张反射,后者也称紧张性牵张反射。

56、在小脑对躯体运动调节中,古小脑与身体平衡功能有关,旧小脑与调节肌紧张有关,新小脑与协调随意运动有关。

57、锥体系对躯体运动的作用是发动随意运动、调节精细活动;锥体外系对躯体运动的作用是调节肌紧张、协调随意运动。

58、形成条件反射的基本条件就是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结合,这个过程称为强化。

59、激素的传递方式有远距分泌、旁分泌、自分泌和神经分泌。

60、青少年在觉醒状态下生长素分泌较少,入睡后约60分钟分泌达高峰,往往与慢波

睡眠时相一致。

61、血糖浓度升高可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

62、甲状腺激素主要以甲状腺球蛋白胶质形式贮存在腺泡腔内。

63、睾丸具有产生精子和分泌激素的双重功能。

64、排卵后基础体温升高1℃左右,这主要是与孕激素的代谢产物本胆烷醇酮有关。

65、妊娠8~10周以前,妊娠的维持主要靠胎盘分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而妊娠8~10周后则主要靠胎盘分泌的雌三醇和孕酮。

四、选择题:

1、可兴奋细胞兴奋时,共有的特征是产生D。

A、收缩反应B、神经冲动C、分泌D、电位变化

2、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指C。

A、细胞外液理化因素保持不变B、细胞内液理化因素保持不变

C、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D、细胞内液的理化性质在一定范围内波动E、细胞内成分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3、神经调节的特点是D。

A、调节幅度小B、反应速度慢C、作用广泛而且持久

D、作用迅速、准确和短暂E、调节的敏感性差

4、体液调节的特点是C。

A、调节幅度大B、反应迅速而准确C、作用的范围广而持久

D、调节的敏感性强E、作用的范围局限而且反应较慢

5、葡萄糖通过一般细胞膜是经B。

A、单纯扩散B、载体中介的易化扩散C、蛋白通道扩散

D、原发性主动转运E、继发性主动转运

6、维持细胞膜内外Na+、K+分布不均,形成生物电的基础是D。

A、膜在安静时对K+的通透性大B、膜在兴奋时对Na+通透性增加

C、Na+易化扩散的结果D、膜上Na+-K+泵的作用E、K+易化扩散的结果

7、衡量组织兴奋性的指标是E。

A、动作电位B、肌肉收缩或腺体分泌C、阈电位

D、静息电位E、阈强度

8、Na+通道失活相对应的为A。

A、绝对不应期B、相对不应期C、超常期D、低常期E、正常期

9、哺乳动物粗大神经纤维在一次兴奋后经历的绝对不应期约为A。

A、0.5~2msB、3msC、12msD、70msE、85.3ms

10、正常细胞膜外Na+浓度约为膜内Na+浓度的E。

A、1倍B、18倍C、5倍D、20倍E、12倍

11、引起动作电位振幅最小的时相是B。

A、绝对不应期B、相对不应期C、超常期

D、低常期E、正常期

12、当连续刺激的时距大于收缩期而小于单收缩时程时,可出现C。

A、一次单收缩B、一连串单收缩C、不完全强直收缩

D、完全强直收缩E、无收缩反应

13、相继刺激落在前次收缩的收缩期内引起的复合收缩称为C。

A、单收缩B、不完全强直收缩C、完全强直收缩D、等张收缩

14、机体细胞内液与组织液通常具有相同的B。

A、Na+浓度B、总渗透压C、胶体渗透压D、Cl-E、k+浓度

15、血沉加快主要由红细胞叠连所致,促进叠连的因素有C。

A、血浆中白蛋白增加B、红细胞数目增加

C、血浆中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增多D、血浆中白蛋白和纤维蛋白原增多

E、血浆中白蛋白和球蛋白都减少

16、某人体内总水量为体重的43%,此人很可能是C。

A、新生儿B、老年人C、过分肥胖D、普通成年男子E、普通成年女子

17、房室瓣开放见于E。

A、等容收缩期末B、心室收缩期末C、等容收缩期初D、等容舒张期初

18、第一心音主要是由D引起的。

A、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关闭B、心缩期心室壁振动

C、心室充盈D、二尖瓣和三尖瓣关闭E、腔静脉血逆流

19、窦房结细胞的4期自动去极化是由于E。

A、K+递减性外流B、K+递减性内流C、K+递减性外流+Ca2+背景电流D、K+递减性内流+Na+背景电流E、K+递减性外流+Na+背景电流

20、心脏内兴奋的正常传播途径是D。

A、心室肌→心房肌→左右束支→房室束→浦氏纤维→窦房结→优势传导通路

B、心房肌→左右束支→房室束→浦氏纤维→窦房结→优势传导通路→心室肌

C、房室束→心房肌→左右束支→浦氏纤维→窦房结→优势传导通路→心室肌

D、窦房结→心房肌→优势传导通路→房室束→左右束支→浦氏纤维→心室肌

E、窦房结→优势传导通路→心房肌→房室束→左右束支→浦氏纤维→心室肌

21、浦肯野细胞与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区别是E。

A、0期去极速度不同B、1期形成机制不同

C、平台期持续时间相差特别悬殊D、3期复极速度不同E、4期自动去极化

22、房室延搁的生理意义是D。

A、使心室肌有效不应期延长B、使心室肌动作电位0期去极速度加快

C、可以增强心肌收缩能力D、使心房、心室不会同时收缩

E、使心室肌不会产生完全强直收缩

23、反映心肌自律性高低的指标是E。

A、动作电位0期去极速度的快慢B、动作电位超射值的大小

C、阈电位的水平D、最大复极电位水平

E、动作电位4期自动去极速度的快慢

24、由于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使B。

A、大动脉内流由湍流变为层流面

B、心室的间断性射血变为动脉内连续的血流

C、心室的间断性射血变为动脉内平稳的血流

D、动脉脉博波的降中波表现得更明显

E、心缩期主动脉压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

25、心脏射血能力增强,静脉回心血量就增加,其原因是C。

A、血流速度加快B、心输出量增多C、心舒期室内压较低

D、动脉血压升高E、外周静脉压升高

26、血浆蛋白减少时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是D。

A、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B、淋巴回流减少C、有效滤过压减小

D、有效滤过压增加E、静脉回流障碍

27、心血管压力感受性反射活动的生理意义是C。

A、使搏动性压力变化改变为非搏动性能B、使心血管中枢紧张性减弱

C、维持动脉血压的相对稳定D、动脉血压的自身调节

E、动脉血压的负反馈调节

28、肺通气是指C。

A、肺与血液的气体交换B、外界环境与气道间气体交换

C、肺与外界环境间的气体交换D、外界O2进入肺的过程

E、以上概念都不正确

29、肺通气的动力是A。

A、呼吸运动B、胸内压的变化C、肋间内肌收缩的过程

D、胸内压与肺内压之差E、肋间内肌与肋间外肌的收缩

30、下列关于平静呼吸的描述,错误的是C。

A、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B、吸气时膈肌收缩C、呼气时呼气肌收缩

D、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E、呼气时胸骨和肋骨回复原位

31、胸膜腔内的压力是由下列哪个因素形成的?

D

A、大气压减非弹性阻力B、大气压加跨肺压C、肺内压加跨胸壁压D、大气压减肺回缩力E、大气压加肺回缩力

32、呼吸频率从12次/分增加到24次/分,潮气量从500ml减少到250ml,则E。

A、肺通气量增加B、肺泡通气量增加C、肺泡通气量不变

D、肺通气量减少E、肺泡通气量减少

33、中枢化学感受器敏感的刺激物是C。

A、脑脊液中的CO2B、血液中的CO2

C、脑脊液中的H+D、血液中的H+E、脑背液Po2降低

34、缺氧通过下述哪项作用迅速影响呼吸?

D

A、直接刺激呼吸中枢B、直接刺激肺C、作用于延髓化学感受器

D、作用于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E、直接作用于HbO2解离曲线

35、消化道平滑肌的紧张性和自律性主要依赖于D。

A、交感神经作用B、副交感神经作用C、壁内神经丛作用

D、平滑肌本身的特性E、食物消化产物的刺激

36、下列哪种物质能激活胃蛋白酶原转变为胃蛋白酶?

E

A、Cl-B、内因子C、K+D、Na+E、HCl

37、胃期胃液分泌是通过E调节实现的。

A、促胃液素B、迷走-迷走反射C、局部神经丛反射

D、化学物质例如肽类对泌酸细胞的直接作用E、以上都是

38、在消化期促进肝胆汁分泌最重要的刺激是C。

A、促胰液素B、缩胆囊素C、胆盐D、盐酸E、副交感神经兴奋

39、下列哪种消化液的pH值最高C。

A、胃液B、胆囊胆汁C、胰液D、唾液E、小肠液

40、胃肠内容物通过消化道时,在下列哪一部分停留的时间最长?

D

A、胃B、空肠C、回肠D、结肠E、直肠

41、对能量代谢率影响最为显著的是E。

A、寒冷B、高温C、精神活动D、进食E、肌肉运动

42、下列有关基础代谢率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D

A、男子的基础代谢率平均比女子高B、幼儿的基础代谢率比成年人高

C、老年人的基础代谢率低D、体重相同的人的基础代谢率较为接近

E、常用作甲状腺功能的检查

43、当人体发热时,体温每升高1℃,基础代谢率将升高A。

A、13%B、23%C、18%D、15%E、20%

44、在常温下,皮肤的物理散热速度取决于C。

A、皮肤温度B、环境温度C、皮肤与环境的温度差

D、风速E、环境湿度

45、剧烈运动时少尿的主要原因是D。

A、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升高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C、醛固酮分泌增多

D、肾小动脉收缩,肾血流量减少E、肾小球滤过面积减少

46、神经对肾血管的调节以A为主。

A、交感神经的缩血管作用B、交感神经的舒血管作用

C、副交感神经的缩血管作用D、副交感神经的舒血管作用

E、神经递质的释放

47、葡萄糖的重吸收部位仅限于A。

A、近端小管B、Henle’s袢C、远端小管D、皮质收集管E、髓质收集管

48、家兔静脉内注入20%葡萄糖20ml,尿量增加的原因是A。

A、肾小管溶质浓度增加B、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C、肾小球有效滤过压增加D、ADH分泌减少E、醛固酮分泌增多

49、饮大量清水后尿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C。

A、肾小球滤过率增加B、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C、ADH分泌减少

D、醛固酮分泌减少E、肾小球囊内压下降

50、髓袢升支粗段能主动重吸收A。

A、Na+B、K+C、Cl-D、HCO3-E、Ca2+

51、原尿的成分与血浆相比所不同的是C。

A、葡萄糖含量B、K+的含量C、蛋白质的含量

D、Na+的含量E、尿素的含量

52、肾脏在维持体内水平衡的功能,主要靠调节下列哪项活动来实现?

D

A、肾小球滤过量B、肾小管的分泌功能C、近曲小管与髓袢的重吸收水量D、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水量E、近曲小管的重吸收水量

53、视近物时,错误的是D。

A、反射弧经过视皮层B、睫状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