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意义.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07262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意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意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意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意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意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意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意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意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意义.docx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意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意义.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意义.docx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意义

目前,社会各界对京津冀一体化意义的评价之高是空前的,比如:

媒体称其为中国经济改革新征程的“一号工程”,国家发改委称其为推进国家经济改革和城镇化的“头等大事”,总书记称其为“重大国家战略”。

而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郭金龙谈到京津冀一体化的意义时,强调要从战略意义上理解其深远意义:

一是集中解决中国面临各种错综复杂矛盾与挑战的战略性调整;二是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带动华北乃至整个北方腹地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三是我国体制和机制创新的试验田,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新支点,也是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发动机;四是解决世界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首都治理的新路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区域协同发展的新路径,也是把首都建成国际一流和谐宜居城市的必由之路。

天津市委副书记、市长黄兴国认为,目前全球区域经济发展呈现三个趋势:

一、行政区经济被经济区经济代替;二、政府为主的经济被市场为主的经济代替;三、封闭的自成一体的经济被开放经济代替。

京津冀地区发展基础良好,如果进一步打破行政壁垒,加强合作,协同发展,对加快打造我国大国地位相匹配,与综合国力相适应,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京津冀城市群,赢得在更高层次参与全球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省委书记周本顺认为:

党中央提出京津冀一体化战略思想,反映了中央对我国新阶段发展大势的科学把握,体现了对国家全局性长远发展的深谋远虑。

自古以来,善谋全局者必先谋一域,布局决定格局,格局决定结局,京津冀要成为继长三角和珠三角之后新的增长极,三地密切合作、协同发展是唯一选择。

认识来源于现实,先看:

一个大城市病治理了多年,越治越严重。

就人口而言,按2004年的规划,到2020年人口不能超过1800万,结果呢?

2012年就突破了2100万。

再看污染,全国雾霾最严重城市前10名中总少不了。

于是市民戏称他们长期陷入“十面霾伏”,出门最好是“自强不吸”;还有交通拥堵,更是名声远扬,许多人称是世界级“首堵”。

更有人口高度集中带来的教育、医疗、社会治安、生活服务等一系列巨大压力,自身已无释放压力的空间。

市委书记每谈及此,总以“令人揪心”来表达无法释怀的感慨。

他表示,跳出,站在京津冀全局协同发展空间上看,的许多现实难题都会迎刃而解。

再看,地域辽阔,是京津面积总和的6.3倍,但经济实力却很薄弱,年人均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860元是的17.8%、天津的22.9%、全国的63.1%。

同样是村支书,那边月薪3000多元,这边月薪400多元。

一路之隔,差距之大,恍若两个世界。

再看我国东部沿海三大区域经济:

京津冀人均GDP是长三角的77.5%,是珠三角的63.6%。

而从国土面积看,京津冀总面积比长三角总面积大0.8万平方公里,比珠三角总面积大5倍。

如果用国际视野来比较,差距则更明显:

东京、巴黎经济圈占全国GDP的30%左右、首尔占全国GDP的60%左右、伦敦占80%以上,我们的京津冀经济圈仅占全国GDP的10.9%,差距之大令人震惊,但也使我们从中看到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

作为直辖市的天津曾被人称之为“北方经济中心”,但与相比仍感到缺乏首都那种大得惊人的吸引力。

比如航空客运,去年天津滨海国际机场费了很大的力气才完成1000万人次,而的首都机场同期客运量却高达8371.2万人次,三条跑道均已饱和。

再比如金融中心这个天津人为实现心中多年梦想,付出了所有的招数去邀约,可那些大金融机构的总部却依然稳稳地坐镇,没有一点去天津落户的迹象……怎么办?

发展中的京津冀各有各的坡和坎,独立前行,进展缓慢,惟有抱团取暖方能攻坚克难、快速发展。

京津冀一体化的积极影响

对经济的影响。

目前,大家都知道美国是经济强国,但还应知道,美国真正的崛起是由洛杉矶崛起造成的。

洛杉矶是美国的特大城市,现有人口458万,城市规模仅次于纽约。

2013年GDP6259.47亿美元,世界排名第三,仅次于纽约和东京,是美国最大的石油、航天、电子工业和海洋运输业基地,拥有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总数居全美第一,众多国际著名大财团总部和数百家银行在此落户。

而在1850年建市之初,总人口才1600人。

二战结束,该地采取税收资源共享,大量商户快速聚集,移民暴增,原有的郊区很快形成了二十六个卫星城市,其中一个叫奥兰治的郊区小县城,到上世纪60年代中期就聚集了1500家高科技公司。

1985年,仅一个县的高科技就业人数就超过25万,成了全球高科技经济中心,特别是飞机制造、宇宙飞船、远程导弹、高端国防工业等带动了全美国,也影响着全世界高科技经济的发展。

过去,美国曾长期处于东部特别发达、西部特别贫困的贫富悬殊状态。

后来由于洛杉矶的快速崛起,一下子改变了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格局,使美国从一个大国变成了真正的经济强国。

长期以来,我们过分强调“自力更生”,对美国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不屑一顾。

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为,发达国家振兴经济的先进经验值得借鉴。

在研究的过程中,联系到的快速繁荣、的长期贫穷、天津的发展缓慢等实际,认为借鉴洛杉矶崛起经验在京津冀创造一个比洛杉矶崛起更伟大的奇迹是完全有可能的:

洛杉矶市有个海湾,但比我们的渤海湾小多了;从人口来看,洛杉矶现在才400多万人口,而我们的京津冀有1.5亿人口;从地域面积看,洛杉矶周边只有15个小县城,而京津冀一共有50多个县城。

如果我们借鉴洛杉矶的做法,打破京津冀三地行政疆界的制约,让三地优势资源最大化的利用起来,对整个中国经济的振兴乃至对世界经济的繁荣,贡献之大不可限量。

以往,京津冀三地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过多地关注了竞争。

尽管地区之间的竞争对经济发展不无刺激作用,但其两面性终究会表现出来。

比如,对一个好项目、一个好产品,大家就会一窝蜂地一拥而上,这必然造成各地重复建设,产业结构雷同,到后来的结果就是,市场饱和了、产品过剩了、无利可图了,大家一起停产,从而导致各地经济远离和背离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如果各地发展既要快又要好,既要迈大步又要走得远,怎么办?

是竞争发展还是合作发展?

是互为对手处处防,还是互为帮手抱团取暖?

30多年京津冀一体化只议论无进展的事实说明,各地区站在自己 一亩三分地上打算盘是算不出科学、持续和共同发展美好前景的。

现在面临着许多压力,比如:

①人口压力越来越大,全市面积仅1.64万平方公里,却居住着近2200万人口,平均每平方公里2千人,核心地区每平方公里达到2.34万人,人口密度是正常居住地区的109.8倍,堪称世界之最;②交通压力,由于长期严重拥堵,到的人已不再称为“首都”,而改称“首堵”了;③生态环境压力,从1990年起,大气质量连年下降,汽车尾气密度连年攀升,水资源本来就严重短缺,再加上近几年污染日益加重等等诸如此类的压力,仅靠市自身的努力是无法缓解的。

要有效地减压,必须建立京津冀经济共同体,真诚合作,才能达到一加一加一大于三的共赢效果。

对医疗行业的影响。

目前承受的医疗压力早已超负荷了,一年四季不管去哪个大医院,都是人满为患,今年到8月份,全市医院总接诊人数已达到2.2亿人次,其中外地患者占一半。

为什么全国人民看病都往跑,不往天津,也不往跑?

因为全国人民都知道:

中国最大最好最知名的医院都在,光三甲医院就62家,加上其它有特色的医院总共417家,数量的确不少,但依然解决不了挂号难和看病难的问题。

要改变现状,最好的办法是在京津冀一体化格局下面把医疗的优势资源有计划有目标地向天津和两地转移。

如:

在两地建立大医院的分院,或者京津、京冀联合办高端医院,同时在核心区,即5环以控制新建医疗机构等,坚持数年就一定会逐步缓解的医疗压力。

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目前,我国的高教资源大都集中在,使成了全国高等院校数量最多、师资最足的地方。

全市现有高校200多家,国家重点学科总数占全国55%,211工程高校是天津的9.7倍,是的29倍,研究生机构,是天津的51倍,是的68倍。

地球人都知道,人才是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而高等院校是培养人才的大本营,有名师名校才能培养出大批高材生。

为此,一些专家学者建设抓住京津冀一体化这个天赐良机,首先实施高等教育一体化,加快三地高教资源整合,鼓励名、特、优高校跨行政区域办学,或者异地建二级学院、建分校,建高等教育走廊,建高教新学区、新校区等各种方式让教育资源均等配置,使与、天津共享优质高教资源,从人才培养的高度去改变经济长期落后现状。

只要抓住教育这个根本,其效果将不言自明。

对交通的影响。

常言说,要想富先修路,在时间就是金钱的时代,只有道路畅通才能财运亨通。

在京津冀一体化实施过程中,首先值得关注的是,即将到来的交通大变化将为京津冀带来四通八达的路网一体化,具体项目为六大项:

第一项是京津之间在现有一条高铁基础上再增建一条高铁;第二项是在现有机场基础上在京津之间的与交界处再投资800多亿建一个面积为30平方公里的新机场;第三项是加快外环交通线建设,其中的环线又叫7环线,长940公里,途径、涿州、、、平谷等地,该环线已建成通车740公里,还有两处尚在建设:

一是丰宁至段有70公里,计划在明年,即2015年建成通车;二是至丰宁段有130公里,计划在后年,即2016年建成通车。

的外环线长1250公里,途径天津、、、、、等地;第四项是加快建成以“四纵、四横、四联”为主的9000公里公路交通网,其中四纵中的一纵是指、、、、、一线,二纵是指沿海一线,三纵是指、、一线,四纵是指、一线;四横中的一横是指、、、一线,二横是指涿州、、天津一线;三横是指、天津一线,四横是指、、一线;四联中的一联是指至一线,二联是指天津至一线,三联是指至临西一线,四联是指至一线;第五项是四大海港和四大空港的扩建,四大海港是:

天津、、、黄骅港;四大空港是:

首都机场、新机场、天津机场和机场;第六项是完善八大交通枢纽城市立体化交通网建设,即:

、天津、、、、、、。

对治理污染的影响。

按照京津冀治理大气污染计划,到2017年三地PM2.5浓度要比2012年下降25%。

为实现这一目标,不惜投入7600亿元人民币,用重金买;而天津则采取大幅度提高排污罚款,计划从2014年7月1日起,对重点排污单位,在原有基础上提高10倍罚款,对违反环保法者将采取超过反腐的大力度,苍蝇、老虎一起打。

更是以壮士断腕的魄力,围绕“从根本上减污”加快实施“6643工程”,即:

到2017年 ①削减6000万吨钢铁产量;②削减6000万吨水泥产量;③削减4000万吨标准煤产量;④削减3000万吨平板玻璃产量。

这些都是耗煤大户、排污大户。

年耗煤2200万吨,天津年耗煤7000万吨,年耗煤高达3亿吨,仅市年耗煤就超过9700万吨,年耗煤6000万吨,接近三个市的耗煤量。

所以说,对京津冀大气污染威胁最大。

与此同时,三地环保部门还就查处污染达成共识,采取大力度“三不”和“三直”措施,“三不”是:

不定时间、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三直”是:

直奔现场、直接查处、直接曝光,并采用高科技先进设备对污染地区、污染企业、污染源头直接取证,即:

首先采用最先进的环保监测卫星搜索、查找,确定污染地区,然后派出无人飞机直奔污染区进行航拍、录像、拍照,让超标污染单位在铁证面前心服口服、认罚认改。

今年6月,一次无人机航拍就发现问题严重企业64家,包括隐藏在山区的小作坊都无一漏网。

对市的影响。

地处京津之间,过去一直是京津互争,却总不放手。

现在,三地一体化了,形势大变,原来的三地都争一下子变成了三地都帮,怎么帮?

首先是投资840亿元人民币在和交界处建一个占地3031.9公顷的世界第一大机场,计划建九条跑道,年旅客吞吐量为1.3亿人次以上,年货运量550万吨以上。

便捷的交通必然带来更多更高更好的发展机遇。

特别是养生康复老年产业、航空服务、高新技术、智能产业、电子信息和教育、休闲、商务、金融、会展、旅游、物流、餐饮、汽车零部件等多种产业上马,使成为首都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最真实最重要的一部分。

其中,仅新机场开工就需吸纳50多万人才,占用市广阳区、固安县和永清县土地1225.36公顷。

另外,围绕新机场建设配套设施的投入将高达1500亿。

新建的空港区规划人口为100万,其中包括吸引世界500强企业和著名上市公司总部落户共建高新技术产业研发中心、商务中心、物流中心、采购中心、中介服务中心、培训中心和会展服务中心等,必将把变成京津冀一体化最先、最大、最直接的受益者和国际最繁华的高端经济大都会。

其次,随着在交通一体化方面不断加大力度、加快速地消灭京津冀间所有的断头路,使区域各主要城市间的城际公路、铁路加快实现无缝对接,同时实现机场和铁路互相转换的无缝对接,并力争尽快实现京津冀区域“公交一卡通”、“客运服务一票通”、“货运服务一单通”,全力打造快捷、便利、高效的交通网络体系。

另有一项重要的利好动作是,最大的大红门京温服装批发市场和纺织品批发市场等8大商贸市场商户与永清国际服装城已于近日顺利签约,不久将陆续从转来永清落户。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区人口也将快速聚集。

据专家预计,近3至5年,京津冀一体化步伐不断加快,市区人口将从80万迅速增至300万,随之而来的消费经济必将同步大幅上扬。

总之,作为京津两地的中心城市,在“半小时进京下卫”的交通优势下,必将随着京津冀一体化步伐的加快而成为令人瞩目的投资兴业热土,一个更大规模、更加富裕、更加繁荣的首都卫星城不久将屹立于京津之间,令国人乃至世人为之羡慕、仰慕和赞叹!

京津冀一体化引发的思考

①京津冀一体化时机已经成熟。

京津冀协同发展,多年来一直在运作,但由于各种必备条件不配套,启动时机欠成熟,导致其一直停留在讨论、争论和议论过程。

现在到了非行动不可的地步了。

最突出的是生态环境恶化,倒逼京津冀必须跳出各自的“一亩三分地”和“单兵作战”的习惯性思维定式,迫切地达成了三地携手联防联控共识。

大家认为解决的大城市病,京津冀应共同的担起责任,还要有使命感和紧迫感。

现在中央给动力、三地有合力,上下同心,京津冀一体化自然是水到渠成。

②京津冀一体化的突破口是环境治理。

众所周知,空气重度污染天数占到全年的40%以上。

全国空气质量差的十个城市中,、天津都榜上有名,整个京津冀就占了八个名额,特别是雾霾的阴影,长期挥之不去。

究其来源看,燃煤占34%,机动车占16%,工业占15%,外部输送占9%,餐饮占6%,沙尘占7%,其它占13%。

雾霾对人类生存和生态系统的危害是极为严重的,但并不是无法防控的。

例如伦敦50年代曾发生严重雾霾事件,白昼如同黑夜。

经过几十年不懈地治理,现在的伦敦又出现了白云、碧空如洗的景象。

③京津冀一体化可实现优势互补最大化。

是14亿人口大国的首都,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造成对中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人财物无法阻挡的虹吸效应,使其与周边地区经济差距越来越大,而自身的包袱也越来越重:

交通拥堵、绿地趋减、人口暴增,教育、医疗、住房管理等不堪重负,使需要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小,而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最需要发展机会,天津最需要发展质量,三地各有优势,正好可以互补。

但过去是三方互动,缺乏顶层支持。

同志主持中央工作后立即通过顶层设计把京津冀一体化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并明确要求:

一、以此为契机,加快建立科学的长效发展机制;二、把京津冀打造成中国参与全球竞争和国际分工的世界性城市群。

④京津冀一体化是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发动机。

我国的城镇化步伐自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加快,现在已进入到一个以特大城市或超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快速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

这其中城镇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力,是中国经济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重要标志,目前京津冀城镇化水平仅达到55.01%,远低于长三角(63.7%)和珠三角(82.7%),更低于日本(91.27%)、法国(85.82%)、阿根廷(92.51%)、澳大利亚(89.20%)、巴西(84.62%)、国(83.22%)、美国(82.40%)、荷兰(83.18%)、沙特阿拉伯(82.30%)和加拿大(80.65%)等发达国家,差距明显,潜力巨大,只要把京津冀一体化落到实处,就必然会极大的影响和带动全国城镇化建设步伐。

⑤京津冀一体化将对世界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从国际经济发展的经验来看,中国极需要构筑高端科研发明创新服务的大国重器聚集地。

在这方面具有其他城市所没有的独特优势,而京津冀一体化恰好给完成这一使命提供了宝贵的机遇和空间。

同时,培育和发现我国经济最具潜力、活力、动力的核心增长极是振兴中国经济、实现中国百年大梦的核动力,京津冀一体化不仅可以带动整个环渤海,而且可以带动华北和整个北方经济,缓解南北方已存的巨大差距。

从国际交往的角度看,京津冀区域发展起来,还可以直接影响日、、俄、蒙和整个欧洲的经济发展,促进世界经济的复。

⑥京津冀一体化是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的国家级试验田。

实现百年大梦,需要竞争、需要速度,更需要科学发展和持续发展。

京津冀一体化就是要完成党和国家交付的一个重大使命,即探索一条既能大力发展又能保护环境,既能自我良性发展又能良性带动周边发展,既能各展其长、实现优势互补,又能责任共担、共赢,走出一条快捷、健康、持续发展经济的新路径去影响和带动全国各大区域协同发展的步伐,重点要在以下五个方面有所建树:

一、交通体系一体化;二、城镇体系一体化;三、产业布局一体化;四、生态建设一体化;五、社会政策一体化。

总之,京津冀一体化是激扬中国梦的伟大实践,是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只要沿着党中央关于“京津冀一体化”的路径勇往直前,就能最大化地发挥各自的优势,促进整个区域的生态空间、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的协调拓展和充分利用。

也只有这样,才能走出大城市发展瓶颈,创出一条大城市或特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打造世界首都经济圈良性发展新辉煌,为顺利实现百年中国梦作出更大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