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包装课程设计报告数电课程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08327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20.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品包装课程设计报告数电课程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药品包装课程设计报告数电课程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药品包装课程设计报告数电课程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药品包装课程设计报告数电课程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药品包装课程设计报告数电课程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药品包装课程设计报告数电课程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药品包装课程设计报告数电课程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药品包装课程设计报告数电课程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药品包装课程设计报告数电课程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药品包装课程设计报告数电课程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药品包装课程设计报告数电课程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药品包装课程设计报告数电课程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药品包装课程设计报告数电课程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药品包装课程设计报告数电课程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药品包装课程设计报告数电课程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药品包装课程设计报告数电课程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药品包装课程设计报告数电课程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药品包装课程设计报告数电课程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药品包装课程设计报告数电课程设计.docx

《药品包装课程设计报告数电课程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品包装课程设计报告数电课程设计.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药品包装课程设计报告数电课程设计.docx

药品包装课程设计报告数电课程设计

设计内容与设计要求

一、任务与要求:

设计并制作一个食品包装控制器,要求如下:

1、按顺序依次计数:

12个为一瓶,36瓶为一盒,45盒为一箱。

2、用显示器显示个、瓶、盒数量。

(用倒计时方式);

3、用一位显示器显示箱数。

(用顺计时方式)

4、功能扩展(自选)

 

二、设计要求:

1、设计思路清晰,给出整体设计框图;

2、设计各单元电路,给出具体设计思路、电路器件;

3、总电路设计;

4、安装调试电路;

5、写出设计报告;

主要设计条件

1.提供直流稳压电源、示波器;

2.提供TTL集成电路芯片、电阻、电容及插接用面包板、导线等。

说明书格式

1、课程设计封面;

2、课程设计任务书;

3、说明书目录;

4、设计总体思路,基本原理和框图;

5、单元电路设计(各单元电路图);

6、总电路设计(总电路图);

7、安装、调试步骤;

8、故障分析与电路改进;

9、总结与设计调试体会;

10、附录(元器件清单);

11、参考文献;

12、课程设计成绩评分表。

 

进度安排

第一周星期一上午安排任务、讲课。

星期一下午---星期二下午查资料、设计

星期三开始

1、计算机仿真

2、测试元器件

3、调试单元电路

4、调试总电路

第二周星期三——星期四

1、调试验收

2、写课程设计报告书

星期五答辩

地点:

实验楼四楼

参考文献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历雅萍、易映萍编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指导》彭介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电子线路设计、实验、测试》谢自美主编 华中理工出版社。

 

目录

第一章设计思路与结构框图1

第二章单元电路设计3

2.11HZ脉冲输入3

2.274LS192计数器模块设计3

3.74LS48与显示模块设计7

第三章总电路设计图8

第四章电路安装与调试10

第五章故障分析与电路改进11

5.1电路故障现象11

5.2故障排除与电路改进11

第六章总结与体会13

第七章电路接线实物图15

第一章设计思路与结构框图

本次课程设计是用数字电子技术实现药品瓶、盒、箱计数的药品包装控制装置。

与人工计数方法相比更有准确性和直观性,且大大的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

制作药品包装控制器的方法有很多,比如:

用单片机程序控制时钟、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直接组成控制器等。

我们这次的课程设计就是采用中小规模集成数字电路来实现的。

这次的课程设计是要实现12片药品装一瓶,36瓶装一盒,45盒装一箱的计数控制。

首先选用7个74LS48译码器和七段显示管分别显示7个数字,然后用7片74LS192实现计数功能,其中用6片芯片实现片、瓶、盒的减计数运算,1片芯片实现箱的加计数运算,最后用1HZ的脉冲输入实现自动计数功能。

 

片个位显示

瓶个位显示

片十位显示

瓶十位显示

盒个位显示

盒十位显示

箱个位显示

 

 

译码器

译码器

译码器

译码器

译码器

译码器

 

计数器

计数器

计数器

计数器

计数器

计数器

计数器

1HZ脉冲

第二章单元电路设计

2.11HZ脉冲输入

脉冲输入部分是药品包装控制器的核心部分,它的精度和准确度直接影响到包装的质量。

因实验室已经有1HZ脉冲端口,所以这部分就没有设计。

(设计原理可以是一个555定时器和由74LS160组成的分频器)

2.274LS192计数器模块设计

计数器是使用得最多的时序电路,它不仅可以用于对时钟脉冲的计数,还可以用于分频、定时、产生节拍脉冲和脉冲序列以及进行数字运算等。

在药品包装控制器中主要是采用74LS192计数组成。

(1)74LS192是主要功能:

74LS192是同步十进制可逆计数器,具有双时钟和预置功能。

当清零端CR=1时,无论有无计数脉冲Q3~Q0均为0,即为异步清零。

当置数端LD=0时,无论有无计数脉冲,数据输入端D3~D0所置数数据并行送到输出端Q3~Q0。

当CPd=1,计数脉冲从CPu送入,则在CP上升沿的作用下,

计数器进行加计数,加到9后借位输出端CO=0.

当CPu=1时,计数脉冲从CPd送入,则在cp上升沿的作用下,计数器进行减计数,减到0时,借位输出端BO=0.

(2)74LS192的管脚图:

(3)74LS192的功能表

(4)根据本设计的工作要求,设计倒计时计数,因此将74LS192工作于减计数状态个引脚设置如下:

CR=0,CPu=1,CPd=CP。

(5)计数控制模块设计

以片连接为例:

用两片74LS192分别作为片计数的高位和低位,两片芯片的工作状态是一样的,要求12片装成一瓶,所以将两块芯片级联成12进制的倒计时计数器,所以利用192的预置数功能将高位置数成Q3Q2Q1Q0=0001,低位置数成Q3Q2Q1Q0=0010,把低位的借位输出接到高位的脉冲输入。

再将片高位的借位输出接到盒低位的脉冲输入,以此类推后面的瓶,盒的接法是一样的,只是把瓶计数的输出置成高位Q3Q2Q1Q0=0011低位Q3Q2Q1Q0=0110,盒计数的输出置成高位Q3Q2Q1Q0=0100低位Q3Q2Q1Q0=0101。

箱计数输入端全部接低电平把盒高位的置数端接到CPu脉冲输入实现加计数。

这样就实现了片12瓶36盒45的药品包装功能。

通过mulsitim12将计数器计数模块绘制出来如下图所示,图中分别用3个与非门控制192的置数端将高位和低位的Q3输出分别接到与非门的两输入端。

当两块芯片输出端最高位同时出现1时使192置数端有效,给芯片重新置入原来预置数时的那个数值。

3.74LS48与显示模块设计

(1)用7个74LS48的输出端分别接7个七段显示管,使74LS48使能端接高电平,输入端DCBA分别接74LS192的输出端Q3~Q0.

(2)译码显示部分主要由74LS48和七段显示管组成,主要作用是包装过程中对片、瓶、盒、箱的数字显示。

下图为本设计译码显示部分在mulsitim12上的接线图:

 

 

第三章总电路设计图

总电路设计图中为了仿真方便将1HZ的脉冲输入直接用仿真软件里的时钟脉冲输入,将74LS48和七段显示管组成的译码显示部分直接用仿真软件的4输入显示管代替,这样就可以很简便的看到整个包装控制器的计数控制显示。

下图就是这次课程设计在mulsitim12上的总设计图:

第四章电路安装与调试

先到实验室选好一块好点的实验板,因为我们这次的课程设计接线可能会比较复杂,所以合理把芯片安放位置确定好,这将为我们之后接线带来很大的方便。

选好板子之后去学习委员这里领取本次设计需要的芯片及导线,7块七段显示管、7片74LS48、7片74LS192、一片74LS00及导线若干。

在安装芯片之前,先把所有芯片及导线依次进行检测,因特别是192要分别简单的检测其功能,看是否能正确计数。

这将大大的提高我们接线的成功率。

所有准备工作完成之后,把芯片依次安装在原先规划好的位置。

开始接线。

因线路比较复杂,所以我们对导线有分类比如输入端我们用黄色的导线、输出端用蓝色的导线等。

我们本次接线的步骤是:

首先把所有192的Q3~Q0接48的DCBA然后将所有的192CR端接高电平、前六片芯片CPu接高电平(最后那片CPd接高)前一片192的借位端接到后一192的CPd,再按照仿真图将74LS00接好,最后按照需要把所有192的输入端接在相应的高低电平上。

通电,看显示管是否显示正常,如果按照设计要求正常变化则接线成功。

 

第五章故障分析与电路改进

5.1电路故障现象

仿真过程中的故障

显示管不显示

显示管预置数不正确,计数变化过程也不正确

接线过程中的故障

所有显示管显示0脉冲给不进去。

显示管通电断电时显示不正常。

显示管没有按照设计要求正常计数。

5.2故障排除与电路改进

仿真过程故障排除

对电路图分析后初步认为在仿真软件上连线过程中有漏线,通过对仿真图的认真检查,发现所有接高电平的线接到一起后都没有接入5V电源。

通过对仿真图的检测,发现第二片192的输入端接错了,改正之后置数正常。

改正之后发现计数还是不正确,再检测发现第三、四块192的置数端没有接在一起在接到00的输出端,改正之后计数正常。

接线过程故障排除与电路改进

所有显示管显示为0,可以初步认为192CR端一直有效,因为在仿真过程中我把CR端没有接线,仿真正常,所以在接线过程中我也没接,我想可能是仿真软件与实际接线之间的差别,所以我把所有的192芯片CR端串接起来然后接地。

显示管显示正常。

显示管通断电过程中,显示管会有跳码,也即不会按照要求显示数据。

我分析可能是导线接触不良或者通断点过程中芯片有损坏。

重新按照接线步骤再次接线。

显示管没有按照设计要求正常置数。

我初步认为是74LS00没有达到给192置数的功能。

通过对电路的检查,发现74LS00芯片没有给电源。

接好所有芯片都按照设计要求正常计数。

 

第六章总结与体会

经过这两周的课程设计,我学会了很多,不仅对数电的知识进行了复习与应用,还提高了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开始我用的是EWB软件,虽然EWB比较的简便,但是由于它的连线之间让人觉得有些凌乱,所有后来改用了Multisim12软件进行数字电路的仿真。

由于以前没有使用过这个软件,所有在使用的时候还得一边上网XX看看他的使用视频,不过看了之后发现这个软件很容易上手的,在接下来的设计和仿真上,这个软件帮了很大的忙的。

课题设计好了之后我们就去实验室接线,虽然说我们在计算机上已经成功的仿真出来了,可是实际接线却出现了一些状况,比如开始的时候我们很快把线路接好,可是通电后却发现有的芯片是坏的,我们还一次检查出导线,发觉导线还有几根是不能连通的。

后来我们重新接线,把所有的导线都按颜色分类,接低电平,接高电平,已经接数码管,接线的时候都分别用不同的导线来连接,这样在检查电路的时候能很快的找出错误来。

我们花了很久总算是把电路连出来了,可是出现了一些问题,电路不能按我们所预想的那样运行。

由于我们连线的时候是用不同的导线连的,所以找问题也比较方便。

经过我们的努力,电路终于按照我们预想的那样成功运行了。

这次数字电子电路课程设计,让我复习了数字电子的知识同时也学习了许多新的知识。

每次课程设计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让我们能够充分利用所学过的理论知识还有自己的创造力,让我们学会了查找资料的方法,培养了自己设计和分析电路的能力。

我相信这是对我的一个很好的提高。

这次课程设计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平时在学习理论知识的时候,我们应该更注重实践,而不是只为应付考试,学习就应该学有所成。

这次课程设计让我对我们所学的知识能干什么有了更直观的了解,以前那些神秘的东西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变得不再那么神秘,我相信,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的好奇心将被一个个的击破。

还有就是这次的课程设计是由两人一组,既加强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又让我们学会了团结一致,共同合作才能研究出最好的方案。

我们将理论联系实际,在交流中取得进步,从问题中提高自己。

这次课程设计,收获颇丰,不仅增强了和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也培养了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

以前遇到问题总会很急躁,不会冷静的去分析问题出在哪里。

在接线过程中我也遇到过许多问题,但我都一一解决了,遇到问题就该这样冷静思考。

总之这次课程设计我学到了很多,无论是动手能力还是分析问题的能力,我希望以后有更多的这种让我们实践的机会,让我们在实践中去学习知识。

 

第七章电路接线实物图

 

 

附录

元器件清单

一个74LS00

七个74LS192

七个74LS48

七个七段显示管

导线若干

 

参考文献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五版)清华大学电子学教研组编阎石主编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与仿真》中南大学出版社孙胜麟郭照南主编陈意军主审

《电子技术与EDA技术课程设计》中南大学出版社郭照南主编

 

电气与信息工程系课程设计评分表

项目

评价

及格

设计方案的合理性与创造性

硬件设计或软件编程完成情况

硬件测试或软件调试结果

设计说明书质量

设计图纸质量

答辩汇报的条理性和独特见解

答辩中对所提问题的回答情况

完成任务情况

独立工作能力

出勤情况

综合评分

指导教师签名:

________________

日期:

________________

注:

表中标*号项目是硬件制作或软件编程类课题必填内容;

此表装订在课程设计说明书的最后一页。

课程设计说明书装订顺序:

封面、任务书、目录、正文、评分表、附件(非16K大小的图纸及程序清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