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备课.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09071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68 大小:124.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8页
四年级语文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8页
四年级语文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8页
四年级语文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8页
四年级语文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8页
四年级语文备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8页
四年级语文备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8页
四年级语文备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8页
四年级语文备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8页
四年级语文备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8页
四年级语文备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8页
四年级语文备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8页
四年级语文备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8页
四年级语文备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8页
四年级语文备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8页
四年级语文备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8页
四年级语文备课.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68页
四年级语文备课.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68页
四年级语文备课.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68页
四年级语文备课.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68页
亲,该文档总共16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备课.docx

《四年级语文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备课.docx(16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年级语文备课.docx

四年级语文备课

教学进度表

四年一班第七册学科:

语文教师:

王众如

周次

起止日期

内容

课节

备注

1

9、4——9、8

第1课3第2课3第3课1

7

2

9、11——9、15

第3课1第4课1百花园一4第5课1

7

3

9、18——9、22

第5课2第6课3第7课2

7

4

9、25——9、30

第7课1第8课2百花园二4

7

6天

国庆串休

5

10、1——10、8

国庆、中秋

假期

6

10、9——10、13

第9课3第10课3第11课1

7

7

10、16——10、20

第11课1第12课3百花园三3

7

8

10、23——10、27

百花园三1第13课3第14课3

7

9

10、30——11、3

第15课2第16课2百花园四3

7

10

11、6——11、10

百花园四1第17课2第18课2第19课2

7

11

11、13——11、17

第20课1百花园五3第21课3

7

12

11、20——11、24

第22课2第23课2第24课1百花园六2

7

13

11、27——12、1

百花园六1第25课2第26课2第27课2

7

14

12、4——12、8

第28课1百花园七4第29课2

7

15

12、11——12、15

第30课2第31课2第32课2百花园八1

7

16

12、18——12、22

百花园八2总复习

7

17

12、25——12、29

总复习

7

1、《绿叶的梦》导学案

学科:

语文年级:

四年级教者:

单元

第一

单元

课题

1、绿叶的梦

课时

课时

授课时间

第周

月日

学习

目标

1.帮助学生会写“汇、岗、戒、章、枣、刺、陈、毒、忆”9个生字,会认“粱、瓢、搜、汇、岗、旷、章、痰、忆”9个生字,理解“碾磨、启蒙、标本、觅食、洋溢、祛痰止渴”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3.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读懂课文内容,体会绿叶带给孩子们的乐趣,感受作者对童年时代的快乐生活和有益活动的留恋。

学习

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重点:

课文2—6自然段,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理解感悟课文内容。

难点:

抓住描写孩子们在大自然里与绿叶快乐嬉戏的场面展开想象,体会绿叶带给孩子们的乐趣,感受作者对童年时代的快乐生活和有益活动的留恋。

突破方法:

*通过熟读课文,学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围绕重点设计问题,学生再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讨论理解重、难点。

教法

教师主导,深入小组讨论并加以指导,在学生讨论及汇报时教师要把握课文重点及时点播

学法

自学、对学、组学

教学手段

导学案

知识链接

 

 

 

 

导学过程

修正栏

2分

激发情趣,走进作家的童年生活。

师:

每个人都有许多美好的童年回忆,今天,我们就跟随作家葛翠琳的足迹,走进她记忆中的绿色童年。

(板书课题:

绿叶的梦)。

看看作者对童年有什么美好的回忆。

(齐读课题。

预习导学

1、仔细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根据字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记忆字形。

采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学习的形式,熟记熟读生字词语,,有针对性地正音,提示生字中易错的笔画。

2、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引导思考:

这篇课文重点回忆了作者童年的什么事?

哪些段

落写了这个重点内容?

3、细读课文,理解感情。

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我”对绿叶着迷的的句子和段落,读一读,体会“我”为什么对绿叶那么着迷?

4、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是怎样一步一步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的?

5、课文为什么以“绿叶的梦”为题?

6、指导背诵第五自然段。

1、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我”对绿叶着迷的的句子和段落,读一读,体会“我”为什么对绿叶那么着迷?

2、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是怎样一步一步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的?

展示

互动

学习一、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其他同学思考:

你读懂了什么?

  

预设:

1)作者的童年是在大自然中长大的。

  

2)作者小时候的玩具很多。

教师追问:

有什么?

(请两名学生读第二句话,以加深印象)是单单就这几种吗?

(注意省略号的作用)不知你们发现没有,这些玩具还有两个共同特点呢?

(一是都来源于大自然,二是都是靠我们灵巧的双手做出来的。

)  

3)在童年中,最让作者着迷的是绿叶。

  

过渡:

大自然提供我们许多的玩具,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

但是作者为什么“最着迷”于绿叶呢?

是谁引导她喜欢上了绿叶呢?

  

2.学习第二自然段。

  

预设:

是启蒙老师教他们搜集标本,讲述绿叶的知识和趣闻,才让作者对绿叶着了迷。

  

师:

看来这段内容既回答了第一段中的问题,又开启了后面的几个段落讲他们是如何搜集标本的,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也叫过渡段。

(副板书:

过渡段)我们在写作时也可以采用这种写法。

  

过渡:

走进“绿叶的梦”,在作家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中,让我们也来发现一幕最喜欢的场景,愿意吗?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的3-6自然段。

找出一段来谈自己的体会。

  

三、重点学习3-6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

  

2.你觉得作者的童年是什么样子的?

(生动有趣,生活很快乐,羡慕作家的生活)你喜欢哪一幕场景呢?

为什么?

(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最好按照顺序说。

  

3.交流第三自然段。

  

预设:

1)我喜欢第三段,是因为他们采集绿叶时太快乐了,无拘无束。

  

教师追问:

从哪看出来的?

(跑遍)怎么理解?

(足迹遍布大自然的每个角落)  

2)他们都去哪采集绿叶呢?

出示字幕:

()的树林()的墓地  

()的河边()的田野一()土岗子(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和他们的足迹遍布每个地方)(还要让学生知道它们之间用的是顿号)  

3)他们是怎么采的呢?

出示:

()大树()丛林(从这几个动词上可以看出作者他们当时很悠闲,很快乐,当时是怎么高兴就怎么玩,全然没有了女孩子的温文尔雅,有的只是“欢乐的笑声”)  

 

4)在大自然里,孩子们都做了哪些开心的事?

(两人读)他们是怎么打扮自己的?

(编花环戴在脖子上,编帽子,用白薯秧子编手链,小花伞……)(还要注意省略号的作用,点名并不是只有这四种活动,引导学生想象还做了哪些有趣的事?

)正是作者恰当准确的描写,孩子们那对美的追求和向往跃然纸上。

  

他们是怎么在一起嬉笑打闹的?

(会舒服的躺在厚厚的树叶做成的毯子上美美地欣赏大自然的风景;玩累了,闭上眼睛休息时会有调皮的孩子用树叶在你的脸上挠痒痒;抓起一大把各种颜色的树叶撒向天空,会像仙女散花一样美,用树叶做成笛子来吹……)  5)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

(作者看到了这么多的花花草草,心情一定很舒畅,要是我也能像作者一样玩个痛快该有多好啊!

)  

6)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孩子们放飞心情,放飞自己,绿叶和鲜花谱出了一曲童年的快乐乐章。

请同学们大声地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争取背下来。

(指两名同学读,老师和同学接读)  

过渡:

从同学们的朗读中,老师能听出,你们已经体会到了作者采集绿叶时地快乐。

  

4.交流第四段。

  

预设:

我喜欢这一段,因为文中写到,在采集树叶时也会争强和探险,甚至受伤,这样写得很真实。

(请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谈)  

教师小结:

是啊,他们真是一群勇敢的孩子。

  

5.交流第五段。

  

预设:

1)第一句这个比喻句写的很美。

(说明把落叶比作了一群群的蝴蝶。

也能表达出孩子们收获的喜悦和欢乐,把他们当时野外活动的高兴心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2)他们玩的高兴吗?

从哪看出来的?

(读相关的句子)有关于动作的、颜色的、形状的)A.读关于动作的句子时,引导学生找出动词,谈感受。

再次想象他们当时玩的情景。

(使我们仿佛置身其中,跟作者一起陶醉在了大自然的怀抱中,仿佛他们的声音在我耳边想起,我好像看到了他们开心的笑容)B。

读关于叶子的形状的句子时,再次引导学生注意顿号的作用,并让我们试着用顿号说一句话)  

3)置身于大自然,作者的心情快乐,并近乎于疯狂,给作者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让我们再次怀着这种欢愉,畅快的心情把这一段读一遍。

  

过渡:

其实让作者着迷于“绿叶”,不仅是因为采集绿叶时有高兴的体验,更重要的是他们还能学到很多的知识和乐趣。

6.交流第六段。

  

预设:

1)作者都学到了什么?

(读)  

2)教师出示课文中提到的几种植物的叶子,并请学生说出它的药用价值。

  

3)教师补充其他植物的叶子,并讲解用途。

(鼓励学生去探索,搜集,从自然界中获取更多的知识)  

过渡:

全文到这就有了一个完美的结局,孩子们不仅从这些绿叶中收获了知识,收获了快乐,同时也收获了一个美丽的“梦”,一个令人值得回味的快乐的梦,题目《绿叶的梦》的真正含义也就在于此。

 

 

反馈交流

1.题目是《绿色的梦》,它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梦呢?

你是怎么理解的?

  

出示:

绿叶的梦是快乐的梦,  

因为。

  

绿叶的梦是的梦,  

因为。

  

回忆作者的表绿叶的梦是快乐的梦,因为在大自然中可以  

2.快乐地嘻笑,打闹;绿叶的梦是知识的梦,因为从绿叶上可以学到很多知识,懂得它们也有药用价值;绿叶的梦是难忘的梦,记录了小伙伴们在一起美好的时刻,值得一辈子去回味;绿叶的梦是勇敢的梦,当自己被树叶上的小刺划伤也不放弃,继续采集树叶……达方法,有什么值得借鉴的?

  

先概括再具体的表达方法。

  

3.小结:

作者的童年是快乐的,他们投身大自然,尽情享受大自然送给他们的童年礼物,在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记。

同学们羡慕作者与大自然的亲近,羡慕他们的快乐,而我们更应该羡慕他们富于创造的一双小手。

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唤起我们对快乐的追求,为自己留下美好的童年记忆。

板书设计

生活的乐章

1、绿叶的梦争强和探险着迷

丰收的欢乐留恋

丰富的知识

1、认真读词语,写出正确的读音。

磨()面磨()刀石磨()

搂()抱搂()树叶

2、读句子,照样子,写一写。

例:

秋天,树叶在风中飘落,像一群群蝴蝶飞向我们。

(1)深秋,柿子挂满枝头,像。

(2)像。

3、童年的“我”为什么会对绿叶着迷?

认真读词语,写出正确的读音。

磨()面磨()刀石磨()

搂()抱搂()树叶

2、读句子,照样子,写一写。

例:

秋天,树叶在风中飘落,像一群群蝴蝶飞向我们。

2、深秋,柿子挂满枝头,像。

3、像。

童年的“我”为什么会对绿叶着迷?

上了《绿叶的梦》,会让学生不由自主的沉浸在美好的向往之中。

教学中,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调动生活体验,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让学生入情入境,去美美的阅读,细细的品味。

体会绿叶给作者童年带来的欢乐,感受作家的情感,抒发自己对自然的情怀,乐于像作家一样关爱生活,关爱大自然。

2、《芦叶船》导学案

学科:

语文年级:

四年级教者:

单元

第一

单元

课题

2、芦叶船

课时

课时

授课时间

第周

月日

学习

目标

1.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儿时的童心童趣。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品读芦叶船给孩子带来的乐趣与由此产生的无限联

想与希望。

3.会认“蜘、蛛、桅、窄、浩、荡”等生字;会写“横、竖、蜘、蛛、窄、喇、

叭、航、浩、荡”等生字;掌握“蜘蛛、窄叶、喇叭、远航、浩浩荡荡”等词语。

学习

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重点:

重点体会芦叶船给生活在几十年以前的孩子带来的无穷乐趣。

难点:

体会在小河中的芦叶船,给作者带来的无限与希望。

感受孩子对未来生活和外面世界的向往。

突破方法:

*通过熟读课文,学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围绕重点设计问题,学生再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讨论理解重、难点。

教法

教师主导,深入小组讨论并加以指导,在学生讨论及汇报时教师要把握课文重点及时点播

学法

自学、对学、组学

教学手段

导学案

知识链接

 

 

 

 

 

 

 

导学过程

修正栏

导入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问问学生:

你最喜欢玩的是什么?

2.谁到过水乡?

谁了解水乡孩子的生活?

请同学说说搜集到的资料,然后出示课题,引出大家要共同了解的水乡娱乐方式——玩“芦叶船”。

预习导学

1、默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字典读准字音,根据字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记忆字形。

2、学生互动学习,互相检验自学效果。

3、提示会写字中易出错的地方(如:

喇港竖等)

4、个人朗读课文,达到准确、流利。

5、想一想:

课文讲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

再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多读几遍。

6、说说“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

7、你喜欢“我”的童年生活吗?

你希望有怎样的童年生活?

合作

探究

说说“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

展示

互动

深入理解课文

1.作者描述的芦叶船的哪些地方给自己留下了深刻印象?

2.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深切感悟。

3.课堂交流:

预设:

——玩的地方美。

引导结合第一自然段体会理解。

过程中,可以让到过水乡的同学介绍水乡的有关情景,教师也可以播放有关水乡的图像资料,以丰富学生的表象积累,但重点还是让学生品味语言。

比如崇明岛上的河道“像蜘蛛网一样”纵横交错,这种迷宫似的水乡环境,往往是追寻自由快乐的孩子所喜欢的。

再看河边的芦苇,一个“冒”字说明芦苇生长的速度极快,而两个打比方的句子苇芽“像船上的桅杆”,长了一片叶子的苇芽“像升起了绿色的风帆。

”不仅形象地描绘芦苇的样子,而且让人领悟到了哪勃勃的春意,从中也能使我们体会到作者对家乡、对芦苇、对美好春天的喜爱。

——玩的玩具制作得美。

引导学生从第三自然段体会理解。

可以先让学生尝试画一幅家和学校的环境地图。

从而看孩子是不是理解了课文第三自然段第一二句的意思。

进而重点体会芦叶船制作非常多姿多彩。

充满个性与创造,更充满欢乐。

过程中,可以用图片、实物展示芦叶船或者学生自己制作的小玩具。

——玩儿的过程美,充满想象与智慧。

重点抓住我和表兄的动作语言,体会万芦叶船的心情。

实际,无论玩什么,在玩耍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如芦叶船搞不好会漏水、重心不稳会翻、芦叶折压不当小船还会散……要想在玩耍中玩得精彩、漂亮,是需要智慧与耐力,甚至运气的。

三、读写结合,学习写法。

课文把怎样做芦叶船、怎样玩芦叶船写得非常生动。

你最喜欢玩什么?

能用你的笔告诉大家吗?

课上可以先让孩子说一说,课下再写下来。

四、朗读训练,加深体验

1.最后一段是作者丰富的联想,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感情来读?

2.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一段。

五、读背说写,积累语言

1.配乐朗读课文。

2.把喜欢的句段多读几遍,熟读成诵,摘抄生动优美的语言。

3.能画一画你想象中的芦叶船吗?

 

反馈交流

你喜欢作者的童年生活吗?

你希望自己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

板书设计

飘向竖河——长江——东海

2.芦叶船

带来惊喜——希望——向往

1、把句子补充完整。

(1)那里河道特别多,有横的、竖的,像。

(2)他跑得特别快,像。

(3)雨下得大,像。

(4)像。

2、“江里的浪那么大,而且后浪推前浪,一浪接一浪,那小小的芦叶船,怎么会翻不了呢?

”这句话的意思是(),

(1)浪很大,芦叶船会翻。

(2)浪很大,但是芦叶船不会翻。

教学时,我创设这样的情境,从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同学们最喜欢玩什么?

你们是怎么玩儿的?

”在学生充分谈的基础上,引入本课的学习。

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然后让学生描述小伙伴们玩芦叶船的情景。

引导学生想象,孩子们把船放入江水中,吹奏动听的乐曲时,彼此可能会说些什么,心里可能会怎么想?

通过这样的角色体验,进一步体会芦叶让孩子们更富有创造力,也给孩子们带来的无尽欢乐。

3、《一只贝》导学案

学科:

语文年级:

四年级教者:

单元

第一

单元

课题

3、一只贝

课时

课时

授课时间

第周

月日

学习

目标

1.会认“咸、涨、虹、泽、稀”等字;会写“咸、拢、虹、漂、案、荣、稀、

罕”等生字;掌握“围拢、长虹、漂亮、图案、荣耀、稀罕”等生词,联

系语境理解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叹号的不同味道。

3.体会重点语句,感悟一只贝特殊经历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初步体会“对比”

的写作手法。

4.能根据关键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学习

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重点:

通过品味语言文字,深入体会这只贝忍受痛苦,与石子抗争所表现出来的可

敬的品质,并体会出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难点:

体会“对比”的表现手法。

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法

教法

教师主导,深入小组讨论并加以指导,在学生讨论及汇报时教师要把握课文重点及时点播

学法

自学、对学、组学

教学手段

课件

知识链接

 

 

 

导学过程

修正栏

你知道这是什么吗?

用一两句话形容它给你留下的印象。

(出示贝壳图片)是啊,这只贝壳一点儿也不吸引人。

它为什么没有七彩条纹?

又为什么会来到海滩上?

一起学习课文,你的疑问就会得到解决。

第一部分

1、读一遍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

标出自然段、圈出生字、并借助工具书学习生字。

2、我会看拼音写词语。

Weilongchanghongpiaoliang

Tuanrongyaoxihan

3、形近字组词

咸()漂()

感()飘()

第二部分:

1、通过读课文,你认识到这是一只怎么样的贝,从文中找出重点句画出来。

2、为什么说这是一只可怜的贝?

用心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

3、贝的可敬体现在什么地方?

你的周围有哪些人具有贝的精神?

 

为什么说这是一只可怜的贝?

用心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

贝的可敬体现在什么地方?

你的周围有哪些人具有贝的精神?

展示

互动

(一)研究“可怜”

1、首先,我们来研究一下,为什么说它是一只可怜的贝呢?

请大家再用心地默读课文3——5自然段,找出描写这只贝可怜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

2、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巡回指导。

3、汇报交流,全班共享精彩之处:

A、有感情读出相关句子,归纳地说说自己读这段话时的心情。

B、同学补充,再有感情读,展示自己内心的感受。

C、重点指导读第三自然段。

第三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具体描绘了贝的可怜。

要引导学生抓住这段话中的重点词,通过多形式的诵读,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对贝的同情之情。

D、教师随机板书:

受尽折磨

4、抓住课文中对一只贝丑陋的描写,引导学生找出课文1、2自然段中描写贝壳漂亮的句子,有感情地汇报读(课件随机出示漂亮贝壳的图片),通过对比,强化学生对一只贝可怜的认识。

(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走进贝的世界,读出自己的思考,读出自己的独特理解,这才是语文学习的真正目的。

本环节以“磨制”“失去”等词及与漂亮贝壳遭遇的对比为切入点,细细揣摩,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积淀语感,加深理解、感悟。

情境的创设,个性化的朗读,使课堂情趣盎然,对“可怜”的理解更深。

5、教师小结:

是的,这是一只多么可怜,多么不幸的贝呀!

它(失去生命失去荣誉受尽折磨丑陋让人讨厌有苦说不出……)

6、根据板书引读:

一只贝,一只可怜的贝。

(二)研究“可敬”

1、过渡,这是一只可怜的贝,那么哪里又看出它又是一只可敬的贝呢?

2、请同学们先认真默读课文5——9自然段,找出原因,然后再与你的小伙伴们交流自己的体会。

3、指名学生回答,相互补充,并相机指名板书。

4、教师引读:

一只贝,一只可敬的贝。

(留给学生自主学习,自由朗读的空间,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读书的兴趣,采用不同的读书方式感悟文本语言,提高认识,升华情感。

使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贝的可敬。

(三)联系升华

1、同学们,此时,你还觉得它可怜吗?

学生自由说

师总结:

是的,在它对待不幸中,我们更是感受到它的可敬。

现在我们再来齐读第三自然段,感受贝可怜背后的可敬。

2、是的,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

那么你们是觉得更可怜还是更可敬呢?

让我们再来深情地读一读这句话。

齐读句子:

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

10、用琴声叙述王子为民除害的故事,让你感受到什么?

(音乐也是一种语言,音乐的魅力,音乐文化的特点)

反馈交流

这是一只坚强、可敬又乐于奉献的贝,从这只贝身上,你会想到一些什么样的人?

(指名说)请你把对他们的想说的心里话写下来。

(在引起学生强烈情感共鸣时,恰到地将语言训练以及学生的情感体验结合在一起,给学生抒写心声的契机,使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真正触及心灵。

板书设计

3、一只贝

一只贝,一只()贝。

别的贝

普通漂亮对比

受折磨显荣耀借物

献珍珠?

喻人

无踪影

1、我会看拼音写词语。

Weilongchanghongpiaoliang

Tuanrongyaoxihan

 

2、形近字组词

咸()漂()

感()飘()

 

这篇课文作者采用的是以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无法走近文本。

因此,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特别是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贯穿于我教学的始终。

并通过词语的品析,句式的推敲,情感的体会等方法,达到积累语言,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目的。

让有效性落到实处。

 

4、《快乐的暑假》导学案

学科:

语文年级:

四年级教者:

单元

第一

单元

课题

4、快乐的暑假

课时

课时

授课时间

第周

月日

学习

目标

1.朗读诗歌,了解诗歌大意。

2.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句子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3.会认本课的生字“憧、憬、泼、率”。

利用课后词语花篮积累词语。

学习

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重点:

积累词语,了解诗歌大意,有感情地朗诵诗歌,从诗中感受到假期的快乐。

难点:

品味诗歌,从诗中感受到自由、健康成长是大家的心愿。

方法:

*通过熟读课文,学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围绕重点设计问题,学生再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讨论理解重、难点。

教法

教师主导,深入小组讨论并加以指导,在学生讨论及汇报时教师要把握课文重点及时点播

学法

自学、对学、组学

教学手段

图片,导学案

知识链接

 

导学过程

修正栏

导入

联想导入,揭示课题

(一)教师板书“暑假”。

边板书边提示词语的读音以及书写要求。

(二)提问:

看到“暑假”这个词,你能想到哪些词?

(三)教师过渡:

暑假在一年中的七、八月份,是同学们学习期间最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