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培训记录质量管理体系中的.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11877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9.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员培训记录质量管理体系中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员培训记录质量管理体系中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员培训记录质量管理体系中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员培训记录质量管理体系中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员培训记录质量管理体系中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人员培训记录质量管理体系中的.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人员培训记录质量管理体系中的.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人员培训记录质量管理体系中的.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人员培训记录质量管理体系中的.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人员培训记录质量管理体系中的.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人员培训记录质量管理体系中的.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人员培训记录质量管理体系中的.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人员培训记录质量管理体系中的.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员培训记录质量管理体系中的.docx

《人员培训记录质量管理体系中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员培训记录质量管理体系中的.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员培训记录质量管理体系中的.docx

人员培训记录质量管理体系中的

人员培训记录

编号:

2014-001

培训课程

《公路试验检测数据报告编制导则》释义手册

培训机构

/

培训时间

 

培训地点

公司会议室

培训方式

自培

授课人

 

培训内容记录:

试验检测数据报告标准化与信息化是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水平、及时了解工程质量变化趋势的重要手段,是行业管理、勘察设计、质量监督、工程监理、施工企业、检测机构、材料供应等各方共同期望实现的目标。

这项工作既有利于试验检测管理的科学与规范,也有利于试验技术资料的归档和交流,还有利于试验检测假数据、假报告的防范与遏制,具有重要的

现实意义。

一、试验检测记录表编制要求

本标准以《公路诗韵工程试验检测机构等级标准》为基本依据,对记录表所涉及的管理要素与技术要素内容进行详细的规定,特别明确表格名称、唯一性标识编码的具体编写方式与管理规定。

1、管理要素

1.1标题区

1.1.1组成

记录表标题区由表格名称、唯一性标识编码、试验室名称、记录编号和页码等内容组成。

1.1.2表格名称

位于标题区第一行居中位置。

原则上采用“项目名称”+“参数名称”+“试验检测记

录表的形式,特殊情况例外。

1.1.3唯一性标识

用以区分记录表的管理编码,具有唯一性,与表格名称同处一行,靠右对其。

采用“专业编码”+“项目编码”+“参数编码”+“方法区分码”的形式表示。

1.1.4试验室名称

位于标题区第二行位置,靠左对其。

工地试验室名称为“母体试验检测机构名称+建设标段名称+工地试验室”。

等级试验室名称宜采用“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等级证书”上的名称。

1.1.5记录编号

与“试验室名称”同处一行,靠右对齐。

记录编号由试验室自行编制,用于试验参数、

试验过程的识别。

1.1.6页码

位于表格的页眉处,靠右对齐,以“第×页,共×页”的形式表示。

1.2落款区

落款区由“试验”、“复核”、“日期”三部分组成。

落款区的日期为记录表的复核日期。

1.3基本信息区

1.3.1工程部位/用途:

为二选一填写项,当可以明确被检对象在工程中的具体位置时,宜填写工程部位的桩号;当指明数据报告结果的具体用途时,宜填写相关信息。

1.3.2委托/任务单编号:

由试验室自行编制,用于表示外部委托/内部任务流转的唯一性编号,

 

 

 

 

人员培训记录

编号:

2014-001

培训课程

《公路试验检测数据报告编制导则》释义手册

培训机构

/

培训时间

 

培训地点

公司会议室

培训方式

自培

授课人

 

培训内容记录:

一般宜填写委托单编号,用于盲样管理时可填写任务编号。

1.3.3样品名称:

按规范要求填写,不能简写。

1.3.4样品描述:

描述样品的状态,如样品的结构、形状、规格、颜色、数量等信息。

1.3.5样品编号:

由试验室自行编制,用于区分每件独立样品的唯一性编号。

1.3.6试验条件:

用于描述试验时的环境条件,如试验的温度、湿度、照明以及在标准中有明确规定的其他环境条件的实测值或范围值。

1.3.7试验依据:

进行试验所依据的现行有效的标准、规程或其他技术文件。

1.3.8试验日期:

为试验的起止时间,以时间段或时间点表示。

1.3.9主要仪器设备及编号:

试验所用主要仪器设备的信息,宜包括仪器设备名称、型号规格及唯一性标识。

1.4附加声明区附加声明区即“备注”,可用于试验检测的依据、方法、条件等偏离情况的声明,亦可用于对样品及其试验结果作专门细致性的描述。

工地试验室的记录表的附加声明区还可用于监理签字。

1.2技术要素

技术要素的检验区用于记录试验过程和试验结果的信息,是试验室按试验依据编制的技术内容,宜包括但不限于原始观项目、数据处理过程与方法、试验结果等。

二、试验检测报告编制要求

1、管理要素

1.1标题区

1.1.1组成

报告标题区由表格名称、唯一性标识编码、试验室名称、报告编号、页码等内容组成。

1.1.2表格名称

位于标题区第一行居中位置。

单一记录导出的报告,其表格名称宜采用与记录表名称相同的命名方式,仅将记录表改为检测报告;由多个记录表导出的报告,宜采用“项目名称”+“试验检测报告”的形式或其他约定的形式。

1.1.3唯一性标识编码

是报告的管理编码,与表格名称同处一行,靠右对其。

采用“专业编码”+“分类编码”+“项目编码”+“格式区分码”的形式表示。

1.1.4试验室名称

位于标题区第二行位置,靠左对其。

工地试验室名称为“母体试验检测机构名称+建设标段名称+工地试验室”。

等级试验室名称宜采用“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等级证书”上的名称。

1.1.5报告编号

与“试验室名称”同处一行,靠右对齐。

由试验室自行编制,用于报告的识别。

 

 

 

 

人员培训记录

编号:

2014-001

培训课程

《公路试验检测数据报告编制导则》释义手册

培训机构

/

培训时间

 

培训地点

公司会议室

培训方式

自培

授课人

 

培训内容记录:

1.1.6页码

位于表格的页眉处,靠右对齐,以“第×页,共×页”的形式表示。

1.2落款区

落款区由“试验”、“审核”、“签发”、“日期”、“专用章”五部分组成。

日期为报告的签发时间。

试验应为本项检测工作的主检人员;审核为签字领域的持证试验检测工程师;签发人应既是持证试验检测工程师,也是试验检测机构的授权签字人。

专用章盖在报告的签发日期上。

1.3基本信息区

1.3.1施工/委托单位:

为二选一填写项,宜填写施工单位名称,仅当无法填写施工单位信息时,可填写委托单位名称

1.3.2工程名称:

本报告测试范围内建设项目的名称。

1.3.3工程部位/用途:

同记录。

1.3.4委托编号:

同记录中的委托编号

1.3.5样品描述:

同记录。

1.3.6样品编号:

同记录。

1.3.7试验依据:

同记录。

1.3.8判定依据:

判定试验结果合格与否所依据的相关试验规程、标准或其他技术文件。

1.3.9主要仪器设备及编号:

同记录。

1.4附加声明区附加声明区即“备注”,在报告已述内容中未能描述的或需补充说明、声明的信息,对报告结果的使用建议,抽样信息,不确定度表示等内容,都可在附加声明区中体现。

工地试验室出具报告的附加声明区还可用于监理签字。

记录人:

年月日

培训资料清单:

《公路试验检测数据报告编制导则》释义手册

备注:

/

 

 

 

 

人员培训记录

编号:

2014-002

培训课程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

培训机构

/

培训时间

 

培训地点

公司会议室、检测室

培训方式

自培

授课人

 

培训内容记录:

一、基本规定

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满足混凝土配制强度及其他力学性能、拌合物性能、长期性能和耐

久性能的设计要求。

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采用工程实际使用的原材料;配合比设计所采用的细骨料含水率应小于0.5%,粗骨料含水率应小于0.2%。

3、混凝土的最大水胶比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

4、除配制C15及其以下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外,混凝土的最小胶凝材料用量应符合相关的规定。

5、矿物掺合料在混凝土中的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对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粉和复合掺合料的最大掺量可增加5%。

采用掺量大于30%的C类粉煤灰的混凝土应以实际使用的水泥和粉煤灰掺量进行安定性检验。

二、混凝土配置强度的确定

1、混凝土配置强度应按下列规定确定:

1.1当混凝土配制强度等级小于C60时,配制强度应按下式确定:

fcu,o≥fcu,k+1.645σ1.2当设计强度等级不小于C60时,配制强度应按下式确定:

fcu,o≥1.15fcu,k1.2混凝土强度标准差应按下列规定确定:

当具有近1个月~3个月的同一品种、同一强度等级混凝土的强度资料,且试件组数不小于30时,按要求进行。

当没有资料时,标准差可按表选用。

三、混凝土配合比计算

1、水胶比计算

2、用水量和外加剂用量的计算

3、胶凝材料、矿物掺合料和水泥用量的计算

4、砂率的选用

5、粗、细集料用量的计算

四、配合比的试配、调整与确定

1、每盘混凝土试配的最小搅拌量(公称最大粒径≤31.5mm,拌合物数量不少于20L;公称最大粒径40mm,拌合物数量不少于25L并不小于搅拌机公称容量的1/4且不应大于搅拌机

的公称容量。

2、在计算配合比的基础上应进行试拌。

计算水胶比宜保持不变,通过调整其他参数使拌合性能符合设计和施工要求,然后修正计算配合比,提出试拌配合比。

3、应采用三个不同的配合比,其中一个应为试拌配合比,另外两个分别增加和减少0.05,用水量应与试拌配合比相同,砂率可分别增加和减少1%。

每个配合比应至少制作一组试件

压28天强度。

4、绘制强度和胶水比的线性关系图或插值法确定略大于配制强度对应的胶水比。

5、根据拌合物表观密度校正每立方混凝土中各种材料的用量。

 

 

 

 

人员培训记录

编号:

2014-002

培训课程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

培训机构

/

培训时间

 

培训地点

公司会议室、检测室

培训方式

自培

授课人

 

培训内容记录:

五、现场演示配合比实际操作

记录人:

年月日

培训资料清单:

《公路试验检测数据报告编制导则》释义手册

备注:

/

 

 

 

 

人员培训记录

编号:

2014-003

培训课程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T1346-2011)

培训机构

/

培训时间

 

培训地点

公司会议室、检测室

培训方式

自培

授课人

 

培训内容记录:

一、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以及制定采用本方法的其他品种水泥。

二、仪器设备

1、水泥净浆搅拌机

2、标准法维卡仪(标准稠度试杆、初凝试针、终凝试针)

3、雷氏夹膨胀测定仪(雷氏夹)

4、沸煮箱

5、量筒或滴定管(精度±0.5ml)

6、天平(称量不小于1000g,分度值不大于1g)

三、试验条件

试验室温度为20±2℃,相对湿度不低于50%;水泥试样、拌和水、仪器和用具的温度应与试验室一致;湿气养护箱的温度为20±1℃,相对湿度不低于90%。

四、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定方法(标准法)

按照规定的程序拌制水泥净浆,拌和结束后,立即取适量水泥净浆一次性将其装入已置于玻璃底板上的试模中,浆体超过试模上端,用宽约25mm的直边刀轻轻拍打超出试模部分的浆体5次以排除液体中的孔隙,然后在试模上表面约1/3处,略倾于试模分别向外轻轻锯掉多余净浆,再从试模边沿轻抹顶部一次,使净浆表面光滑。

在锯掉多余净浆和抹平的操作过程中,注意不要压实净浆;抹平后迅速将试模和底板移到维卡仪上,并将其中心定在试杆下,降低试杆直至与水泥净浆表面接触,拧紧螺丝1s~2s后,突然放松,使试杆垂直自由地沉入水泥净浆中。

在试杆停止沉入或释放试杆30s时记录试杆距底板之间的距离,升起试杆后,立即擦净;整个操作应在搅拌后1.5min内完成。

以试杆沉入试浆并距底板6mm±1mm的水泥净浆为标准稠度净浆。

其拌和水量为该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P),按水泥质量的百分比计。

五、凝结时间测定方法

1、初凝时间的测定:

试件在湿气养护箱中养护至加水后30min时进行第一次测定。

测定时,从湿气养护箱中取出试模放到试杆下,降低试针与水泥净浆表面接触。

拧紧螺丝1-2s后,突然放松,试针垂直自由地沉入水泥净浆。

观察试针停止下沉或释放试针30S时指针的度数。

当试针沉至距底板4±1mm时,为水泥达到初凝状态。

从加入水泥至初凝状态的时间为初凝时间,用min表示。

2、终凝时间的测定:

在完成初凝时间测定后,将试模从玻璃板上取下,翻转180°,继续养护。

当试针沉入试体0.5mm时,即环形附件不能再试体上留下痕迹时,为是你达到终凝状态。

从加入水泥至终凝状态的时间为终凝时间,用min表示。

六、安定性测定方法

 

 

 

 

人员培训记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