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升六年级语文第十二讲综合复习教师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12840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7.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五年级升六年级语文第十二讲综合复习教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小学五年级升六年级语文第十二讲综合复习教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小学五年级升六年级语文第十二讲综合复习教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小学五年级升六年级语文第十二讲综合复习教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小学五年级升六年级语文第十二讲综合复习教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小学五年级升六年级语文第十二讲综合复习教师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小学五年级升六年级语文第十二讲综合复习教师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小学五年级升六年级语文第十二讲综合复习教师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小学五年级升六年级语文第十二讲综合复习教师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小学五年级升六年级语文第十二讲综合复习教师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小学五年级升六年级语文第十二讲综合复习教师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小学五年级升六年级语文第十二讲综合复习教师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小学五年级升六年级语文第十二讲综合复习教师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小学五年级升六年级语文第十二讲综合复习教师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小学五年级升六年级语文第十二讲综合复习教师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五年级升六年级语文第十二讲综合复习教师版.docx

《小学五年级升六年级语文第十二讲综合复习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五年级升六年级语文第十二讲综合复习教师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五年级升六年级语文第十二讲综合复习教师版.docx

小学五年级升六年级语文第十二讲综合复习教师版

个性化教学辅导教案

学生姓名

年级

六年级

学科

语文

上课时间

教师姓名

课题

小五升小六综合复习

教学过程

一、选出带点字的正确读音画“  ”线.

阻挠(náo ráo)   勉强(qiǎng qiáng)  厌恶(wù è)

喷香(pēn pèn)   称心(chèn chèng)  倔强(jué juè)

二、看拼音写词语。

(5分)

hàohànxiānnènàohuǐgānzàochítang

()()()()()

三、按要求填空(4分)

“朝霞透过山峰,阳光泻满山谷。

”这句中的“透”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除部首再查(  )画;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找字母(  )。

“透”字在字典中有几种解释:

①通过,穿透;②暗地里告诉;③达到饱满的、充分的程度;④显露。

在这个句子里应选择第(  )种解释。

四、填上表示动物的字,组成成语。

(   )急跳墙   车水(   )龙   画(   )添足

亡()补牢门可罗()如()得水

(   )肠小道   万(   )更新   声名(   )藉

闻()起舞引()入室鸡()不宁

五、写出下面的反义词。

认真对成功正如马虎对(    )

微笑对高兴正如流泪对(    )

点头对同意正如摇头对(    )

六、按要求填空。

(   )的表演  飞快地(   )    发出(   )

(   )的湖面  欢快地(   )    完成(   )

(   )的草地 一遍一遍地(   )   增加(   )

七、在括号里填上关联词语。

老师(    )关心我们的学习,(    )关心我们的生活。

李刚(    )刻苦学习,(    )成绩优秀。

八、按要求写句子。

1.科学是改善人类生活最伟大的动力。

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澈的溪水流向远方。

改写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困难面前,我们必须迎难而上。

改写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骄傲”的不同词义造句。

①(指不谦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指很自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一句关于“爱国”的名人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1.经过大家的耐心帮助,使我认识到自己的缺点。

 

2.昨天中午刮了一天的风。

 

3.我们小队实施并制定了暑假计划。

 

十、阅读《跳水》中的片段,回答问题。

“你逃不了!

”孩子一边追赶一边喊。

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

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

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

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

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部吓呆了。

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有命了。

即使他走到横木头上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

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

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

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

“向海里跳!

快!

不跳我就开枪了!

”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

“向海里跳!

不然我就开枪了!

一!

二!

”刚喊出“三!

”孩子往下一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扎进了海里,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

40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

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1.写出孩子追赶猴子时的动词。

2.用“     ”画出能说明当时情况危急的句子。

3.想像当孩子获救后,大家会怎样说呢?

                  

4.船长的        、        、        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想向他说些什么?

1.趣味语文:

词语、成语、谚语和歇后语的归类、言外之意、文学积累等。

2.句型转换:

“把”字句与“被”字句的互换、陈述句和反问句互换、肯定句与双重否定句互换。

3.句子:

扩句与缩句、引述句与转述句互换。

4.修辞手法:

主要考察修辞手法的判定、选择,运用修辞手法改写、仿写句子,修辞手法的赏析等。

5.人物细节描写:

常见的有外貌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

人物形象分析:

通过抓细节描写,弄清人物的个性特点和人物的思想品质,确定人物形象。

6.中国古典四大名著阅读:

了解并掌握四大名著的作者、朝代、主要内容、主要人物及性格特点。

7.小升初面试:

知道什么是面试,了解小升初面试的基本类型与特征;掌握面试的一般技巧;通过面试真题演练,提升面试能力,积累面试经验。

1、在小升初的语文考试中,学生常常会混淆同音字,同音词或形近字,出现低级失误,造成丢分,虽然这都是常见的字,但是考试中学生却常常出错。

  

2、小学期间,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参差不齐,因此,在阅读题目上出现错误的机会也是最大的。

在修改病句时词语搭配不当、句子重复、句子顺序颠倒、关联词语用错、缺少句子成分、前后矛盾、语序错误、字词错误都是常见的考点。

  

3、在文学常识方面,学生应该多利用业余时间看书,读报,听新闻,一点一滴地积累,积少成多,实现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4、扩展题是考察学生思维的新亮点,它没有固定的答案,只要答的合情合理,即可得分,只要找到共通的地方,加以修饰,就是正确的答案。

  

5、小升初面试时,学生与考官直接对话,通过言语考官就可以将学生的能力了解得一清二楚,因此,只有语文能力过硬在这个过程中才可以胜出,简洁的自我介绍,大方的谈吐,睿智的回答都是学生综合能力最有利的证明。

 

在“亲子阅读”活动中,小明与爸爸同读《水浒》,当他们读到“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一情节时,引发了一段对话。

请你根据提示,想象对话的内容。

崇拜英雄的儿子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身为律师的爸爸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答时要抓住儿子崇拜英雄的特点,以及爸爸律师的身份,想象他们会怎样说。

(示例)

儿子:

鲁提辖太神勇了,三两下就打死了作恶多端的镇关西。

爸爸:

鲁提辖太莽撞了,打死镇关西要负法律责任的。

市政建设部门要在古城修建一家豪华宾馆。

欲将几处古代民居拆除。

市民们闻讯后,纷纷要求政府修改方案,保留古迹。

他们推荐了三位代表去反映情况。

这三位代表是:

土生土长的王大爷、建筑学家李教授和历史学家周教授。

请根据他们不同的身份,各拟一句话,表明反对的理由。

王大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教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教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符合题意,符合人物身份即可。

如:

⑴不能拆,我们更喜欢自己祖祖辈辈居住的家园。

⑵不能拆,这处民居是研究民族古建筑特点的标本。

⑶不能拆,它能展示我们民族悠久的文化历史。

试题分析:

符合题意,围绕“保留这一古迹”符合人物身份即可。

考点: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语文阅读解题技巧

一.阅读七大类考点:

  1.基础知识:

包括拼音、词语、成语、标点符号。

  2.分段分层:

包括给文章分段落,给自然段分层次。

  3.归纳概括:

包括归纳段落大意,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归纳中心思想以及其他指定要求的概括。

  4.信息查索:

指从文章中查找出指定的内容,比如画出中心句过渡句呼应句,找出文中或某段中找出反义词或近义词。

另外,通过关键信息将问题的答案在文章中定位(多见于说明文)也属于信息查索范围。

  5.表达方法:

包括句子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反问、对比、夸张等),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先抑后扬、寓情于景、以小见大等),叙事方式(顺叙、插叙、倒叙、补叙),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引用)

  6.语境分析:

结合文章,理解某一句话的意思以及在文章中的作用;分析某个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以及作用。

  7.主观题:

写自己的感想,想象和主张。

二.做阅读题的流程

  1.看题目,试图确定文章体裁和中心思想。

  2.看文章篇幅,如果不是特别长的话,细读文章,确定文章体裁,粗糙把握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3.看问题,判断问题属于第二部分中7类考点的哪一类,回想该类考点的解题方法和注意事项。

4.应用第三部分的解题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阅读的基本方法

  1.怎样给文章分段?

  给文章分段一般有五种方法:

按事情发展顺序分(起因、经过、结果),按时间的变化分(找时间词),按地点的转移分(找地点变化的词),按事物的类别分,按文章的结构分(总分总、分总、总分)。

  2.怎样概括段落大意?

  先要读懂文章,然后按照这几种方法概括:

层意归纳法(将段落中各层意思连成句子),摘句归纳法(找中心句、过渡句),提问归纳法(对内容提问)。

  3.怎样给段落划分层次?

  按连贯关系分层,一般有两种:

一种是按事情发展顺序,一种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

按因果关系分层,有先因后果或先果后因两种形式。

按并列关系分层,各内容之间没有主次之分。

按总分关系分层,有“总分”、“分总”和“总分总”三种形式。

  4.怎样归纳主要内容?

有四种方法可供参考:

段意归纳法,将各段意思连起来组成完整的句子。

重点归纳法,只要抓住重点段落的意思,再加上必要的补充交代就可以了。

审题归纳法,将题目的意思具体地扩展成一句话。

摘句归纳法,找出重点语句或中心句,补充一些词句连成一句完整的话。

  5.怎样概括中心思想?

  中心回想=主要内容+作者的思想感情或立场。

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详见上面第4点,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或立场可以学习这四种方法:

分析题目法,弄清题目的意思,找出中心词。

分析中心句法,理解中心句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分析主要情节法,理解主要情节中包含的思想感情。

分析主要人物法,理解主要人物有什么思想品质和精神,作者是歌颂还是批评。

  6.怎样给文章加标题?

  加标题前要读懂想清楚,标题要体现文章的什么内容。

文章标题有这几种类型:

以时间为题,以地点为题,以事件为题,以中心为题,以景物为题,以文章中人物的语言为题。

  7.怎么找中心句?

  中心句在段内位置的一般规律:

①起概括和总述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开头。

②起承上启下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中间。

③起归纳和总结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末尾。

④起强调和增强印象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开头和结尾。

所以找中心句一般在段的开头和结尾,有时候也会在段的中间。

一般情况下中心句不会很长。

谨记:

上面说的只是一般情况,也会有特殊情况。

  8.怎么找过渡句?

  过渡句就是联接上下文,由一个问题转移到另一个问题的句子。

位置上,这样的句子往往出现在段落开头,有时也独立成一段。

内容上,这样的句子和上下两段都有联系。

所以判断时可以根据位置,也可以根据内容,最好还是根据内容判断。

常见的过渡句通常伴有关联词(不仅……还……、不但……而且……、虽然……但是……、然而、却等等)。

所以,如果段的开头出现上述的关联词,这个句子一般是过渡句。

  9.怎么找呼应句?

  所谓“首尾呼应”表明了相互呼应的两个句子的相对位置。

如果已知句在文章的前面,响应句一般在文章的后面;如果已知句在文章的后面,响应句一般在文章的前面。

相互呼应的两个句子应该有相同或意思相近的中心词,两句话的意思差不多。

所以,如果两个句子表达的意思差不多,而且一个在文章的前面,一个在文章的后面,它们互为呼应句。

  10.语境分析题注意些什么?

  语境分析题是指需要结合原文去理解的一类题目。

一般分两种:

①结合文章,理解某一句话的意思以及在文章中的作用;②分析某个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以及作用。

做这类题目时,一定不能脱离上下文。

理解含义时要紧扣文章,表面或最直观或较绝对的意思不可取;分析作用时一定要围绕中心思想,尽量往中心思想上解说。

  11.怎样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

  选材是否突出了中心,详略是否得当。

  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分析文章的写作顺序,看看文章为表达中心是否选择了合适的记叙顺序。

有顺叙(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叙述)、倒叙(把事情的结果或事情中最突出的片断提到前面来写)、插叙(在叙述过程中插入一段有关的事情)、补叙(对所叙述的人物、事件、情节等做简短的补充说明)、分叙(叙述同一时间内不同事物的发展过程)。

  另外,还可以分析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还可以从表现方法入手进行分析,如象征法、对比法、托物言志法、衬托法。

  12.不同体裁的文章该怎么阅读?

  写人的文章。

首先,分析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特征,体会人物的个性和品质。

其次,分析典型事例,透视人物的内心世界。

最后,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

  记事的文章。

抓住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理清叙述顺序,抓住事件的重点,掌握分段方法(一种是按“发生、经过、结果”划分的“三分法”,一种是按“发生、发展、高潮、结果”划分的“四分法”),概括中心思想。

  写景的文章。

写景的文章有三类:

游记,生活中见到的自然景象,生活外所周围的景物。

阅读时要弄清写作顺序:

空间顺序,观察的先后顺序,时间变化顺序,给景物分类。

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

总分结构(先总后分、先分后总或总分总)、并列结构(《林海》)。

体会思想感情。

状物的文章。

状物文有三类:

状静物(《长城》)、状动物(《燕子》)、状植物(《我爱故乡的杨梅》)。

写静物的一般按“样子、结构、用途”的顺序写,写动物的一般按“外形、动态、习性”的顺序写,写植物的一般按“形状、颜色、滋味”的顺序写。

状物文的写作目的总是要突出物体的特点,表达思想感情。

陌生的红苹果

一个微寒的夜晚,我搭上了从广州开往长沙的第58次列车。

我躺在铺位看杂志,听到一声温柔的(a):

“小姑娘!

”侧过脸,对面铺位上那位陌生妇女扬着手里的一只红苹果,对我说:

“喜欢吃这个吗?

”我笑笑,摇摇头。

那妇女硬是把苹果塞到我枕边,我只好有礼貌地(b)。

夜深人静,拿起那只红苹果仔细地看,那是一个很精致圆滑的华盛顿苹果,发出诱人的香甜。

她不认识我,凭什么送呢?

我开始警惕起来,脑中迅速闪过儿时看过的童话故事:

白雪公主吃了一口“陌生人”送的苹果,结果中毒了……我把苹果放下,打算天亮后物归原主。

第二天一醒,发觉对面的铺位已经空了,苹果仍在我枕边,下面还压着一张纸条:

“小姑娘,早上好!

我知道你怀疑我的好意,不敢吃。

女孩子出门在外多加一个心眼是好的,不怪你。

苹果是我到广州开会时一位朋友送给我女儿的,可我女儿正在北京读大学。

昨天一见你,便觉得你很像我女儿,一样留着长头发,一样长着大眼睛,一样穿着牛仔裤,一样喜欢躺着看书,于是我猜你也和我女儿一样,喜欢吃苹果……”

我很内疚,她能把我想像得同女儿一样可爱,而我却没有把她想像得像母亲一样可信。

苹果送到唇边时,我感到自己得到的不仅仅是一个苹果……

1、根据文意,在文中(a)(b)两处应填入的词语分别是(  )和(  )。

A.呼唤 B.呼喊 C.道歉 D.道谢

2、选择合适的答案,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6分)

(1)“我开始警惕起来,脑中迅速闪过儿时看过的童话故事”中“警惕”的意思是(  )。

A.犹豫不决 B.高兴、愉快 C.小心谨慎 D.觉察

(2)“我把苹果放下,打算天亮后物归原主”,原因是什么?

(  )

A.作者并不喜欢吃苹果。

 B.作者怀疑妇女的用意,不敢吃。

C.作者接受的是一个陌生人的苹果,觉得不好意思。

(3)“苹果送到唇边时,我感到自己得到的不仅仅是一个苹果”,除了这个“苹果”,“我”还得到了什么呢?

(  )

A.“我”还得到了很多红苹果。

B.“我”还得到了那位妇女给“我”的纸条。

C.“我”还得到了那位妇女对“我”的慈爱。

3、作者“脑中迅速闪过儿时看过的童话故事:

白雪公主吃了一口‘陌生人’送的苹果,结果中毒了……”你读过这个童话吗?

能不能再提供一点有关这个童话的信息?

如果你没有读过,那你简单介绍一下你读过的一个童话?

4、文章中的“我”以及那位陌生妇女,哪一位给你留下的印象深刻?

请选择其中一位,谈一谈她是一个怎样的人?

5、读了这篇文章后,你觉得应该如何对待陌生人?

为什么?

答案:

1-5:

ADCBC

3、略【提示:

第一个问题可以写写童话的主要内容,可以写其中某一个场景,也可以写故事中的某个人物等等;第二个问题学生写的童话可以是课本的,也可以是课外的。

学生只答其中一问即可。

4、如:

1、那位陌生的妇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能把一个陌生的女孩当作自己的女儿看待,我觉得她是一个和蔼可亲、有爱心的人。

2、文中的“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是一个懂礼貌的女孩子,也能为自己的过失而感到内疚。

【能抓住人物的特点,言之有理即可】

5、如:

读了这篇文章后,我觉得还是应该保持警惕,应先观察判断陌生人是否值得信任,如果陌生人值得信任的,就欣然接受馈赠和帮助,否则就在不伤他人自尊的前提下婉言相拒。

因为现在社会上的确还存在一些利用惠赠和帮助等方式进行诈骗的坏人,这样做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

【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见解,学生既可以选择“信任”,也可以选择“警惕”谈见解,言之有理即可,每一问占1.5分】

1、看拼音,写一写。

bì(闭)幕完(璧)归赵(毕)竟铜墙铁(壁)

lián浮想(联)翩垂(帘)听政舌绽(莲)花(怜)悯

jù(据)理力争(聚)精会神(拒)之千里星星火(炬)

2、按姓氏的音序排列下面著名作家的名字,正确的一项是(B)。

①朱自清②林海音③丰子恺④季羡林⑤杏林子⑥沈石溪

A.②③④⑥⑤①B.③④②⑥⑤①C.③④②⑤⑥①

3、给下列词语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A、不安全B、损害C、端正D、高

①危峰兀立(D)②危及生命(B)③居安思危(A)④正襟危坐(C)

4、下面三组词语中,是同一类的一组是(A)。

A、夸奖谦虚机灵欣欣向荣

B、虚伪夸耀勾结当机立断

C、简朴刚强嘴脸斗志昂扬

5、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A.语重心长专心致志养尊处优座无虚席

B.数以千计功无不克行善积德哄堂大笑

C.蜂拥而至肃然起敬和睦相处死的其所

D.轻于鸿毛五湖四海精兵简政千均一发

6、读下面的句子完成填空。

(1)“奶奶!

”小女孩叫起来。

“啊!

请把我带走吧!

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个样,就会不见的!

”从这段话可知道小女孩擦然火柴依次看到了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烧鹅、美丽的圣诞树和慈祥的奶奶。

(2)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如晚霞,被黑暗吞没了。

①这句话把日子比作轻烟、薄雾,说明了时间稍纵即逝。

②在句子后的横线上补写一句,使这句话成为排比句。

7、判断下列说法,对的画“√”,错的“×”。

(4分)

(1)“谁会说詹天佑不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呢?

”和“谁都会说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这两句话说法不同,但意思一样。

(√)

(2)“竭泽而渔”这个成语告诉我们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而应该从长计议,合理规划。

(√)

(3)《北京的春节》一文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构成全文。

(√)

(4)“思/援弓缴/而/射之.”这句话的朗读停顿是错误的。

(√)

8、将下列诗句名句补充完整。

(5分)

(1)却看妻子愁何在,。

     

(2)留连戏蝶时时舞,。

(3)__________________,燕山月似钩。

(4)守信是一项财宝,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只有那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才能熬过黑暗,迎来光明。

10、句子训练营,试试就能行。

①缩句:

乡下的老屋旁种着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的桃花心木。

②仿写:

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③判断下面的句子是否有语病,如果有语病请修改在下面横线上。

全体教师和班主任和我们一起参加升旗仪式。

11、根据下列诗句的内容,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b)

①清明时节雨纷纷②可怜九月初三夜③二月春风似剪刀

④小荷才露尖尖角⑤遥知兄弟登高处⑥千山鸟飞绝

a①④③⑤②⑥b③①④⑤②⑥c③①④②⑤⑥d①③④②⑤⑥

12.我能行:

说说对“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积累直播室。

①语文实践。

在毕业之际,请你给一直缺乏自信的李亮同学写条赠言。

②中国成语中有些如“螳螂捕蝉”之类寓言故事的成语。

你还能举2个吗?

14、趣味标点:

帮忙读信。

某人外出做生意,给父母写了一封信:

“儿的生活好痛苦一点也没有粮食多病少挣了很多钱。

”父母读后一哭一笑。

1.哭的人怎么读:

儿子的生活好痛苦,一点也没有粮食,多病、少挣了很多钱。

2.笑的人怎么读:

儿子的生活好,痛苦一点也没有,粮食多、病少、挣了很多钱。

15、徐庶走马荐诸葛

徐庶,字元直。

他化名单福,投奔刘备。

刘备非常高兴,拜他为军师。

徐庶几番设计,帮助刘备大败曹军。

败军回许昌,曹操大为吃惊,问左右:

“不知何人为刘备出谋划策?

”谋士程昱答道:

“此人非单福,他是颍川的徐庶。

丞相若用此人,召来不难。

”便献上一计,曹操按程昱说的,派人把徐庶的母亲接到许昌,又让人模仿徐母笔迹,给徐庶写一封假信,让他速来许昌相见,以救母命。

  

      徐庶是个孝子,他幼年丧父,弟弟徐康不久前也死了,家中只有老母亲一人,无人照顾。

徐庶见信,泪如泉涌,只得拿着信去见刘备,把情况告诉刘备,请求能让他去与母亲相见。

刘备闻言大哭,二人相对而泣,想不出什么好办法。

第二日,刘备设筵席为徐庶送行。

 

      刘备、徐庶骑着马出了城,至长亭,下马相辞。

刘备不忍相离,送了一程又一程。

徐庶说:

“送君千里,终有一别,请您不要再送了,咱们就此告别吧。

”刘备拉着徐庶的手说:

“先生此去,天各一方,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见!

”说罢,泪如雨下。

徐庶挥泪告别,刘备骑马立于林畔,目送徐庶。

看着看着,目光被一片树林挡住□我真想把这片树林砍光□好多看他几眼□刘备以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