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 第五章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13642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0.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 第五章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 第五章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 第五章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 第五章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 第五章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 第五章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 第五章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 第五章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 第五章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 第五章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 第五章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 第五章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 第五章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 第五章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 第五章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 第五章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 第五章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 第五章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 第五章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docx

《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 第五章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 第五章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 第五章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docx

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第五章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课程标准

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

学习目标

1.结合案例,分析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

2.运用图表并结合案例,分析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和自然带

1.自然带的形成

2.自然带的分布

思考 自然带即气候带或植被带,植被带即自然带。

这种说法正确吗?

答案 不正确。

植被是自然带最明显的标志,自然带的名称多用植被带的名称来命名,但是自然带不等同于植被带或气候带,如热带雨林是指热带雨林带的典型植被,后边加一个“带”字则代表自然带的名称,二者不可混淆;热带荒漠带的典型气候为热带沙漠气候,植被是热带荒漠。

二、地域分异规律

1.纬度地带性

(1)概念:

各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有规律更替的现象。

(2)自然带分布:

东西延伸、南北更替。

(3)形成基础:

热量的变化。

(4)表现明显的地区:

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带。

2.陆地干湿度地带性

(1)概念:

在热量背景相同区域内,年降水量由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而引起的植被、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及自然景观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2)自然带分布:

干湿度地带大致与海岸线平行,地带更替方向与海岸线垂直。

(3)形成基础:

水分条件的影响。

(4)表现明显的地区:

宽广的中纬度大陆。

3.垂直地带性

(1)概念:

当山地具有足够的海拔和相对高度时,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降低,一定范围内降水增加,不同高度的水热组合特征各异。

首先形成垂直气候带,导致其他自然地理要素发生相应的变化,进而形成地貌、植被、土壤等垂直带和自然景观垂直带。

(2)形成原因:

海拔的升高,引起热量、水分及水热组合的差异。

(3)规律:

①山麓所在的水平地带就是垂直自然带的基带。

②垂直带谱基带的特性和垂直带谱的完整性,受垂直带谱所处纬度、距海远近、海拔、相对高度和坡向等因素的影响。

③垂直带谱中不会出现比基带纬度和海拔偏低的带;垂直带谱上部能否出现高山冰雪带,取决于山地海拔能否突破当地雪线高度。

④同一山体不同地段和坡向,垂直带谱组成或同一垂直带的分布高度都有很大差别。

⑤山地垂直自然带类似于纬度地带性。

4.地方性分异规律

在自然地理环境地带性分异规律基础之上,自然带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一些比较复杂的分布现象。

思考 为什么中纬度地区陆地干湿度地带性最突出?

答案 这主要是因为中纬度地区大陆开阔,大陆西岸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大陆东岸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降水从沿海到内陆逐渐减少,导致由沿海到内陆的水分差异,自然景观和自然带从沿海到内陆呈现出从森林带到草原带再到荒漠带的依次更替。

探究点一 主要陆地自然带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可以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推测气候的形成与特征;而气候又是形成自然带的最重要因素。

1.在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中,甲地位于________(填风带),请在图上相应的位置用箭头画出该风带的风向。

答案 中纬西风带 画风向略(西南风)。

2.A地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对应的自然带①是________带。

答案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

3.从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上可以看出,C地在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交替控制下形成地中海气候,与之对应的自然带④是________________带。

答案 副热带高气压带 中纬西风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4.在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中,________(填字母)气候对应两种不同的自然带,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两种气候对应同一自然带。

答案 F D E

自然带分布与气候类型的对应关系

气候对自然带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会形成不同的自然带,自然带的分布和气候的分布基本一致,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为例):

自然带成因记忆法

(1)一种气候类型形成一种自然带:

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寒带苔原带、寒带冰原带、高山植物区。

(2)两种气候形成一种自然带:

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都形成了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3)一种气候形成多个自然带:

温带大陆性气候形成了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4)气候相同但因地势的高低和降水量的不同而自然带不同:

在热带季风气候区内,地势低、降水多的地区为热带季雨林带,如恒河平原和印度半岛的西海岸;地势高、降水少的地区为热带草原带,如德干高原。

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

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

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

据此完成1~2题。

1.当地自然植被属于(  )

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

2.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  )

A.用地类型差异B.居民爱好差异

C.景观规划不同D.行政管辖不同

答案 1.B 2.D

解析 第1题,3月“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

”这说明树木冬季落叶,春季开始发芽,属于落叶阔叶林,选择B。

第2题,“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

”这说明两侧管理力度不同,左图绿化管理较好,右图绿化管理较差,出现了杂树,属于行政管辖不同,选择D。

读“某地景观图”,完成3~4题。

3.该景观图反映的自然带是(  )

A.温带草原带B.热带草原带

C.寒带苔原带D.亚寒带针叶林带

4.该景观图可能出现的地区是(  )

A.内蒙古高原B.青藏高原

C.亚马孙平原D.东非高原

答案 3.B 4.D

解析 第3题,图示景观是在热带草原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反映的是热带草原带。

第4题,东非高原属于热带草原气候。

探究点二 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和陆地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陆地上不同的地区,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互不相同,水热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

不同的气候类型,又形成了与之相对应的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

相应的气候、植被和土壤共同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

下图为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1.从图中看,从非洲中部向南北方向,自然带是怎样变化的?

答案 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2.非洲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带怎样的地域分异规律?

这种规律的形成基础是什么?

答案 体现了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其形成是以热量为基础的。

3.据图分析,自亚欧大陆东部的日本本州岛南部向亚欧大陆内部,自然带是怎样变化的?

答案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4.亚欧大陆东部向内陆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怎样的分异规律?

这种规律的形成基础是什么?

答案 体现了陆地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其形成是以水分变化为基础的。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陆地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影响因素

主导因素

热量(太阳辐射)

水分(海陆位置)

成因

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降水从沿海向内陆递减

分异规律

延伸方向

东西方向(或纬线方向)

南北方向(或经线方向)

更替方向

南北方向(或纬度变化的方向)

东西方向(或经度变化的方向)

图示

典型地区

低纬和高纬地区横穿整个大陆的地带

中纬度地区

典型

案例

沿20°E非洲大陆自赤道向南、北自然带的变化:

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中纬度(40°N~60°N)亚欧大陆从沿海向内陆的自然带变化: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

”据此回答5~6题。

5.从地理学角度看,诗句描述的是(  )

A.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B.陆地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C.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6.塞北到江南景观的差异,产生的基础是(  )

A.水分B.光照

C.土壤D.热量

答案 5.A 6.D

解析 从塞北到江南的变化属于随纬度变化的方向发生的更替,不同纬度接受太阳辐射的热量不同,从而引起植被等地表景观发生变化,体现出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其产生的基础是热量。

读图,完成7~8题。

7.北京、乌鲁木齐的自然植被分别是(  )

A.常绿阔叶林、温带荒漠

B.落叶阔叶林、温带荒漠

C.常绿硬叶林、温带草原

D.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

8.导致北京、乌鲁木齐自然植被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热量B.光照

C.水分D.海拔

答案 7.B 8.C

解析 第7题,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对应的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乌鲁木齐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对应的植被为温带荒漠。

故选择B。

第8题,北京和乌鲁木齐的纬度相差不大,但由于北京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较多,发育的植被为森林;乌鲁木齐位于我国的内陆地区,受海洋影响较小,降水较少,气候干旱,发育的植被为荒漠,因此两地自然植被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水分,故选择C。

探究点三 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珠穆朗玛峰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为世界最高峰。

它的北坡在中国青藏高原境内,南坡在尼泊尔境内。

下图为珠穆朗玛峰地区的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1.珠穆朗玛峰南、北坡的基带分别是什么?

为什么?

答案 南坡基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因为南坡山麓海拔低、纬度低,当地的水平自然带就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北坡基带为高山草原带,北坡属于阴坡,海拔较高,具有高寒的气候特征,不具备森林发育所需的水热条件,只发育高山草甸草原。

2.为什么南坡的积雪冰川位置低于北坡?

答案 南坡为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比北坡多,雪线低;同时在重力作用下,积雪冰川下滑较多。

3.为什么南坡自然带比北坡多?

答案 南坡比北坡纬度低,热量条件好;南坡为迎风坡,水分条件好;南坡山麓海拔低,与山顶相对高度大,自山麓至山顶水热条件差异大,自然带谱复杂。

4.简析从山麓到山顶自然带呈现巨大差异的原因。

答案 随着海拔的升高,山体的水分条件、热量状况及其组合发生变化,从而形成不同的自然带。

垂直自然带的判读

(1)判断阳坡和阴坡、南北半球

一般情况下,同一山体,同类自然带的分布高度阳坡高于阴坡。

若知阴坡、阳坡的南北方位,还可以判断出南北半球。

如下图表示北半球。

(南坡S为阳坡,北坡N为阴坡)

(2)判断山体所在热量带

通过基带的名称确定所在热量带。

所谓基带,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带,因位于垂直自然带谱的最底层而得名。

如上图,最底层自然带是落叶阔叶林带,可知此山体位于温带地区。

(3)比较不同山体纬度的高低

同一自然带的分布,在低纬的山地海拔高,在高纬的山地海拔低。

(4)判断自然带的多少

①山体所在纬度不同——相同高度的山体,纬度越低自然带谱越复杂。

②山体海拔不同——纬度相当的山体,海拔越高自然带谱越复杂。

③山顶、山麓之间的相对高度——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谱越复杂。

(5)雪线高度(积雪冰川带下限高度)的影响因素

①热量(气温):

热量条件好(气温高),雪线高。

②纬度:

纬度低,雪线高,但雪线最高的不是赤道地区而是副热带地区(原因是赤道地区降水多,副热带地区降水少)。

③降水:

降水多,雪线低。

④光照:

光照多,雪线高。

⑤坡向:

向阳坡,雪线高,背阴坡,雪线低;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

⑥坡度:

坡度大,雪线高。

拓展延伸

地方性分异规律

因素

地区

自然带和地表景观

成因

地带性分布(理想状态)

非地带性分布(现实状况)

海陆分布

南半球中高纬度

寒带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

南半球该纬度几乎无陆地

地形起伏

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 

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荒漠带

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深入内地,处于背风坡

科迪勒拉山系西侧

东西延伸、南北更替,呈带状

南北延伸、南北更替,呈长条状

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

东非高原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不能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洋流

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陆东西两岸

东西两岸的分布纬度应该大致相当

东岸向较低纬度延伸,西岸向较高纬度延伸

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陆东岸是寒流,降温减湿;大陆西岸是暖流,增温增湿

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东西两岸

东西两岸的分布纬度应该大致相当

东岸自然带向较高纬度延伸

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东岸是暖流,增温增湿

南北半球副热带的大陆西岸

热带荒漠带

热带荒漠带南北延伸或直逼海岸

寒流起降温减湿作用

水分

昆仑山麓

温带荒漠带

绿洲

冰雪融水和地下水丰富

尼罗河谷地

热带荒漠带

绿洲

尼罗河河水灌溉

下图所示为“四幅山地垂直带谱图”。

据此完成9~10题。

9.图中位于北半球的有(  )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10.图中可反映我国长白山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答案 9.C 10.D

解析 第9题,北半球南坡为阳坡,同一自然带分布南坡高于北坡,故①④位于北半球。

第10题,长白山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其基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读下图,完成11~12题。

11.根据该山地的垂直自然带谱判断,该山地的地理纬度可能是(  )

A.5°NB.25°NC.35°ND.45°N

12.该山地同一自然带的分布南坡明显高于北坡,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海拔B.水分状况

C.热量差异D.土壤差异

答案 11.B 12.C

解析 第11题,读图可知,该山地的基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土壤为红壤,应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处于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大多位于35°N以南地区,B正确。

第1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山地位于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

我国位于北半球,南坡为阳坡,热量条件好于北坡,所以同一自然带分布高度高于北坡,C正确。

(2020·陕西汉中市期末)随着气温的下降,美国森林中的树叶会变幻出多彩的颜色,展示出多姿多彩的秋天颜色,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下图是“美国本土赏秋地图”。

读图,回答1~3题。

1.美国东部地区赏秋时间的差异,主要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B.陆地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C.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2.造成这种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海拔B.水分C.热量D.光照

3.甲地位于美国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该地的自然带是(  )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亚热带荒漠带

C.亚热带草原带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答案 1.A 2.C 3.D

解析 第1~2题,从图中美国东部地区赏秋时间的差异分析,最佳赏秋时间呈东西延伸南北更替,自北向南赏秋日期逐渐推迟,造成这一现象的主导因素是热量差异,所以主要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故第1题选A,第2题选C。

第3题,甲地位于美国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冬季较为温暖,1月平均气温一般在0℃以上,年降水量较多,该地的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D项正确。

下图是“我国某山地的垂直带谱示意图”。

读图完成4~6题。

4.图中序号①②对应的自然带分别是(  )

A.针叶林带 常绿林带B.常绿林带 草甸带

C.草甸带 草原带D.针叶林带 草原带

5.图中所示山地东、西坡自然带谱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热量B.地势

C.水分D.日照

6.该山地可能是(  )

A.贺兰山B.长白山

C.秦岭D.天山

答案 4.D 5.C 6.A

解析 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山地的基带为荒漠带,应处于温带地区,根据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规律可以判断,自然带②应为温带草原带;自然带①位于落叶林带以上地带,应为针叶林带。

第5题,山地东、西坡自然带谱存在差异主要是受水分条件的影响。

第6题,由图可知,该山脉分东、西坡,因此呈南北走向,并且基带为荒漠带,山顶为灌丛带,故该山脉可能为贺兰山;长白山基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秦岭、天山为东西走向。

下图为“某区域自然景观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7~8题。

7.下列关于图中自然带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荒漠带全年高温干燥、降水少

B.草原上常见斑马、长颈鹿

C.森林主要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D.该区域景观展示的是亚洲

8.图中荒漠带内有绿洲的分布,主要影响因素和分异规律是(  )

A.热量 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B.水分 陆地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C.热量 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D.水分 地方性分异规律

答案 7.C 8.D

解析 第7题,据图可知,该地位于北温带地区,荒漠带位于内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故A项错误;该地草原是温带草原,不会经常看见斑马、长颈鹿,故B项错误;森林带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植被类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故C项正确;图中森林带所处的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亚洲没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故D项错误。

第8题,绿洲指沙漠中具有水草的绿地,绿洲地下河的水主要来自周围附近的高山冰雪融水,故影响绿洲形成的主要因素是水分;绿洲出现在温带荒漠带之中,对应的自然带本应该是温带荒漠带,故沙漠中的绿洲体现了地方性分异规律,故D项正确。

读图,完成9~10题。

9.图中岛屿两侧①②两种自然带的差异体现了(  )

A.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B.陆地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C.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10.下列地理现象的成因与①自然带成因相同的是(  )

A.撒哈拉沙漠直逼非洲西海岸

B.赤道附近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带

C.巴西高原东南部的热带雨林带

D.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

答案 9.D 10.C

解析 第9题,从图中可知,该岛为马达加斯加岛,①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加上沿岸有暖流经过,降水多,为热带雨林带;②位于背风坡,为热带草原带,两者的差异体现了地方性分异规律。

第10题,四个选项都属于地方性分异规律,撒哈拉沙漠直逼非洲西海岸,主要是受沿岸寒流的影响;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由于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形成热带草原带;南半球南纬50°~60°附近为海洋,不具备发育亚寒带针叶林带的陆地环境;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及巴西高原东南部虽距赤道较远,但都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沿岸有暖流经过,都形成了热带雨林带。

复种指数=全年播种总面积/耕地面积×100%。

读“1971~2004年我国四省市复种指数变化图”,完成11~12题。

11.山东与浙江复种指数的差异,体现的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主要是(  )

A.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B.陆地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C.地方性分异规律

D.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12.1978年后,上海的复种指数明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

B.农业结构的调整

C.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

D.全球气候变暖

答案 11.A 12.B

解析 第11题,山东与浙江复种指数的差异在于两地热量的差异,体现的主要是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A对。

第12题,1978年后,上海的复种指数明显降低,主要原因是农业结构的调整,B对。

贺兰山地处我国自然环境的过渡地带,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该地区的植被受气候的影响尤为敏感。

下图示意贺兰山位置及其中段植被类型分布。

读图,完成13~14题。

13.图例①~④代表的植被类型分别是(  )

A.草原化荒漠、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荒漠化草原

B.草原化荒漠、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荒漠化草原

C.荒漠化草原、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草原化荒漠

D.荒漠化草原、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草原化荒漠

14.野外调查发现,旱生灌丛大多分布于沟谷及阴坡地段,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光照B.降水

C.热量D.水分

答案 13.C 14.D

解析 第13题,①主要分布在贺兰山东侧山麓地带,水分条件较西侧好,应为荒漠化草原;④主要分布在贺兰山西侧山麓地带,气候干旱,应为草原化荒漠;③位于高山草甸下部,应为针叶林;②位于针叶林下部,水热条件较针叶林地区好,应为针阔叶混交林,故选C。

第14题,旱生灌丛主要分布在低海拔地区,这里气候干旱,水分条件对植被的生长及分布影响很大;沟谷及阴坡地段,接收的太阳辐射较少,气温较低,地表蒸发蒸腾少,土壤中可用水分较多,有利于旱生灌丛的生长,故选D。

下图是“秦岭东段南坡某山峰垂直带谱分布图”。

读图完成15~16题。

15.导致图中Ⅰ和Ⅱ自然带不同的直接因素是(  )

A.光照B.水分

C.海拔D.热量

16.根据图中信息,推断Ⅲ自然带最有可能是(  )

A.荒漠带B.草原带

C.针叶林带D.冰雪带

答案 15.B 16.C

解析 第15题,图中Ⅰ和Ⅱ自然带都在温暖地带,两者热量差异不明显,两者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半干旱性和半湿润性,故导致两自然带不同的直接因素是水分。

第16题,山地垂直自然带变化与自然带纬度地带性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海拔升高,相当于纬度增加,故Ⅲ自然带最有可能是分布在较高纬度、蒸腾作用较弱的针叶林带。

17.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图1)和图2,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1中序号表示的自然带名称。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

(2)图1中自然带从⑤~①体现的是自然带的____________________规律和______________规律。

(3)自然带②在南半球的同纬度有无分布?

_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2是沿46°S作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图中A的自然带与图1中的________(填序号)自然带相符;图中B的自然带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5)自然带⑤在________洲分布最广,自然带④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大陆东部________________地区。

答案 

(1)寒带苔原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或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2)纬度地带性分异 垂直地带性分异 (3)无 南半球该纬度大部分是海洋 (4)③ 温带荒漠带 位于西风背风坡,气流下沉,降水少 (5)南美 秦岭—淮河一线以南

解析 根据图中的雪线以及纬度的分布等因素可以判断出自然带的名称。

①~⑤分别为寒带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或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热带雨林带。

②亚寒带针叶林带在南半球同纬度是不存在的。

根据46°S以及图示的海拔可以判断该地区位于南美洲,A处为温带海洋性气候,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处因受地形的影响降水较少,自然带为温带荒漠带。

自然带④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热带雨林带在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地区分布最广泛。

18.读“甲、乙、丙三地的垂直自然带分布图”,甲、乙两地均位于我国,丙地位于某岛屿,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三地纬度按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A.甲、乙、丙B.乙、丙、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