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14156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7.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docx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docx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应用基础》

课程标准

2012版

 

河北轨道运输职业技术学院

2012年4月

 

《计算机应用基础》

课程标准

学分:

6

建议学时:

68

适用专业:

高职各专业

按照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要求,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等文件的精神,制订本课程标准。

本标准所给学时,均为建议学时。

第一部分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和作用

(一)课程性质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是高职高专职业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是全院各专业教学的必修公共课程,是学生基本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基础课程,影响力大、受益面广,也是我院重点建设课程之一.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也是为后续课程和专业学习奠定坚实的计算机技能基础。

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课程作用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应用计算机学习的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信息道德及信息安全准则,培养学生成为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

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了解网络、数据库、多媒体技术等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和相关技术,具有良好的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呈现的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办公应用、网络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技能,使学生初步具有利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能够根据职业需求运用计算机,体验利用计算机技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发布信息的过程,逐渐养成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意识.

3。

使学生树立知识产权意识,了解并能够遵守社会公共道德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自觉抵制不良信息,依法进行信息技术活动。

三、课程标准设计思路及依据

(一)设计思路和依据

1.由于本课程是一个实践操作很强的课程,我们的教学指导思想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精讲多练,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和综合处理能力。

所以我们在制订教学计划时,理论学时和上机学时的比例设置为1:

1,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练习操作性的知识.通过实验指导给出详细的操作步骤,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学能力。

2.通过向学生提供课余免费的上机时间,布置实用性强的上机练习内容或课外实验大作业,进一步提高学生使用计算机的技能,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以及通过网络获取知识和整合知识的能力.为增加学生得兴趣将整本书中的内容分成入八个独立模块进行组织教学。

3.“活动导向设计”的教学方法。

在课程教学中融入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发现式教学法、专题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方法组合。

适时选用提问、讨论等生动多样的形式,设置教学情境,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氛围,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

4.考核方式突出“四个注重"。

考核内容“注重”能力,考核形式“注重”多样化,考核评价“注重”过程,考核机制“注重"多种奖励。

注重过程考核,坚持全面评价,强调知行统一,对学生掌握知识起到积极作用。

5.开辟网上教育教学新领域。

在保证全国统编教材使用的前提下,通过教学资源建设,打造方便学生学习的立体化教学资源体系。

通过网络平台,我们为学生提供了“课程标准、教学课件、典型案例、视频资料、阅读材料、参考书目以及其他相关知识拓展材料等充足的学习资源,以促进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二)课程的教学特点

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培养高校学生信息素养的一门基础课程,是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实践性很强的基础课,它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较好地掌握实际的动手能力,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积极主动采集和分析各种信息的意识,并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课程。

(三)基本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1.基本教学方法

在本课程教学中,应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应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组织中的主导作用,提倡结合现有教学条件,灵活选择、运用教学方法。

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强调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应充分发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特点,利用计算机的图、文、音、视、动画等手段,生动灵活地表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情境。

各个模块的教学应结合专业特点设计教学内容,着重培养学生适应职业岗位需要的计算机应用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

2.学习方法

为了扎实地学好该门课程,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明确学习目的,掌握学习要点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涉及比较广泛的计算机基本知识,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因此首先要求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学习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为今后进一步学习计算机其它方面的相关知识做准备。

(2)加强实践教学训练,提高操作设计能力

在牢固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前提下,更要注重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学习过程,这对于计算机课程实践环节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很多知识和技能必须通过多次上机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

(3)创造性地开展学习

利用所学计算机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结合专业或实际问题思考能做什么,实际动手按照自己的设想去做几件事,这样一定会巩固你所学的知识,而且还会发现应该有的功能,以后学习的时候目的性会更强.

(4)明确上机目的

上机练习的时候要有明确的内容,学习起来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真正掌握一些东西,这样才会越学越有兴趣,有的同学提前没有准备,一到机器上不知道干点什么,时间浪费了很多,收效却不大.在上机练习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一些上机练习软件,在软件提供的要求和环境下练习,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开阔思路,勇于创新

上机练习的时候要开阔思路,每一种操作一般都不止一种方法,而我们刚学的时候,可能只能记住一两种方法,当熟练掌握方法后,再回头看其它方法时,会很容易记住,而且能知道在哪一种情况下用哪一种方法最好,这样就形成了真正熟练的技巧。

(6)注意积累,拓宽知识面

多看些参考书或其它学习资料,扩大自己的视野,这样日积月累,时间长了,就会掌握许多别人不知道的技巧.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以下知识-能力—素质.

一、知识目标

1.掌握计算机的初步知识;

2.了解微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3.了解操作系统的功能,掌握WindowsXP的基本操作方法;

4.掌握可以实现文字图表混排的实用文字编辑软件Word2003的使用方法;

5.掌握使用电子表格处理软件Excel2003处理各种报表的基本方法,掌握一种常用的汉字输入方法;

6.掌握使用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owerpoint2003制作各种演示文稿;

7.掌握计算机病毒的防治知识;

8.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及操作。

二、表现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深入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了解网络、数据库、多媒体技术等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和相关技术,具有良好的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呈现的能力。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理论水平和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和加强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学习的意识,相互协作解决问题的意识。

三、品性目标

(1)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和工作作风;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培养学生诚实守信意识和职业道德;

(5)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6)使学生信息化处理工作的意识和能力。

第三部分教学标准及教学活动建议

序号

教学单元

教学标准

教学活动建议

学时

1

查看计算机的配置

⑴知识目标:

计算机发展及应用领域、计算机的软硬件组成、计算机内的信息表示及编码。

⑵能力目标:

①能够应用信息的表示方法和编码;

②能够识别计算机的硬件资源;

③能够安装系统的应用软件。

可使用如下学习情境在微机实验室组织教学活动:

任务一查看计算机的硬件

任务二查看计算机的软件

任务三安装系统的应用软件

6

2

Windows基本操作

⑴知识目标:

操作系统简介、图形用户界面操作、文件管理、系统管理与应用、中英文输入.

⑵能力目标:

①能够使用资源管理器对文件等资源进行管理;

②能够安装和使用压缩工具软件;

③能够为计算机设置多用户管理及权限,使一台计算机能够为不同人员使用;

④能够熟练使用一种中文输入法;

⑤能够使用软件备份和恢复操作系统;

⑥能够使用操作系统中自带的常用程序;

⑦能够进行数据备份。

可使用如下学习情境在微机实验室组织教学活动:

任务一设计硬盘使用方案

任务二操作整理各类文件

任务三在一台计算机上添加多个用户

任务四利用文字输入练习软件练习(可以布置成课下作业)

8

3

因特网(Internet)应用

⑴知识目标:

因特网的基本概念和功能、因特网的常用接入方式及相关设备、电子邮件管理、常见网络服务与应用。

⑵能力目标:

①能够配置TCP/IP协议的参数;

②能够根据需要将计算机通过相关设备接入因特网;

③能够使用搜索引擎检索信息;用浏览器浏览和下载相关信息;

④能够配置浏览器中的常用参数会申请电子邮箱;收发电子邮件;

⑤能够使用常用即时通信软件;使用工具软件上传与下载信息;

⑥能够申请和使用网站提供的网络空间。

可使用如下学习情境在微机实验室组织教学活动:

任务一更改主页,收藏主页到“文件夹”

任务二申请和使用电子邮箱

任务三使用下载工具

任务四使用搜索引擎

6

4

文字处理软件应用

⑴知识目标:

文档的基本操作、文档的格式设置、表格操作、图文表混合排版。

⑵能力目标:

①能够创建、保存文档;使用不同的视图方式浏览文档;

②能够设置文档的格式;设置文档的页面格式、页眉和页脚;

③能够在文档中插入和编辑表格;设置表格格式;实现文本与表格的相互转换;

④能够在文档中插入并编辑图片、艺术字、剪贴画、图表等;

⑤能够对文档中的图、文、表混合排版;

⑥能够合并文档。

可以让学生选取专业、生活中的文字、图片、表格等各种内容作为素材,设计、制作作品,如个人简历、合同、名片、宣传广告等,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文

字处理软件的能力

12

5

电子表格处理软件应用

⑴知识目标:

电子表格的基本操作、电子表格的格式设置、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打印输出。

⑵能力目标:

①能够创建、保存电子表格文件;

②能够熟练输入、编辑和修改工作表中的数据;

③能够熟练插入单元格、行、列、工作表、图表、分页符、符号等;

④能够熟练设置工作表的格式;设置工作表的页面格式;

⑤能够使用常用函数;

⑥能够对工作表中的数据进行排序、筛选、分类汇总;

⑦能够创建与编辑数据图表;

⑧能够使用数据透视表和数据透视图进行数据分析会根据输出要求设置打印属性。

可以让学生选取专业、生活中的相关内容作为素材,制作数据图表,如会对家庭财务收支、班级学习成绩、产品销售等各种数据进行分析管理,重点训练

学生的数据处理、数据分析等技能

12

6

演示文稿软件应用

⑴知识目标:

演示文稿的基本操作、演示文稿修饰、演示文稿对象的编辑、演示文稿的放映。

⑵能力目标:

①能够使用多种方法创建并保存演示文稿;

②能够制作母版;

③能够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音频、视频等外部对象;在幻灯片中添加表格与图表等元素;

④能够熟练设置、复制文字格式;熟练插入、编辑剪贴画、艺术字、自选图形等内置对象;

⑤会创建幻灯片的超链接;

⑥会对幻灯片的动画进行设置;

⑦能够对演示文稿打包,生成可独立播放的演示文稿文件。

可以让学生选取工作、生活中的文字、图片、表格、音频、视频等各种内容作为素材,设计制作多媒体作品。

如企业产品介绍、个人求职、汇报演讲等多

媒体演示文稿,培养多媒体软件的综合应用能力

12

7

多媒体软件应用

⑴知识目标:

常见音视频播放工具的性能、播放影音文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简单的视频制作工具的使用。

⑵能力目标:

①能够获取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常用多媒体素材;

②能够使用软件对图像进行简单加工处理;

③能够使用常用图像处理软件编辑加工图像文件;

④能够使用和安装音频、视频播放软件;

⑤能够使用软件对音频、视频文件进行格式转换;

⑥能够使用软件对音频、视频文件进行简单编辑和制作。

可使用如下学习情境在微机实验室组织教学活动:

任务一音频播放工具的使用

任务二视频播放工具的使用

任务三视频制作工具的使用

8

8

计算机安全

⑴知识目标:

计算机安全基本知识、计算机病毒及其防护、网络安全防护、计算机法律和道德。

⑵能力目标:

①能够还原系统;

②能够对计算机安全进行设置;

③能够安装病毒防治软件。

可使用如下学习情境在微机实验室组织教学活动:

任务一计算机杀毒软件的安装

任务二计算机杀毒软件的使用

4

第四部分课程实施建议

一、教学条件

(一)学习场地及设施要求

序号

项目名称

学习场地

设施要求

1

理论教学

多媒体教室

多媒体设备、课件

2

实验

微机实验室

硬件:

局域网环境,可访问广域网,多媒体计算机

软件:

WindowsXP操作系统,Office2003软件包

(二)师资要求

1.教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

主要包括:

热爱教育事业,富有献身精神;热爱学生,诲人不倦;团结同事,集体协作;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等.

2.教师的文化知识素养。

主要包括:

要掌握广泛而深厚的文化科学知识,这是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发现和培养有特殊才能学生的前提和基础;掌握扎实可靠的专业基础知识、理论体系和相关的专业技能技巧,熟悉本学科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能准确把握本学科重点、难点和知识点,这是讲好本门课的根本;掌握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及其相应的技能技巧。

3.教师的教育能力。

即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品格,对教育内容进行精细加工,对教学手段进行正确选择和组合的能力;具有比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对学生的发展进行分析、预测和指导的能力;较好的表达能力;较强的组织能力。

4.坚定的政治方向.授课教师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必须坚持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必须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5.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收集与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合理应用网络与多媒体技术,努力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完成教学任务.

二、教学方法建议

根据高职教育特点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本课程在教学中融入“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发现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方法组合.在课堂教学中,适时选用提问、讨论、辩论、演讲乃至角色模拟等生动多样的形式,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本课程教学的教学方法设计与内容安排如下:

(一)案例教学法

使用目的:

培养学生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施过程:

1、精选典型案例,案例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2、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给出案例,提出思考问题,由学生自主回答。

3、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总结、分析,既要鼓励学生,又要有所提升。

实施效果:

以小事件引导大思维,以小故事传授大道理.

(二)情境教学法

使用目的:

以“境"促“情”、以“情”促“学”、以“学”促“思".

实施过程:

1、借助于多媒体技术手段,利用情境因素创设教学氛围。

2、教师通过富有创意的教学设计,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

2、学生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邃的内涵和力量激发高尚情操,树立远大的志向,从而转化为自己的行为。

实施效果:

1、使学生的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有机结合起来.2、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在情理交融中受到教育和启发

(三)讨论式教学法

使用目的: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综合能力,澄清认识。

实施过程:

1、给出讨论主题,提出任务要求,学生分组课下搜集准备资料.2、课上交流发言.课上每小组选一名代表重点发言,其他学生参与讨论各抒己见,教师适时进行启发引导。

3、讨论小结。

教师总结讲解或鼓励学生总结陈述.

实施效果:

1、激发思维,获得动力,主动思考,主动学习。

2、辨明是非真伪,丰富理论知识。

3、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搜集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整合材料、总结概括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四)发现式教学法(研究法)

使用目的:

帮助学生积极思考,自觉主动的探究学习,掌握认识解决问题的方法。

实施过程:

1、创设问题情境,引出要解决或研究的课题。

教师深入分析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2、学生提出假设或答案。

学生在阅读和学习有关材料的基础上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作出各种可能的假设或回答。

3、检验假设或答案.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根据不同的课题性质,通过思辨、讨论、演示等形式对假设或答案进行检验,正确的可以作为结论或结果,错误的加以修正。

4、作出结论。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修改和完善,对提出的问题作出结论,或引导学生导出结论,鼓励学生做出总结陈述。

实施效果:

1、学生主体意识增强。

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学生处于“想要解决问题”的主动思考中,教师始终是问题的引导者.2、学生学会学习。

通过问题引导,帮助学生完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的”的认知过程,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五)总结归纳教学法

使用目的:

以理论丰富思维,以实践丰富体验

实施过程:

1、汇总讨论和案例分析的收获。

2、导出本次主题的核心价值观及相关价值观。

3、提出价值观内化和落实到行动中的要求。

实施效果:

1、明确主题价值观,给学生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

2、知法明礼见行动,修身立业谋发展.

三、教材选用与教案编写建议

(一)教材选用

本课程使用教材为中央审定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国家统编教材:

《计算机基础》。

(二)教案编写建议

教案是教师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内容,结合个人教学实践和学生实际设计、编写的施教方案.它可以帮助教师理顺教学思路,巩固备课成果,指导教学实施,保证教学质量。

编写教案要以指导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为原则,并力求体现教师的教学艺术风格。

为进一步规范教案编写,提出以下建议:

1.教案格式必须统一

2。

填写教案首页

(1)序号、授课日期用阿拉伯数字填写;

(2)课程名称:

必须与授课计划一致,并且一律使用全称或简称;

(3)基本课题:

要完整书写章、节标题和课题名称;

(4)授课目的要求:

说明要求学生对本次课所学知识或技能的掌握程度,可分为“了解”、“掌握”、“熟练掌握”等;

(5)重难点:

重、难点分析。

(6)授课方法及手段。

(7)课后作业。

4.教案正页

(1)教案书写目的明确,内容符合大纲要求,重点突出,解决难点措施得力,疑点分析清晰,字迹清楚、规范,书写工整;

(2)教案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组织教学;复习旧课:

简要写出复习内容;新课内容;应包含主要内容、重难点、板书及教学方法和手段;新课小结:

对本次课主要内容作简明扼要小结;布置作业。

5、教案正页分为两栏,左边用于书写教案正文,右边用于对教案的完善、补充和调整等。

6、新课必须编写教案首页和正页;老课教案首页必须重新编写,正页可以重复使用,但必须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有所完善、补充和调整。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

(一)基本教学资源

1.使用与教材配套的系列辅助教材:

《计算机基础》教师参考书、教学案例分析、学生辅学读本、实践教学参考书(高等教育出版社)。

2.建立学生自主学习资源库:

(1)课程文档库。

包括课程介绍、课程标准、授课进度计划等.

(2)媒体资源库。

包括电子教案、电子课件、教学录像等。

(3)扩充性教材库.包括案例选编、阅读书目、音像资料等。

(4)实践指导库。

包括实践活动指导书、实践活动任务书、实践活动报告单、实践活动评价表等。

(5)学生评价考核库。

包括各章习题、模拟试题等。

(二)网络教学资源

人民网、新华网和光明网作为教学资源.

五、评价建议及标准

本课程考核以过程考核为主,全面考核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等掌握情况.评价原则、评价标准、评价方式、评价的组织与实施等方面的建议.

1.考核的基本原则

(1)考核内容“注重”能力。

在考查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注重考查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验锻炼学生搜集资料、整合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考核形式“注重”多样化。

结合课程的特点,坚持正确的命题原则和灵活多样的考试形式相结合,笔试与上机考试相结合,平时考查与期末考试相结合。

(3)考核评价“注重”过程。

跟踪记录学生运用计算机完成任务、案例或项目的过程,评价学生操作过程及操作结果的准确性、合理性、熟练性及全面性。

把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动态情况,进行量化考核。

调整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的比例,由原来的3:

7调整为5:

5,平时成绩包括学生课上出勤、课堂讨论、课堂互动、主题活动、实践活动等方面,通过这样的调整,避免了有些学生不注意平时的学习和出勤,到期末考试临时突击也能过关的现象。

能从整体上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客观的评价.

(4)考核机制“注重"多种奖励。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变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错误定位,本课程采用多种奖励机制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鼓励学生结合所学专业,以文字、照片、小品、PPT等多样化方式呈现考核作业,并装入“档案袋"。

并举办相关的演讲比赛、知识竞赛、征文比赛、经验交流等活动,凡是在这些活动中获得等级奖的同学,都相应地获得平时成绩加分、颁发获奖证书等不同形式的奖励。

(5)学生参与教学评价。

包括学生参与学习成绩评定与评语建议,形成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以及学生管理部门对学生的评价四者相结合起来的评价方法。

2.考核评价标准与考核方式

考核评价标准

考核项目

考核点

建议考核

方式

评价标准

成绩

比例

及格

教学单元

知识点

期末试卷(笔试)

85分以上

75分—85分

60分—75分

30%

课堂表现

教师依据学生的实际表现评价

遵守课堂纪律,积极发言和参与课堂讨论等活动

遵守课堂纪律,能够参与课堂活动,但发言不主动

遵守课堂纪律

10%

文字或口头作业

教师根据学生完成作业情况评价

按时和高质量完成作业

按时完成作业,质量一般

按时完成作业,质量不高

10%

实验

团队合作情况(合作目的、分工等)

项目完成情况(态度、成果展现、报告单填写)

汇报总结情况(语言表达、仪态仪表、重点突出)

期末试卷(上机考试)

合作目的和分工明确;认真并高质量完成,报告单填写详实完整;汇报总结思路清晰,表达准确。

团队合作良好,其他表现一般。

能够完成实践项目活动,并上交相关资料,但不能做到全员参与。

40%

日常行为表现

出勤

教师抽查

全勤

有请假

无缺勤

缺勤3次以内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