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二中学1819学年上学期七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17999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98.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二中学1819学年上学期七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最新二中学1819学年上学期七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最新二中学1819学年上学期七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最新二中学1819学年上学期七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最新二中学1819学年上学期七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最新二中学1819学年上学期七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最新二中学1819学年上学期七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最新二中学1819学年上学期七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最新二中学1819学年上学期七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最新二中学1819学年上学期七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最新二中学1819学年上学期七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最新二中学1819学年上学期七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最新二中学1819学年上学期七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最新二中学1819学年上学期七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最新二中学1819学年上学期七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最新二中学1819学年上学期七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二中学1819学年上学期七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

《最新二中学1819学年上学期七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二中学1819学年上学期七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二中学1819学年上学期七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

最新二中学1819学年上学期七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

2018-2019学年度彭山二中七年级11月月考卷

班级姓名学号总分

一、选择题(共50分)(答案填在后面的表格里)

1.《史记·商君列传》记载: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

这反映了商鞅变法()

A.注重法治,稳定社会秩序B.承认土地私有,发展经济

C.推行县制,便于国家管理D.推动民族交融,富国强兵

2.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的民族,下列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的是( )。

A.炎帝B.舜C.尧D.黄帝

3.传说是人们世代口耳相传保留下来的历史叙述,下列与禅让制度密切相关的是()

A.炎黄战蚩尤B.黄帝建宫室C.舜让位于禹D.启继承父位

4.河姆渡人生活的地区气候湿润,草木茂盛,虫兽较多。

适合他们居住的房屋样式是( )。

A.洞穴B.干栏式建筑C.四合院D.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5.1929年,第一个发现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并发现北京人用火遗迹的是( )。

A.安特生B.贾兰坡C.裴文中D.步达生

6.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 )。

A.北京人B.山顶洞人C.元谋人D.蓝田人

7.他是墨家的创始人,他主张“兼爱”、“非攻”,他是( )。

A.孔子B.庄子C.孟子D.墨子

8.使成都平原成为富饶的“天府之国”的水利工程是( )。

A.都江堰B.郑国渠C.灵渠D.大运河

9.下列中国古代的著名战役中,不是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是( )。

A.桂陵之战B.马陵之战C.长平之战D.城濮之战

10.战国初年,晋国被()三家大夫瓜分。

A.齐、楚、韩B.赵、燕、魏C.韩、赵、魏D.楚、魏、秦

11.春秋时期出现了诸侯争霸的局面,第一个春秋霸主是( )。

A.齐桓公B.晋文公C.楚庄王D.秦穆公

12.春秋后期,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的是( )。

A.奴隶的劳动B.青铜器用于农业生产

C.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D.曲辕犁的出现

13.老子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开创了道家学派。

请问,以下言论最有可能出自老子的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C.“明赏,则民劝功;严刑,则民亲法。

”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14.我国春秋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点是()

A.周王室地位下降,诸侯势力崛起B.西周在霸主支持下得以复兴

C.霸主尊王攘夷,周天子掌握权利D.战争激烈,不利于民族融合

15.下图中的出土文物充分体现了商周时期哪一个领域的杰出成就()

A.陶瓷加工B.玉器打磨C.青铜冶炼D.木雕泥塑

16.在南非召开的第二十九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曾经出土甲骨文的河南殷墟遗址被列为审议项目。

你认为该遗址最主要向人们展现了我国古代哪个王朝的社会风貌()

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

17.电视剧《芈月传》中,芈月对秦军疾呼:

“你们有多少努力,就有多少回报!

你们可以称为左庶长、为右庶长……为关内侯甚至为彻候,食邑万户!

”这一许诺取材于战国时期秦国哪项措施?

A.推行县制

B.承认土地私有

C.奖励军功

D.奖励生产

18.面对核战争的威慑和地区冲突,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认为:

“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

”据此理解这里的“智慧”是指孔子

A.“礼”的思想

B.扩大教育对象的做法

C.“仁”的思想

D.因材施教的方法

19.为加强中央集权,主父偃给汉武帝( )的建议。

A.削夺王国的一些封地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D.实施“推恩”

20.汉文帝、景帝时期,政治清明,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

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为( )。

A.楚汉之争B.“文景之治”C.百家争鸣D.“国人暴动”

21.象棋棋盘上两军之间有楚河汉界,楚河汉界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系( )。

A.秦统一六国B.牧野之战C.楚汉之争D.巨鹿之战

22.秦朝负责监察事务的是( )。

A.丞相B.御史大夫C.太尉D.郡守

23.东汉末年的大规模农民起义,因头戴黄巾,称为“黄巾起义”。

这场起义的领导人是()。

A.陈胜、吴广B.项羽C.刘邦D.张角

24.我们现在对商朝的了解远远超过对夏朝的了解,这主要是因为()

A.商代有比较成熟的文字记载B.夏朝离我们太久远了

C.人们对商朝的研究力度大D.商代的遗址发现多

25.商代是我国青铜器发展的灿烂时期。

你认为目前世界上发现最大的青铜器是

A.四羊方尊

B.司母戊鼎

C.商朝虎耳铜鼎

D.青铜酒樽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第II卷非选择题50分

二、综合题

26.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其次有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等,反映了当时社会激烈和复杂的政治斗争,奠定了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360百科

阅读以上材料,请回答:

(1)以上材料在谈论我国古代哪一历史事件?

其出现于哪一历史时期?

4分

(2)我国今天所倡导的“和谐社会”与当时哪家学派的观点最为接近?

请写出这一学派的创始人及其主要的政治主张。

5分

(3)根据所学判断,秦国的国王最欣赏哪家学派的理论?

其代表人物是哪一思想家?

3分

(4)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因为秦朝的哪一政策而终结?

2分

27.阅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部落首领民众推举,……

材料二:

禹传子,家天下

材料三;罢兵西归…封诸侯,班赐宗彝…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尚父首封,封尚父于营丘,

材料四:

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皇帝”。

命为制,令为诏。

于是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郡下又分置县,设令、丞

(1)材料一反应的是原始社会“公天下”部落首领的产生实行哪种制度?

材料二“禹传子,家天下”说明夏朝实行的制度是什么?

4分

(2)材料三反映出西周实行什么制度?

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作用是什么?

6分

(3)材料四的“王”是谁?

“初并天下”是什么意思?

3分

(4)材料四中反映出“王”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

2分

28.图片是鲜活的历史。

阅读图片,回答问题。

(1)图1是根据化石复原的原始人头像,该头像是哪一原始人类?

1分

(2)图2和图3是我国原始农耕居民的房屋样式,请分别说出相应的原始农耕居民。

4分

(3)图4是在夏王朝的一座都城遗址中出土的镶嵌绿松石的铜牌,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进程。

该遗址的名称是什么?

1分

(4)图5为殷墟遗址,与哪一位商王迁都到此有直接关系?

1分

三、简答题(14分)

29.请你简要回答秦巩固统一的一系列措施,将下面表格补充完整。

方面

措施

政治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设,,,在地方废除分封制

经济

统一和度量衡

文化

统一

交通

统一车辆和道路宽窄,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

开凿,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

军事

北击匈奴,修筑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的“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表明商鞅变法注重法治;题干的“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表明商鞅变法起到了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

故A符合题意;承认土地私有,发展经济是商鞅变法的内容,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

故B不符合题意;推行县制是商鞅变法的内容,与题干信息不符。

故C不符合题意;推动民族交融与商鞅变法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A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大约四五千年,相传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有炎帝和黄帝,他们结成联盟打败东方的蚩尤部落,黄帝部落的势力和声望大增,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这一部落联盟逐渐形成为华夏族。

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AD两项符合题意;BC两项是黄帝之后过了很久的部落联盟的首领,不符合题意。

故选AD。

3.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了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和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尧年老时,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年老时,采用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

这种民主推选能力比较强,大家都信服即德才兼备者当部落首领的办法是禅让制,所以尧舜禹时期就是采用禅让制的方法推举部落联盟首领。

选择C项。

考点:

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华夏之祖。

4.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7000年,浙江河姆渡人根据南方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沛,建造了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的生活。

所以,适合河姆渡人的居住房屋样式是干栏式建筑,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与题干信息不符。

故选B。

5.C

【解析】

所学知识可知,1929年中国的青年学者,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同年又发现用火遗迹,此后又继续发掘出土四个北京猿人头盖骨,共出土四十多个个体的直立人化石,以及近十万件石器和大量的动物化石。

由此可知,本题正确的选项是C。

6.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他们已经能够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都不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故选C。

7.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的墨子是墨家的创始人,他主张“兼爱”、“非攻”,意思是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D项符合题意;A项是春秋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B项是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C项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

由此可知ABC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D。

8.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修筑了都江堰,主要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部分组成,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A项符合题意;B项是在战国末年由秦国修筑的水利工程,位于关中平原;C项是秦朝修筑的水利工程,沟通了湘江和漓江;D项隋朝最早修筑的水利工程,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由此可知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32年,晋楚两国为了争夺霸主,爆发了城濮之战,晋国打败了楚国,它是发生在春秋时期的战役,D项符合题意;马陵之战和桂陵之战都是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战役;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秦国和赵国之间的战役。

由此可知ABC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抓住信息“不是发生在战国时期”是解题的关键,可用排除法,战国时期的起止时间是公元前475—前221年,城濮之战的时间是公元前632年,不属于战国时期的战役,可由此得出答案。

10.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初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齐国由大夫田氏取代。

它们与原有的齐、楚、秦、燕并称“战国七雄”。

所以,“三家分晋”中的“三家”是韩、赵、魏,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与题干信息不符。

故选C。

11.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

通过改革,齐国国富兵强,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都是齐桓公之后称霸的霸主,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和牛耕,促进了农业上的精耕细作,促进了农业生产的重大发展,C项符合题意;A项与题干无关;B项不符合史实,青铜器用于农业生产是在春秋后期之前;D项表述错误,曲辕犁出现的时间是在唐朝。

由此可知ABD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B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主张“无为而治”;顺应自然;一切事物有对立面,可互相转换。

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是孔子的主张;选项C是法家思想;选项D是孟子的主张;所以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4.A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王室衰微,分封制逐步瓦解,周王室势力大减、地位下降,诸侯势力崛起,互相争霸。

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与此同时各民族长期交往与斗争,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不符合春秋时期的史实,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15.C

【解析】

【详解】

根据图片可知是造型奇特、做工精美的青铜器四羊方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四羊方尊是商朝晚期青铜礼器,祭祀用品,充分体现了商周时期青铜铸造业领域的杰出成就。

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6.B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都城在亳。

由于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商朝多次迁都,到商王盘庚时迁到殷,此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

因此河南殷墟遗址最主要向人们展现了我国古代商朝的社会风貌。

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7.C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你们有多少努力,就有多少回报!

你们可以称为左庶长、为右庶长……为关内侯甚至为彻候,食邑万户”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进行变法,奖励军功,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的内容与题干的内容无关,排除;故选C。

18.C

【解析】

【详解】

依据“面对核战争的威慑和地区冲突”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孔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主张“仁”的思想,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故选C。

19.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为了削弱王国势力,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

原来的王国被分成许多小侯国,实力大大减弱,无力和中央抗衡,而得到封地的诸侯子弟,对皇帝感恩戴德。

汉武帝不费一兵,不损寸土,就巧妙地削弱了诸侯王封国势力,D项符合题意;A项不符合史实;B项是汉武帝在思想上的措施;C项是秦始皇在地方上采取的措施。

由此可知ABC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0.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年,生产遭到破坏,经济凋敝,针对这种现象,汉初统治者实施了休养生息政策。

到汉文帝、汉景帝时期,社会安定,百姓富裕,国家开始逐渐恢复,出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治世局面,史称“文景之治”,B项符合题意;A项发生在秦朝末年;C项发生在战国;D项发生在公元前841年,处于西周时期。

由此可知ACD三项与题干“汉文帝、景帝时期”信息不符。

故选B。

21.C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象棋的棋盘”可知,棋盘上的楚河汉界表示了两军对垒的现象。

结合所学知识,秦末农民起义后期,汉高祖刘邦和西楚霸王项羽展开了长达四年的战争,最后垓下之战,刘邦打败了项羽,项羽乌江自刎,刘邦建立汉朝,史称“楚汉之争”,C项符合题意;A项是秦始皇的功绩;B项是商朝与西周之间进行的战役;D项是项羽率领的义军与秦朝将领章邯进行的决战性战役。

由此可知ABD三项与题干“楚河汉界”信息不符。

故选C。

【点睛】

解题的关键需知道“楚河汉界”是历史典故,秦末楚汉争霸时期,公元前205年夏,项羽在彭城大败汉军,刘邦退到黄河南岸重镇荥阳,楚军乘胜追击,在荥阳一带互相攻伐长达两年之久。

知道这个历史典故后,很容易判断“楚河汉界”与楚汉之争有关。

22.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秦统一后建立了一整套中央集权的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中央设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太尉掌管军事、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国家大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所以,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与题干信息不符。

故选B。

23.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朝政腐败,社会动荡不安,反抗情绪在民间蔓延。

创立太平道的张角,经过十多年在社会底层传教,信徒已有数十万人。

公元前184年,张角经过精心策划,领导了黄巾起义,口号是“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黄巾起义使东汉政权土崩瓦解,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都是秦朝末年起义的领导人,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4.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夏和商在中国古代资料中出现得比率相近,但现代历史学中,对其系统的了解程度差异很大,主要源于对其考古学的证据,文物和文字是历史事实的载体,尤其是文字,夏代目前尚未发现任何文字记录,且遗址、文物尚不能确定是否就属夏代,中国学者一口咬定二里头文明就是夏文明,但西方学者对夏代的存在则是倾向否定。

商代则不然,甲骨文、青铜器、墓葬遗址等考古学证据已同史书所载完美吻合,商文明的存在得到肯定。

特别是甲骨文,剔除重复的字,甲骨文共有单字3000多个,其中能识读的约有一半,这些甲骨卜辞记录了从商王迁都到商代灭亡期间的大量史实,是价值极高的研究史料,因此,我们对商代的了解远胜于夏代也不足为奇了,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的说法是不正确的,排除;故选A。

25.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司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鼎呈长方形,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壁厚6厘米,连耳高133厘米,重达832.84公斤。

鼎身雷纹为地,四周浮雕刻出盘龙及饕餮纹样,反映了中国青铜铸造的超高工艺和艺术水平,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的青铜器不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大的青铜器,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26.

(1)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或战国)

(2)儒家孔子仁或为政以德

(3)法家韩非子

(4)焚书坑儒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其次有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其次有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所以可知这是在谈论我国古代的“百家争鸣”现象,其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今天所倡导的“和谐社会”与当时儒家学派的观点最为接近;因为孔子是春秋后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核心思想是“仁”,“仁者爱人”;主张“为政以德”。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国的国王采纳的是法家学派的主张。

法家,是先秦诸子百家之一,是中国历史上提倡以法制为核心思想的重要学派,以富国强兵为己任的秦国国王,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其代表的是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的思想家。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由于秦朝的焚书坑儒而终结。

因为焚书坑儒是为了禁锢人民的思想,虽维持了秦朝的统治,但也加速了其政权的灭亡,对中国文化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27.

(1)禅让制世袭制

(2)分封制巩固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3)嬴政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4)郡县制

【解析】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原始社会“公天下”部落首领的产生实行的是禅让制;“禹传子,家天下”说明夏朝实行的制度是世袭制。

(2)根据材料三的内容可知,这是西周实行的分封制;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王室的强大,拱卫王室。

对各诸侯国有效控制,加强统治。

其作用是:

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并逐步构织出遍布全国的交通网络,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国林立的状态,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3)根据材料四的内容可知,这里的“王”指的是秦始皇嬴政;“初并天下”指的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4)根据材料中“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郡下又分置县,设令、丞”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秦始皇在地方实行了郡县制。

28.

(1)北京人。

(2)图2:

半坡人。

图3:

河姆渡人。

(3)二里头遗址。

(4)商朝;盘庚。

29.货币、文字、灵渠、长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