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用仔鸡的饲养管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18508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81.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肉用仔鸡的饲养管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肉用仔鸡的饲养管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肉用仔鸡的饲养管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肉用仔鸡的饲养管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肉用仔鸡的饲养管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肉用仔鸡的饲养管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肉用仔鸡的饲养管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肉用仔鸡的饲养管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肉用仔鸡的饲养管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肉用仔鸡的饲养管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肉用仔鸡的饲养管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肉用仔鸡的饲养管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肉用仔鸡的饲养管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肉用仔鸡的饲养管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肉用仔鸡的饲养管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肉用仔鸡的饲养管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肉用仔鸡的饲养管理.docx

《肉用仔鸡的饲养管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肉用仔鸡的饲养管理.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肉用仔鸡的饲养管理.docx

肉用仔鸡的饲养管理

肉用仔鸡的饲养管理

肉用仔鸡的饲养管理

王保社

我国的肉鸡产业是畜牧业中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随着国内肉鸡产业化向纵深发展,专业户、肉鸡场和集团化生产迅猛发展,生产数量迅速增长。

肉鸡产业带动了种鸡业、饲料业、兽药业、设备制造业、技术服务业、屠宰加工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为解决三农问题和出口创汇及安排剩余劳动力就业起到了积极的重要作用,它是农村调整产业结构,农民脱贫致富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

快大型肉鸡品种从国外引进,是我国肉鸡产业的主导品种,数量最多,主要品种有AA+、科宝、罗斯308和海波罗等。

年商品出栏在32亿只左右,占国内整个肉鸡生产总量的64%,黄羽肉鸡年出栏18亿只,占整个肉鸡商品产生总量的36%左右。

一、肉鸡生产特点

1、生长速度快,饲料报酬高。

2、饲养周期短,资金周转快。

3、饲养密度大,劳动生产率高。

4、设备利率高,适宜于集约化均衡生产。

5、肉质鲜美细嫩,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欢迎。

6、腿病和胸囊肿较多。

二、鸡苗品种与选择

好场养好鸡,好鸡产好蛋,好蛋出好苗,鸡苗品质好,雏鸡易饲养,经济效益高。

种鸡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种蛋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商品肉鸡的生产水平。

种鸡、种蛋的孵化有严格的质量保障,才能生产出品质优良的鸡苗。

因此肉鸡饲养者,首先要选择那些具有现代化的企业制度、科学的经营决策、先进的工艺设备、规范的饲养管理、全面的质量控制、完善的技术服务等运营机制的种鸡生产企业生产的雏鸡,才是肉鸡饲养成功的先决条件。

选用雏鸡的原则:

1、雏鸡应来源于健康的白痢、支原体阴性的种鸡群。

2、雏鸡应孵自不得小于50克的种蛋。

3、雏鸡大小和颜色均匀。

4、雏鸡全身状况清洁、干燥、绒毛蓬松,带有光泽。

5、眼睛圆而明亮,行动机敏,健康活泼。

6、脐部愈合良好,并无感染和脐炎。

7、肛门周围羽毛不粘贴成糊状。

8、脚的皮肤要光亮如蜡,不能呈干燥,脆弱状。

9、不能有明显的瘸腿、歪头、瞎眼、交叉喙等缺陷。

10、采用全进全出制,否则卫生管理及免疫接种就会变得情况复杂,特别是疫病压力增加。

只有具备上述条件的雏鸡,在孵化场经严格挑选后分级装入专用雏鸡箱,由专人运送到达鸡舍,雏鸡才算选购成功。

三、肉用仔鸡的饲养

(一)饲养方式:

肉用仔鸡的饲养方式主要有四种:

1、厚垫料饲养:

利用垫料饲养肉用仔鸡是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

优点是投资少,简单易行,管理也比较方便,胸囊肿和外伤发病率低;缺点是需要大量垫料,常因垫料质量差,更换不及时,肉鸡与粪便直接接触易诱发呼吸道疾病和球虫病等。

垫料以稻壳、刨屑、枯松针为好,其次还可用铡短的稻草、麦秸,压扁的花生壳、玉米蕊等。

垫料应清洁、松软、吸湿性强、不发霉、不结块,经常注意翻动,保持疏松、干燥、平整。

垫料饲养可分厚垫料和薄垫料饲养。

厚垫料饲养是指进鸡前地面上铺10cm的垫料,随着鸡的逐渐长大,垫料越来越脏污,所以应经常翻动垫料或在旧垫料上经常添加一层新垫料,并注意清除饮水器下部的湿垫料。

这样待鸡出栏后将垫料和粪便一次清除。

2、网上平养:

这种方式多以三角铁、钢筋或水泥梁作支架,离地50—60cm高,上面铺一层铁丝网片,也可用竹排代替铁丝网片。

为了减少腿病和胸囊肿病发生,可在平网上铺一层弹性塑料网。

这种饲养方式不用垫料,可提高饲养密度25%-30%,降低劳动强度,减少球虫病的发生。

缺点是一次性投资大,饲养大型肉鸡胸囊肿病的发病率高。

3、笼养:

目前欧洲、美国、日本利用全塑料鸡笼,已使肉鸡笼养工艺在实践中得到应用。

国内已重视饲养肉鸡笼具的研制工作。

从长远的观看点,肉用仔鸡笼养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肉鸡笼养可提高饲养密度2-3倍,劳动效率高,节省取暖、照明费用,不用垫料,减少了球虫病的发生,缺点是一次性投资大,对电的依赖性大。

4、笼(网)养与平养相结合:

不少地区的肉鸡饲养者,在育雏取暖阶段采用笼(网)养,转群后改为地面厚垫料饲养。

这种方式由于前期在笼(网)养阶段体重小,胸骨囊肿发生率也低,细菌病、球虫病大为减少,提高了成活率和劳动生产率。

在对以上肉鸡饲养方式有充分了调之后,饲养者可根据当地条件和自身经济状况,选择最适当的肉鸡饲养方式。

(二)营养需要满足营养需要是充分发挥肉用仔鸡快速生长特点的首要条件。

优良品种具有快速生长的遗传潜力,但如果不能满足营养需要,遗传潜力根本发挥不出来。

随着营养学科的发展,日粮配合日趋完善,肉鸡生产效益也大为提高。

1、肉用仔鸡的营养要求特点:

(1)要求各种养分齐全充足。

任何微量成分的缺乏或不足都会出现病理状态。

在这方面,肉用仔鸡比蛋用雏鸡更为敏感,反应更为迅速。

(2)要求高能高蛋白水平,才能发挥最大的遗传潜力,获得最好的增重效果。

(3)要求各种养分的比例平衡适当,才能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饲料成本。

2、肉用仔鸡的营养需要量:

每个肉鸡育种公司都对自己的商品代肉用仔鸡进行过大量的试验,通过试验总结提出本鸡种肉用仔鸡的营养需要量。

各鸡种肉用仔鸡的营养需要量有所不同,又基本相同,大同小异。

根据肉用仔鸡营养需要量,选择优质价廉的饲料原料,加工生产出优质全价配合饲料,这就是满足肉鸡营养需要的物质基础,也是肉鸡快速生长潜力得以发挥的物质基础。

为了使肉鸡生长的遗传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应保证供给肉鸡高能量、高蛋白、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营养成分丰富而平衡的全价配合饲料,提供符合肉用仔鸡生长规律和生长需要的蛋白能量比值。

前期应注意满足肉用仔鸡对蛋白质的需要,如果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低就不能满足早期快速生长的需要,生长发育就会受到阻碍,其结果是单位体重耗料增多;后期要求肉用仔鸡在短期内快速增重,并适当沉积脂肪以改善肉质。

所以后期对能量要求突出,如果日粮不与之相应适,就会导致蛋白质的过量摄取,从而造成浪费,甚至会出现代谢障碍等不良后果。

肉鸡从前期料改变为后期料的时间,单就饲料的价格而言,应以尽早才合算,但过早会影响肉鸡的生长发育,反而不利于总的饲养效果。

在生产中,要避免不管饲料营养水平是否符合肉用仔鸡的营养需要,单纯以低价取饲料的方法,因为不同的饲料的差价,反映在饲养效果上也不一样,结果是便宜的饲料反不如成本稍高的饲料盈利多。

快大型的肉用仔鸡,饲料中能量水平在12.97-14.23MJ/kg范围内,增重和饲料效率最好;而蛋白质含量以前期22%、后期20%的水平生长最佳。

根据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肉用仔鸡饲料的能量水平以不低于12.13-12.55MJ/kg、蛋白质含量前期不低于21%、后期不低于18%为宜。

肉用仔鸡的饲养可分为两段制和三段制,两段制是0—4周龄喂前期饲料,属育雏期;4周龄以后则喂后期饲料,属肥育期。

我国肉用仔鸡的饲养标准属两段制,已得到广泛应用。

当前肉鸡生产发展,总的趋势是饲养周龄缩短,提早出栏,并推行三段制饲养。

三段制是0—3周龄喂前期料,属育雏期;4—5周龄喂肥育前期料,属中期;6周龄到出售喂肥育后期料。

三段式更符合肉用仔鸡的生长特点,饲养效果较好。

现将美国拔益加肉用仔鸡三段制的饲料营养成分主要指标举例如下。

爱拔益加肉用仔鸡的营养标准

项目

前期料

1-3周

中期料

4-6周

后期料

7周后

代谢能

12.97

13.39

13.39

蛋白质

22

20

18

0.95

0.90

0.85

可利用磷

0.47

0.45

0.43

0.45

0.45

0.45

赖氨酸

1.28

1.20

0.96

蛋氨酸

0.47

0.44

0.38

蛋+胱氨酸

0.92

0.82

0.77

根据肉用仔鸡的营养需要和当地的饲料种类,筛选出最佳配方,这是饲养肉用仔鸡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因为饲料的质量、价格是影响肉用仔鸡生产成本的主要因素。

肉用仔鸡增重、饲料消耗量及饲料转化率见附表。

爱拔益加肉鸡增重、饲料转化率

雌雄混群饲养

活重

饲料消耗量

饲料转化率

周龄

周末

每周增重

每周计算

累积计算

每周计算

累积计算

1

165

125

144

144

1.15

0.87

2

405

240

298

441

1.24

1.09

3

735

330

485

926

1.47

1.26

4

1150

415

707

1633

1.70

1.42

5

1625

475

935

2568

1.97

1.58

6

2145

520

1186

3754

2.28

1.75

7

2675

530

1382

5136

2.61

1.92

8

3215

540

1648

6784

3.05

2.11

9

3710

495

1749

8533

3.53

2.30

10

4180

470

1959

10492

4.17

2.51

(三)实行自由采食:

从第一日龄开始喂料起一直到出售,对肉用仔鸡应采用充分饲养,实行自由采食,任其能吃多少饲料就投喂多少饲料,而且想方设法让其多吃料。

如:

增加投料次数,炎热季节加强夜间喂料,后期注意“趟群”等。

通常肉用仔鸡吃的饲料越多,长的越快,饲料利用率越高。

因此,应尽可能诱使肉鸡多吃料,自始至终采用充分饲养,实行自由采食。

(四)料型:

喂养肉用仔鸡比较理想的料型是前期使用破碎料,中、后期使用颗粒料。

采用破碎料和颗粒饲料可提高饲料的消化率,增重速度快,减少疾病和饲料浪费,延长脂溶性维生素的氧化时间。

在采用粉料喂肉用仔鸡时,一般都是喂配制的干粉料,采取不断给食的方法,少给勤添,保持经常不断科。

为了提高饲料的适口性,使鸡易于采食,促进食欲,在育雏的前7-10天可喂湿拌料,然后逐渐过渡到干粉料,这对提高育雏期的成活率,促进肉用仔鸡的早期生长速度比较有利。

应注意防止湿拌料冻结或腐败变质,当饲料从一种料型转到另一种料型时,注意逐渐转变的原则,完成这种过渡有两种方法:

一是在原来的饲料中混入新的饲料,混入新饲料的比例逐渐增加;二是将一些新的喂料器盛入新的饲料放入舍内,这些喂料器的数量逐日增加,盛原来饲料的喂料器则逐步减少。

无论采用那种过渡法,一般要求至少要有3~5天的过渡时间。

(五)喂料次数和采食位置:

一般采用定量分次投料的方法,喂饲次数可按第一周龄每天6次,第二周龄每天5次,第三周龄起每天4次,第4周龄3次,一直到出售。

增加喂料次数可刺激鸡的食欲,减少饲料的浪费,但也不宜投料次数过多。

否则,不仅影响鸡的休息,而且对于饲料的消化吸收和鸡的生长也不利。

另外,由于多次喂料,每天每次喂料量就较少,容易出现强弱分离,鸡群均匀度降低,反而影响全群增重。

喂养肉用仔鸡应有足够的喂料器,可按第一周龄每100只鸡使用一个雏鸡运输箱喂料,1周龄后依每只鸡应有5cm以上的采食位置用料桶喂料器(20-30只鸡一个),应注意料桶的边缘与鸡背等高(一般每周调整一次),以防饲料被污染或造成饲料浪费。

(六)饮水:

饲养肉用仔鸡应充分供水,水质良好,保持新鲜、清洁,最初5-7天饮温开水,水温与室温保持一致,以后改为饮凉水。

通常每采食lkg饲料需饮水2-3kg,气温越高,饮水量越多。

肉用仔鸡每天的需水量见附表。

肉用仔鸡每天大约需水量(kg/1000只)

21℃

32℃

38℃

1

40

50

60

2

90

100

130

3

140

175

210

4

200

250

300

5

270

340

400

6

340

420

510

7

400

490

600

8

470

590

700

室温与饮水量/采食量的关系

室温(℃)

4

10

16

21

27

38

饮水量/采食量

1.5

1.7

1.8

2.0

2.5

3.0

一般每1000只成年肉鸡需要30个6kg的饮水器或10个普拉松自动饮水器。

不论使用何种饮水器,每只鸡至少应有2.5cm的直线饮水位置,饮水器边缘的高度应经常调整到与鸡背高度一致,饮水器下面的湿垫料要经常更换。

每天早、晚应注意消毒和清洗饮水器,井及时更换上新鲜的水,保持饮水器中经常不断水,而且将饮水器均匀地摆布在喂料器附近,使鸡只很容易找到水喝。

四、肉用仔鸡的管理

(一)温度:

肉用仔鸡有三分之一左右的时间需要供暖,因此控制适宜的温度就显得特别重要,它对于提高成活率和生长速度及饲料利用效率关系极大。

与蛋鸡比较,肉鸡对温度的要求有两个显著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肉鸡要求有适当的温差。

特别是前期。

因为适当的低温可以刺激食欲,提高采食量,从而促进长生。

第二个特点是脱温后舍内温度要求较为严格,以保持在20℃左右为最好。

因为温度在20℃以下,温度越低维持需要的能量消耗越大,饲料效率越低。

温度在21℃以上,温度越高采食量低少,饮水量越多,增重速度降低。

通常情况下,鸡群本身的表现就可判断温度是否适宜。

鸡只分散均匀,食欲旺盛,为温度合适。

鸡只分群挤堆,靠近热源,为温度过低。

鸡只张开翅膀喘气,远离热源,大量饮水,为温度过高。

饲养者应经常观察鸡群的这种动态,注意随时调节控制好适宜的温度,才能获得良好的饲养效果。

养育肉用仔鸡的温度通常可参考育雏的温度,但要注意掌握温度不可偏高,特别是后期更是如此。

肉用仔鸡生长快,饲养密度大,后期皮下已积存一定量脂肪,所以前两周温度稍高无甚影响,从第三周起应注意降温,否则会影响生长速度,增加死亡率和降低屠体等级,供温标准可掌握在第一、二天35-33℃,以后每天降低0.5℃左右,从第5周龄开始维持在2l-23℃即可。

根据鸡群和天气情况应注意“看鸡施温”,以鸡群感到舒适,采食、喝水、活动、睡眠等正常为最佳标准。

切忌温度忽高忽低,寒冷季节不能使鸡受到贼风的侵袭,炎热天气应注意防暑降温。

(二)湿度:

肉用仔鸡适宜的相对温度范围是55%-65%。

最初十天可高一些,这对促进卵黄吸收和防止雏鸡脱水有利;以后相对湿度应小些,保持舍内干燥,以防垫料潮湿,引起球虫病等。

(三)通风:

由于肉鸡饲养密度大生长快,加强舍内环境通风,保持空气的新鲜是非常必要的。

通风的目的是减少舍内有害气体,增加氧气,使鸡体处于健康的正常代谢之中;同时通风又能降低舍内湿度,保持垫料干燥,减少病原繁殖。

当鸡舍通气不良,舍内有害气体含量过高,时间较长,就不仅影响肉鸡生长速度,还可能引起呼吸系统疾病。

当氨气浓度长时间超过20ppm时,鸡眼结膜受刺激,可能导致失明。

空气缺氧会使肉仔鸡腹水症发生率大为提高。

鸡群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都会大受影响。

经常注意通风换气,鸡舍内保持空气新鲜和适当流通,使鸡免受过多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的危害,这是养好肉鸡的先决条件。

足够的氧气可使鸡只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保持健康。

空气流通一方面可及时排除有害气体,同时能控制舍内湿度,使垫料保持良好的状态。

人进入鸡舍内不应感到有强烈的刺激味,甚至眼睛流泪,也不应有憋气的感觉。

为此,在注意温度的同时,根据天气的状况(特别是早春、晚秋和寒冷的冬季)应经常调节门窗、通气孔,帘布开启的大小,以使舍内保持空气新鲜,对于三周龄以后的鸡,尤其应注意加强通风换气。

(四)光照:

光照的目的是延长肉仔鸡的采食时间促进生长速度,但光线不宜过强。

一般第1周23h的光照1h的黑暗;从第2周龄起,白天利用自然光照,夜间每次喂料、饮水时可开灯照明0.5-1h,然后黑暗2-4h,采用照明和黑暗交错进行的方式。

光照强度的原则是由强到弱。

开始1一2周龄2.7—3.5w/m2。

(灯高2m、灯距3m、带灯罩),这可帮助小鸡熟悉环境,充分采食和饮水。

从第3周龄起l.3-2.1w/m2的光照强度即可。

为保持整个舍内光照强度均匀,最好用功率小于60w的灯泡,均匀安装并加灯罩。

应注意随时更换破损灯泡,每周将灯泡擦试一次,以保持舍内适宜的亮度。

对不同光照制度的研究证明:

每天24h内给予1-2h的光照与2-4h的黑暗交替循环进行的光照方案比连续光照增重快、死亡率低、饲料报酬高。

(五)密度:

密度的完整概念应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每平方米面积养多少只鸡,二是每只鸡占有多少食槽位置,三是每只鸡饮水位置够不够。

三方面缺一不可。

肉用仔鸡是适合于高密度饲养,但究竟密度多大为好,要根据具体条件而定。

璧如,在垫料上饲养以密度适当低些为好,在竹竿网上饲养密度可以高一些。

通过条件好密度可高一些,通风条件差密度应低一些。

前期密度则不能以体重来计算。

入雏时每平方米可养到30只,以后逐渐疏散调整,最后控制在下表范围内。

肉用仔鸡不同季节饲养密度

阶段

日龄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1-7

4

35-30

30-25

35-30

40-35

8-14

11

30-25

25-20

30-25

35-30

15-21

18

25-20

20-15

25-20

30-25

22-28

25

20-15

15-10

20-15

25-20

29-35

32

15-10

10-9

15-10

20-15

36-42

39

10-9

8

10-9

10-9

43-49

46

8

8

8

8

50-56

53

8

8

8

8

不同体重肉鸡的饲养密度

每只鸡活重

1m2只数

1m2活重

1.4

18

25.2

1.6

16

25.6

1.8

14

25.2

2.0

12.6

25.2

2.2

11.5

25.3

2.3

11

25.3

2.4

10.5

25.2

2.6

9.6

25.2

2.7

9.3

25.2

3.2

7.8

25.2

饲养密度是否恰当,对养好肉用仔和充分利用鸡舍有很大关系。

肉用仔鸡平面垫料饲养时,每单位面积饲养的只数决定于肉用仔鸡体重的大小。

如果饲养密度太大,鸡的生长发育就会受到抑制,同时鸡只的个体间体重差异大,发育不良的个体增多,易出现啄癖,死亡率也增高。

网上平养和笼养方式比地面垫料平养饲养密度可提高30%一100%。

冬季通风条件好,饲养密度可高一点;夏季通风设施差,饲养密度应适当低些。

(六)适当的肥育期限:

肥育期限与经济效益密切相关,而经济效益受品种性能、生长速度、饲料品质及市场价格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一般地说,达到一定活重所需天数越短,饲料消耗越少,鸡舍的使用时间越短,鸡舍周转率就越快,而且承担风险也少。

目前,我国饲养的快大型肉鸡,无论是作为整鸡、带骨肉鸡用,还是作为分割净肉用,一般以56日龄左右出栏上市较为合算。

国外肉用仔鸡的肥育期限从60年代的9周龄,到目前已缩短为6~7周龄出栏上市。

(七)肉鸡的绝食与送宰:

肉用仔鸡达到要求体重时,要及时拉运到屠宰厂。

送宰前断食8-10h最合适,如果断食时间太长,不仅肉鸡失重太大,而且对胴体品质和等级均有一定影响。

所以,出场前4—6h应使鸡将饲料吃完,饮水可继续供应。

送鸡装笼的时间夏季应安排在清晨或夜晚,冬季在中午较合适。

肉用仔鸡体重大骨质相对脆嫩,在转群和出场过程中,抓鸡装运非常容易发生腿脚和翅膀断裂伤损的情况。

由此产生的经济损失是非常可惜的。

抓鸡首先要制造一种让鸡群安定的不境,在尽量暗的灯光下进行。

抓鸡前将鸡舍光线变暗或变成蓝光或红光,然后移走料桶、饮水器等所有器具,以避免鸡只受到机械性损伤。

抓鸡要得法,对抓鸡人员要进行训练,抓鸡时不应提抓翅膀,应抓胫部,免得骨折或出现“血印”;入笼、装车、卸车、运输、放鸡时动作要轻巧稳妥,不能粗暴操作,以防碰伤,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往笼子里放应注意轻放,防止甩扔动作。

每笼不能装鸡过多,否则运输过程中还可能造成伤亡。

五、注重卫生防疫,防止意外事故

(一)注重卫生防疫:

肉鸡饲养周期短,周转快,密度大,一旦发病,传播很快,难以控制,即使痊愈,也会对生长发育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因此,饲养管理过程中的防疫卫生和疾病预防显得格外重要。

在肉鸡的全程饲养管理过程中,始终要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的方针,制定和落实一套完整的防疫卫生制度,执行严格的防疫灭病措施,以保证肉鸡的健康生长。

这些措施主要有:

1、消毒:

彻底搞好鸡舍及鸡舍内用具设备的消毒,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给全面消毒鸡舍提供了极好的机会。

当每批肉鸡出场后,应将垫料及粪便全部清理出去,然后进行彻底冲洗,冲洗前应及时对地面和墙壁上结块的粪便铲除,因为消毒对于粪块里的病原是不起作用的。

冲洗可以清除大量病原,为消毒打下良好的基础。

有些饲养者寄希望于消毒而不重视冲洗是绝对不行的。

冲洗以后再消毒,消毒以后再继续密闭,巩固消毒效果,并防止重新把病原带入。

冲洗过后再用清水冲净,地面可用2-4%的烧碱溶液泼洒浸泡4-5小时,然后再用1%的二氯异氰脲酸钠溶液喷雾消毒鸡舍内外,并同时浸泡料桶,饮水器等饲养设备,最后连同垫料,用具等放入鸡舍内,当温度升至25-30℃时,用甲醛和高锰酸钾以40ml/20g每立方米的用量熏蒸12-24小时,就基本可杀灭鸡舍内病原微生物。

饲养期间饮水器每天清洗消毒1次,鸡舍每周带鸡消毒1-2次。

2、疫苗接种:

肉鸡饲养周期短,疫苗接种的种类和次数较蛋鸡和种鸡少,但应保证疫苗接种确实有效。

肉鸡接种的疫苗有预防新城疫的Ⅳ系苗,传染性法氏囊苗,传染性支气管苗等,这些疫苗的接种方式多为滴鼻,点眼和饮水免疫。

饮水免疫前先将饮水器清洗干净,停水春夏4-5小时,秋冬5-6小时,并停止喂料,在水中加入0.2%的脱脂奶粉或专用免疫增效剂,再加入疫苗,加水量保证在2小时内饮完为宜。

所用的疫苗应保证病毒含量足够,所用的饮水器要满足60%以上的鸡能同时饮水,且接种时间一定要准确。

这样才能保证疫苗免疫确实有效。

肉用仔鸡的免疫接种计划

日龄

疫苗

方法

用量

4

新支弱毒苗

滴眼

1.0头份

11

法氏囊弱毒苗

滴口

1.0头份

18

新支弱毒苗

饮水

2.0头份

25

法氏囊弱毒苗

饮水

2.0头份

32

新城疫弱毒苗

饮水

2.0头份

疫苗使用一般看是什么苗,进口的用的倍量会少一些,如果是国产的一般滴眼口会是2倍量,饮水3倍量。

3、安全用药:

除疫苗预防接种外,还应在某些疾病的高发期进行预防性投药。

在1周龄内要喂防白痢、脐炎的药物,2周龄内要投服防呼吸疾病和球虫病的药物,3周龄要投服防肠道疾病的药物,4-5周要投服抗病毒病药物。

(二)、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肉鸡饲养过程中会经常或有时发生许多意外事故,如猫、狗、黄鼬、老鼠、鸟类等兽害、危害雏鸡的安全,以及由于用火、用电不当引起的火灾,大风、暴雨、降雪导致的鸡舍坍塌等自然灾害,同时还会发生人和鸡的煤气中毒等人身伤亡事故。

这些都引起肉鸡饲养者足够的重视,防止意外事故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六、饲养肉用仔鸡的几项关键技术措施

(一)实行全进全出制:

所谓全进全出制是指同一栋鸡舍内(全场更好)同一时间里投入同一日龄的雏鸡,养成后又在同时间出售屠宰。

现代肉用仔鸡生产几乎都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

这种饲养制度简单易行,管理方便,可以实行统一的饲养标准、统一的技术和防疫措施。

仔鸡出场后,有利于彻底清扫、消毒、切断病原的循环感染。

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比在同一栋鸡舍里几种不同日龄的鸡连续生产制增重快、耗料少、死亡率低。

(二)公、母分群饲养:

根据公、母鸡不同的生理特点,实行分开饲养制度,可提高经济效益。

随着自别雌雄商品鸡的培育和初生雏鸡雌雄鉴别技术的普及和提高,公、母分开饲养得到了普遍重视,表现出许多优点。

1、生长速度不同。

通常2周龄后公鸡生长的速度快于母鸡,4、6、8周龄时公鸡的体重比母鸡分别高13%、20%、27%。

如公、母混养,体重大小不一,食槽、水槽高低要求不同,往往顾此失彼,特别是弱小的母鸡受影响更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