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3节氧化剂和还原剂第1课时氧化还原反应测3鲁科版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20434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71.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3节氧化剂和还原剂第1课时氧化还原反应测3鲁科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中化学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3节氧化剂和还原剂第1课时氧化还原反应测3鲁科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中化学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3节氧化剂和还原剂第1课时氧化还原反应测3鲁科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中化学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3节氧化剂和还原剂第1课时氧化还原反应测3鲁科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中化学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3节氧化剂和还原剂第1课时氧化还原反应测3鲁科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高中化学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3节氧化剂和还原剂第1课时氧化还原反应测3鲁科版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高中化学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3节氧化剂和还原剂第1课时氧化还原反应测3鲁科版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高中化学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3节氧化剂和还原剂第1课时氧化还原反应测3鲁科版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高中化学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3节氧化剂和还原剂第1课时氧化还原反应测3鲁科版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高中化学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3节氧化剂和还原剂第1课时氧化还原反应测3鲁科版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高中化学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3节氧化剂和还原剂第1课时氧化还原反应测3鲁科版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高中化学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3节氧化剂和还原剂第1课时氧化还原反应测3鲁科版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高中化学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3节氧化剂和还原剂第1课时氧化还原反应测3鲁科版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高中化学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3节氧化剂和还原剂第1课时氧化还原反应测3鲁科版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高中化学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3节氧化剂和还原剂第1课时氧化还原反应测3鲁科版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高中化学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3节氧化剂和还原剂第1课时氧化还原反应测3鲁科版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3节氧化剂和还原剂第1课时氧化还原反应测3鲁科版1.docx

《高中化学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3节氧化剂和还原剂第1课时氧化还原反应测3鲁科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3节氧化剂和还原剂第1课时氧化还原反应测3鲁科版1.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化学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3节氧化剂和还原剂第1课时氧化还原反应测3鲁科版1.docx

高中化学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3节氧化剂和还原剂第1课时氧化还原反应测3鲁科版1

第2章第3节第1课时氧化还原反应

一、选择题

1.已知酸性条件下有以下反应关系:

①KBrO3能将KI氧化成I2或KIO3,其本身被还原为Br2。

②Br2能将I-氧化为I2。

③KIO3能将I-氧化为I2,也能将Br-氧化为Br2,其本身被还原为I2。

现向含有1molKI的硫酸溶液中加入含amolKBrO3的溶液,a的取值不同,所得产物也不同。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编号

a的取值范围

产物的化学式

a≤1/6

I2、Br-

1/6

I2、Br-、Br2

1/5

I2、IO3-、Br2

a≥6/5

IO3-、Br2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④

2.羟胺(NH2OH)是一种还原剂,能将某些氧化剂还原.25.00ml0.5mol/L羟胺的酸性溶液能与50ml0.25mol/LKMnO4酸性溶液完全作用(已知MnO4﹣被还原为Mn2+)则上述反应中羟胺的氧化产物是()

A.N2B.N2OC.NOD.NO2

3.我国“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的火箭燃料主要是偏二甲肼(用R表示)和四氧化二氮,在火箭发射时,两者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并释放出大量的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R+2N2O4═3N2+4H2O+2CO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此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B.R的分子式为C2H8N2

C.在反应中N2O4做还原剂

D.生成3molN2时电子转移数为16mol

4.下列化工生产过程中,未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侯式制碱法制纯碱B.海带提碘

C.电解饱和食盐水制烧碱D.工业上合成氨

5.我国晋代《抱朴子》中描述了大量的化学反应,其中有:

①“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②“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中描述的化学反应是可逆反应

B.“曾青”是含有Cu2+的溶液,如硫酸铜溶液

C.“积变又还成丹砂”中的“还”可理解为“被还原”

D.水银能跟曾青发生置换反应生成单质铜

6.烯烃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氧化反应,碳碳双键断裂,如R1CH===CHR2被氧化为

被氧化为

由此推断分子式为C4H8的烯烃的氧化产物有()

A.2种B.3种C.4种D.6种

7.已知反应式:

①H2S+I2=S↓+2H++2I﹣②H2SO3+2H2S=3S↓+3H2O③2I﹣+Br2=I2+2Br﹣④H2SO3+I2+H2O=SO42﹣+2I﹣+4H+,下列各组中还原性由弱到强的是(  )

A.H2S、H2SO3、I﹣、Br﹣B.I﹣、Br﹣、H2SO3、H2S

C.Br﹣、I﹣、H2SO3、H2SD.I﹣、Br﹣、H2S、H2SO3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B.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C.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D.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9.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属于化学变化

B.“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

C.《本草纲目》记载的“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的实验方法可用来分离乙酸和乙醇

D.“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了丹砂”,该过程发生了分解、化合、氧化还原反应

10.下列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A.铝片与稀H2SO4反应

B.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

C.灼热的炭与CO2反应

D.甲烷在O2中的燃烧反应

11.化合物A、B、C、D各由两种元素组成,甲、乙、丙是短周期元素的三种单质。

这些常见的化合物与单质之间存在如下关系(已知C是一种有机物),以下结论不正确的是(  )

A.上图所示的五个转化关系中,有三个是化合反应

B.上图所示的五个转化关系中,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C.常温下,化合物A、B、C、D均为气体

D.上述转化关系所涉及的化合物中只有一种是电解质

12.已知反应式:

①H2S+I2=S↓+2H++2I﹣②H2SO3+2H2S=3S↓+3H2O③2I﹣+Br2=I2+2Br﹣④H2SO3+I2+H2O=SO42﹣+2I﹣+4H+,下列各组中还原性由弱到强的是(  )

A.H2S、H2SO3、I﹣、Br﹣B.I﹣、Br﹣、H2SO3、H2S

C.Br﹣、I﹣、H2SO3、H2SD.I﹣、Br﹣、H2S、H2SO3

13.已知氧化性强弱顺序:

Cl2>Br2>Fe3+>I2。

下列反应不能发生的是()

A.Br2+2I-=I2+2Br-

B.2FeCl2+Cl2=2FeCl3

C.2FeCl2+2HCl+I2=2FeCl3+2HI

D.2Fe3++2I-=2Fe2++I2

14.已知I-、Fe2+、SO2、Cl-、H2O2均有还原性,它们在酸性溶液中还原性的强弱顺序为:

SO2>I->H2O2>Fe2+>Cl-,则下列反应不能发生的是()

A.2Fe3++SO2+2H2O=2Fe2++SO42-+4H+

B.I2+SO2+2H2O=H2SO4+2HI

C.H2O2+H2SO4=SO2↑+O2↑+2H2O

D.2Fe3++2I-=2Fe2++I2

二、非选择题

15.甘肃马家窑遗址出土的青铜刀是我国最早冶炼的青铜器,由于时间久远,其表面有一层“绿锈”,“绿锈”俗称“铜绿”,是铜和空气中的水蒸气、CO2、O2作用产生的,化学式为[Cu2(OH)2CO3],“铜绿”能跟酸反应生成铜盐、CO2和H2O。

某同学利用以下反应实现了“铜→铜绿→……→铜”的转化。

(1)从物质分类标准看,“铜绿”属于________(填字母);

A.酸B.碱C.盐D.氧化物

(2)写出B的化学式:

_____________;

(3)请写出铜绿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转化过程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属于氧化还原

反应的是____________。

16.金属铝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均可与N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转化关系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气体D和F反应可生成盐,该盐的化学式为;

(2)C、E排入大气中会造成大气污染,在催化剂存在下,D可以将C、E转化为无毒的气态单质,该单质的电子式为;

(3)将A转化为B,可选择的试剂是(填序号);

a.CO2b.NaOHc.CH3COOHd.NH3e.HCl

(4)过量D的水溶液与A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5)除去气体C中的杂质气体E的化学方法:

将混合气体通入中。

(6)Al与NO3-在酸性条件下反应,Al与被还原的NO3-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7)Al与NO3-在碱性条件下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17.

(1)过氧化钠色固体,与CO2反应,方程式,因此,过氧化钠可作为呼吸面具和潜水艇的氧气来源;

(2)计算机芯片的主要成分;

(3)将钠投入水中后,钠融化成一个小球,根据这一现象你能得出的结论是①,②,钠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4)用一只长滴管,深入液面下,向盛有FeCl2溶液的试管中滴加NaOH溶液,可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

生成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在空气中放置的现象是。

18.氧化还原反应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联氨是一种可燃性液体,可用作火箭燃料。

已知32.0gN2H4和H2O2反应生成氮气和水(气态),放出热量642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2)取300mL0.2mol/L的KI溶液与一定量的酸性KMnO4溶液恰好反应,生成等物质的量的I2和KIO3,则消耗KMnO4的物质的量的是m

ol;

(3)测定KMnO4样品的纯度可用标准Na2S2O3溶液进行滴定,取4.74gKMnO4样品溶解酸化共配成100mL溶液,取出20mL于锥形瓶中,用0.100mol/L标准Na2S2O3溶液进行滴定,滴定至终点的现象是,实验中,滴定至终点时消耗Na2S2O3溶液24.00mL,则该样品中KMnO4的纯度是。

(有关离子方程式为:

8MnO4-+5S2O32-+14H+=8Mn2++10SO42-+7H2O);

(4)二

氧化氯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最新一代的高效、广谱、安全的杀菌、保鲜剂。

我国科学家研发了用氯气氧化亚氯酸钠(NaClO2)固体制备二氧化氯的方法,其化学方程式为;

(5)在Fe(NO3)3

溶液中加入Na2SO3溶液,溶液先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过一会又变为棕黄色,溶液先变为浅绿色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又变为棕黄色的原因是。

检测题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当a≤

时,KBrO3不足,反应生成I2、Br-,反应方程式为:

6KI+KBrO3+3H2SO4=3I2+KBr+3K2SO4+3H2O;当a=

时,二者反应生成I2、Br2,反应方程式为:

10KI+2KBrO3+6H2SO4=5I2+Br2+6K2SO4+6H2O;当

<a<

时:

反应产物为:

I2、Br-、Br2,发生以上两个反应;当a≥

时,KBrO3足量,发生反应为:

5KI+6KBrO3+3H2SO4=5KIO3+3Br2+3K2SO4+3H2O,所以反应产物为:

IO3-、Br2;

<a<

时,反应按照C、E中的反应进行,反应产物为:

I2、IO3-、Br2,则有:

编号

a的取值范围

产物的化学式或(离子符号)

a≤

I2,Br-

<a<

I2、Br-、Br2

a=

I2、Br2

<a<

I2、IO3-、Br2

a≥

IO3-、Br2

故选C。

2.【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由25.00mL0.05mol/L的羟胺的酸性溶液与50mL0.25mol/L的KMnO4酸性溶液完全作用可知,NH2OH失去电子数等于高锰酸钾得到电子数,NH2OH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1,

设羟胺的氧化产物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x,

由电子守恒可知,25.00mL×0.001L×0.5mol/L×(x+1)=50mL×0.001L×0.25mol/L×(7-2),

解得x=4,,羟胺的氧化产物是NO2

3.【答案】C

【解析】A.N元素在反应物中以化合态存在,反应生成氮气,N元素化合价变化,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故A正确;

B.根据反应中原子守恒知,R分子式为C2H8N2,故B正确;

C.该反应中N元素化合价由﹣3价、+4价变为0价,C元素化合价由﹣1价变为+4价,所以是氧化还原反应,N2O4是氧化剂,故C错误;

D.每生成1molN2,该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1mol×

×2×(4﹣0)=

mol,故D正确;

故选C.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明确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变化是解本题关键,侧重考查基本概念及计算,难点是D中计算,注意氮气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为易错点.

4.【答案】A

【解析】A、反应是NaCl+CO2+NH3+H2O=NaHCO3↓+NH4Cl,2NaHCO3

Na2CO3+CO2↑+H2O,没有涉及化合价的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正确;B、海带中碘元素以化合态形式存在,提取的碘是碘单质,涉及化合价的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错误;C、电解饱和食盐水,2NaCl+2H2O

2NaOH+H2↑+Cl2↑,涉及化合价的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错误;D、N2+3H2

2NH3,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错误。

5.【答案】B

【解析】A.①中描述的化学反应是红色的硫化汞晶体(丹砂)在空气中灼烧有汞和硫蒸气生成,汞和硫在一起研磨生成黑色硫化汞,是不同条件下发生的反应,不能称之为可逆反应,故A错误;B.反应②是Fe置换溶液里的Cu,说明“曾青”是含有Cu2+的溶液,如硫酸铜溶液,故B正确;C.“积变又还成丹砂”是汞和硫在一起研磨生成黑色硫化汞,黑色硫化汞隔绝空气加热变成红色的硫化汞晶体,可理解为被氧化,故C错误;D.曾青为硫酸铜,水银能和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故D错误;故选B。

6.【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C4H8有如下三种同分异构体:

CH2═CHCH2CH3、CH3-CH═CH-CH3、CH2═C(CH3)2,根据题中信息,C4H8双键被氧化断裂的情况如下:

三种烯烃被氧化得到的产物有:

HCHO、CH3CH2CHO、CH3CHO、

,氧化产物有4种,,故C正确。

7.【答案】C

【解析】①H2S+I2=2H++2I-+S↓;还原剂H2S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I-;②H2SO3+2H2S=3S↓+3H2O;还原剂H2S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S,大于H2SO3;③2I-+Br2=2Br-+I2;还原剂I-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Br-;④H2SO3+I2+H2O=H2SO4+2HI;还原剂H2SO3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I-;综上所述还原性强弱顺序为:

H2S>H2SO3>I->Br-,还原性由弱到强的是C,故选C.

8.【答案】C

【解析】A.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如NaOH,故A错误;

B.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O2和O3的混合气体,是混合物,故B错误;

C.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元素化合价一定有变化,所以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故C正确;D.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是同种元素,有些分子和原子的质子数也相同,故D错误;答案为C。

9.【答案】A

【解析】A.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为萃取过程,为物理变化,故A错误;B.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属于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故B正确;C.“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设计蒸馏的办法,蒸馏的办法可用来分离乙酸和乙醇,故C正确;D.根据题意,丹砂(HgS)烧之成水银---即红色的硫化汞(即丹砂)在空气中灼烧有汞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gS

Hg+S,此反应为化合反应;汞和硫在一起又生成硫化汞,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g+S═HgS,此反应为分解反应;两过程中均存在化合价变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D正确;答案为A。

10.【答案】C

【解析】A、铝片与稀H2SO4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和放热反应,选项A不符合;B、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和吸热反应,选项B不符合;C、灼热的炭与CO2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和吸热反应,选项C符合;D、甲烷在O2中的燃烧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和放热反应,选项D不符合。

答案选C。

11.【答案】C

【解析】根据框图信息,结合物质的性质和各种置换反应的情况,符合框图的各种物质可以是:

A为二氧化碳,B为水,C为烃即可,D为一氧化碳,甲是氧气,乙是碳,丙是氢气。

A项,五个转化关系中,甲+乙→A、A+乙→D、甲+丙→B共三个是化合反应,故A正确;B项,五个转化关系中,均伴随化合价的变化,均为氧化还原反应,B正确;C项,B为水,常温下是液体,故C错误;D项,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故D正确。

本题考查元素化合物的推断,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正确推断物质的种类为解题的关键,该题突破口为甲能与有机物C反应生成A和B,说明甲是O2,化合物A、D中均含乙中的元素,说明该元素有不同价态,则乙是C单质。

反应,选项C符合;D、甲烷在O2中的燃烧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和放热反应,选项D不符合。

答案选C。

12.【答案】C

【解析】①H2S+I2=2H++2I-+S↓;还原剂H2S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I-;②H2SO3+2H2S=3S↓+3H2O;还原剂H2S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S,大于H2SO3;③2I-+Br2=2Br-+I2;还原剂I-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Br-;④H2SO3+I2+H2O=H2SO4+2HI;还原剂H2SO3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I-;综上所述还原性强弱顺序为:

H2S>H2SO3>I->Br-,还原性由弱到强的是C,故选C.

13.【答案】C

【解析】A、溴的氧化性强于碘,该反应能发生,A正确;B、氯气的氧化性强于氯化铁,该反应能发生,B正确;C、氯化铁的氧化性强于碘,可以氧化碘离子为单质碘,但单质碘不能氧化氯化亚铁,反应不能发生,C错误;D、根据C中分析可知反应能够发生,D正确,答案选C。

14.【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氧化性:

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

还原剂大于还原产物。

强氧化剂与强还原剂发生反应产生具有弱氧化性和弱还原性的物质。

A.若反应2Fe3++SO2+2H2O=2Fe2++SO42-+4H+可以发生,则还原性:

SO2>Fe2+,与题意吻合,A正确;B.若反应I2+SO2+2H2O=H2SO4+2HI可以发生,则还原性:

SO2>I-,与题意吻合,B正确;C.若反应H2O2+H2SO4=SO2+O2↑+H2O可以发生,则还原性:

H2O2>SO2,与题意不吻合,C错误;D.若反应2Fe3++2I-=2Fe2++I2可以发生,则还原性:

I-大于Fe2+,与题意吻合,D正确,答案选D。

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规律是解答的关键,例如

(1)守恒规律:

化合价有升必有降,电子有得必有失。

对于一个完整的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电子得失总数相等。

(2)强弱规律:

具有较强氧化性的氧化剂跟具有较强还原性的还原剂反应,生成具有较弱还原性的还原产物和具有较弱氧化性的氧化产物。

(3)转化规律:

氧化还原反应中,以元素相邻价态间的转化最易;同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若发生反应,元素的化合价只靠近而不交叉;同种元素相邻价态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4)先后规律:

越易失电子的物质,失电子后就越难得电子,越易得电子的物质,得电子后就越难失去电子;一种氧化剂同时和几种还原剂相遇时,优先与还原性最强的还原剂发生反应;同理,一种还原剂遇到多种氧化剂时,优先与氧化性最强的氧化剂反应。

15.【答案】

(1)C

(2)CuO

(3)Cu2(OH)2CO3+4HCl=2CuCl2+3H2O+CO2↑

(4)①①⑤

【解析】根据题意铜被腐蚀生成铜绿,铜绿溶于盐酸生成铜盐,然后加碱生成氢氧化铜,氢氧化铜受热分解生成CuO,最后氢气还原CuO得到Cu。

(1)“铜绿”是碱式碳酸铜,属于盐,答案选C;

(2)Cu(OH)2→④B是氢氧化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和水;

(3)依据铜→①铜绿→②A→③Cu(OH)2→④B→⑤Cu的变化过程,反应②为碱式碳酸铜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Cu2(OH)2CO3+4HCl=2CuCl2+3H2O+CO2↑;

(4)在反应过程中;①铜→铜绿发生了化合反应,也是氧化还原反应;②铜绿→A是跟酸反应生成铜盐及CO2、H2O,A为铜盐是复分解反应;③A→Cu(OH)2是铜盐和碱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是复分解反应;④Cu(OH)2→B是氢氧化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和水,是分解反应;⑤B→Cu是氧化铜和氢气反应生成铜和水,是置换反应。

16.【答案】

(1)NH4NO3;

(2)

;(3)b;

(4)3NH3+3H2O+Al3+═Al(OH)3↓+3NH4+(或3NH3•H2O+Al3+═Al(OH)3↓+3NH4+);

(5)水;(6)1:

1;

(7)8Al+3NO3-+5OH-+18H2O═8[Al(OH)4]-+3NH3↑或8Al+3NO3-+5OH-+2H2O=8AlO2-+3NH3↑。

【解析】

(1)气体D→C→E→F,这是连续被氧化的过程,F为HNO3,E为NO2,C为NO,D为NH3,则气体D和F反应:

NH3+HNO3=NH4NO3,盐为NH4NO3;

(2)转化成N2,其电子式为:

;(3)A中铝元素以Al3+形式存在,B为铝元素以AlO2-形式存在,因此A→B,发生Al3++4OH-=AlO2-+2H2O,故选项b正确;(4)发生反应是Al3++3NH3·H2O=Al(OH)3↓+3NH4+;(5)3NO2+H2O=2HNO3+NO,因此气体通入水中;(6)根据得失电子数目守恒,n(Al)×3=n(NO3-)×3,因此两者物质的量之比为1:

1;(7)根据转化关系,离子反应方程式为8Al+3NO3-+5OH-+2H2O=8AlO2-+3NH3↑。

17.【答案】

(1)淡黄;2Na2O2+2CO2=2Na2CO3+O2

(2)Si

(3)钠的熔点低;钠与水的反应放出大量的热;2Na+2H2O=2Na++2OH-+H2↑

(4)Fe2++2OH-=Fe(OH)2↓;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

【解析】

(1)过氧化钠是淡黄色固体,能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反应方程式为方程式2Na2O2+2CO2=2Na2CO3+O2;

(2)计算机芯片是半导体材料,其主要成分是硅;

(3)将钠投入水中后,钠融化成一个小球,说明钠与水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且钠的熔点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H2↑;

(4)FeCl2遇NaOH溶液可生成氢氧化亚铁白色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2OH-=Fe(OH)2↓,Fe(OH)2很容易被氧化,在空气中放置的现象是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

18.【答案】

(1)N2H4(l)+2H2O2(l)=N2(g)+4H2O(g)△H=-642kJ/mol

(2)0.032(3)紫红色溶液褪为无色,且30s内颜色不再变化;64%

(4)Cl2+2NaClO2=2ClO2+2NaCl

(5)2Fe3++SO32-+H2O=2Fe2++SO42-+2H+H+与NO3-组成的硝酸把Fe2+氧化

【解析】

(1)已知32.0gN2H4(1mol)和H2O2反应生成氮气和水(气态),放出热量642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N2H4(l)+2H2O2(l)=N2(g)+4H2O(g)△H=-642kJ/mol。

(2)KI的物质的量是0.06mol,生成等物质的量的I2和KIO3,根据碘原子守恒可知二者均是0.02mol,转移0.02mol×(2+6)=0.16mol。

Mn在反应中化合价从+7价降低到+2价,得到5个电子,依据电子得失守恒可知消耗高锰酸钾是0.16mol÷5=0.032mol。

(3)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显紫红色,则滴定至终点的现象为紫红色溶液褪为无色,且30s内颜色不再变化;消耗硫代硫酸钠是2.4×10-3mol,根据方程式可知消耗高锰酸钾是3.84×10-3mol,因此原样品中高锰酸钾的物质的量是3.84×10-3mol×100/20=0.0192mol,则该样品中KMnO4的纯度是

=0.64;

(4)氯气氧化亚氯酸钠(NaClO2)固体制备二氧化氯,根据原子守恒可知生成物还有氯化钠,其化学方程式为Cl2+2NaClO2=2ClO2+2NaCl。

(5)铁离子能把亚硫酸根氧化为硫酸根,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SO32-+H2O=2Fe2++SO42-+2H+;由于在酸性溶液中H+与NO3-组成的硝酸把Fe2+氧化,所以过一会又变为棕黄色。

氧化还原反应的考查包括氧化剂、还原剂等概念的理解,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依据电子守恒进行配平和计算等,正确标注元素化合价,分析元素反应前后化合价的变化,是解决氧化还原反应相关问题的关键,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基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