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体力劳动评估暨防护规定.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321127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11.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员工体力劳动评估暨防护规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员工体力劳动评估暨防护规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员工体力劳动评估暨防护规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员工体力劳动评估暨防护规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员工体力劳动评估暨防护规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员工体力劳动评估暨防护规定.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员工体力劳动评估暨防护规定.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员工体力劳动评估暨防护规定.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员工体力劳动评估暨防护规定.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员工体力劳动评估暨防护规定.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员工体力劳动评估暨防护规定.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员工体力劳动评估暨防护规定.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员工体力劳动评估暨防护规定.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员工体力劳动评估暨防护规定.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员工体力劳动评估暨防护规定.doc

《员工体力劳动评估暨防护规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员工体力劳动评估暨防护规定.doc(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员工体力劳动评估暨防护规定.doc

员工体力劳动评估暨防护规定

文件

编号

17934-GD-2014-001

A

1.0

制(修)日期

2014/03/07

实施日期

2014/03/07

页次

第13页/共14页

员工体力劳动评估暨防护规定

1.目的

规范公司体力劳动强度划分标准,为公司重体力岗位划分提供理论依据。

2.适用范围

本管理办法适用于本公司生产一线的所有岗位。

3.术语和定义

体力劳动强度:

作业者通过劳动消耗的体能强度,在本档中是通过一定的计算公式将其量化的,体力劳动强度越高表明付出的精力越多、能量消耗越大。

4.工作内容、职责

4.1组织机构

主导部门:

工业安全委员会

辅助部门:

相关各部门

成 员:

生产部

4.2各部门职责

4.2.1工业安全委员会

负责对体力劳动强度划分标准的制定与修改;

4.2.2相关各部门

通过工业安全委员会提供的体力劳动强度划分标准划分重体力岗位;

4.2.3生产部

作为体力劳动强度划分标准的直接相关物件;

5.重体力作业规定

5.1体力劳动强度划分定义: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是中国制定的劳动保护工作科学管理的一项基础标准,是确定体力劳动强度大小的根据。

应用这一标准,可以明确工人体力劳动强度的重点工种或工序,以便有重点、有计划地减轻工人的体力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

5.2平均劳动时间率:

平均劳动时间率指一个工作日内净劳动时间(即除休息和工作中间持续一分钟以上的暂停时间外的全部活动时间)与工作日总时间的比值。

平均劳动时间率计算公式如下:

5.3能量代谢率计算

将某工种一个劳动日内各种活动与休息加以归类,测定各类活动与休息的能量消耗值,并分别乘以从事各该类活动与休息的总时间,合计求得全工作日总能量消耗,再除以工作日总时间,以千焦耳/分·平方米来表示。

5.3.1基础代谢率

生理学规定,将人在清醒、空腹(进食后10h以上)、20℃室温条件下安静卧床时的能量消耗量,称为基础代谢量。

将单位时间、单位体表面积的耗能量记为代谢率,单位是kJ/(m2·min)。

基础代谢率的物理量符号为B。

基础代谢率随年龄、性别等生理条件不同而各异。

以下是各年龄段的基础代谢率平均值统计表:

年龄(周岁)

基本代谢率(kj/m2*min)

年龄(周岁)

基本代谢率(kj/m2*min)

1-2

3.70

3.70

30-34

2.57

2.45

3-4

3.58

3.57

35-39

2.55

2.44

5-6

3.42

3.38

40-44

2.53

2.43

7-8

3.30

3.20

45-49

2.53

2.41

9-10

3.15

2.99

50-54

2.50

2.36

11-12

3.00

2.93

55-59

2.47

2.32

13-14

2.95

2.81

60-64

2.43

2.28

15-16

2.92

2.77

65-69

2.40

2.25

17-19

2.85

2.53

70-74

2.36

2.21

20

2.73

2.48

75-79

2.25

2.18

20-24

2.69

2.46

80以上

2.16

2.16

25-29

2.62

2.46

考虑到本公司内操作岗位实际情况。

故本公司内人员年龄性别不作区别将其统一定为男性25周岁,女性:

28周岁,即基本代谢率为:

2.62kj/m2*min。

5.3.2相对代谢率

根据体力劳动强度不同,其所损的能量也不同。

由于不同性别、年龄、体重、身高、体质存在差异,从事相同劳动强度的个体代谢量也存在差异。

为了消除劳动者个体之间的性别等差异,常用相对代谢率来衡量能量代谢。

相对代谢率是能量代谢量与基础代谢量的比值。

相对代谢率的物理量符号为RMR,公式如下:

同基础代谢率一样,生理学家也为我们测算出了正常情况下不同劳动强度的相对代谢率。

根据本公司内的作业特点,以下是本公司内各类工作活动的相对代谢率统计表:

动作部位

动作细分

相对代谢率

工作举例

手指动作

非意识的机械性动作

0.2

作记录

有意识的动作

0.5

信息员资料录入

半肢运动

上肢运动

1

叉车、牵引车、零件拿取

下肢运动

1

无负荷行走

全身运动

5kg以下搬运

2

普通备货、推推车车行走

5~10kg搬运

3

大件备货等

10~15kg搬运

4

搬运锡球等

15~25kg搬运

5

搬运铜球、铜粒等

25kg以上搬运

5以上

根据本公司内的作业特点,各岗位在进行搬运作业往返过程中其中单边在进行搬运作业,返程为行走或推器具行走。

故为方便和简化计算过程,特拟定能量代谢计算公式,如下:

5.4劳动强度指数的计算

劳动强度指数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Ⅰ:

劳动强度指数;T:

劳动时间率=工作日内净劳动时间(分)/工作日总工时(分)(%);M:

8小时工作日能量代谢率(千焦耳/分·平方米); 3:

劳动时间率的计算系数;7:

能量代谢率的计算系数。

其中指数大反映劳动强度大,指数小反映劳动强度小。

注:

净劳动时间,为一个工作日除去休息及工作中间暂停的全部时间。

5.5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根据国家《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规定了体力劳动强度的划分标准。

标准如下:

体力劳动强度级别

劳动强度指数范围

备注

<15

15-20

包含15,不含20

20-25

包含20,不含25

≥25

通过劳动强度指数的计算结果,再对照上表,可区分对应岗位的劳动强度级别,其中劳动强度级别越高,表明该岗位在工作日内体力付出程度越大。

根据本公司作业特点,每天重复作业工作较多,搬运次数较多。

特将体力劳动强度在Ⅳ级以上岗位定为重体力岗位。

具体划分情况见附件(体力劳动强度评估、危险辨识与风险评价表)。

6.相关档

《岗位劳动评估要素表》如附件一

7.体力劳动者防护措施

7.1成因

体力劳动者的工作范围多涉及处理操作。

若仔细分析工作对身体体能的需求,我们有以下结论:

1、要经常需要人力提举、运送、推动及拉动重物

2、经常以手紧握物件及器具

3、需长时间在于以下姿势工作

    蹲下、跪下、站立、坐着

4、要作重复性动作

  4.1 上落楼梯及梯子,搬动物件:

   若以上的体能要求超越员工的能力,或因方法及姿势错误,便会造成意外或身体损伤。

除上以上的体能因素外,环境因素也很重要。

狭窄的环境,光线不足,通风系统不善,湿滑的地板等都会引起意外。

4.2员工的体能质素欠佳,注意力不足也会引致意外。

4.3工作节拍急促,工作量过大,人际关系欠佳等会引起心理压力骤增,也会容易引起工

作意外。

4.4以上的各类因素会引致员工的身体及精神不同程度的损耗,包括身体部位的损伤。

例如:

扭伤腰背、扭伤肩膊肌腱、肘腱炎、扭伤手腕、手指、膝部劳损、扭伤足踝

   精神不集中、情绪低落等。

工作健康状况,参考下表工作健康自我评估。

A、工作是否引致身体过度疲乏?

B、工作是否使你感到过度紧张、不安或不愉快?

C、是否须要抬起、搬运、推或拉一些过重或难以应付的物件?

D、是否需要经常在不正确的姿势(如过度伸展上肢、弯腰等)下工作?

E、工作环境是否不够安全(如地面不平坦、湿滑、狭窄及不通畅)?

F、是否缺乏辅助器具提举重物?

G、所使用的器具是否缺乏保养?

H、所工作的地方是否曾发生与搬移物件有关的意外?

I、你的工作地点是否缺乏安全工作指引?

J、你从未参与过任何有关安全工作技巧的在职培训(如力移技巧)?

  若你的答案多答[是]时,显示你有较大的机会因工作而引致身体受伤。

 

7.2处理方法――预防

   各相关部门依据工作实际情况,预防措施如下:

1、改善工作环境

   合乎人体功效准则设计的工作环境,是被公认为有效的防止工伤的方向之一。

它的基本概念是以工作造就员工,减低对员工的体能要求,从而减少受损机会。

人体功效学是参照人体资料,去设计工作间,用具和各样摆设等。

例如:

例一:

   工作台的选择,应考虑要处理的工序。

若工序需要高准确度,或需要双手作微细动作,宜选用坐工作。

若需要较大幅度的动作,或工作时要大量着力,便需选择站立工作。

工作台高度欲要按着力大小而决定,越用力的工作,工作台高度越低,而台下空间是以容许双脚能活动自如为原则。

例二:

  工作台上各样工具,应放置在员工可轻易触摸的位置,减少员工双臂过度伸展

若超越这参考范围,员工的腰、头及肩等便因过度伸展而劳损。

例三:

通道要保持畅通。

例四:

要留意光线是否充足,光线会否造成黑影或反光等。

 

例五:

  留意通风系统是否足够,温度,湿度要以舒适为主。

地板要以防滑物料铺上,这样可减少跌倒的机会。

2、选用合适的用具

   合适的用具包括减少手部压力的手柄设计,适当的用具长度,以保持良好的工作姿势,以减轻以人力抬移的搬运器材等。

例一:

 

例二:

  选用合适长度的用具以保持良好姿势。

 

 

 

 

 

例三:

  选用合适的运载工具以减少因使用人力提举所引致的意外。

 3、保持良好的姿势

正确的工作姿势可以减轻身体所承受的压力,确保安全。

  

 

 

 

人力提举的基本原则

   对物件重量先作评估,量力而为。

   贴近被提举的物件,双脚分开于物件旁。

   保持腰部挺直,慢慢蹲下。

   用手紧握物件。

   利用大腿发力,将物件提起。

   整个搬运过程,物件直贴近搬运者。

例一

   工作时应紧记保持腰部挺直。

例二

   避免拉动重物,应使用推动方法搬移重物。

 例三

   避免扭动及过度伸展身体。

 

4、评估要处理的物件

   根据英国卫生安全局在1992年所发表的提举物件指引(下图),若物件放在手指距高之高度及紧贴腹部位置,所能提举的重量较高。

若将物件移离腹部或高过肩部,负重量将会大大减少。

当然这参考资料是假设提举者能用双手紧握物件,并在安全及稳固的地面上进行。

当工作人员需移动物件时,应考虑物件的体积、重量才决定用何种方法移动,在可能的情况下将物件贴近身体。

若估计物件超越自己的能力,应找同伴相助或使用辅助器材了。

 

5、提高体能质素

   良好的体能质素,能减轻员工因工作压力所带来的身体伤害。

理想的体能需经常锻练才成,而研究显示有氧保健运动所提供的疗效最佳。

这包括步行、缓步跑、游泳、中国传运动(如太极)、器械运动、拍球类、健身舞及踏单车等。

各人可因应兴趣及需要而选择适合的运动。

若有任何疑问,请向物理治疗师查询那种运动对自己最为适合。

   保健运动只能提高员工的整体体能,但因工作性质而引至个别身体部位的损耗,是要透过针对性的伸展及松弛运动才能预防。

以下介绍的运动是选就工作环境而设计。

员工可利用小休或午饭时间,在十分钟之内完成整套运动。

 

6、减轻工作压力

   研究指出过量工作压力往往令员工产生焦虑、不安、烦躁、精神不集中,从而使员工更受伤。

压力舒缓已成为职业安全及健康重要一环。

以下是一些改善工作压力的建议:

A考虑改善工序,取用省力、省时的工作方式。

避免重复做某些动作过多过久。

B在工作中加插小休和做伸展运动。

C在可能的情况下,调节员工的工作量。

D考虑定期作岗位调配,以保持新鲜感。

E尝试将不同技术要求的工序放在同一岗位上。

F留意员工作环境是否安全,员工设施(如更衣室、小休室)是否合适。

G鼓励员工实践合适的减压方法(如肌肉松弛法等)

7.3处理方法――治疗

   若不幸受伤,你有可能需要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师会按你的受伤情况、体能及工作评估,从而提供针对性的治疗如:

A微状及痛楚处理

B体能训练

C职能强化训练

D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