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考试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21239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70 大小:64.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教师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小学语文教师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小学语文教师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小学语文教师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小学语文教师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小学语文教师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0页
小学语文教师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0页
小学语文教师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0页
小学语文教师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0页
小学语文教师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0页
小学语文教师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0页
小学语文教师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0页
小学语文教师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0页
小学语文教师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0页
小学语文教师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0页
小学语文教师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0页
小学语文教师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0页
小学语文教师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0页
小学语文教师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0页
小学语文教师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0页
亲,该文档总共7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教师考试复习资料.docx

《小学语文教师考试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师考试复习资料.docx(7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语文教师考试复习资料.docx

小学语文教师考试复习资料

小学语文教师考试复习资料

(一)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填空题:

1、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3、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

4、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5、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6、课程目标中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7、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8、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9、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10、学会汉语拼音。

能说普通话。

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

11、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

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12、第一学段:

(一)识字和写字中要求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13、教材编写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14、教材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

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5、教材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像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16、语文教学应在师生的平等对话过程中进行。

17、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18、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19、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

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20、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

一、教育理论、心理学试题(18分)

1、选择题(12分)

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思结合思想最早出自(B)。

A.《学记》B.《论语》C.《孟子》D.《中庸》

⑵教师的根本任务是(C)

A.教书B.育人C.教书育人D.带好班级

⑶对小学生的舆论起主要导向作用的是(B  )。

A.班干部B.教师C.学生自身D.学生领袖

⑷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的最高层次需要是(D)

A、生理与安全需要B、社交与尊重需要

C、求知与审美需要D、自我实现需要

⑸马克思认为,人的劳动能力是(A)的总和。

A.知识与能力B.智力与能力

C.体力与智力D.体力与能力

⑹王强考试不及格时总是说:

“那些考得好的人都是靠死记硬背的,并不能证明他们有能力,我考得差也不说明我没有能力,其实分数是无所谓的。

”这是( C )。

A.合理化B.反向作用C.补偿D.压抑

小学语文教师考试复习资料

(二)

一、填空(每空1分,共34分)

1、第一学段,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2、第一学段,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3、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要达到(400万)字以上。

4、第二学段,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5、第二学段,学生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7、写字既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又是一个(语文素养)的体现。

8、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五、六年级在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9、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守(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10、《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名句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12、新课程标准根据(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难度设计。

13、写出侧重于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的成语5个(学而不厌)(温故知新)(手不释卷)(不耻下问)(专心致志)

14、写出两条为人处世的谚语:

朋友千个少,冤家一个多;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欺人是祸,饶人是福;欺山莫欺水,欺人莫欺心。

(任选2句)

15、写两个感叹时光宝贵的名言警句: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勿谓今日不学有来日,勿谓今年不学有来年;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16、写两句有关志向和思想方法的古代格言:

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生命之灯因热情而点燃,生命之舟因拼搏而前行;蚁穴虽小,溃之千里。

二、选择(每小题4分,共20分)

1、词的分类有(B)

A、主语、谓语、宾语等B、名词、动词、形容词等

C、并列式、偏正式、主谓式

2、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B)的能力。

A、感受、理解、欣赏B、感受、理解、欣赏、评价

C、感知、理解、了解、欣赏

3、语文教学应在(C)的过程中进行。

A、以教师为主体B、以学生为主体C、师生平等对话

4、《语文标准》对“口语交际”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建议重视口语交际的(C)。

A、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B、文明态度和品德修养

C、品德修养和语言修养

5、《语文课程标准》特别重视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B)精神。

A、合作B、创新C、探究

三、判断

1、对于1、2年级学生,课标规定应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

(√)

2、《课程标准》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

3、5-6年级学生能够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

(√)

4、常见修辞格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比、反复、设问、反问。

(×)

5语文教育要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

(√)

6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

7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更应重视定量评价。

(×)

8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

9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10.初步学会默读。

能对课文内容提出疑问。

(×)

1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

12.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

13.能复述所学课文,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

14.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

15.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

16.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

17、识字与写字的要求相同,1——2年级要多认多写。

(×)

18、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

19、综合性学习应强调独立进行,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

20、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

(√)

21、阅读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行为,教师的分析可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

22、第三学段规定:

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400字。

(×)

23、在教学中要努力体现语文的知识性和综合性。

(×)

24、1——4年级从写话、习作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

(√)

25、第二学段,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

26、“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是杜甫的名句。

(×)

四、在括号里填上表示“看”的词语,要求不重复(每空1分)

(见)老师(看)照片(观)节目

(探)病人(望)村口(阅)新书

(俯)山下(仰)天空

五、填字成成语(每个1分,共8分)

梦(寐)以(求)左(邻)右(舍)神(机)妙(算)

南(来)北(往)求(同)存(异)(漫)天(盖)地

唇(枪)舌(剑)拔(苗)助(长)

六、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汉字按音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A)

①昙②藐③歼④肴⑤敷⑥懦

A、⑤③②⑥①④B、②⑥①④③⑤

C、⑥②③⑤①④D、⑤③④①⑥②

2、下面拼音下写出的词语有误的一项是(A)

A、bēigōngshéyǐngB、shéngqíngbìngmào

背弓射影声情并茂

C、duōmóushànbiànD、jīngyùliángyán

多谋善辩金玉良言

3、下面的句子的朗读停顿表示“两个人都得跑”的意思的一项是(C)

A、你跑不过他|也得跑。

B、你跑不过|他也得跑。

C、你跑|不过他也得跑。

4、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D)

A、按照上级布署,他们认真组织了一系列观摩课,师生的反应热烈。

B、别看他俩在一起有说有笑的,其实是貌和神离。

C、我们都迫不急待地想知道,究竟谁能赢得最后的胜利。

D、这哥儿俩,一个标新立异,一个循规蹈矩,差别太大了。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

有些书可供一,有些书可以吞下,而有不多的几部书是应当消化的。

这就是说,有些书只要读读它们的一部分就够了;有些书可以多读,但是不必过于细心地读,还有不多的几部书应当全读、勤读,而且地读。

A、尝咀嚼则用心B、尝品味则悉心

C、读咀嚼却用心D、读品味却恶心

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成语,与句意最贴切的一组是(D)

①故宫博物院的珍宝馆里陈列着各种奇珍异宝、古玩文物,令人。

②玉器厂展品室里陈列着花卉、鸟兽、人物等各种玉雕展品,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真是。

③汽车向神农架山区奔驰,只见奇峰异岭扑面而来,令人。

④货柜上摆满了具有传统特色的球宝、翡翠、玉雕、字画,品种齐全,真是。

A、应接不暇,琳琅满目,目不暇接,美不胜收

B、目不暇接,琳琅满目,应接不暇,美不胜收

C、应接不暇,美不胜收,目不暇接,琳琅满目

D、目不暇接,美不胜收,应接不暇,琳琅满目

7、下列各句语言表达不连贯的是(D)

A、绚丽的朝阳放射出灿烂的万道光芒。

B、绿杨垂于舞,黄鸟缓声唱。

C、我沿着小路走着,两旁是一片绿油油的麦田,春风吹来,还有一些五颜六色的野花。

D、春天是播种的时候,太忙了;夏天烈日当空,太热了;冬天缩手缩脚,太冷了;只有冷热相间的秋天最理想。

8、两句话所表达的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C)

A、

(1)非经批准不能动用流动资金。

(2)非得经过批准才能动用流动资金。

B、

(1)除非你去请,他才会来的。

(2)除非你去请,他是不会来的。

C、

(1)这样的事,我何尝愿意做?

(2)这样的事,我何尝不愿意做?

D、

(1)他缺乏工作经验,难免会出现一些差错。

(2)他缺乏工作经验,难免不出现一些差错。

9、下列各句在表达上没有语病的一句是(D)

A、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B、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球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顶峰。

C、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对这种坑害顾客骗取钱财的不法行为,应给以严厉打击。

D、马教授领导的科研组研制出能燃用各种劣质煤并具有节煤作用的劣质煤稳燃器,为节能作出了重大贡献。

七、默写李白的诗《望庐山瀑布》。

(4分)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小学语文教师考试例卷

小学语文教材教法(10分)

⒈根据现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并联系教学实际填空(每空1分)

(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其中(学生)应当是对话的中心。

(3)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

(4)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5)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实施的能力。

(6)语文课程评价应突出整体性与综合性,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基础知识与积累(22分)

⒉填空题(5分,每小题1分)

(1)“任”和“种”用于姓氏时,读音分别为(Rén)和(Chóng)。

(2)“佞”字和“衙”字的意符分别是(女)和(行)。

(3)谜语“无角牛登上没峰山(猜一字)”和“跳远评分(猜一成语)”最合适的谜底分别是(击)和(从长计议)。

(4)中国文学流派“三曹”指的是汉魏间诗人曹操与(曹丕)与(曹植)的合称。

(5)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诗歌分编为三大部分。

其中,“(风)”这个部分是各个地域的乐曲,也是《诗经》的精华;“(颂)”这个部分是贵族统治者祭祀神灵时的乐歌。

⒊辨析题(2分)

副词“还”作状语可以表示多种意义。

下面句中的“还”字,请用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替换。

(替换的词写在各句后的括号里)

①除了他们,还有谁支持你的意见?

(另外)

②他这个人当个一般干部还可以。

(勉强)

③你走路还走不稳呢,就想跑?

(尚且)

④这么棘手的问题,他还真解决好了。

(居然/竟然)

⒋默写题(10分,第1小题4分,第2小题6分)

(1)把成语补充完整

陈词(滥)调以(儆)效尤虚无缥(缈)再接再(厉)

按(部)就班颠(扑)不破(叠)床架屋枕(戈)待旦

(2)把名言名句补充完整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

③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

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

⑤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辛弃疾)

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板桥)

⒌判断题(5分,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打“×”)

①叹号和问号都可以用于反问句的末尾。

        ( √ )

②现代汉语词汇中,双音节词占优势。

         ( √ )

③“国家需要人才,人才需要教育,教育需要教师。

”这里主要运用了“排比”和“层递”这两种修辞方式。

             ( × )

④“绝句”是近体格律诗的一种形式。

五言一般为四句,七言一般为八句。

( × )

⑤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是鲁迅的《狂人日记》。

( √ )

三、阅读能力考查(18分)

阅读下列选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一)

科学就是探求真理。

在探求真理的过程中,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往往要经历艰苦曲折的过程。

常常有这样的情形,由于研究的角度不同,掌握材料的差异,以及认识方法的不同,就会出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情况,以至引起学术争论。

因此,有作为的科学工作者都把反对意见看做对自己的莫大帮助。

李四光说:

“没有什么东西比对我的论题的坦白批评更能使我感到激动。

”歌德也说:

“赞同的意见使我们处之泰然,反对的意见才使我们的思想获得丰产。

”这都是因为,赞同的意见未必正确,反对的意见未必错误。

退一步说,即使错误的反对意见,对自己的科学研究也是很有好处的。

法国科学家普鲁斯特和贝索勒为探讨定比定律,进行了长达几年的辩论。

最后,普鲁斯特成为辩论的获胜者,发现了定比定律。

但是他并未因此趾高气扬,相反,他对贝索勒倾吐了由衷的感激之情。

他说:

“要不是你的质疑,我是难以深入地去研究定比定律的。

”他还宣告,发现定比定律,贝索勒有一半功劳。

要成为一个有作为的科学工作者,就要具有宽广的胸怀。

只有虚怀若谷,才能容得下百川之流,听得进反对意见。

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B )(1分)

A.科学就是探求真理。

B.有作为的科学工作者都把反对的意见看做对自己的莫大帮助。

C.赞同的意见未必正确,反对的意见未必错误。

D.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要经过艰苦曲折的过程。

⒎文中有四句名人名言。

根据它们在文中的作用判断,可以做道理论据的两项是(AC)(2分)

A.正如李四光所说:

“没有什么东西比对我的论题的坦白批评更能使我感到激动。

B.“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C.歌德也说:

“赞同的意见使我们处之泰然,反对的意见才使我们的思想获得丰产。

D.普鲁斯特说:

“要不是你的质疑,我是难以深入地去研究定比定律的。

⒏本文使用的论证方法有(引证法、例证法)。

(2分)

⒐能否删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为什么?

(2分)

答:

不能删;这样写可以使论证更全面。

⒑第一段中加点词语“要经历艰苦曲折的过程”指什么?

用文中语句回答。

                        (1分)

答:

研究角度的不同,掌握材料的差异,以及认识方法的不同,会引起学术的争论

⒒第一段中加点的词“这”指代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用横线在文中画出

(1分)。

“有作为的科学工作者……歌德也说……思想获得丰产”

(二)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 陈胜曰:

“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⒓上文选自《陈涉世家》,作者是(司马迁)。

该作者用毕生精力著成了我国第一部 (纪传体)通史(2分)。

⒔找出上文中的两个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

(3分)

① (適)通(谪);含义是(充军)     

② (唱)通(倡);含义是(倡导)

⒕下面句中加点的“以”与“扶苏以数谏故”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1分)

A.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B.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C.而吾以捕蛇独存 

D.杀之以应陈涉

⒖下列对“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B

)(1分)

A.今天逃跑也是死,举起大旗造反也是死,等着死,死在国家里可以吗?

B.现在逃跑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好吗?

C.现在死亡也是死,举旗起义也是死,与其等死,不如为国而死可以吗?

D.今天逃亡也是死,商量发动大事也是死,同样是死,死在国内好吗?

⒗简要概括陈胜认为起义将会得到百姓拥护的两条理由。

(2分)

答:

一是“天下苦秦久矣”,天下的人苦于秦的统治已经很久了;二是以扶苏、项燕的名义倡导

小学语文教师考试—专业知识与能力部分

㈠基础积累。

14分

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

(2分)

论(lúnlùn)语呱呱(guāgū)坠地大模(múmó)大样句读(dúdòu)

2、下面的词语中如有错别字,请做上记号并改正在“()”里。

(2分)

耄耋之年世外桃园林荫道永保青春(源,葆)

3、照样子写词语。

2分

“花潮”曾是一篇课文的题目,这个词很美,花像层层浪潮的意思。

这样在名词之后缀一个它的喻体而构成的词在汉语中还有不少,请你写两个。

花潮(麦浪,人海,花海)

4、把下面的诗句填充完整。

(5分)

⑴、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⑵、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⑶、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⑷、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⑸、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5、向孩子推荐儿童文学作品是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作家与相应作品之间连线。

(3分)

《草房子》——————————曹文轩

皮皮鲁系列——————————郑渊洁

马小跳系列——————————杨红缨

《明天要秋游》——————————方素珍

㈡古诗词阅读。

5分

阅读下面的曲,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诗歌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

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3分)

答: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这时在深秋村野图的画面上,出现了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漫游,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恰当地表现了主题,采取寓情于景的手法来渲染气氛,显示主题,完美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

2、“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了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2分)

答:

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是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这样写的原因是作者以乐景写哀,用幽静恬静的图画,渲染悲凉气氛与惆怅之感。

1、请将成语中用错的字改正过来(4分)

大言不残(惭)囹圄吞枣(囫囵)为虎作张(伥)高深莫侧(测)

鸦鹊无声(雀)原形必露(毕)审时度事(势)换然一新(焕)

2、古诗文填空(10分)

①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②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

③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已亥杂诗》)

④写出一句表达“友情”的古代诗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⑤写出一句表达乡情乡愁的古代诗句:

1、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小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

一、名词解释(6分)

1、发展:

指人类从胚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身体和心理的变化。

2、学习动机:

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3、学习准备:

它指学生在从事新的学习时,原有的身心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

二、填空题(20分)

1、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分为(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

2、任何一种品德都包含三种成分:

(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

3、学与教的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了(学生)、(教师)、(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介)等要素。

4、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

5、定势是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促进)和(阻碍)。

6、观察时一般应先由(整体)到(部分),再由(部分)到(整体)。

7、一般来说,学习策略可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三种。

三、简答题(24)

1、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

答:

1、文化素质:

教师必须具有语文、数学两门主学科和其它一门学科的全面扎实的知识和技能;必须具有艺、劳等课程的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