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作业帮中考物理押题卷1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23447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47.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答案作业帮中考物理押题卷1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答案作业帮中考物理押题卷1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答案作业帮中考物理押题卷1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答案作业帮中考物理押题卷1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答案作业帮中考物理押题卷1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答案作业帮中考物理押题卷1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答案作业帮中考物理押题卷1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答案作业帮中考物理押题卷1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答案作业帮中考物理押题卷1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答案作业帮中考物理押题卷1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答案作业帮中考物理押题卷1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答案作业帮中考物理押题卷1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答案作业帮中考物理押题卷1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答案作业帮中考物理押题卷1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答案作业帮中考物理押题卷1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答案作业帮中考物理押题卷1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答案作业帮中考物理押题卷1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答案作业帮中考物理押题卷1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答案作业帮中考物理押题卷1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答案作业帮中考物理押题卷1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答案作业帮中考物理押题卷11.docx

《答案作业帮中考物理押题卷1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答案作业帮中考物理押题卷11.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答案作业帮中考物理押题卷11.docx

答案作业帮中考物理押题卷11

物理押题卷1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共30分)

1.(2分)初中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是对生活中的物理量具有一定的估测能力,下列物理数据的估测符合实际的是(  )

A.泰山顶上的大气压约为2×105Pa

B.中学生的质量约5.0kg

C.人体感到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23℃

D.九年级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mm

【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

A、大气压强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海平面处的气压约1×105Pa,泰山顶上的气压一定小于此数值。

故A不符合实际;

B、成年人的质量在65kg左右,中学生的质量比成年人小一些,在50kg左右。

故不符合实际;

C、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

故C符合实际;

D、一根筷子的长度约25cm,九年级物理课本的长度略大于此数值,在26cm=260mm左右。

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

C。

2.(2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可以传声

B.发声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响度越小

C.用超声波清洗机清洗眼镜是利用了声音能传递能量

D.高速公路两旁设置隔音板减弱噪声的做法是控制噪声的产生

【分析】解答此题从以下知识点入手:

(1)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响度指声音的强弱,由物体振动的振幅决定的,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4)防治噪声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

【解答】解:

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进行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进行传播;故A错误。

B、发声体振动的越慢,频率越低,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故B错误。

C、用超声波清洗机清洗眼镜,是利用了声波能传递能量,故C正确。

D、高速公路两旁设置隔音板减弱噪声的做法是控制噪声的传播,故D错误。

故选:

C。

3.(2分)热现象在美好肥城的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春天的早晨大雾逐渐散去,这是汽化现象

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汽”,这是汽化现象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晶莹的露珠,这是液化现象

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华现象

【分析】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解答】解:

A、早晨大雾逐渐散去,由液态变成气态,这是汽化现象。

故A正确;

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汽”,这是水蒸气遇冷发生了液化现象,不是汽化现象,故B不正确;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的露珠,这是水蒸气遇冷发生了液化现象,故C正确;

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水蒸气遇冷直接发生了凝华现象,故D正确。

故选:

B。

4.(2分)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

花瓶在平面镜中的像B.

指针在阳光下形成影子

C.

烛焰通过小孔成的像D.

透过放大镜形成的像

【分析】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解答】解:

A、花瓶在平面镜中的像,是光的反射现象,不符合题意;

B、指针在阳光下形成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不符合题意;

C、烛焰通过小孔成的像,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不符合题意;

D、透过放大镜观察手指,利用了凸透镜成像,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符合题意。

故选:

D。

5.(2分)张宁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透镜、光屏位置如图乙时,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的焦距是40cm

B.图乙中烛焰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像

C.照相机成像特点与图乙中所成像的特点相同

D.将蜡烛远离凸透镜,保持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变,烛焰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分析】

(1)根据凸透镜对光线的折射作用知: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然后可知其焦距;

(2)根据图中表示的焦距与物距,利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以确定成像的性质。

(3)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

(4)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

【解答】解:

A、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汇聚于点F,点F即为此透镜的焦点,从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即为焦距,则透镜的焦距为40cm﹣30cm=10cm,故本选项错误;

B、图乙中,物距u=12cm,像距v=23cm,像距大于物距,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图乙中烛焰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故本选项正确;

C、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

故本选项错误;

D、因为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所以将蜡烛远离凸透镜,保持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变,则在光屏上不能成清晰的像,要想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

B。

6.(2分)如图所示的四个装置,以下关于它们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图a可用来演示电磁感应现象

B.图b可用来演示电流的磁效应

C.图c可用来演示电磁铁中线圈匝数与磁性强弱的关系

D.图d可用来演示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分析】题目给出了四个有关电和磁的实验,首先要弄清各实验所揭示的原理,再结合题设要求来进行选择。

【解答】解:

A、图a没有电池,验证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时产生感应电流,是电磁感应现象实验,故A正确;

B、图b验证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这是奥斯特的实验,说明了电流的磁效应,故B正确;

C、图c电流大小一定,匝数多的线圈吸引较多的铁钉,验证了磁性强弱与线圈匝的关系,故C正确;

D、图d有电池,验证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实验,利用此装置原理制造了电动机而不是发电机,故D错误。

故选:

D。

7.(2分)下列做法不符合安全用电的是(  )

A.在建楼房里安装漏电保护器

B.组装家庭电路时将开关接在零线上

C.洗衣机的金属外壳与地线相连

D.使用测电笔时手指接触金属笔尾

【分析】

(1)为了防止漏电,家庭电路中要安装保险丝或漏电保护器;

(2)控制电路的开关要接在用电器与火线之间;

(3)对于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金属外壳一定接地,防止外壳漏电,发生触电事故;

(4)正确使用测电笔时,手要接触笔尾金属体。

【解答】解:

A、在新建楼房里安装漏电保护器,可防止家庭电路发生漏电事故,此选项符合安全用电原则;

B、组装家庭电路时应将开关接在火线上,防止维修或更换电器时发生触电事故,此选项不符合安全用电原则;

C、洗衣机的金属外壳与地线相连,防止金属外壳漏电,发生触电事故,此选项符合安全用电原则;

D、使用试电笔时手指要接触金属笔尾,笔尖接触电线,可辨别火线与零线,此选项符合安全用电原则;

故选:

B。

8.(2分)人造卫星沿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行,如图所示为卫星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动的过程。

针对该过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动能逐渐增大,机械能增大

B.势能逐渐减小,机械能减小

C.动能逐渐增大,势能逐渐减小,机械能不变

D.动能逐渐增大,势能逐渐减小,机械能减小

【分析】根据影响动能和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来分析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变化,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解答】解:

当卫星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动时,卫星质量不变,距离地面的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但运动的速度增大,动能增大。

减小的重力势能等于增加的动能,也就是说在能量的转化过程中,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故选:

C。

9.(2分)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有甲、乙、丙三个完全相同的容器,装有不同的液体,现将三个完全相同的圆柱体分别放入容器的液体中,静止时三个容器的液面恰好相平。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容器中的液体密度最大

B.三个容器底受到液体的压力相等

C.甲容器对水平桌面的的压强最大

D.圆柱体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在丙中最大

【分析】

(1)根据物体浮沉条件,结合图示得出三种液体的密度大小关系,然后利用液体压强公式分析判断三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关系,根据压强公式判断出三个容器底受到液体压力的关系;

(2)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等于容器、容器内的液体和物体的重力之和,利用p=

判断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关系;

(3)当物体漂浮或悬浮时,其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浮力产生的原因为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

【解答】解:

A、由于圆柱体在甲容器中漂浮,故ρ甲>ρ物;圆柱体在乙容器中漂浮,故ρ乙>ρ物;且由图知VB排>VA排,由F浮=ρ液V排g可知:

ρ乙<ρ甲;在丙容器中悬浮,故ρ丙=ρ物;故三种液体密度关系:

ρ甲>ρ乙>ρ丙,即在三个容器中,液体密度最大的是甲,故A正确;

B、静止时三个容器的液面恰好相平,即深度h相等,由于ρ甲>ρ乙>ρ丙,根据p=ρgh可知,p甲>p乙>p丙,根据p=

知,在底面积相同时,F甲>F乙>F丙,故B错误;

C、由图知,液面相平,甲浸入液体的体积最小,甲液体的体积最大,三种液体密度关系:

ρ甲>ρ乙>ρ丙,根据G=mg和ρ=

知,三种液体的重力关系为:

G甲>G乙>G丙,容器相同,则容器重力相等,三个圆柱体相同,则圆柱体的重力相等,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等于容器,容器内的液体和物体的重力之和,故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

F甲>F乙>F丙,根据p=

知,三个容器中,甲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最大,故C正确;

D、由图知,圆柱体在甲、乙两容器中漂浮,在丙容器中悬浮,所以圆柱体所受的浮力与自身的重力相等;三个圆柱体完全相同,则重力相等,所以在三个容器中,圆柱体受到的浮力相等,因为甲乙是漂浮,圆柱体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就等于浮力,而在丙中悬浮,浮力等于上下表面的压力差,所以圆柱体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在丙中最大,故D正确。

故选:

B。

10.(2分)如图所示,当开关S闭合,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由右端向左滑向中点处的过程中(  )

A.电压表V的示数变小,电流表A2示数变大

B.灯泡变亮,电流表A2示数变小

C.电压表V的示数不变,灯泡亮度不变

D.电流表A1示数不变,电流表A2示数变大

【分析】滑动变阻器与灯泡并联,电压表与电源并联,A1串联在干路上,A2与滑动变阻器串联;

(1)电压表始终测量电源电压;根据滑片的移动确定接入电路阻值的变化,然后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流表A2示数的变化;

(2)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互不影响;

(3)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解答】解:

A、当开关S闭合,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由右端向左滑向中点处的过程中,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减小,由欧姆定律可知,通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增大,即电流表A2示数变大;而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因此电压表示数不变;故A错误;

B、由于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互不影响,因此灯泡的亮度不变;故B错误;

C、因为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因此电压表示数不变;灯泡亮度也不变,故C正确;

D、因为通过灯泡的电流不变,电流表A2示数变大,而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因此电流表A1示数变大,故D错误。

故选:

C。

11.(2分)物理研究中常常用到“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模型法”、“转换法”、“类比法”等研究方法,下面是初中物理中的几个研究实例:

①研究电流时,把它与水流相比;

②利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

③根据电流所产生的效应来认识电流;

④根据电磁铁吸引大头针多少来判断磁场强弱。

这几个实例中,采用相同研究方法的是(  )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分析】

(1)控制变量法:

物理学中对于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把多因变量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变量的问题;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变量,而控制其余几个变量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变量对事物的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的方法;

(2)等效替代法是指在研究某一个物理现象和规律中,因实验本身的特殊限制或因实验器材等限制,不可以或很难直接揭示物理本质,而采取与之相似或有共同特征的等效现象来替代的方法;

(3)模型法:

通过模型来揭示原型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的方法;

(4)转换法是中学物理中把直接测量有困难的量转换成便于测量的量来研究的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也就是借助某些物体的特性来研究看不到或不易观察到物质,形象直观;

(5)类比法也叫“比较类推法”,是指由一类事物所具有的某种属性,可以推测与其类似的事物也应具有这种属性的推理方法,其结论必须由实验来检验,类比对象间共有的属性越多,则类比结论的可靠性越大。

【解答】解:

①在研究电流时,把它与水流相比,采用的是类比的研究方法;

②利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采用的是模型法;

③根据电流所产生的效应来认识电流,采用的是转换法;

④根据电磁铁吸引大头针多少来判断磁场强弱,采用的是转换法;

故选:

C。

12.(2分)如图甲所示,水平地面上的木块,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体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0~2秒,物体没有推动,是因为推力小于摩擦力

②一段时间后,木块的温度会升高,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木块的内能增加

③2~4秒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3N

④在匀速直线运动阶段,力F的功率是8W

A.①②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分析】①由图象可知0~2秒物体运动状态,根据二力平衡分析;

②③由v﹣t图象知2~4秒和4~6秒物体的运动状态,根据F﹣t图象可知物体受到的作用力大小,由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知木块运动过程中受到的滑动摩擦大小;因2~4秒运动过程中,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不变,据此得出2~4秒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2~6秒物体运动过程中,要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运动木块的温度会升高;

④由v﹣t图象可知在4s~6s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及作用力大小,根据P=

=Fv得出力F的功率。

【解答】解:

①由图象可知,0~2秒,物体没有推动,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摩擦力与推力是一对平衡力,则推力等于摩擦力,①错误;

②③由v﹣t图象知,2~4秒物体做加速运动,由F﹣t图象知F2=3N;

由v﹣t图象知,4~6秒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F﹣t图象知F3=2N,由二力平衡的条件,故木块运动过程中受到的滑动摩擦力f3=2N;

2~4秒运动过程中,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不变,故2~4秒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仍是2N,③错误;

由上分析知,2~6秒物体运动过程中,要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运动木块的温度会升高,即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木块的内能增加,②正确;

④由v﹣t图象可知,在4s~6s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为4m/s,F3=2N,

力F的功率是:

P=

=F3v=2N×4m/s=8W,故④正确。

只有②④正确;

故选:

C。

13.(2分)如图所示,工人用滑轮或滑轮组提升重物,每只滑轮质量均相同,若把同一货物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不计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使用D滑轮组最省力

②其中机械效率最高的是使用B滑轮

③其中机械效率最高的是使用C滑轮组

④使用A滑轮与使用D滑轮组一样省力

A.只有①②正确B.只有②④正确

C.只有②③④正确D.只有①②④正确

【分析】

(1)由图可知,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n,不计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根据F=

(G+G动)比较省力情况;

(2)根据把同一货物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时做的有用功相同,根据额外功产生的原因得出四图中所做额外功之间的大小关系,根据η=

分析它们机械效率之间的大小关系。

【解答】解:

(1)不计绳子和滑轮间的摩擦,

由图知,A使用的是动滑轮,FA=

(G+G动),

B使用的是定滑轮,FB=G,

C中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n=3,FC=

(G+G动),

D中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n=2,FD=

(G+G动),

把同一货物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不计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时,使用C滑轮组最省力;使用A滑轮与使用D滑轮组一样省力,故①错、④正确;

(2)由W=Gh可知,把同一货物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时做的有用功相同,

因ACD中都需要提升动滑轮的重力做额外功,B中不需要做额外功,即额外功为0J,由η=

可知,B滑轮的机械效率最高,故②正确、③错。

所以只有②④正确。

故选:

B。

14.(2分)“全民拒酒驾,安全你我他”,肥城市公安局在宣传交通规则的同时,也加大了对酒驾的查处,如图甲是呼气式酒精测试仪的电路原理图,R1为气敏电阻,它的阻值随酒精气体浓度的变化曲线如图乙,R2为定值电阻,电源电压为9V且保持不变,当酒精气体的浓度为0时,电压表的示数为3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气敏电阻的阻值随酒精气体的浓度增大而减小

②.此时电路中的电流是0.1A

③.R2的阻值是20Ω

④某驾驶员对着测试仪吹气,若电压表示数达到4.5V,此时酒精气体的浓度为0.2mg/m3

A.只有②③正确B.只有②④正确

C.只有①②④正确D.只有③④正确

【分析】由电路图可知,R1与R2串联,电压表测R2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1)根据图象即可判断阻值随酒精气体的浓度变化特点;

(2)当酒精气体的浓度为0时,电压表的示数为3V,根据图象读出此时R1的阻值,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求出R1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和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电流;

(3)根据欧姆定律求出R2的阻值;

(4)电压表示数达到4.5V时,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求出R1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和欧姆定律得出等式求出R1的阻值,然后由图象得出此时酒精气体的浓度。

【解答】解:

(1)根据图象可知:

气敏电阻的阻值随酒精气体的浓度增大而减小,故①正确;

(2)由电路图可知,R1与R2串联,电压表测R2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当酒精气体的浓度为0时,电压表的示数为3V,

由图象可知,此时R1=60Ω,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所以,R1两端的电压U1=U﹣U2=9V﹣3V=6V,

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所以,电路中的电流:

I=I2=I1=

=0.1A;故②正确;

(2)R2的阻值:

R2=

=30Ω;故③错误;

(3)电压表示数达到4.5V时,此时R1两端的电压:

U1′=U﹣U2′=9V﹣4.5V=4.5V,

此时电路中的电流:

I′=

,即

解得:

R1′=30Ω,

由图象可知,此时酒精气体的浓度为0.2mg/m3,故④正确。

故选:

C。

15.(2分)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做“用滑动变阻器调节灯泡亮度”的实验电路图,电源电压恒为4.5V,电压表量程“0~3V”,电流表的量程“0~0.6A”,滑动变阻器规格“20ΩlA”,灯泡L标有“2.5V1.25W”字样(忽略灯丝电阻变化),在不损坏电路各个元件的情况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灯泡的最小功率是0.162W

②该电路的最大功率是2.25W

③电压表的示数变化范围是2V~3V

④电流表的示数变化的范围是0.18A~0.5A

⑤滑动变阻器阻值变化的范围是2.5Ω~10Ω

A.②③正确B.①②④正确C.②③④正确D.①③⑤正确

【分析】由电路图可知,灯泡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1)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压和额定电压相等,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求出电压表的示数为3V时灯泡两端的电压,确定灯泡是否可以正常发光;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可知电路中的最大电流为灯泡额的电流和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最大电流中较小的一个,根据P=UI求出电路中的最大电功率,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和欧姆定律求出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最小阻值;

(2)当电压表的示数为3V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小,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据此判断出电压表的范围;利用欧姆定律求出灯泡的电阻,利用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求出灯泡两端的电压,利用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电流,进一步求出电路中电流变化的范围,利用P=I2R求出灯泡的最小功率,利用欧姆定律求出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最大阻值即可得出滑动变阻器阻值变化的范围。

【解答】解:

由电路图可知,灯泡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1)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压为2.5V,功率为1.25W,

根据P=UI可得,灯泡正常发光时电路中的电流:

I=IL=

=0.5A,

因为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所以灯泡正常发光时电压表的最小示数为:

U滑小=U﹣UL=4.5V﹣2.5V=2V,

因为2V<3V,没有超出电压表的量程,

所以灯泡两端的电压可以达到2.5V,

因为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且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A,电流表的量程“0~0.6A”,灯泡的额定电流为0.5A,

所以电路中的最大电流Imax=IL=0.5A,

电路的最大电功率:

Pmax=UImax=4.5V×0.5A=2.25W,故②正确;

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小,最小为:

R滑min=

=4Ω;

(2)当电压表的示数最大为3V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电路中的电流最小,

所以电压表的示数变化范围是2V~3V,故③正确;

灯泡的电阻:

RL=

=5Ω,

灯泡两端的电压:

UL′=U﹣U滑max=4.5V﹣3V=1.5V,

电路中的最小电流:

Imin=

=0.3A,

所以电路中电流变化的范围是0.3A~0.5A,故④错误;

灯泡的最小功率:

PL′=(Imin)2RL=(0.3A)2×5Ω=0.45W,故①错误;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最大阻值:

R滑max=

=10Ω,

所以滑动变阻器阻值变化的范围是4Ω~10Ω,故⑤错误;

综上可知,只有②③正确。

故选:

A。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4分)

16.(1分)以下学习文具,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 ①⑤ 。

(填序号)

①.铅笔芯 ②.塑料三角尺 ③.透明塑料笔袋 ④.橡皮⑤.小刀

【分析】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常见的导体包括:

人体、大地、各种金属、酸碱盐的溶液等。

常见的绝缘体有陶瓷、玻璃、橡胶、油等;导体和绝缘体没有绝对的界限。

【解答】解:

铅笔芯的材料是碳,属于导体。

塑料三角尺的材料是塑料,属于绝缘体。

透明塑料笔袋的材料是塑料,属于绝缘体。

橡皮的材料是橡胶,属于绝缘体。

小刀的材料是金属,是导体。

故答案为:

①⑤。

17.(1分)水沸腾时壶盖被顶起,这个过程和热机的 做功 冲程中能量的转化形式相同。

【分析】当对物体做功时,机械能转化为物体的内能,物体的内能增大;当物体对外做功时,物体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物体的内能减小;

在内燃机的做功冲程中能量转化关系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解答】解:

水沸腾时壶盖被顶起,是水蒸气的内能转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