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装帧设计——教案精编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32512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9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书籍装帧设计——教案精编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书籍装帧设计——教案精编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书籍装帧设计——教案精编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书籍装帧设计——教案精编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书籍装帧设计——教案精编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书籍装帧设计——教案精编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书籍装帧设计——教案精编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书籍装帧设计——教案精编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书籍装帧设计——教案精编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书籍装帧设计——教案精编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书籍装帧设计——教案精编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书籍装帧设计——教案精编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书籍装帧设计——教案精编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书籍装帧设计——教案精编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书籍装帧设计——教案精编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书籍装帧设计——教案精编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书籍装帧设计——教案精编版.doc

《书籍装帧设计——教案精编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书籍装帧设计——教案精编版.doc(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书籍装帧设计——教案精编版.doc

《书籍装帧设计》教案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

授课教师:

苑佳慧

授课对象:

16数传

班级人数:

20人

授课时间:

4周

周学时数:

64学时

授课地点:

明德楼506

所用教材:

《书籍装帧设计》

15

课程名称

书籍装帧设计

授课时间

2017年12月11日

授课教师

苑佳慧

授课班级

16数传

授课地点

明德楼506

班级人数

20

课程分析

书籍装帧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是视觉传达设计中文化内涵和设计创意比较高的一门课程。

可以提高学生对文化类设计的创意及表现能力。

书籍装帧设计的主要任务是透过外在的装饰,帮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概括的获取该书内在的信息容量和质量.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书籍设计这门课有系统的认识,了解书籍艺术的历史,清楚的知道书籍设计的任务,知道作为一名平面设计师做书籍设计时他的具体工作是什么,应该如何展开自己的工作。

能够把以前基础课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加以综合应用,锻炼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创作能力和使用平面设计软件的能力,并对国际和国内的书籍装帧设计界能够有一定宏观的把握,理清设计思路,发掘自身的设计风格。

学时分配

1、书装设计概述(4课时)2、开本及书籍装订(2课时)

3、书装的语言及其设计原则(4课时)4、书籍封面的设计艺术(4课时)

5、书装版式设计艺术(6课时)6、作业制作(44课时)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树立书籍整体设计的观念,基本掌握关于书装的分类、特点、装订形式与印刷方式和材料的选择等知识,熟练掌握书籍的护封设计、书籍内页字体与版面的编排,能够独立进行一般印刷宣传品的设计,为成功就业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

书籍装禎设计中的基本创意原则优秀书籍装禎设计作品的界定和评价

教学难点解决办法

书籍装禎设计的创意及制作

教学方法

本课程遵循系统性、完整性和科学性的原则,注重于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实践,课堂教学与课外实习交叉互补,使学生全面学习和掌握本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在教学中选择有应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的书籍装禎设计作品,组织学生研讨分析和观摩,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和实际的设计能力。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图书馆

教学步骤及内容讲义

教学随笔

1、引出课题:

看图片、师生互动阶段

教师:

给学生看准备好的书籍装禎设计图片,同学们,下面我们来看一些书籍装禎设计的图片,在看的同时,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

什么是书籍装禎设计?

学生:

回答什么是书籍装禎设计。

教师:

总结概念:

2、教学讲练内容

第一章书装设计概述

书是人类文明的载体,它借助于文字、符号、图形,记载人类的思想、情感,叙述着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

书籍装帧是书籍的重要组成部分,书籍装帧设计包含了书籍所需的材料和工艺的总和。

一、书籍设计的历史回顾

书籍产生的前提是必须有文字,文字是书籍产生的基本条件。

结绳---甲骨文---钟鼎文---

1、简策形式,中国的书籍形式是从简册开始的。

用竹做的书,叫做简策,用木做的,称为版牍。

2、卷轴形式,卷是卷是用帛或纸做的。

开始用手抄写,后来发展为雕版印刷。

3、经折装和旋风装,把一个长卷的纸反复折成几寸宽一折,首尾粘在厚纸板上,有时再裱上织物或色纸,作为封面,就叫做经折装。

这种书籍便于翻阅,但容易散开和扯断,于是在经折装出现不久,就产生了能避免散开和扯断的旋风装。

旋风装实际土是经折装的变形产物。

它是用一张大纸对折起来,一半粘在书的最前页,另一半从书的右边包到背面,粘在末页而成的。

如果从第一页翻起,一直翻到最后,仍可接连翻到第一页,回环往复,不会间断,因此得名。

4、印刷术发明后的书籍形式

印刷术的发明,给予书籍形式极大的影响:

书籍从卷轴形式转变到册页形式。

册页是现代书籍的主要形式,无论在中国或是外国,虽然彼此之间也有些差别,但是基本形式是一样的。

由于旋风装的书日久以后,书页的折叠处容易断裂,后来逐渐演变为蝴蝶装。

蝴蝶装在阅读时,常见空白的反页,必须连翻两页,才能继续读下去,很不方便,于是逐渐发展为包背装。

这种装订方法已经接近现在的平装书籍。

明代《永乐大典》和清代《四库全书》都采用这种书籍形式。

线装是从包背装发展来的,始于明代中叶(公元14世纪)而盛于清代。

线装书的结构分为:

书衣(封面)、护页、书名页、序、凡例、目录、正文、附录、跋或后记。

与现在的书籍次序大体相同。

从封面到正文、行、阑、牌、界以及插图,都是一个完整的设计。

5.“要订得牢,嵌得深,方能不脱而紧。

如此订书,乃为善也。

”由此不难看出,中国古籍在设计、材料和工艺上都是极为讲究的,有着统一的美学构思,并突出了以雅为上的艺术风格。

二、近现代书籍设计

近代——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文化上出现了新的高潮。

这一时期的书籍艺术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站在中国书籍艺术革新运动最前列的是鲁迅。

鲁迅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也是中国现代书籍艺术的倡导者。

他对于书籍艺术的关心,除了封面以外,对于版面、插图、字体、纸张和装订也都十分严格。

鲁迅说:

“我先前在北京参与印书的时候,自己暗暗地定下了三样无关紧要的小改革,来试一试。

一,是首页的书名和著者的题字,打破对称式;二,是每篇的第一行之前,留下几行空白;三,就是毛边。

”他对于传统的书籍艺术有精深的研究,对于外国书籍艺术的精华也注意吸收,(他亲自设计的书籍能把民族风格和时代特征融合起来,创造出现代书籍艺术的中国风格。

)鲁迅以他超群的艺术实践和不遗余力的倡导,为中国现代书籍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石,他的影响和作用是广泛而深远的。

由于鲁迅的倡导和亲自进行书籍的设计,介绍外国的书籍艺术,提倡新兴木刻运动,出现了书籍艺术的新的繁荣时期。

许多画家参与了书籍的设计和插图创作,如陶元庆、丰子恺、钱君陶、陈子佛、司徒乔、张光宇、李桦、古元等,对于书籍艺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现代——代表人物是吕敬人。

吕敬人及同仁们十几年的书籍形态创造,已构成传统与现代装业之间的一个分水岭。

在这其中,他以其独到的设计理念,蕴藉深厚的人文含义,性格鲜明的视觉样式成为影响很大的一位书籍设计家,由此而形成的"吕氏风格"也成为书装界的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

(作品欣赏及讲解)

三、对书籍设计的认识

书籍设计是一项整体的视觉活动,它的目标有两个:

一是用相应的文字与符号把作者的思想记录下来,印刷在纸上;二是将其传达给他人。

书籍装帧设计包含了书籍所需的材料和工艺的总和。

传统意义上的书装的主要任务是保护书籍,其对书籍的美化受限制与当时的伦理思想和审美标准。

现代书籍设计观念已极大地提升了书籍设计的文化含量,充分扩展了书籍设计的空间。

书籍设计由此也从单向型向多向性发展,书籍的功能也由此发生革命性的转化:

由单向性知识传递的平面结构向知识的横向、纵向、多方位的漫反射式的多元化传播结构转化。

书作为一个整体,书稿内容是最重要的文化主体,故称之为第一文化主体,而书籍设计则成为书的第二文化主体。

好的书籍设计要传达以下几个方面的美的信息:

1.提高书籍形态的认可性,使读者易于发现主体的传达。

2.提高书籍形态的可视性,为读者创造一目了然的视觉要素。

3.提高书籍形态的可读性,使读者阅读、检索。

4.掌握信息传达的整体演化,即全书的节奏层次、剧情化的展开延伸。

5.掌握信息的单纯化,既传达给读者正确的主旋律。

6.掌握信息的感官刺激传达,即书的视听触闻味五感。

·视觉美(来自书籍设计得吸引)

·听觉美(翻阅的声音)

·嗅觉美(油墨、纸张的自然气息)

·触觉美(纸张的肌理、质地、翻阅的手感等)

·阅读美(知识的美的享受)

总之,当代书籍形态设计将是用感性和理性的思维方法构筑成完美周密的,又使读者不得不为之动心的系统工程。

第二章书籍开本及书籍装订

一、开本的概念

1.开本定义:

书籍设计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开本,开本即是图书正文印刷用纸(全张纸)按一定开切方法开切出的均等小张的幅面面积。

只有设定了书的开本,才能根据设计的意图确定版心及插图的安排和封面构思,并分别进行设计。

目前常用的正文用纸有787×1092毫米和850×1168毫米两种。

把787×1092毫米纸张,开切成幅面相等的16小页,称为16开,开切成32小页,称为32开,其余类推。

787×1092毫米开切的32开是小32开或32开,850×1168毫米开切的32开是大32开。

2.纸张的开切方法:

(大致分为三类)

A、几何级数开切法:

每一种开本的大小均为上一级大小的一半。

如:

2、4、8、16、32、64开等。

利:

最经济、最合理和最正规的开法,纸张利用率高,能全用机器折页,印刷和装订都很方便。

弊:

开本较呆板,级数跳跃度大。

B、直线开切法:

依纸张的纵向和横向直线开切。

如:

20开(4×5),24开(4×6),25开(5×5)等。

利:

开切方便,纸张利用率高。

弊:

有奇数(单页)页,印订较麻烦。

C、纵横混合开切法:

用直线开切法加上若干单页的方法开切。

利:

适合特殊开本需要。

弊:

印订较麻烦,纸张损耗较大。

以上是较常见的开本形式,有时根据各种出版物的特点和需要,还可以设计出各种形状和长宽比例不一的开本,确定开本的基本原则是:

a.经常阅读的科技图书以达32开为宜。

b.篇幅、图表、公式、文字多,图表大的一般采用16开。

c.工具书、手册、小学和幼儿读物尽量采用小型开本,一般采用小32开,字典多是40开,小32开和64开。

d.大型画册、图册一般为12开以上。

常用标准开本尺寸:

用787毫米x1092毫米纸张开切成的开本尺寸:

4开本381毫米x533毫米

6开本356毫米x381毫米

8开本267毫米x381毫米

12开本251毫米x260毫米

16开本191毫米x263毫米

18开本175毫米x251毫米

20开本186毫米x210毫米

23开本152毫米x225毫米

24开本175毫米x186毫米

25开本152毫米x210毫米

28开本151毫米x186毫米

32开本130毫米x186毫米

36开本125毫米x173毫米

40开本132毫米x151毫米

42开本106毫米x173毫米

48开本94毫米x173毫米

50开本103毫米x149毫米

64开本92毫米x129毫米

用850毫米x1168毫米纸张开切成的开本尺寸:

大16开本206毫米x283毫米

大32开本141毫米x203毫米

大64开本102毫米x138毫米

二、书籍开本设计

1.书籍的性质和内容

2.原稿篇幅

3.读者对象

三、书籍装订

一般分为平装、精装、活页装三类。

1.平装:

平装是日常采用的一种装订形式,装订方法简易,成本比较低廉。

常用于期刊和较薄但印数较大的书籍。

装订方法包括:

骑马订(是用于页书不多的期刊或小册子,订处不占版面,纸张利用率高,缺点是纸张必须配成双数才行)、平订(用三眼订或铁丝订)、、胶背订(无线装订)、锁线订(将书页用线连锁起来,适用于较厚的书籍,成本较高)。

2.精装

精装比平装书精美耐用,多用于需要经常保存的经典著作、精印画册等。

在材料和装订上都要比平装书讲究。

精装书与平装书的主要区别是在封面的用料和制作上。

精装书的封面有软和硬两种,硬封面主要有硬纸板制作而成,书脊多为平脊,适用于放在桌面上阅读的大型或中型开本的书籍,具有柔软、饱满和典雅的感觉。

软封面是由韧性的牛皮纸、白板纸或薄纸板代替硬纸板,书脊多为园脊,适用于便于携带的中型或袖珍本,整个书籍形体平整、朴实、挺拔、有现代感,比如字典、工具书或文艺书籍等。

精装书的附属物是丝带和堵头布(脊头布),丝带贴在书脊的顶部,具有书签的作用。

堵头布是一种有厚边的扁带,粘在书心订口外边的顶部和脚部,用于装饰书籍和加固书页间的连接。

3.活页装

活页装:

比如产品样本、目录、照相薄或日历等,适用于需要经常抽出来,补充进去或更换使用的出版物。

其装订方法常见的有穿孔结带和螺旋活页装,在打眼穿孔处装上金属小圈、布带、丝带串牢打结。

备注:

1、日历上留打孔为1厘米,以下才能排版字体或插图。

2、条码的位置应在图书封底(或护封)的左下角,距切口和封底下边缘的距离为10毫米。

颜色一般为黑色,如不可能,可选蓝、绿、棕色。

条码的底色应选白色,如不可能,可选黄、红、橙色。

3、封面勒口的宽度不同开本图书对勒口尺寸规格的要求不同:

小型本:

30~40毫米;中型本:

40~50毫米;大型本:

50~60毫米。

4.插图的绘制。

5.印刷工艺的选择和应用。

6.材料的选择和应用。

(需要对纸以及其他特殊材料有一定的认识和敏感度)

7.书籍装帧和书籍生产评审标准

第三章书装的语言及其设计原则

书籍的核心和最基本的部分是正文,它是书籍设计的基础,正文前面的扉页、扉页前面的环衬页,以及具有保护世纪的功能、传递信息的封面和护封等书籍装帧设计中的重要元素,都必须和正文以及整本书籍的设计风格保持一致。

一、书籍装帧设计的主要内容

封面(封一或前封):

即书面,他是一本书的表面,印有书名、作者名、出版者名等。

封面中又分为平装的和精装的之分。

平装封面和精装封面除了保护书籍之外,还兼有宣传书的广告作用。

如果精装封面在它的外面还有一张护封,封面才可以设计的简单朴素一些。

例如:

1《邓小平——女儿心中的父亲》为了体现平凡人的人情味。

设计强调素朴、淡泊的基调,而不同于其他表现名人画册的那种金碧辉煌。

封面采用黑白头像,外套半透明牛油纸,显得含蓄内在。

封面保护书籍的功能,必须根据出版物的性质及其使用要求,决定其形式是短期使用的还是需要长期保存的,是柔软能弯曲的还是坚硬的。

在封面的设计素材方面,可以应用插图的装饰、简洁的图案、印刷字体、美术字和书法,以及色彩来达到表现书籍内容和风格的目的。

里封(封二):

即封面后的里边一面(又称“封里”)一般任其空白。

期刊常利用它来印插图。

薄本书为了凑印张,也可利用它印前言或目录等。

底封(封三):

也称“封底里”。

即书后封底的里边一面,作用同封二。

有的读物为了凑合印张,利用它印正文或后记等。

封底:

印书号、定价、条码等,有时也将内容提要、版权印在上面。

期刊也可在封底上印插图等。

书脊:

是书的脊部,连接书的封面和封底。

又称书背或脊封。

书脊宽度在5毫米以上的,要印上书名、作者名和出版社名,厚本书的书脊,还可以进行设计装饰。

例如:

2文学大师巴金的名著《家》的书脊设计为了和封面相配合,采用了同封面相同的装饰手法,试图表现巴金那个沉甸甸的“家”。

大部分书脊文字的排列是以垂直排列为主,直式排列的文字,上下要空出适当位置,左右也要留有余地,不能完全撑足。

如果书脊宽度允许,文字横排比竖排效果好,可以得到一种精巧的感觉。

⑥护封(包封、护书纸)的各个部分和它的特殊形式

套加在精装图书封面外的包封纸,一般印有书名或图案。

在两边各有一个5到10厘米的向里折进的勒口(又叫做折页),护封有保护封面和装饰的作用,纸张应选用质量较好的不易撕裂的纸张。

护封的组成部分从它的折痕来分有前封、书脊、后封、前勒口、后勒口和大多是没有印刷的里页。

例如:

3护封右上方切去一角,使内封外露的一角图像与护封单色图像相呼应,一种图像递进的趣味化设计。

在护封上应用的文字是比较灵活的。

一般在前封上印上书名、作者名和出版社名就可以了。

如果在书脊上有了作者名和出版社名,必要时在前封上也可只印书名。

护封的后封从前是出版社宣传其他书籍做广告用的。

这个外表能看见的部分,最好用于这本书的设计,而不要破坏它的完整性。

如果护封的设计没有引申到后页上来,也可介绍或评论这本书的内容,或者印上作者的简历。

在前勒口上常常印上这本书的内容简介或简短的评论。

前封的设计也可引申到勒口上来,例如一个色块、一个简单的小插图或小花饰,都能对勒口起到分割面积和装饰的作用。

在后勒口上可以印上作者的简历和他的肖像,或者印上作者的其他著作。

护封的一种特殊的形式是腰封。

它是在书籍印出后加上去的,往往是出书后出现与这本书有关的重要事件,而又必须补充介绍给读者。

腰封裹住护封的下部,高约5公分,又称半护封。

与护封有关的还有类似作用的书套。

大多数的书套是用简单的硬纸板制成的,五面订合,一面开口,当书籍装入时正好露出书脊。

它是运输中比较牢固的包装。

⑦零页的设计(包括:

扉页、环衬、版权页)。

扉页是指封面衬页(在封面和扉页之间及在封底和正文之间的空白页)后的一页,扉页除向读者介绍书名、作者和出版社外,还是书的入口和序曲。

他的设计能表现出书籍的内容、时代精神和作者风格。

按习惯,扉页的次序是:

护页;空白页、像页(专印作者或传记的主人公像片的插页)、卷首插页或从书名;正扉页(书名页);版本纪录;赠献、题词、感谢;空白页;目录;空白页。

从第9页开始是序言或按语。

正扉页---正扉页也叫书名页或内封面,它是扉页的核心。

我们应发挥想象力和设计才能。

今天,在正扉页上放的内容较少,一般只有书名、作者名、出版社名称、出版地点和出版时间等。

但在科技书、翻译书和丛书中也有印上参与著作或编辑的人名、外文书名和作者的原名、译者和校订者的姓名、从书名和副书名、出版社标志及发行人等等。

环衬页---用法上比衬页再多一页白页,有时可以和内封连环在一起。

衬在封面后的叫“前环衬”,衬在封底前的叫“后环衬”。

一般选用质地坚韧,较封面纸稍薄,比正文纸厚的纸张。

作用是起到封面和书心得到较大的牢固性。

环衬页是封面到正文的过渡,因此它也有美化装饰的作用。

一般选用白色或淡雅的带色纸,显得朴素大方,用在理论书籍和科学书籍上比较合适。

其次是采用压有花纹或经纬线等肌理的纸张,本身具有的色泽、质地和自然形成的纹样,对于现代的造型艺术书籍和摄影画册,能产生良好的装饰效果。

文艺书籍中,在环衬上常用的方法是装饰纹样、织物图案、窗花剪纸等。

儿童书籍和青少年读物,可在书中使用人物的插图,彩色儿童画等。

除了以上几种形式外,还有把书籍内容有关的地图、绘画、摄影作品或作者的手稿等印在环衬上的。

每一本书籍都有自己的特点,也要根据书籍的内容和性质来决定。

二、书籍内容的整体结构

1、书籍形态的整体把握

2、书籍整体的策划与构成

三、书籍装帧设计的原则

1、思想性

2、整体性

3、独特性

4、时代性及实验性

5、艺术性

6、隐喻性

7、本土性

8、趣味性

第四章书装设计

一.装帧:

设计方案是否符合出书意图。

二.版面设计:

a)书籍的开本、版心和图片尺寸是否协调;设计风格是否贯穿全书始终,包括扉页和附录版面是否易读,是否和书籍内容相适应(具体到字号、行距、行长之间的关系,左右两边整齐或者只有左边整齐等)。

b)字体是否适应书籍的内容和风格?

c)设计方案的执行情况如何(文字与图片的关系、注释和脚注等是否便于查找)。

d)版面的字安排是否一目了然、合适和符合目的(文字的醒目、不同字体的混合是否恰当、标题/页码/书眉等的安排)。

三.美术设计:

护封设计和封面设计是否符合书籍的内容和要求,书脊上是否有文字。

封面设计(表现手法和设计因素)

不同类别的书有不同的特点,而同样一部书,经过不同的书籍设计者的运作,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将是完全不同效果和感染力的书籍。

例如:

4《中国文化通志》是一部系列套书的设计,此书以三种渐变色条为一个分割单位划出十个部分,书脊上的文字在这十个部分中进行滚动排列本卷名及其它九个部分的书名。

为查阅方便,每卷以色相的冷暖演化为每卷的色彩基调作为每卷的区分。

例如5《中国书画鉴赏词典》,辞典类图书,它的设计要求条理性、层次性、规范性、检索性并重,体列顺序、图文编排、字体字号的设置均要谨慎。

在构思中,我们可以运用联想、比喻、象征、拟人、移情、抽象、夸张、创造意境和气氛等方法,使构思巧妙且具有深度。

表现手法(大体分为三类)

a.写实性手法:

用书中的具体情节或形象来表现。

也称为直接表现法。

由于这种手法形象直观,易于理解,一般用于文学书籍、儿童读物和知识性读物较多。

例如:

6《中国现代陶瓷艺术》,设计讲究古朴,典雅的个性化追求。

封面以陶瓷器皿图形贯穿,同时又形成本书各卷的识别标志。

b.象征性手法:

用联想、比喻、象征、抽象等方法间接的体现书籍内容的精神。

也称间接表现手法。

这种手法比写实性手法更含蓄、更耐人寻味、也更具有艺术感染力。

例如:

7《经济学》,以抽象的象征性手法作为表达经济类图书的视觉语言。

纯理性化的内容中尽可能注入情感化成分的直线、弧线、斜线和圆形,相互交替穿插,利用三色的不同网点的相互重叠后所产生的微妙变化使经济类读物戏剧化、艺术化,避免学术书那种冷冰冰的面孔,让读者容易接近,具有一定的亲近感。

c.装饰性手法:

用与书籍内容相协调的线条、色块或装饰性图案等来表现不宜用具体形象表现得书籍内容。

例如:

8《敦煌石窟全集》,为了体现出敦煌石窟的特征,以石窟唐草纹的局部演变而成的记号贯穿全书。

这三种手法各有不同的特点,要根据书籍的内容和性质,选择合适的表现手法。

当然,这三种手法并不一定只是单独的使用,很多情况下,是运用相互的穿插的方式来表现的。

特别是在现代印刷技术的不断提高下,在装帧设计中,运用设计形式的繁与简、多与少、表现手法的加法与减法、抽象与具象等手法,创作出外在观赏美和内在功能和谐美为一体的综合形态。

设计因素(文字、图形、色彩和构图,既是封面设计的四个因素)

a.文字是封面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一本书总要有书名、作者名、出版社名。

电脑字体本身的特点,方便我们加强书籍内容的体现和表达。

文字的另一个优点是,它比形象更容易与封面和正文的字体在风格上相协调,有些封面,没有任何形象,只有文字本身,我们可以使用正文字体的大号外,还可以使用其他印刷字体、书法和自己设计的字体。

有时,在使用其它字体的书名旁,排印小号的正文字体,是一种与书籍内部取得联系的最方便的方法。

例如:

9《世界汉学》,此书是介绍世界各国汉学家的学术研究类杂志。

设计强调中国文化特征,但又具有九十年代杂志的现代气息。

封面运用古典书籍的格式、饰线和宋体文字,中心题目的字体选用颜体、稳重又富有弹性变化。

色彩基本控制为单色调,使其尽可能纯化简洁。

A、以下介绍常用字体的特点及其选用:

书宋体:

清晰爽目,久读不易疲劳,一般用在书刊的正文。

楷体:

笔划接近于手写体,字体端正、均称。

一般用与排小学课本及幼教读物。

作者的署名用楷体的也较多,与正文字体相异而突出。

用楷体作标题时,至少要比正文大一个字号,否则标题字会显得比正文还小。

楷体在报刊中的短文正文排版中也经常用到。

仿宋体:

是古代的印刷体,刚健有力,其阅读效果不如书宋,一般用于排中、小号标题;报、刊中的短文正文;文件、诗词、古典文献和仿古版面等。

小标宋:

笔划横细竖粗、刚劲有力,笔锋突出。

适用于大、小标题字,封面字的字体。

报宋:

一般用于排报纸版心字,印出笔道清晰,多笔划时不会模糊。

也可作中、小标题字用。

黑体:

字体方正饱满,一般用于排各级大、小标题字、封面字及正文重要突出的部分。

细圆体:

结构类似黑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