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丘一中学年第一学期高二考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26808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44.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任丘一中学年第一学期高二考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任丘一中学年第一学期高二考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任丘一中学年第一学期高二考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任丘一中学年第一学期高二考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任丘一中学年第一学期高二考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任丘一中学年第一学期高二考历史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任丘一中学年第一学期高二考历史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任丘一中学年第一学期高二考历史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任丘一中学年第一学期高二考历史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任丘一中学年第一学期高二考历史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任丘一中学年第一学期高二考历史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任丘一中学年第一学期高二考历史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任丘一中学年第一学期高二考历史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任丘一中学年第一学期高二考历史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任丘一中学年第一学期高二考历史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任丘一中学年第一学期高二考历史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任丘一中学年第一学期高二考历史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任丘一中学年第一学期高二考历史试题.docx

《任丘一中学年第一学期高二考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任丘一中学年第一学期高二考历史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任丘一中学年第一学期高二考历史试题.docx

任丘一中学年第一学期高二考历史试题

任丘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一学期第三次阶段考试

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

12月28日命题范围:

1-8单元命题人:

孙世建张芦丰

时间:

90分钟总分:

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在一次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答记者关于物价上涨的问题时说:

“我一边看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

”温总理所引诗句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

A.“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B.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

C.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D.主张非攻、尚贤的墨家思想

2、“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史上长期占主导地位的思想,下列表述不能体现这一思想的

A.“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B.中医将人体肝心脾肺肾五脏对应为木火土金水五行

C.“人,物也;物,亦物也。

物死不为鬼,人死何故独能为鬼?

D.司马懿仰观天文见将星失位,遂断定孔明不久便死

3、先秦某思想家主张:

“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皆出

于治,合于善也。

”这位思想家是

A.孔子B.孟子C.荀子D.韩非子

4、理学家王阳明说:

“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

”在此,王阳明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D.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5、“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于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

”这里“新的历史条件”是指:

①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②新的生产因素和生产关系的萌芽

③思想界因循守旧、陈腐不化④王朝统治的专制腐败

A.①②③④B.③④C.①②D.①②③

6、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

“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

……今之清谈孔孟。

……不宗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

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

”这段论述表明他

A.主张经世致用反对理学空谈B.正确指出了明朝灭亡的根源

C.痛恨孔孟学说清谈误国D.认为佛学不能经世致用

7、中国古代书法艺术宝库群星璀璨,名家辈出。

下列书法界对古代著名书法艺术家的赞语分别具体指的什么书体?

①晋王羲之“飘若浮云,矫若惊龙”②唐张旭“伏如虎卧,起如龙跳,顿如山峙,控如泉③唐怀素“晾蛇走虺,骤雨狂风”④“颜筋柳骨”

A、草书行书草书楷书B、行书草书草书楷书

C、行书楷书楷书草书D、楷书草书草书行书

8、在殷墟甲骨文中,已有“春、夏、秋、冬”四字。

“春”字像植物生长的形状;“夏”字

像草木繁茂之状;“秋”字像果实累累,谷物成熟;“冬”字则形如把谷物藏于仓廪之中。

整体寓意春种、夏长、秋收、冬藏。

由此可以得出

A.甲骨文以记载农业为主要内容B.商朝是中国原始农业的起源

C.中国古人注重记录农业活动D.商朝时期农业活动已有四季之分

9、北魏孝文帝从小就接受汉族文化的教育,不仅“五经之义”能拿过来就讲,史书传记、诸子百家涉猎颇多;对汉族的诗文也很有研究。

他最不可能研究过的诗句有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②“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③“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④“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A.③④B.①④C.②③D.①②

10、《剑桥中国晚清史》中记载: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热情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转移。

新的着重点对以后几年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起着重大影响。

与中国知识界关注重点有关的事件是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③④

11、维新派主张对科举制改革:

改试策论,增设经济特科,改武举为艺科,废除八股。

1903年袁世凯、张之洞联名奏请递减科举名额,1905年再次联名上奏,奏请立停科举,推广学校。

是年9月2日,清廷发布上谕:

“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

”这表明

A.维新派、袁世凯、张之洞政治立场相同

B.废除科举制是近代社会各阶层的共同愿望

C.中国社会的近代化改造逐步深入

D.清政府被迫改革使统治得以巩固

12、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

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

“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平?

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

强弱之原,其在此乎?

”梁启超引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

A.寻找甲午战争日胜中败的历史原因B.批评洋务派的活动

C.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D.比较中日近代化的异同

13、徐中约教授提出:

“近代中国历史的特征并非是一种对西方的被动反应,而是一场中国人应付内外挑战的主动奋斗;他们力图更新并改造国家,使之从一个落后的儒家普世帝国,转变为一个在国际大家庭中拥有正当席位的近代民族国家。

”对该观点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特别强调了中国奋斗的历史B.突出了中国人为国为民的主动性

C.把中国与世界作为两个概念对立起来D.认为中国与世界是互相融合的

14、王韬认为:

“当默深先生时,与洋人交际未深,未能洞见其肺腑,然‘师长’一说,实倡先声。

”文中的“默深先生”是指

A.林则徐B.曾国藩C.魏源D.李鸿章

15、孙中山在一次演说中说:

“试想明太祖驱除蒙古,恢复中国,民族革命已经做成,他的政治,却不过依然同汉、唐、宋相近。

故此三百年后,复被外人侵入,这由政体不好的缘故……”据此他认为

A.应该致力于民族革命,赶走帝国主义B.应该进行政治革命,实现民权

C.必须立即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民生D.必须迅速掀起反对帝国主义的革命浪潮

16、孙中山认为,“中国现在虽然没有大地主,但是一般农民,都是没有田的,农民所耕的田,大都是属于地主的,地主却不去耕作。

中国农民都不是为自己耕田,是替地主耕田,所生产的产品,大半是被地主夺去了。

这是个很大的问题,应该用政治和法律手段来解决。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体现了空想性和革命性的统一B.土地问题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C.主张用革命手段剥夺地主土地D.体现了“耕者有其田”的思想

17、梅光迪说:

“吾国近年以来,崇拜欧化,智识精神上,已惟欧西之马首是瞻,甘处于被征服地位。

欧化之威权魔力,深印入国人脑中,故凡为‘西洋货’,不问其良否,即可‘畅销’。

然欧化之真髓,以有文字与国情民性之隔膜,实无能知者,于是作伪者乃易售其术矣。

国人……对于本国一切,顿生轻忽厌恶之心,故诋毁吾国固有一切,乃时髦举动,为戈名邀利之捷径。

”以下事件与上述说法相符的是

A.洋务运动B.新文化运动C.戊戌变法D.辛亥革命

18、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中写道:

“须知一个新生命诞生,必经历一番痛苦,必冒许多危险……这新纪元的创造,也是一样的艰难。

……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

不能拒的。

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抗拒这个潮流。

”文中的“潮流”指

A.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B.民主与科学思潮

C.社会主义运动D.国民革命运动

19、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18世纪和19世纪中后期我国所译西书变化图,从中得出的推断是

①自然科学书籍增长显著 ②学习西方成为社会思潮

③维新变法思想兴起 ④马克思主义成为社会思潮的主流

A.①②③正确,④不正确B.①③正确,②④不正确

C.①②④正确,③不正确D.①②正确,③④不正确

20、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

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毛泽东这时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

”这位历史学家所说的“新的革命策略”是指:

A.武装反抗的策略B.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策略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D.农村包围城市

21、下列著作,可以反映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程。

其先后顺序是

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②《新民主主义论》

③《论人民民主专政》  ④《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①③②④D.①②④③

22、“文革”期间,由于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我国的科研事业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③“东方红1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④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南优2号”

A.④②③①B.③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③

23、1955年,植物学家胡先驌因为批评前苏联生物学家李森科而遭到批判。

1956年,周恩来与中科院负责人谈话:

“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如果李森科不对,我们没有理由为李森科辩护,我们就向被批评的胡先驌承认错误。

”该谈话

A.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B.实现了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

C.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D.蕴含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

24、下列四张纪念邮票以中国共产党党代会为主题。

其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是

中共十二大中共十三大中共十四大中共十五大

A.改革开放中国特色国企改革一国两制

B.改革开放一国两制市场经济基层民主

C.走自己的路中国特色初级阶段科学发展

D.走自己的路初级阶段市场经济邓小平理论

25、假如有两个孩子,甲喜欢读书,乙没有形成读书的习惯,你今天去图书馆,谁会和你去?

大概有四种可能:

①甲去,因为他有读书的爱好;②乙去,因为他好奇并愿意培养读书习惯;③都去,一个是习惯爱好,一个是好奇和需要;④都没有去,甲有事情今天不能去,乙没有兴趣去。

这种情形符合古希腊哪位哲学家的命题

A.泰勒斯B.普罗塔格拉C.苏格拉底D.柏拉图

26、亚里士多德曾说过:

“勇敢是怯懦和卤莽的中道,一个人过度好胜就变成了鲁莽,过度恐惧而畏缩不前就变成了怯懦。

”下列句子有类似思想是

A.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

B.“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

C.因材施教;有教无类

D.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7、孔子说:

“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把“智”“仁”“勇”这三种品质称为“君子道者三”,认为这是一个品行高尚的君子必须具备的三种美德。

苏格拉底提出“知识即美德”,主张知德合一。

这说明二者都:

A.强调教化人民,改善人的灵魂B.希望建立一种平民政治

C.主张通过对人的道德改造维护等级秩序D.主张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

28、冯友兰把人生分为四种境界,“这四种人生境界之中,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

”对此叙述正确的有

①苏格拉底和孔子都比较注重追求道德境界

②文艺复兴着眼于人的自然境界和功利境界,是一种貌似退步的进步思潮

③老庄道家和中国的道教均以天地境界作为追求的目标,代表了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

④世园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体现了现代人对天地境界的精神追求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

29、有人说:

“古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

中国什么都不禁,独禁本能。

”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你可以找到古代社会这一做法的论据是

A.“人文主义”“民贵君轻”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C.“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D.“因信称义”“致良知”

30、主教扯着嗓子喊:

“教皇规定:

……抢劫教堂的犯人出9个金币,谋杀父母或兄弟姐妹的犯人出15个金币,就可以获得赦免。

快把购买赎罪券的金币投进这个柜子吧,当啷一响,灵魂就可以升天堂了啊!

”对这一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①材料中的事件应该发生在16世纪初 ②材料中的事件成为路德宗教改革的导火线 ③该材料体现了教会的“因信称义” ④该材料体现了教会对教徒的欺诈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31、康天意在《文明的狂飙疾进时代》中指出,文艺复兴运动就是高举人文主义这面思想解放的旗帜,打破中世界神学桎梏,使文化的各个领域从蒙昧主义、禁欲主义和神秘主义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创造了远比千年中世纪更多、更绚丽多彩的成就,对人类文化宝库做出了巨大贡献。

材料中的“人文主义”的历史意义包括

①打破了中世纪神学对人们思想的桎梏②动摇了神学的无上权威

③适应了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④适应了封建贵族的文化需求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32、雕塑家罗丹(1840~1947年)在博物馆面对一些人物塑像时,有感而发说:

“瞧!

伏尔泰对面的卢梭,目光中含有无限精微气息,那是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

”主要指的是

A.尊崇人文主义,否定天主教的教规B.提倡归纳或实验的方法

C.以理性的方法,思考人类社会的现象D.倾向自由、平等,反对君主政体

33、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谈及孔子的思想时叹言道:

“欧洲的王族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的与物质的世界。

”伏尔泰认为的“新的精神的世界”是指①孔子也是启蒙思想家②孔子的主张对于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的政治理论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③孔子提出的“仁者爱人”、“为政以德”的主张与他所鼓吹的开明专制思想有很大的一致性④儒家思想是欧洲启蒙思想的源泉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③④

34、“要寻找出一种结合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护卫和保障每一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由于这一结合而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地自由。

”上述材料论述的观点是

A.人民主权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社会契约论D.天赋人权

35、2007年7月美国著名的“反战母亲”辛迪·希恩以美国在五年前错误地发动了入侵伊拉克的战争为理由强烈要求美国国会启动法律程序弹劾总统布什。

学生们对此很感兴趣,想进一步了解西方三权分立模式的理论渊源,为此,你建议他们阅读

A.《哲学通信》B.《论法的精神》C.《权利法案》D.《纯粹理性批判》

36、《哈姆雷特》中主人公的一段独白: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多么高贵的理性!

多么伟大的力量!

多么优美的仪表!

多么文雅的举动!

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

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

宇宙的精华!

万物的灵长!

”以下关于这段独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作者认为人高于一切,肯定人的价值B.作者主要关注的是人的自然本性

C.说明了文艺复兴从质朴走向高雅和精致D.作者颂扬人的力量,提倡人性的发展

37、“从西至东,从北至南,……机械装置遍及四方,世界获得了一种新的动力,一个时代的风气如新世界的大河汹涌奔腾,不可阻挡。

”(引自王觉非《英国近代史》)。

材料描述的现象与下列哪一历史人物的贡献密切相关的是

A.哈格里夫斯B.瓦特C.爱迪生D.贝尔

38、1760年,英国5~10万人的城市只有一个,1851年达到十三个;1851年,十万人以上的大城市已经有七个。

1851年,英国的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城市人口总和已经超过农村人口,城市人口比重达到50.2%,初步实现城市化。

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迅速地变为工业人口。

当时推动城市发展的因素包括

①农业发展,流动人口增多②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工厂制日益普及

③内燃机驱动的火车和轮船的发明④市场不断扩大,商品经济日益繁荣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39、西方历史学家指出:

“当人们谈及最近几代人中被传入日本等东方国家的西方文明时,我们不是指希腊罗马哲学和人文主义思想,也不是指日本的基督教化,而是指在17世纪后半叶开始改变西方面貌的科学、思维模式和文明的所有工具。

”这里的“开始改变西方面貌的科学、思维模式和文明的所有工具”是指

A.牛顿创立经典力学B.瓦特改良蒸汽机C.达尔文生物进化论D.爱因斯坦相对论

40、法国艺术评论家丹纳曾说:

……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精神和风俗概况……要理解巴尔扎克(1799-1850)的《人间喜剧》,我们应了解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文艺复兴B.法国大革命C.工业革命D.1929年经济危机

41、(11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子曰: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子为政,焉用杀?

”子曰: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胆小怕事),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论语》

材料二(李斯上奏)“非秦纪皆烧之,……天下敢藏有《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以古非今者族……”——司马迁《史记》

材料三(董仲舒建议)“《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宜也。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仲舒《对策》

材料四言论一:

“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应“遏人欲而存天理。

”言论二:

“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

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

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

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政治主张。

(1分)

(2)材料二和材料三对待孔子学说(儒家)的态度各是什么?

当代史学家冯天瑜称董仲舒为当时的“群儒之首”,董仲舒对儒家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哪两个方面?

(4分)

(3)指出材料四中言论一、二各是谁的观点,并概括各自的核心思想。

(4分)

(4)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分析儒家思想长盛不衰的原因。

(2分)

42、(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

夷之长技有三:

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佐行贾以行兵,兵贾相资,遂雄。

——《海国图志》

材料二1898年,《孔子改制考》问世,对当时思想界震动很大,被梁启超形容为“火山喷发”。

这一著作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还借用进化论的观点,论证了君主立宪制是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材料三:

一、颠覆现今之恶劣政府,二、建设共和政府,三、土地国有……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代替旧政府,……把过时的满清君主政体改变为“中华民国”。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材料四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材料五七十多年马克思主义走得那样慢,十月革命以后就走得这样快。

因为它走得这样快,所以一九一九年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就不同了,五四运动以后,很快就晓得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势力的口号。

在这以前,哪个晓得提这样的口号呢?

——毛泽东(1945.4)

请回答:

(1)分别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三的思想主张。

(2分)

(2)同是向西方学习,材料二和材料三的思想共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

(从国体、政体角度回答)(3分)

(3)根据材料四,说明前期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5分)

(4)结合五则材料,简述近代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轨迹。

(具体指出其代表人物及主张,语言要精练)(6分)

43、(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下面两幅图片为同一时期的美术作品

 

材料二“很显然,当钱币投入钱柜中叮当作响的时候,增加的只是利得心和贪欲心。

至于代祷之是否有效,完全只能以上帝的意旨为转移。

”“每一个基督教徒,只要感觉到自己真诚悔罪,就是不购买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赦罪或全部免罚。

——摘自《九十五条论纲》

材料三“在19世纪,大家可以不去伦敦,不去维也纳、柏林,不去圣彼得堡,也可以不去罗马,但无论是谁,不管他什么出身,也不管他是什么国籍,他却不能不去巴黎”,当时,“巴黎是世界的神经中枢,正如雅典原先是希腊的思想灵魂一样。

——(法)普罗夏松《巴黎1900:

历史文化散论》

(1)概括材料一中两幅作品的共同特点。

(2分)

(2)概括指出材料二的主要观点。

(2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使法国巴黎成为“世界的神经中枢”的思想家有哪些?

他们为世界提供了怎样的政治智慧?

(6分)

(4)以上三个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产生了什么共同作用?

(3分)

高二文科历史

答题纸

41、

(1)(1分)

(2)(4分)

 

(3)(4分)

 

(4)(2分)

 

42、

(1)(2分)

 

(2)(3分)

 

(3)(5分)

 

(4)(6分)

 

43、

(1)(2分)

 

(2)(2分)

 

(3)(6分)

 

(4)(3分)

 

任丘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一学期第三次阶段考试

历史试题答案

1-5CCCCC6-10ABDAB11-15CCCCB16-20DBCAD1-40ACADB26-30DAACB31-35ACCCB36-40BBBAC

41、

(1)施德政(1分)

(2)否定和肯定的态度。

(2分)

发展了儒家学说;促使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2分)

(3)朱熹和王阳明(2分)

“存天理,灭人欲”;(1分)万物之源乃人心,致良知或知行合一。

(1分)

(4)能够博采众长,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完善);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

封建官办教育对儒家思想的大力传播(2分)

42、

(1)材料一:

“师夷长技以制夷”(1分)材料二:

三民主义(1分)

(2)共同点:

主张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国家(或答走资本主义道路)(1分)

不同点:

维.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革.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2分)

(3)旗帜:

民主与科学(2分)

内容:

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3分)

(4)①鸦片战争以后,以林则徐、魏源等人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洋务派“中体西用”引进西方技术,创办军事、民用工业;康梁维新派和孙山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倡导民主和科学,学习西方先进文化;中国人最终找到马克思主义这一救国救民的理论武器(每点1分共6分)

43、

(1)取材于宗教故事;突出了人文主义的的特征。

(2分)

(2)反对兜售赎罪券;提倡因信称义。

(2分)

(3)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

(3分)君主立宪、三权分立,民主共和、社会契约。

(3分)

(4)冲破了宗教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为人类留下了宝的精神财富。

(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