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高中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历史试精.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664059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69.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宜宾市高中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历史试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四川省宜宾市高中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历史试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四川省宜宾市高中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历史试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四川省宜宾市高中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历史试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四川省宜宾市高中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历史试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四川省宜宾市高中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历史试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四川省宜宾市高中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历史试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四川省宜宾市高中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历史试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四川省宜宾市高中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历史试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四川省宜宾市高中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历史试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四川省宜宾市高中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历史试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四川省宜宾市高中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历史试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四川省宜宾市高中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历史试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四川省宜宾市高中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历史试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宜宾市高中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历史试精.docx

《四川省宜宾市高中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历史试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宜宾市高中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历史试精.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川省宜宾市高中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历史试精.docx

四川省宜宾市高中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历史试精

四川省宜宾市高中2012-2013学年

高一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测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全卷共33个题,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写上考号、姓名和班级,并用碳素笔(黑色墨水签

字笔或钢笔填写清楚。

2、用2B(或3B型铅笔把答题卡上相应题号下的正确答案标号涂黑。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要求

1、历史学家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写到:

“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制度,大体可划分为两

段落。

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

”这里的“封建政治”指的是

A.君主专制

B.禅让制

C.王位世袭制

D.分封制

2、西周时期规定用鼎制度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

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结构

的突出特点是

A.血缘与政治结合

B.社会等级严格

C.中央集权加强

D.青铜制造业发达

3、《左传》“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第,庶人工商各有

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

”这段记载主要反映了

A.宗法等级包括庶人和奴隶

B.宗法制和分封制相互依存

C.大宗和小宗之间无隶属关系

D.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形成

4、传说古代先王在阴历一月决定一年的政事,所以阴历一月叫政月。

到了秦朝,由于嬴政

出生于一月,所以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并且“正”字的读音也改为“征”了。

由此可见这主要为了说明

A.中央集权

B.规范法度

C.君权神授

D.皇权至上

5、宰相一般只是一个习惯用语,指辅佐皇帝行使权力、处理国家政务的主要官吏,而不是

一个正式官名。

下面宋朝的官职中和宰相职级大致相同的一组是

①参知政事②枢密使③三司使④提点刑狱司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6、《朱子语类》云:

“唐事,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

书以付门下。

若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

”对此做法的理解,正确的是

A.三省中中书省权力最大

B.减少政府行政决策失误

C.完善中央监察机制

D.门下省负责草拟政令

7、下列有关对古代科举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B.采用八股考试方式导致思想僵化

C.与以官举士和世袭恩荫结合

D.打破了世家大族对官场的垄断

8、表1所列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

A.明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9、《清史稿》载:

“军机处名不师古,……。

表1

初只秉庙谟商戎略而已,厥后军国大

计,罔不总揽。

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

府矣。

”军机处变为“隐然执政之府”的根本目的是

A.排除内阁参与机密之权

B.扩大军机处的权力

C.为了秘密商量军机事务

D.为了加强君主专制

10、下列组合中,因果关系错误的一组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林则徐虎门销烟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一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

C.甲午中日战争—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

11、某同学准备在校园网上创办一个与南京历史相关的图片网站。

请你判断下列有关图片的

解说词中准确的是

图1图2图3图4

A.图l:

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B.图2:

1853年,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C.图3:

1945年,日本投降,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第一次完全的胜利

D.图4:

1949年,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

12、下列表述中能确切反映组图的共同主题的是

三元里抗英左宗棠收复新疆

A.寻求救国之路

B.反抗外来侵略

C.进行民主革命

D.推翻清朝统治

就该表而言,无法佐证的是

A.富家子弟为民族贡献抗日力量

B.国民政府作了抗日准备

C.国民革命军在正面战场英勇抗日

D.中日空军战斗力悬殊大

14、“1937年9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表宣言,声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

国今日之必需,中共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

”以下对此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始终坚持三民主义

B.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国共再次合作而做出了努力

C.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期间的目标是反对日本侵略

D.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与三民主义有共通处

15、以下内容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①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到井冈山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②从1930年到1933年,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根据地连续发动了五次“围剿”。

③前四次“围剿均被红军粉碎,第五次反“围剿”红军损失惨重。

④红军的失利主要是李德、博古坚持“左”倾路线,最后,被迫在1934年10月实行战

略转移,开始长征。

A.①

B.②

C.③

D.④

16、1954年6月,周恩来在新德里记者招待会上说:

“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

”下列事件体现了这一精神的是

①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②参加万隆会议

③迎接尼克松总统来访④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7、“这种制度,从根本上克服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两党制或多党制互相攻讦、互相倾轧的

弊病,能够保证集中领导与广泛民主、充满活力与富有效率的有机统一。

我们要继续坚持和完善这个制度……”。

“这个制度”是指我国的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

D.村民选举制度

18、1978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到:

“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

有制定出来。

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做‘法’,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

”这主要反映了

A.一些领导干部专制作风严重

B.有法不依的现象十分严重

C.亟待增强民众的法制观念

D.亟待建设并完善法律体系

19、亚里士多德曾说:

“十个人的城邦是不可能的,因为它将不能自给;十万人的城邦是荒

唐的,因为它将不能适当的治理。

”这说明

A.希腊城邦的经济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B.当时的希腊城邦总人口没有超过十万

C.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制不适合古希腊

D.城邦制符合希腊小国寡民的特点

21、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格说:

“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

三次则以法律。

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罗马人将法律传播到全世界

B.罗马人的法律是世界上最先进的

C.罗马人的法律保障了平民的利益

D.罗马法维系了罗马帝国持久统治

22、某同学在自学“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这一专题内容时,自制了

多张学习小卡片,下图是其中一张,请指出其错误数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俄国二月革命是一场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

◇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争取以武装起义方式夺取政权

◇《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3、英国《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和法国1875年宪法的共同之处是

①体现了代议制民主的特征②规定了资产阶级国家政体

③资产阶级斗争成果的法律总结④赋予全体公民以充分的选举权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24、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经过七十多年长期艰难的斗争,最终确立的政体形式是

A.君主制

B.君主立宪制

C.联邦制

D.共和制

25、“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1787年美国

宪法》堪称是历史发展的里程碑。

它们都

A.反映出民主与专制斗争的成果

B.深受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

C.体现了古代文明向近代文明的演进

D.使本国走上了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

26、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勋爵“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的观点普遍被西

方思想家政治家所认同,为避免“绝对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西方政治家们采取的措施是

A.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制

B.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平等

C.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建立分权制衡民主制度

27、美国约翰•w•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指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

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

文中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是

A.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

B.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

C.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冲突

D.不诉诸武力是为避免新的世界大战

28、2010年11月23日朝鲜炮击延坪岛。

此后,由于担心朝鲜再度发起挑衅行为,韩美派

出“乔治•华盛顿”号航母参加联合军事演习,此举遭到不少韩国民众的抗议。

朝鲜半岛局势再度紧张,这表明

A.两极格局瓦解

B.世界形势和平与动荡并存

C.国际恐怖主义呈现泛滥趋势

D.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29、日本外务省次官栗山尚一在《动荡的90年代与日本外交的新展开》中写道:

“当今世

界20万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美欧各占5万亿美元,日本为3万亿美元……这也是共同分担国际责任的结构比例,要建立国际新秩序,就离不开5:

5:

3的合作。

”这表明日本的意图是

A.谋求世界霸权

B.确立多极化格局

C.与美欧军事抗衡

D.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30、对于“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这一主题,有四位同学分别用带“风”字的成语概括其特

征,你认为概括得最恰当的是

A.风声鹤唳

B.风云变幻

C.风雨交加

D.风调雨顺

宜宾市2012级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测试题

历史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注意事项:

用碳素笔(黑色墨水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上相应题号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31、(共16分历史的形成与演变,决定了国家、民族共同的个性与命运。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历代备边,多在西北,其强弱之势,客主之形,皆适相埒(相等,……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糜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未有之变局。

——1867年李鸿章《筹议海防折》

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数千年未有之变局”的主要含义是什么?

李鸿章

对“边防”问题的看法有哪些变化?

(2分

材料二他(李鸿章过分相信那种“以夷制夷”的老政策,……以为俄国人会为中国介入此事时,迫使日本和平解决。

当这一允诺无法兑现时,李又孤注一掷地转向英美寻求调停。

……他不懂现代国际政治的实质,……在中国,政体基本上仍处于中世纪式的,政府与人民各行其是。

……,这场战争几乎全是李鸿章的北洋水师与淮军在作战。

西方观察家就精辟地将这场战争称为李鸿章一人与日本一国的战争……

——摘自徐中约《中国人的奋斗》

材料三(二……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节选

(三)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

„„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

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

„„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和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6分)材料四(图二)1945年9月9日上午,中国战区图一《马关条约》的签订受降仪式在南京原中央军校大礼堂举行材料五鸦片战争以来发生的多次战争„„那都是王朝战争,屡战屡败„„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第一次将自己的命运与世界民主阵营连接在一起,民主阵营胜,中国民主前途存;世界民主阵营败,中国民主前途亡。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此前中国没有发生过如此光明如此幸运的战争结盟。

„„中国人付出最多,„„中国人赢得最多,那是因为中华民族将自己的双重命运——民族与民主的命运抵押了上去,赢得了双重胜利。

——朱学勤《我们该如何纪念南京大屠杀》(3)对比材料四中的图一和图二,并结合材料五概括指出抗日战争与甲午中日战争的不同。

(6分)(4)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社会进步而不断奋斗。

请仿照图3的示例,为图4、5撰写解说词。

(2分)图3五四风雷:

1919年的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图4卢沟烽火:

图5开国大典:

32、(共17分)在历史学习中运用比较法,可以让我们认识历史事物和历史现象的异同。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比较一:

古代中国“臣民”社会与雅典“公民”社会材料一清朝时期,各地府、县学堂均设“明伦堂”,“明伦堂”里都置有一块卧碑,卧碑中镌有如下禁令:

“……二、生员之志,当学为忠臣、清官,书史所载忠清事迹,务须互相讲究。

……七、军民一切利病,不许生员上书陈言,如有一言以建白,以违制论,黜革治罪。

八、生员不许纠党多人,立盟结社,把持官府,武断乡曲;所作文字,不许妄行刊刻。

违者,听提调官治罪。

材料二公民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一切雅典公民皆有权参加,五百人议事会的议员经抽签选举产生,名额根据每个基层行政单位的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

6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出中国“臣民”社会和雅典“公民”社会的政治特点。

(6分)比较二:

中国近现代民主材料三(中国近代民主)材料三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十八条:

参议员每行省、内蒙古、外蒙古、西藏各选派五人,青海选派一人;其选派方法,由各地方自定之。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材料四(中国现代民主)材料四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人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联系材料三、四,说明两部宪法有哪些本质区别?

材料三、四反映在立法思想上有哪些进步?

(6分)比较三:

西方民主材料五(英国)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权利法案》材料六(3)据材料五指出《权利法案》颁布前后英国国王与议会的权力各有什么变化?

(2分)材料六中“美国联邦政府结构示意图”体现了什么原则?

(1分这两种不同的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具体方式”是什么?

(2分)33、(共7分)把握国际形势与时代主题,国家制定正确的对内对外方针政策的重要依据,也是维护国家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必然要求。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次序123456建交时间1949.10.31949.10.41949.10.51949.10.61949.10.61949.10.6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三个月内与其他国家正式建交情况一览表建交国家次建交时间建交国家序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71949.10.7波兰人民共和国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匈牙利人民共和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8910111949.10.161949.10.271949.11.231950.1.18蒙古人民共和国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初期采取了什么外交方针?

(1分)材料二现代中国的外交7

材料三内政决定外交。

„„改变长期奉行的“以政治划线”的外交思维,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论亲疏,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这一时期中国外交工作的目的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明确„„——郭伟伟《新中国外交六十年——从创立走向辉煌》

(2)对比材料一,概括指出材料二、三中现代中国外交发生了怎样的新变化?

(4分)决定这种变化的核心因素是什么?

(2分)宜宾市高2012-2013级高一上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题号1.2.3.答案题号答案DBB18.D4.D19.D5.B20.B6.B21.D7.C22.C8.A23.B9.D24.D10.A25.B11.C26.D12.B27.D13.D28.B14.15BD1D16.17.DC29.30DB3B31.(共16分)

(1)西方列强侵略中国东南海疆。

(1分)把边防的重点从西北转移到东南海疆。

(1分)

(2)过分相信和依赖帝国主义调停;外交政策的失误;政治腐朽;缺乏群众基础。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发动群众,激发爱国热情;国共合作,实现了全民族抗战;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苏、美、英等国对日作战),美国对日本投放原子弹。

)(6分,每点1分)(3)抗日战争以全体中华民族的胜利而告终,是近代中国反对外来侵略的第一次胜利;中8

国与世界反法西斯结成同盟,日本法西斯遭到了全世界正义人民的反对;把战争和人民的觉醒结合,增强了民族、民主意识。

(6分,每点2分)(4)图4:

1937年七七事变的爆发揭开了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序幕(1分)图5:

1949年新中国成立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1分)32.(共17分)(1中国“臣民”社会的政治特点:

①提倡忠君;②限制言论;③重视封建伦理道德。

雅典“公民”社会的政治特点有①人民主权②轮番而治③比例代表制(6分,每点1分)(2前者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宪法,后者是社会主义宪法。

前者是资产阶级民主,后者是人民民主。

立法思想的进步:

由人民无权向人民主权发展,由形式上的“民主”向真实性的民主发展。

(6分,每点1分)(3变化:

国王统而不治,不掌握实权,议会控制实际权力,制约王权。

(2分,每点1分)分权与制衡原则。

(1分具体方式:

英国君主立宪制;(1分美国总统共和制。

(1分33.(共7分)

(1)方针:

一边倒。

(1分)

(2)变化:

从“一边倒”发展到全方位的外交格局;(2分国际交往从重视意识形态逐渐发展到求同存异。

(2分核心:

国家利益。

(2分)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