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第二三周作业.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27177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第二三周作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七年级语文第二三周作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七年级语文第二三周作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七年级语文第二三周作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七年级语文第二三周作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七年级语文第二三周作业.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七年级语文第二三周作业.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七年级语文第二三周作业.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第二三周作业.docx

《七年级语文第二三周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第二三周作业.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语文第二三周作业.docx

七年级语文第二三周作业

七年级语文第二、三周自主学习检测

班级:

姓名:

一、语言运用(3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阻遏( â )    歼灭(qīan)  绥靖( jìng)  锐不可当( düng )     

B. 疟疾( nûâ )  提防( tí )  寒噤 (jìn )  转弯抹角( mî )     

C.荒谬( miù )  塌(tü )   尴尬( gà )  杯盘狼藉( jí )     

D. 瞥见( piě )  颓唐(tuí)   吊唁(yàn)    跋山涉水( bá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6分)     

我就陪父亲在门kǎn(     )上休息一会儿,他那颗很 juâ (     )的头lú (    )埋在

 xī(     )盖里半shǎng (      )都没动,那极短的头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 chá(       ),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3、 将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

(4分)     

鸡(    )狗碎  低眉(    )眼  连声(    )(    )(    )沛流离 

大(    )广众  (    )目伤怀  (    )不足道       穷愁(    )倒 

4、下面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触目伤怀(心,心中)    人头济济(形容人多)     

B、情不能已(停止)         猝然昏厥(出乎意料)     

C、情郁于中(聚集)         犹豫再三(重复三次)     

D、识文断字(判断)         从容不迫(不慌不忙) 

5、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余秋雨是当代著名的学者、作家。

他写的《信客》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忠厚老实、善良诚信、任劳任怨的信客形象,表达了对诚信的赞美。

 

B 、《台阶》以“台阶”为线索,来反映父亲为了建造高台阶的新屋而付出了艰苦的代价。

 

C 、《阿长与<山海经>》是鲁迅写的一篇怀念保姆的文章。

文章通过对阿长的一些琐事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感情。

文章选自《呐喊》。

     

D、 《老王》一文描写老王,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写:

一是写他的“善”;一是写他的苦。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2分) 

A.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并倾听着大桥建设者的英雄事迹。

     

B.电视机的价格一降再降,有的甚至下降了三倍。

 

C.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管理。

     

D.同学们被大雨淋得浑身湿透了,仍然精神饱满地前进。

 

7、文后的四个句子依次填入横线处,恰当的一组是(      )(2分) 

    ___________,你尽可流动明眸,欣赏白云蓝天,飞流激湍;___________,你尽可闭目凝神,倾听莺歌燕语,春水潺潺;_____________,你尽可翕动鼻翼,呼吸牡丹的浓香,黄菊的清爽;_____________,你尽可品评自娱,把玩深尝。

 

①文学是一座姹紫嫣红的百花园 ②文学是一杯回味无穷的香茗 ③文学是一幅意境高远的中国画 ④文学是一首清脆圆润的古曲 

A.①③④②      B.④③②①     C.③④①②     D.②①③④ 

8、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是(     )(2分)     

A、等得不耐烦的父亲对儿子说:

“看你妈出个门还得打扮半天,真是麻烦——让她深居简出...还挺不容易!

”     

B、竹筏在湍急的河流中,就像一只漂浮于水面的甲虫,船工小心翼翼....地撑着筏子,惟恐它被巨浪打翻。

     

C、五岁的小侄子戴着大檐帽,别着玩具枪,煞有介事地在房间里巡视,那模样真是让人忍俊不禁....。

     

D、为了筹建南极长城站,他呕.心沥血...;长城站落成时,这位钢铁般的汉子也流泪了。

 

9、根据提示默写古诗文。

(4分) 

①李白是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人,请写出两句能体现其浪漫主义风格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写出思乡思家的两句连续性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头脑、心脏、手足„„是我们身体上的器官。

你能说出下面这些人体名称有着怎样巧妙的比喻义吗?

(4分) 

例:

手足:

比喻兄弟,如“情同手足”。

 臂膀:

比喻得力助手。

 

心腹:

                              耳目:

   

肝胆:

                              臂膀:

    

 二、阅读理解(30分) 

(一)阅读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12分) 

⑴玩的时候倒是没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⑵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

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对她说了。

 

⑶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⑷“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回来了!

” ⑸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⑹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失了。

 

⑺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⑻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

纸张很黄;图像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

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⑼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绘图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和《毛诗品物图考》,又有了《点石斋丛画》和《诗画舫》。

《山海经》也另买了一部石印的,每卷都有图赞,绿色的画,字是红的,比那木刻的精致的多了。

这一部直到前年还在,是缩印的郝懿行疏。

木刻的却已经记不清是什么时候失掉了。

 

⑽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

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⑾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11、从选文内容来看,“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2分) 

(1)我是:

                                                          

(2)阿长是:

                                                           

12、文中有一个短语表达了“我”对《山海经》的企盼和渴慕,这个短语是       ;当阿长给“我”买来了《山海经》时,文中有一个句子生动的表达了“我”的反应,这个句子是                                              (2分)  

13、第⑹段划横线句的表达方式是         ,它表明了作者                                                       的感情。

(2分) 

14、四本小小的书之所以成为“我”“最心爱的宝书”是因为:

 (2分) 

15、第⑼段内容与长妈妈给我买绘图的《山海经》这件事有什么内在联系?

(2分)                                                                               

 16、文中一再提到“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按你的理解,“我”为什么对这类书感兴趣?

你有过类似的体验吗?

请说一说。

(2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共18分) 

人间第一爱(季羡林)

大千世界,爱有多端,但是最纯真、最无私、最无要求回报之心、几乎近于本能的爱,就是母爱。

古今中外谈到母亲的文章,不胜枚举。

我为什么只信“古今”而不讲“中外”呢?

因为在这一方面,中外是不相同的。

     

谈到母亲,或回忆母亲的文章虽然很多,可是我在汗牛充栋的中国的古今典籍中,从来还没有见到哪一个文人学士把这方面的文章搜集在一起供人们阅读的。

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件极大的憾事。

     

在年高德劭①为众人尊敬的钟敬文先生的启迪下,邓九平和他的友人们,付出很大的劳动和很多的时间,广闻博采,搜集现当代数百位作家、学者、艺术家回忆母亲的文章,这种异想天开有如张骞凿空之盛举,完全(mí)补了上面提到的憾事。

他们给学术界立了一大功,将会受到中国学术界以及一般人民的欢迎,这是毫无问题的。

     

谈母亲的文章有什么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呢?

每个人一生下来,受到人间的第一爱就是母爱,告诉他(她)人间并不凄清而是充满了温暖的是母亲。

但是人间毕竟不总是充满了温暖的,你前进的道路上也并不总是铺满了玫瑰花。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遇到欢的时候,你会情不自禁地想要分给母亲一份;遇到悲的时候,你只要一想到母亲,你就会立即喜上心头,化悲为喜,又抖(sǒu)精神,抬起头来,勇敢地冲向人生的前程。

     

我曾经有一个说法:

“回忆能净化人的灵魂。

”我至今还坚持此说。

你可以回忆你的老师,回忆你的朋友,回忆你的所有亲爱者,所有这一切回忆都能带给你甜蜜和温(xīn),甜蜜和温(xīn)不正是净化和抚慰你的灵魂的醍醐②吗?

但是,对母亲的回忆又岂是对老师和朋友等的回忆所能(pì)美的呢?

     

我是一个从小就失去母爱的人。

这是我心中最大的创伤,虽起华佗或岐伯于地下,也是无法治愈我这个创伤的。

我一生走遍大半个地球,不管到了什么地方,也不管是花前月下,只要想到我那可怜的母亲,眼泪使立即潸潸涌出。

一直到了今天,我已是望九之年,还常有夜里梦见母亲哭着醒来的情况。

嗟乎!

此生已矣,我又不相信来生,奈之何哉!

奈之何哉!

     

《韩诗外传》上说: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③这是古今同恨的事。

惟愿读这一套书的读者们,仔细玩味每一篇文章中所蕴涵的意义,考虑一下自己对待父母的情况,再背诵一下孟郊那一首有名的诗: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读者如能做出应有的结论,庶④不致辜负这一套珍贵的《新绿文丛》的期望。

     

注释:

①年高德劭:

年岁长,品德高。

劭(shào),(品德)美好。

②醍醐:

tíhú,古时指从牛奶中提炼出来的精华。

③子欲养而亲不待:

子女想要奉养父母而父母却过早地离开了人世。

④庶:

shù,几乎,差不多。

, 

17、通览全文,可知这是季羡林先生为__________________写的一篇____________(文体名)。

(2分) 

18、本文中称母爱为“人间第一爱”是因为这种爱 :

                                                                                          。

(抄录原文回答)(2分) 

19、根据文中的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     

mí( )补 抖sǒu( ) 温xīn( ) pì( )美 

20、第二段末句“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件极大的憾事”中的“这”指的是                                                                 (不超过24个字)(4分)

 21、文章4、5两段阐述谈母亲或回忆母亲的文章的价值和意义。

不符合该文段意思的是哪几项?

(多项选择)(        )(2分)      

A.可以知道人间并不凄清而是充满着温暖。

      

B.想起母亲,眼泪就会潸潸涌出,甚至在睡梦里哭醒。

     

C.即使华佗、歧伯再世也无法医治“我”心中的创伤。

      

D.可以获得甜蜜和温(xīn),净化和抚慰自己的灵魂。

      

E.在悲伤的时候,会化悲为喜,抖擞精神,勇敢地冲向人生的前程。

 

22、“《韩诗外传》上说: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这是古今同恨的事。

” 这句话中的“恨”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说“子欲养而亲不待”是“古今同恨的事”(4分)    

“恨”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

“子欲养而亲不待”是“古今同恨的事”,这是因为:

三、写作  (40分) 

23、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用第一抹光线的纯净,为世界画一双眼睛;用第一朵花开的声音,为世界唱一首歌曲;用所有春天的消息,为你写下传奇;用初次看见你时我的眼睛,流下幸福的泪滴。

感动中国,感动你我,这世界有爱才转动。

”这是《感动中国》的主题歌。

是的,这世界处处充满着爱,因为有爱,地球才生动。

请调动你头脑中储存的爱的信息,以“爱”为主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参考答案:

 

一、1、C   2、槛  倔  颅  膝  晌  茬    3、零  顺  诺诺  颠  庭  触  微  潦 

4、C   5、C  6、D  7.C  8. A  9.略  10、可从思想内容、语言表达、表现手法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赏析。

     二、

(一)11、“我”是一个对新奇事物有强烈好奇心、爱憎分明的孩子。

阿长是一个真诚、热情、纯朴、善良、关心帮助孩子的劳动妇女   12、念不忘;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13、议论;对阿长的感激和尊敬   14、这四本小小的书是“我”久已渴慕的,更重要的是想不到是阿长买来的,在这四本小书上寄予了阿长对我的关心与爱意,倍感珍惜。

  15、常妈妈给“我”买《山海经》,增加了“我”对绘图的书的兴趣,此后“我”就更加努力的去搜集这类书了。

 16、因为孩子对新奇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谈体验言之成理即可。

 

(二)17、《新绿文丛》;序言。

 18、最纯真、最无私、最无要求回报之心、几乎近于本能的爱,就是母爱。

 19、(弥)补,抖(擞),温(馨),(媲)美。

20、古今没有人将写母爱的文章搜集编辑在一起供人们阅读。

 21、B、C。

 22、遗憾。

父母过早的离世,古今的孝子们都无法很好地报答自己对父母的养育之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