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三历史一轮近代史测试小卷5+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31155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1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三历史一轮近代史测试小卷5+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人教版高三历史一轮近代史测试小卷5+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人教版高三历史一轮近代史测试小卷5+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人教版高三历史一轮近代史测试小卷5+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人教版高三历史一轮近代史测试小卷5+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人教版高三历史一轮近代史测试小卷5+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人教版高三历史一轮近代史测试小卷5+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人教版高三历史一轮近代史测试小卷5+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人教版高三历史一轮近代史测试小卷5+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人教版高三历史一轮近代史测试小卷5+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人教版高三历史一轮近代史测试小卷5+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人教版高三历史一轮近代史测试小卷5+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人教版高三历史一轮近代史测试小卷5+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人教版高三历史一轮近代史测试小卷5+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人教版高三历史一轮近代史测试小卷5+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人教版高三历史一轮近代史测试小卷5+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人教版高三历史一轮近代史测试小卷5+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人教版高三历史一轮近代史测试小卷5+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人教版高三历史一轮近代史测试小卷5+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三历史一轮近代史测试小卷5+答案.docx

《人教版高三历史一轮近代史测试小卷5+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三历史一轮近代史测试小卷5+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高三历史一轮近代史测试小卷5+答案.docx

人教版高三历史一轮近代史测试小卷5+答案

一轮复习每周一测

1.当代美国政治理论家罗伯特·达尔指出:

“在民主国家,政治和官僚精英力量固然强大,远胜于普通公民,但他们还不是专制君主。

”上述观点未包含的理念是()

A.主权在民B.权力制衡

C.社会契约论D.天赋人权

2.有学者认为工业革命都以技术为中心,但现在,多数国家却仍然落后,不是因为不知道这些技术,而是因为运用先进技术的资本不够,操作和使用的技术水平不够,更重要的是,不愿接受先进技术必然会带来的社会改组。

材料突出反映了()

A.落后国家掌握先进的技术就能迎头赶上

B.接受技术和资本就能实现社会改组

C.落后国家具有足够的资金就能突破重围

D.工业革命需具备心理和文化的动因

3.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表中推论符合史实的是()

选项

史实

推论

A

1517年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仅仅两周就传遍德国,四周后各种译文传遍欧洲。

印刷术推动了欧洲宗教改革

B

二十年间,因欠青苗至卖田宅,雇妻卖女,投水自缢者,不可胜数。

青苗法有效抑制了土地兼并

C

该衙门(总理衙门)之设也,不仅为各国交涉而已,凡策我国之富强者,要皆于该衙门总汇。

总理衙门只管外交事务

D

《大日本帝国宪法》:

“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天皇神圣不可侵犯……为国之元首,总揽统治权”

天皇始终掌握着最高权力

4.马克垚认为“原则民主”指把民主当做自由和平等这两大人类核心价值的体现而加以赞美的态度。

而“程序民主”指把民主当做治理人类社会的最好手段来予以认同的态度。

据此,下列文献中集中体现“原则民主”的是()

A.《权利法案》B.《1787年宪法》

C.《人权宣言》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5.史学家胡绳认为,中国近代史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中从时间上能够衔接起来的三个环节是:

1840—1864年;1864—1901年;1901—1919年。

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应该是()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反抗外来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D.反抗外来侵略与建立民主政治的统一

6.帕尔默在《现代世界史》中写道:

“二百年来,此定律一直是不可动摇的,总为每次新的有关发现所证实.只是在近一个世纪内,才发现它有局限性.在亚原子结构的无限小的微观世界里,或在整个物质宇宙的宏观世界中,这个定律并不适用.”这是在评价

A.伽利略的科学成就B.牛顿的经典力学

C.普朗克的量子理论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7.下图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变化图(%),对该图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英国完全丧失了在世界经济中的优势地位

B.英国能略占优势的重要原因是殖民地广阔

C.美国已取代英国成为新的世界经济和殖民霸主

D.两次工业革命中美法的发展速度都比较缓慢

8.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梭伦改革使公民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一切成年的雅典男性公民皆有权参加公民大会(删。

梭伦改革使雅典男性公民在政治上获得了平等的权力。

B

在湖北江陵楚国郢都的墓葬遗址中,发现了刻有“越王鸠浅(勾践)自乍(作)用(剑)”铭文的宝剑

墓葬所在地曾经处于越国的疆域范围

C

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

“女布(指土布)原遍于县市,自西洋以风火永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中国传统纺织业受到严重冲击

D

1953年12月,我国5.7亿人参加了基层选举,共选出基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5669144人

我国基层民主得到加强和扩大

9.有学者认为:

“宗教改革是文艺复兴的继续”,“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存在一些相同、相似点,两个运动之间存在着一种顺向关系。

”其中属于两者“顺向”关系的是

A.两者与世俗统治者(君主或地方长官)关系

B.两者都主张宗教信仰自由

C.两者都强调人的意志、理性与自由

D.两者都强调人的伟大,以人为本,肯定人的价值

10.有研究者认为,近代中国出现过五次大的留学热潮,①②③处的初衷应该是

A.富国强兵、实业救国、创业立业

B.实业救国、创业立业、富国强兵

C.创业立业、实业救国、富国强兵

D.实业救国、富国强兵、创业立业

11.近代《华西晚报》的一篇评论认为:

“如果对中国命运应负重大责任的国民党确具有结束一党专政与在野党团结合作的诚意,毛泽东此行……将可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划时代的大事件。

”此事应是

A.西安事变B.重庆谈判

C.1946年政协会议D.北平和谈

12.1938年3月5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

“我之对倭,在以广大之空间土地,求得时间持久之胜利;积各路之小胜,而成全局之大胜。

”这里,蒋介石

A.认为时空因素是胜利的根本

B.效仿中共全民族抗战路线

C.暴露出消极抗战的思想

D.表达了持久抗战的思想

13.1915年,俄国人赛可夫离开中国回国后,立即把在中国生活十五年的所见所闻写了篇“备忘录”,其中不可能包括

A.逛街时看见有人正在分发一份叫《民报》的刊物

B.在报纸上看到中国人自己设计的铁路建成的消息

C.听见别人喊他的一位华人朋友为先生

D.乘坐了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上海航线

14.“他的哲学中承认时间、空间的客观存在,也对暂时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归结为上帝的安排,他用数学方法阐明了宇宙中最基本的法则,他是一位震古烁今的科学巨人。

”材料中的“他”对自然科学的突出贡献是

A.创立经典力学体系B.开创了近代实验科学

C.成功解释光电效应D.为原子能利用提供科学基础

15.“启蒙思想家手中所持有的武器同样是传统里面的东西……是借助于远古的传统反对近世的传统。

”“近世的传统”是指

A.古希腊罗马思想传统B.神权思想与拜金主义

C.封建专制与宗教神学D.人文主义与理性主义

16.1789~1848年,发生在英国的大变革……应该看做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喷发,并且还在继续使整个世界发生变革。

对“使整个世界发生变革”理解不正确的是

A.工业化进程加快B.社会结构分化加剧

C.洲际间联系加强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17.某学生的论文把英国“光荣革命”、美国l787年宪法、法国1875年“一票共和”、设计德国政治管理模式的俾斯麦等作为重要证据。

该论文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

B.西方政党政治的发展演变

C.走向世界的英国政治发展模式

D.资产阶级革命在欧美的扩展

18.徐葆耕在《西方文学十五讲》中说:

“在时间和空间关系上,传统语言结构完全遵循牛顿的时间与空间概念,倒叙部分都有清楚的交代。

而意识流派的语言结构遵循的是柏格森的‘心理时间’,牛顿时间完全被打成碎片,按心理活动予以重新组合。

”其中体现“意识流派的语言结构”的是

A.古典主义文学B.浪漫主义文学

C.现实主义文学D.现代主义文学

19.许倬云在《现代文明的成坏》中说:

“欧洲启蒙……回归到一个理性的真神信仰,‘神’其实只是理性的代名词,而‘人’,既是神的产物,也代表理性和神赋予的自由。

”下列对“神赋予的自由”的理解准确的是

A.生而平等B.天赋人权

C.信仰自由D.独立自主

20.戴维·罗伯兹在《英国史:

1688年至今》中写道:

“成千上万的英国人民,以往从来没有行使过政治权力,而今竟能投票决定由谁来管理他们,有时,甚至自己也变成了管理者之一,这真是一个伟大的进步。

”英国这一“伟大的进步”是缘于

A.“光荣革命”的胜利B.议会改革的实行

C.《权利法案》的颁布D.内阁制度的确立

21.1500—1800年的近代早期时代,人类史无前例地进入了一个相互影响的关系中,商业贸易、生物学以及文化交流影响了世界各地的社会发展。

(《新全球史》)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动植物品种的交流促使生物多元化

B.商业贸易使世界各地差距缩小

C.新航路开辟促使世界经济体系确立

D.文化交流促使各地价值观趋同

22.下表据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绘制。

表中数据表明

年代

钢(吨)

生铁(吨)

煤(吨)

锰矿石(吨)

1935年

256565

787061

36091747

31400

1936年

414315

809996

39902985

43400

1937年

556347

958683

37230469

79187

A.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效显著

B.国家实现统一且社会稳定

C.国防工业体系已经初步形成

D.列强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23.严复在评价近代一场战争时说:

“以寥寥数舰之舟师,区区数万人之众,一战而剪我最亲之藩属,再战而陪都动摇,三战而夺我最坚之海口,四战而威海之海军大替矣。

”该战之后

A.中国被迫开放了上海等五个通商口岸

B.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镇压中国人民

C.帝国主义加深了对华资本输出的程度

D.清政府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24.“很显然的,日本帝国主义既要进行华北的分离运动,那么,它就必须在军事上造成以控制华北的首脑——平津的形势,才能遂行其政治阴谋;卢沟桥在地理上既占着很重要的地位,是以一旦日军占据卢沟桥……日本在华北即取得了政治和军事的两重控制。

”材料应该是()

A.日本军部发动侵华战争的文件

B.全面侵华战争爆发的原因分析

C.国民政府正面战场抗战的证据

D.发动百团大战的必要性之说明

25.《马关条约》签订期间,美国国务卿葛礼山召见清朝驻美公使杨儒,指出:

“日本之要求当与不当,本官虽难以说明,但请清国对今日之状况加以重新考虑。

如清国因有足以挽回今日处境之良策,而特意拖延和平条约之批准,日本则将从事更大规模之战争。

此时,欧洲各国终将乘机纠缠于两国之间,努力满足其各自欲望。

其结果,清国终将不止于失掉辽东,犹恐失去较此更为广大之领土。

”这反映出美国在中日问题上

A.保持传统“中立”积极调停

B.预见到列强将瓜分中国

C.偏袒日本以便于进一步扩张

D.尊重中国领土主权完整

26.宗教改革时出现的新教,英文为Protestantism,直译“抗议宗”。

这表明

A.《圣经》的权威受到挑战

B.人们抗议基督教的禁欲主义

C.天主教会的影响力将严重削弱

D.贵族地主的权势被削弱

27.咸丰八年(1858),中英签订《天津条约》、《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明确规定:

凡进口洋货均得享有子口税之特权,税率为2.5%,若系从价货物及进口豁免关税的货物(除金银、外国银钱、行李)时,每值百两抽二两五钱,纳子口税后,可免征其它内地税;其货主为洋商。

条约的签订

A.一定程度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B.杜绝了列强在华贸易走私

C.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提供了国内市场

D.利于扩大洋货在中国内地的贸易范围

28.1902年梁启超强调:

“吾爱孔子,吾尤爱真理!

吾爱先辈,吾尤爱国家!

吾爱故人,吾尤爱自由!

吾又知孔子之爱真理,先辈、故人之爱国家、爱自由,更有甚于吾者也。

吾以是自信,吾以是忏悔。

为二千年来翻案,吾所不惜;与四万万人挑战,吾所不惧。

吾以是报孔子之恩我,吾以是报群教主之恩我,吾以是报我国民之总我。

”材料说明梁启超

A.反对把儒学作为宗教

B.倡导思想自由

C.反对托古改制

D.认为孔子是保守的代表

29.“它在很多方面是对启蒙运动的一种反动。

作家把想像以及作为理性补充的直觉作为观察理解世界的工具,对感觉和非理性都极为着迷”。

材料中“它”是哪种文学流派?

()

A.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

30.光荣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摆脱了专制统治的国家。

它这样做的时候采用了不流血的方法。

此后,英国就是在议会制度的框架之内,一步一步地行了制度改革。

可见英国政治体制创新的显著特点是

A.内容的继承与创新B.方式的和平与渐进

C.君权的保留与限制D.地位的首创与示范

 

答案

1.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

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在民主国家”、“政治和官僚精英力量固然强大”、“还不是专制君主”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

“还不是专制君主”、“政治和官僚精英力量固然强大”、“还不是专制君主”即能够体现ABC三项理念,而D项无从的“天赋人权”题干材料并没有涉及,属于无关项。

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

考点: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代议制的实现形式·相关政治理念

2.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

根据题干关键信息“而是因为运用先进技术的资本不够”、“更重要的是,不愿接受先进技术必然会带来的社会改组”等,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核心意思,即工业革命不仅仅是学习、引进技术(器物阶段),且还需要国民心理、文化(文化软环境、学习他国的氛围等)等的密切配合。

分析、判断选项,可知:

A项表述与题干材料意思无关,属于无关项;BC两项均不是对题干材料核心意思的准确解读,不正确。

而D项表述,即是题干材料核心意思的体现,正确。

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

考点: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开展的相关条件·学习他国的文化软环境

3.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

根据题干图表相关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

B项的史实与结论不相符合,排除B;C项史实“凡策我国之富强者,要皆于该衙门总汇”与结论“只管外交事务”不相吻合;D项结论具有片面性,具有夸大嫌疑,不能够由题干图表信息直接得出,排除D。

进一步分析、判断,可知,A项史实和推论相吻合,符合相关史实,正确。

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

考点: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宗教改革;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四大发明·印刷术对欧洲近代资产阶级文明的推动作用

4.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

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原则民主,以赞美的态度”、“程序民主,予以认同的态度”等,本题考查对“民主形式”的相关认识——前者注重的是民主大原则(仅是一种民主理念,民主形式的可操作性不强),后者更加具体(民主形式的可操作性强)。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

ABD三项属于前者,即注重的是民主大原则,是一种民主理念,民主形式的可操作性不强;C项属于后者,即更加具体,民主形式的可操作性强。

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考点: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民主形式”·“原则民主”与“程序民主”的比较

5.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

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中”、“从时间上能够衔接起来的三个环节(1840年-1919年)”等,本题实际上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相关内容——学习西方进程的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

ACD三项的表述具有片面性,明显不符合史实和题意,不正确;而B项表述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

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

考点: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学习西方·学习西方进程的特点·从“技术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

6.B

【解析】

试题分析:

材料反映出该定律不适用于“微观世界”或“整个物质宇宙的宏观世界”。

而牛顿的经典力学适用于宏观、低速的物质运动,不适用“微观世界”或“整个物质宇宙的宏观世界”。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适用于在亚原子结构的无限小的微观世界里,或在整个物质宇宙的宏观世界中。

因此选B。

考点:

近代科学技术·经典力学·牛顿的经典力学

7.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获取和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

根据图片可知,AC项错误的,英国还是占有优势的;B项是正确的;D项是错误的,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展比较快。

考点: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影响

8.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是梭伦改革内容不是让所有的公民都能得出平等的权力;B项是史实得不出结论;C项是正确的;D项史料体现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

所以答案选C。

考点:

研究历史·研究历史的方法·史实与结论

9.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知识的比较能力。

题目中要求的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相同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者都主张与世俗统治的关系;B项不是二者的相同点;C项是启蒙运动的思想主张;D项是文艺复兴运动的主张。

所以答案选A。

考点: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比较

10.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对图表的解读能力。

本题主要是结合图表中给出的时间去做选择,晚清留学热潮主要是中国人探索强国之路,所以应是富国强兵;民国初年的留学热潮,是实业救国;改革开放后世为了创业立业,所以A正确。

考点:

思想解放的潮流•留学热潮•目的

11.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

国民党结束一党专政实现与在野党即中国共产党的合作所涉及到的事件是重庆谈判,根据重庆谈判国共双方签订了《双十协定》确立了和平建国的方针;故此题应选C项。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重庆谈判

12.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

根据题干中“在以广大之空间土地,求得时间持久之胜利;积各路之小胜,而成全局之大胜。

”可知蒋介石是想空间换时间,积小胜成大胜,所以体现了他持久抗战的思想,所以D正确。

ABC表述错误。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蒋介石持久抗战

13.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

D.乘坐了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上海航线的时间是1920年,而题干的时间是1915年;A民报是1905年,同盟会的机关报;B中国人自己设计的铁路建成1905年9月动工,于1909年8月建成;C先生也是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改革的结果。

考点: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交通

14.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

根据题干中“他用数学方法阐明了宇宙中最基本的法则,他是一位震古烁今的科学巨人。

”根据题干可知这位科学巨人指的是牛顿,所以A正确;B是伽利略;CD是爱因斯坦。

考点:

现代科学技术•牛顿;爱因斯坦

15.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

理解可知“是借助于远古的传统反对近世的传统。

”应该指的是启蒙运动的斗争对象,反对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所以C正确。

考点: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目标

16.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

题干描述的是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ABC都正确;D形成的时间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而题干的时间是1789~1848,所以D不符合题干要求。

考点: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影响

17.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

根据题干中“光荣革命”、美国l787年宪法、法国1875年“一票共和”、设计德国政治管理模式的俾斯麦等,等关键词可知是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所以A正确;B政党政治不符合;C仅表述的是英国;D没有体现美洲的。

考点: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美国共和制的确立;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代议制

18.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

根据题干可知其中体现“意识流派的语言结构”的是时空混杂成为意识流小说或创作手法的主要特征。

但这种手法对现代小说叙事影响至深。

但是,意识流往往流于艰涩与繁复,令人莫知所云。

所以D正确。

考点: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文学的主要成就•现代主义文学

19.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

根据题干中“‘神’其实只是理性的代名词,而‘人’,既是神的产物,也代表理性和神赋予的自由。

”可知,神既是上天,“神赋予的自由”也就是天赋人权,所以B正确。

考点: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天赋人权

20.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根据题干中“成千上万的英国人民,而今竟能投票决定由谁来管理他们,有时,甚至自己也变成了管理者之一,”可知使得英国人民有了更多的参政权,这主要得益于议会的改革,议会尤其是下院主要代表中下层资产阶级利益,所以B正确。

考点: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议会改革

21.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

题干给出的时间段可知是新航路开辟到工业革命过程中的过程。

B世界各地的表述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C世界经济体系确立是二战后;D本身表述错误,A由于新航路开辟,各地物种开始了交流,所以动植物品种的交流促使生物多元化。

考点: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影响

22.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对图表的解读能力。

根据图表的时间1935-1937可判断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这一时期钢铁锰产量都有所增长,应归功于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效显著。

所以A正确;B统一只是形式上的,社会并不稳定;C国防工业体系初步形成是新中国成立后;D这一时期日本已经有东北进入华北,华北事变发生,D错误。

考点:

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23.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

首先根据题干描述可知是甲午中日战争,之后签订了《马关条约》,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所以C正确;A指的是鸦片战争;B指的是太平天国运动;D指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甲午中日战争影响

24.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反映的是卢沟桥事变即七七事变,而不是国民政府正面战场抗战、百团大战,卢沟桥事是日本的“全面侵华”而不再是一开始的“日本军部发动侵华战争”,综上所述材料应该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的原因分析,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的原因

25.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甲午战争《马关条约》签订期间,美国等列强当然不是保持传统“中立”积极调停,而是纵容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在中日问题上偏袒日本,以便其他国家能进一步的对中国进行侵略扩张,材料所反映的主旨也是如此,材料只是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