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十二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专题过关练.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32090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9.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十二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专题过关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十二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专题过关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十二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专题过关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十二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专题过关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十二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专题过关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十二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专题过关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十二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专题过关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十二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专题过关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十二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专题过关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十二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专题过关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十二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专题过关练.docx

《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十二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专题过关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十二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专题过关练.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十二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专题过关练.docx

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十二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专题过关练

专题十二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

专题过关练(十二)

一、选择题

1.(加试题)(2017年11月温州十五校高二期中)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催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下列大事按照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德奥缔结同盟条约 ②英法签署协约 ③法俄缔结军事协定 ④意大利倒戈加入协约国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

C.②①④③D.②④①③

解析 德奥缔结同盟条约是在1879年,英法签署协约是在1904年,法俄缔结军事协定是在1892年,意大利倒戈加入协约国是在1915年,B项符合题意。

答案 B

2.(加试题)1917年4月以后,美洲的巴西、古巴、巴拿马、危地马拉、尼加拉瓜、海地、洪都拉斯、哥斯达黎加、玻利维亚、秘鲁等国纷纷对德宣战或断交。

这主要是因为当时(  )

A.俄国发生十月革命退出世界大战

B.国际力量对比不利于同盟国

C.美国开始向协约国出口战略物资

D.世界大战的中心转移到美洲

解析 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于1917年11月7日,这显然与材料给定的时间点并不相符,故A项错误;在这一时期,随着欧洲战场愈发朝向有利于协约国的一方发展,国际力量对比出现不利于同盟国的变化,这就促使更多的未参战国或中立国纷纷加入到协约国阵营一边,故B项正确;美国仅仅在一战行将结束之时为攫取战后世界领导权才加入协约国阵营作战,美国在整个战争期间始终在向协约国源源不断的出口战略物资以大发战争横财,故C项错误;一战的主战场始终在欧洲,故D项错误。

答案 B

3.(加试题)(2017年9月宁波十校模拟)某巴黎和会英国代表团成员,在1919年曾撰文:

“他的言辞传到欧洲各国人们的耳朵中,甚至盖过了其本国政治家的声音。

敌国的人民相信他会履行与其签订的契约,盟友国家的人民不仅把他视为一个胜利者,还几乎把他视为预言家……美国陆军处于历史的顶点……在金融领域美国更是处于绝对支配地位,欧洲欠美国的债务不仅已经超出了其支付能力,而且只有给它进一步的大规模援助才能把欧洲从饥饿破产中拯救出来。

他从西方来……为我们奠定未来的基础。

”该文旨在(  )

A.说明英国已经无法和美国争夺世界霸权

B.强调英国应将领导世界的责任交给美国

C.揭示美国的声望和威尔逊总统的影响力

D.希冀美国应当领导世界并主动有所作为

解析 从材料时间1919年可以说明A、B不符合历史事实,D与材料内容有出入,选C。

答案 C

4.(加试题)(2018·浙江“七彩阳光”联盟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题)第一次世界大战经历了两大军事集团相持到同盟国集团瓦解的过程。

下列大事按照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索姆河战役开始 ②中国北洋政府向同盟国宣战

③苏俄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④凡尔登战役结束

A.①②③④B.①④②③C.②③④①D.②③①④

解析 1916年6月发生索姆河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1917年中国北洋政府向同盟国宣战;1918年3月苏俄同德意志帝国及其同盟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帝国主义战争;1916年2月德、法两国战于凡尔登,该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破坏性最大,时间最长的战役。

B项符合题意。

答案 B

5.(加试题)(2018年3月浙江暨阳联考)一战后和平主义思潮盛行。

各国政府为应付群众的心理需要及缓和沉重的军备竞赛,开始宣扬签订一系列“控军裁军非战”公约。

在世界现代史上大国间签订的第一个裁军协约是(  )

A.《凡尔赛和约》B.《五国条约》

C.《布列斯特和约》D.《九国公约》

解析 《凡尔赛和约》是一战后战胜国对战败国签订的和约,故A项错误;《五国条约》是大国间订立的第一个裁军协议,故B项正确;《布列斯特和约》是苏俄为了退出一战和德国签订的条约,故C项错误;《非战公约》反映一战后和平主义高涨的倾向,不是裁军协议,故D项错误。

答案 B

6.(加试题)(2018年3月温州适应卷)欧洲国际关系新体系的建立对匈牙利所产生的影响与对捷克斯洛伐克产生的影响完全不同。

在确定匈牙利的战后国界时,它被看作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新的边界将大约三分之一的匈牙利人排除在外,原来在中欧居统治地位的匈牙利现在被削弱成一个小国。

身处敌对的“小协约国”的侧翼,匈牙利将它的外交政策朝向墨索里尼的意大利,后来在(20世纪)30年代又转向同样对凡尔赛体系怀有强烈不满的纳粹德国。

上述现象反映了(  )

A.法国为寻求安全保障在一战后加入了“小协约国”

B.捷克斯洛伐克的领土问题按照民族自决原则来处理

C.匈牙利在20世纪30年代加入德意日三国军事同盟

D.欧洲国际关系新体系暂时缓和了矛盾却不具有稳定性

解析 小协约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南斯拉夫三国在法国支持下建立的军事政治联盟,故A项错误;协约国为了削弱奥匈帝国,令捷克斯洛伐克等产生了一些新的民族矛盾,故B项错误;材料中“30年代又转向同样对凡尔赛体系怀有强烈不满的纳粹德国”,匈牙利王国是仆从国,故C项错误;凡尔赛体系暂时缓和了欧洲国际关系的矛盾,而材料中“30年代又转向同样对凡尔赛体系怀有强烈不满的纳粹德国”表明具有不稳定性,故D项正确。

答案 D

7.(加试题)(2017年11月温州十五校高二期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声称依据民族自决原则处理领土疆域问题,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下列凡尔赛和约的条款中明显违背这一原则的是(  )

A.德国承认波兰独立

B.德国萨尔煤矿由法国开采15年

C.德奥永远不得合并

D.莱茵河东岸50千米为非军事区

解析 德国承认波兰独立是对民族自决原则的尊重而非违背,故A项错误;开采15年并没有改变萨尔煤矿区的所有权,并没有触及民族自决原则,故B项错误;德奥的合并问题,应由两国人民自己决定而不能由凡尔赛和约简单粗暴的予以规定,这显然是对民族自决原则的违背,故C项正确;同样,规定莱茵河东岸50千米为非军事区也没有涉及这些土地的所有权问题,并没有对民族自决原则的违背,故D项错误。

答案 C

8.(加试题)(2017年10月杭州高三期中考试)凡尔赛几乎见证了法国历史演绎中所有的政治风云和重大事件。

下列历史事件中与凡尔赛有关的有(  )

①德皇威廉一世称帝 ②《九国公约》签署 ③巴黎和会的召开 ④签署《协约各国和参战国对德和约》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 “德皇威廉一世称帝”于1871年在凡尔赛宫进行,故①项正确;“《九国公约》”于1922年在华盛顿签订,故②错误;“巴黎和会的召开”于一战结束后在凡尔赛召开,故③正确;“签署《协约各国和参战国对德和约》”即对德《凡尔赛条约》,故④正确,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

9.(2017年9月嘉兴模拟)1938年9月,中国在国联会议上强烈要求全面制裁日本。

因为欧洲剑拔弩张的形势,各大国的外交部长多数不在日内瓦。

国联作出了成立以来最强硬的决议,指称日本违反国际协定,各国可以力所能及地个别援助中国。

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此时中国国内正值武汉保卫战

B.欧洲大国忙于处理苏台德问题

C.中国的抗日获得一定国际同情

D.反法西斯力量已有初步的联合

解析 反法西斯力量初步的联合应该在二战全面爆发之后的1942年,时间上不吻合。

答案 D

10.(2018年1月台州高三期末)某国际协定条款:

“联合王国、法国和意大利同意从领土上撤退应于10月10日完成,不得破坏目前存在的任何设备,并且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将被责成履行撤退,不得损害上述设备。

”根据该条款(  )

A.德国吞并奥地利

B.德国割占苏台德地区

C.意大利吞并阿尔巴尼亚

D.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解析 由“联合王国、法国和意大利同意”和“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将被责成履行撤退”可以看出是《慕尼黑协定》,选B。

答案 B

11.(2018年3月温州适应卷)电影《至暗时刻》是一部传记历史片,主要讲述:

面对纳粹势力的肆虐,徘徊犹豫中的英国面临着生死一线的选择。

在这“至暗时刻”,接替张伯伦出任英国首相的丘吉尔面临黎明前的黑暗,作出了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决定。

作出“决定”的当年,英国取得的反法西斯重要成果有(  )

①迫使德国法西斯的“海狮计划”搁浅 ②英法联军在敦刻尔克成功撤退 

③使德国陆军遭到第一次重大失败 ④英美苏三大国开始联合行动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解析 材料中“接替张伯伦出任英国首相的丘吉尔”表明是1940年。

①为1940年;②为1940年;③为莫斯科之战,是德国陆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败,是在1941年的莫斯科战役;④是在1941年,A项符合题意。

答案 A

12.(2018年3月宁波适应卷)在一次炉边谈话中,美国总统罗斯福说:

“就是今年——两个欧洲强国和一个亚洲强国在柏林签署了和约。

它们勾结起来威胁我们:

如果美国干预或阻止这三个国家旨在控制全世界的扩张行动,它们最终将针对美国采取联合行动。

……如果我们足够坦诚,那么我们就必须承认无论作何选择都是要承担风险的。

但是,我深信,我们绝大多数人民都会同意,我所提倡的方案意味着现阶段最小的风险,却预示着未来世界和平最大的希望。

”罗斯福所提倡的“方案”是(  )

A.《中立法》B.《租借法》

C.《大西洋宪章》D.《联合国家宣言》

解析 “两个欧洲强国和一个亚洲强国在柏林签署了和约”指的是1940年9月德意日结成军事同盟,美国通过《租借法》援助反法西斯国家,选B。

答案 B

13.(2018年3月浙江绿色教育评价联盟)二战期间的某个外交文件指出:

“罗斯福总统、蒋委员长、丘吉尔首相,偕同各该国军事与外交顾问人员,在北非举行会议,业已完毕,兹发表概括之声明如下:

三国军事方面人员关于今后对日作战计划,已获得一致意见……”该文件是(  )

A.《雅尔塔协定》B.《联合国家宣言》

C.《开罗宣言》D.《波茨坦公告》

解析 根据材料“罗斯福总统、蒋委员长、丘吉尔首相,偕同各该国军事与外交顾问人员,在北非举行会议……三国军事方面人员关于今后对日作战计划,已获得一致意见……”可知这是《开罗宣言》。

《开罗宣言》发表于1943年,宣示了协同对日作战的宗旨,承诺了处置日本侵略者的安排。

故C项正确。

答案 C

14.(2018年1月金华十校期末)1944年6月,英美盟军集中288万兵力,开启代号为“霸王行动”的战役,这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

该战役的指挥官是(  )

A.蒙哥马利B.艾森豪威尔

C.麦克阿瑟D.丘吉尔

解析 蒙哥马利为“霸王行动”地面部队总指挥,故A项错误;艾森豪威尔为“霸王行动”总司令,故B项正确;麦克阿瑟任美国远东军司令,西南太平洋战区盟军司令,故C项错误;丘吉尔是英国首相,故D项错误。

答案 B

15.(2018年3月嘉兴模拟)下图所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的一次重大战役。

此战役(  )

A.直接导致欧洲战场战事结束

B.使德军失去苏德战场主动权

C.主要成果是美苏军队易北河会师

D.揭开美苏由同盟走向分裂的序幕

解析 由地图可以判断该战争为苏德战争最后阶段,苏联红军反攻进入德国最后解放柏林的战役,结合史实可知该战役后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直接导致欧洲战场战事结束,故A项正确;苏德战争中的库尔斯克战役使德军失去苏德战场主动权,非地图中战事,故B项错误;材料中战事为苏联红军进行的柏林战事,与美苏易北河会师无关,故C项错误;1947年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揭开了美苏由同盟走向分裂的序幕,故D项错误。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

16.(加试题)(2017年9月宁波十校模拟)复仇主义是恐怖主义的一种,会严重影响国内外政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第一是复仇,第二是复仇,第三仍是复仇。

——(一战前)克里孟梭

材料二 1919年6月28日,德国外长在签订条约后意味深长地说:

“如果要我承认我们是这场战争的唯一祸首,我知道那是扯谎!

”而远在柏林的德国总理在群众集会上表态:

谁签署这个合约谁的手就要烂掉。

德国许多报纸上纷纷出现了镶着黑框的悼念文章,号召全民复仇。

——摘编自丁建弘《德国通史》

材料三 1921年12月,日本接受美方提出的主力舰10∶6的比率,后最终签署《五国条约》,明确了五国主力舰总吨位限额并规定美、英、日在太平洋上的岛屿要塞维持现状,同时将日本的‘岛屿属地’和‘岛屿领地’限制为库页岛南部、日据台(湾)澎(湖)列岛以及由日本委任统治的太平洋诸岛。

针对这些规定,基本能得出以下两个观点:

①这是美国外交的胜利;②这一条约埋下了日美争夺太平洋霸权的种子。

——据胡德坤、刘潇湘《一战后的美日海权角逐与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1)据材料一,克里孟梭的“复仇”指向哪个国家?

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在巴黎和会上,克里孟梭提出的肢解该国疆域的具体要求。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30年代纳粹党得以合法上台的重要原因。

(3)阅读材料三,您更侧重哪一种观点?

请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

(只列观点,不说明理由不得分)

解析 第

(1)问,第一小问“国家”,根据材料一“(一战前)克里孟梭”、“第一是复仇,第二是复仇,第三仍是复仇”。

结合所学,克里孟梭指代普法战争,法国战败签订合约,法国向德国赔款50亿法郎,割让阿尔萨斯省全部和洛林省一部分,赔款付清以前,德国占领法国6个北方省;第二小问“要求”,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巴黎和会上,克里孟梭主张:

法国收回阿尔萨斯-洛林,建立莱茵非军事区,由战胜国瓜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取得德国萨尔煤矿。

(2)问,根据材料二“谁签署这个合约谁的手就要烂掉。

德国许多报纸上纷纷出现了镶着黑框的悼念文章,号召全民复仇”,德国上下对《凡尔赛和约》的惩罚不满,存在全民复仇的情绪。

第(3)问,第一小问“观点”,根据材料三,可以从观点①、②中选择任一种;第二小问“阐述”,根据材料三“明确了五国主力舰总吨位限额并规定美、英、日在太平洋上的岛屿要塞维持现状”,首先该条约限制了各国的军备比例;根据材料三“将日本的‘岛屿属地’和‘岛屿领地’限制为库页岛南部、日据台(湾)澎(湖)列岛以及由日本委任统治的太平洋诸岛”,限制了日本的军备扩张;根据所学,美国在该条约获得了与英国同等军备地位,英国海上优势丧失。

答案 

(1)国家:

德国。

具体要求:

①收回在1871年被德国夺去的阿尔萨斯-洛林;②主张由法国占领莱茵河以西的德国领土,建立一个法国保护下的“莱茵共和国”;③要求取得德国产煤丰富的萨尔地区。

(2)原因:

德国人民不满《凡尔赛和约》,战后民族主义和复仇主义情绪在德国蔓延。

(3)选择观点①:

《五国条约》是世界现代史上大国之间签订的第一个裁军协议;使英国承认美英海军力量处于同等地位;限制了日本海军的扩张。

选择观点②:

美英丧失了在靠近日本的水域拥有有效的作战基地的可能性,日本得以实际占有相对的优势;《五国条约》只是暂时缓解了列强在海军军备竞赛上的争夺,并不能真正消除列强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