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世界近现代史第五章17世纪至20世纪初的自然科学和文学艺术学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510671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世界近现代史第五章17世纪至20世纪初的自然科学和文学艺术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二历史世界近现代史第五章17世纪至20世纪初的自然科学和文学艺术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二历史世界近现代史第五章17世纪至20世纪初的自然科学和文学艺术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二历史世界近现代史第五章17世纪至20世纪初的自然科学和文学艺术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二历史世界近现代史第五章17世纪至20世纪初的自然科学和文学艺术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高二历史世界近现代史第五章17世纪至20世纪初的自然科学和文学艺术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高二历史世界近现代史第五章17世纪至20世纪初的自然科学和文学艺术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高二历史世界近现代史第五章17世纪至20世纪初的自然科学和文学艺术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高二历史世界近现代史第五章17世纪至20世纪初的自然科学和文学艺术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高二历史世界近现代史第五章17世纪至20世纪初的自然科学和文学艺术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高二历史世界近现代史第五章17世纪至20世纪初的自然科学和文学艺术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高二历史世界近现代史第五章17世纪至20世纪初的自然科学和文学艺术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高二历史世界近现代史第五章17世纪至20世纪初的自然科学和文学艺术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高二历史世界近现代史第五章17世纪至20世纪初的自然科学和文学艺术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高二历史世界近现代史第五章17世纪至20世纪初的自然科学和文学艺术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高二历史世界近现代史第五章17世纪至20世纪初的自然科学和文学艺术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世界近现代史第五章17世纪至20世纪初的自然科学和文学艺术学案.docx

《高二历史世界近现代史第五章17世纪至20世纪初的自然科学和文学艺术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世界近现代史第五章17世纪至20世纪初的自然科学和文学艺术学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二历史世界近现代史第五章17世纪至20世纪初的自然科学和文学艺术学案.docx

高二历史世界近现代史第五章17世纪至20世纪初的自然科学和文学艺术学案

高二历史世界近现代史第五章17世纪至20世纪初的自然科学和文学艺术学案

1、知识结构法国:

笛卡尔创立⑴近代数学的建立(高等数学)英国:

和建立微积分学评价:

从常量数学向变量数学的转变,在人类认识史上是一次巨大飞跃。

⑵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牛顿:

《》物体机械运动的三大定律万有引力定律评价:

人类认识史上对自然规律的第一次理论性的概括和综合。

⑶电磁学的成就开辟人类生活的新时代----电的时代创造了条件。

丹麦:

(19世纪)奥斯特发现英国:

(1831年)证明电磁感应现象英国:

(19世纪60年代)麦克斯韦建立德国(1888年)证明了麦克斯韦的理论英国:

(17世纪)把严密实验方法引入化学近代化学的创始人⑷化学的进步法国:

(18世纪末)拉瓦锡否定(步入正规)通过化学反应提出__________的第一人英国:

(19世纪)道尔顿创立(发展时期)近代化学发展时期的开始意大利:

阿伏加德罗俄国:

(19世纪60年代末)门捷列夫制定英国:

(17世纪)哈维建立奠定近代生理学的基础瑞士:

(18世纪)林奈制定了德国植物学家⑸生物学的巨大进步(19世纪早期)细胞学说的提出德国动物学家九世纪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法国:

拉马克提出的观点英国:

达尔文确立了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进化论是对生物学的一次伟大综合19世纪60年代,法国科学家______奠定微生物学的基础德国:

伦琴发现⑹物理学的新时代法国:

居里夫妇发现(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

爱因斯坦提出物理学思想的一次重大革命时间:

人物:

_____古典主义文学代表作品:

__特点:

时间:

人物:

_启蒙主义文学代表作品:

_____特点:

_______⑺文学时间:

人物:

浪漫主义文学代表:

作品:

特点:

___时间:

人物: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作品:

____特点:

时间:

人物:

__美术代表作品:

__特点:

⑻艺术时间:

人物:

__音乐代表作品:

__特点: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

(1)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

包括牛顿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在内的牛顿力学体系正确地反映了宏观物体在低速运动中的客观规律,把过去一向认为是截然无关的地球上的物体运动规律与天体运动规律概括为一个统一的理论,实现了自然科学的第一次理论性的大综合,是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一次飞跃。

牛顿力学是整个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基础,也是现代机械、土木建筑、交通等工程技术的理论基础。

通过学习此内容,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科学理论”创建和作用的正确认识。

(2)电磁学的成就。

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为电磁学的系统研究奠定了基础。

法拉第电磁感应现象,确立了电磁感应定律,为创造发电机和电动机提供了理论基础,为人类开发出新能源,打开了电气时代的大门。

从电磁学的实验和理论研究到电气时代的到来,深刻地说明了科学研究对生产不仅有巨大推动作用,还有正确的指导作用。

这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的理解。

(3)达尔文创立的生物进化论。

以自然选择、适者生存为基础的生物进化论,系统地阐述了生物界所有的动物、植物都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进化而来的规律,从根本上推翻了长期统治生物学思想的“神创论”。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被恩格斯称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学习此内容,可以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任何真正科学的理论都必须是符合客观世界发展规律的,都具有革命性。

(4)19世纪西方美术。

19世纪最初的20年,是体现理性和新制度的理性主义的古典主义绘画为主流;拿破仑统治结束以后,浪漫主义绘画成为主流;19世纪中期,现实主义绘画兴起;19世纪60年代印象派绘画开始兴起。

(5)音乐家贝多芬。

贝多芬的音乐创作反映了资产阶级反抗封建、争取民主的革命精神,表现了贝多芬毕生追求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

他通过精湛的艺术手法,大大加强了作品的感染力,把欧洲古典乐派推向新的高潮。

贝多芬集古典主义之大成,开浪漫主义之先河。

2、难点分析:

(1)解析几何学和微积分学的创立。

由于在高中一年级尚未学习到涉及“高等数学”的内容,所以此内容对学生很难理解,只须按照课本内容进行介绍并且指出“高等数学”在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即可。

(2)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这是本节最大的难点,由于此理论极其深奥,教师在讲授时只要讲清楚两点即可。

第一,否定了牛顿的绝对空间和绝对时间观念,指出时间、空间和物质运动不是各自孤立存在的,而是辩证的统一。

时间、空间随着物质的运动而发生变化,物质的质量也随其运动速度而变化。

相对论揭示了物质与其存在形式空间、时间、运动之间的本质联系。

牛顿的力学只是相对论力学的一种特例(物质在低速运动状态),被包容在相对论的体系中。

相对论是一种适用于宏观、微观、低速、高速各种情况的运动理论。

第二,1916年爱因斯坦进一步把相对论发展为广义相对论,揭示了时空结构(四维空时)与物质分布的关系,指出物质间的万有引力是由于物质的存在、分布使时间和空间的性质不均匀(即时空弯曲)而引起的。

正确理解和把握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产生和流行与当时社会之间的关系。

(3)古典主义文学。

古典主义是欧洲商业资本发展时期的产物,产生于17世纪。

在17~18世纪,欧洲各主要封建国家通过改革加强了君主专制政体。

古典主义正是绝对君权在文学艺术上的反映。

需要注意的是要把启蒙运动时期文学强调的理性与古典主义文学的理性区别开,启蒙运动文学所强调的理性是“厚今薄古”,歌颂的是资产阶级的理性。

(4)浪漫主义文学。

浪漫主义产生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是欧洲资产阶级革命高潮年代的产物,属于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意识形态,在政治上反对封建专制,在艺术上与古典主义相对立。

由于作家的阶级立场和政治态度的差别,浪漫主义形成积极浪漫主义和消极浪漫主义两大派别。

(5)批判现实主义。

批判现实主义兴起于19世纪30年代的西欧。

当时,由于工业革命在西欧的展开,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矛盾和弊端日益暴露。

为了使人们对这种社会现实有更真切的认识,作家们真实地描绘现实生活,揭露批判社会的黑暗,批判现实主义逐渐发展为文学的主流。

学习以上内容,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客观的社会存在决定包括文学艺术在内的意识形态原理的理解。

三、经典名题

1、19世纪末,物理学的三大发现(X射线的发现、电子的发现、放射现象的发现)不仅揭开了近代微观世界研究的序幕,而且对现代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

请在横线上填写与图片对应的物理发现的名称。

图1图2图3[解题点拨]注意理科知识的迁移,课本知识要善于应用于实际。

答案:

图1:

放射性现象的发现;图2:

X射线的发现;图3:

电子的发现

2、阅读下列材料为什么像伽利略、托里拆利、斯蒂文、牛顿这样的伟大人物都是欧洲人,而不是中国人或是印度人呢?

为什么近代科学和科学革命只产生在欧洲呢?

这是我当时面临的基本问题。

……我们在熟悉了一下情况之后,心中又都产生了一个同样重要的问题。

我想,如果果真那样的话,那又怎么可能在15世纪以前的中国一直比欧洲先进,对自然界的知识比欧洲人多,能够更有效的把这些知识应用于造福人类呢?

……为什么直到中世纪中国还比欧洲先进,后来却会让欧洲人着了先鞭呢?

怎么会产生这样的转变呢?

为什么在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15世纪之间,在把人类关于自然的知识应用于实际需要方面,东亚文化要比西欧有效的多呢?

摘自王国忠《李约瑟与中国》回答:

⑴当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

从根本上来说,这是由A、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决定的

B、环境和资源的状况决定的C、正确的科技政策决定的

D、生产实践的需要决定的⑵举出伽利略、牛顿主要贡献各一例。

⑶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近代西方科学技术有何根本区别?

16世纪中国为何没有产生与欧洲相似的现代科学技术?

[解题点拨]这是一道中外科技比较的综合题,解题要联系中外社会背景,如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水平、文化政策、对外政策等。

答案:

⑴D⑵天文望远镜、经典力学⑶区别:

中国古代的科技建立在手工业生产的基础上,基本上是经验的产物,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西方的科技与机器大生产密切相连,是科学实验的产物。

原因:

①16世纪的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②统治者重农抑商政策,不利于科技成果的产生、推广和应用;③统治者实行文化专制,禁锢了思想,使知识分子不务实际;④闭关政策阻碍了中西文化的正常交流。

3、中国劳动人民不仅创造了完美的园林艺术,而且善于吸收国外的建筑艺术成就。

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荟萃了东西方建筑艺术的精华。

如图所示建筑表现的艺术风格是(2001年全国文科综合题)A巴洛克B罗可可C哥特式D罗马式[解题点拨]这是一道考查历史知识运用能力和美术鉴赏能力有机结合的好题,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

巴洛克艺术和罗可可艺术是在

17、18世纪盛行的两种艺术风格。

巴洛克风格体现在建筑上的特点是:

建筑物有巨大的、沉重的、怪异的感觉,柱子粗大,屋顶安置很多雕像,使人产生豪华感。

罗可可风格的特点是小巧玲珑,精美雅致,具有纤细、轻巧、华丽的装饰性,喜用曲线和柔和的色彩。

罗马式建筑的特点是坚固厚实、庄严凝重,以暗示神的伟大。

哥特式建筑以善用尖顶著称,以垂直线条为主。

答案:

A

4、16世纪英国街头戏剧有这样一句台词“金钱,这是大家的宠儿,一切快乐的源泉;金钱,这是世人所藏的珠宝;金钱,这是妇女所崇拜的偶像。

”下列解释正确的有:

①说明这时商品经济正在取代自然经济②表达了人文主义的生活观③反映了资产阶级拜金主义的心理④表明古往今来人类都喜爱金钱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解题点拨]材料中所反映的金钱观,是当时社会现状的反映,也体现了当时特定时代人们的价值观。

16世纪,正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大潮兴起,人们对金钱的崇拜体现当时的时尚,同时也反映资产阶级的拜金主义的人文主义的世界观。

“古往今来人们都喜爱金钱”显然不符合事实答案:

B

四、评估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那一项不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科学发现和成就

A、血液循环学说

B、电磁感应现象

C、科学原子论

D、细胞学说

2、海王星的发现是根据

A、哥白尼日心说的推算

B、牛顿理论的推测

C、法拉第学说的计算

D、爱因斯坦对时间、空间属性的揭示

3、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早期,物理学发生的革命性变化,不包括

A、伦琴发现放射现象

B、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元素镭

C、电磁感应现象发现

D、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4、下列自然科学中受到中世纪神学束缚最大的科学是

A、化学

B、生物学

C、物理学

D、数学☆

5、历史学家们认为:

“17世纪后期科学革命的胜利为启蒙运动提供了先决条件。

”据此判断,启蒙运动在科学思想方面最重要的先驱者是:

A、达尔文

B、牛顿

C、拉瓦锡

D、法拉第6、哥白尼的日心说的正确性被证实,是通过

A、理论的论证

B、科学的推理

C、精确的实验

D、直接的观察

7、19世纪,对开辟人类生活新时代起决定作用的自然科学成就是

A、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

B、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创立

C、电磁学说的发展

D、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

8、使精密测量和变量计算成为可能的科学家有①笛卡儿②牛顿③莱布尼茨④奥斯特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9、在电和磁关系的认识上,取得突破性成果的是

A、奥斯特

B、法拉第

C、爱迪生

D、爱因斯坦

10、能直接证明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理论正确的是

A、伦琴发现放射现象

B、居里夫人发现镭

C、道尔顿的成就

D、林奈的成就☆

11、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思想的一场重大革命,他

A、否定了牛顿的力学原理

B、借鉴了法国科学家拉瓦锡的学说

C、揭示了时间空间并非绝对不变的属性

D、修正了能量、质量相互转化的理论☆

12、欧洲启蒙文学与古典主义文学的相同之处是

A、强调理性

B、崇尚创作的规范性

C、追求完美和谐的形式

D、提倡厚古薄今

13、列作品中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精神面貌的是

A、《伪君子》

B、《鲁滨逊漂流记》

C、《悭吝人》

D、《唐璜》☆

14、其特点是崇尚理性和创作的规范性,追求完美的和谐的形式,这种文学流派是

A、古典主义文学

B、浪漫主义文学

C、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D、理想主义文学☆

15、18世纪,古典主义文学在法国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法国有文学传统

B、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

C、法国资产阶级力量雄厚

D、法国产生了一批文学巨匠

16、18世纪末和19世纪最初的30年,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盛行主要反映了

A、对人性解放的歌颂

B、资产阶级革命的歌颂

C、对社会制度的不满

D、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17、《德泊家的苔丝》反映的是

A、19世纪前半期法国各方面的社会生活

B、19世纪后半期法国各方面的社会生活

C、对资产阶级上层社会作了深刻揭露

D、资本主义经济侵入英国农村后小农破产的悲惨命运

18、下列作品不属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是A《伪君子》B《人间喜剧》C《死魂灵》D《战争与和平》

19、18世纪末和19世纪的最初30年,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有:

①反映了社会各阶层对启蒙思想家提出的“理性王国”的失望情绪②比较注意人的本能和感情③提倡厚古薄今④偏重于表现主观思想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古典主义音乐作品的特点是:

A、结构严谨,富有表现力

B、旋律美丽、丰富,但带有伤感的色彩

C、节奏欢快,旋律优美

D、结构工整,旋律流畅

21、《自由引导人民》反映的历史事件和艺术特点分别是

A、法国二月革命、现实主义

B、法国七月革命、浪漫主义

C、巴黎公社起义、古典主义

D、法国二月革命、浪漫主义☆

22、工业革命对英国美术发展产生的影响是

A、出现罗可可艺术

B、风景画流行

C、浪漫主义绘画流行

D、印象派绘画的兴起

23、实现了几何和代数结合的是

A、笛卡尔创立解析几何学

B、牛顿建立微积分学

C、莱布尼茨建立微积分学

D、哥白尼创立太阳中心学

24、在物理学上,把人们引向一个新的王国微观世界的是①居里夫人②爱因斯坦③吉尔伯特④伦琴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25、牛顿对自然科学的贡献有①提出物体机械运动的三大定律②提出万有引力定律③实现形与数的结合④建立了微积分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26、人类认识史上对自然规律的第一次理论性的概括和综合是

A、《天体运行论》发表

B、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

C、微积分学创立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提出

27、无机化学的系统化和大综合是指

A、科学原子论建立

B、分子原子结构学说确立

C、燃素论被推翻

D、化学元素周期律的发现

28、以离奇的情节和夸张的人物性格,歌颂人间的美、善和光明的作家

A、拜伦

B、雪莱

C、雨果

D、歌德

29、表现俄国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的名画是

A、《日出印象》

B、《伏尔加河纤夫》

C、《自由引导人民》

D、《马拉之死》☆

30、“人类是无情命运的玩物”所反映的文学流派是

A、古典主义文学

B、浪漫主义文学

C、启蒙主义文学

D、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二)、材料解析题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古代无学科之分。

1543年,哥白尼《天体运行论》发表,标志着自然科学兴起,此后两个世纪社会科学兴起。

在我国自然科学一般包括,基础科学:

数理化天生地等;技术基础科学:

电子计算机科学,激光学等;应用科学:

农业技术,通讯技术,医药技术等。

社会科学包括:

文艺哲法美等。

20世纪80年代,两大学科相互融合,产生新学科50多种。

材料2:

社会作为一个整体,全面进步和可持续发展已离不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协力配合,自然科学需要社会科学加盟,社会同样依赖于自然科学的支持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相互撞击与融合,已经成为现代科学的必然趋势。

材料3:

列宁说过,20世纪以来,出现自然科学奔向社会科学的强大潮流。

回答:

⑴根据上述材料,说明近代学术发展的趋势。

⑵材料3如何理解列宁所说“强大潮流”⑶面向新世纪,谈谈为什么既要重视自然科学,也要重视社会科学。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鲁滨逊漂流记》(发表于1791年)的作者在主人鲁滨逊身上倾注了自己的理想。

鲁滨逊出生于中产阶级平民,但不满足于庸庸碌碌的生活,向往个人冒险去开辟一个新天地。

当他独自一人漂流到杳无人烟的荒岛上时,他并不因绝望而坐以待毙,他用顽强的意志战胜了无数的困难,开拓了这块处女地。

然而鲁滨逊又是一个真正的资产者,一个殖民主义者。

他在荒岛上的奋斗不仅是为了个人生存,而是为了作岛上的主宰。

当他在孤岛上偶尔救下了土著人星期五以后,他用火枪的威胁和宗教的“感化”迫使星期五甘心当奴隶。

材料2:

歌德的中篇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发表于1774年)是一部书信体小说。

少年维特颂扬自然,热爱纯朴的农民和儿童,反对封建习俗,憎恨官僚贵族。

他对于人世的热情希望与鄙陋的社会现实格格不入,处处遭受打击和失败。

在这样的环境中又遇到不幸的爱情,最后自杀。

这部小说主要是描写作者个人的感受,反映了一代青年的心声,所以他一出现立即在青年中引起共鸣,欧洲社会卷起了一阵“维特热”以上材料均摘自《简明世界通史》下册回答:

⑴材料1中的鲁滨逊反映了哪些时代精神?

结合材料中的史实予以说明。

⑵比较维特与鲁滨逊身上有哪些相同之处?

⑶以上两部作品中作者安排的结局有何特点?

结合当时的背景分析其根源。

(三)、问答题

33、简述17世纪自然科学的突破性成就,并分析产生这些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34、有学者认为,世界近代史在发展过程中,其文化科技中心的位置每隔一段时期也相应的发生变化。

从13世纪开始到20世纪初,文化中心先后从东方转移到意大利,再转移到英国、德国和美国,并涌现出一大批文化科技巨匠,如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等,这些文化科技中心的出现和转移,对世界近现代历史发展促成了怎样的繁荣?

对我们认识中国政府提出的“科技兴国”战略有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http:

//www、deareduZZZ

一、单项选择题

1、A

2、B

3、C

4、B

5、B

6、B

7、C

8、D

9、B

10、B

11、C

12、A

13、B

14、A

15、B

16、D

17、D

18、A

19、C

20、A

21、B

22、B

23、A

24、A

25、C

26、B

27、D

28、C

29、B

30、D

二、材料解析题:

31、

(1)学术发展有两大趋势:

一是不断分化的专门化过程;一是不断综合化整体化过程。

(2)当代综合化整体化过程占优势,呈现出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新特点。

(3)当前学术发展的潮流和教育综合性的特点,要求学生要适应现代科技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趋势,使自己具备综合的知识结构和智能结构,成为一专多能的“通才”或多能一专的“专才”。

所以重理轻文和重文轻理都不正确。

32、

(1)积极进取的精神,如冒险、顽强的意志;资产阶级的残酷性、野蛮性。

(2)追求幸福,积极向上的精神。

(3)鲁滨逊经过自己的奋斗取得成功,因为作者处在资产阶级上台以后,反映了英国历史发展的上升阶段。

维特处处失败,以悲剧结尾。

因为作者处于封建割据黑暗统治之下,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

三、问答题:

33、突破性成就:

①笛卡尔创立了解析几何学,把变量引进数学,实现了从常量数学向变量数学的转变,在人类认识史上是一次巨大的飞跃。

②牛顿提出了物体机械运动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牛顿力学体系的创立,是在人类认识史上对自然规律的第一次理论性概括和综合。

③哈维建立了血液循环学说,是现代生理学的。

原因:

①17世纪欧洲正是处于社会大变革的时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在欧洲一些国家有较大的发展。

②新航路的开辟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导致欧洲工商业的迅速发展,以及殖民扩张的需要,对科学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同时也奠定了物质基础。

③在意识形态领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用理性的权威代替了上帝的权威,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④笛卡尔、牛顿、哈维等优秀人才的个人努力。

34、世界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伴随着文化科技的不断进步而发展壮大的。

13世纪后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入欧洲,从而为地中海沿岸以意大利为中心兴起的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提供了保障,文艺复兴以后,近代文化在欧洲逐渐发展。

16世纪到17世纪,文化科技中心逐渐由意大利转移到英国,自然科学也取得巨大成就,建立了牛顿力学体系等自然科学理论,从而促进了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力量。

到18世纪晚期,促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展一场影响深刻的工业革命,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建立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使工业和社会结构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19世纪后期,德国又逐步成为新的科技文化中心,带动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从而促使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也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20世纪以后,美国取代欧洲成为世界的文化中心,带动全球相继开展以原子能和计算机为主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把资本主义世界和全球各地的经济发展政治活动带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在漫长的封建时代,由于中国人民的聪明勤劳,中国在科技、经济、政治方面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

但从明清时期开始因腐朽的封建制度的制约,我国的科技发展停滞了,加之在近代,由于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掠夺,使中国更加落后于世界。

当今中国政府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决策,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每个中国人都要为落实这一伟大战略决策而努力奋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